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知识: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工程类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上)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上)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上)
心得,使山水园林之境与禅境同出。

中国人自古就有着浓烈的山水情结,无论是诗人、画家还是造园家,山水既是他们的创作源泉又是他们禅宗思想精神的追求和寄托。

他们对于山水的热爱达到了极致,数千年来,人们揽天地入怀,园林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然而真正的天地大美在于山水环境景观中融入自然,体现一种含蓄表意的美。

绍兴的东湖利用人工开山取石的废坑,稍作改造,呈现在人们面前是山水洞石,曲桥小舟,一派情趣,成为绍兴东部一大名景。

无锡的三山、鼋头渚,凭借天然的山水地貌稍作整合点缀,宛如镶在太湖北岸的一颗明珠。

现代人在无锡的马迹山,(又称灵山)根据典故在山腰建造88米铜质释加牟尼大佛面向太湖,在大佛正前方,又建造多幢大殿和以雕塑、音乐喷泉为主体的中心广场,音乐声起,响彻山野,喷泉四射,给人震撼。

(未完待续)
第 1 页共 1 页。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上_文雅

禅宗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_上_文雅
,
'
升华到 _ 然
,

情景

,
重 在 尺 山 拳水 所 蕴 含 自 然 意
的禅 境
,

致的

诗词 中

交 融 相 辅 相 生 通过 精 心 的 创 造
而 达 到 妙 造 自 然 在 营 造过 程 中
,
,
境并 由此而获得心意的恬静无
都是 动的
但 它 所传 达 的 意 境 却
,

"
'
,

`
外适内 和


,
常生活中

,
式上 注重调 息 止 意 冥想 从 而 达 到 物 我合

禅 宗 文 化 与 古 典 园 林 园 中 煮 酒 品 茗 采 萍 纳 凉 赏 雪
、 、
的 境界

时至 中 唐
,
,
在禅的影 响下
,
士 大 夫 追 求 等 活 动 既 有 生 活 逸 趣

,
又 富有空
,
以 早 期 的 禅学思 想 为 基 础
,
之 特 征 尺 山 林
所谓 意 境

以 简 单 自 然 元 素 营 造 出 时 空 观 念 的 影 响 下 利 用 动 静 季


,
是 由 表 象 所 唤 起
、 、


峰 山 则 太华 千寻
"
,
勺 水 则 江 节 气 象 等 变 化 中 的 不 同 景 象 弱

, ,
万 里 的 和 谐 的 境 界 打 破 了 小 化 具 体 的 空 间 界 限

禅宗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营造

禅宗思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营造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9 一 l 1
园 林 与 景 观 设 计 3
、 /
应用 更是广泛 , 不胜 枚举 ; 苔藓类主 要有 : 仰天 皮、 绿 等, 作为极简主 义与结构主义 的代 表作的同 时, 亦成 为禅宗哲学 园林 喜爱 ,
在现代园林 中的代表。 藓、 圆藓、 重钱 宜藓 地钱、 品藻 、 青肤 、 土花、 水衣等【 引 。
量具有重要 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 文献
村科技 , 2 0 1 4 , 4 .
7 中耕 除草
树木根部杂草丛生, 会与树木争夺水分 、 养 分。 所 以及时消除 部的杂草,用中耕的方法 连根 锄掉并 埋入土 中,腐烂 后即成肥 料。 没有 草的地方也要雨后或灌 水后, 适时将地表 锄松 , 提高土 壤透气性 和保墒能力 , 有 利树根生长 。草荒严重 , 也可 用化 学除 草。但应注意 选择 适当的除草剂 , 以免发生药害。
5 防治树木病 虫害
度 的损伤 , 免疫 力下降 , 在 新栽环境 内易受病 虫害 的危害 , 所以 养护管理 期内一定要注意病虫 害防治,加强 水肥管理 以增强树
木的抗性。
件后, 应围篱或栅栏加 以围护。 为突出主要景观, 围篱要适当低些 ;
园林绿化树木 在移栽过程 中地上部分和根 系都受到 一定程 造型和花色宜简朴, 以不喧宾夺主为佳, 围护也可用绿篱形式。
9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 的快速发展 , 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对促进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 用。所 以在城市 园林 绿
6 防治 冻害及风害
化工 程中 , 加强对 树木 的灌溉 排水 的管理、 加强病 虫害 的防治 、

禅学对中国私家园林的影响

禅学对中国私家园林的影响

禅学对中国私家园林的影响摘要:禅学的“佛性真如”在园林中则为“禅房花木深”的意象,想要一观花木,则必须经历一番“曲径通幽处”的心理探索,因此,在私家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也有“幽幽曲径”的的理景手段。

由古至今,依此法造景的园林不在少数,正是这幽曲小径,营造出了曲折幽深的空间和一种妙趣无尽的心灵探寻过程,最终经过一番搜求须索之后获得豁然开朗的顿悟境界。

关键词:禅学;中国私家园林;园林精神作为一个规划人,禅学一直是兴趣所致,却了解甚少的领域。

对我而言,神秘又充满吸引。

最初看到的是任晓红所著的《禅与中国园林》一书,感悟颇深,其中“禅、园林、景观、悟”相关相依,又有着道不清的微妙关联,但是禅悟究竟为何,却需细细领悟。

还记得季羡林先生在《禅与中国园林》一书中,提到“人性中皆有悟, 必功夫不断, 悟头始出。

如石中皆有火, 必敲击不已, 火光始现。

然得火不难, 得火之后, 须承之以艾, 继之以油, 然后或可不灭。

故悟必继之以躬行力学” 。

由此可见,禅学的深意离不开“无我”和“空”的境界,但仍是抽象和不易理解的。

那么禅学与私家园林的关系是什么呢?对私家园林又有什么影响呢?我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

一、禅学与私家园林的关系1.1 禅学对私家园林尺度的关系中国私家园林尺度由魏晋到唐宋逐步缩小,了解到的原因之一是禅学思想中“从芥子中观须弥, 以小见大”。

由魏晋到唐宋这一时期, 园林审美趣味和审美尺度的变化确实受到了禅学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有政治、道德、经济等条件的约束。

士人阶层是营造的园林的主力军,他们有着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良好的审美意识,这些人所往往会成为人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后来园林尺度的逐渐缩小,也是因人们对士人营建园林模仿学习的结果。

1.2 禅学对私家园林的营建在西汉时期,东方朔提出“避世于朝庭间”的主张,南北朝之后“庄老告退”,山水精神的解放,文人士大夫们不再“心游太玄”或“游心于寂寞”,园林精神带来了现实的快乐感。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

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一、佛家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佛家对于的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在中国产生的分支—禅宗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

在古典园林设计中体现得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求得心灵平静的景观设计正是体现了这点。

禅宗认为一切的一切都是来源于人心的,明心自能见性。

对于世间万物的一切要怎么去看待也是取决于人心。

禅宗兴起于中唐时期,在人心和审美艺术中体现了很重要的作用。

造园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把禅宗的思想融入进去,对园林艺术从画境到意境的转化和追求使得园林形成了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感觉,使得有限的空间上升到了无限的精神境界。

因而,古典园林中大多的园林里都有带有禅趣的小园林,以小见大,所谓壶中天地人的心灵使园林的空间也变得大了。

尽管园林中的假山没有真山那么高昂,但是通过石头的通透,势态的崎岖以及林木的葱郁加上花草的铺地,同样可以构成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

中国的园林艺术者们在微小的园林中收录了万千的意象,写尽了各种意趣,不需要有华楼丽阁,也不需要有广阔的土地,只需要引一湾清泉,置几条小径和亭台便可构成一幅丰富的画面[2]。

随着佛家思想影响的愈加深刻,园林也越来越小化了。

在这微小的世界中,一花一草亦能让人心静神宁。

园林中为人们提供了寂静安详的场所,里面的花花草草,林林木木无不体现了人和自然交汇,描绘出超凡出世的语境,让人获得心灵平静的同时又能够接近于精神的境界。

在这样的园林中,人的精神能够得到解放,同时又为主人依托佛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提供了场所.二、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禅宗思想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园林的布局设计上,而道家思想对于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园林的设计手法上。

中国的古典园林同现代园林不同,它没有整齐的行道树木,没有花坛也没有草坪,园中的树木和花卉完全依赖于自然原始植被的分布方式,自由散聚。

古典园林的设计上是没有特定的布局的,而是显得较为自由,园林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景象。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

禅理与传统园林的“妙造自然”“妙造自然”是中国园林的基本原则,说的是园子应当尽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痕迹,追求含蓄而浑然天成的美。

在禅的影响下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更是深化了这种追求。

美的境界需要精心创造,通过精心的创造而达到自然天成的美感效果。

借于自然山体、水体、建筑花木如何将它们组织成为一个宛若天开的艺术整体是园林自美的关键。

中国古典园林在创造整体境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做到了这点,才能真正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感效果。

《园冶》中说:“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娅,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根据园林所处地形环的特点,顺自然之势布置景观,着力于“因地制宜”,“景到随机”,在与自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才能创造出了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相地”对于园林的经营是关键之举。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隐居山水乃仁智的选择。

《园冶》曾有精辟论述“林皋延伫,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

高原极望,远岫环屏”。

群山峻岭、溪谷沟壑、悬崖险峰、怪石嶙峋,这些丰富的天然地貌和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观,为园林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构景条件,从而创造出了超尘出世的逍遥之境。

如承德避暑山庄即是佳例。

山庄四周群山环抱,奇峰异石林立,有武烈河从东蜿蜒而过,山水林泉具备。

山庄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天然条件稍加改造,环山绕水,创造四个不同特色的景区:宏伟规整的宫殿区、树木葱笼的湖泊区、苍翠舒朗的平原区和层峦叠嶂的山岳区。

四区相互照应,浑然天成。

再如沧浪亭的造园,巧于因借,借园外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特风貌。

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令人感觉宛若置身自然,从而悠然产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禅学意趣。

掇山理水中国古典园林山水并重,通过叠山理水的营造体现出园林的意境。

这种意境的营造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它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优美的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作者:王凤阳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01期摘 ; 要:文章通过介绍禅宗思想的产生背景与主要思想内容,论述了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多方面的历史熏陶与影响,进而渗透到园林艺术创造中,极大地启迪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学以及空间结构的营造,使我国古典园林逐渐成为一种内在深邃哲理与完美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精华。

关键词:禅宗思想;产生背景;思想解析;园林意境;园林美学;园林结构中图分类号:TU98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2-0123-01一、禅宗产生的时代背景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

主张修习禅定,故名。

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重要的流派。

相传菩提达摩于六朝齐、梁间从印度渡海东来,到洛阳弘扬禅法。

因其禅法不为当时佛教界所重,乃入少林寺安心壁观,以“二入四行”禅法教导弟子慧可、道育等。

慧可从达摩6年,达摩授以《楞伽经》4卷。

后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东北),传法于僧璨。

僧璨受法后又隐于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太湖北),萧然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

唯有道信侍璨9年,得其衣法。

后至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传法,尝劝道俗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可见其除依《楞伽经》外,还以《般若经》为依据。

后住湖北黄梅双峰山30多年,主张“坐禅守一”,并传法于弘忍。

其另一弟子法融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牛头山传牛头禅。

弘忍得法后即至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其禅学为“东山法门”。

其“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与人”的作风,开中国佛教特有的禅风,对后来禅宗发展影响甚大。

浅析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析禅宗思想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摘要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仅简单的绿地广场已无法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对能给人带来身心放松的园林景观的需求日益强烈,人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诉求,对具有能缓解精神压力的空间变得尤为渴望。

具有强大精神感染力的禅意空间正是现代人所需求的。

关键词园林景观;禅宗思想;意境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中,生态环境的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更是人生存的需要。

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明程度的进步,仅仅是简单的绿地广场已无法满足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

禅学不仅作为宗教文化,也是一门心灵哲学,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因此,禅宗园林一直是代表中国园林最高的思想境界。

如何能将现代景观营造禅意的氛围,将禅宗思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如何传承博大的中国文化艺术,提升归属感与自豪感,促进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增加景观的社会价值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1-3]。

“禅”,这一在古代的东方和现代世界的许多地区都极为流行的文化,来源于古印度的佛教。

禅最初指的是“静”的意思,对某一事物专心,是在一种身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

追求一种内心的绝对平静来摆脱世俗的烦恼,达到精神层面的理想升华。

禅学虽由佛教而生,但影响的更多是在人生态度、生活情趣及审美心理上。

禅宗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人合一”这一观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便是来自于禅宗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存共生的观念影响着中国园林的营造与内涵,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氛围[4]。

1 禅宗美学禅宗美学这一范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欣赏,而是具有一种对人生审美的哲学思考。

禅的意义涉及两个方面。

人格与禅境,人格的意义在于全力塑造完美的心灵,终极目标是把握塑造一种理想人格。

禅境是一种自然适意,随缘任运、宁静淡远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由境界,一切皆真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境界所指的是人心灵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一种生活的精神状态。

简要分析禅宗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简要分析禅宗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108简要分析禅宗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苏冰欣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通过对禅宗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浅要探讨禅宗美学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以及如何具体在室内设计与室外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禅宗;景观;室内设计一、禅宗是什么我们接触禅宗,第一个首要问题便是:什么是禅宗。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首先需要了解禅宗的产生。

禅宗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

中国的禅宗是天竺人与本土僧人、道家相结合产生的。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讲究顿悟,也就是说,中国禅宗不是某一派教派,而是一种思想,诗意点来说,禅宗是融合了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身,并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

禅宗不推崇出世,也不推崇入世,仅仅是强调活在当下,体验生活中每一个美好的细节,体会心身的一致。

它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不加粉饰、不带个人情绪的感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欣赏事物原生态的自在,不刻意追求完美,满足于自然。

二、学禅宗的目的我们去寺庙求佛,去道观烧香,都是带有一点功利心,总想着去求什么。

禅宗不是宗教,那么学禅宗是为了什么,又如何去学。

通过一些著作与禅宗公案的学习,在这里,笔者有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学佛参禅不为所求,而是学会如何照看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心的主人。

禅宗中的修行也不是固定的参禅修佛、吃斋念佛,不是只有僧人才可以进行禅悟。

修行即是诚意地完成日常的洗脸、吃饭等生活细节与真理产生的共鸣,不是刻意为了做什么而为之,而是侵入到生活的点滴之中,以平常的生活而进行修行的禅悟。

三、禅宗在环境艺术中室内设计的应用纵观今天室内设计的风格,我们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风格迥异。

我们可以把禅宗放到新中式风格中来进行探讨。

在今天的室内设计,很多设计师都在做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当今的设计既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继承,又有对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禅宗美学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灵感。

禅宗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这一点与人体工程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室内设计中,处处体现着人体工程学,合理设计人与物的尺寸规则,寻求人在室内活动的便利。

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及影响

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及影响
3 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艺术表现的启示及影响
在艺术表现和意境表达方面,绘画艺术、诗歌艺术等都 是十分重要的形式。作为一种实体性的文化艺术形式,现代 园林能够反映出诗画意境的展示和延伸。在园林中,对诗情
画意的景观环境进行营造,并在园林景观的塑造中融入诗画 的意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禅宗思想对于现代园林 的艺术表现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通过描绘自然山水,感 悟与体会生活智慧、人生禅理等[2]。所以,在现代园林艺术表 现中,基于禅宗思想的启示和影响,可以采用绘画、诗歌中常 用的烘托、留白、写意、典、兴、比、赋等方式,从而展现出更为 良好的现代园林艺术特色。
2 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空间组织的启示及影响
在现代园林空间组织中,禅宗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 影响。在禅宗园林中,应传承古典园林空间特点,同时,融合 现代生活。在空间分类中,可以分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间等。 其中,静态空间可以进行读、冥想、禅修、禅坐等活动;动态空 间可以进行瑜伽健身、佛事活动、交往、通行等。在禅宗思想 的启示与影响下,现代园林也可采用“围而不隔”的方式,不 同空间相互渗透。在一个大的空间中,利用建筑、池泉、假山 等进行围隔与划分,产生层次上的空间变化,同时,相互连通 和渗透各个空间,产生变化、生动之感。
- 133 -
2016 年第 10 期
现代园艺

园林应用
禅宗思想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作用及影响
罗永强
(喀什佳美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新疆 喀什 844000)
摘 要: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园林开始出现,在现代园林设计与建设中,对于功能性、形式美、社会 价值、生态价值等较为重视,而对于本土文化设计却有所忽略,因而设计的园林景观往往并不具有充分的人生哲理、人 生情趣、标志性风格特点等。基于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可以融入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从而取得更好的现代园林设计 效果。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儒、道、禅思想传承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与儒、道、禅思想传承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的。

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外之意,即所谓"意境"。

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限度的凝聚物,⼜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的中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相中之⾊,⽔中之⽉,镜中之相,⾔有尽⽽意⽆穷。

"因此,园林景物,取⾃然之⼭、⽔、⽯组织成景,寥寥⼏物便使游⼈⼤有"所⾄得其妙,⼼知⼝难⾔"之感。

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意境"的产⽣与中国哲学思想是密不分的。

它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早园林风恪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

因此,⽆沦从园林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精深的中国传统⽂化底蕴。

在中国⽂化发展,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化的三⼤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化特征影响着中国⽂化;同时,三者⼜相互溶合,共同作⽤于中国⽂化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中国⽂化多元互补的特⾊。

本⽂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化三⼤教派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园林发展之⼀斑。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在中国⽂化发展,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化发展的主流。

虽然在先秦时,中国⽂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

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家,但⾃汉武帝采纳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化发展的历程。

在儒家创⽴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的⼀套理论学说: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思想,提倡不偏不倚、⽆过⽆不及的中庸思想。

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溶⼊了重民、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以及提倡以义制利的价值观。

建筑规划知识: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

建筑规划知识: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叫中国佛教宗派。

它不仅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而且还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现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文融的整体,成为与儒、道并称为传统文化的三大成之-它提们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种超脱与自由。

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心之中,人与自然并不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

为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这种自然宇宙与人的整体境界,禅学认为,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切都是人心所生。

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

“它不仅体现了“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旨趣,还阐析了禅学对于宇宙本体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在刹那之中使自已获得解脱的觉悟或感受。

禅宗思想可谓有以下几个特点:(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式,也就是通过渐修或顿悟发见本心;(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

“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的根本界限。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厂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因此,与皇家园林不同,充满禅趣的文人园林多显露出以小为尚的倾向。

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

浅谈禅宗思想与古典园林



禅宗产 生的时代背景
想渊源》 具体地论析 了佛经对禅宗思想 的影 响。 从此书中可以看
出, 一切众生 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 、 揭示本心迷失缘 由的唯识 思想 、 以遣除扫荡之不二法 门为特色的般若 思想 、 强调事事无碍 的华严圆融思想 等。禅宗思想提倡心性本净 , 佛性 本有 , 见性成 佛。主要 的依据是达摩的“ 二人” 、 “ 四行 ” 学说。“ 二入 ” 指“ 理入”
自佛教传人 中国后 , 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 的流传 ,
在东汉 至南北朝 时曾译 出多种禅经 , 禅学成为相 当重要 的流派 。
和“ 行人 ” 。理人 是凭借经教 的启示 , 深信 众生 同一真如本性 , 但
为客尘妄想所 覆盖 , 不能显露 , 所 以要令其 舍妄归真 , 修一种心 如墙壁坚定不移 的观法 ,扫荡一切差别相 ,与真如本性之理相
符, 寂然无为 。 这 是 该 宗 的理 论 基 础 。行 人 即“ 四行 ” : 报怨行 、 随
相传菩提达摩 于六朝齐 、梁 间从 印度渡海东来 ,到洛 阳弘扬禅 法。 因其禅法不为 当时佛教界所重 , 乃入少林寺安心壁观 , 以“ 二
入 四行 ” 禅法教导弟子慧可 、 道育等 。 慧 可 从 达 摩 6年 , 达 摩 授 以
州( 治所 在今江西 吉安 ) 传法, 尝劝道俗依 《 文殊说般 若经》 一 行
说, 在《 六祖坛经》 中主张舍去文字义解 , 直彻心源。 认为 “ 于 自性
中, 万法 皆见 ; 一切法 自在性 , 名为清净法身 ” 。 一切般若智慧 , 皆 从 自性而 生 , 不从 外入 , 若识 自性 , “ 一 闻言下大悟 , 顿见真如本
( 一) 对 园林 意 境 的 影 响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

园林美学的禅宗智慧摘要:渗透到园林美学中的禅宗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的庄玄哲学有很深的渊源。

文人士大夫对禅宗观念思维方式与灵机妙趣欣赏备至。

文人士大夫寄情山水,禅宗,与自然山水景物的意趣有着深刻的关联。

关键词:园林美学;禅宗;佛教无从追究中国园林的起源,也不在这里谈及园林美学的道理,只是就园林美学的发展道路上,从佛教源头引申出禅宗一支,在园林美学上所起到的作用做一点小小的释义。

1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为异质文化的一支佛教,在中国的渗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佛教传入中国是有官方记录的,官方从一开始是以积极态度引导佛教传人中国。

由于当时汉民族文化所具有的兼容并包的特点而形成对外来文化强有力的同化,促成了中国文化新元素禅宗的诞生。

自唐代以来禅宗最盛,一直到后来,禅宗成了中国南传佛教的代称。

佛教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皇家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据说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是有背景的,从早期在民间的传播,到皇家的大力支持,期间发展没有什么障碍(期间皇家的灭佛事件,在此不作探究)。

在中国的上层社会中发展非常迅速。

代表中国文化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是首先的受益者,当然也是最好的传播者。

2 禅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渊源从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禅宗正是在印度佛学的基础上融会了庄、玄精神的实质嬗变而成的。

以庄、玄为主导的中国文化元素是禅宗脱颖而出的基础。

(禅宗独树一帜的代表人物是传说中一字不识的普通行者慧能,他所代表的思想在其门人记录的《坛经》中有详细的表述。

)从著名的拈花微笑故事中即可把握到禅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气息。

禅家在此充分表达了他的传佛心印、不重经教、以心传心、顿超直了的性质。

佛祖拈花而不发一言的行为,迦叶尊者心照不宣,心领意会,以微笑呼应而不形诸文字作答。

这本身一改佛教传统的讲经说法的模式,这里所突出的是一种直觉顿悟、自明心性、刹那成就永恒、此中即是净界的境界。

这与中国式的智慧儒,庄,玄哲学及人生态度灵犀相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魏晋玄学,一反两汉儒学解经说教、考证字句的繁琐作风而独标自然无为、言不尽意。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

禅宗美学影响下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布时间:2022-01-11T06:35:59.015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8期作者:陈陶[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禅宗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并指出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浙江杭州 310005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禅宗在古代中国的发展与兴盛,并指出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创作。

禅宗美学即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又吸取了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来诠释生命的自然状态。

同时禅宗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迎合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他们的胸怀情志,使中国园林以独特的风采屹立于世界园林建筑之中。

关键词:禅宗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一、园林艺术中禅宗思想的形成园林艺术在中国的历史十分的悠久,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商周时期,便已出现了如灵台、灵沼、灵囿、苑林等古典园林的雏形。

自魏晋以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又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还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除了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以外,还有由印度传入并且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中国禅宗。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最重要的宗派之一,按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改造,最大程度地适应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及百姓的文化心理需求,并与儒家、道家一起“成为建构华夏美学框架的三大学术流派之一”。

以至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魏晋南北时期,特别是在唐代,当禅宗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中国园林艺术也进入了一个划时代的时期。

二、园林艺术中的意境体现意境从内在含义上理解,是在真实的物质背后蕴藏着无限的遐想空间。

意境从表达的效果上看,则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不同的接受者中,产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意象效果,并且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

正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等,这些所呈现出的效果并非空无,而是通过“无”和“空”来映衬“有”,从而形成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对立统一。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

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美学的影响摘要:禅宗思想以最求本性、真性为核心,提倡归于自然,这深深影响着中国的传统园林的山水布局、细部营造和意境表达,使其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给人一个安静祥和的氛围去理解道法自然的真谛,归于山水,归于本心。

关键词:禅宗本性真性山水意境和谐Zen thought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nese garden aestheticsRuanjiaxingAbstract:Zen thought to pursue nature, true as the core, to advocate natural, which deep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landscape layout, the detail construct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expression, make i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give a person a quiet and peaceful atmosphere to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natural rule, tolandscape, to one's conscience.Keywords: Zen true nature and harmonious artistic conception前言: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文化史、艺术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影响教育着世世代代身为中国人。

时至今日,禅学已经发展成为和儒道并存的成熟的中国文化体系。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禅宗美学已经对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禅宗思想中蕴含对人类本性的关怀,其中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精神需求等,通过影响士大夫们的心理观念、人生情趣、已经渗透到诗画、园林等艺术领域,引起审美意识和园林建筑形制的变化。

佛教禅宗精神对中国园林形式的创新

佛教禅宗精神对中国园林形式的创新
规模小巧 的佛 寺园林的 出现 其二是唐 、 宋时期 “ 摹仿 自然” 的、 的体现 。
小巧精致 的私家 园林的 创建与盛行 。尤其是私家 园林的 小巧精
唐代中期 , 寺庙 的 自然风景化达到 了旺 盛时 期 , 形成 了“ 佛
佛门四绝” 致和风情 万种的审 美情 趣 ,使 “ 摹仿 自然 ”的 、小巧精致 的园 教四大名 山”峨 眉山、五 台山、普陀山 、九华山和 “ 林形式成 为中国 园林的 主流形式 。
的精神对 于中 国佛寺 园林建筑产生 了巨大 的冲击 。
佛寺园林化有两种 方式 :
1 0 I羞野| a l 弋 ( 上 )2 0 1 7 0 3
第 一 种 是 往 寺 庙 内 的 院 落 里 ,修 建 一 些 园林 景 观 。
庙都 充分体现出这种特点 。这 些寺院周同的 山上建有楼台 、凉
设计美学论坛 f 9
佛教禅宗精神对 中 国园林形 式的创新
文 /邱 紫 华

要 :古代的皇家 园林和私家 园林规模宏大 。佛教传入 中国后 ,其 “ 万法 皆空”的哲学观念和
追求 “ 出世”的人生态度对 园林 形式产 生了深 刻影响。园林形式 出现 了两次鲜明的变化。其一是与
自然浑然一体 的、规模小巧的佛寺园林 的出现;其二是唐、宋时期 “ 摹仿 自然”的、小巧精致 的私 家园林 的创建与盛行 , 并成 为 中国园林的主流形式。其审美特征是:小巧精致 ,自然而 然, 不对称 、
皇家 园 林 的 宏 阔 气派 。汉 代 梁 王 建 造 的 “ 免 园 ” 规 模 宏 阔 ;富
豪袁广 汉的私 人园林 占地面积厂 一 大,其中还畜养 多种动物 。晋 代大富 豪石崇建造 了著 名的 “ 金谷 园” , 不仅规模 宏大 , 而且富

园林规划设计——禅宗艺术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园林规划设计——禅宗艺术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

禅宗艺术对景观园林设计的影响摘要:禅宗推崇“顿悟性”和“境界说”的思维,这对景观园林设计灵感的产生与创作意境的营造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

景观设计的灵感与禅宗顿悟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多的相同之处,都是对大自然人文主义和个体生命的关怀,景观园林的意境又与禅宗艺术的意境一样追求的是人与自然高度统一,由此可见设计师应具有禅者的心怀。

关键词:景观;园林;禅宗;枯山水我国现在处于一个城市化飞速发展的阶段,城市景观“千城一面”,彰显着人们日益膨胀的时代欲望和审美观的单一,对植物的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城市人飞快地跟着这个社会的脉搏,如何把握好城市的命脉,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设计出有人性关怀的景观作品,不妨多读读禅,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禅宗是印传佛教中国化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对中国哲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以来禅宗的盛行对美学思想有极大的影响,最终与儒、道一起构建华夏艺术框架的三大学术流派。

一、禅宗顿悟说与艺术创作意境美的关系禅宗艺术本属洞察生命本性的艺术,它的是对事物本性的直觉察照,它抛弃了逻辑思维程序,重视个体的直接体验和内心的自我解脱。

人性本净与善,只要透过人内心的感悟,便能顿悟成佛,进而升华达到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意境美,此意境是造园主所希望和向往的,寄托有情感、观念与哲理的理想境界。

是造园主对人生、社会深刻的理解,要通过想象联想等创造性思维,与园林景象中的物态相结合所产生的感受;通过园林反映的情意使游览者产生一种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尽管现代景观园林已突破古典园林艺术的常规模式,运用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可是在意境营造方面,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依然要传承古典园林的设计,意境是园林的灵魂,有意境营造的园林才是有生命力的。

二、禅宗生态美学与园林设计自然观“缘起论”是禅宗最基础的生态观,佛教中有“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

“缘起论”充分说明了人与世间万物有因果关系,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会使生命完整体系解体,“缘起论”和现代生态学整体论都有这样的说法。

论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论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图1五台山五爷庙(图源网络)来放置物品与绿植。

③厕所区。

应选择一些能够去除异味的绿植,如薄荷、艾草和白掌,亦可在墙上挂置物架来放置一些纸巾等杂物与绿植。

④盥洗区。

可在洗漱台和台下选择放置一些中小型观赏性绿植,如芦荟、平安树,在吸收异味、清新空气的同时美化环境。

5结语室内环境是人们活动最密切、最频繁的空间,环境的优劣能直接影响每个人身心健康,因此室内绿化在需求中应运而生。

在重视室内绿化、把自然带进生活的同时,也要根据室内不同空间的特性,将绿植陈设原则与不同绿植分类标准进行应用,在选择绿植时,需要了解各类植物的功能与特点,采用科学的养护手法,在居室色调与空间布局上注重整体的协调性,将绿植有目的、规律地进行陈设,从而规划出合理有效的室内布局。

根据居室不同格局与空间的大小,以及自身的喜爱选择合适的植物,植物不宜过多,不妨碍居室活动,也应当注意不同植物的功能与养护条件,做合适的选择。

室内绿化在当下日益增加,相较于室外绿化蓬勃发展,室内绿化从无到有,但规模小,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愈发重视环境,而室内绿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收稿:2022-09-19)参考文献:[1]姚鹏.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2]龚楹.观赏植物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3](澳)阿兰娜·兰根.植物风格[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雅信,2020.[4]赵旭.植物景观在室内绿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农业,2015(17):26-29.[5]皇甫靓蕾.浅谈室内绿化装饰设计的美学原则[J].青春岁月,2014(03):58-59.[6]马途.浅谈室内植物的绿化装饰[J].建材与装饰,2016(36):54-55.[7]理想宅.室内设计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9.[8]薛晶,王缤婕.客厅设计中的风水文化[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68.[9]卜海波.餐厅的室内绿化设计[J].现代园艺,2014(04):110.[10]朱佩仪.珠三角地区中小套型厨房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11]理想宅.室内设计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9.论禅宗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肖莹,汤巧香(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西青300384)摘要: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有深远的影响,本研究对禅宗思想进行了解析,通过运用古今中外的园林、字画、诗句,举例说明了禅宗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从中体现禅宗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当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并进一步从精神层面阐述中国古典园林中所体现的禅宗思想,以期寻找一种更加具有特色的现代造园方法。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_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_以苏州名园狮子林为例

3收稿日期 : 2008 - 06 - 29 作者简介 : 卿平勇 (1976—) , 女 , 四川资阳人 , 宜春学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风景园林理论研究 。
·122·
第 1期 卿平勇 : 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影响 第 31卷
栖息的家园 , 把园林视为心灵的寄托之所 , 心态的栖息之 地 , “恬然怡然 , 硕然悠然 , 园人合一 , 冥视六合 ”, 人与 园林汇融一体 , 与园中的花草树木 、飞鸟野兽 、亭台楼角 完全相同 , 相融 [4 ] 。这样生活在园林中的文人士大夫就获 得了精神的解放 , 灵魂的寄托与超越 。王维的诗 “独坐幽 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见 , 明月来相照 ”道破了这 种禅意的人生情趣 , 人生活在一个远离俗尘的萧瑟寂静 , 冷洁但又身心自由的小天地里 , 感受到山水 、花木 、亭台 、 桥榭的生命意味 , 以及亲近自然 , 物我相融的境界 , 使人 悟出生命的真谛与意义 , 以及超越现世生命 , 达到 “我心 即佛 , 佛即我心 ”的境界 。
关键词 : 禅宗思想 ; 古典私家园林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J1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 - 380X (2009) 01 - 0122 - 03
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 它 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 如山水画 、山水诗 、书法 、美学 、 建筑 、植物等 , 特别是注入了许多的传统哲学思想 。佛教 作为三大传统文化之一 , 其哲学内涵深深地影响并体现在 中国古典的私家园林中 。尽管它的审美意识已经得到了高 度的评价 , 设计手法也广为人知 , 但这些设计理论的指导 思想及其根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 如果 不加以研究 , 就会大大地降低园林的思想成份和思想水平 , 造成了园林文化的残缺 , 不利于参观者全面理解和欣赏园 林文化 , 也会影响到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扬 1为此 , 本文 拟对禅宗思想对古典私家园林中的影响作一次探究 , 以期 引起重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规划知识:禅宗思想与中国园林[工程类精品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禅宗是由于佛教文化东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叫中国佛教宗派。

它不仅吸收了以往佛教诸派思想以及玄学思想之所长,而且还融合了中国文化中有关人生问题的思想精髓,从而与华夏民族注重现实生活的文化传统构成水乳文融的整体,成为与儒、道并称为传统文化的三大成之-它提们通过个体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种超脱与自由。

在禅学看来,人既在宇宙之中,宇宙也在人心之中,人与自然并不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两者浑然如一的整体。

为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展现出这种自然宇宙与人的整体境界,禅学认为,内心的体验便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的-切都是人心所生。

正如六祖惠能的传世之偈中所说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

它不仅体现了不立文字、明心见性的禅宗旨趣,还阐析了禅学对于宇宙本体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在刹那之中使自已获得解脱的觉悟或感受。

禅宗思想可谓有以下几个特点:
(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
(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式,也就是通过渐修或顿悟发见本心;
(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林的创作中,从而将
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

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的根本界限。

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厂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

因此,与皇家园林不同,充满禅趣的文人园林多显露出以小为尚的倾向。

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

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在绘画方面,咫尺有千里之势;在诗词方面,五绝只字,最为难之,必言短而意长而声不足,方为佳矣。

园林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小何以大?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人的感受。

大通过小而体现出来。

在禅宗看来,规定性越小,想像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

正如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所说的那样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除了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以外,园林中的淡也是源于禅宗思想。

园林的淡可以通过两方面来体现。

一是景观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

一是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你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

事实上,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文化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常常与社会的剧烈变革、政治动荡以及思想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老庄对自然美的整体认识,那恰好是周王朝衰落,群雄割据,战乱连年的时代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两汉国力强盛,这时儒学上升为正统独尊的地位,人们
的心理特征是普遍的人世和进取精神。

为国家效劳、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是士大夫普遍追求的人生理想,对个体自我意识的要求和发展处在次要的地位,对自然美的追求也不是社会的主流。

因此,时代本身不具备对自然美作深层次发掘和开拓的土壤和条件。

对自然美认识是在东汉衰落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得以深化。

无独有偶,私家园林、山水诗画都出现及勃兴于这个时代:魏晋南北朝,以儒道结合玄学进一步发展,在艺术上提出言不尽意、悟对神通的理论主张,使山水诗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追求形外之意的境界。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对自然美的一种怡然、闲适的深远情思。

中唐以后,士大夫艺木思维层次得到了提高和深化。

由于盛唐自安史之乱以后转入哀落,士大夫的心理又依次失去平衡,这时糅合了老庄和玄学的禅学得到迅速的发展。

它所提倡的直觉体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心悟、顿悟的领悟方式对艺术创作有了深远的影响。

于是,人们在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中,总喜欢把客观的景与主观的情联系在一起,把自我摆到自然环境之中,物我交融为一,从而早创作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准确抓住自然美的精华,并加以再现。

因此,含蓄的意境美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