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目前 , 互联 网技术得 到了迅猛 的发 展并 快速地向社会各个领 域普 及 , 根据我 国互 联 网络信 息 中心 的调查 结果显示 , 我 国互 联 网用户数 量已居世界首位 , 学生群体在 网民组成 中所 占的 比例最 大, 高 校学生 9 5 %均 为网 民n 。 网络传媒 已变成年 轻人尤其是 大 学生娱乐 、 交友及沟通 的最 主要 的方法 。网络对 大学生的思维观 念、 价值 观念 、 生活方式 等影响 日益 深远 。在 当前 网络环境 的背 景下 , 高校 思想政 治课教学也 面临着 巨大 的挑 战 , 在进行思想 政 治教 育的教学 时 , 应 在充分 了解 大学生思想 的基础上实施 改革 , 以有效开展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影 响 1 . 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机遇 互联 网具有 开放性 、 及 时性 、 交互性 、 综 合性 及虚 拟性等 特 点, 给高校 实施学生 思想政治教 育带来 了巨大 机遇 。首先 , 利 用 网络资源可极 大丰富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课 程的 内容 , 促进思想政 治课堂教育文化视 野的拓展 , 创建 了思想政治教育 的新环境 。其 次, 互联 网更 新 了开展 高校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的方法 , 拓宽 了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或辅 导员和学生交流的渠道 。第三 , 互联 网给高校学生创造 了个体化 的学 习条 件。第四 , 互联 网可有效促 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效果 的提高。 1 .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遭遇 的挑 战 互联 网传递 的信息极其丰 富 , 但往 往缺乏过 滤与控制 , 良莠 不齐 , 对 于正确价值观 、 人生 观尚未真 正树 立的 , 正处于成长 阶段 的高校学 生来说 , 其带来 的冲击是不 可避免 的 , 严重 时会对学生 造成误导 , 从 而给高校学 生价值观 和道德观造成不 良影 响 , 使高 校对学生开展 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临严 峻挑 战。首先 , 互联 网 使高校思 想政治教 育的工作环境 变得更加复 杂 、 严 峻 。其次 , 互 联 网 的使 用对高校 辅导员或者思 想政治教育 课 的教师 提出更高 的要求 。第 三 , 互联 网使 高校学 生的个 体行 为出现新 变化 。第 四, 互联 网对 高校 学生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 2 基于 网络环境 的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 2 . 1 教育 工作 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关系 的新特点 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队伍 的重要成员 , 在大学 生政 治思想 教育工作 中 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在 当前 的网络环 境下, 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 作者必须熟 悉网络技术 , 并对 当前 环境 下 的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所具有 的特点与规律进 行深 入研究 , 以实现对学生进行有效 的信 息管理与行为指导。作为被 教育 者的 主体 , 网络环境下 的大学生其 主体 地位更加 突出 , 多元 化、 个性化特征也更 明显 , 具体表现为 : 学 生可通过网络进行 自主 学 习与个性化 学习 ; 可 以根据个 人兴趣爱好 、 优 势去选择学 习 内 容 。因此 , 在 网络环 境 的背景 下 ,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者 与被 教育 者之 间形 成了平等化 、 互 动性 强 的关 系 , 对 于实施大学 生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具 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2 . 2 教育形式 、 方法与载体 的新特点 在 当前 的网络环境下 ,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的形式 、 方 法与 载体 较之前均 具有 了新 的特点变化 , 表现为 : 教育 形式更加 隐性 化、 指导更 加个性化 ; 教 育方法更加 注重 民主性 与主体性 的有 机 结合 、 解 决思想 问题 与解决实 际问题的有机 结合 、 教育性与娱 乐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摘要:迈入新时代,高校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时代价值,即能够提供更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更多元教学场景、创造个性化教学形式。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内容供给并不完整、表现形式仍显单一与话语传播受限的问题。

针对于此,提出增强教育内容供给,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创新网络教育形式,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聚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供重要参照。

关键词: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网络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学人员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兴媒介打造虚拟学习空间,对大学生展开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引领的一个践行过程。

在数字技术快速迭代升级背景下,新媒体媒介不断涌现,已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方式,也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一情势下,网络空间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代教育环境持续变化的场景下,高校需要关注时代变迁机遇,深入考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主动通过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1.高校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1.1提供更丰富教学内容在数字技术支持下,大众阅读习惯俨然得到了很大改变,这对信息内容数量、质量提出了更严格要求。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以内容为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

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突出教学内容理论性与价值性,还应凭借自身感染力促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课程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多元化思想政治信息,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吸引力,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

1.2打造更多元教学场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先进媒体媒介,突破教室空间不足、教学时间有限等困境,拓展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场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协同优化研究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高校环境中,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接触世界、拓宽视野的主要途径。

然而,如何将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协同优化的功能,成为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分析1.网络教育的普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已经普遍推行了网络教育,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各类课程,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自主和灵活。

然而,当前网络教育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相对滞后。

2.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它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协同优化的内涵协同优化是指通过互相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方式,使得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实现优化升级。

它体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

1.整体性与系统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握整体性和系统性。

整体性体现在要将网络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相互渗透、相互协作。

而系统性则要求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2.协同性协同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如,在知识传授环节中,网络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丰富、精准的学习资源;在讨论与交流环节中,网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思想碰撞和交流机会。

三、实施策略1. 教育平台的优化建设建设一个适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平台是实施策略的基础。

这个平台应当具备便捷的用户界面,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230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主要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实际工作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色从原先灌输者转变成信息传播和思想教育的身份[1]。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此工作中不仅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第二,当代大学生行为独立且思想先进,在网络环境中能够很快接受新信息和新事物,并对自身所发现的事务愿与他人分享。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重要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应用不仅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的弊端,还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和形象的了解所学内容,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

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借助网络平台,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能够获得更为全面的资讯信息,从而选择具有时效性和思想性的资源为学生开展教育[2]。

这种网络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具有趣味性,而学生也可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还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思想情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使高校教育范围社会化。

过去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单一化,无法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全面教育,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还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及时了解最新时政信息、社会话题等。

由此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显扩大了高校教育范围,更加融入社会发展。

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面临两方面问题:(1)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健全;(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性。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94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新时期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信息开始全面发展,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传统化的教育模式正在进入转型阶段,并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性阐述,而教师也要主动迎合当下的教学需求,将重点放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善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教师的工作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对此,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资源开始被教师广泛应用,而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欲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一些主题鲜明且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提高网络媒体的运用能力,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政教育工作。

再者,教师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并与学生建议一种长期且有效的互动模式,纵向发展,向学生推动一些正能量的教育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面对学生群体,倾听和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决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

主要注意的是,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和学生交流与探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经常浏览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站,及时掌握学生关心的话题,并利用互联网拉近师生的距离,因为在同个空间容易建立彼此的亲切感,使得这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网络教育和课堂学习模式相互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

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基于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综述。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重点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方法、效果评估、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案例。

在强调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挑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通过此综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为今后的教育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文献综述、特点、方法、评估、发展趋势、创新案例、重要性、挑战、发展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平台。

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互联网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现代化教育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能够实现即时互动、全球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信息泛滥、真伪难辨、传播速度快等问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深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其特点、方法、效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观点、表达意见的主要平台。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参与度和互动性。

通过利用网络平台的多样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使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教育内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交流。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既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新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面临的问题和机遇,并探讨应对新媒体环境的策略。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让信息获取更加容易和广泛。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信息泛滥、谣言传播、虚假信息、不当引导等。

这些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效果。

2.新媒体对教育模式的挑战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加注重互动、参与和创新性。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单向的知识传递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现在,学生希望参与教学过程,希望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需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互动性和参与性。

3.新媒体对师生关系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增多了,不再完全依赖于老师,而老师的主导也受到挑战。

老师需要采取更加创新的方法和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这需要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态度,同时保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正确关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媒体在信息获取和传递方面具有许多优点,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资源,使得教育质量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在新媒体的支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依托网络、云平台、手机APP等方式,将教育内容传递到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区,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资源。

2.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新媒体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方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更加丰富多样化,教学效果也更明显。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设策略研究

b e h a v i o r a l n o m s r , w h i c h c a n l e a d t o a l o t o f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 h ll a e n g e s t o c o l l e g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h i s p a p e r n o t o n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s t r e n g t h a n d p r o b l e ms o f i d e o l o g i c l a a n d p o l i t i c l n a e t wo r k e d u c mi o n, b u t a l s o p u t f o r wa r d s f o u r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o f i d e o l o g i c a l a n d p o l i t i c l n a e t wo r k
的深 入开 发 .社会 多 方面 的力 量共 同 承担 起 了 网络思 想
传统 思想 政治 教 育 内容匮 乏 , 资料 搜 集范 围有 限 , 多
限 于从 静态 资料 中获 得 ( 如著 作 、 报刊 、 杂志等) 。而 网 络
政治 教育 主体 的责 任 , 施教 主体 呈多 角色并 存 。教育方 式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c a n b e i n l f u e n c e d g r e a t l y b y n e t wo r k n o t o n l y i n t h e i r i d e o l o y g b u t a l s o i n t h e i r v a l u e s a n d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通道的策略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通道的策略构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新通道的策略构建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微信作为现代青年的主要社交方式,其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范围广,具有方便、实用等优势,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微信账号,更易接受微信思政教育。

因此,思政教育可以适当借助微信这一新型媒介,开展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微信新通道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策略。

首先,要针对目标受众实施微信思政教育策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广大学生,不同的学生人群具有着不同的思想心态和接受程度,因此,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需要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本科生和硕士生接受微信思政教育的意愿和热情会较高,而博士生可能更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因此,微信思政教育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思政教育方式。

其次,要提高微信思政教育的可操作性。

学生受众接受微信思政教育的方式不同,有的人喜欢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式,而有的人则更倾向于文字呈现方式。

因此,微信思政教育要尽可能地丰富思想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提高可操作性。

同时,要注意思政教育内容的精简、易懂化,抓住学生的重点,为其提供有益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思考转化为实践,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政成果。

第三,微信思政教育要注重将各种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

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活动,需要将微信教育与其他社区、企业、组织、机构等各种资源联系起来,创造性地建立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圈,依托微信平台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在多重环境下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通过思想和行为来进一步推动社会责任的发展。

第四,微信思政教育要注重互动性和参与感。

互动性和参与感是微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微信平台上,可以设置思想教育互动平台,开展线上讨论、问答等活动,以达到交流和互动的效果。

同时,要在微信平台建立学生思政活动有力的呈现,通过展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展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以及学生学习、思考、创新、实践、分享思政成果的平台,营造全员参与、全员受益、多方共赢的微信思政教育环境。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要着眼于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体系。

才能增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一、网络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伴随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网络成为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碰撞的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西方政治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等借助网络大势地宣传和入侵,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容易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扭曲。

西方国家推崇“强权政治”和“霸权文化”,宣扬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人权,直接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冉争偏离网络信息的迅捷流通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信息的繁杂性和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模式,容易导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偏离。

比如,网络信息中夹杂的色情、暴力、凶杀、迷信等方面的内容,使思想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很难辨别和区分,部分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毒化和侵蚀,容易产生消极错误的思想行为,甚者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3.网络的隐蔽性特征容易导致大学生道德约束的失控网络的隐蔽性为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思想行为提供可能,网络的隐蔽性增加行为的偶发因素和机会主义色彩,道德规范在网络中的自我约束和调控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的隐蔽性为大学生张扬个性和发泄情绪等提供最佳场所,容易滋生大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规范自我约束的失控,网络道德伦理失范,比如,网上散布虚假无聊信息、侮辱诽谤他人人身权益、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侵犯知识产权、攻击网站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基层教育农家参谋-189-NONG JIA CAN MOU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向永进(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2)【摘 要】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走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因此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很快就被相关研究人员提出来研究了,之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加深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

但是由于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好多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和不完善的地方。

从理论到技术运用再到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本文就从当前现状及一些学者的研究出发讨论一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问题。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陷;策略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未解决的问题1.1 基础理论跟不上时代步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研究的深入层度不够加上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得研究出来的理论不能运用于实践中,这是一个尚未解决但却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都知道理论是为了服务于实践而生的,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实践,这样理论才有意义。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关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应用与技术还有关于网络的一些知识都是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对于大学老师来说,将这些基础理论运用于实践教学环节也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技术的运用太少在很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所具有的方便、快捷等特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很多高校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健全,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就拿最简单的校园网来说,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就是太过于重视硬件设备而忽略了软件,太看重技术而轻视应用,一些基础的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和一些应用软件严重匮乏。

大多数办公系统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只有大概一半的系统能够被运用。

单从这就可以看到,在高校里就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源没有被发掘出来还有一部分被白白浪费了。

另外高校还存在着少部分技术人员达不到所要求的技术水平,这也是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全面开展的一个因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形势和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和道德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对网络舆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情况进行阐述,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标签: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同时,也提出了要重视社会舆论受互联网影响的情况,因此各高校都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当前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更应当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和网络舆情1.网络舆情的界定舆情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大众群体所构成的社会公众对公共事务所产生的情绪和态度等的汇总,这些事务通常都与群众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或是被群众所关注。

舆情领域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拓展开来,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也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舆情也因此诞生,即为通过网络这个途径和媒介所表达出来的舆情。

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舆情,其主体就是使用互联网的大学生,客体就是公共事务,表达舆情的形式就是大学生网民的态度、情绪等,而舆情的传播空间就是贴吧、BBS、博客等交流平台。

量度和强度是在大学生群体间形成网络舆情的两个主要考虑因素,所产生的舆情能引起大部分大学生的人共鸣或是共同关注,除此之外,大学生会对舆情产生较大的反应,并且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

2.网络舆情中大学生主体的特征(1)特殊、小群体。

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学生间的生活经验积累度、心理特点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互相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大学生群体具有较为接近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空间位置也较为集中,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和时间也相对较多,这些都体现出了大学生作为舆情的主体具有的特殊性。

一些网络舆情是由突发的情况或事件引起的,而引发这些舆情的言论或是行为最初都是由某个小型群体或是个体发布的,而其他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之下也发表了一些意见,而这些意见通常是在外来因素影响之下所形成的。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这篇文章旨在研究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并探讨其意义和影响。

文章介绍了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然后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并探讨了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及创新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评估了对策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微文化已经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大学生群体更是微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受众。

微文化的快速传播和便捷交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影响和挑战。

微文化中无数信息的碎片化、大众化特点与大学生参与的互动实时性,使得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方面更容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干扰。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和严峻的形势。

针对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存在困境以及有效对策,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微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其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而在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和对策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探讨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和策略。

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学术书评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颜笑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呈现出网络化趋势。

而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建构出新的德育生态,其强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以从外向内渗透,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理想信念、道德素养。

与此同时,互联网新的教育生态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

由左殿升等编写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人、媒介三个核心要素进行了系统阐释,指出三个核心要素在网络时代的嬗变及相互之间的作用方式、途径、特点和效果。

第一章分析了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第二章将网络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分析了髙等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发展图景;第三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第四、五章分别介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媒介与媒体,深入探索了各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第六章至第八章分析了网络道德与网络法治、网络民主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与网络文明等关键课题;第九章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提出网络行为失范及其规范策略;第十章分析了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第十一章从网络传播视角,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第十二章探究了大数据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及校园大数据构建策略;第十三章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策略;第十四章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理论问题与创新途径;第十五章从物联网等技术角度,提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构想。

该书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总结,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当下、未来等角度提出新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并将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该书指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平台与教育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育时空范围,其实时性特点强化了教育信息通过网络传播的能力,其跨越时空限制的特点满足了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需求,且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打破了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缺陷,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力弥补。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政治立场的重要任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舆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对高校校园文化、师生关系、学生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成为迫切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舆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而提出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改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共2000字。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对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更加及时地关注和回应网络舆情,以及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辨别真伪,做到理性思辨。

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高度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通过研究网络舆情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第一篇:浅析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关键词:网络挑战;机遇思考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疏远、阻碍人格道德的形成等问题。

网络也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激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动性和主体性。

网络背景下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大学生网上自律教育。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广播、报刊、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以交互性、开放性、自由性为特征的互联网正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10年初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09年底,在3.84亿的网民中,20-29岁的青年人占28.6%,职业结构中学生比例为28.8%。

这表明,网络已经对大学生的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产生了重大影响。

但是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仍未完全成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对自己的控制能力仍较差,网络的不良信息势必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认识网络的基础上,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不同思想在网络空间里的碰撞影响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开放性、全球性是网络的基本技术理念,网络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相互连通的地球村,传统的地域观念被打破,各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许多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甚至黄色、反动信息未经过滤直达大学生面前。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是非鉴别能力仍为发展成熟,网络上的淫秽、色情、凶杀、享乐等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大学生的思维的迷茫混乱,迷失人生方向。

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实行西化。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12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微时代”的概述及主要特征“微时代”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微媒体”的普及而形成的时代,主要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小说、微公益等网络微型媒体为支撑,传播内容碎片精简,传播速度瞬时高效,传播主体多元互动。

“微时代”的到来,使用“微媒体”的主体具有大众性。

4G网络的普及,到现如今5G基站的筹建,5G手机进入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愈发智能讯捷,互联网企业抓住契机研发移动终端和软件。

近年来四大运营商提速降费,流量费用降低,致使人手一台移动手机就能实现社交、娱乐、支付、购物等一系列微活动。

“微时代”的到来,使用“微媒体”的传播的内容显现碎片化。

21世纪科技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不同人群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层次不穷,赶时间及不耐烦的心理愈发显现,人们愈发青睐于简洁明了的快阅读和浅阅读。

因此,“微媒体”设置的一些功能恰好迎合了人们热衷短、频、快的心理,例如微信聊天一分钟的语音限制、写微博18张图片上限等。

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媒体主要有微信为载体而衍生出的小程序、公众号、朋友圈等;微博为载体派生的热搜、故事、超话等;微视频为载体衍生出的各类短视频软件,如微视、抖音短视频、快手、火山小视频等。

“微载体”多样化,给予了人们选择的空间。

随着4G网络系统的普及,5G通信技术的试点,网络覆盖范围越发广阔、信息发布转载的速度愈加快速。

新的“微媒体”的不断研发,已有的“微媒体”日渐完善,方便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转载和评论,发表和互动,使得信息的传播越发时效化。

“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威严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式受到冲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进行的,教育主客体之间主次分明,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具有权威性,教育客体由于学识、经验不足林嘉丽(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22)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微视频、微公益等微型网络媒体不断的普及,促使社会进入微时代。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效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效策略研究
息也悄 无声 息地渗 透到 大学 生思想 意识 中。这 就对高 校辅
观念 。“ 网络对 思想 政治教 育 的影 响是全 面 的、颠覆性 的、 革命性 的。 ”在 此种背景 下 ,正确 的利 用 网络 引导和影 响大
学生 的思想和行为 ,积极有效 的开展 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
作 ,对辅 导员 而言 ,既是一项 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又是面
的文 化在 这碰撞 ,各种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交融。各式各样 的
个 中心 、 两个立足点 、 : 三 个 转变 、 四项任务 ” 。“ 一个 中心 ” , 是立足于 “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 , 二是立 足于 “ 学
要以学生的 “ 健康成长 、 全 面发展 ”为 中心 ; “ 两个立 足点 ” ,
内容 和方式 。“ 网络思想 政治教育模 式 ,是 以传统 思想政 治
正如前文所述 ,网络 已成为 当代 大学 生 日常生 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 ,无论是学 习、交友 、还是获取信息 咨询 ,都会通 过网络这一载体来完成 。除此之外 ,还有 网络购物 、网络休 闲等等 ……网络俨然成为大学生行为方式 的中间者 ,我们 可 以将大学生在校生活行 为特点概括为 “ 网络化 ” 、“ 信息 化” 。 但是在 网络化 ,信息化 的同时,我们也从 中发 现了不少令人 担忧 的问题 ,大学生对 网络 的高度依赖 以及对信 息辨别 能力 的不 足 ,产生 了诸 如 “ 手机控 ” 、“ 微博 控” 、“ 变” 、“ 内容的转变”; “ 四项任务” ,其一 是 “ 增 强 自身使用 网络能力 ” ,其二是 “ 积极灌输与正确引导 ” ,其三 是 “ 搭建平 台” ,其 四是 “ 完善体制” 。

文化 思想 都在网络上缤彩纷呈 ,网络成为思想文化信息 的集 散地 、文化差异的倍增器 ,道德认知 的放大镜 ,为大学生 的 个性彰显提供了广阔空间 ,思想文化越是纷繁复杂 、真假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 生网络思想政 治教 育是通过 网 络 功能作用 的发挥而实现 的。有 什么样 的网络技术支撑 ,就有什么样 的网络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方 法 , 并 随 着 网络 技 术 的 进 步而进步 。
( )主 体交互 。辅导 员通过E腿 1、 1 — j
Hale Waihona Puke 大学校 园作为社会 “ 恻络 化 ” 的发 展 前 沿 , 日益 成 为 大 学 生 获 取 知 识 和 各 二 、 网 络 环 境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种 信 息 的重 要 渠 道 。 然 而 , 网 络 是 把 育 的新 特 点 “ 刃 剑 ” , 它在 为 大 学 生 提 供丰 富 的 双 资源 ,给 大 学 生 的 学 习 生 活 带 来 巨 大 便 1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 与教 . 利的同时 ,也给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带 育 对 象 之 间 关 系 的 新特 点 来 了变 革 和 影 响 。 对于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育:作者而言 , r 政 治辅 导 员作 为大 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网络 环 境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队 伍 的 主 要 组 成 成 员 ,地 位 更 加 明 确 。 育的影 响 2 0 年 9 ,教 育 部 开始 实施 《 通 高 等 06 月 普 学校 辅 导员 队伍 建 设规 定 》 。 “ 导员 ” 辅 互 联 网是 信 息 时代 的重 要 特 征 ,随 正 在 成为 一 项 叮 以终 生从 事 的光 荣事 业 。 着 互 联 网 的发 展 , 校 园 网络 已 经 进 入 到 新 环 境压 力 下 ,网络 环 境 下大 学生 思 想政 大学生生活 的每个角落 ,并已成为大学 治工 作者 如果 不 懂得 信 息 网络 技术 ,不深 生 收 集 和 传 递 信 息 的 快 捷 有 效 的 手 段 和 入 研 究 刚络环 境 下 大学 生 思想 政 治: 作 的 I 工 具 。 网络 环 境 下 给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特 点和 规 律 ,就 无法 有 效地 进 行信 息 管理 育工 作 既 带 来 了机 遇 , 也 带来 了挑 战 。 和行 为 指导 。 1 网络 环 境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对 于 大 学 生 而 言 , 网 络 环 境 下 的 的机 遇 教 育 对 象 主 体 更 加 突 出 , 多 元 化 、个 性 化 的 特 征 更 加 明 显 。 学 生 利 用 网络 进 行 网 络 的 及 时性 、 综 合 性 、开 放 性 、 交互性和 虚拟性 的特 点,给大学 生思想 充 分 的 自主 学 习 和 个 性 化 学 习 ,使 得 学 政 治 : 带 来 了机 遇 。 首 先 , 网络 给 大 生 能 根 据 自己 的 兴 趣 、爱 好 、 特 长 去 选 作 学生 思想 政治教育提供 了丰富 的内容 , 择 所 学 习 的 内 容 , 以充 实 自 己 ,完 善 自 拓展 了想象 政治教育 的文 化视野 ,形 成 己, 提 高 自身 整 体 素 质 。在 网 络 环 境 下 了新 的思想政 治教育环境 。其次 ,网络 多种 文 化交 流 加 快 , 多种 思潮 相 互 交 为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提 供 了更 新 错 , 形 成 各 种 民族 文 化 、 生 活 方 式 、价 的 方 法 ,拓 宽 了 辅 导 员 或 者 思 想 政 治 教 值 观 念 和 伦 理 道 德 的 矛 盾 冲 突 相 互 渗 育者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渠道 。第三 ,网 透 , 其 表 现 形 式 , 既 有 正 确 的 、 先 进 络 环 境 给 大学 生 提供 了个 性 化学 习条 的 、新 生 的 、 开 拓 的 、 进 取 的 等 各 种 进 件 。第四 ,网络有助 于提高大学 生思想 步 向上 的 思 想 观 念 , 又 有 错 误 的 、 守 旧 的 、 僵 化 的 、 拜 金 的 、 享 乐 的 、 自私 的 政 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 网络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等 利一 腐 朽 落 后 的 思想 观 念 ,形 成 与 经 . 种 遭 遇 的 挑 战 济 阶 层 多样 化 相 适 应 的 多 元 的 思 想 政 治 网络 丰 富 的 信 息 缺 乏控 制 和 过 滤 , 道德 观 念 。 各 种 合 法信 息 、 非 法 信 息 、 有 益 信 息 、 可 以看 出 , 网 络 环 境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无 益 信 息 、 真 实 信 息 、虚 假 信 息 等 混 杂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者 与 大 学 生之 间 的 关 系 呈 在一起 ,对 于正在成长 中的,尚未树立 现 了 平 等 化 、互 动 性 的 特 点 , 网 络 为 学 正 确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的 大 学 生 来 说 ,不 生 形 成 自主 服 务 体 系 搭 建 丁平 台 。 , 可 避 免 的带 来 冲 击 , 甚 至 误 导 , 从 而 造 2 教 育 形 式 、方 法 和 载 体 的 新 特 点 . 成 大 学 生 价 值 观 的倾 斜 和 道 德 判 断 力 的 与传 统 的大 学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形 式相 削弱,给大学生 思想 政治工作带 来 了挑 比,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形 战 。 首 先 , 网络 使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式 隐性 化 、个 性化 指 导表 现 突 出 。在方 法 工 作 处 于 复 杂 的信 息 环 境 之 中 。其 次 , 上 更加 追求 民主性 与 主 体性 相 结合 、解 决 网络 对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者提 出 思想 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育性 了新 的要求 。第三 ,网络 使大学 生个 体 与娱乐性相结合。一些新的传媒化、动态 行 为发 生 新 变 化 。第 四 , 络 给 大 学 生 化 、社会 化 的载 体 进入 校 园 ,淡 化 了大 学 素质教育提 出了挑战 。 班 级 、年 级等 管 理行 为 。
Wk国ud 业oad o &与 r S弧 r 出t yAb
辅导 员工 作
网 环 大学 思 政 教育 略 络 境下 生 想 治 策 研究
◎赵 昆
三 、 网络 环 境 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策 略
◎曹 伟
山东大 学威海 分校 青 岛理 工大 学
为了在网络环境 下更好的对大学 生 思想 政治教育主题 开展 教育工作 ,从 方 法 、关 系 、 发 展 和 监 督 保 障 等 几 个 方 面
提 出 教 育侧 策 略 。 1 方 法 策 略 .

【 摘要 】互联 网的发展给 高校 的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 了机遇 与挑战。本文分 析 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 的新特点 ,从而找出应对机遇与挑战的有效策略,对 于提 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 关键词】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