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和分型治疗
辨证治感冒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感冒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症状多变。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所致,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
为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本实训旨在通过学习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感冒进行分类诊断和治疗。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
2. 熟悉感冒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3. 学会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治疗感冒。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导致机体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所致。
(2)感冒的辨证分型:根据病因、病机、症状及舌脉等表现,感冒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类型。
2. 临床实训(1)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嗽、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实训过程:观察患者症状,询问病史,结合舌脉辨证,诊断为风寒感冒。
治疗方案:疏风散寒,解表止痛。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汗出、口渴、咳嗽、痰黄稠、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实训过程:观察患者症状,询问病史,结合舌脉辨证,诊断为风热感冒。
治疗方案:疏风清热,解表宣肺。
方药:银翘散加减。
(3)暑湿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重、脘闷、恶心、呕吐、腹泻、苔腻、脉濡数。
实训过程:观察患者症状,询问病史,结合舌脉辨证,诊断为暑湿感冒。
治疗方案:清暑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患者症状、询问病史、结合舌脉进行辨证,并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行治疗。
3. 本次实训使我认识到中医辨证论治在感冒治疗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实训建议1. 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感冒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2. 多参与临床实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中医诊疗技能。
肺系疾病---感冒
1、证 、
候
2、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3、治 、 法: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
4、代 表 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病程
发病季节
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的区别
病因病机 相同点 风寒证 感风寒之邪 恶寒 发热 鼻塞 流涕
主症
不同点 恶寒重,发热轻, 无汗,鼻流清涕, 口不渴,舌苔薄白, 脉浮紧 发热重,恶寒轻, 有汗,鼻流浊涕, 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风热证 感风热之邪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区别
病因
发病季节
流行情 况 常呈散 发性
(二)阴虚感冒
1、证 候: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 舌红少苔,脉细数。 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机概要: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证机概要: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 即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即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3、治 法:滋阴解表. 、 滋阴解表. 4、代 表 方:加减葳蕤汤化裁。 、 加减葳蕤汤化裁。
二、文献简述
《内经》首先提出病因及主症。 《素问•骨空论》“风者 内经》首先提出病因及主症。 素问•骨空论》 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 令人振寒,汗出头痛, 风从外入, 百病之始也,……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 恶寒” 恶寒”。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是感冒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辨证论治的基础。 辨证论治的基础。 病名首出《仁斋直指方• 诸风》 伤风方论” 病名首出《仁斋直指方• 诸风》“伤风方论”引《和剂局 方》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 参苏饮: 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 稠粘” 稠粘”。 时行病”之描述。 《诸病源候论• 时气病诸候》有“时行病”之描述。直至 诸病源候论• 时气病诸候》 类证治裁• 伤风》中才明确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类证治裁• 伤风》中才明确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中医内科学大纲
中医内科学目的:通过中医内科住院医师的培训,要求住院医师掌握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病证、病种的中医诊断、治疗,成为一名能独立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师。
意义: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突出中医特色。
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技能以及内科危急重症的中西医处理技术,达到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水平。
第一单元外感病症(一)感冒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1)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2)气虚感冒和阴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3)风寒感冒治疗加减变化;4)寒包火感冒治疗原则。
(二)外感发热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基本特点、兼夹证、变证病因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外感发热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三)湿阻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湿阻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四)痢疾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基本特点、常见主要症状、变证病因病机:1)痢疾的常见病因;2)痢疾发生主要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五)疟疾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临床特征、典型表现、分类病因病机: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疟疾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第二单元肺系病症(一)咳嗽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诊治纲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各个辨证分型的症状、治法和方药(二)哮病概述:定义、范围证侯特征:病因病机:1)哮病的常见病因;2)哮病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
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应用--感冒
阴虚感冒
症状:手足心热,恶寒轻,口渴咽干,干咳少痰 舌脉: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 表证较重:加荆芥、薄荷
时行感冒
症状:主证+壮热寒战,咽喉肿痛,全身症状较重 舌脉: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解表 方药:柴葛解肌汤加减
(柴胡、葛根、黄芩、石膏、贯众、羌活、大青叶、银花、连翘、 板兰根、甘草)
长夏:多兼湿。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痛重,胸闷,口淡或甜
秋季:多兼燥。身热头痛,鼻燥咽干,干咳无痰,舌红少津 冬季:多为风寒,或外寒里热。 夹食滞:身热,胸脘涨闷,纳呆,泛恶,腹泻,苔腻
分型论治
主证:鼻塞、喷嚏、流涕、恶寒、头痛身痛
风寒证
症状:主证+恶寒重发热轻,流清涕,无汗,咯痰白稀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风热证
症状:主证+流黄涕,咽痛,咯黄痰,发热重恶寒轻,汗出,口干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暑湿证
症状:主证+流浊涕,发热,汗出热不解,头身困重,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气虚感冒
症状:经常感冒反复不愈,恶寒重发热轻,气短乏力 舌脉: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 中成药:玉屏风散预防
病机
腠理空虚 肺失宣肃 肺气上逆 肺系症状 感 卫气不固 肺卫失调 正邪相搏 全身症状 冒
பைடு நூலகம்断
1、临床表现: 感冒:初起多见鼻塞、声重、流涕、喷嚏、恶风、头痛,继之出现
发热、咳嗽、咽痒或咽痛。病程一般一周左右。 时行感冒:突然恶寒、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全身症状明显,可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第六章1感冒是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常见呼吸道多种感染性疾病。
2感冒的病因病机:感冒主要是风邪兼夹时令之气侵袭人体,病机在于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外感常以风为先导,风邪常夹其他病邪(如寒、湿、热、暑等)伤人。
/而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致病,其特点为发病快,病情重,有广泛的流行性,且不限于季节。
3感冒辨证分型:(1)风寒束表。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疼,喷嚏,鼻塞流清涕、脉浮或浮紧。
护治原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塞。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
临床表现,恶寒轻、发热重、头胀疼、鼻塞流脓涕、咽痛咽红、苔薄黄、脉浮数。
护治原则,辛凉解表。
代表方剂,银翘散。
(3)暑湿袭表。
临床表现,头昏胀重、鼻塞流涕、胸闷泛恶。
护治原则,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剂,新加香藿饮。
4感冒护理:【生活】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新、发热者注意休息,多饮水,各证型注意季节时乏主气及非时之气,防止外感,实行感冒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饮食】宜清淡消化,风寒忌生冷食物,清证饮红糖生姜水,风热感冒忌食油腻、辛辣之物,可饮金银花露,暑湿感冒应少食甜食。
【服药】发散表邪药不宜久服,宜轻煎温服。
服解表剂应避风寒以免复感风邪。
风寒者汤剂热服风热者病情轻可一日一剂。
【症状】定时测体温,高热不退者,物理降温。
头身疼痛较重,采用刮痧法,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服用麻子仁丸。
5感冒健康教育:注意季节气候变化时要保暖防寒,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注意个人卫生,室内定时通风换气,或用食醋熏蒸。
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
6咳嗽的概述:是因邪客肺系、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7咳嗽的病因病机:【病因】外邪袭肺内邪于肺【病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8咳嗽辨证分型: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症状表现】咳嗽声重,咳痰色白稀薄、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学分类及各类介绍
中医学分类及各类介绍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学中,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将疾病进行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的主要分类,并对各类进行简要介绍。
一、中医学的分类1. 病因分型:中医学根据疾病的致病原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人体内部的因素,如情志不遂、饮食不当等;外因是指环境和自然因素,如寒邪、湿邪等。
2. 证候分型:中医学根据疾病的表现和症状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
寒证指体内寒邪所致的疾病,症状多为寒冷、怕冷等;热证指体内热邪所致的疾病,症状多为发热、口渴等;虚证指体内气血不足所致的疾病,症状多为乏力、面色苍白等;实证指体内有害物质积聚所致的疾病,症状多为胸闷、恶心等。
3. 脏腑分型:中医学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组成,根据疾病发生的脏腑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等。
4. 经络分型:中医学认为人体有经络系统,根据疾病所发生的经络进行分类,主要包括经络有关的头部疾病、胸部疾病、腹部疾病、四肢疾病等。
二、各类介绍1. 寒症:寒症是指由于人体受寒邪侵袭,导致体内阳气不足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寒冷、怕冷、肢体发凉等,治疗时通常采用温阳祛寒的方法。
2. 热症:热症是指由于人体受热邪侵袭,导致体内阴液亏损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口渴、烦躁等,治疗时通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3. 虚症:虚症是指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治疗时通常采用补益气血的方法。
4. 实症:实症是指由于人体内有害物质积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闷、恶心、大便秘结等,治疗时通常采用清利泻实的方法。
5. 心脏疾病:心脏疾病是指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中医学中将心脏视为主要脏器之一,治疗时通常采用调理气血的方法。
6. 肝脏疾病:肝脏疾病是指与肝脏相关的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2.治则:化痰燥湿,降气平喘
3.方药:平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苍朮、厚朴、陈皮、半夏、茯苓、 甘草、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四)水饮凌肺
1.辨证要点 咳喘气逆不能平卧,咯痰色白量多 而清稀或呈泡沫状,小便不利,面 浮肢肿,畏寒肢冷,舌淡紫而胖, 边有齿痕,苔白滑。
2.治则:温阳利水,降气平喘
3.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2.治则:健脾益气,理气化痰
3.方药:六君子汤
人参、茯苓、白朮、甘草、陈皮、 半夏
(三)肾气虚
(2)重证-百合固金汤
百合、生地、熟地、玄参、麦冬、 白芍、当归、川贝、桔梗、甘草
四、转归预后
1.外感咳嗽突然起病,病位浅,病情轻, 较易治愈;若迁延失治,可转为慢性 咳嗽。
2.内伤咳嗽,咳久可伤及脾、肾、心, 或致咳喘并作,甚至演变成肺胀而难 以治愈。
五、预防与调摄
1. 忌生冷或燥热、辛辣、肥腻的食物, 戒烟酒。
茯苓、附子、白朮、生姜、白芍、 葶苈子、大枣
(五)肝气犯肺
1.辨证要点 突然呼吸急促、困难,胸中憋闷, 咽喉梗阻,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 加重,平素常忧郁、善太息,脉弦。
2.治则:疏肝理气,降气平喘
3.方药:五磨饮子加味
沉香、乌药、枳实、木香、槟榔、 杏仁、厚朴、旋覆花
◎虚喘
(一)肺脾气虚
1.辨证要点 气喘而声低息弱,气短不足以息, 咯痰量多色白清稀,自汗畏风。
2.治则:袪风散寒,解表宣肺
3.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 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 川芎
(二)风热犯表
1.辨证要点 恶寒轻(恶风),发热重,少汗, 口干咽燥或肿痛,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咱们来说说中医常见病。
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针对常见病,我们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入手。
拿感冒来说,它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类型。
风寒感冒,咱们常用的是葱鼓汤,散寒解表;风热感冒,则用银翘散,清热解毒。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方案,具体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来调整。
再来说说优势病种。
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有很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就拿心脑血管疾病举个例子。
1.病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等。
2.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脉瘀阻。
a.气虚血瘀型:常用补气活血的方药,如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
b.阳虚寒凝血瘀型:常用温阳散寒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
c.痰浊瘀阻型:常用涤痰化瘀的方药,如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a.气虚血瘀型: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药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b.阳虚寒凝血瘀型: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c.痰浊瘀阻型:涤痰化瘀,通络止痛。
药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注重病因、病机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3.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4.注重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5.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疗效。
实施中医常见病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时,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如下:1.注意事项:药物过敏: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依从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
中西药相互作用:若患者同时使用西药,要特别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2.解决办法:药物过敏问题: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或选择替代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病情变化应对: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请专家会诊。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3、辨咳嗽的特点
时间、节律 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外感咳嗽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痰出咳减——痰湿、痰热咳嗽
中医考研资源
3
09 针推分享
《中医内科学》图表归纳(针药并用版)
午后、黄昏加重,或夜间加重——肺燥阴虚 咳声洪亮有力——实证 咳而声低气怯——虚证 性质、声音 咳声嘶哑——燥咳 咳声重浊痰多——风寒、痰湿咳嗽 咳声粗浊或嗄哑——风热、痰热咳嗽 咳声短促——肺燥阴虚 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 加重与缓解因素 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 劳累、受凉加重者——痰湿、虚寒 咳而少痰——燥热、气火、阴虚 痰多——湿痰、痰热、虚寒 痰白稀薄——属风、属寒 痰黄而稠——属热 色、质、量、味 咯吐血痰——肺热、阴虚 脓血相兼——痰热瘀结成痈 咳嗽,咯吐粉红色泡沫样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心肺阳虚,气不主血 咯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痰热 味甜——痰湿;味咸——肾虚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风寒、风热
恶寒 表寒证 表热证 重 轻 发热 轻 重 汗 无汗 有汗或少汗 咽喉 发痒或无症状 红肿热痛 舌脉 苔薄白,脉浮紧 苔薄黄,脉浮数
2、辨体质 ┬气虚──反复感冒 ├阳虚──“老怕伤寒,少怕痨” ├阴虚──阴虚内热 └血虚──近期失血病史 二、治则 解表宣肺 ┬风寒证──辛温解表 ├风热证──辛凉解表 ├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 └体虚外感──扶正解表 中医考研资源 1 09 针推分享
咳嗽 咳喘 咳嗽为主要症状,不伴喘促 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因咳致喘,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2、不同疾病中的咳嗽
哮和喘均兼有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哮以声响言,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为主要临床特征 哮喘 喘以气息言,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特征 哮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疾病,喘证则并发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 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肺胀 兼有咳嗽、咳痰,但有久患咳、喘、哮等病史,以胸部膨满,咳喘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面色紫暗, 肢体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病程长,缠绵难愈。 咳嗽为其四大主症之一,以干咳,或痰中带血,或咳血痰为特征,常伴有低热、盗汗、形体消瘦。 X 线胸部检查能确定病灶所在。 常以咳嗽咳血为主要症状,多发于 40 岁以上的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 呈恶液质,肺部 X 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机分型的治疗原则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机分型的治疗原则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通过辨证施治,以解决人体内外疾病的方法。
而根据病机分型的治疗原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机分型的治疗原则。
一、寒热分型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机分析,将疾病分为寒病和热病,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机,中医辨证论治有相应的治疗原则。
1. 寒病的治疗原则寒病是由于寒邪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寒中感冒、寒疝、寒疮等。
治疗寒病的原则是祛除寒邪。
中医辩证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寒病的病机,比如寒疝的症状表现为腹部寒冷、喜温喜按,治疗原则是温中散寒,可以采用艾灸、温针等方法。
2. 热病的治疗原则热病是由于热邪侵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热感冒、热毒疮等。
治疗热病的原则是清除热邪。
中医辩证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热病的病机,比如热感冒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喉痛等,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可以采用清热药物、火针等方法。
二、虚实分型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机分析,将疾病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类,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机,中医辨证论治有相应的治疗原则。
1. 实证的治疗原则实证是指病机表现为实证状态,如实热、实痰、实瘀等,常见的有外感实证、内伤实证等。
治疗实证的原则是清实泻实,中医辩证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实证的病机,如外感实证的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等,治疗原则是疏风解表,可以采用发散风邪的药物。
2. 虚证的治疗原则虚证是指病机表现为虚损、气血不足、阳虚、阴虚等,常见的有气虚、血虚、阳虚等。
治疗虚证的原则是补益虚损。
中医辩证可以根据具体症状来判断虚证的病机,如气虚的症状表现为气短、懒言、乏力等,治疗原则是益气补虚,可以采用补气药物。
三、气血津液分型的治疗原则根据病机分析,将疾病分为气虚、血虚、津液不足等不同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机,中医辨证论治有相应的治疗原则。
1. 气虚的治疗原则气虚是指人体气血不足,常见的有气虚体倦、气虚乏力等。
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病机与临床研究概述
最早见于《 难经 ・ 五十八难》 , 书中将湿温病归之 于伤寒的一种, 由外感六淫邪气所致。 宋・ 朱肱在《 类 证活人 书》 中指出: “ 其人尝伤于湿 , 因而 中暑 , 湿热
相薄, 则发湿温。 ” 金元时期 , 刘河间认为“ 湿为土气 , 因热而佛郁 , 不得宣行 , 故停滞生湿 , 湿郁化火 , 而发湿 温。”明清医家对湿温病的认识在理论 匕 更趋于系统 化 。吴鞠通指 出内伤湿邪常为外 感湿邪 的病理 因素 。
以寒温之性而分 , 则《 伤寒论》 详于寒 , 而略于温 ; 温 病学说在伤寒的基础上发挥详论其温 , 有发扬创新 , 但又多离不开《 伤寒论》 的理法方药的源泉。
2时行感 冒 中医学 研 究
2 . 1 辨证 分 型
主要是指流感不 同阶段病机变化的规律。 《 伤寒 论》 日: “ 太 阳病 , 发热而渴 , 不恶寒 , 反恶热者 , 为温
【 摘要】 时行感 冒的中医学经典病机包括六经病机、 温热病病机、 湿热病病机和温疫病机。目前为止对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基本已达成共识 , 但临床研究大多缺乏病原学诊 断支持 。综合地域 、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病原学 、 体质等多 因素 , 确立时行感 冒关键发病病机 , 从 地域 、 气象 、 病 原学 、 体质等几个方面揭示 中医外感证 的本质是该病未来临床研究 的方 向所在 。
【 关键词 】时行感 冒; 病机 ; 体质; 病原学
时行感冒属于中医外感热病 的范畴 ,为具有传 染性的时行疫邪之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多 由四时不 正之气 、 天行疫病之气流行所致 , 见于温病的“ 风温” “ 春温” “ 湿温” “ 伏暑 ”及伤寒 中的 “ 太 阳病” “ 阳明 病” 。时行感 冒四季皆可发病 , 冬春二季多发 , 因“ 春 有余寒 , 热疫易行 , 冬有烈风 , 寒疫易行” 。时行疫邪 分为热疫 、 寒疫 、 燥疫 、 火疫 、 湿疫和暑 疫 , 其中以热 疫、 寒疫侵袭人体为多见。 六淫之邪犯人体必夹时疫
中医内科学:感冒
3.辨兼夹证
好发时机
症状特点
夹湿
长夏
身热不扬、头重如裹、肢体酸痛、胸闷脘痞、 舌苔腻
夹暑 夏季 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薄黄
夹燥 夹食
秋季 饱食后
身热头痛、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黏痰、口 渴欲饮
身热、脘痞纳呆、恶心欲呕、大便或溏、脉 滑
4.2 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1.基本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 讨论范围:以普通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 (时行感冒)及其他病毒、细菌感染所引起的 上呼吸道感染而表现感冒证候者,皆可参照本 节内容进行辨证论治
1.1 概说——感冒的概念
➢ 防治意义: (1)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2)预防病情传变
1.2 概说——沿革
东汉之前 ➢ 《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风从外
渊
鼻窍
临床表现
有卫表症状,头痛部位 不局限,多流清涕
无卫表症状,头痛部位局 限在前额及眉骨处,多流
腥臭浊涕
病程
短
长
4.1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型论治
4.1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虚实: ➢实证:以表证的症状为主,并兼有所夹
邪气的特征,没有虚证的表现 (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伤表证)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6)临床加减: ➢ 发热甚——加黄芩、石膏、大青叶 ➢ 头胀痛甚——加桑叶、菊花、蔓荆子 ➢ 咽喉肿痛——加山豆根、玄参 ➢ 咳嗽,痰黄稠——加黄芩、浙贝母、瓜蒌皮 ➢ 口渴多饮——加天花粉、知母
4.3 辨证论治——证治分类
3.暑湿伤表 (1)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身热不扬,汗出不 畅,肢体困重或酸痛,头重如裹,胸闷脘痞,纳呆, 鼻塞,流浊涕,心烦口渴,大便或溏,小便短赤;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 (2)证机概要:暑湿伤表,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医学毕业论文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从感冒的病因病机、发病易感人群及分型论治方面, 探讨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感冒是因外感风、寒、湿、热为主的六淫和时行病毒, 侵袭人体, 客于肺卫, 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恶风、恶寒、发热、咳嗽、咽喉痒痛、头痛、周身酸楚、脉浮等为主症。
体虚感冒者, 服用一般的感冒成药, 疗效均不佳, 甚至毫无疗效。
因为体虚感冒有不同于其它感冒的特殊性, 表现为正虚邪恋, 以虚为主, 正虚是主要矛盾。
本文就体虚感冒作中医的辨证论治综述。
1 病因病机感冒一证虽是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疾病, 但体虚感冒与人体正气的强弱更有密切关系。
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之风, 与其身形, 两虚相得, 乃客其形。
所以体虚感冒有不同于其它感冒的特殊性, 表现为正虚邪恋, 以虚为主, 正虚是主要矛盾。
王奎武等[1]认为体虚感冒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 或饮食不节,内伤脾胃,或起居酒色无常,疲劳过度,寒温不调,加之久居内室, 紧张工作, 生活无律, 缺乏必要的锻炼等原因,致使正气虚弱,机体抗病力低下,腠理疏懈,卫表不固,以风邪为主之外邪乘虚侵袭而为病。
另外, 一些学者[2- 4]认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是其成为体虚感冒易发者的基础。
小儿五脏六腑功能皆远远未完善, 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所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卫外功能不固,易感外邪。
小儿脾常不足, 若护理失宜, 乳食失节, 可致脾胃虚弱, 纳运失常, 气血生化乏源, 上不生金, 肺气亦虚,卫外功能薄弱, 易受外邪侵袭, 病情容易迁延, 时轻时重, 反复难愈; 若耗损正气, 则更易感受外邪, 形成恶性循环。
故小儿也是体虚感冒之高发人群。
2 发病的易感人群王氏[5]认为体虚感冒者多发于以下人群: ①鼻渊、喉痹患者, 即慢性鼻炎、副鼻窦炎、慢性咽炎患者; ②患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 例如肺结核、糖尿病、难治性心衰、肺心病等; ③血液病、各种肿瘤手术后或放疗化疗之人; ④产褥期妇女, 体虚经期妇女, 患子宫肌瘤妇女; ⑤小儿及年老者;⑥少动或过劳气虚之人, 也就是久居内室极少运动或过度疲劳的体质虚弱之人。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因分型的治疗策略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病因分型的治疗策略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和治疗方法,是通过辨别病因、辨别病机、辨别病位、辨别病势、辨别病变等进行全面分析,进而确定治疗策略和方案。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辨证主要从"辨证求因、辨证求证、辨证求治"三个方面进行。
其中,辨证求因即是要根据具体的病因对疾病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出病因类型,再结合个体的体质特点进行辨证分型,以便正确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首先,根据病因分型,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一环。
病因分型是指将疾病的病因按照标准进行归纳和分类。
在中医学里,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主要是指感邪,比如风、寒、暑、湿等,而内因则是指体质、情志、饮食等内部因素。
在治疗时,根据病因分型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感冒引起的寒邪传入肺部,可以通过辛散发散的疗法来驱逐寒邪,恢复肺部的正常功能。
其次,根据病因分型制定治疗策略,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一环。
治疗策略是指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学中,治疗策略可以大致分为四类:攻、温、利、补。
攻的治疗策略是指通过辛热的药物或针灸等手段,直接攻击病灶,消除病因,达到治疗的效果。
温的治疗策略是指通过温热的药物或温灸等手段,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利的治疗策略是指通过通利的药物或针灸等手段,促进排泄代谢产物,消除邪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补的治疗策略是指通过滋补的药物或针灸等手段,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可以综合运用这四类治疗策略,提高治疗的效果。
最后,根据病因分型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实施一环。
治疗方案是指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的分析结果,制定用药、针灸、推拿等具体治疗手段的方案。
在中医学中,治疗方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病变等多个因素,并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以便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感冒
临床常用方案三
主穴:大椎、风府、风池、风门、合谷 配穴:头痛加太阳、印堂;发烧加曲池、耳 尖;咽痛加少商;鼻塞加迎香。 操作:大椎、风门点刺出血拔罐,或灸法; 少商、耳尖点刺出血;余穴均用泻法。
针刺补泻法
新病针用泻法 少数患者,因病程较久,体质虚弱 此时针刺 应采用"静以久留"旳补法,以扶正法邪。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烧,无汗,头痛身楚, 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 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 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 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针灸能很好地调整体温中枢,因而对感冒 旳发烧有退热作用。因为针灸能调整免疫系 统功能,有利于对病原微生物旳吞噬作用, 消除感冒症状。
尤其是拔火罐是治疗本病旳有效措施之 一,火罐旳负压,使人体产生淤血,出现 自体溶血现象,增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 代谢,增强网织内皮系统功能,走罐旳措 施更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旳分泌,有利于 发汗解表。
针灸治疗学感冒
感冒 又称“伤风”、“冒风”、“冒寒”是 以鼻塞、流涕、恶寒发烧、咳嗽、头痛、全身不 适等为其主要特征旳常见外感疾病。感冒整年均 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病情轻者称“伤 风”;病情重者,且在一种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 旳,称为“时行感冒”。
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分为一般 感冒和流行感冒。
证相同,多忽然起病,恶寒、 发
感冒风寒证与风热证区别
病因病机
主症
风寒证 感风寒之邪 风热证 感风热之邪
相同点
恶寒 发烧 鼻塞 流涕
不同点
恶寒重,发烧轻 ,无汗,鼻流清 涕,口不渴,舌 苔薄白,脉浮紧
感冒中医护理课程设计
感冒中医护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和常见证型;2. 使学生掌握感冒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3. 帮助学生了解感冒的预防和康复过程中的中医养护知识。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璧的方法,对感冒病情进行初步判断;2. 能够根据感冒的不同证型,正确选用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3. 掌握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感冒康复计划,并进行有效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医护理的兴趣和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关注健康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感冒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中医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中医护理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感冒的中医病因与病机:讲解感冒的中医认识,包括风邪、寒邪、热邪等病因,以及邪气侵袭人体后的病机变化。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感冒病因与病机2. 感冒的中医辨证分型:介绍感冒的常见证型,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并分析各证型的特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感冒辨证分型3. 感冒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讲解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如辨证施护、整体护理等,以及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如拔罐、刮痧、按摩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感冒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4. 感冒的预防与康复:分析感冒的预防措施,如加强锻炼、合理饮食等,并介绍康复过程中的中医养护知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感冒预防与康复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医护理知识进行感冒的辨证施护,并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分型治疗感冒是指感受触冒风邪,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常见外感病。
又称“伤风”,如见广泛流行,症状较重,则又称为“时行感冒”。
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年龄、性别之间发病无明显差异,有时可呈一定范围的流行。
“时行感冒”即现代医学所称的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特点是起病急、病程短、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秋轻度呼吸道症状。
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性大,易引起暴发及大流行。
甲型流感病毒因抗原转变而产生新亚型时,即能引起大流行,约每隔10-15年1次,乙型为4-6年1次,丙型则常呈散发。
病原体:病原体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属RNA病毒,球形,直径80-120nm。
中心核蛋白有型的特异性;囊膜内层膜蛋白也有型的特异性;外层为脂质,上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具有亚型和变种的特异性。
根据核蛋白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现代医学病理:流感病毒主要由空气飞沫传入呼吸道。
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继而进入细胞内。
病毒的核蛋白与上皮细胞核蛋白结合,在核内组成核糖核酸型的可溶性抗原,并渗透出至胞质周围。
复制的子代病毒进一步扩散感染,产生炎症反应。
临床上可引起发热、肌肉疼痛和白细胞减低等全身毒血症样反应,但不发生病毒血症。
在单纯型流感发病过程中,纤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
2周后纤毛上皮细胞重现并修复。
流感病毒肺炎的肺脏充血和水肿。
气管和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粘膜下层有灶性出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肺炎的病理特点。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学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乘人体御邪能力不足时,侵袭肺卫皮毛所致。
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等,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甚至引起时行感冒。
引起感冒的原因,虽以风邪为主,但常有所兼夹。
临床上以风寒、风热两种证候最为多见。
此外,时令之暑、湿、燥邪也能杂感而为病。
故又有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
感冒除风邪侵袭外,尚与体虚和不同素质有关。
肺有痰热,也易发为本病。
风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而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年老体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里,变生他病。
本病一般以实证居多,如体虚感邪则为本虚标实之证。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3日,最短仅数小时,最长可达4日。
单纯性流感:较多见。
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并不严重。
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
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体温可达39-40℃。
持续2-3天后渐退,全身症状逐渐好转,但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较显著。
少数可有轻度胃肠道症状。
体检呈急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轻度充血、眼球压痛、咽充血、口腔粘膜可出现疱疹。
肺炎型流感:较少见。
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肺疾患病人或孕妇。
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气急、紫绀、阵咳、咯血等。
体检发现双肺呼吸间低、满布哮鸣音,但无实变体征,病程可长达3-4周。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呈支气管肺炎或大叶性肺炎。
表现为剧咳、脓痰、胸痛、肺部有实变或局灶性肺炎征。
中毒型流感:肺炎病变不显,但具有全身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
有明显的脑炎病变,高热不退,神志不清,常有谵妄。
少数因血管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或肾上腺出血而导致血压下降或休克。
其他:感染流感病毒后,仅出现轻微发热、咳嗽、不适等症状。
病程1-2日,与其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仿,称为轻型流感。
少数病人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称为胃肠型流感。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嗜酸粒细胞消失。
如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
免疫荧光检查: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灵敏度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病毒分离:将急性期病人含嗽液接种于鸡胚羊膜腔或尿囊液中,进行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测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体,如有4倍以上增长,则为阳性,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鉴别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早期症状往往类似流感,但流脑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儿童多见。
早期有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瘀点等。
脑脊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军团病:多见于夏秋季。
临床上以重型肺炎、白细胞总数增高及肝肾合并症为特点。
但轻型发病类似流感。
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支原体肺炎:与肺炎型流感的X线表现相似,但本病的病情较轻,冷凝集试验和MG型链球菌凝集试验可呈阳性。
治疗:现代医学治疗:目前尚无可靠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盐酸金刚烷胺早期使用能阻止甲型流感病毒进入细胞,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成人每日口服0.2克,分2次服用。
因有一定毒性而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如继发细菌性感染时,应及早使用抗菌药物。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外感风寒:症状: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柴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加减:风寒郁闭较甚,加麻黄、桂枝;咳痰较甚者,加杏仁、浙贝母。
风寒夹湿:症状:恶寒少汗,头重如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咳嗽声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濡。
治则:疏风祛湿,散寒解表。
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川芎、蔓荆子。
加减:无汗可加豆卷、苍术;痰多加半夏、陈皮。
外感风热:症状: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口干渴,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宣肺散清热。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芦根。
加减:鼻塞头痛明显,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咽痛较重,加元参、马勃、板兰根;口渴甚,加天花粉;热甚,加黄芩。
风热夹燥:症状:发热微恶风寒,鼻咽干燥,咳嗽无痰或少痰,头身疼痛,口干而渴,舌红少津,脉浮数。
治则:疏风清热,润燥止咳方药:银翘散合桑杏汤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芦根、桑叶、杏仁、沙参、象贝、栀子皮、梨皮。
外寒内热:症状:恶寒无汗,肢体酸痛,心烦,咳嗽气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舌尖红苔微黄,脉数。
治则:宣肺散寒,清热止咳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加减:内热较重,加黄芩、栀子、芦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肢体酸痛明显,加羌活、独活。
外感暑湿: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肢体酸重疼痛,头昏重而胀痛,咳嗽痰粘,鼻塞流涕,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口中粘腻,口不渴或渴饮不多,或心烦,或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暑祛湿,宣肺解表方药:五味香薷饮加味香薷、扁豆、厚朴、茯苓、甘草、青蒿、山栀、鲜荷叶。
加减:若表湿偏重,肢酸头昏重者,可加豆卷、藿香、佩兰;里湿偏重,脘痞呕甚者,加苍术、白蔻仁、清半夏、陈皮;里热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
气虚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无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进行预防。
阳虚感冒: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头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语声低微,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则:助阳解表,宣肺止咳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虚感冒:症状:发热微恶寒恶风,无汗头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养血解表,疏风散寒方药:七味饮葱白、豆豉、葛根、生姜、生地、麦冬。
加减: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风寒,头痛无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咳嗽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疏风宣肺方药: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甘草、大枣。
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大便干燥,加生地、玄参。
单方验方:1.大青叶、板兰根、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
可预防和治疗流行性感冒。
2.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3天。
可预防和治疗冬春季的风寒感冒。
3.蝉蚕解表汤:蝉蜕、僵蚕、板兰根、连翘、桑叶各10克,薄荷9克,芦根15克,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武火煎15分钟,每剂煎2次,煎出的药液相混合。
根据病情轻重,每日1-2剂,分2-4次温服。
适用于风热感冒。
4.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煮汤以代饮料。
可预防和治疗夏日暑湿型感冒。
5.暑令感冒合剂:香薷6克、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炙楷杷叶12克、鸭跖草15克,每剂加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10分钟,过滤取药液备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
适用于夏季暑热感冒。
6.兰地汤:板兰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蜕15克,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温服,连服3次,适用于阴虚感冒。
外治法:风寒感冒:1.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将前3味药共捣烂呈糊状,入酒调匀,用纱布包紧,涂擦前后背、手足心及腘窝,涂擦1遍后,让患者安卧,一般30分钟后即有汗出。
2.白芷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过筛,贮瓶密封,用时取药粉适量,药棉裹之,塞入一侧鼻孔内,每侧鼻孔交替塞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
风热感冒:1.桑叶、菊花、薄荷10克,连翘20克,生姜10克,桂枝6克,青葱1根,将诸药打碎分2份装入布袋,水煎20分钟,先取1袋熨颈、项、肩、背等处,稍冷则更换药袋,交替使用,每次30-40分钟,每日2次,3日为1疗程,同时也可用药汁熏洗各部位,以加强疗效。
2.银花4克,连翘4克,桔梗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
针灸疗法:1.体针疗法: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
配穴:风寒感冒,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加鱼际、外关;暑湿感冒,加支沟;气虚感冒,加气海、足三里;阳虚感冒,加百会、关元;血虚感冒,加血海、三阴交;阴虚感冒,加太溪。
2.耳针疗法:取穴:肺、气管、内鼻、脾、三焦、耳尖等。
局部消毒后,耳尖穴点刺出血,余穴每次选2-3个,双侧同时针刺,捻转泻法,留针10-20分钟。
3.电针: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