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剖析
关于大学生爱情观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爱情观的论文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对于爱情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提升大学生爱情观的建议。
一、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大学生爱情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理想化:大学生在年轻的时期对于爱情多持有理想化的看法。
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常常超出了现实,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拥有纯洁而浪漫的爱情。
2. 追求自由:大学生追求自由的思潮也影响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
他们更加重视个体的独立和自主选择,爱情的关系也需要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
3. 流行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受到流行文化的广泛影响,对于浪漫爱情的追求和热衷于表达情感也是大学生爱情观的一个特点。
通过网络、影视作品等媒体渠道,他们对于爱情有着一定的认知和期待,并希望能够体验到与之相符的爱情。
二、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原因大学生的爱情观形成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1. 家庭环境:家庭对于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大学生对于爱情的态度;另一方面,家庭内部的亲密关系也影响大学生对爱情的期待和追求。
2. 社会变迁与文化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对于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社会对于性别关系和婚姻观念的解放,开放的交流平台和媒体的普及,都使得大学生的爱情观念相对开放和前卫。
3.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于大学生的爱情观念有着较大的影响。
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分享经验,不同爱情观念的碰撞和碰撞,都会对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形成产生影响。
三、大学生爱情观对生活的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对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 情感交流:大学生在探索爱情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情感交流。
他们对于爱人的需求不仅仅是物质和生理的满足,更注重的是心理和情感的共鸣。
2. 成长与自我认同:大学生的爱情观对于个体的成长和自我认同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的爱情观
大学生的爱情观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爱情观念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大学生的爱情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爱情观,分析其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影响等方面。
传统爱情观的瓦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爱情观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瓦解。
传统爱情观强调婚姻和家庭的稳定性,婚姻是一生一世的承诺。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因此,传统的爱情观难以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
现代爱情观的兴起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现代爱情观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追求的是相互信任和尊重的伴侣关系。
大学生更加注重性格和兴趣的契合,追求的是一种相互吸引和共同成长的关系。
他们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契合,而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匹配。
形成原因大学生的爱情观念的变化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
首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的自由和平等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大学生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伴侣关系。
其次,大学生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爱情观念,而是追求更高的品质和更好的生活。
再次,大学生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提高,他们更加独立和自主,愿意与伴侣平等交往。
最后,媒体对于爱情观的传播和宣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信息和观念,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
影响大学生的爱情观念的变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爱情成为了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全部。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伴侣的品质和兴趣的契合。
其次,大学生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契合,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相互吸引和共同成长的关系。
这种爱情观使得大学生的婚姻更加稳定和幸福。
再次,大学生更加注重自由和平等的伴侣关系,他们拒绝传统的爱情观念中的束缚和压力。
这种爱情观对于性别平等和婚姻法律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一)
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一)引言概述: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探讨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一、尊重和平等1. 尊重对方的意愿:大学生应该尊重对方的意愿,在爱情中不强加自己的意志,尊重对方的决定和选择。
2. 平等相待:在爱情中,大学生应该追求平等相待的原则,不以性别、地位等因素划定彼此的地位和权力。
二、真实和坦诚1. 坦诚表达: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保持真实和坦诚,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对方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
2. 不虚伪和欺骗:大学生要坚守道德底线,不虚伪和欺骗对方的感情,建立起纯真和真实的感情。
三、独立和自主1. 独立思考:大学生在爱情中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他人的意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2. 自主选择:大学生要在爱情中做到自主选择,不被社会压力和他人意见左右,寻找适合自己的爱情道路。
四、宽容和包容1. 宽容对方缺点: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学会宽容对方的缺点和不足,理解并包容对方的短处,共同成长进步。
2. 接纳不同观点:大学生要接纳对方的不同观点和生活方式,尊重彼此的差异,创造和谐的爱情关系。
五、发展和支持1. 互相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追求梦想和目标,共同成长。
2. 倡导个人发展:大学生应该重视个人发展,不将爱情作为唯一的目标,注重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总结:大学生正确的爱情观需要基于尊重、平等、真实、坦诚、独立、自主、宽容、包容、发展和支持的原则。
只有在正确的爱情观指导下,大学生才能建立健康、稳定和幸福的爱情关系。
大学生爱情观总结
大学生爱情观总结在这个繁忙而多变的世界里,大学生爱情观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看法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对当前大学生爱情观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多元化的爱情观如今,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相比过去,大学生们变得更加开放和自主,他们对于爱情的定义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男女情感关系,也可以是同性之间的爱情,或者是纯粹的友情。
爱情不再是一种束缚和负担,而是一种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方式。
这种多元化的爱情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们对于个性自由的追求。
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感受,不再将爱情视为一种必然的选择,而是通过自主的思考和判断来决定自己的感情生活。
二、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与以往相比,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更加理性。
他们更加注重理智和思考,不再盲目追求爱情的激情和冲动。
相反,他们更加重视与伴侣之间的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契合,更加注重实际的生活和发展。
然而,与理性相对应的是感性的一面。
大学生们依然拥有浪漫的情怀和对爱情的向往。
他们渴望有一份纯粹的感情,希望能够在爱情中找到真正的陪伴和理解。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成为了大学生爱情观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大学生们对于爱情中的平等与尊重有着更高的要求。
他们认为,在一段稳定的感情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伴侣,而不是互相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他们不再追求男尊女卑的传统角色分工,而是追求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平等关系。
这种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的出现,与大学生们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密切相关。
如今的大学生们更加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他们相信,只有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起更加稳定和健康的感情关系。
四、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然而,尽管大学生们对于爱情有着更多的理性认识和追求,但现实的社会压力和各种考验依然存在。
在追求职业发展和个人目标的同时,很多大学生们会忽略对爱情的投入和经营。
另外,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期待和现实的差距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和纠结。
你知道吗大学生的爱情观是什么样(二)
你知道吗大学生的爱情观是什么样(二)引言概述:大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们成长、自我探索、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阶段。
而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在这个阶段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通过五个大点,探讨大学生的爱情观念是什么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群体的情感理念和价值观。
正文:1. 自由与相互支持- 自由选择:大学生在爱情观念上注重自由选择,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喜好和意愿来选择伴侣。
- 相互支持:大学生更加强调伴侣之间的相互支持和鼓励,倾向于在恋爱关系中寻找情感和心理的支持。
2. 尊重与平等- 尊重个人权益:大学生在爱情观中强调对对方独立发展和自由选择的尊重,倾向于构建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恋爱关系。
- 平等关系:大学生更加关注伴侣平等地参与决策,倾向于避免传统的男权观念,追求更加平衡的恋爱关系。
3. 真诚与耐心- 真实表达:大学生更加倾向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恋爱关系中注重坦诚交流和情感表达。
- 耐心等待:大学生相对保持耐心,在发展感情和建立信任方面更加注重时间的积累和沟通的深入。
4. 独立与自我成长- 重视个人目标:大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目标和发展置于爱情观念中,追求自我完善和成长的重要性,倾向于注重个人独立性。
- 自我价值:大学生更加关注自我认同和自尊,希望在爱情中得到对方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也注重对方的自我价值。
5. 理智与感性的平衡- 理性决策:大学生倾向于在爱情观念中注重理性的思考和决策,追求合理和可持续的恋爱关系。
- 感情体验:大学生也强调感性体验和热情的情感表达,追求浪漫和充满激情的爱情体验。
总结:大学生的爱情观念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议题。
他们注重自由选择、尊重平等、真诚与耐心、独立自我成长以及理智与感性的平衡。
了解大学生的爱情观念有助于理解他们与伴侣的相处之道,以及对于个人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塑造。
在大学生的爱情观的引导下,我们也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理解。
1.大学生的爱情观
大学生的爱情观引言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的一种,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大学阶段,年轻的大学生们更加追求和关注爱情的存在和发展。
他们的爱情观也受到了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的爱情观,从性别、文化、社交媒体和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性别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爱情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男女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期望常常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生更加追求自由、刺激和个人成就,他们倾向于把爱情作为一种附加的饰物。
而女生更加注重稳定、安全和亲密关系,她们更希望通过爱情来建立一种长久的情感联结。
文化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文化背景是每个大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对于爱情有着不同的认知和传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的观念仍然非常重要,很多大学生在建立爱情关系时也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影响。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选择更受重视,大学生们也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也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交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来认识和交流,大学生们更加容易通过社交媒体结识异性。
然而,社交媒体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虚拟世界的不真实性和沉迷等,这可能影响到大学生们对于真实爱情的理解和期望。
个人发展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每个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阶段也会对爱情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是一个自我认知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们会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这些个人发展的过程也会塑造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和期望,比如有些大学生希望通过爱情来寻找生活的支持和意义,而有些大学生则更注重爱情的自由和拓展性。
结论大学生的爱情观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话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性别、文化、社交媒体和个人发展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着大学生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期望。
理解大学生的爱情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和支持他们的情感发展,并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爱情引导和启示。
大学生恋爱中的爱情信仰分析
大学生恋爱中的爱情信仰分析在当今社会,爱情被视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变革,大学生的恋爱观念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大学生恋爱中的爱情信仰。
一、女性爱情信仰分析
在以往的社会中,传统的思想观念使得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甚至包括在感情上对男性进行绝对信仰,这种信仰也深刻影响了许多女性的恋爱观念。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开始逐渐独立,自己具有了更多的选择,她们便开始了解到真正的自我。
相应的,她们的爱情信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追求绝对的信仰,开始更加注重俩人相处的互补性和平等性。
二、男性爱情信仰分析
男性在恋爱中的爱情信仰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他们注重的是女友的美貌和性格特点。
相应的,他们的幸福都建立在一个漂亮而温柔的女孩身上。
现在的男性对恋爱的态度已经不再传统,他们更加追求互补性和相互了解,就算是很多人对美貌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他们更注重女孩的内心世界。
三、社会关系对爱情信仰的影响
当然,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心灵的影响不可小视。
一个有着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环境,能够赋予人们更为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相对来说,人们在这种环境下会更为重视自由和尊严。
最后,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都有很多关于爱情信仰的故事,因为每个个体对爱情的理解都会因时代和社会差异而有所不同。
但“纯真的爱情是跨越任何阻碍的唯一动力”,这是恋爱中永远不变的真理。
2024年大学生爱情观
大学生爱情观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与引导一、引言爱情,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爱情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大学生的爱情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二、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1.开放与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对爱情的态度也更加包容。
他们尊重个人选择,不再将爱情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
2.理性与成熟:相比以往,当代大学生在爱情面前更加理性,他们懂得在爱情中承担责任,更加注重双方的成长与进步。
同时,他们也更加成熟,能够正确处理爱情中的矛盾和问题。
3.注重精神契合: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契合,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条件。
他们追求心灵相通、兴趣相投的爱情,认为这样的爱情才能长久。
4.网络化与快餐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的恋爱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网络交友、社交媒体等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恋爱机会,但同时也导致了快餐式爱情的产生,一些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变得浮躁。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1.强化教育引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的爱情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他们健康的恋爱心理。
2.倡导文明恋爱:大学生应自觉抵制不良恋爱风气,倡导文明恋爱,尊重他人,珍视感情。
同时,要学会拒绝不合适的爱情,避免陷入情感的泥沼。
3.培养责任意识:大学生在恋爱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对方的感受负责。
在恋爱过程中,要学会为对方着想,关心对方的生活和成长。
4.注重精神成长:大学生应注重自身的精神成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恋爱中,要追求心灵契合,共同成长。
5.融入现实生活:大学生要认识到爱情并非生活的全部,要将爱情融入现实生活,学会平衡学业、工作和感情。
大学生的爱情观(二)2024
大学生的爱情观(二)引言:大学生的爱情观影响着他们的人际关系、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未来的伴侣选择等方面。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爱情观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来探讨大学生的爱情观。
一、对爱情观的重新定义1. 探索个体意义: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需求和幸福感。
2. 强调平等与尊重:追求平等权利和尊重他人的选择。
3. 建立理性基础:强调理性思考和相互沟通的重要性。
二、多元化的情感表达方式1. 数字化时代的影响: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表达和沟通。
2. 多元化的交往方式:包括线下和线上的社交方式。
3. 尊重个体差异:支持不同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1. 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爱情观念冲突。
2. 异地恋和跨文化交往:多元背景下的爱情观和文化差异。
3. 爱情与事业的平衡:追求事业和爱情的平衡成为一种价值观。
四、伴侣选择的变化与挑战1. 个体选择权的增加:大学生对伴侣选择的权力提高。
2. 功能性与感性的争论:追求与伴侣的互补或相似度的选择。
3. 时机与条件的考虑:结婚的时机和伴侣条件的重要性。
五、未来展望与情感教育1.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家庭应注重大学生的情感健康。
2. 倡导积极性别观念:促进男女平等和和谐的性别关系。
3. 增强情感智慧:培养大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
总结:大学生的爱情观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对爱情观的重新定义,多元化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价值观的碰撞和融合,到伴侣选择的变化与挑战以及未来的情感教育,这些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生活。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需求,大学生应不断学习和成长,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看法
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看法09网络2班 30914140227 吕红强爱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字眼,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象征着纯洁、忠贞、美好和神圣。
是男女在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最热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
当代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虽然基本成熟,但性心理还有许多不足,人生观不够稳定,学习基础不够牢固,但大学生迫切渴望爱情,但不能正确理解恋爱的含义。
1、恋爱过程简单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
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从思想上没有了以前固有的“审时度势”,恋爱观简单了起来。
男生们已经不喜欢欲言又止,欲进又退的恋爱花招,他们想爱就爱、想恨就恨,嘴上不明说,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女孩,他们就会很快表示自己的爱意。
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便开始了恋情。
2、恋爱中片面化。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
在一时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
有的大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则羡慕不已,自己也要寻求一份爱情,但想法都是片面的,都表现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做事不计较后果的心态。
3、恋爱中浪漫化。
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互相送礼物是稀疏平常的事情,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前边,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的方式让人触目惊心。
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码事。
4、恋爱中理想化。
当代大学生在其心理总有一种理想的恋爱模式,在思想上表现出理想化,在恋爱上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寻找对象,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去进行交往,如果有一点与自己的模式不想符合,恋爱就即将失败,但往往在交往和寻求对象的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因素,但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不成熟,过于理想化,则忽视了实际的现实情况。
大学生爱情观总结
大学生爱情观总结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感情观念深刻塑造的时期。
大学生爱情观多样复杂,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以及媒体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由与开放、浪漫主义、平等与尊重等方面,总结大学生爱情观的特点、问题以及应对之道。
自由与开放:大学生爱情观普遍具有更为自由和开放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观念下的相亲相爱,大学生更倾向于自主选择伴侣,追求个人幸福感。
他们更注重感情的自由表达和个性的张扬,追求相互之间的心灵契合和情感高潮。
然而,这种自由与开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过度开放的态度可能导致婚前性行为增加,从而增加性病、意外怀孕等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感情的追求变得过于片面,忽视了稳定、互助和责任的重要性。
浪漫主义:在浪漫主义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对于爱情有着浪漫、梦幻的期待。
他们追求令人心跳加速的恋爱故事,希望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大学生有时会过分理想化爱情,对感情的表达和对方的要求过高,容易造成对异性没有足够的包容和理解,进而导致不稳定的恋爱关系和分手。
平等与尊重:大学生普遍强调感情关系中的平等与尊重,追求平衡的地位与权利关系。
大学时代是个人独立性和自主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和自主决策权。
他们希望在爱情中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相互之间要有相互尊重和理解。
然而,过度强调平等有时也会导致过于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够适当地顾及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应对之道: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1.培养正确价值观:大学生们需要重新审视爱情观念,理性对待爱情,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稳定的发展。
爱情不应仅仅是一场追逐刺激感情的游戏,而是需要建立在关心、尊重和责任之上。
2.加强性教育:为了减少性病和意外怀孕的风险,大学生们需要加强性教育的宣传与教育。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举办活动,提高大学生对于性健康的意识和知识。
3.理性与现实相结合:大学生要摆脱过度理想化的思维模式,要学会与现实相结合。
大学生爱情观的论文
大学生爱情观的论文爱情作为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情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爱情观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大学生爱情观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了解和剖析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认知、态度和选择。
一、大学生爱情观的多元化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爱情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首先,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追求更加倾向于真实和平等。
他们更加注重感情的纯粹和真实,不再追求外表和物质条件。
其次,大学生对于爱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爱情观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归宿,但现在的大学生更加开放和包容,他们可以选择恋爱、同居或者单身,不局限于传统婚姻模式。
最后,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认知更加理性和积极。
他们更加注重自我独立和自由发展,并强调互相尊重和共同成长。
二、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因素大学生爱情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产生着重要作用。
社会对于爱情的态度和价值观会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大学生,并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家庭教育也对大学生爱情观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对于爱情的态度和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会影响大学生对爱情的认知和态度。
最后,媒体与网络也对大学生爱情观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电视剧、电影、网络小说等媒体作品会塑造一种特定的爱情观,并通过大肆宣传影响到年轻人的爱情观。
三、大学生爱情观的影响与应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多元化和变化对他们的爱情选择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一,大学生更加注重感情的真实和纯粹,他们更加珍惜真爱,不再轻易相信爱情的誓言。
其二,大学生更加崇尚自由和个性,他们更加重视自我独立和自由发展,不愿受到传统爱情观的约束。
其三,大学生更加注重平等和尊重,在恋爱中强调互相平等和共同成长。
其四,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爱情选择,他们可以选择同居或者独身,并在恋爱中拥抱多样性和包容性。
面对大学生爱情观的多元化,大学生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调整自己的爱情观呢?首先,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爱情观。
大学生爱情观总结
大学生爱情观总结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既美丽又神秘,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爱情观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爱情观进行总结。
一、独立自主的追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年华,他们渴望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包括在爱情方面的追求。
他们不再被传统的家庭和社会观念所束缚,而是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情感满足。
这种独立自主的追求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解放和个性张扬,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情感波动、情感依赖等。
二、浪漫主义的情怀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接,他们对于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
他们追求爱情的纯粹和美好,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怀使得大学生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彼此的情感共鸣和相互理解,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失望。
三、理性的选择与责任担当虽然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追求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但他们在选择伴侣时也更加注重理性和责任担当。
他们认识到爱情不是简单的感情冲动,而是需要承担责任和义务的长期关系。
因此,他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彼此的背景、性格、价值观等方面的匹配程度,以及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期望。
四、开放的心态与包容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追求更加开放和包容,他们不再被传统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所限制。
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情感需求,应该尊重彼此的选择和决定。
他们也更加注重情感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支持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爱情交流和理解。
总之,大学生的爱情观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包括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
当代大学生对于爱情的追求更加开放和自主,但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同时加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稳定、长久的爱情关系。
大学生的爱情观在人生的旅程中,大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探索的阶段,也是许多人开始体验爱情的地方。
大学生的爱情观,反映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期待、理解和态度。
大学生爱情观应该有怎样的爱情观
引言概述:大学生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阶段,也是人们开始经历爱情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应该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和认识。
本文将通过分析和阐述,探讨大学生应当具有怎样的爱情观。
正文内容:一、珍视自己的独立性1.1 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大学生在培养自我认知和发展的同时,需要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从而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去面对爱情。
1.2 保持个人空间大学生应该懂得在爱情关系中保有自己的独立个性和空间,不应完全依赖对方。
1.3 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学生期间可以更加专注于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在爱情中更加自信与独立。
二、建立健康的沟通模式2.1 坦诚与相互尊重大学生应该在爱情中建立坦诚和相互尊重的沟通模式,使得彼此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2 积极倾听与理解大学生应该学会倾听并理解对方,通过积极的沟通来解决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2.3 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大学生在爱情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和冲突,应该学会妥善处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争吵和伤害。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1 家庭观念的重要性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了解爱情关系对于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和负责任的态度。
3.2 性别平等与尊重大学生应该以性别平等和尊重为基础,建立起平等和健康的爱情关系。
3.3 传统和现代的取舍大学生在爱情观上需要明确传统和现代的取舍,在保持传统价值观的同时,也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四、树立正确的爱情期望4.1 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大学生应该树立清晰的爱情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追求和错误的选择。
4.2 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大学生在面对爱情时需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不要盲目追求浪漫而忽略了现实。
4.3 关注内在品质与人格大学生应该关注对方的内在品质和人格,而不是过于注重外貌和物质条件。
五、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念5.1 爱情的长久性和稳定性大学生应该树立爱情的长久和稳定的观念,避免轻浮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5.2 爱情的包容和宽容大学生应该学会在爱情中包容和宽容对方,尊重和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大学生爱情观(二)2024
大学生爱情观(二)引言:大学生爱情观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大学生爱情观的一些特点和现象,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并思考这个问题。
正文:1.对待爱情的态度- 大学生普遍对待爱情持积极态度,希望能够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 由于大学生具有较为浪漫和理想化的特点,对爱情抱有很高的期望。
- 部分大学生对爱情持过度理性的态度,过于注重对方的条件和社会地位。
2.婚恋观的变化- 与过去相比,大学生对婚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
- 大学生普遍追求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对于婚姻的选择愈加谨慎。
- 一些大学生更在意伴侣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更注重双方的共鸣和默契。
3.网络与爱情观- 网络的普及让大学生更容易认识到更多可能的伴侣。
- 大学生对于虚拟世界的爱情抱有一定的期望,但也意识到现实生活的重要性。
- 可能存在虚拟爱情对现实生活的冲击和困扰。
4.性别角色的改变- 大学生的爱情观普遍呈现出性别角色的转变。
- 女性大学生在追求爱情时更加坚定和主动。
- 男性大学生在爱情中更注重平等和尊重女性。
5.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对爱情观的期望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 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学生在爱情观上有所调整。
- 校园文化和同侪关系也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大学生爱情观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婚恋观的变化、网络与爱情观、性别角色的改变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都是我们需要重视和研究的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爱情观,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建立健康、平等的爱情观念,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爱情观
大学生爱情观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大学生的爱情观,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多样化的话题,因此,文章将讨论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尝试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1.大学生的爱情观念大学生是一个年轻人群体,他们对情感的需求往往比较强烈,而且往往受到媒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些大学生可能对爱情持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观念,认为爱是永恒而真实的,应该是互相付出、互相理解和支持的。
这种观念是非常美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另一些大学生可能更加注重实际问题,认为爱情需要建立在经济和社会基础上。
他们追求更为现实的价值观,认为爱情不仅仅是感觉,还应该是对彼此贡献的一种回报。
他们追求平等合理的爱情,这也是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的。
2.网络对大学生爱情的影响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快捷方式不断地创造了新的形式和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爱情带来了新的变化。
互联网可促进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甚至在网络上就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但是,在网络交往中也要警惕网络欺诈和网络骗局,即使成功的线上恋爱过程中,也很难保证线下进一步发展。
因此,网络交往只能是帮助,而非代替线下交往。
3.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包括如何交友、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如何处理分手后的关系等方面。
在恋爱中,大学生很容易陷入情感纠葛和沉迷问题,这很多时候会影响到学业和人生规划。
所以,大学生需要学会平衡恋爱和学业,学会正确处理感情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圈比较小,因此,交友也成为了大学生恋爱问题中的一项关键问题。
大学生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结交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和人际圈。
同时,大学生需要学会用了开放性的思维和方法面对恋爱问题。
4.大学生谈爱的时机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刻开始恋爱,但是大家对于合适的时间有不同的看法。
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很短暂,然而是较长的,他应当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开始寻找自己的爱人。
在大学里,因为高等教育的原因,很多大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社会交往经验,很难用自己的思想、性格和价值观找到一个合适的恋人。
因此,大学生需要谨慎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问题,正确看待爱情问题。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哲学分析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哲学分析学院:哲学与法政学院姓名:潘志皓学号:1601406751.爱情哲学的本质1.1爱情的概念爱情,“爱”和“情”的结合;爱是喜欢,爱是给予和奉献;情是两人之间的互相吸引和倾慕。
爱情是不分阶级不分性别也不分种族的,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依恋,一种牵挂那就是爱情;爱情,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
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1.2爱情的特征第一,爱情具有自主性和互爱性。
爱情是一种复杂、圣洁、崇高的感情活动,她是由两颗心灵弹拨出来的和弦,彼此互相倾慕,情投意合。
真正的爱情是不可强求的,只能以当事人双方的互爱为前提,当事人既是爱者又是被爱者。
在爱情发展中,男女双方必须始终处于平等互爱的地位。
单恋虽然也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但它却不是互爱意义上的爱情,它只能从内部消耗一个人的精神力量,从而造成心灵创伤,因而是不可取的。
第二,爱情具有专一性和排他性。
爱情是两颗心相撞发出的共鸣,男女一旦相爱,就会要求相互忠贞,并且排斥任何第三者亲近双方中的一方。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很形象地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爱情具有持久性和阶段性。
爱情是一棵苍松而不是一枝昙花,爱情所包含的感情因素和义务因素,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整个恋爱过程之中,而且延续到婚后的夫妻生活和家庭生活。
爱情的持久性表现在爱情的不断深化、充实和提高上,恰如莎士比亚所说:真正的爱,非环境所能改变;真正的爱,非时间所能磨灭;真正的爱,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生命。
事实上,爱情的持久性正是建立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基础。
真正的爱情不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减弱,但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爱情的表现会有所不同,具有阶段性。
1.3爱情哲学的本质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
从爱情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矛盾对立的,在爱情中,你会经历非理性的本能冲动,理性的情感抑制,但是就是这样矛盾的爱情,却让很多人无法自拔。
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看法
引言概述: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念与传统观念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阐述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看法,包括对爱情的追求、对伴侣选择的理性考虑、对婚姻的认知、对性与爱的关系的看法以及对异地爱情的态度。
正文内容:一、对爱情的追求1.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关系:大学生普遍追求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爱情关系,强调双方平等地参与决策和沟通。
2.追求情感的真实和纯粹:大学生倾向于追求真实而纯粹的感情,他们对虚假的爱情不感兴趣,更看重内心的默契和情感的契合。
二、对伴侣选择的理性考虑1.重视个人价值观的一致性: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较为一致的伴侣,认为这是建立稳定长久关系的基础。
2.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匹配:大学生更注重伴侣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认为双方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互补,有助于共同创造更好的未来。
三、对婚姻的认知1.对婚姻抱持审慎态度:相比于过去,当代大学生对婚姻更为审慎,他们更加谨慎地选择婚姻对象,并认为婚姻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助的基础上。
2.重视婚姻的伴侣关系:大学生注重婚姻中的伴侣关系,强调夫妻之间的平等和互相支持,追求共同成长和幸福。
四、对性与爱的关系的看法1.强调性与爱的综合:大学生不再将性与爱割裂开来,强调性和爱的综合,认为性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建立在互相认可和关爱的基础上。
2.重视性的兼容性:大学生认为性的兼容性对于维持长久关系至关重要,他们注重性生活的互相满足和性爱技巧的提高。
五、对异地爱情的态度1.积极应对挑战:当代大学生在异地爱情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尽力克服时空隔阂,通过沟通和信任来保持关系稳定。
2.注重聚集时的质量:大学生在异地爱情中更加注重短暂的聚集时的质量,倾向于共同创建美好回忆,以此来弥补物理上的分离。
总结: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念与传统观念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他们追求更为平等和真实的爱情关系,理性地选择伴侣,对婚姻持审慎态度,将性与爱综合起来,并对异地爱情持积极态度。
这些变化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爱情观念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剖析
(四)性观念日益开放。 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1万名 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 为15.7%, 女大学生为5%; 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 57%,女大学生为26.7%。北京某高校学者针对500位女大学 生进行了为期四年“从处女到非处女转变的心理研究”,发 现目前女大学生体验过性生活的比例随年级递增。 [3]可以 看出,一些大学生对“性自由”、“性开放”等观念持认同甚至 欣赏态度, 很少考虑性行为的后果及社会对此的承受态 度,也是大学生“周末同居”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恋爱现状动因分析 恋爱是神圣的异性交往, 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必然结果,是“情”、“欲”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大学生 的恋爱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一)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同时, 也在不同 程度上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 大众 传媒对男女私情、恋爱婚姻的渲染充斥于网络书市,散 见于街头地摊,侵蚀着纯洁的大学校园,触发了大学生 较强烈的性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 秘感, 对大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恋爱生活都产生了诸多 不良影响。 在大学生性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传统的 抑欲主义的性观念与西方享乐主义的性道德观观念及 整个社会性心理氛围的冲突和影响, 使得相当一部分 学生的性观念混乱。 (二)学校原因。 高校从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到不提倡也不反对大学生 谈恋爱,客观上激发了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和好奇。 大学 的生活环境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他们的 年龄相仿、心灵相通、思想相容、学识相当,容易引起情感 上的共鸣。 日复一日在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四点一线 的往返,课外生活的单调,也会使一部分大学生寻求爱情 来调节生活。 另外,幽雅的校园环境,也为大学生的恋爱 提供了可能性。 亭台长廊、鲜花绿树、青松翠竹、小桥流水 构成了一幅幅风景宜人的画卷, 成为大学生谈情说爱的 最佳场所。 (三)家庭原因。 有些家长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 不了解大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 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 响,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孩子正确恋爱观的培养,特别是独 生子女家庭, 更是缺乏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和挫折 教育的重视。 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也有些家 长对子女的恋爱持宽容的态度,甚至赞成孩子谈恋爱。 可 见,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和行为等都对大学生恋爱观的 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2024)
引言概述: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变革的产物。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对于恋爱的态度和观念正在发生着飞速的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并对其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
正文内容:一、恋爱观的多元化1.1社交媒体对恋爱观的影响社交媒体的普及给大学生的恋爱观带来了诸多影响,例如人际关系的扩展、审美观的变化以及社交规范的调整等。
1.2个人主义的兴起当代大学生更加强调自己的个体价值和自由选择,这也影响到他们对待恋爱的态度,追求个人幸福和自我实现成为恋爱观的重要考虑因素。
1.3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恋爱观也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影响,社会的开放度、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恋爱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恋爱观的变革与挑战2.1对婚姻的态度变迁相比过去,当代大学生对婚姻的观念更加务实和理性,更注重婚姻的平等、伴侣的共同成长和情感的稳定。
2.2非传统恋爱形式的出现同性恋、异地恋、跨国恋等非传统恋爱形式逐渐被接受并存在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这给大学生的恋爱观带来新的挑战和思考。
2.3婚姻观念的推迟因为个人主义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对婚姻的观念推迟,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事业的追求,这也对他们的恋爱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与社会关系3.1社会期望与主流观念的不一致大学生的恋爱观与传统社会观念和期望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例如对于异地恋、不婚主义等观念的接受度差异。
3.2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恋爱观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更注重伴侣的平等和共同成长,更加注重层面相近的异性交往回报。
3.3社会心理压力面对社会的期待和评价,大学生的恋爱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压力,他们往往要同时面对学业、家庭、恋爱等多重角色的要求,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四、大学生的恋爱观与个人发展4.1爱情与自我实现当代大学生更加看重自己的个人发展和实现,他们认为恋爱可以为他们带来力量、激励和成长,并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剖析作者:赵红丽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20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恋爱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
把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及原因,采取对策加以正确引导,对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爱情观动因引导路径爱情需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恋爱就是男女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
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纯洁、高尚的爱情更是独具魅力,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一)恋爱的普遍化、低龄化、公开化。
当代大学生对恋爱问题已不再回避,大学里的恋爱日益普遍化、公开化、低龄化。
目前,高校平均约有30%以上的学生在谈恋爱,较低的约占10%,较高的可达70%。
女生参与恋爱的比例更高,有的班级可达100%。
[1]一年级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二人世界”的行列。
根据我对500名大学生的调查统计,大学一年级谈恋爱的人数已达40%,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学一年级谈恋爱的人数不足在校学生的1%。
[2]大学生的恋爱举止越来越坦然、奔放。
热恋中的大学生在校园里携手散步,同桌进餐,同桌自习,依偎亲热,甚至众目睽睽之下拥抱、热吻。
恋爱已经成为大学生茶余饭后“卧谈”的话题。
(二)恋爱的动机多样化。
基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将当代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第一,志同道合型。
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志向及强烈的事业心,为了维系爱情的持久发展,双方学习和工作更勤奋。
第二,情投意合型。
彼此有着共同的情趣、爱好和人生目标,能够产生思想共鸣,感情专一、互敬互爱。
第三,了解尝试型。
持有这种心态的大学生,容易遭到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
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因缺乏情感的交流而失败。
第四,弥补空虚型。
远离家庭的孤独,学习的枯燥乏味,校园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借以弥补。
第五,虚荣从众型。
“床前明月光,人影一双双,唯我独徘徊,心里憋得慌”,虚荣心使部分学生随波逐流加入恋爱大军的行列。
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爱情基础和目标不坚定,这种恋爱关系极易破裂,也易走上歧途。
(三)异地恋日益增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也成为异地恋的主要群体。
据我对工作单位500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500名大学生中正在进行异地恋的有90人,异地恋比例达到18%,还有一部分曾经经历过异地恋,因某种原因已经分手。
不少大学生的恋爱对象都是中学同学,考上大学之后才发展的,还有一部分是曾经广为流传的网恋,不过在异地恋中占的比重不大。
由于异地恋导致的困惑和问题也越来越多。
(四)性观念日益开放。
据首都师大性健康教育中心对中国近30所大学1万名在校大学生性行为观念的调查表明,有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15.7%,女大学生为5%;赞成婚前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为57%,女大学生为26.7%。
北京某高校学者针对500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四年“从处女到非处女转变的心理研究”,发现目前女大学生体验过性生活的比例随年级递增。
[3]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对“性自由”、“性开放”等观念持认同甚至欣赏态度,很少考虑性行为的后果及社会对此的承受态度,也是大学生“周末同居”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大学生恋爱现状动因分析恋爱是神圣的异性交往,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情”、“欲”和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大学生的恋爱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一)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冲击。
大众传媒对男女私情、恋爱婚姻的渲染充斥于网络书市,散见于街头地摊,侵蚀着纯洁的大学校园,触发了大学生较强烈的性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对大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恋爱生活都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在大学生性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传统的抑欲主义的性观念与西方享乐主义的性道德观观念及整个社会性心理氛围的冲突和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性观念混乱。
(二)学校原因。
高校从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到不提倡也不反对大学生谈恋爱,客观上激发了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和好奇。
大学的生活环境为大学生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他们的年龄相仿、心灵相通、思想相容、学识相当,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日复一日在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四点一线的往返,课外生活的单调,也会使一部分大学生寻求爱情来调节生活。
另外,幽雅的校园环境,也为大学生的恋爱提供了可能性。
亭台长廊、鲜花绿树、青松翠竹、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幅风景宜人的画卷,成为大学生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
(三)家庭原因。
有些家长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不了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孩子正确恋爱观的培养,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更是缺乏对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培养和挫折教育的重视。
但是,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也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恋爱持宽容的态度,甚至赞成孩子谈恋爱。
可见,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和行为等都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自身原因。
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但生理上却已有了青春的萌动,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
恋爱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流行“病”,对于自尊心、表现欲极强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有的大学生以虚荣的心理对待爱情,认为能交到朋友很有面子,在这种心理“压力”下,许多人就自觉地“爱海泛舟”了。
“有人爱”似乎是自身价值的某种证明,他们把被人爱当作一种骄傲,把有异性陪伴当作一种派头。
于是,没有恋爱的就急于寻求爱情,以此炫耀自己,满足个人虚荣。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路径恋爱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健康的爱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感、责任感、事业心,庸俗的爱情会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
因此,高校应该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一)引导大学生沿着正确的爱情轨迹行事。
爱情已经成为大学生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社会的首要任务,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道德高尚的、美好的爱情”。
[4]爱情观属于人生观范畴,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才能使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爱情观。
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的本质,沿着正确的爱情轨迹行事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多与他们在思想上沟通,了解他们在恋爱中的思想动态和遇到的问题。
同时,通过构建一个巨大的、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力量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行为规范。
大学生的同居现象与性关系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因为“性欲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果失去控制,它就可能成为灾难”。
[5]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性教育。
进入大学后,有了与异性自由交往的机会,急于印证那种神秘和朦胧的感觉。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避免邪念的唯一办法就是免除神秘。
”日本学者桥瓜大三郎指出:“性爱行为并非是两个个体自然发生或者不发生的,而是受社会秩序约束、可以选择、可以控制的一种行为。
”[6]因此,必须加强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观念,纠正性意识中的偏差;保持性行为的严肃性和性意识的健康性,提高他们在特殊情景下的行为选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正确对待两性关系。
强化校园文化的正面教育功能,消除各种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积极的氛围。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失恋现象。
失恋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对爱的绝望,则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
[7]如自信心丧失,对异性产生排斥,有些还出现自杀或他杀行为。
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其正确对待失恋现象。
失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冷静分析原因,做到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
一个真正有为的青年会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事业上奋进的动力,而不是自暴自弃。
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正视现实,转移失恋的痛苦,而不是长期沉迷于痛苦之中,更不是从此消沉下去。
另外,学校还应多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生活情趣;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引导男女生正常交往,加强理解与沟通;定期开办专题讲座、论坛和进行心理咨询,帮助大学生了解恋爱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及时消除他们恋爱心理与行为中的种种障碍。
参考文献:[1]荆兆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283.[2]熊吕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透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4):58-59.[3]詹文都.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从当代西方学校的经验教训谈起[J].当代青年研究,2001,1:44.[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李元立关怀译.论爱情[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12.[5][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译.情爱论[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8.[6][日]桥瓜大三郎著.马黎明译.性爱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60.[7]胡珍.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和性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