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探索宇宙》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在《探索宇宙》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
通过航天员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到太空一探究竟的愿望。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关于宇宙秘密的教学,学生本就兴趣盎然,但是他们更有着直观观察宇宙的愿望,有一探究竟的冲动,但也有无法窥其真面目的遗憾。
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的实现了学生的这一愿望。
让他们能一窥宇宙真面目。
信息技术展示的宇宙广阔而美妙的图片、视频,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兴趣。
这就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带给学生、带给教学的最大功效。
应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是一节继承展示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认知体系,但是农村学生收集科学资料的途径太少,所以课上学生搜集的知识较少,主要靠老师收集、展示与书上的知识,面太窄,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把学生的积极性
延续下去。
今后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平台,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把课堂上培养的兴趣延伸下去……。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观课报告
我通过观看听老师的《探索宇宙》一课,结合观察视角进行观课,并发布观课报告如下:
观察视角: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观察视角
维度
观察点
定量纪录
课堂现象描述
观察结果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
目标的确定
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
知识能力目标比较合适
整个教学过程,赵波老师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了探索宇宙的历史,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交流展示机会多,整个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与学生的匹配度
符合
与学生匹配
目标的呈现
教师语言呈现
有
探索宇宙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
有
认识宇宙、火箭发射
板书呈现
有
探索历史
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标的实现与达成
围绕目标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
3次
搜集资料太空人等
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及策略
教师讲解
有
讲述探索历史、望远镜、探测器等
火箭发射等
学生操作
有
学生交流
有
目标达成的体现
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参与积极。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达成度
达成
达成
目标的生成及处理
课堂上生成的教学目标
实事求是
生成目标的处理
处理得当
青岛版《探索宇宙》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共四课:《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和《未来家园》。
《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
本课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单元中的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的准备活动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教科书背景图暗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教材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并通过资料卡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人类观察天体的发展历史。
活动二:走进航天展厅。
展示了世界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特别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及现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拓展活动提出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宇宙的深远意义,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交流与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 1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
18.《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五年级下册《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结合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调查、查阅资料、交流活动中,经历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学会分享、交流、归纳。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过程。
此部分包括二个活动: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通过呈现了几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典型的望远镜图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以“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为主题展开交流活动,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望远镜的资料,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从而初步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活动二:走进航天展厅。
通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及挑战者号意外坠毁。
引领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航天技术的发展进程,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付出了许多科学家的艰辛和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进步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奋斗,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感。
用交流情景图和资料卡呈现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科学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第二部分拓展活动: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宇宙的深远意义,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通过调查了解,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会进一步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意识和用发展眼光关注世界的科学精神。
本课遵循调查、查阅资料、交流、搜集整理信息等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信息的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探索宇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的了解是一些零散的,不太系统的关于探索宇宙的一些知识,但是对于探索宇宙的历史以及探索技术的进步等具体知识还有很多的未知问题。
青岛版《探索宇宙》观评记录
《探索宇宙》观评记录
晒课活动中,一节在网络微机室执教的科学课《探索宇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空间宽敞的教室里,孩子们每人面前是一台计算机学习终端,观课中,不断感叹信息技术带来的现代课堂活动的效率提升。
在此,分享自己的观评记录如下:
一、网络教学环境设计上,别有用心
教学环境设计上,选择了网络教室条件,一是学生可以便捷搜索到互联网丰富的图文视频资源,二是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进行信息的简单整理,并方面展示。
孩子们分组围绕专题,进行信息的搜集、讨论和整理,然后进行组间分享、展示活动。
在课堂上,太阳系的星球,各种望远镜的知识,航天飞机、火箭、卫星等等,孩子们借助网络,搜集、整理资源,忙得不亦乐乎,津津有味。
互联网是让课堂变大了!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选用,恰到好处
教学中,执教人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师讲的少,学生说的多;教师指导的多,学生活动多。
学生们在感知即得媒体信息中,感受了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两大课堂活动设计,体现了合作、探究教学
一是探究人类是怎样观察宇宙的,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讨论、汇报的方式。
二是人类探究航天器活动中,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收集、整理、汇报资料,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XXX)。
《探索宇宙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探索宇宙》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发展,掌握宇宙学的基本知识,激发对宇宙的探索和钻研的兴趣。
一、导入1. 请学生观看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宇宙有什么认识?你认为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二、探索宇宙的起源1. 讲解宇宙大爆炸理论,诠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请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理解宇宙大爆炸的观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宇宙大爆炸理论的重要意义。
三、探索宇宙的结构1. 探讨宇宙中的星系、星云、行星等组成部分。
2. 讲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引导学生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四、探索宇宙的未来发展1. 讲解宇宙膨胀理论,探讨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
2. 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终极命运是什么,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和钻研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追求未知。
五、拓展延伸1. 指挥学生探讨宇宙中的黑洞、暗物质等奇奥现象,扩展学生对宇宙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宇宙探索计划,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六、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未来发展。
2. 鼓励学生表达对宇宙的好奇和倾慕,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3. 提醒学生要保持对宇宙的探索和钻研的兴趣,不息进修和探索未知领域。
七、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
2. 完成一篇关于宇宙探索的心得体会或小结,分享给同砚和老师。
3. 收集宇宙相关的新闻报道或钻研效果,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宇宙的认识和兴趣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和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热情。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息前行,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探险家。
愿我们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感受宇宙的无限魅力!。
青岛版《探索宇宙》学情分析
青岛版《探索宇宙》学情分析
《探索宇宙》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
学生在前面几个学期的地球与宇宙的学习中,经历了大量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交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本册本单元和前面单元在设计上有所不同,内容不是从科学知识的具体层面展开,而是对前面多个学期科学课学习的梳理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力图打开学生新的视野,引起新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进一步弄清原来前面科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寻求新的探索和发展,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基础。
对学情把握上,我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
设计了10个小问题,了解孩子对航天知识的了解: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观测天体太空的天方望远镜说出两种等等等。
总起来说,学生经过学习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普遍喜欢上科学课。
有的孩子上课认真,发言积极;有的孩子知道该观察什么,怎样将自己观察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表达出来。
本课中学生应用一对一信息化学习终端,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学生在五年级己学习过PPT演示文稿模块,所以对于制作简单的PPT 作业,对提供的PPT模板进行素材的充实、美化,形成电子展板,应该不是难点。
对“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宇宙认知的体系的总结课,是在学生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上进行学习课堂学习中,学生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学生非常感兴趣。
孩子们分组围绕专题,进行信息的搜集、讨论和整理,然后进行组间分享、展示活动,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探索宇宙教案二、课时:2课时三、年级:五年级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恒星、行星、星系等。
2.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大爆炸理论、宇宙的膨胀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望远镜、航天器、太空站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宇宙的学习氛围。
2. 基本概念:介绍恒星、行星、星系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
3. 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大爆炸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宇宙基本知识和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如航天器、太空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讲解望远镜、航天器等工具在宇宙探索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3.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宇宙探索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方向。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宇宙基本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宇宙星空图片。
2. 宇宙探索成果图片。
3. 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资料。
十、教学建议:1.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安排适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观星、参观天文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宇宙的奥秘。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宇宙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定期组织宇宙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宇宙的最新研究成果。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六三制)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探索宇宙 》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探索宇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 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 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 取事物的信息。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 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 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分的发挥 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 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 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探究实践】: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 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 神。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
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
活动二了解人类进人太空的历程。
1.教师提问:人类进人太空的历程是怎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搜集的材料。 3.学生班内汇报。 4.教师小结: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漫长和曲折的,甚至有过惨痛的教 训。
小学科学教案19探索宇宙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19探索宇宙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探索宇宙 - 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宇宙是令人着迷的存在,孩子们总是对宇宙中的奇迹和未知充满好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中的主题"探索宇宙"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中的现象和科学原理。
本教案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宇宙的起源、星球的运动和地球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宇宙科学知识体验。
第一课: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特点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家园。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地球的特点。
学生将学习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行星和卫星。
我们将讨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独特特点,如它的自转、公转、自身的特性以及支持生命的条件。
学生将通过讨论和活动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其他星球和太阳系的一些未解之谜。
第二课: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月亮是地球最接近的天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
学生将通过观察月亮的位置和形状,了解月亮的运动是如何导致月相变化的。
我们将讨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月相的特点。
学生将通过模拟月亮的运动并记录不同月相的变化,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第三课:恒星和星座恒星是宇宙中发光并发出巨大能量的天体。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恒星的特点和星座的形成。
学生将了解恒星的分类和恒星的生命周期。
我们还将介绍人类使用星座来导航和观测天空的历史。
通过观察星座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将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星座,并了解它们的传说故事。
第四课:行星和行星间的关系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
学生将能够了解每个行星的特点、大小和位置,并了解行星间的相对距离。
我们还将通过模拟行星间的相对运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星的运动轨迹和它们与太阳的关系。
第五课:宇宙中的失重和黑洞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讨论失重现象和黑洞。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探索宇宙》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8课《探索宇宙》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各项天文知识并能够简单讲解;2.掌握与天文有关的地理名词,并理解含义;3.了解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现象,探索宇宙的奥秘。
技能目标1.能够简单绘制星座图;2.能够展示自己对天文知识的理解水平;3.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究。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对于宇宙与科学有兴趣;2.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气;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与天文有关的地理名词及其意义;2.了解宇宙中的奇妙现象;3.掌握星座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1.宇宙的复杂性;2.星座绘制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教学过程1. 热身与导入(5分钟)让学生通过介绍自己对于“星座”的理解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展示与讲解(35分钟)1.通过PowerPoint展示一些激发想像力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宇宙的概念与来历;2.分组讨论一个小组的带头人(自愿)来解决下列问题,每个组的学生必须参与讨论:什么是“ 星座”?有哪些常见的星座?3.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并进行简单解释;4.教师讲解并展示如何绘制星座图。
3. 练习(60分钟)1.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每个学生主持绘制一个星座图,老师进行辅导;2.学生将绘制完的星座图展示给其他学生,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4. 总结与点评(10分钟)对于学生的绘图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说明;同时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
教学策略1.采用多媒体展示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练习能够让学生在操作者的同时进行多次探究,从而加强学生的掌握能力;3.设定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沟通。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和点评法。
五、教学评估1.积极参与练习并进行星座图绘制;2.能够简单回答“星座”与“宇宙”相关的问题;3.学生的创意和创造力得到提高。
六、课堂延伸该教学过程可以通过一些延伸课堂来扩展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例如:1.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天象;2.进一步探究其他课程中与天文学相关的知识,例如地球自转、太阳系等。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案设计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宇宙的构成。
2.通过讲述宇宙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2.谈话:关于宇宙中的天体,你还知道什么事?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宇宙的构成。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人对宇宙的探索(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为此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探索。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是怎样观察宇宙秘密的。
(2)望远镜的发展:①折射望远镜②反射望远镜③射电望远镜④空间望远镜⑤讲述: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⑥谈话:在伽利略之后,人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是谁发现的?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⑦讲述: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例如他发现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的,此外他还发现了行星公转的速度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开普勒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球引力的原理,进一步提出了行星所以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开普勒与牛顿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不仅能正确地认识宇宙的构成,还能推测出当时观察不到的、但确实存在的天体,例如冥王星,就是先推测出它的存在而后才观察到的。
⑧谈话:现在,人们利用什么方法探索宇宙的秘密呢?什么是人造卫星?什么是宇宙飞船?什么是航天飞机?它们有什么用?现在人们已经登上过地球以外的哪个天体?⑨讲述: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
《探索宇宙》教学效果分析
《探索宇宙》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图片相对较多,但内容很生疏,离学生生活很遥远,不容易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料引导并激发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前人类的重要成果,来增加对宇宙的认识,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宇宙的认知体系。
教学中设计利用观看媒体资料、图片、视频,通过学生“观看、阅读、倾听、思考、探究、联想”等方式教学。
1、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中,采用视频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提问导学法,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来解决,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导入——提出问题——指导——阅读——整理——总结。
如:“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愉悦中获得了知识,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22课 探索宇宙 ︳青岛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4课组成,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组成及大小、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构建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点、地表的变化、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热爱科学的欲望。
《探索宇宙》是本单元的第三课,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
二、学情分析对于太阳、八大行星、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这些概念,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对宇宙空间还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本单元从探究太阳系入手,通过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及人类探索宇宙历程的学习和认识,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人类为认识宇宙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宇宙的构成。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树立学科学、爱科学,为祖国科学事业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国内外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中国航天史大事、世界航天大事。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宇宙是一个广阔无边、无始无终的世界,这里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1)谈话: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看到一些自然现象,由于无法解释常常通过编传神话故事、传说来寄托他们对宇宙的迫切了解和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2探索宇宙》word教案 (3)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探索宇宙探索宇宙《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
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教学难点是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以谈话导入。
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象。
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2.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象难理解,因而课前我收集了大量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
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古今能同时呈现,使“宇宙”变得亲近,更利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的设计切合学生心理特点。
“你认为探索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索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认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展开充分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思考探索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收集人类探索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完成,显得量太大,因而教学环节上该展开的讨论显得仓促。
应该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致,教师教得尽兴。
2.在认识逐级加速火箭是如何摆脱地球引力的,即教学难点的突破上,最好采用边讲解边画简画的方式比较合适,以弥补课件的局限性。
《推荐》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探索宇宙》教案(1)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青岛版科学六下《研究宇宙》教课设计(1)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单元教材剖析本单元的四课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睁开:《太阳家族》和《神奇星空》主要引领学生认识宇宙空间,经过察看、研究活动认识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空间的有关内容;《研究宇宙》主假如经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认识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未来家园》主假如经过让学生建立“未来家园”的活动,形成对宇宙中星体的整体认识,意识到地球才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她。
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奇星空》《研究宇宙》《未来家园》4课构成,主要研究太阳系、银河系的构成及大小、人类研究宇宙的历程、建立未来家园的梦想等方面的有关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的结构特色、地表的变化、生物生计的基本条件及太阳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研究的视角延长到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以致整个宇宙,拓展学生认识的空间,形成对宇宙的宏观认识,激发学生研究宇宙、热爱科学的欲念。
单元教课目的科学研究: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察看的现象作假定性解说;2、能提出研究活动的大概思路;3、能制作简略的科学模型;4、会查阅书刊及其余信息源;5、能选择自己善于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喜爱勇敢想象;2、愿意合作沟通;3、关怀平时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科学知识: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的摆列次序;2、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3、认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历史;4、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入和拓展;5、意识到人类为了研究宇宙神奇付出的艰辛;6、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课要点难点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的摆列次序;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认识人类对宇宙的研究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入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研究宇宙神奇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效果分析
借助网络教室资源,大量文本、图片和视频等网络即得资源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本课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各教学活动环节中学生表现,对教学效果作如下分析:
1.在“情境激趣明目标——宇宙的奥秘视频欣赏”的导入新课环节,“神舟九号发射”视频画面壮观、有冲击力,从孩子们表情及惊叹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对高新航天科技的神秘感的强烈兴趣。
通过观察孩子们自觉欣赏参与度,及表情、惊叹等表情投入度,我们可以认为孩子们至少对这段航天视频感兴趣,引领孩子们走进探索宇宙的活动中。
2.在“小组探究同展示——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活动环节,互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大量文本、图片和视频等即得资源,为课堂探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学生们在探索资料,选择、整理信息,及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宇宙”开始有了比较直观、较为全面的理解。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比较喜欢网络环境下,现场即得资源、合作整理资源、展示分享成果的学习模式,尤其喜欢视频教学这一活动形式,学生们兴趣度高,注意力集中,关注度高,还有,对于特别投入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也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3.“电子展厅我来办——走进航天展厅”活动环节,小组成员合作,用下面推荐的选题,也可,自己确定,搜集、处理、加工资料,利用提供的PPT模板,制作电子展板。
选题如下:(地面望远镜类,如中国上海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
(太空望远镜类,如哈勃太空望远镜)
(载人航天器类,如神舟九号)
(星际探测器类,如“火星全球探勘者”探测器)
(失败的探索专题,如1986年的“挑战者号”意外坠毁事件)
(中国航天大事专题)
通过合作完成本小组的电子展板,推荐出最好的一个电子展板,参加全班的成果交流、展示。
在这个环节,学生经历了查阅、整理网络途径获得的宇宙科学知识资料,用PPT方式表达研究结果,并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网络教室环境中,几乎全体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
在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中,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4.“实践拓展”环节,收集各种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资料,办纸质手抄报或电子板报,择优发布学校网站上。
综上所述,本节课三维目标达成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