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沙漠之舟》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能够描述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运用想象力描绘出沙漠之舟的形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沙漠之舟》的基本内容介绍:介绍课文《沙漠之舟》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

2.2 生字词的学习:列出《沙漠之舟》中的生字词,进行解释和例句演示。

学生跟读和自主学习生字词,加强记忆和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起学生对沙漠和沙漠之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人们出行的方式和困难。

3.2 阅读理解:分组让学生阅读课文《沙漠之舟》,并回答相关问题。

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3.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例如写一段关于沙漠之舟的描述。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书写一篇关于《沙漠之舟》的读后感。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作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2 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文学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团队合作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例如共同创作一篇关于沙漠之舟的故事。

学生通过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2 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保护沙漠环境。

学生通过活动,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沙漠之舟》教学设计(精选16篇)《沙漠之舟》篇1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校位于祖国东北边陲农村,远离沙漠地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骆驼,对于“沙漠之舟”会有浓厚兴趣。

但对文中关于骆驼的一般常识性知识的理解会有难度。

教师要运用插图或影象资料等方式来理解像“胼胝”等重点词语及知识,帮助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

2、对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能力的评估: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即使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预习时也能达到正确地读课文,能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解决一些不理解的字词。

此外学生已经能边默读课文边批注,掌握了一定的写批注笔记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区分同音字“趾”和“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胼胝”“驼峰”“脂肪”等词语。

2、阅读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称之为“沙漠之舟”。

3、理解句子和段落间的关系,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掌握围绕总起句,抓住重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4、通过修改资料,插入课文,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加工提炼信息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具体描述的说明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舟”。

请同学们说说舟的意思。

(生:船)什么地方有船?(生:水上)如果说车是地面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怎样形容船呢?(船是水上的重要交通工具。

)2、补充完整课题《沙漠之舟》。

“沙漠之舟”从字面上理解是什么意思呢?(生:沙漠中的船)通过预习,你知道“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呢?(生:骆驼)3、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骆驼好吗?请同学们观察书中的插图,结合你收集的资料和插图向大家介绍一下骆驼。

生汇报交流有关骆驼的资料。

(农村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相对比较少,建议学生利用查字典的方式帮助收集信息。

如“骆驼”一词字典中就有介绍,骆驼: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肉峰,能耐饥渴,适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运行。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感受沙漠的景象。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感知能力。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沙漠之舟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沙漠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沙漠中的特殊交通工具——沙漠之舟。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及时纠正发音。

3. 精讲课文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分析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沙漠之舟为什么能在沙漠中行走?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5. 汇报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强调沙漠之舟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勇敢面对困难。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沙漠之舟的理解。

3. 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价值。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沙漠之舟》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生字词的默写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沙漠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沙漠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让家长签名确认。

2. 学生完成生字词的默写练习,巩固对生字词的记忆。

3. 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对沙漠之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默写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写作,评估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沙漠之舟》教案

《沙漠之舟》教案

《沙漠之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骆驼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骆驼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

2. 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骆驼、沙漠风光等。

2. 文字资料:关于骆驼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沙漠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 探究骆驼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

教师总结并板书。

3. 了解骆驼的生存环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询问,了解骆驼生活的沙漠环境,以及沙漠对骆驼生活的影响。

4. 学习骆驼的适应策略学生讨论:骆驼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板书。

5. 保护生态环境学生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沙漠生态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从减少污染、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板书。

6. 总结与拓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骆驼的特点、生存环境以及适应策略,还讨论了如何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进一步查阅资料,了解骆驼在其他方面的特点,以及人类如何更好地保护沙漠生态环境。

7.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搜集更多关于骆驼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是否能主动提问、回答问题,以及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能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练习题,以及是否能搜集到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3.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了解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是否能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沙漠、之、舟、耐旱、生存、稀少、珍贵、已久、滚动、减轻、负担、敬佩、骆驼、防沙、抵御、驰骋、沙漠之舟”等词语。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会独立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沙漠生物的生存环境的探究兴趣,认识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体会作者对骆驼的敬佩之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

(2)学生分享对骆驼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如“沙漠、之、舟、耐旱、生存、稀少、珍贵、已久、滚动、减轻、负担、敬佩、骆驼、防沙、抵御、驰骋、沙漠之舟”。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4)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4. 总结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关于骆驼的其他知识,下节课分享。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营造沙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 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骆驼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如耐旱、防沙、抵御恶劣环境等。

关于《沙漠之舟》语文教案范文

关于《沙漠之舟》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沙漠之舟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沙漠之舟的神奇。

2. 互动式教学法: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沙漠之舟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沙漠之舟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沙漠之舟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1)教师布置讨论话题:谈谈你对沙漠之舟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和图片来理解课文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沙漠之舟》的内容,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记忆。

第三章:课堂活动设计3.1 图片展示:展示沙漠之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沙漠之舟的特点和作用。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课后作业设计4.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4.2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下一节课分享。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5.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之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沙漠和沙漠之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6.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6.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七章:课堂互动与拓展7.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沙漠之舟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7.2 沙漠之舟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沙漠之舟在沙漠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沙漠之舟》。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沙漠之舟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特点和重要性。

(2)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沙漠之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沙漠之舟》。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2)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沙漠之舟——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

(2)引导学生思考骆驼在沙漠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沙漠之舟》。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学生进行默写练习,巩固生字词。

五、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诗歌《沙漠之舟》。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骆驼在沙漠中的情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描绘的景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会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沙漠景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命的尊重。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自然环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沙漠之舟》是一篇描述沙漠景象和骆驼特点的课文。

通过描绘沙漠的辽阔和骆驼的耐旱特点,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思考。

2.2 生字词学习骆驼、沙漠、辽阔、耐旱等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和运用生字词。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沙漠景象的描绘,发挥想象力,描绘出自己的画面。

学生能够理解骆驼的耐旱特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沙漠景象和骆驼的特点。

提供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沙漠景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的特点和骆驼的生活环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5.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书写示范。

5.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沙漠景象的描绘和骆驼的特点。

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发挥想象力,描绘沙漠景象。

5.5 小结与作业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沙漠知识普及扩展介绍沙漠的其他特点和动植物适应策略。

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利用价值。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

沙漠之舟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沙漠之舟——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

难点:1. 骆驼如何在沙漠中生存的生物学特性。

2.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3.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骆驼的图片。

2. 视频资料: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场景。

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骆驼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讲授新课介绍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如:耐旱、适应沙漠环境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骆驼如何在沙漠中生存?请根据骆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析。

4. 实例分析播放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场景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骆驼的生存策略。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骆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强调其在沙漠环境中的特殊适应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周围的动物,并描述其特征和生存环境。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的变化。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生态考察,亲身体验沙漠环境,加深对骆驼生存策略的理解。

2. 开展动物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沙漠之舟》的基本内容,了解沙漠中骆驼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沙漠之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关爱。

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沙漠之舟》是一篇描述沙漠中骆驼的科普文章,介绍了骆驼的特点和适应沙漠环境的能力。

课文内容包括骆驼的体形、耐渴能力、蹄子的特点等,以及骆驼在沙漠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2 词汇和句型:学生需要掌握与沙漠、骆驼相关的词汇,如沙漠、骆驼、耐渴、蹄子等。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描述动物特点的句型,如“它有长长的脖子和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沙漠和骆驼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听说过沙漠吗?你们知道沙漠中的骆驼是什么样的吗?”3.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内容,如“骆驼为什么能够在沙漠中生存?”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如“我认为骆驼的蹄子很特别,能够防止在沙漠中打滑。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课文理解、词汇运用等。

4.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合作态度等。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沙漠和骆驼的科普文章或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沙漠环境体验活动,如模拟沙漠徒步等,增强学生对沙漠和骆驼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沙漠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模拟骆驼在沙漠中的生活,体会骆驼的耐旱、耐饿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沙漠之舟的形象特点。
2.教师针对课文中的新词汇进行讲解,如:沙漠、之舟、骆驼、耐旱、耐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讲解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4.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价值观。
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5.拓展活动: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沙漠中的其他生物及其适应沙漠环境的特点,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一起阅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完成写作练习。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适量,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要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2.作业布置要注意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难易适度的任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沙漠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们对沙漠有什么了解?”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沙漠是一个神秘而壮丽的地方,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沙漠的课文《沙漠之舟》。”
3.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沙漠之舟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殊之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北师版原文及教案

《沙漠之舟》北师版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1.3了解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沙漠环境的恶劣。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沙漠和骆驼的相关知识。

2.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3.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的学习。

1.3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沙漠环境的恶劣与骆驼的适应能力。

2.2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沙漠和骆驼,引发学生对沙漠环境的兴趣。

2.课文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

3.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骆驼为什么被称为“沙漠之舟”。

5.拓展活动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沙漠和骆驼的相关知识。

6.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沙漠环境和骆驼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课文《沙漠之舟》原文。

2.生字词表。

3.沙漠和骆驼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

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精选12篇)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积累本课词语,并用“由于”、“因此”等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骆驼的外型和特殊生理构造,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誊写自身喜欢的词语。

3、培养同学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维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

三、学难点:理解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四、教学用具:投影仪、录像、电脑、图片五、教学时间:三课时六、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二、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条理,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骆驼的?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激发情趣。

1、齐读课题,问:“沙漠之舟”指什么?2、出示骆驼图片,谈谈你对骆驼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指名读课文,考虑: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骆驼是“沙漠之舟”的?2、同学讨论、回答。

三个方面:(1)骆驼的外型特点。

(2)骆驼具有特殊生理构造,能适应沙漠生活。

(3)骆驼长途跋涉在沙漠中,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成为交通工具,不愧为“沙漠之舟”。

3、分别请同学朗读这三局部内容。

(三)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认读。

来源、仓库、任务、恶劣、暑假、算术、蠢笨程度、酷爱、兼职、浩瀚、粗糙、长途、跋涉2、默字词并订正。

3、:蠢笨语文《沙漠之舟》公开课教案篇2本课教材分析:《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应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自然段):讲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绍骆驼适应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

第二层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沙漠之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沙漠之舟”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沙漠和骆驼的特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课文中描绘的沙漠景象和骆驼的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新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描绘沙漠景象和骆驼形象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用“沙漠之舟”造句。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沙漠和骆驼。

(2)简要介绍沙漠和骆驼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新词。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描绘沙漠景象和骆驼形象(1)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沙漠景象和骆驼形象。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5. 练习说话(1)学生用“沙漠之舟”造句。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词语。

6.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运用。

(2)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沙漠和骆驼的短文。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生字新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沙漠之舟》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赞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表达方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沙漠风光图片、播放骆驼视频等方式,成功地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沙漠之中,亲密接触骆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称骆驼为沙漠之舟?”“作者为什么喜爱骆驼?”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信息。
2.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对骆驼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沙漠之舟”、“驼峰”、“耐渴”等,进行语言表达。

《沙漠之舟》语文教案:启迪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沙漠之舟》语文教案:启迪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沙漠之舟》语文教案:启迪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沙漠之舟》是一部由吴天明导演,讲述在荒漠中生存的孩子们通过勇气和智慧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获救的影片。

这部影片不仅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人类的坚韧不拔,更启迪了我们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和发展历程。

2、了解荒漠生存的知识和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电影导入学生们通过《沙漠之舟》的片段了解电影中的荒漠、生命面前的选择、生存技巧和人性的展现。

让学生看完片段后,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问题,层层深入地理解影片中的主题:1、为什么孩子们会在荒漠中生存下来?2、你看完这部电影,有什么感悟?二、影片复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影片中的主要情节和荒漠生存技巧并回答问题。

1、《沙漠之舟》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2、孩子们是如何帮助项羽的?3、老大哥的角色是什么?4、孩子们在荒漠中最需要学会什么技能?5、孩子们在荒漠中用什么方法来找水?6、孩子们获救了吗?是怎么获救的?三、角色培养通过角色评价,学习维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小明:勇敢向前、具有创造精神小树:坚韧不拔、智慧灵巧小武:乐观向上、安静勤劳老大哥:积极进取、坚持到底项羽:自信自强、勇于承担责任让学生在理解角色的基础上,找出其中一种积极向上的品质,讲述这种品质为何对他们的人生有启示。

四、生活拓展走出教室,了解生活,通过一项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对生命彻悟的重要性,如跋山涉水、过河爬坡、负重前行等。

五、结语通过本节课堂,让学生了解电影的魅力和荒漠生存的知识,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保持一颗勇敢向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心,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和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为自己和别人创造一片更美好的天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沙漠之舟》优质教案本课教材分析:《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课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适合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协助人们穿越沙漠,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按照内容的不同能够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一自然段):讲骆驼适合沙漠生活的原因,在介绍骆驼适合环境的独特身体特点的过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广阔无垠、干旱炎热、缺少水草、风大沙烫、沙地松软的特点。

第二层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绍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三个自然段从骆驼能给人们带路、指引方向,预报大风和能驮东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这三方面介绍骆驼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

也正因为这三方面人们才会把它看作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

课文的两部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骆驼适合沙漠的恶劣环境,能在沙漠环境中畅通无阻,所以才能给人引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才能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沙漠之舟”。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很活跃,理解水平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水平较强,而且绝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常常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所以课前要求学生通过书本、影视、网络、问家长等手段,查找相关骆驼及沙漠的资料,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

这样,在课堂上就容易与课文产生共鸣,较快地进入情境。

学生已经能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合作实行探究学习,所以本课在突破重难点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水平。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合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相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实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相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相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松软的沙子陷进沙子里宽广无边的沙漠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大风卷着沙粒飞滚移来整座沙丘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能够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③填表特殊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成为交通工具身高、脖子长望到很远的地方嗅觉灵敏找水源、避旋风鼻子能张能闭沙尘难以侵入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不会烫伤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入沙子里背上有驼峰储存养料(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因为……所以”、“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因为骆驼腿上有胼胝,所以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相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6)小结:这个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1)小组实行合作学习。

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

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

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实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能够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能够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实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

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能够尝试这种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读后实行评议。

2、“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它是“沙漠之舟”的?(一是骆驼适合沙漠生活的原因,二是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

)二、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实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合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实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协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

(即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实行点拨。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实行巡视,即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实行强化练习。

4、欣赏佳作,教师实行讲评。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懂课文,获得知识。

凡是学生能读懂的,都让学生自己去读,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每一次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教师起好点拨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补充课内有限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合作水平的培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水平。

《沙漠之舟》补充材料: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是沙漠地区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骆驼有单峰、双峰两种。

我国所产的骆驼是双峰驼,身高2米,重约450公斤,寿命可达35―40岁。

骆驼原为野生,四千多年前被驯化,现野生骆驼在世界上几乎已绝迹,仅在我国内蒙古西部、新疆戈壁和甘肃北部人迹稀少的地方还能发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很大,水源植物稀少。

骆驼长期在沙漠生活,身体机能具有一系列的适合水平。

它的眼有两排又长又浓的睫毛,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能够阻拦风沙的侵袭。

它的足底有约0.5厘米厚的肉垫,可耐受沙漠70―80℃的高温或冬季的严寒,骆驼全身披有约10厘米长的褐色绒毛,冬天能够用来抗寒,夏季在绒毛与皮肤间形成降温的间隙,能防止高温辐射热。

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

骆驼的驼蜂是用来储存脂肪的,最多时能盛50公斤脂肪,约占体重的1/5。

骆驼的胃和肌肉能贮存一定量的水,它的第一个胃一次可贮水近百公斤。

因而,在一时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它能够动用贮存的脂肪和水维持生命。

另外,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在茫茫的沙漠里,这个本领可谓至关重要。

野骆驼生活于极端干旱的戈壁滩和沙漠之中,那里人迹渺无,动植物极其稀少。

因为无水,天敌(狼、猞猁、豹等)也无法生存。

自卫水平不强的野骆驼,为了避开天敌的侵害,凭着独特的生理机能,选择了不毛之地栖居,生息繁衍后代。

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为了获取美妙的食物,野骆驼有时也悄悄来到沙漠中的绿洲,那里水草肥沃,食物丰富,但是这要冒着生命危验,因为那里也正是恶狼出没的地方。

动物学家曾记录了一场野骆驼与恶狼之间的生死搏斗:七月份的一天,一头公驼离开了戈壁区来到水草地,被恶狼发现,狼向公驼扑去。

机警的公驼顺来路向戈壁深处逃去,恶狼死追不放。

追过30公里以后,野骆驼已无影无踪了。

恶狼还不甘心,顺着蹄印寻找,追到40公里时才大失所望,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

这时,烈日当头,热风烧灼,气温高达50℃,戈壁滩连一滴水也没有,狼在返回途中干渴而死。

公驼凭着善跑的本领,摆脱了天敌的追击,终于返回安全的戈壁腹地。

骆驼祖祖辈辈和沙漠打交道,练就一身适于在沙漠中生活的本领。

一只骆驼能驮200公斤的货物,每天走40公里,能够在沙漠中连续走三天。

空身时,每小时可跑15公里,连续18小时不停。

所以,人们用“沙漠之舟”称赞它。

在沙漠里行进,有时狂风四起,黄沙滚滚,天昏地暗。

这时候,骆驼不慌不忙地卧倒,闭上眼睛,浓密的长睫毛,就像一层厚帘子,挡住风沙,保护了眼睛。

等大风沙过去了,再站起来,抖掉身上的沙子,不声不响地继续前进。

夏天,骄阳似火,在沙漠里行进就像走在热锅上一样,寸步难行。

不过,骆驼却一点也不在乎。

因为它的脚底长着一层厚厚的角质垫,好像一只特制的靴子,一点也不怕烫。

茫茫沙海,水源奇缺,草木难生。

不过,骆驼在这样的环境里,却能十天半月不吃也不喝。

它身上一层厚厚的毛能抵挡太阳光的直射。

它很少出汗,也几乎不撒尿。

另外,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贮水防旱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