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
丁文江:一位值得注意的民国人物
丁文江 :
一
位 值 得 注 意 的 民国人 物
口 朱 正
1 2 年 的 丁 文江 99
丁 文 江 ( 8 7 9 6)是 一 位 很关 心 政 治 的 1 8 —1 3
近 几 年 来 ,许 多中年 人 不知 自反 ,而反
科 学家 。 12 年 5 ,他 和蔡 元 培 、胡 适 、李 大 92 月 钊 等人联 名 发表 了 《 我们 的政治 主 张 》;12 年 96 5 到 1 月 ,担 任孙 传 芳 任 命 的 “ 沪 商 埠 督 办 月 2 淞
起。 “ 以阶级 斗 争为 纲 ”—— 成 也 萧何 ,败 也 萧 何 。这 一 切 ,正 在一 步一 个脚 印 地走 向两年 之后 开通的 “ 文革 ”之路 。
东 的 艺术灵 感 ,形 成 了继 】3 年 代 长征 诗词 之后 90 的又一 创作 高 峰 。 16 年 的 毛泽 东 ,作 为政 治 家 94 诗 人 ,继 续 用 他 特 殊 的方 式 ,以 诗 词 作 批 判 的 武器 ,这 就是 创 作 于 这 年 春 季 的 《 新 郎 ・ 贺 读
流 遍 了 ,郊 原血
篇读 罢 头飞 雪 ,
一
大选 举 和任 命 国家领 导 人 的前 一 天 ) ,毛 泽 东批
送 谢 富治 、李 井泉 ( 三届 人大 新任 副委 员长 )、 陶铸 三 人作 于 l 4 年 批 判 王 明路 线 的 长 达5 多 91 万
但记 得斑 斑 点点 ,几行 陈迹 。
五 帝三皇 神 圣事 ,骗 了无 涯过 客 。
有 多 少风 流人 物? 盗跖 庄屏流誉 后 ,更 陈王奋 起挥 黄钺 。 歌 未竞 , 东方 白。
字 的一 组 文 章 , “ 请提 意见 ,以 便修 改 ” 。批 语 中有一 段涉 及 当年 高层 的文字 。这 件 材料 除 16 94 年3 月批 送 中央 政 治局 一 级 的成 员 ( 常列 席 常 经
丁文江
一、绅士家庭 幼年好学丁文江,字在君,1887年4月13日生于江苏泰兴。
丁文江的父亲丁吉庵,是泰兴县的一个绅士。
母亲单氏,生有四子,长子丁文涛,次子丁文江,三子丁文潮,四子丁文渊。
另有同父异母的三个弟弟:大弟丁文谰,二弟丁文浩,三弟丁文治。
丁文江天资聪慧过人,刚学说话时母亲就教他识字。
出门在外,每遇门联匾牌类文,都教其认之;或到药店时,即教识药题。
字义浅易的,即给解释。
这样,他五岁时就能过目成诵,于是就送蒙馆进行启蒙教育。
这时,书上的字识之者多,并求其甚解,略解其义,不以颂读为苦,而以学为乐。
仅四五年时间,四书五经就已读完,并且特别喜欢读古今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
老师对其天资十分惊奇,问他将来有什么志愿。
他立即答曰:“还读我书”。
所以,他读书从不认为是苦,而是以读书为乐事,且乐在其中了。
丁文江自幼好学,还喜欢阅读古今小说,尤其喜欢读《三国演义》。
六七岁时就读《纲鉴易知录》、《四史》、《资治通鉴》等,还涉猎了古人最为推崇的陆宣公(贽)、史督师(可法),又读《日知录》、《明夷待访录》、王船山的《读通鉴论》等。
11岁便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
母亲单氏教子有方,诸事有章,从不懈怠,起居动止肃然一准以法,衣服有制,饮食有节,作息定程,一钱之费必无妄耗。
丁氏兄弟的良好品质和习惯,都是来自父母的良好调养和教育。
二、巧遇伯乐 勤奋成才丁文江13岁考中学院秀才。
这年正是“戊戌变法”的第二年(1899)提倡新学。
这个学院在湖南的攸县。
在这里,丁文江遇到了恩师龙研仙先生。
龙研仙先生是攸县名士龙汝霖的儿子,龙润霖的侄子。
而龙润霖就是光绪五年在长沙翻刻《宋元学案》的学者。
所以,龙研仙自然受其先辈的影响,提倡新学了。
前面提到的丁文江所学诸学文,都是龙研仙先生所教。
攸县在湖南省衡山东南,茶陵西北。
而泰兴县那时属于南通州江北的小县,是一个“风气锢塞”的“滨江偏邑”。
丁文江离开了这个“风气锢塞”的“滨江偏邑”,到了攸县这个地方,又适逢这样的时代和遇到这样的良师,故得以茁壮成长。
“稀有人物”丁文江
“稀有人物”丁文江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
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纵横于科学、政治、实业三界,皆有成就。
同时代的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蔡元培称“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在稀有的人物”。
傅斯年说:“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
”德国地质学家葛利普评价:“丁君之为人,非特具有过人之能力,且有远大之眼光,弘毅之魄力与勇气,识见所及,均能力行之而成事实!”英国大科学家罗素则直言:“丁文江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干的中国人。
”地质调查所所长与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于1911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的双学士学位。
随即回国,积极投身于建造我国的地质学基础。
他规划了其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祖师。
1913年初,丁文江担任北洋政府工商部地质科科长。
为了全面发展中国的地质事业,在丁文江的积极推动下,工商部将现有管理机构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附设教学机构地质研究所,均由丁文江担任所长。
这是中国首个地质学研究机构,也是中国现代成立最早的科研机构。
丁文江认为,要从事地质研究工作,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
1913年10月,经他考试和综合评定,30名学生入地质所开始学习。
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实地训练,提出每星期必由老师带领学生分组实地工作一次。
学生们分头参加实地考察,他们走遍了北京城外方圆几百里的山山水水,实地归来,必须写出报告,再由丁文江和老师们指出得失。
经过高强度的实地训练,毕业时,学生们都可独立工作。
这批学生毕业后,地质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由此展开。
地质学是那个时代的高精尖学科,师资匮乏。
丁文江费尽心思,为地质所请来了德国地质学家梭尔格和《瑞典地质勘探》主编安特生,为北京大学地质系请来了李四光和葛利普。
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地质人才的培养。
地质调查倾注了丁文江大量心血。
丁以重视实地调查著称,他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的原则,并在调查中身体力行。
丁文江的政治思想与实践_以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之任为考察中心
第8卷第3期2008年9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 l of N anjing Insti u te of Industr y Tec hnologyVol18,No13Sep1,2008丁文江的政治思想与实践)))以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之任为考察中心李兴勇(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丁文江作为近代亦学亦政的知识分子,地质学成就已有公论,惟因为他曾就任孙传芳控制下的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其政治思想与实践长期不为人们所关注。
考察丁文江就任淞沪总办的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丁文江政治思想的特质及其局限性,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当时知识分子在启蒙与救亡相交织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又勉不了政治悲剧的结局。
关键词:丁文江;淞沪总办;政治思想;知识分子中图分类号:D92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644(2008)03-0019-04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地质学事业的开拓者,其学术成就已有公论,但他1926年就任孙传芳控制下的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以下均简称为淞沪总办)的那段经历常为后人所诟病,成为他曾为北洋军阀僚属的明证,以致其政治思想长期不为人们所关注。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经历的梳理,有助于廓清对丁文江认识上的误区。
丁文江去世后,傅斯年在追忆好友的文章中对丁文江担任淞沪总办的经历有过详尽的叙述[1];胡适1956年撰写5丁文江的传记6,一方面追忆亡友,一方面花大量笔墨说明丁氏就任前实不知情和建设/大上海0的事功,算是为亡友这段/一生最被人误会0[2]的政治生活辨冤。
近年来也有学者从传统文化的精神动力、政治上的实用主义和对近代军阀的独特看法等方面来阐述丁文江就任淞沪总办的思想缘由[3],对于丁文江短短任期内的成绩也多有涉及[4]。
本文试图在救亡压倒启蒙的大背景下探讨丁文江就任淞沪总办的政治思想缘由,进而试图对丁文江的政治思想与实践作出历史的评价。
1丁文江就任淞沪总办之政治思想缘由丁文江如何被孙传芳网罗及如何进入孙氏政治集团的具体情况我们已经很难详知,胡适5丁文江的传记6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概的线索。
丁文江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刍议
丁文江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刍议摘要:丁文江是“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科学派的主要代表。
过去学界在论及这一论战时,一般论者只注意丁文江与张君劢的思想差异,往往忽略了他与张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研究系背景;只纠缠于对参与论战者文本字里行间的歧异解释,忽略了他们在论争背后的“策略”运用,特别是梁启超为代表的研究系争夺话语权的意图。
关键词:丁文江;张君劢;科学与人生观;科学派;玄学派一在科学与“玄学”论战的两大派中,丁文江、张君劢分别是两派挂帅的人物。
丁文江与张君劢在“科学与人生观”论战前有许多类似经历:其一,两人同岁(1887年出生)同省,张是江苏嘉定人氏,丁是江苏泰兴人。
其二,两人都出生在农村的大家庭,且排行第二。
张出生在一个儒医兼经商的家庭,其父生子女十四(成人者男六女五);丁出生在一个富绅家庭,其父生子7人。
其三,两人早年都有过报考传统功名的经历,旧学根柢不错。
张6岁开蒙读书,12岁考入上海广方言馆,1902年参加宝山县县试,考中秀才。
丁亦6岁入塾读书,13岁考秀才,博得泰兴县知县龙璋的赏识。
其四,两人都留学日本、欧洲,获得官费补助,接受了系统的专业训练;而在留学期间,又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与立宪派人或革命党人发生关系。
张于1906年被宝山县选为官费留日生,进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预科学习,1910年夏毕业。
留日期间,张加入梁启超组织的政闻社,创办《宪政新志》。
丁1902年赴日留学,在留日期间曾参与《江苏》一刊的编辑;1904年负笈英伦,留英期间,与吴稚晖来往密切,并随其在伦敦拜访过孙中山先生,留日、留英期间均受到官费补助。
区别之处:张学政治学,丁学动物学、地质学。
其五,两人均为1911年学成回国,随后参加了清朝学部为游学毕业生举行的考试,两人都有过在北京政府供职的经历。
张君劢于1911年5月经过考试被清朝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民国初年,他参与组织共和建设讨论会、国民协会、民主党等,周旋于黎元洪、梁启超、袁世凯之间;1913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16年回国;参加了反袁斗争,成为梁启超研究系的骨干。
20世纪初近代科学的提倡与新历史考证学思潮的兴起
20世纪初近代科学的提倡与新历史考证学思潮的兴起侯云灏人文学科受到自然科学成就的巨大鼓舞,纷向自然科学看齐,争先恐后地采用自然科学方始了其科学化的漫长道路。
新历史考证学思潮的出现,既有近代科学观念的影响,又有其它史考证学思潮兴起的情况来谈一下我们的看法,以就正于史界同仁。
一、20世纪初的科学观念及其对历史学的影响所以“新”,主要表现在其近代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科学既指自然科学,又包括认识事物的科学法则、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①早在祖国富强和科技发展做贡献,一年之内共出版期。
年梁启超倡导进化论,批判旧史学,主张“史界革命”。
②1年任鸿隽、赵元任等人在美国倡议成立“中国科学社”,出版《科学》杂志,以“提倡科学,振兴实业”为宗旨,为中国科学的普及和发展奔走呼号。
年,张用,“今日最大的责任与需要,是把科学方法应用到人生问题上去。
”③从而引发了一场广泛①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版,第14页。
②进化论在当时是一种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观念,曾被作为科学的主要内容。
③丁文江:《玄学与科学》,《科学与人生观》,亚东图书馆年版,第页。
20世纪初近代科学的提倡与新历史考证学思潮的兴起21的关于科学与哲学问题的论战。
科玄论战对科学能否支配人生观的问题虽然未能争论出个结果,但是,通过论战,科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却大大地增强了,实际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科学普及的作用。
此后,《科学概论》、《科学方法论》之类的书籍出版近百种。
任鸿隽是20世纪初普及科学观念最切实有力的倡导者。
他说:“科学是根据于自然现象,依理论方法的研究,发现其关系法则的有统系的智识。
”①在他看来,自然科学是科学,“有许多社会现象经过科学方法的研究,都变成了科学,如历史学,社会学等是。
”②历史学也是科学。
而早在1915年出版的《科学》杂志中,任鸿隽并不认为历史学可以成为科学。
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中,他说:“科学者,智识而有统系者之大名。
就广义言之,凡智识之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井然独绎一事物者,皆得谓之科学。
国难危机与因应之道:丁文江的“好人”思想和实践
国难危机与因应之道:丁文江的“好人”思想和实践自1922年《努力周报》创办始,丁文江就一直矢力于“好人”政治的预备与鼓吹,自己也理所当然的以“好人”自视。
正因将“好人”问政作为政治清明社会改良的起点,丁文江本人就一直戮力议政。
即使在1926年遭受任职淞沪商埠督办公署的颠踬后,也未多受干扰,1932年他又与胡适等人重拾办刊议政之坠绪,迎来了一生中问政最为努力、知识分子精神表露最为充分的时期。
《独立评论》四年间丁文江作为“好人”的个体努力,及其对张学良、蒋介石的具体建言,构成了“好人”思想在国难深重条件下的双重实践。
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探讨丁对时局的所有关切,仅拟重点检视面对日寇的步步进逼,他向张学良、蒋介石等最高层当局所提出的一家之言。
一受国难危机日益深重的引发,丁文江对政府的外交建言明显较前为多,但与对外力的期待相比,内政的改进才是他的根本属意所在。
一般而言,政治变革无外乎两途,即通过或武力或和平的手段来打破当下政治的僵滞。
这两种途径所代表方向的争持近代以来愈演愈烈,20年代军阀统治时期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的对峙即为显例。
然而由辛亥革命启其端的“武力革命”(在这里革命主要指通过暴力手段达成某种目的而言,其丰富的诠释意义并未涵括净尽)途径无疑占据着中心的位置。
中华民国形式上的统一即以一、二期北伐战争所获得,甚至30年代初蒋介石与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争夺也可以被认作这一方式的延续。
“革命”一词在近代中国具有显而易见的话语霸权。
但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自谓(注:胡适等著:《丁文江这个人》,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8页。
)的丁文江明确认定“革命”绝非较有效率的内政改进之药方,他甚至根本怀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1932年7月他所发表的《中国政治的出路》一文实为此一思想的概括总结,也可视作丁氏本人关于国难时期政治改革的纲领。
(注:丁文江:《中国政治的出路》,《独立评论》第11号,1932年7月31日。
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追忆丁文江先生
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追忆丁文江先生文/丁 亚作者简介 丁亚,江苏省泰兴市政协主席,从事文化研究等。
丁文江先生是近代中国科学史、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之一。
81年前,先生因公殉职。
英商《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这是对其一生最中肯的总结和诠释。
虽然先生从未标榜过“爱国”,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而勤勉努力的精神,“为全种万世而牺牲个体一时”的爱国情怀,至今仍熠熠生辉。
科学救国的实干者文江先生少年负笈东瀛、辗转英伦,受“科学救国”思潮的影响,选择了具有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学科,以优异成绩取得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地质学双学士学位。
丁先生学成归国之时,中国地质教育、调查和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地质探矿为外国人垄断。
章鸿钊先生已经写出了《中华地质调查私议》,但未能付诸实施。
丁文江与章鸿钊一拍即合,以“天生能办事”的行政才干和组织能力,加上后来的翁文灏,三人共同把处于草创阶段的中国地质科学不断向前推进。
其中文江先生出力之巨,实为先驱“第一人”。
他对地质事业的贡献至少有三点:第一,训练造就人才。
他筹建并兼任地质研究所所长,开我国地质教育先河,首期毕业的18名学员,后来大多成为我国地质科学各学科的领军人物;协助北京大学恢复地质学系,帮助延聘外籍教授,后来更是担任研究教授,参与领导地质教学工作;敦请中央大学开设地质系,并担任名誉教授,为培养我国地质专才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二,开展地质调查。
他担任地质调查所首任所长,不畏艰险,登山涉水,坚持“登山必达峰顶,移动必须步行”,对我国地层、岩石、造山运动的考察和矿产调查做了大量奠基性、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调查成果,为地质调查树立了典范。
第三,加强学术交流。
他倡编《中国古生物志》,亲任总编辑,使之成为中外闻名的科技杂志;制作区域地质图,发表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筹建并担任地质图书馆、博物馆馆长,参与创建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组织中外学术交流,赢得世界级声誉,被誉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山大师、地学之父。
民国奇才丁文江
器 ” ,收 为 弟 子 。并 劝 说 丁 文 江 的 父 亲 丁 臻 祺 送 国 的前 途 ,全 看我 们少 数 人 的志气 !”
儿 子 去 日本 留 学 ,将 来 报 效 国家 。丁 臻 祺 家 道 中
1921年 ,丁文 江需 要赚 钱 资助 家 中众 多弟 弟 的
落 ,如果 不是龙璋 的建议 和精 心安排 ,他 不会举 读 书 和 生活 ,辞去 地 质调 查 所 所长 职 务 ,到 “北 票
上海 的政务工作。蔡元培赞誉他是 “精 于科学又长 纠正 了 “权威 ”的错 误 。
于 办事 ” 的人 才 。
l914年初 ,丁文江 在云南 、四川 、贵州 长达
一 年 的 地 质 调 查 中 ,又 纠 正 了法 国 地 质 学 家 戴 普
中国 地质 学 的 “开 山 大师 ”
拉等 人关于滇 东地 层 、古生物 、构造 等方 面的认
章鸿 钊 ,也 是 中国近 代地 质 学 奠基 人之 一 。称 丁 文 创 立 者 。
江 “开 山 大师 ” ,是 说他 先 后 在 “地质 研 究所 ” 、
蔡 元 培 于 19l7年 主政 北 京 大 学 时 ,听从 丁文
“地质调查所”工作 中,使得 中国地质学 、地质事 江建议 ,聘请 李 四光和美 国地质学 家葛利普去北
原则 ,影 响 了一代 代 地质 工作 者 。
《中国古生物杂志 》等英文版刊物 ,也流行于国际
78
世纪回眸 I ;
学界 。1932年 ,美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戴维 ·怀特称 时 ,请教彝族 “师傅”,搜集整理了 “猓猓文”(“猓
赞丁文江主持 的中国地质调查所具有 “一 系列高水 猓 ”是新 中 国成 立前 对 彝族 的蔑 称 )。1936年 1月 ,
“稀有人物”丁文江
稀有人物”丁文江丁文江(1887—1936),字在君,江苏泰兴人。
他是他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纵横于科学、政治、实业三界,皆有成就。
同时代的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蔡元培称“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在稀有的人物” 。
傅斯年说:“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之代表;利普评价:“丁君之为人,非特具有过人之能力,且有远大之眼光,弘毅之魄力与勇气,识见所及,均能力行之而成事实!”英国大科学家罗素则直言:“丁文江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干的中国人。
”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
”德国地质学家葛地质调查所所长与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丁文江于1911 年获得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的双学士学位。
随即回国,积极投身于建造我国的地质学基础。
他规划了其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祖师。
1913 年初,丁文江担任北洋政府工商部地质科科长。
为了全面发展中国的地质事业,在丁文江的积极推动下,工商部将现有管理机构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附设教学机构地质研究所,均由丁文江担任所长。
这是中国首个地质学研究机构,也是中国现代成立最早的科研机构。
丁文江认为,要从事地质研究工作,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
1913年10月,经他考试和综合评定,30名学生入地质所开始学习。
教学中,他非常重视实地训练,提出每星期必由老师带领学生分组实地工作一次。
学生们分头参加实地考察,他们走遍了北京城外方圆几百里的山山水水,实地归来,必须写出报告,再由丁文江和老师们指出得失。
经过高强度的实地训练,毕业时,学生们都可独立工作。
这批学生毕业后,地质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工作由此展开。
地质学是那个时代的高精尖学科,师资匮乏。
丁文江费尽心思,为地质所请来了德国地质学家梭尔格和《瑞典地质勘探》主编安特生,为北京大学地质系请来了李四光和葛利普。
这极大促进了我国地质人才的培养。
地质调查倾注了丁文江大量心血。
丁以重视实地调查著称,他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 、“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 的原则,并在调查中身体力行。
丁文江中国地质界的鼻祖
丁文江中国地质界的鼻祖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3年第8期纪彭丁文江何许人也?他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创办地质研究所,是一位以地质学名世的科学家。
他又投身实业,一手创建北票煤矿,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工矿企业,是一位近代实业家。
在北票煤矿任总经理时期,他与胡适创刊《努力周报》,三十年代又创刊《独立评论》,成为这两本刊物最主要的撰稿人,是一位媒体人和时评家。
在此期间,他参与了近代中国最重要的一次“三观”大讨论——“科学与玄学”之争,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青年导师。
19 2 5年,丁文江与孙传芳合作,担任淞沪总办,规划了今天大上海的雏形,参与了收回“会审公廨”的谈判取得局部成果,是一位务实的政治家;在北伐战争中,他站在北洋军阀一边,以雷霆手段挫败了上海工人运动和浙江的叛乱,是一位合格的军事家。
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短时间内便把中央研究院治理得井井有条,是一位杰出的学术管理者。
丁文江曾对胡适说:曹孟德自诩“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我们这般人恐怕只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吧!话虽如此,可终其一生,丁文江从来没做过一天“饭桶”。
早年,丁文江还只是一个海龟工科男的时候,就凭一己之力,搞成了中国最早的地质研究所,培养了一大批地质学人才,为中国地质学打下了基础。
寂寞的工科海归1911年4月,丁文江拿到了格拉斯大学动物学和地质学双学士的学位,踏上了回国之路。
回到中国,丁文江便在昆明置办了假辫子,留上了威廉二世式的小胡子,穿上了长袍褂子,戴上了黑纱瓜皮小帽,从一个留洋回来的“海龟”,摇身一变成了“周扒皮”。
对于像丁文江这样从西洋留学回来的学生,清政府实行了“功名双轨制”。
按照清朝《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各国留学生毕业后,并“未赴部考试”的,要进行强迫考试办法,“凡毕业后留学生,均需来京考试,否则永远停其差遣”。
虽然大清王朝已然风雨飘摇,但毕竟还是合法政府,要想获得国内承认的“同等学历”,就不得不到北京学部一试身手。
丁文江的传记一-----五
丁文江的传记一-----五一家世和幼年生活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
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三年(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二十日,当西历1887年4月13日),他在《努力周报》发表文字,常用“宗淹”的笔名,那当然是表示他崇敬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他的父亲吉庵先生,是泰兴县的一个绅士。
母亲单夫人,生了四个儿子,文江是第二子。
大哥文涛,三弟文潮,四弟文渊。
他还有不同母的弟弟三人,文澜、文浩、文治。
文涛先生有《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说:亡弟于襁褓中,即由先慈教之识字。
五岁就傅,寓目成诵。
阅四五年,毕四子书五经矣。
尤喜读古今诗,琅琅上口。
师奇其资性过人,试以联语属对曰“愿闻子志”。
弟即应声曰“还读我书”。
师大击节,叹为宿慧。
在君的天资过人,他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故五岁入蒙馆就可以读书。
这种经验,崔东壁(述)曾在他的《考信附录》里说的很清楚:自述解语后,〔先君〕即教之识字。
遇门联扁额之属,必指示之;或携至药肆,即令识药题。
……字义浅显者,即略为诠释。
……以故,述授书时,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亦颇略解其义,不以诵读为苦。
崔东壁的自叙最可以给文涛先生这一段记载作注解,使我们相信“五岁就傅,寓目成诵”不是奇事,只是一个天才儿童早年先认识了许多字,后来拿着书本子,就觉得“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所以能“寓目成诵”了。
文涛先生又说:弟就傅后,于塾中课业外,常浏览古今小说,尤好读《三国演义》。
……六七岁后,即阅《纲鉴易知录》;续读《四史》、《资治通鉴》诸书,旁及宋明儒语录学案。
……于古人最推崇陆宣公(贽)史督师(可法)。
又得顾亭林《日知录》,黄梨洲《明夷待访录》,王船山《读通鉴论》,爱好之,早夜讽诵不辍。
……时取士犹用八股文,塾师以此为教,亡弟亦学为之。
……于古文,始尝推许韩昌黎,既而……乐诵大苏纵横论辨之文。
年十一,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首尾数千言。
我详引这两段追记的话,因为在君十六岁已离家出国,他在日本时已能作政治文章,他读中国经史书,他作中国文、中国诗,都是在那十一二年中打的根柢。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
地质学先贤丁文江贡献刍议作者:张艳芳金振民来源:《人民论坛》2012年第05期【摘要】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丁文江先生在地质学研究方面学养深厚,对地质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为人不辞劳苦、以身作则,潜心育人,方法得当,胸怀宽广,善引人才,知人善用,爱护人才。
丁文江先生在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及其后一段时间里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值得地质学界的同行共缅与学习。
【关键词】丁文江地质学地质调查所地质学史丁文江(1887~1936年)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著名的地质学家之一,他被胡适称为“地质学的开山大师”。
1916年,丁先生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地质调查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任职时间前后共六年。
1921年,他辞去所长,从此以后,只是调查所不支薪的顾问,但实际上从未和调查所脱离关系。
地质调查所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
例如,地质调查所建立的中国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科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新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研究中心,并在1927年以后,先后发现四十几具北京猿人的遗骨,使当时的周口店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学者趋之若鹜的地方。
除纯科学的研究工作外,调查所还兼顾到国家对矿业、石油、土壤等实用资源的需求。
丁文江个人曾参与龙烟铁矿厂的设计和北票煤矿的开办。
调查所兼办的地震台、燃料研究室和土壤调查所等,都是在政局很不安定,工作人员薪酬微薄且不稳定,实地调查经费完全依靠私人或基金捐助的极困难时代努力的成绩①。
从地质学史的角度讲,丁先生对于地质调查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学养深厚,贡献卓著丁先生不光地质学知识底蕴深厚,并且对当时中国的地质学以及地质学界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所以他所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能在很短时期内发展成为一个纯粹科学研究的机构,成为中国地质学稳步发展的领导中心。
对于地质学的认识方面,葛利普先生曾这样评价丁先生:丁博士心目中的地质学极为广泛,范围所及,非只构成地球的材料,如矿物及岩石等,且包容形成及改动此种材料的种种动力,以及其渐渐演变之程序;进而对于地球之形状构造及经过历史等,全体作为研究之对象;更涉及自亘古以来,地球陆面以上以及海水之内的生物;各种生物演进之程序,及足以影响其发展、分布之各种因素,如地理、气候等,均在范围之中。
一代宗师丁文江
一代宗师丁文江
吴凤鸣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丁文江,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由于历史原因,公众对他的了解不多。
作为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现代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思想上,他把西方近代科学的基本精神介绍到中国,试图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作为国家变革和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当代中国,认知历史,温故知新,借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熟悉丁文江,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对今天的我们将起到
一种启迪作用。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吴凤鸣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4
【相关文献】
1.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 [J], 祖述宪
2.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 [J], 祖述宪
3.现代云南边疆的旅行书写及其文化意义论析——以丁文江、艾芜、缪崇群、邢公
畹、马子华等作家作品为中心 [J], 布小继
4.丁文江“全种万世”的家国情怀 [J], 张耀杰
5.丁文江"全种万世"的家国情怀 [J], 张耀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文江与近代中国的科学事业
丁文江与近代中国的科学事业
冯夏根
【期刊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0)001
【摘要】作为一位爱国的科学家,在近代中国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丁文江筚路蓝缕,奋力开拓,终于奠定了中国地质科学发展的基础.除致力于地质科学外,丁文江还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改革中央研究院,热心扶持和推动各项科学事业的发展,为近代中国科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冯夏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步达生与近代中国的科学事业 [J], 钱益汇
2.蔡元培与近代中国的科学事业 [J], 陈天涯;李光辉
3.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 [J], 祖述宪
4.近代中国的信仰与秩序——论丁文江的公共信仰论 [J], 成富磊
5.丁文江与近代中国地质学体制化进程关系略探 [J], 张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文江:亦学亦政两昆仑
丁文江:亦学亦政两昆仑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曾有过这样一位人物:他既是顶尖的科学家,又是顶级的人文学者;他既是知识界的领袖人物,又是军政界的行政奇才——此君就是大名鼎鼎的丁文江。
在他去世80载后的今日,他那“奇怪的眼光”和“虬起的德国威廉皇式的胡子”,仍然定格在20世纪的中国史上,历久弥新。
人无完人,丁文江亦然。
他并非毫无争议的人物,但他无论如何都是别人难以忽视的人物。
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温源宁够见多识广了,但他对丁文江的博学还是惊讶不已,不由感慨:“他的所知所见实在太丰富了,简直是一所老古玩店……从中国海军装备的统计,到唐诗朗诵法,一应俱全。
换句话说,你应该把丁博士看作一部百科全书。
”“丁博士喜好实打实……他是彻头彻尾的实干家,而且是今日中国拥有的最伟大的实干家之一。
他不像学者那样优柔寡断,三心二意,而是想什么就做什么,做什么就想什么。
他有超常的行动力。
他还有第一流行政人员所不可缺的特点,就是十分警觉地注意细节”。
【对中国科学事业厥功至伟】丁文江,字在君,生在江苏泰兴的一个丰裕之家,自幼有“神童”之誉,少时便赴日留学。
原想学海军救国,因鼻子有病,嗅觉不灵,只得作罢。
这也许是中国军界的损失,但绝对是中国学界的大幸。
在东京时期的丁文江,学习之余还总编了《江苏》杂志,在留学界颇有影响。
他非常喜欢谈政治,写文章,对政治的抱负和对写作的兴味,也追随了他的一生。
一日,有位学友收到了远在英伦的吴稚晖老先生的来信,信中说:“日本留学生终日开会,吃中国饭,谈政治而不读书”,留英的学生可不是这样,何况“留英读书并不太贵”。
丁文江等人闻悉后,即决意转往英伦留学。
然而,横在他们面前的第一大难关就是英文。
他们的英语储备实在太可怜了,丁文江在东京总计只读过一册英文读本。
但既然去意已决,无论如何也得痛下苦功,经过一两月的恶补,丁文江的英文突飞猛进,待与有关人士用英文交涉出洋手续时,他已成为学友中的代表。
不久,几位穷得叮当响的小伙计踏上了路程。
翁文灏悼丁文江文两篇
翁文灏悼丁文江文两篇
佚名
【期刊名称】《民国档案》
【年(卷),期】1994()1
【摘要】丁文江,字在君。
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地质古生物学家,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及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
1936年1月5日病逝长沙。
本馆馆藏经济部地质调查所档案全宗内,近发现与丁共事多年、时任行政院秘书长的翁文灏所著追忆及悼念丁文江先生文章两篇。
这一史料,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位我国现代地质调查工作的先驱,及其与翁氏之间的友情,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特选刊公布如后。
【总页数】5页(P18-22)
【关键词】丁文江;翁文灏;地质调查所;地质学者;地质古生物学家;地质图;地理学;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逆掩断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1
【相关文献】
1.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 [J], 祖述宪
2.丁文江与翁文灏中国地质科学界的“伯乐” [J], 潘云唐;任纪舜
3.丁文江、翁文灏与地质调查所的科学文化 [J], 国连杰
4.丁文江与中医——对张起钧与伊广谦关于丁文江之死两文的批评 [J], 祖述宪
5.《三苏先生文粹·评史》中的两篇伪文——兼及《东莱标注三苏文集》与吕祖谦之关系 [J], 郭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
丁文江:出山要比在山清
徐百柯
【期刊名称】《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作为地质学家,丁文江一生游历。
其中最具象征意味的,也许是导致他
死亡的那次。
1935年底,丁文江前往湖南调查粤汉铁路沿线的煤矿储量与开采现状。
他本不必亲自去,但他说:“我觉得此种任务关系很大,所以我要亲自去看看,方可使将来计划易于实行。
”在湖南,他首先游了衡山,步行直达山顶祝融峰。
后来到谭家山煤矿勘察,他又一直下到矿洞底部。
回到衡阳,由于伤风,他生了炉火,结果当晚煤气中毒。
此后,由于救治过程中的一系列失误,1936年1月,丁文江病逝于长沙。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徐百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出山未比在山清:王宠惠自由主义思想之流变 [J], 刘宝东
2.出山要比在山清——简论文江出任淞沪总办的来龙去脉 [J], 张大海;
3.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新解读 [J], 黄慧娟
4.出山要比在山清 [J], 张广栋;
5.“水九德”与“出山清” [J], 李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 官僚 或政 务官员 ”后 者为“ 客” , 政 ——本文作 者) 因为他 “ , 不 是玩勾心斗角 的政治把 戏的” “ 若做 P lia 的生涯 必焦头 ,他 o ti ic n
维普资讯
医 学 与哲 学 ( 文社 会 医学 版 )o 7年 1 第 2 人 20 2月 8卷 第 l 总 第 3 6 2期 4
・
医学史研究 ・
丁文 江 与 中医
对 张起 钧 与伊广 谦 关 于 丁 文 江之 死 两 文 的批评
祖 述 宪①
中图分类号 : R一0 9
在 中央研究院任 职一 年半 ,就把这个 全国最大 的科 学研究机关 “
剂” ,由三位 医生“ 轮流施 行人工 呼吸 , 历五小 时半 , 未见 清醒 ” , 乃 于午后送人衡 阳的仁济 医院。9日夜 , 长沙湘雅医院内科主任 杨 济时医师前去 会诊 , 检查 发现病 人仍 昏迷 、 面色紫 红 、 呼吸深
1 丁 文 江 其 人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2 7 2 2 0 )2—0 6 —0 10 —0 7 (0 7 1 04 3 他痛恨北洋军 阀统治 的腐败 , 积极 主张 有知识 有道德 的知识分 子参政 , 进行政治改革 , 组织“ 好政府 ”1 【5。他 自己也 以“ , J 治世之 能臣” 自喻 , 积极从事政治 , 但他 的朋友却认 为 , 虽然他 有处置政 务的天才 , 是顶好 的 B ra c t但他绝 不是一个 P lia ( ueur , a o t i 前者 ic n
重新建立在 一个合理 而持久 的基础上”2。 _ J 在哲学上 。 江深 受英美 经验 主义传统 和 马赫 经验 批判 丁文 主义的影 响 , 尚科 学精 神和科 学方法 ,信仰新 医学” “ 崇 “ ,是一个 科学化最深 的中国人 。[ 他受英 国教育 的理念 ,行 为思想要全 ”2 J “
烂额而后 已”5。哲学家 罗素 曾对英 国人说 , 丁文 江是 我所见 L J “
中国 人 中 最 有 才 最 有 能力 的人 ” 。
报考伦敦大学医科 , 试未 能遂 愿 , 应 于是 改人格拉 斯哥 大学 , 主 修动物学 , 副科为 地质 学 , 最后 一年 又将地 质学列 入主科 , 理 地
片, 即熄灯就寝”6。次晨发现他呼吸急促 、 l j 昏迷不 醒 , 遂请 路 局的陈医生诊治 。诊断 为煤气 中毒 , 为他 注射 “ 强心及 呼吸刺激
一
梦麟任 北京 大学校长 , 邀请 他去 担任地 质学 教授 , 到 13 直 94年 受蔡元 培等人 之请 , 接任 中央研 究院 总干事才 离开北 大… 。他
依理智 ; 是是非非要全 依经 验 , 而不 容 以幻 想代 经验 ; 流传 之事 物或理论 , 应批评 而后接 受 , 不容 为世 间 的应声 虫。 在 12 而 ” 93
丁文江(8 7—13 ) 字在君 , 苏泰兴人 。10 18 96 , 江 92年 ,6岁 1
东渡 日本 , 谈 革命 , 过“ 写文章” 的生 活。10 9 4年转 赴英 国 , 在 先 东部一个斯堡尔 丁镇 的 中学就 读二年 。10 96年考入 剑桥 大学 ,
由于财力不 济, 了半年便 赴欧洲 大陆游历 。10 上 9 7年夏 去英 国
质调查所并担任所长 。12 9 1年 , 京奉 铁路局 的北票煤 矿经 营不 善, 改为官商合办的公司 , 他受聘担任该 矿总经理 。在他 任职不 到五年期 间, 这个煤 矿变成一个 “ 很有成9 5年丁文江应国 民政府铁道部长顾 孟馀之请 , 1 于 2月 2 日夜 自南京抵长沙 , 察粤汉铁 路沿线 的可开采 的煤矿 。1 考 2月 7日赴 谭家 山勘 矿 , 天气 极 冷 , 走下 斜深 的矿井 , 出来 “ 就伤 风 了” 。8日至衡阳 , 晚住 在粤汉路 株韶段 路局宾馆 。“ 室甚小 , 装 有壁炉 , 生煤火” 晚 9时人室后 ,将窗 门严 闭 , ; “ 服珂 达令安 眠药
学为副科 。1 1 年 从该 校“ 91 动物学 和地质 学双科 毕业 ” 4月 回 ,
国[ 。
丁文 江逝世后 , 任国家元 首 的蒋 中正 向他 的遗像 默哀 致 时 祭, 朋友们痛哭 ,独立 评论》 《 出版 了《 念 丁文 江先生 专辑》 一 纪 ,
致认 为 , 他的不幸逝世 , 不但是地质界 的损失 , 学术界 的损 失 , 实 是 中国各方面 的一个大损失 。他们赞扬 这位“ 真实的爱 国者” 具 有高 尚的道德品质 , 坚定 的科学 理念 , 和不 畏艰险勇往直 前和对 国家 民族 的献身精神 。蔡元培称赞他是处 理政务 的天才 ,精 于 “ 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 , 为我 国现代稀有 的人物” 实 。
2 丁 文 江 之 死 亡 与 中 医
11 , 9 3年 丁文江就 任 民 国政府 工商 部矿 政 司地质 科科 长。 次年 , 北京大学地质门停办 , 他利用那 里的图书和标本 在工商 部 举 办了一个地质 研究 班。后来这 个班 改称研究 所 , 国地 质界 我 初创时期 的领导人 物大多 出此门下。 11 9 6年 , 创建 了中国地 他
12 年 , 江应淞沪 商埠督办孙传芳之邀 , 96 丁文 就任督 办公署
的全权总办 。虽然这 个职务 被人看成 是有 损声名 的污 点 , 胡 但 适 等认为 , 他在任 8 个月 , 一为“ 建立起 一个大上海市 的政治 、 财 政 、 共卫 生的现代式基础” 是后来 的“ 公 , 上海特别 市” 的创立 者。 二 为国家从外国人手里争 回许多重大的权利 _l 13。 _J 12 , 9 8年 他重返地质界 , 去南方进行地 质调查 。13 9 0年 , 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