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检测题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城乡景观的形成因素及其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城乡景观进行合理规划。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以及城乡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相结合进行规划,以及如何实现城乡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不同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特点。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大纲、图片和案例等。
3. 准备相关地理学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参考阅读。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关于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 讲授:结合图片和案例,详细介绍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和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学习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以及如何实现城乡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家乡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特点,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保护的关系。
4.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文化的历史、特点、现状以及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收集资料,并进行汇报和讨论。
5. 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为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做出贡献。
6.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选地域文化,撰写一篇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并给出建议。
同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为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贡献力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学生能够分析城乡景观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知识导图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一、地域文化 1.文化(1)来源: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
(2)特点:文化具有地域性。
(3)分类⎩⎪⎨⎪⎧物质方面:如建筑、服饰、饮食等非物质方面: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2.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3.城乡景观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1.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鲜明地体现了人地和谐理念。
2.乡村景观能体现当地人们的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等。
例如,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体现了御外凝内的集体精神。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1.城镇建筑的色调、色彩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1)我国江南城镇的粉墙黛瓦。
(2)意大利佛罗伦萨的黄橙交织。
(3)智利瓦尔帕莱索老城区住房的颜色五彩缤纷。
2.城镇中的各种建筑反映了某种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鲜明的古都特点——建筑上遵循严格的礼制。
3.一座城镇的空间格局,或整体或局部,反映了某种价值追求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主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廓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1.地域文化:指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在一定地域内与环境相融合而形成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件中图版必修2ppt版本
[活学巧用] 1.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 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 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2)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这种对平面化展开的空间的封闭性的强调和西方城 市空间的“地标原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清朝紫禁城太 和殿前的场院虽然十分宽阔,却是普通人绝难进入的,所 以不具备广场的开放公共性。因此,中国古代城市的广场 空间形态是与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文化相对应的,体现了 封建皇权对社会空间的严密监控。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的建筑形式存 在着鲜明的对比,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________存在差 异。
[自主学习]
1.文化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 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 (1)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 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 类活动的产物。
(2)特点。 ①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范围可大可小。 ②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 是多要素的,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 的。 ③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 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 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 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2.3 地域文
2.3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习指导语】1、学会结合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交通工具及道路、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影响【阅读总结】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文化是____________的产物,形成于__________ 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_________。
2、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____________内,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创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以是____要素的,也可以是____要素的③可以是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④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的发展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使城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深打上了____________的烙印,形成城市的____________,成为城市的__________。
2、影响: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美国:市中心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 欧洲:市中心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市中心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园林: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具体②____________ ——中国文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表现西方园林: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爽朗,和盘托出——西方文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宫殿建筑:中国:西方:民居建筑:中国:西方:3、稳定性: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是_________的,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二优质课件: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3
探究一
探究二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北京传统的四合院是北京文化精神最集中、最典型的体现。 传统的四合院通常是纵向连接的二进、三进院落,体现“深”字的 含义。内部院落宽敞,四面房屋各自独立,以游廊相接,便于起居。 一个大家族老老少少居住在一起。妇女一般生活在二进院落以内, 即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从外面看,四合院很封闭,只有一个大门临街,大门一关则自成天 地。四合院内的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 体现了四合院“合”的精髓。
第三节 地域文 化与城市发展
1
课标 阐释
激趣诱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结合实 例,理解地 域文化的 含义及其 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2.运用具 体案例,说 明地域文 化对城市 的影响
地域文化是城市个性和特色形成的条件,城市个性与 特色,是与地域民俗风情、文化沉淀分不开的。北京 是中国的首都,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东方文 化的体现。凡是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大都来北京,看看 北京的天安门,看看北京的坛庙文化建筑。这些坛庙 文化建筑以及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体,形成了北京的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解析:从题干中可获取以下信息:①A图为竹楼景观,应位于我国 南方湿热区域,竹楼有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侵袭等。②B图为我 国北方的窑洞,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民居具有冬暖夏凉的优 点,利于适应当地夏热冬寒的气候特点。
答案:(1)南 北
(2)B (3)其建筑特点适应了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高脚”形式适应 当地湿热气候,防潮、防虫、防洪,且凉爽、通风;建筑材料多以竹 木为主,便于就地取材
探究一
探究二
(3)地域文化的差异
主题活动 名师精讲 典例剖析
2019春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件中图版
地域文化的地域性
[思维拓展] 1.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地区 东部 农耕 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以粮食为主食 人口众多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 ,房屋建筑多 ,密度较 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 就地取材,现 大 了大量企业 在楼房增多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 人口分散 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 ,密度很 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 小 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 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食品、牛 羊肉为主食, 喝奶茶,住蒙 古包,现在定 居点逐渐增多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的建筑形式存 在着鲜明的对比, 这主要是因为中西方的________存在差 异。 (2)古希腊广场建筑风格反映了西方文化的 ________ 性、 __________性; 而古代中国的广场则反映了中国文化 的________性、________性。 (3)中国古代城市的广场空间形态突出 ________的重 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________占中心地位。
“我们想到中国, 便是横亘在永恒天空下面一种沟渠 堤坝的文明, 我们看见它展开在整整一片大陆的表面, 宽 广而凝固,四周都是城墙” 。这种对平面化展开的空间的 封闭性的强调和西方城市空间的 “地标原型” 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 清朝紫禁城太和殿前的场院虽然十分宽阔, 却是 普通人绝难进入的, 所以不具备广场的开放公共性。 因此, 中国古代城市的广场空间形态是与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 文化相对应的,体现了封建皇权对社会空间的严密监控。
2.地域文化 (1)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 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 类活动的产物。
(2)特点。 ①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范围可大可小。 ②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 是多要素的,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 的。 ③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 相对的稳定性。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2章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判断下列事物是否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属于文化的事物 下画“√”。
汽车站
农田
教堂
冰川
极光
汽车站
农田
教堂
√
√
√
关键是区分是否由人类创造的。
冰川
极光
2.在我国一般是女人带孩子,而云贵高原地区却是“娃娃 出门男人带”,为什么?
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 于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带孩子需要 较多的体力,所以一般由男人带孩子。
2.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之一就是围墙,而美国建筑一般没 有围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 性,用围墙把建筑物包围起来;而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对外性, 一般没有围墙。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市中心多是高层 美国发展历史短,早期
的摩天大楼,离开 移民大量来自欧洲,美
知识点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__地_域__文_化____ 的烙印,有的城市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__独_特___文化,这种文化 往往是城市的_标__志___。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方面:__城_市__建_筑____、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 居民心理、习俗等。
牧,种植业比例很小; 主食,喝奶茶,住蒙
西部 人口少, 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 古包(或帐篷),游牧式
畜牧区 密度小 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 生活方式,现在定居
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 点逐渐增多
建了农畜产品加工厂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
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第3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如建筑风格、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等,并分析这些影响背后的原因。
2.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工具,结合地域文化特点,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和模拟。他们能够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在规划中的融入,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方案。
3.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他们能够在讨论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提出针对地域文化保护和弘扬的可行性建议。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城乡景观图片、规划案例册。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教学课件、专题研究资料。
2.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教室互动白板。
3.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在线地图服务、数字化教学视频。
4. 教学手段:
b. 对于短文和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规划能力。
(2)实践作业:
c. 对学生的考察报告进行批改,关注学生对实地景观的观察和分析是否准确、深入,以及报告的结构和文字表达能力。
d. 针对学生的行动计划,提出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关系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通过深入探讨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旨在使学生能够:一是形成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环境塑造的重要性,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城乡建设的和谐共生;二是发展综合思维能力,能够综合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因素对城乡景观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三是提升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研究、实地考察和模拟规划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素养目标的实现,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实际行动力。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了解地域文化的特点。
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根据资料,说明不同城市的文化差异及其成因。
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1)范围: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内容:包括物质方面的和非物质方面的。
(3)形成: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特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的标志。
2.影响(1)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2)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①表现②变化: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很快改变。
一、判断题1.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带有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范畴。
( )2.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 )3.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 )4.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5.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地域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发展持续地产生作用D.不同地区或国家的地域文化差异对人口的发展往往产生相同的影响答案:C7.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 )A.道路的等级和密度B.交通工具和方式C.建筑的布局、结构、风格D.饮食习惯答案:C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具特色的婚礼,体现出各自的民族风采。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2.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2解析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标:λ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等方面的影响,体会地域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λ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地理图片资料的比较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概括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2.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客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三、教学方法图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四、课时安排整节内容2课时,“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为第一课时,“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和案例研究为第二课时。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展示一些图片,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并调动学生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问题的思考。
师: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的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又会影响当地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其深深烙上当地地域文化的印记。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域的城市具有不同的特色,表现在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里、习俗等方面。
其中城市建筑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建筑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一)对城市建筑布局的影响展示一组有关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图片,比较分析图片中的建筑布局特点以及反映的地域文化?λλ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引导学生从答案中总结出地域文化对建筑布局的影响。
(发展历史因素:美国——发展历史短;欧洲国家——发展历史悠久)(二)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λ展示一组中国园林和西方国家园林的图片,通过学生讨论,比较分析,总结出两种园林的建筑结构的特点。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案中图版必修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1)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特点:①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
②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
③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有的城市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往往是城市的标志。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地域文化往往是城市的标志。
(2)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①地域文化影响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②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a.表现:b.变化: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因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很快改变。
知识点一| 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情景导入先思考———————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提示: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2)此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提示:风俗习惯(地域文化)深受当地的地理环境的影响。
———————核心要点掌握好———————一、地域文化的含义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二、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地区人口分布生产活动生活习惯东部农耕区人口众多,密度较大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西部牧区人口分散,密度很小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畜产品加工厂以奶食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应用体验不可少———————(上海高考)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3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件中图版必修2
【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南宋时期,没有现代工业和汽车,房屋建筑不高,热 岛效应不明显;南宋时期,政局不稳,经常受到外来势力的威胁,因此临安城选址于山 环水绕之地可以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地势起伏和缓,更容易受到洪涝灾 害威胁;材料信息表明,临安城三面环山,这样的地形会阻碍对外交通。第4题,南宋时 期,临安以水运交通为主,因此当时的商业网点和住宅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区,最可能 是沿河分布;城区界往往是城墙,对外防御之地;图中显示,山麓临近湖泊,空间较小; 湖泊三面环山,对外联系不便。第5题,高新技术产业对科技人才、交通和环境要求很 高,对传统文化和知名度要求较低;从图中看,该区没有高等院校;临安区临近西湖,山 环水绕,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所以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竞争力应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利用本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 发展;大力发展无污染高精技术产业,利用本地互联网企业、软件工业园的优势, 推进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信息软件等行业发展;综合利用地理优势,邻近长 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利用其他城市人力、资源优势,进行资源互补,加强区域 合作与发展。
您好,谢谢观看!
(4)合理建议:利用历史人文资源与西湖等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发展; 发挥阿里巴巴等企业优势,推进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信息软件等行业发展; 依托长江三角洲,加强区域合作与发展等。
【典例】(2020·连云港高一检测)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
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0春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教材第41页探索(1)奥地利城市的古典建筑:欧洲城市多建造于中世纪,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这里有市民集会的广场以及大教堂等建筑。
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主宰是宗教。
(2)美国现代化城市:美国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其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城市的经济活动导致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在城市中心多分布着中心商务区,多是高层的摩天大厦。
外围建筑物高度迅速下降,市内交通道路纵横交错、立体化发展,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
(3)阿拉伯国家城市:在阿拉伯城市中,由于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城镇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清真寺,这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宗教文化特点。
(4)中国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其建筑布局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意味,处处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纳西民居独具民族特色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则是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的见证。
二、教材第44~45页思考第(1)问,首先要弄清自己所在的文化地区,然后结合当地实际回答自己所在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2)问,答案可以参考后面的“复习题1”。
三、教材第45页复习题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学案 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1.文化含义: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2.地域文化(1)成因: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2)特点:不断发展、变化,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宏观表现: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其中城市建筑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
2.具体表现(以城市建筑为例)(1)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市中心区外围的地区。
(2)建筑形式:表现: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_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成因: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外向和开放著称。
(3)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殿、阁,民居有四合院。
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
3.稳定性:长期的,不会因其他因素改变而迅速改变。
教材P45思考:通过徽州文化这一案例的研究,可进一步认识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特定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如徽州的山多田少、地瘠),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与人类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地域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产物,又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徽州文化这个案例中,要让学生感受这一点。
地域文化特点因地而异。
在我国,地理环境南北差异很大,在其影响下,南北方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如建筑物的朝向、民居的形式、饮食的差异等。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而人类活动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等都不可能不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所以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文化的形成。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条件等在不同地域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因而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
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学会分析城乡景观的地域文化特征。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珍爱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城乡景观的地域文化特征,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诠释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观察和解读身边的城乡景观。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展示不同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比照。
2. 搜集和整理有关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应用。
3.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的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探究。
4. 准备教学用具,如地图、笔和纸等,以便学生记录和讨论。
高中地理课程《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简介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奇特文化形态,包括民俗、建筑、艺术、饮食等方面的内容。
城乡景观则是人类在城乡地区创造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形态的集合,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城市景观等。
本课程将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干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基本观点和干系;2. 掌握不同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认知和欣赏能力;4. 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珍爱和传承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本课程共分为三个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介绍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基本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介绍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城乡景观的方式,包括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俗习惯等;3. 案例分析:以某具体地域为例,分析其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干系的理解;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家乡的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5. 总结回顾:对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共七节教案)
总56-62(应届)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教学目标:1.理解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3.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一、城市形态1.概念: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2.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
3.类型划分: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形成功能区。
(2)功能分区的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教材第41页探索(1)奥地利城市的古典建筑:欧洲城市多建造于中世纪,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这里有市民集会的广场以及大教堂等建筑。
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反映出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主宰是宗教。
(2)美国现代化城市:美国由于发展历史比较短,其城市的地域结构主要由资本和市场来决定。
城市的经济活动导致了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在城市中心多分布着中心商务区,多是高层的摩天大厦。
外围建筑物高度迅速下降,市内交通道路纵横交错、立体化发展,是典型的现代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和道路格局。
(3)阿拉伯国家城市:在阿拉伯城市中,由于人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城镇中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阿拉伯城市的市中心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清真寺,这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城市的宗教文化特点。
(4)中国丽江古城:丽江古城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其建筑布局是依山就水,不求方正,不拘一格地随地势、水渠建房布街,既有山城风貌又有水乡意味,处处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纳西民居独具民族特色的土木或砖木结构瓦房建筑,则是纳西族与其他民族文化频繁交流的见证。
二、教材第44~45页思考第(1)问,首先要弄清自己所在的文化地区,然后结合当地实际回答自己所在地区地域文化的特点。
第(2)问,答案可以参考后面的“复习题1”。
三、教材第45页复习题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文化的形成。
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如,在建筑风格方面,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亭、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也明显不同;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3.以我国南方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特别是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著称,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园林的“写意”手法。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大,面积广阔,气势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功能齐全。
南方私家园林小巧玲珑、清平淡雅、曲折幽深,多文人情趣、书卷气息。
主建筑大都是临水或迎面开敞的厅堂,以供宴饮,以便观赏。
通过空廊、洞门、落窗、屏风等方法,使园内景色既分隔,又互相借景,融为一体。
[课堂小结]学业达标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解析: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
其重要性与地域范围的大小没有关系,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随社会的发展也会发生变化。
答案:C读下图,完成2~3题。
中国园林美国园林2.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________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3.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解析: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答案:2.B 3.D4.下列地域文化中,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A.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B.中国陕北地区的窑洞C.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D.新疆境内的坎儿井解析:竹楼、窑洞、坎儿井都是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的产物,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答案:C下图为某城市中女性最常见的装扮。
据此回答5~7题。
5.这座城市可能是( )①北京②麦加③银川④巴格达⑤雅加达⑥拉萨B.②④A.①③D.④⑥C.①⑤6.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A.清真寺 B.教堂C.寺庙 D.泰姬陵7.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 B.白墙尖塔,穹顶水池B.绿篱草地,花园洋房 D.高基斜顶,围墙庭院解析:图中展示的是阿拉伯女性的典型装束。
该城市分布于中东地区,信仰伊斯兰教,故常见的建筑景观是清真寺。
清真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白墙尖塔穹顶。
答案:5.B 6.A 7.B8.读以下山西省的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我国山西省有一些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向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山西不少地方农户园内都建有水窖,其水源来自_________。
(2)“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A.山西农作物主要种植在院内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其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D.山西人对水“敬若神灵”(3)图中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合院的住宅结构形式反映出华北地区冬季______的气候特点,这种结构可以挡风,南窗较大,是为冬季等进入较多的________。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这种结构的民居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它适应该地的环境特点,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在该地生活,因而是环境的标志物。
答案:(1)大气降水(2)B (3)屋脊由外向里倾斜与当地降水稀少及水资源紧张的自然环境有关(4)寒冷、多风阳光能力提升读下列文化景观图,完成9~10题。
9.上述文化景观在我国黄土高原分布较广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10.甲图景观显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寒冷 B.干旱C.地势高 D.雾多解析:黄土高原上因黄土有较强的直立性,所以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了一个个的窑洞作为住房,如丁图所示。
房屋屋顶的形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甲图中的房屋为平顶,这主要是与其自然环境中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这一特征相适应的。
答案:9.D 10.B着力挖掘,营造城市特色,追求特色之美,是促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特色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均高于一般城市。
塑造城市特色是对城市的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市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据此完成11~13题。
1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B.①③A.①②D.③④C.②④12.中华民族雍容恢宏、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13.由于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世界上大致形成了政治型城市、经济型城市、文化型城市、宗教型城市、旅游型城市等5种不同类型的特色城市。
下列属于文化型城市的是( )A.苏黎世、香港 B.布鲁塞尔、火奴鲁鲁C.威尼斯、戛纳 D.威尼斯、日内瓦解析:第11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第12题,西安的风格古朴,苏杭的风格灵秀,桂林的风格奇逸,拉萨的风格神秘。
第13题,政治型城市如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瑞士的日内瓦等;经济型城市如苏黎世、香港等;文化型城市如威尼斯、戛纳等;宗教型城市如耶路撒冷、麦加等;旅游型城市如火奴鲁鲁、桂林、北戴河等。
答案:11.C 12.A 13.C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
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说出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结构反映的各自怎样的地理环境特点,列表说明。
解析: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
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拢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西关大屋和北京的四合院都是农业文化为主体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