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96

合集下载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湘教版)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湘教版)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湘教版)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步骤:[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三节差异区域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三节差异区域发展教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三第一章第三节差异区域发展教案1.3 区域进展差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进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进展差异。

4.明白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进展方向。

5.明白得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的区域进展差异并分析其缘故,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收集我国南方北方的区域差异资料,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

3.通过讨论交流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进展前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进展,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进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难点]1.东、中、西部进展差异。

2.西部大开发。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区域进展的不同时期,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不同地区进展的差异。

【板书】第三节区域进展差异【探究活动】读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回答p14 活动1、2、3【板书】一、东、中、西差异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点拨】东部有12个省,中部有9个省,西部有10个省。

只有北京不临海。

2.东中西部差异【读图摸索】看图1-13,东部地带位于我国的沿海,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基础设施最好、都市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最高的地带。

相比其他两个地带,那个地点的经济进展水平最发达、经济进展速度最快。

提问:看图1-14,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

【点拨】(1)产业结构差异:全国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而东部相对产业结构较好,二三产业比重都在40%以上,其他两个带中农业所占的比重都将近20%。

【探究活动】看中国要紧工业区分布图,在图上指出这几个工业区的位置与名称。

地理必修3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地理必修3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过程一)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置学习情景】播放MTV《西部放歌》(视频内容为我国自然景观)。

“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流竞风流,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神奇的西部追赶那潮头竞风流……”(优美的歌声吸引学生走进西部,激起学生对西部的好奇与向往。

)【设置学习任务】一首豪迈的《西部放歌》唱出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你知道西部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展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图。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观察、读图分析出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各自的范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结、转承】教师继续播放《西部放歌》片段“……一场场及时雨就像一杯杯醉人的酒,八方来支援兄弟手挽手,甩开臂膀创大业咱奋发争上游。

……”教师同时指出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西部大开发。

设疑: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西部大开发?【设计学习资源】多媒体展示:我国东、中、西部差异的各种图片(地形地貌、气候、矿产等资源分布、我国城市分布图、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图、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等)。

引导学生理解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带存在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的地图资料及教材阅读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分组讨论活动。

(自然组主要针对自然因素展开,社会经济组主要针对社会经济因素展开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穿插于各组讨论,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注重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能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研究成果。

)【成果展示】各组派代表陈述他们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学生风采,培养自信,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理解,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1-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1-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范围组,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归纳,理解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东中西三个经济区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多媒体展示)、讨论。

观察、分析、归纳、角色扮演,活动作业等。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区域间的差异,但不成体系,特别是没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发展中的差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课前歌曲《长江之歌》)歌声还在我们耳畔回响,眼前已经呈现了一幅高原雪山的图片,在感受它的壮美之时,平坦开阔的平原农田景观在眼前闪现。

两幅分属东西部地区的图展示出巨大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发展差异》展示:[板书] 区域发展差异讲解新课:一、东中西部差异按自然条件等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1、三个经济地带范围学生活动:(分组)找出各自范围,并完成辨析。

过渡:三大经济地带首先表现经济差异:学生活动:观察统计图分析经济差异。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探讨:为什么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呢?展示(差异表格)结论:表现在东部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优于中、西部而成为东部发展的动力,更成为东部经济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的重要原因。

过渡:经济差异表现在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分别展示相关图表,学生分析东、中、西部的差异。

2、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探究:西部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呢?(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二、西部大开发学生活动:阅读归纳西部大开发内容。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doc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说课稿.doc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口是湘教版高屮地理教材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一区域发展差异。

下面我将从本节课的教材地位、教学0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方而的内容,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本节内容是第一章的第三节,也是学生学习第二章的基础,知识结构层次递进明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同时,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能有效直观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心我同基木地理同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这就使该节课具冇强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本节为第一课时。

2、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通过比较,分析我同东、中、曲部区域发展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阁,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的差异,提高读阁、析阁能力。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我网区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其爱网、爱乡情感,从而形成科学的人U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难点:我鬧三大经济地带差异形成的原因。

各地区应该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二、教学方法高中学生的理解、比较、分析、归纳能力宥所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a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能力。

考虑到他们再宥较强的探究能力,并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高效课堂五环节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发现问题一合作学习-> 交流主讲一引导点拨一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更新教师的观念,转换教师的角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它强调合作和S 主学习,冇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读图分析法3、 任务马区动法:教师提供图表,设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 务。

4、 歌诀法三、教学手段1、 多媒体辅助教学2、 文本材料(教科书)3、 图像展示(视频)现在请欣赏一组幻灯片,他展现的是我W 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冇雄伟的雪 域高原,也有海南岛风光,更有攀枝花夜景等。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设计)

地理ⅲ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材分析和导入设计)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3节区域发展差异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比较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学生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本节课把全班分成假设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既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又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的发展情况,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2、三大经济地带自然因素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三大经济地带的社会经济因素差异。

〔四〕教学建议《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进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习者创设比较熟悉的、来自生活的学习情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地理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方式上,要优化问题情景,强调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主体。

在案例设计中,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分析探究,引领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并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学会具表达象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法。

本节内容教学形式设计为任务型教学,即由教师指定任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落实基础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这种发展不是均衡的,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地区相对贫困,落后于其他地区。

本文将对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以湘教版必修三的教案为基础,给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原因1. 地理因素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气候差异巨大,导致各地区在发展中受到的影响不同。

例如,西部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为山区、沙漠等地,产业结构单一,普遍贫困。

2. 历史因素中国历史悠久,不同地区在历史上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地区的发展。

例如,长江流域一直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文化底蕴,与之相比,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在历史上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3. 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导致地区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发达地区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而对欠发达地区则采取了更严格的管制措施,导致地区之间的差距愈加拉大。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政策,但实施的效果仍需要观察。

三、不同地区发展差异的影响1. 经济影响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差异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当经济发展不平衡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缓慢,导致贫富差距愈加严重。

2. 教育影响教育是提高人民素质和促进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

然而不同地区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存在巨大差异,导致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

3. 社会影响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地区发展不平衡时,会导致社会不稳定情况的出现。

例如,东北地区由于经济下降和人口流失,出现了社会不稳定的情况。

四、区域发展差异问题的解决1. 加大扶贫力度区域发展差异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加大扶贫力度。

政府应继续出台扶贫政策,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注重加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2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2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2 南方与北方西部大开

[学习目标] 1.了解南方与北方的划分和范围,掌握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2.理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3.能对某一区域发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其发展方向。

一、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区域差异:
思考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哪些地理分界线?
答案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下列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最冷月均温0℃等温线。

(3)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4)农田以旱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分界线。

(5)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6)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第一篇:教学设计: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张老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熟练掌握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及其国土整冶与可持续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图读图熟悉北方地区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结合各种图示资料,提取信息分析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法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问题,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本节课为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学生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学习中国南北方差异时,对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要进行详细复习。

3重点难点重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地理特征难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中国北方地区[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北方地区的景观图片,感性地认识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自主学习]1、学生课前完成学案“落实考基”,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小组合作,完善填空部分的答案。

3、小组代表质疑,其他小组答疑,完善知识体系。

4、课件展示本节知识体系,教师板书。

[课堂检测]学生完成“巩固提升”选择题1~7题。

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答案,并分析质疑。

[合作探究]探究1: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呈现黄土高原景观图,各小组开展讨论,小组代表分析并展示答案。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2、教师点评,总结答题模式,展示答案。

(1)形成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2)危害: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3)整治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探究2:华北地区的河流洪涝灾害多发,试分析黄河、淮河、海河多洪涝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
2、通过读图探究,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认识。
3、能够结合各类图表,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及影响因素,训练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探索,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认知态度和求真意识
植被:华北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东北地区---针阔混交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及亚寒带针叶林)
土壤:华北地区--棕壤、褐土
东北地区—黑土(肥沃)、黑钙土
图片展示特定区域的植被和土壤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加深理解记忆
课题
教学
4、河流水文
通过让学结合地图册,生完成《北方地区的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北方地区主要河流的分布。
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为主,整体地势西高东低;主要的地形区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山东丘陵等。
并通过图片展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直观加深认识。
师引导学生完成随堂练习
图片引入,直观加深认知
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题教学
2、气候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方典型地区——北京的降水气温分布图,复习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从而得出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并讲解拓展季风气候的成因和东亚南亚季风。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启发式探究法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以具有北方地区特色的图片和诗句引入课程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讲授。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对比,以及俄罗斯西部与我国西部地区差异的比较,引出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了解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和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因素。
②我们中国人可以通过移民到俄罗斯的方式获得土地,你愿意这样做吗?
顺着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要讲授的课题——区域发展差异。
仔细观看新闻资料并提取有用信息加以记录。
新闻视频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为之后要比较的两个地区创造前提。
讲授新课
1.结合学生的答题要点展示幻灯片,分别从气候、地形、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等方面比较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并概括总结出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2.引出第三个问题:如果你生活在我国西部,让你去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你愿意吗?
3.通过提前发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仿照之前的方法对俄罗斯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进行对比。并派代表来给大家介绍,从而得出俄罗斯西部地区比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高的结论。
4.教师通过学生阐释愿意去俄罗斯西部而不太愿意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理由引出俄罗斯东西部的发展差异并结合相关资料简单讲解。
难点
结合材料自主讨论俄罗斯西部地区和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读图比较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导入,让学生深入其中,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5.顺利过渡:俄罗斯东西部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那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如此呢?

推荐2019最新高中地理13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优质教案

推荐2019最新高中地理13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必修三)-优质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1、划分的依据: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划分。

『活动』根据教材P14面活动题回答问题?参考答案:1、Array2、湖南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3、优势:资源、劳动力、市场、土地、区位等;限制因素:资金、技术等;建议:调整产业结构、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科技投入、致力发展第三产业、【例题】: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错误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错误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活动』读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活动』读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可以看出:全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二>三>一第一产业:东<全国<中<西;第二产业:东>全国>中>西;第三产业:东>全国>西>中我国工业结构:“南轻北重,东轻西重”『活动』P15面活动题:参考答案:1、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

2.(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

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96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96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一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人文特征。

2.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人文特点的学习,了解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南北差异。

3.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

4.学会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活动建议:1.小组合作: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组。

2.小组讨论:北方、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及原因。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3.练习巩固。

4.小结。

启示:育人为本的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选择整合教材;展现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懂得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这对将来参加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教材分析:教材用了两幅素描图,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比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完成活动1。

教材主要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的熟制、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工具、房屋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南北方人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趋同。

过去人们常用“南船北马”来形容南北方主要交通工具的差异,但现在这种差别越来越小,城市生活尤其如此。

教材设计了开放的问题:你还能说出北方人和南方人有哪些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继续深入、细致的思考,强调思考过程,答案应该是开放的。

第三,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活动与当地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思想的极好体现。

教材在活动课文中体现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先是通过分析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将自然与人文特色重新组合;又用了两个小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一个例子来自于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一例子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南方和北方不同的气候条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教学设计《区域发展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教学设计《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我国各个区域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及因此形成的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学生们理解三个经济地带、南方北方的主要优势特征及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掌握正确分析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及因地制宜、各区域间协调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特征;2、通过比较分析,掌握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理解各个区域的主要优势特征及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区域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思想;3、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特征方面的差异;4、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围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读图分析法,通过读图比较我国三大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原因,提升学生读图分析能力;2、 收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南北方区域发展差异,提升学生资料收集、资料分析的能力;3、 交流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提升学生交流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分析学生的生活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限制性因素,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2、通过交流讨论、资料收集与分析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通过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及前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及原因分析;各区域如何因地制宜、协调发展。

教学课件;中国行政区图。

【导入新课】我国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在这广阔的土地上,不同区域之间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当然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历史基础以及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下,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将一起探讨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问题。

板书: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讲授新课】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把全国划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三个有差别的经济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汇编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

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他三大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读教材P15~16图1-14“某地区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1-15“某地区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变化”,回答问题。

(1)说一说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答案该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2)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地区2012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答案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地区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

知识点拨我国四大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D.四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答案 1.A 2.D 3.C解析第1题,四个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第2题,中、西部地区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中国现有6个经济特区,包括东部沿海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和西部地区的喀什;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都有商品粮基地。

第3题,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方法技巧四字法记忆四大地区差异产生的自然原因(1)东部地区:位置临海,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贫乏,能源短缺。

(2)中西部地区:距海遥远,位置闭塞;气候干燥,日照充分;海拔较高,水源较少;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地形平坦,植被良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丰富,能源充足。

教材P 14 活动探究提示 1.(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

(3)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4)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重庆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

2、3.略。

教材P 15~16 活动思考 提示 1.(1)产业结构差异(2)主要原因: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

(3)对策: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2.(1)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有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

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重工业比例逐步下降。

作用: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评价: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说明该市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较合理。

知识小结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回答1~2题。

1.鄱阳湖平原种植水稻,长江三角洲种植花卉,造成两地不同种植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地形D.市场2.我国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方式不同B.开发历史长短不同C.光、热、水、土等条件不同D.地质作用影响不同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两者都位于长江流域,气候、地形、土壤因素相同,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沿海,是我国出口农业商品基地。

第2题,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部地区森林发育形成肥沃的土壤,西部地区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所以东部多耕作业,西部多牧业。

3.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基地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答案(1)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甲区域:原料和燃料。

乙区域:市场。

40分钟课时作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地区面积最大C.西部地区人口最稠密D.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2.下列四组省区中,全部属于中部地区的是( )A.吉、皖、湘、琼B.晋、内蒙古、陕、桂C.豫、晋、赣、鄂D.冀、鲁、辽、粤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

第2题,本题要求学生掌握中部地区所包含的省区及其简称。

中部地区包含的省区有山西(晋)、河南(豫)、安徽(皖)、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

读日本、英国资料图,完成3~4题。

3.两国的气候均深受海洋影响,东京与伦敦两城市( )A.均为亚热带气候类型B.均为温带气候类型C.东京气温年较差较大D.伦敦降水季节变化较大4.两国均为岛国,但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的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B.两国的城市化水平都较高C.两国的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D.两国工业都是“临海型”布局答案 3.C 4.B解析第3题,东京地处亚洲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伦敦地处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大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4题,两国都是岛国,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较高;英国矿产资源丰富,日本缺乏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发展早,水平高,乳畜业发达;日本是季风气候,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日本工业原料和产品都依赖国际市场,工业是“临海型”布局,英国传统工业是建立在原料地,不是“临海型”布局。

区位指数是综合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C.乙地区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较恶劣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6.甲地区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便利②资源、能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5.C 6.B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向西递减,A项错;东南沿海矿产资源贫乏,B 项错;乙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劣,C项正确;丙地区即江西省区位指数低,是由自然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D项错。

第6题,广东省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区位指数大于40。

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

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7~8题。

7.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8.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答案7.A 8.D解析第7题,西北地区接近冬季风源地且昼夜温差大,风能资源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