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础教育发展战略
突出战略地位 发展基础教育思想宣传
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思想宣传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思想宣传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汉南区人民政府汉南区现有中小学35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10所,小学23所;学生16327人,其中高中2480人,初中6883人,小学6964人;中小学教师1383人,其中公办教师11人(其中专任教师1010人),场办教师206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在全区教育战线广大干部、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迈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教学成绩得到社会的一致肯定。
20xx 年4月,我区被市教育局确定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一、强化目标管理,稳固“两基”成果实行目标管理,有利于单位突出工作中心,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职能,增强工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为更好地落实工作目标,区教育局成立目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将教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纳入目标管理,注重平常对目标管理工作的跟踪指导、分析和对重点工作的督办。
局领导亲自带着各分管科室到基层学校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催促指导工作,顺利完成了目标工作任务。
近几年,我区“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稳固和发展,全区义务阶段普及程度“四率十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零(市定目标为1%),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1.75%(市定目标为3%),全区初中、小学辍学率在新城区中一直最低,防辍控流的作法和经验得到市教育局充分肯定。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汉南一中向规范化单设高中发展,在通过市级示范学校验收后,积极创造条件向创立省级示范学校的目标迈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汉南二中向综合性学校发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潜力,为更多学生提供承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时机。
论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内涵
论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时代内涵1. 本文概述2. 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定义教育学科的核心功能:解释教育学科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创新知识等方面的基本职责。
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探讨教育如何通过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战略目标。
教育战略的内涵:分析教育战略的定义,包括其长远规划、政策导向和目标设定等方面。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概述:概述当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等,及其对教育的需求。
教育战略与国家战略的对接:探讨如何将教育战略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结合,实现互促互进。
构建服务模型:提出一个理论模型,阐述教育学科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合作等方式,服务于国家战略。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教育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案例,分析其成功因素和实施效果。
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教育改革:讨论教育学科如何通过改革,适应国家战略的变化和需求。
创新驱动的教育发展:强调创新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包括教学方法、课程内容、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挑战分析:识别教育学科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资源分配、教育公平、国际竞争等。
应对策略: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教育学科能够有效服务国家战略。
这一段落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深入探讨教育学科如何服务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并分析其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
3. 教育学科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教育学科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是一个深刻且复杂的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紧密相连,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对教育的需求与期待。
在早期的历史阶段,教育学科主要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宗教目的。
例如,在古代中国,教育学科主要是为了培养忠诚于国家的官僚和文人,以维护封建统治。
在欧洲中世纪,教育学科则主要服务于宗教目的,培养教士和神职人员。
教育最新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1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7 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专题07 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基础教育:1、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有限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1)1986年我过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2)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3、历史意义: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解】此图是“中学生在校内的天文台观测天象”,反映了中国教育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批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新型人才的一个缩影。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建设成就: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1)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明显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称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2科研成就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它们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3、建立学位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建立学位制是我国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基础教育是培养_创新型人才_的基础_
年
,
期 创 新 潜能 开 发 主 要表 现在智 育 上 仅 以 学科竞赛 成 绩
,
,
位诺 贝 尔奖获 得 者在 巴 黎 聚会 有人 问其中的一人 您 在
作 为判 断 资优生 的 关 键标 准 关 注 他 们 的 创 造潜能不 够 在
,
哪所 大学学 到 您认为最 重 要 的 东西
“
这位 老人 平 静地说
总第
期
。
”
新 型 社会 的建设首先是 国民素 质 的整 体提高 这主要 是 三
,
。
在 谈 到 大学 的 贡献时 史 教授 说
“
大学 在 对 国 家 社
。
、
个 层 次 第一 个 层 面是大面积合格 公 民 的培 养 第 二 是大最
的 合格人 才的 培 养 第 三 个 层 面是 创新 型人 才的 培养 这 个
公 司第
包 有 些 学 校还 设 有 艺 术院 系 创新 人 才 首先要 人 格完备
,
研 究 所研 究 员 中 国 工 程院院 士 张锡 祥 发 起
。
、
。
他 不 仅仅 要在他所 从 事 的 研 究 领域 里 学 有所成 还 必 须 要
张 锡祥 院 士 向 与会 专 家 们 阐 明发 起 本 次 沙 龙 的 目 的 他 说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必 须 培 养 大批 创新 型 人 才 而 培 养 创
众 人生 柴 合
日 皿固曰哑 妞殉口田
。
争 鸣 讨论
,
・
支撑 国 家 基 础 教 育的发 展 以 造就数 以 亿计的合格 公 民 培
能实现 的
”
养大批 的 合 格 人 才 创 新 型 人才 这 才是从资 源 发展战 略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之我见
卫 星 宽带 传输 网升级 换 代 。制定 教 育信 息 化 基本 标 准 ,
足 。② 基 础 教 育 信息 化 建 设 存 在 多层 次 的不 均 衡 、不
和谐 情 况 。经 济 落后 地 区和 经 济 先 进地 区存 在 不 均 衡
育 信息 化发 展战 略可 以归纳 为 :完善 信息 基础设 施 、推 广 信息应 用 条件 、构建 国家信 息 系统 。 完 善 信 息 基 础设 施 是 指充 分 利 用 优 质资 源 和 先 进
蹬
●
^谆鼎_ 屯
上 旬。小 学 前 教 育 研 究 ) ( / 学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策略研究之我见
尹 先 芳
( 湖北省 宜 昌金东 方小 学 ,湖 北 宜 昌 4 3 0 ) _ 0 0 4
摘 要 :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是 基 础 教 育 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和 战 略 选 择 , 在 我 国 近 二 十 年 的 实 际 应 用 中 , 出 现 了一 些 不 好 的 苗 头 . 产 生 的 问 题 对 其 可 持 续 发 展 造 成 了一 定 影 响 。 解 决 新 时 代 的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问 题 , 需 要 站 在 战 略 高 度 对 未 来 国 内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发 展 的 态 势 进 行 研 究 , 根 据 国 家 有 关 政 策
和 基 础教 育的 发展 要 求制 定 出影响 深远 的 战略 构想 ,拟 定行 之 有效 的发展 策 略 ,提 出周 密得 当的建 设 性建议 ,对基 础教 育信 息化发展 进行 全局 性 、可操 作性 强的 分析思 考。
关 键 词 :基 础 教 育 ;信 息 化 ; 战 略 ; 策 略 中 图 分 类 号 :G6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5 8 2 1 ) 5 0) — 2 2 6 1 0 6 (0 2 2 — ( 8 0 2
全国教育科学规 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我国教育科学研究领域内最高层次的课题,旨在推动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和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涵盖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发展战略、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教师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济、教育法学、交叉学科研究以及脑科学教育研究等。
一、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和价值等方面的问题。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是对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进行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规划和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政
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三、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是关于课程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德育论
德育论是关于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研究是关于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的基础教育研究方向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等阶段的教育教学研究,旨在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和看法
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和看法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三大战略之一,是指通过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力量,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科技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人才,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
同时,科教兴国战略还可以推动各个领域的交叉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教育与产业的融合,为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其次,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人口素质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保障。
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
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国家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动力。
此外,科教兴国战略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正进步。
再次,科教兴国战略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进步,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
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进步也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绿色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科教兴国战略是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在当今世界,科技和教育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领域。
科技创新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为国家赢得更多的科技和创新资源,也可以增强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发展战略目标。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11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一战略目标。
具体来说,该规划纲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
2.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继续教育。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规模,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素质。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即“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2.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动本科人才培养与研究生培养协调发展。
3.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扩大继续教育规模。
4.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特殊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和素质。
四、“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年3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即“十四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建设教育强国”这一战略目标下,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1.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推进新时代课程改革,完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考试制度,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改变。
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契机,表现在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
首先,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的拓展,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激活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
传统意义的教学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中,教师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拓展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拓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化的教师形象。
其次,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
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课程改革使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表现: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四大走向及相应的督导导向 (1)
#(% 多 亿 元 的 投 入 " 二 是 创 建 教 育
强镇 " 三是创 建 教 育 强 县 &区 ’" 这 $ 两强 % 的创建工作是从 !# 世纪 开始的 " 现已创建了教育强镇 ’% 多 个 ! 教育强县 & 区 ’ 近 !% 个 " 各级 政府为创建这些教育强镇# 强县 & 区 ’ 共 增 加 教 育 投 入 !&% 多 亿 元 " 这些教育发展的强势区域 ! 教育综
二 ! 价值取向 " 走向人本化
审视近 # 现代的中国教育 ! 其价 值取向虽然不断变换 ! 但总体上以 经 济 #政 治 #文 化 为 核 心 "可 以 说 ! 近 # 现代的中国教育几乎成为经济 # 政治和文化的工具 ! 教育的主体理 念和终极性目标* ** 促 进 人 的 发 ** 始终处于边缘的地位 " 就说 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 在改革开放 前 ! 主要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 ( 改革 开放后 !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 景下 ! 经济发展成为教育的主要目 标 ! 其主旨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 会政治发展服务 ! 也可以说 ! 这一时 期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达到了社会 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发展的融合! 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层面上实现 了阶段性的飞跃 " 我国教育的这一 价值取向适应了当时政治 # 经济发 展的形势 ! 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 ! 从 某 种 角 度 说 !是 一 大 进 步 "但 是 !生 存只是人的基本需要 ! 教育的终极 目标是人的发展 ! 即人的个性发展 # 自由发展 # 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 " 如 果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在实现经 济 #政 治 #文 化 的 融 合 后 !不 把 教 育 的终极取向提出来 ! 不注重以人为 本 ! 就会使教育偏离终极方向 ! 失去 教育自身的核心价值 " 当前未成年 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 题 ! 其突出表现就是忽视人本价值 ! 常常以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取向代 替人本价值取向 ! 导致德育未能深
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与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部教育发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博导 周满生研究员
主要内容
一、“十五”期间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
二、基础教育面临 的问题与挑战 三、“十一五”的改革方向与中长期教育发展战略
四、国际社会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发展趋 势及优先行动事项
一、“十五”期间我国 的基础教育的发展
教育事业“十五”时期 2000年 主要成就
学前教育阶段:
2005年
2005年比 2000年提高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37.7
义务教育阶段: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94.9
41.4
98.4
3.7
3.5
初中毛入学率(%)
初中三年保留率(%)
88.6
90.1
95
92.8 69.7 52.7 4031
(四)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稳步推进
•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 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 意见〉,继续在550多个课程改 革实验区实施中考改革。
中考改革的三个突破点:
• ——是在学业考试方面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并要求以 等级制方式呈现考试成绩。 • ——是在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坚决扭转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价 学生、录取学生的做法,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位学生在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 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3、减负应从何处下手
• “减负”是课改的目的之一,但不能把要 学的东西减掉,那样就会使整个数学变得 杂乱无章,失去系统性; • “减负”不是是修改教材所能解决的问题; • 课改后许多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夯实“ 基础”,推进教育强省战略
教育现代化夯实“基础”发挥城镇学校资源优势,辐射带动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目前,共结成4427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帮扶对子,实现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制定《山,明确学校管理底线,构建起学校管理标准化体系,组织学校对标研判、依标整改。
建立连续三年对137个县(市、区)学生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指导各地改进工作不足。
完善高中选课走班管理。
为适应新高考改革管理要求,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指导普通高中学校开展选课走班试点,科学设计综合评价具体内容,从组织、经费、队伍、技术、监督等方面保障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
根据学校综合评价工作需求,开发设计了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省级平台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并与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教师信息系统进行了数据对接。
指导各地根据选科结果,测算分析学校课程、校舍、师资、设备,逐项整改,确保选课走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基地累计达28处。
制定《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率先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2个德育案例获评教育部优秀德育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
加强劳动教育。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山东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主渠道作用,分学段明确了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内容、实施路径和评价方式,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推进家校协同教育,组织编制了面向各学段家长的家长教育课程指南,启动实施了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育计划。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和高中特色多样办学。
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培育,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和推荐申报,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山东49项成果获国家奖励,总数排名第二,获奖比率高于全国近20个百分点。
部署省级高中特色多样办学试点工作,61所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试点、48所新型数字化高中学校建设试点、36所高中学校办学自主权改革试点、10所综合高中试点,推动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相关内容解读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要 求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 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 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 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 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 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 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 基础教育相关内容解读
2010年7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规划了我国未来10年教育 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的纲领性文件。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是纲要产生的背景及过程 二是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三是贯彻纲要应注意的问题
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 发展的战略地位。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公共资源优 先满足。 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 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 代的责任。
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 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 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 生动活泼地发展。
(7)高校分类入学考试 纲要: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 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 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 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组织。探索实行高水 平大学联考。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 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 养。 未来十年,我国高招本科将建 立健全5套录取机制:普通高考 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 ;定向培养录取;社会特殊人才 录取。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 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 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 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课题立项证书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课题立项证书编号:GMSCI-EDU-2023-001申请单位: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项目名称: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该课题符合研究所研究方向和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施可能,并给予立项资助。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研究内容及主要任务1.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分析1.2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训总结1.3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4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与探讨二、研究组成及分工2.1课题组成员:主要由我所教育研究专家组成2.2分工安排:根据研究内容,明确每位成员的研究分工和职责三、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3.1预计研究周期:从2023年3月开始,至2025年6月结束3.2月度进度安排:每月底提交研究进展报告四、研究经费及使用情况4.1研究经费来源:由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拨付4.2经费使用情况:严格按照预算计划,合理使用经费五、研究成果的产出与推广5.1学术论文发表:力争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成果5.2政策建议提交:将研究成果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政策建议以上课题研究由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承担,立项经过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并给予立项资助。
希望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研究参考和实践借鉴。
我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的立项证书显示,该课题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经过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确定该课题符合研究所研究方向和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施可能,因此给予了立项资助。
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基础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以及基础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与探讨等内容。
最新我国基础教育七十年的成就与政策
4.基础教育突出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政府和社会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 教育全面发展。
(六)基础教育实行学生统一入学接受教育的制度
中国的基础教育均在学校中实施,强调课堂教学。特别在乡村,学校成为了文明和 文化的象征。学校教育可以更多让孩子与学校、老师、集体和同龄人交流互动,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禁止16岁以下的童工。在现阶段,除了因身体原因外,坚持学校教育、不放开 在家上学的政策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基础教育的规范实施和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 长。
➢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三个阶段
➢ 中国基础教育七十年的发展历程,既有辉煌壮丽,亦有艰难曲折
从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时期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经过三个大的历史阶段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时 期,中国基础教育进入 到新的改革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 到1966年,通常称为十 七年时期,也是新中国基 础教育的奠基时期
(二)国家为全国基础教育制定统一规划
七十年来,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予以了极大重视,置于多个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规划中给与重要的计划地位和项目安排,使基础教育在社 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中得以突显。
长期统一的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推动了世界上学生最多的基础教育的科学性、 均衡性、持续性、融通性、标准化和资源共享发展,提高了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 效益。
课程结构日趋合理,选修课、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逐步发展。对课程实施的关注逐步增强, 关注的层面不断深入。
解读基础教育的发展任务和基本战略
危机孕育创新,改革促进发展贵州盘县坪地中学现今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未来十年的基础教育如何落实2010-2015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应明确目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式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任务。
今年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第一年,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扎实地推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首先,要弄清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形势,就必须研究基础教育面临的具体形势是什么,基础教育处在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应从国家、社会、个人和教育本身的规律来把握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显现,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
虽然2011年发展环境较之去年要好得多,但面临的形式极为复杂,必须全面看待局势,决不能把经济复苏形式看成经济好转。
新技术革命正在危机中孕育,经济危机往往带来新的技术革命,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
许多国家着手于危机后的繁荣,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的国家战略,积极谋划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优秀的研究人员、高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人才的竞争是空前的激烈。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些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对教育在提升国家经济和社会凝聚力,把教育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手段。
美国历次应对经济危机,都把教育放在优先领域,09年美国在教育投入1400多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教育拨款。
美国对全民承诺全面的教育改革,实行从“摇篮→坟墓”的职业教育体系,呼吁所有的美国人参与至少一年或者多年的职业教育或者职业生涯的培训。
到2020年,美国教育居于世界首位。
目前,中国经过10多年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在校生2600万,已经超过了美国。
所以奥巴马提出来,到2020年,美国要把大学生的比例提高。
新时代,教育人的战略担当与行动建议
二、新时代的教育发展:
2020—2035 教育基本现代化 (发展素质教育)
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 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 见》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 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 设改革的意见》
2018年4月25日教育部《教育信 息化2.0 行动计划 》
2019年6月23日 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
凝聚人心,完善
2019年6月23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
(六大方面26项:立德树人;五育并举; 强化课堂;四有教师;关键领域——课程、招考、评 价、教研、自主、保障;组织领导)
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 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 ,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学大纲(双基目标:知识体系——知识型人才)——课 程标准(“三维目标”与“三六十八核心素养目标”:综合 素质教育——创新性人)(2020小康、2035基本现代化、 2050年实现现代化对人才的要求)
3.教法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双 基——三维——六个核心素养)(建成小康、实现现代化)
2018年8月2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 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2018年4月25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 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 院《教育现代化2035》
2019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的指导意见
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 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 —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如何发挥基础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的作用
如何发挥基础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的作用摘要: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在新时代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较之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
党的“二十大”战略性的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这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
教育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才培育战略领域,只有坚持基础教育先行,为国育才为指针,才能将基础性、科学性、先导性、前瞻性的知识更多地教授给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
确保自然科学领域人才辈出,并在基础科学实现重大突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教基础。
关键词:基础教育;科教兴国;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引言:基础性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领域,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具有先导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只有建立在雄厚的基础教育支撑下,才能确保相关人才培养的接续性和发展性。
作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科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科技实力只有通过基础教育的发展才能得到真正的展现,利用社会主义人才战略,通过不断的创新,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力量。
一、找准科教兴国的创新举措,将基础教育作为其发展底座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应对现阶段各种产业革命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科教兴国作为我国国家战略,对于促进我国科学进步、人文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创新型国家源自于自身厚实的科技发展能力和国家人才软实力的构建,当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不断增强,而所有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高质量和高层次的社会发展实践,在这一开创性的实践过程中,必须把人才放在首位,而人才建设的基础则是学科基础教育,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为人才后续的自我提升创造积极的条件。
所谓“基础”,不能仅仅是作为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这样泛化,而是应该将基础教育更加的现实化和现代化,将科技赋能基础教育作为现阶段重要的教改方向,将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基础理论奠基、人文思想素质等综合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基础”牢固,思想创新,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落实科教兴国的大战略,并将基础教育融入到自然科学、人文教育、思想培育等多个层面,让基础教育从理论方法、教学模式和实践效果、评价标准得到广泛的提速升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培养构建积极有效的“压舱石”。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近年来,乌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教育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教育改革为根本动力,大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快速发展,各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学前教育实现普及普惠发展。
启动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通过公建民办、委托管理、民办公助和“名园+分园”等改革方式,构建起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重点解决主城区幼儿园短缺、分布不均衡、优质园总量不足、择园过热等问题,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各项指标大幅提升。
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9%,普惠园入园率达9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4%,全市无证幼儿园实现动态清零,海南区顺利通过自治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督导评估,“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有效解决。
二是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持续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四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三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评估认定。
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开展大校模、大班模的专项治理工作,落实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和阳光分班等政策,全市各中小学择校、择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班额、超大班额全部消除。
加大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互通发展,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差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实现标准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普通高中教育实现特色多样化发展。
推进高中攻坚计划,调整学校办学方式,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提前实现了国家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积极对接新高考改革,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三所高中均构建起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和课堂模式,特色多样化日趋展现,全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升。
市一中、市六中、市十中分别成为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17所“双一流”高校优秀生源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 3、产业结构与增长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 ——2006年,我国产业的构成: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11.8%,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为48.7%,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39.5%,国内人均生产总值 超过2000美元。到2020年,第一产业将继续降低,第二产业继续快速增 长,第三产业将加快增长速度。 ——转变增长方式。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出口导向的制造经济将向自 主创新为主的知识经济转变 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加大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都市群成为产业升级核心。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一大批高质量、创造性、复合型人才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4)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校缺乏特色,素 质教育的难以落实
• • • • • ——学校同质化现象严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 ——文理分科 ——学校文化建设薄弱 ——课程模式单一,教学方式单一,缺乏选择性 ——一切为了高考的现象比较严重,应素质教育 要求的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尚未建立。
• • • • •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是农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 ——加快普及高中教育,普高多样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农村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 学 •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重视民族教育 • ——关支持特殊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 到2020年
• 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 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1):学前教育
2009年-2020年幼儿教育规模(单位:万人) 4000 3000 2000 1000 0 幼儿在园人数 2009年 2658 2015年 3530 2020年 4000
• • • •
——流动儿童(640万)与留守儿童(2200万) ——新形势下的失辍学问题(农村:3.55%,西部:4.64%,个别县10%) ——城市地区“择校热”与“乱收费”仍然比较严重 ——学校安全隐患较大,寄宿制学校问题尤其多
• (4)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和质量不能适应义务教育发 展要求
• • • • ——整体素质偏低:31万名未达标,50万代课,拔高使用、对口学历学 习不到三分之一,小学教师年龄老化 ,高级职务比例偏低。 —— 农村学校用人制度、教师补充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相当一部分财政困难县供养教师财力不足,代课教师比例过大。 ——农村教师待遇和生活水平偏低,尤其是社会保障难以落实。
年份
2010年要达到4%,2007-10 年间每年增长0.25个百分点!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战略规划
• (一)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战略目标
• •
可以概括为“二个基本,一个进入”
•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战略目标细化为五个方面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 2、具体表现为五大问题 • ——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负担过重、素质教育困难 • ——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 • ——教育体制机制不灵活,学校办学缺乏活力 • ——教育结构不合理,区域不平衡,民族地区教育落 后 • ——教育投入不足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1、关于义务教育
• (1)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普及、巩固和质量提高任务艰巨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2、关于普通高中教育
• (1)认识与政策问题 • ——普通高中教育没有明确的发展方针、战略和规划。 • ——对普通高中的功能定位认识不全面、不科学 • (2)普通高中办学经费不足,优质资源匮乏 • ——投入保障机制尚不明确,政府投入比例偏低。教育质量难以 保障。2006年,全国普通高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普通高中教 育经费的46.1%。 2008年约为49% 。且重点投向示范高中和 重点高中。 • ——部分地区高中学费偏低,如何河南、江西等高中学费一般在 200-300元/学期,农村高中则为100-200/学期。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3)办学体制单一,不灵活 • ——高中阶段的民办校过少的问题,在读学生 人数少,仅占9.8%。(世界上一些国家私立 中等教育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平均超过 10%,发展中国家2000年平均达到15.7%,韩 国则达到39.6%。) • ——混合制(国有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 ) 学校面临发展困境 • ——高中阶段教育国际合作办学问题尚未受到 重视。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二)提出了20字战略方针 • 20字工作方针
• 优先发展
•
• • •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
20字工作方针具有高度系统性
——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一个时 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两大重点 ——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这一核 心,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两大根 本保证。
• • • • •
• 4、五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提出新要求
• • •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15-64岁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相当于小学, 东部也仅达到初中水平。 ——未来12年,1.5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城市化接近60%
一、制定2020规划的背景
(四)教育发展滞后 • 1、 三个滞后: • ——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 ——滞后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要 • ——滞后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步伐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城乡中小学之间的数字鸿沟 小学 农村 城乡差距 20.7 4.37 46.6 初中 农村 城乡差 72.8 32.4 5.5 5.1 29.9 2.5
•
距 仪器达标学校比例 53.1 每百名学生拥有 3.3 计算机台数 建网学校比例 8.7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
3)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大班额现象特别突出 • 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平均班额达58人,56人以上的 大班占到57.01%。城市56人以上的大班达到46.44%, 其中,超过66人的大班达16.2%;县镇达到64.33%,超 过66人的大班达31.83%;农村达57.27%,超过66人的 大班达26.97%。据统计分析,河南、湖北、安徽等省 (区)大班额现象尤其严重,且集中反映在县镇高中。 而发达国家普通高中一般班额在30人左右,韩国2004 年普通高中班额也降为40人。 • 影响了高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尤其是严 重制约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的实 施。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 刘复兴
主要内容
• 一、制定2020规划的背景 • 二、基础教育的战略规划
一、制定2020规划的背景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未来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 ——建设创新型国家与人力资源强国(老龄化、后金融危机挑战) ——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迈向学习型社会 ——建设文化强国 ——几十年高速发展累计的社会与民生问题集中显现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没有一流的教育就没有一流的人才,也就建设不成一流的国家。
一、制定2020规划的背景
• (二)我国教育事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 • • • • ——两个跨越: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 ——一个突破:职业教育 ——一个重大步伐:教育公平 ——一个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 ——30年来、 60年来、100年来,教育干成 了一件事情,就是实现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 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
基础教育存在众多问题
• (5)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 • • ——1:1普职比例不能适应地区差异 • ——学校类型单一。高中阶段学校类型 主要分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两种类型, 而且,两者壁垒森严。并且普通高中和职业高 中之间缺乏交流融通,普职分离严重。缺乏类 型多样和多种形式的普通高中学校 • ——高中教育阶段的“立交桥”体系尚 未建立。普职分流过早,在初中毕业后进行。 • ——普高、职高与高等学校的衔接和联 系非常薄弱。
• •
——城乡差距过大 ——重点班校制度导致义务教育不公平 ——西部仍有42个县到2010年才能全面完成普九 ——农村地区突击普九,整体上是低水平、不全面和不巩固的。
• (2)义务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 • • • • • ——500亿普九欠债难以消化 ——普通高中教育欠债比较严重 —— 部分省市尤其是西部省份难以实现“三个增长” ——农村学校设施薄弱 ——一费制后农村学校经费出现众多盲区 ——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农村中小学经费难以保障
一、制定2020规划的背景
• 新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
• ——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 ——从规模扩张到全面提高质量
一、制定2020规划的背景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 1、人民群众教育需求大大增强,日益多样化 • 2020年,人口14.1亿,18-22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8350 万;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7.5%。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左 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持续扩大教育规模,推进教育公平。(如果高等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高校在校生将达到3750万,普通 高校数将达到3000所以上。按毛入学率40%算,也要达到 3550万人) • 2、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快速把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 12年 • ——我国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偏低(8.7年, 2000年美国12.05年,俄罗斯10.03年,韩国10.84年) • ——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高等教育和高中 阶段教育在提提升人口受教育年限方面具有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