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篇文本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这两篇作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鼓励他们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二、教学内容2.1 文本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观点。
2.2 文本分析《未选择的路》:分析短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象征手法,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作者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篇文本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进行系统讲解。
3.2 对比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不同文化背景的角度理解和思考文学作品。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篇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授文本教师对两篇文本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主题思想、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4.3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
4.4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5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两篇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逻辑性。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最新-《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勤劳的帮大家找到的《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篇一目标定向:1、了解作者,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2、理解诗歌大意,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能够流利的朗读和背诵诗歌。
限时预习:一、了解作者及象征弗罗斯特,美国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又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他著名的诗集有《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
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2、诗歌中写到了两条路——选择的路和未选择的路。
请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
3、升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4、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5、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一句中,“那路口”指什么?“久久伫立”说明了什么?三、小组合作1、分配展示任务,小组讨论。
2、小组展示,教师点拨讲解。
3、对学案内容进行整理记忆。
四、当堂检测一、给下面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字词足迹() 瞬间()诱人()幽寂()萋萋( )涉足() 伫立( )伫立:极目:涉足:荒草萋萋:二、对《未选择的路》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仅描绘选择,而不说面临的选择内容是什么,使此诗具有了内涵的开放性。
《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
《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两首诗歌的题目,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主题?2.学习《未选择的路》(1)学生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提问:诗歌中的“未选择的路”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3)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诗歌通过“未选择的路”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遗憾和感慨。
3.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学生自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教师提问:诗歌中的“生活欺骗了你”具有怎样的寓意?(3)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诗歌通过“生活欺骗了你”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境,坚定信念。
4.比较阅读(1)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5.课堂小结6.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写一篇关于《未选择的路》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深层意象与隐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语言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提升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诗歌,《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学生的选择意识和决策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
3. 学生对生活中选择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节奏。
3. 解析: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对选择的看法和感悟。
5.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比较分析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选择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意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诗歌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两首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写作背景。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口头表达能力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写作风格;(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首诗歌的异同点;(3)通过创作练习,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选择的品质;(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和感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背诵并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2)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写作风格;(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的内容和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创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1)让学生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讨论诗歌的意义和内涵;(3)通过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对比分析:(1)让学生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写作风格的异同点;(2)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3)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发现。
4. 创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诗歌;(3)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创作能力。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1)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两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分析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社会意义。
2. 诗歌内容解析:(1)逐句解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字面意义。
(2)探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隐喻和修辞手法。
3. 诗歌主题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未选择的路》中的人生选择和自由意志的主题。
(2)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积极面对困境和保持乐观态度的主题。
1. 导入:(1)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两首诗歌的主题。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2. 诗歌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诗歌解析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手法。
(2)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3. 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资料。
3. 相关的文学鉴赏技巧指导资料。
六、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注重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含义和特点。
(2)学会比较和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选择,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坚持自己的选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和背诵两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分析和欣赏两首诗歌的主题、意境和表现手法。
(3)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练习。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比较和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创作练习,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文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3)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特点。
(3)准备笔记本和写作工具,以便进行创作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和体验。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两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意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理解并欣赏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
1.1.2 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表现手法。
1.1.3 提高学生对人生选择和面对生活困境的深入思考。
1.2 教学内容1.2.1 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2.2 弗罗斯特的诗歌《未选择的路》1.2.3 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第二章:诗歌背景介绍2.1 普希金简介2.1.1 普希金的生平经历2.1.2 普希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2 弗罗斯特简介2.2.1 弗罗斯特的生平经历2.2.2 弗罗斯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章:诗歌文本解析3.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文本解析3.1.1 诗歌的主题分析3.1.2 诗歌的意象分析3.1.3 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3.2 《未选择的路》文本解析3.2.1 诗歌的主题分析3.2.2 诗歌的意象分析3.2.3 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第四章:对比分析两首诗歌4.1 主题对比4.1.1 相同主题的体现4.1.2 不同主题的体现4.2 意象对比4.2.1 相同意象的运用4.2.2 不同意象的运用4.3 表现手法对比4.3.1 相同表现手法的运用4.3.2 不同表现手法的运用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预习任务5.1.1 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5.1.2 学生收集关于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资料5.2 课堂活动5.2.1 教师对诗歌背景进行介绍5.2.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5.2.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文本解析5.2.4 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讨论5.3 课后作业5.3.2 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思考深度。
6.1.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和交流效果。
6.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6.2.1 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包括内容的完整性、分析的深度和语言的表达。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把握《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独立欣赏和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意义和内涵。
(2)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会诗歌中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对诗歌艺术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把握《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3)学会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独立欣赏和分析其他诗歌作品。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两首诗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2)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3)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提高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鉴赏的方法,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2)学生举例说明并欣赏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式。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诗歌时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的基本内容。
2.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感悟诗人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普希金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含义。
4.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押韵、比喻、象征等手法。
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1.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弗罗斯特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诗歌让学生自读诗歌,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未选择的路”的含义。
4.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押韵、比喻、象征等手法。
指导学生如何欣赏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5.对比分析对比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异同。
6.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堂讨论与写作1.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写作训练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选择”为题,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
3.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训练中的表现,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3.分析诗歌内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学生甲:“我觉得诗人可能在提醒我们要勇于面对选择,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
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
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课文《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篇一」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知识与技能: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这两首诗;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道德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重点、难点:加强诗歌朗读训练,读中感悟。
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计划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板书课题)二、学海拾贝※ 我们应该怎样阅读诗歌呢?(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诗歌的“四步”阅读法: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主要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涵的道理和表现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三、学海导航(一)读1.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思考以下问题:<1>你了解诗人普希金吗?你的同桌知道吗?问问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二)品1.教师示范朗读这首诗,学生边听边品味,之后回答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用什么口吻写给那些受生活欺骗的人的?<3>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注意停顿、重音、语速的`快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教师引导,点拨,归纳。
3.“背”、“诵”四、朗读迁移、鉴赏诗歌。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歌。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挫折,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诗歌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分享对诗歌的感悟。
(2)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举例说明,深入剖析诗歌的意象和深层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生活中美好与挫折的感悟。
(2)分享自己珍惜美好生活的方式和态度。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与挫折。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美好与挫折的感悟文章。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主题:面对挫折,保持乐观艺术特色:象征、对比《未选择的路》主题:珍惜人生,勇敢选择艺术特色:象征、寓言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课文《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2)分析并掌握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默读等方式,感知诗歌的语言和形象;(2)运用讨论、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学会坚持自己的选择;(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自然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 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2. 诗歌语言的鉴赏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文本;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方法的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和形象;(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2)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课堂展示:(1)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2)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的理解;(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启示,学会热爱生活和自然。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
7. 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歌;(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鉴赏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3. 采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发现两首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两首诗歌为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诗两首》教案《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领会诗人对于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的阐述。
(3)学会欣赏和评价现代诗歌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鉴赏诗歌。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选择,培养独立思考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和坚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领会诗人对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的阐述。
2.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诗人对于人生选择的内心挣扎和最终决定。
(2)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生活态度的积极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人生选择的看法,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学生在面对人生选择和生活态度方面是否有积极的改变。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
2024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篇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和中心议题。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处理人生困境上的异同。
4.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生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理解作者普希金的生平背景,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2. 《未选择的路》:了解作者弗罗斯特的生平及作品背景,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及后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比较分析法:对比两篇课文,让学生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领会人生哲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让学生自读两篇课文,理解大意,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
3. 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4. 分析《未选择的路》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及后果。
5. 对比两篇课文,让学生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领会人生哲理。
五、作业与评价:1. 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两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组织一次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
3. 课后进行分组调研,深入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其他作品,对比分析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4. 最终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推荐相关诗歌和散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文学成就。
2. 通过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并欣赏两篇经典文学作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分析并比较两篇作品的主题、情感和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概述两篇作品的情节和背景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的启示第二章:文学作品分析(一)2.1 教学目标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主题和情感解读普希金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2.2 教学内容朗读和翻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生活哲理和人生观第三章:文学作品分析(二)3.1 教学目标分析《未选择的路》的主题和情感解读弗罗斯特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的思想感情3.2 教学内容朗读和翻译《未选择的路》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的选择与后悔、自由与束缚等主题第四章:比较分析4.1 教学目标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主题和写作风格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点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和思考分析两篇作品在情感表达、象征意义和人生观念等方面的异同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得出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两篇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作品5.2 教学内容分析两篇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动机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互相评价第六章:文学作品分析(三)6.1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探讨普希金如何通过诗歌形式传达积极的生活态度6.2 教学内容细致朗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关注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分析诗中的直接和间接心理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对挫折和困难第七章:文学作品分析(四)7.1 教学目标深入分析《未选择的路》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探索探讨弗罗斯特如何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人生选择的复杂性7.2 教学内容细致朗读《未选择的路》,关注诗中的象征元素,如道路、树林等分析象征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选择和个人成长的关系第八章:文化背景与作者意图8.1 教学目标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各自的文化背景探讨作者创作作品的年代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8.2 教学内容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其创作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第九章:批判性思维与讨论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评价文学作品9.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对作品的疑问和解读教授如何运用文学理论进行作品的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持续兴趣和探究欲望10.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总结学习要点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讨论如何将学到的文学鉴赏能力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第十一章:小组讨论与报告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报告形式深入探究作品11.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准备报告,包括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写作风格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研究报告,并鼓励其他学生提出问题和评论第十二章:创意写作与表达1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个人思考和情感1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所学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诗歌、短篇小说、日记等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作品,并提供反馈和建议第十三章: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13.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探讨文学作品对个人成长和社会意识的影响13.2 教学内容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感如何与现实生活中的经历相呼应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和批评讨论如何将文学作品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十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14.1 教学目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收获14.2 教学内容通过考试、作业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生一起讨论课程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提出对课程的建议和对未来的学习计划第十五章:课程资源与拓展活动15.1 教学目标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材料,以支持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组织拓展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15.2 教学内容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学术文章和在线资源,以支持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组织实地考察、文学研讨会或与作家交流的活动与学生一起规划未来的学习路径,鼓励他们对文学的持续探索和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设计的重点在于通过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两篇经典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写作风格。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未选择的路》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的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所传达的哲理,懂得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2)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3)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罗伯特·弗罗斯特和普希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基本节奏和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选择和困境时的经历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寻找共鸣,体会诗歌所传达的哲理。
5. 拓展延伸:(1)学生尝试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3.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歌;(2)能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2)通过对比分析,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普希金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诗歌主题分析:面对生活的困境,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3)诗歌意象解析:生活中欺骗与欺骗后的解脱;(4)诗歌表现手法分析: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未选择的路》诗歌解析:(1)诗歌背景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诗歌主题分析:人生中的抉择与遗憾;(3)诗歌意象解析:两条道路的象征意义;(4)诗歌表现手法分析:象征、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创作风格;(2)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对比分析:(1)引导学生对比两首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让学生分析两首诗歌在表达人生哲理方面的异同;(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 写作实践:(2)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出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思考深度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评价;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两篇文本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分析并比较两篇文本的主题和风格。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学会使用文学分析方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评价。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怀。
二、教学内容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背景介绍:普希金,俄罗斯著名诗人。
诗歌主题分析: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挫折,如何保持乐观和坚强。
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四节诗,押韵和节奏感。
2. 《未选择的路》作者背景介绍: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
诗歌主题分析:人生中的选择和后悔,以及对未知路的探索。
诗歌形式和语言特点:自由诗,意象丰富,寓意深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话题:人生的选择和面对困境的态度。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或分享个人经历,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两篇诗歌,理解文本内容和主题。
教师提供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和诗歌形式。
3. 分析与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4.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反馈: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答题或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文本材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原文。
2. 辅助材料:关于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背景介绍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文本和辅助教学。
教学反思: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两篇诗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选择和面对困境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供适当的辅助材料,引导他们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文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比分析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诗歌内容分析:逐一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3. 诗歌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两首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背景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在主题思想、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4. 诗歌欣赏: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全班同学共同欣赏诗歌的美。
5. 情感教育: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选择,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判断其是否树立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2. 参考资料:有关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生平背景的资料、诗歌鉴赏指南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步骤:1.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意象在表达主题思想方面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
路》教案
4
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时2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时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
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了解作者
(三)研读文
(1)应用多媒体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合作探究
?
?
从刚才初步的分析中,我们知道了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可是,从诗句上看,我们只能说“不要悲伤”是一种乐观;可诗人又说“须要镇静”,“镇静”岂不就是“忍耐、忍让”?那不就是消极、无所作为吗,难道这也能说是“积极乐观”?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成为亲切的怀恋”?,
(四)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了作者身处困境时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再次领略了诗美的艺术魅力。
对我们今后在人生道路上经历风雨,经受磨练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义。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来齐声朗读(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播放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吟诵这首诗,以加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领悟和诗歌艺术美的品味。
)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哲理诗
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
(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
《未选择的路》
(一)前准备:了解作者,读熟成诵。
(二)导入新
指名背诵或集体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研读文
1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教师启发:说到路,人们自然会很容易地联想到生活之路。
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
“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
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
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哲理思辨;
……
人们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于是,人生的选择,也就是“路”的选择了。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一条未走的路》有着深刻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的。
(四)合作探究:
?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
4
走的路”?
条未走的路》有什么不同?
6响?
(四)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习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
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困境,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
尤其在我们初涉世事的年纪,这两首诗教给我们的道理,会使我们受益无穷。
所以说,读诗,使人增长智慧,使人陶冶情操。
希望同学们多读好诗,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更理智,更坚强,更乐观;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圆满,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条未走的路
弗罗斯特哲理诗
自然之路无奈
——选择———
人生之路
(象征)
个性化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