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32肾病科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慢性肾衰[参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
诊断依据:慢性肾衰是指由肾病日久,致肾气衰竭,气化失司,湿浊尿毒不得下泄,以少尿甚或无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口有尿味等为常见症状的肾衰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国际肾脏病组织2012年发布的《KDIGO-CKD指南》。
慢性肾脏病定义:1.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以下之一:病理异常;或有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3个月,有或无肾损害。
病期诊断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分为:1.CKD1期2.CKD2期3.CKD3期4.CKD4期5.CKD5期(二)证候诊断1.正虚证:(1)脾肾气虚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脾肾阳虚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3)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
舌淡有齿痕,脉沉。
(4)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
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5)阴阳两虚证: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
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标实证:(1)水湿证:面肢浮肿,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或缓。
(2)湿热证:头重而沉,胸脘烦闷,口苦口粘,纳呆泛恶,尿色黄赤混浊,或灼热涩痛,大便粘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血瘀证:肢体刺痛、麻木,痛有定处,夜间加重,肌肤甲错,口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结代。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近 年来有关本病的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及 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
述。 1 病 因病 机 研 究
C F属 中医 学 “ R 关格 ” “ 劳 ” “ 肿 ” “ 闭 ” 范 畴 , 本 、虚 、水 、癃 等 基 病 机 为 正 虚 邪 实 。 正 虚 包 括 气 、 、 之 虚损 , 邪 有 湿 浊 、 毒 血 阳 实 水
氏 认 为 , R C F是 多种 慢 性 肾脏 病 末 期 出 现 的 肾 元 衰竭 、 毒 潴 湿 留 、 实 错 杂 的 病证 , 本 虚 以 脾 肾 气 虚 、 阴 两 虚 尤 为 多 见 , 虚 其 气 晚 期 多为 阴 阳衰 竭 , 邪实 主要 有 湿 浊 、 热 、 湿 、 而 湿 水 血瘀 等 证 。李 氏 认 为 , 病 多 以脾 阳亏 损 、 阳衰 微 为本 , 浊 邪 壅 盛 、 氏等 “1 应用肾康灵治疗 C F3 R 4例, 与对照组比较 , 其症状体征改善率 、 肾功能改善情 况均有 明显差
异, 同时 治 疗 组 能 显 著 改 善 患 者 的红 细胞 免 疫 功 能 。王 氏 【’ 1发 ’ 现 , 纤 灵 冲 剂 能 改 善 肾 纤维 化 、 缓 C F的进 程 。 氏等 11 抗 延 R 张 1应 8 用 参 芪 地 黄 冲 剂 治 疗 C F脾 肾 两 虚 4 R 8例 ,发 现 该 药 能 改 善 患
寒 热 夹 杂 ,治 以温 阳通 腑 降 浊 , 对 延 缓 C F的 进 展 有 较 好疗 R
效。
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 R ) 慢 性 肾脏 疾 病 的 终 末 阶 段 , 情 CF是 病
复杂多变且危重 。 由于透 析和肾移植技术 的进步 , 效已有显著 疗 提高, 因费用 昂贵 、 但 移植条件受限 , 寻找有效的非透析方法 和 药物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中医药 在延缓 C F病程进展 、 R 推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医学论文
引言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慢性肾病,由各种慢性肾病或涉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有害于人体健康。
慢性肾衰竭(CRF)的年发病率在自然人群中高达为98-198/100万,其中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例如,CRF在美国发病率为802/100万,在日本的发病率为996/100万,以上数据具有高度真实性,均可在国际肾脏疾病协会查找。
所幸人们已经认识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个主要因素,最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有肾脏疾病,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有肾脏疾病。
不过,慢性球状肾炎在该国依旧占主导地位,导致肾衰竭的继发性因素在逐年增加。
假若没有早期诊断和诊治,在晚期发育时,会有1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肾衰竭尿毒症,其中高血压是导致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是以,若对高血压施行有效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肾衰竭的发生率。
1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分析1.1 从CRF进展到ESRD阶段的治疗现状目前,现代医学在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现初期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一阶段还没有有效措施能延缓,尽管有大量文献数据已经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肾脏得到保护,但作用比较单一,在很多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CRF 患者仍不适合应用。
但是透析期期间,肾脏治疗替代疗法(透析或肾移植)可以维持生命,但是这样会使患者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会受到身心折磨;然而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方面,同时对于肾组织的病理损害也会更大;在肾移植后,所产生的排斥反应,也会存在肾源不足,费用高等问题,这也让绝多数患者无法接受。
同时有大量资料表明,中医药可以使CRF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残余肾功能得到保护,早期和中期肾功能衰竭进展和患者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的延缓等,它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独特优势。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各类慢性肾疾病进展到后期的共同结局,对于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就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诊断引言: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1 failure,CRF),是临床当中常见病、综合征,病死率较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为肾功能损伤、水肿、高血压,症状并不会突然发作,而是肾脏功能长时间恶化的结果,由于此类危险因素会长期存在,治疗效果不够优异,极易导致CRF从代偿期逐步朝向尿毒症期进行转变,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
现阶段,临床当中最主要治疗手段为,中医药治疗,可以逐步缓解CRF患者中期、早期症状,保护残肾具备的功能,适当延缓病情进展,进而推迟透析[2]。
不过中医药治疗存在疗效发挥所需时间较长问题,因此,现阶段临床当中逐步将中西医联合,对CRF患者展开治疗,治疗效果十分优异。
现就针对CRF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病因病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各类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据首要位置,其次则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问题,如先天性多囊肾、肾发育不健康、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肾髓质囊性疾病、遗传性肾炎疾病、Fanconi综合病症等,全身性系统化疾病中以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最为多见[3]。
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实践论证显示,CRF的原发疾病有一定改变,由于肾间质小管损害进而诱发的CRF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结缔组织肾损害疾病等引发的CRF也有一定程度上升[4]。
2 诊断2.1西医诊断在1933年中华内科杂志肾病专业组依托黄山会议座谈会纪要,制定完整、健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之后这一标准在我国得到长时间沿用[5]。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医学论文
引言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一种慢性肾病,由各种慢性肾病或涉及肾脏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有害于人体健康。
慢性肾衰竭(CRF)的年发病率在自然人群中高达为98-198/100万,其中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例如,CRF在美国发病率为802/100万,在日本的发病率为996/100万,以上数据具有高度真实性,均可在国际肾脏疾病协会查找。
所幸人们已经认识到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个主要因素,最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有肾脏疾病,大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有肾脏疾病。
不过,慢性球状肾炎在该国依旧占主导地位,导致肾衰竭的继发性因素在逐年增加。
假若没有早期诊断和诊治,在晚期发育时,会有10%以上的病人表现为肾衰竭尿毒症,其中高血压是导致发病率的重要因素,是以,若对高血压施行有效控制,就会大大降低肾衰竭的发生率。
1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诊疗现状分析1.1 从CRF进展到ESRD阶段的治疗现状目前,现代医学在慢性肾衰竭(CRF)的发现初期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这一阶段还没有有效措施能延缓,尽管有大量文献数据已经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肾脏得到保护,但作用比较单一,在很多时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CRF 患者仍不适合应用。
但是透析期期间,肾脏治疗替代疗法(透析或肾移植)可以维持生命,但是这样会使患者承担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会受到身心折磨;然而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在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方面,同时对于肾组织的病理损害也会更大;在肾移植后,所产生的排斥反应,也会存在肾源不足,费用高等问题,这也让绝多数患者无法接受。
同时有大量资料表明,中医药可以使CRF患者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残余肾功能得到保护,早期和中期肾功能衰竭进展和患者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的延缓等,它在这些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独特优势。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我们认为,根据慢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 病机及其病理改变过程,应归属于中医学 “肾劳”、“肾风”、“溺毒”、“癃 闭”,当然也包括“关格”等范畴。
• 肾劳:“肾劳也,肾气不足,阳气内攻,劳 热相合,故恶风而振寒”。
一是“劳”,劳者虚劳也,又称虚损,即气血阴阳亏虚; 损者,即五脏六腑损伤,本病以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 阳中两种或多种因素损伤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 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绵难 愈”。这里从根本上反应了慢性肾衰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 表现,而其中肾虚为其主要病机,所以定义为多因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原 发性肾脏疾病与继发性肾脏疾病)反复不 愈,迁延日久所致。一般讲,感受先天不 足、感受外邪、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久 病正虚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或影响本 病。从病机上讲,脾肾阳虚、肝肾阴虚、 湿毒内停、肝风内动、气滞血瘀、邪陷心 包等,都为临床常见。
• 在诸多的病因病机中,要紧紧抓住三个主要 病机,即肾虚、血瘀与湿毒,是慢性肾衰病 机发展的重要过程。也就是说,“虚、瘀、 毒”的逐渐加重,是慢性肾衰从轻到重的根 本病因病机。
肾虚从肾气不足到肾阳虚损,至肾元衰败; 血瘀从血瘀气滞到瘀血内积,至瘀毒互结; 湿毒从湿毒内蕴到湿毒上逆,至湿毒四泛。
• 在主症的问诊上:
– 慢性肾衰早期患者重点抓水肿、尿少、眩晕及 一般肾虚症状,很少有特异性症状。
– 中期以后重点抓夜尿的增多和畏寒肢冷两个症 状。
– 到晚期患者,重点抓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小 便清长无味,各种出血倾向等,最后则出现气 短不能卧、神昏谵语、昏迷至死。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慢性肾功能衰竭= “关格”病 二望舌,我们认为慢性肾衰患者在舌体、舌质与舌苔的表现方面,要注意虚、瘀、湿等三个方面。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 ( C R F ) 是 各 种 慢 性 肾脏 疾 病 发 展 到 一 定 阶 段 的结 果 , 临 床 以代 谢 产 物 潴 留 、 水 电 解 质 酸 碱 平 衡 紊 乱 以 及 肾 脏 内分泌功能失调为 特征 的一系 列症候 群 , 是 严 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及 生命 的 常 见 病 。 自然 人 群 的 发 病 率 为 5 0 / 1 O 0万 人 ~
2 0 0 / 1 0 0万 人 , 近些年来 平 均每 年 以 8 % 的速 度增 长 , 我 国 南 京军 区总医院的流行病 学调 查பைடு நூலகம் 临床研究 显示 , 慢 性 肾 衰 竭 的发病率约 为 5 6 8 / 1 0 0万 , 在人类 主要 死亡原 因 中占第 5 —9 位 … 。随 者 该 病 发 病 率 的 增 高 , 其 治疗 费用 也越 来越 高 , 给 社会带来 巨大的经济 负担 , 成 为 社 会 普 遍 关 注 的 话 题 。 现 代 医学在治疗慢性 肾衰竭 中具有 一定 的疗效 , 但 存 在 着 毒 副 作
病之本 , 脾虚运化失 常 、 肾虚蒸 腾汽化 失 司、 湿 浊 瘀 血 内生 是 发病之标 。而湿浊 、 瘀 血 既 是 肾 衰 产 生 的病 理 产 物 , 又 能使 脏
腑功能进一 步受损 , 往往使 病情 进一 步加重 , 形成 恶性 循环 ,
最后导致正气虚 衰 , 湿浊瘀血壅滞而发病 , 形成虚 、 湿、 瘀 虚 实
够 延 缓 大 鼠慢 性 肾衰 竭 的 进 展 , 减轻。 肾脏 的 损 害 。 李 均 等
研 究 黄 芪 对 慢 性 肾 衰 竭 大 量 蛋 白尿 大 鼠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a的
夹 杂 之 证 。石 景 亮认 为 其 病 理 病 机 主 要 为 本 虚 标 实 , 虚 实 夹 杂 。本 虚 多 责 之 脾 肾 亏 损 , 标 实多是水湿 、 浊毒 、 湿热 、 瘀 血 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
VB 为常见缺血性脑 血管病 , I 多由椎一 基底动脉硬化 引起 , 文献 报道%O 7 一 9岁中脑动 脉硬化 6 % 一 0 8 0 7 %,0岁 以上 占 8%一 0 说 0 9 %, 明年龄越 大 , 动脉硬化发生率越高 , 次 VB 多由颈椎 病引起 , 其 I 以中 老 年人多见 , 因中老年人 钩突关 节及小关 节增生 , 容易压迫 椎动脉
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 正常者 18例 , 2 .%; 1 占 9 4 血流速度减慢阻 力
指数升高者 l4例 , 3 . 4 占 5 %。 9 2 . 2频谱形态 频谱形 态检测 结果 为: 流频谱 异常 者 20例 , 血 0 占
4 % i 常者 3 0例, 6 %, 频谱 异常的 2 0 中其 中血 流增 快 , 0; E 0 占 0 在 0例 频谱 波峰 圆钝 , 阻力指数升高 者 5 例 。 2 %; O 占 5 血流增快 , 频谱 正常 、 阻力指数正 常者 10例 , 5 %; 速度减慢 , 0 占 0 血流 频谱 圆钝者 1 例 , O 占 5 血流速度减慢 , %; 频谱正常者 4 0例 , 2%, 占 0
动脉的血流速度 、 频谱形态来了解 血管病 变情况 , 流速度增快多见 血
8 . 正常者 9 例 , 1. 0 %; 4 8 占 9 %。其中: 6 血流异 常增快 , 阻力指数正常 者 5 例 , 1. 血流一般增快阻力指数 正常者 8 例 , 2 . 2 占 2 %; 9 8 占 1 %; 8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一体化治疗方案探讨
具有 中医特 色的慢性 肾脏病 管理等 3个方面着手对 C R F进行 一体化 治疗 , 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关键 词 : 慢 性 肾衰竭 一 体 化 治 疗
中图分 类 号 : R 6 9 2 .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1 1 8 4 2 / w s t . 2 0 1 3 . 0 5 . 0 3 8
性 肾 衰竭 ( C h r o n i c R e n a l F a i l u r e , C R F) 是 各 种 原 发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0 6
我们 根据 C R F非透 析期 脾 肾气 虚 、浊 毒瘀 血 内停 的核心 病机 制定 了益气 活血 ,降浊 蠲毒 的基 本 治 疗原 则 , 并 在此 基础 上制 定 了一 系列 治疗 方法 , 包
C R F非 透 析 期 主 要 以延 缓 C R F进 展 为 主 要 目标 ,
缓慢 性 肾脏病 的进展 、降低终 末 期 肾脏病 ( E n d — S t a g e R e n a l D i s e a s e , E S R D)的发生率并 改善患者 临 床 预 后 的最 终 目标 。 据 流行病 学调查 显示 , 肾脏疾病 业 已成 为我 国 的 常 见 病 。每 年 约 有 0 . 0 3 %人 死 于 。 肾功 能 衰 竭 。慢
行综合 治疗 , 且 需终身 治疗与调 理。本 文提 出 C R F在 治疗上应根 据病情的不 同发展阶段 , 采 用相应 的 治疗措施 , 早、 中期 以延缓 C R F进展 为 目的 , 采用 中医综合治疗 ; 尿毒症期 需在 肾替代 治疗 的基础上 ,
降 低 透 析 或 减 少 肾移 植 并发 症 的 产 生 , 提 高 生存 质 量 。从 中 医汤 剂 的 辨 证 论 治 的 角度 、 中 医外 治 以及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现状与进展
杂 。故 临 床 处理 好 补 虚与 泄 实 关 系 尤 为 重 要 。 洪 用 森 [ 根 据 6 ]
多年的l 观察认为 , 于 阴阳虚衰 , 遏气机 的升清 降浊 、 临床 由 阻 致 水 液 、 浊 、 阻等 病 理 因 子 进 一 步 留滞 , 致 疾 病 的 恶 性 湿 瘀 导 循环 . 临床 表 现 出一 系 列 的 临 床 综 合 征 候 。随 着 病 情 的 发 展 , 洪 氏发 现 本 病 从 肾 气 虚一 虚一 阴 阳两 虚 一 虚 中 夹 实 逐 步 演 +阳 变 的规 律 。王 永 钧 [ 多 年 研 究 慢 性 肾 衰 , 其 分 为 三 期 。认 7 ] 将 为初期为肾不摄水和不能 化生精 血为 主; 中期 以 肾不 化 水 为 主 ; 期 可因 溺 毒 导 致 多 脏 腑 的 病 损 , 而 形 成 危 证 丛 生 。慢 末 故 性 肾衰 其 病 位 氏 从 l 床 分 析 , 要 累 及 的有 肾 、 、 此 王 } 舂 ; 主 脾 胃, 外 涉 及 辟 、 脑 段 肝 而 其 病 性 , 阴 阳 虚 损 以 外 , 数 还 夹 心 除 多
患 。C F是 逐 渐 发 展 而 加 重 的 , 逐 渐 发 展 阶 段 , 情 尚能 相 R 在 病 对的稳定 , 可 因突 然遭 受外 邪或 过度 劳 累而 使病 情加 重。 但 时 氏 特 别 重视 可 逆 性 加 剧 因素 . 及 时 恰 当 予 以 纠 正 , 认 为 并 并 这 是 十 分 重要 的 环 节 。张 大 宁 [ 在 多 年 临 床 实 践 基 础 上 , | ] 概 括 出了 C F的 四 大 病 机 : 虚 、 、 、 。 提 出 了 以 补 虚 活 R 即 瘀 湿 逆 血 为 本 , 湿 降 逆 为 标 和 整 体 局 部 相结 合 , 种 治 法 相 结 合 的 祛 多 总 治 则 。洪钦 国[ 对 本 病 治 疗 主 要 从 两 方 面 着 手 , 是 脾 肾 5 ] 一 衰 败 为 纲 , 焦 邪 实 为 目 。即 脾 肾 衰败 为 该 病 本 虚 之 共 性 , 三 临 床 根 据 浊 邪 壅 塞 的 部 位 , 为 上 、 、 三 焦 不 同 , 分 别 采 用 又 中 下 而 相 应 治 则 。 二是 泄实 不 忘 补 虚 , 病 特 点 是囊 虚 不 复 , 实 夹 本 虚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C RF是 多种 原 因导 致 的慢 性 肾 脏疾 病 晚 期 的 表 现 , 病 常
及五脏 , 五脏 虚 损 以脾 肾为 著 , 肾 阳气 虚损 , 脾 三焦 气 化 障 碍, 五谷精微 化生气 血津液 不足 , 津液 输布 不利 , 壅滞 血脉 , 经久不去 , 则蕴 积于体内酿为浊毒 , 最终使病 情恶化 , 为难 成 治之证 。目前 , 多学 者均认 为 本病 主要病 机是 本虚 标实 , 大 正虚邪实贯穿 于疾病 的始 终。正 虚包括 脏腑 、 血 、 阳之 气 阴
目前 , 多医 家 采 用 以经 验 方 为 基 础 , 症 加 减 治疗 诸 对
C F R 。皮 J 出 了“ 虚 和 营 , 浊 解 毒 ” 扶 助 正 气 , 提 补 泄 以 平 衡 阴 阳 的治 疗 原 则 , 用 玉 屏 风 散 、 黄 泄 浊 汤 ( 公 英 、 方 大 蒲 生
大黄 、 巴戟天 、 生牡蛎 、 槐花 ) 或三仁 汤加味 。蓝氏 _ j l 认为 肾 4 衰早期应益肾养阴 , 用温燥 , 用参芪地黄 汤加减 , 慎 常 以调 理 肾阴 , 以化生 肾气 。石 氏_ _ 以三 焦理 论为 指 导治疗 慢性 1擅 5
用 金 匮 肾气 丸 加 减 ; 肾至 丸 ; 肝 气 血 两 亏型 用 八 珍 汤 加 减 ; 毒 犯 胃 型 用 黄 芪 温 胆 汤 , 证 加 浊 随
性 肾实质损害 , 致使 肾脏 不能 维持其 基本 功能 , 如排 泄代 谢 废物、 调节水盐和酸碱平衡 、 分泌和调 节各种激 素代谢 等, 从 而呈现氮质血症 、 代谢紊乱 和各系统受 累等 一系列 临床症状
虚损 为发 病 的 主 因 。 聂 氏 l 认 为 本 病 的 病 机 特 点 为 正 虚 邪 5 j 实 , 热 夹 杂 , 病 位广 泛 , 及多 个 脏 腑 。赵 氏 _ 认 为 脾 肾 寒 其 涉 6 j
钟丽明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
钟丽明老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经验介绍钟丽明老师系云南省第四批名中医师带徒导师,中医主任医师,1986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现任建水县中医院业务副院长,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笔者有幸跟师期间发现钟老师运用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方法,现将老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整理如下:一、病名阐释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和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
常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要症状,伴腰酸、乏力、贫血、恶心呕吐,发展到后期会出现夜尿增多等症状。
水肿在《内经》中称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金匮要略》称为水气病,按病因、脉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类。
又根据五脏证侯分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肾水。
直至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水肿》篇,才将水肿分为阴水和阳水两大类,指出“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此属阳水”;“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赤涩,此属阴水”。
这一分类方法至今指导临床辨证仍有重要意义。
慢性肾功能不全之水肿即属肾水范畴。
二、病因病机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气的推动。
水肿的发生,主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表现。
就脏腑而言,人体水液的运化,主要与肺、脾、肾有关,但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肺与肾的关系上是母子相传,若肾虚水泛,上逆于肺,则肺气不降,失其通调水道的功能,促使肾气更虚而加重水肿;反之,肺受邪而传入肾时,亦能引起同样结果。
肺脾肾三脏与水肿之发病,是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
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此外,瘀血阻滞、三焦水道不利,往往可使水肿顽固而难愈。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现状与进展
宿 。是严重危 害人类健康 的疑难 热错杂 ,虚 、 、 、 、 、 贯 味地黄丸加减 ; 肾阴虚证 , “ 湿 痰 瘀 浊 毒” 肝 方选
瘀毒 内 留, 虚实 并 存 , 为 因果 。 方 以实脾饮加减 ; 肾阴虚证 , 互 肝 方 ( 黄芪、 党参 、 巴戟天、 补骨脂 、 益母 后期久病人络 , 痰瘀交阻 , 成了 选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 ; 草 白术 、 形 阴阳 生地、 茯苓 、 丹参 、 大黄 )
、
・ 作者单位0 福建中医学院(518 I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5o4 300)2 300)
病 证之 一 , 也是 当前 医学 界攻 克 的 穿始 终 。 疑难 病 证 的重 大课 题 。中 医 药 在 , 、 C F的非 替代 治疗 过 程 中 , R 日益 显 现 出独 特优 势 。现综 述 如下 。 1 、 啊 、 士 丌 出 知 柏 地 黄 丸 加 减 ; 浊 困脾 证 , 湿 方 选 温 胆 汤 加 减 ; 阻血 瘀 证 , 选 痰 方 大 黄蛰 虫 丸 加 减 。高 志 扬 等 将 2 1 辨 证 治 疗 郑 平 东 认 为 C F分 为水 湿 痰 浊 型 、 毒 型 、 . R 瘀 脾 C F初 起 多 为 脾 肾 气 ( ) , R 阳 虚 久 肾气 阴两 虚 型 、 肾气 虚 阳 虚 型 , 脾
毒 ” “ 肿 ”、 虚 劳 ” 范 畴 。传 加 减 , 、水 “ 等 寒浊 用温 脾 汤合 吴 茱 萸 汤加 床 表 现 复 杂 , 热 虚 实 错 杂 , 总 寒 但
统观 点认 为 C F病 机 为 肾气 虚 减 ; R 肾病及心 , 阳衰邪陷 , 阳不振 有主次缓急之 分、 心 标本之异 , 最终 衰、 阴阳失 调 , 血 亏 耗 , 、 用温脾汤合 己椒苈黄丸加减 , 陷 离不开阴 阳, 气 湿 浊、 邪 故采用 阴证 、 阳证分 瘀、 毒诸邪蕴结三焦 。近年随着 中 心包用 犀 角地 黄 汤加 减 ; 肾病及 型 , 根据 患者临床表现分 为阴虚 、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 肿”“ 水 、哕逆” 等范畴 , 但其中 医病机 为正虚邪 实已成共 识。 正虚包括气 、 、 阳、 血 阴、 脏腑 的虚损 , 中以脾 肾虚 衰为 主 , 其 邪实包括湿浊 、 水毒和瘀血 。正虚为本 , 邪实为标 , 虚实寒热 之间呈动态变化 。沈维 增等 L 认 为慢性 肾功 能衰竭病 机关 2 j
关键词 : 中医药治疗 ; 慢性 肾功能 衰竭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2 6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 编号 :0 8 4 6 2 0 )4 13一O R5. A 10 —7 8 {0 7 0 —0 0 3 慢性 肾功能衰竭是 指所 有原 发性或 继发性 慢性 肾脏疾 患所致进行性 肾功能损 害所 出现 的一系 列症状 或代谢 紊乱 组成 的临床综合征… , 是慢性 肾脏疾 病的终末 阶段 。慢性肾 功能衰竭 由于透析 和 肾移植 技 术 的进 步 , 疗效 已有 显著 提 高, 但因费用 昂贵 、 移植条 件受 限 , 找有 效的非透 析手段和 寻 药物仍是研究的热点和重 点。中医中药在缓解 症状 、 护残 保 余肾功能 、 延缓病程进 展 、 推迟 必须透 析和 肾移植 时间等 方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1 O卷 第 4 期
广西 中医学院学报
・1 3 ・ 0
中 医药 防治 慢 性 肾功 能衰 竭 的研 究 进 展
裴 超成 , 明浩 , 苏 员晋 锋 , 文堂 谢 ( 山 市高明 区 中医院 , 东 佛 山 580 ) 佛 广 2 50
虚邪实 、 热错 杂 、 寒 虚实互见 的特点 , 病情迁延 , 变证蜂起 。
2 辨证 论治
沈维增等 L认 为 , 性肾 衰虽临床 表现复杂 , 8 j 慢 寒热虚 实 错杂 , 但总有 主次缓急 之分 、 标本之异 , 最终离不 开阴 阳, 故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更高的要求 ,必须要认真学 习、 入研究,中药炮制应遵循炮 深 制原理 , 根据临床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炮制 , 按照传统的炮制方 法, 制定出统一的炮制标准 ,同时药检职能部门要加强对中药 炮制的监管 , 提高炮制人员的思想意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临床
种慢性 肾脏 病进行 性进展 ,引起 肾单位 和 肾功 能不可逆地丧 失,导致 以代 谢产物和毒素潴 留、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以 水 及 内分泌失 调为特征 的临床综 合征 ,常常进展为 终末期肾衰 竭。 现代医学 C F已有 各种 替代疗法 ( R 腹透 、 血透和 肾移植术) ,
但 由于 费用 昂贵 ,技术复杂 ,肾源相对短 缺,在应用上有其局
实践中应把 好饮 片炮制 的质量关 ,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火或文武交替 ,炮制时间的长短也因药物或制法而定。还在实际
的炮制操作方法上存在许多的不规范性 , 炮制过程中基本上是 以
传统 的经验鉴别为主 ,靠着眼看、口尝 、鼻闻、手摸等手段对饮
片进行性状、色泽 、质地 、气味等方面的鉴别。由于个体差异, 很难掌握一致,有关炮制品的定性和定量 的规定也很少,远不适
求 , 利 于 饮 片 质 量 的监 督 管 理 ,一些 不 法 分 子 以 多投 辅 料 来 不
【 龚 千 锋 . 药 炮 制 学 (】 北 京 : 中 国 中 医 药 出 版 1 】 中 J.
社 , 0 3 3 —3. 20,5 9
(】马梅 芳, 伟 , 2 吕 高宇 源等 . 中药炮制辅 料探析 (】 中医研 J.
浊邪壅塞 三焦 … 。余 氏指 出,慢性 肾衰病人 , 兼证颇 多,有水
湿 、湿 浊、湿 热 、浊毒 淤血等多种变化,但总 以湿邪为其根 本,其余诸 邪皆 由湿邪发展而来 【a赵氏等提出 “ 2 J 瘀阻肾络 ” 学说 ,即本病 日久 , 肾阴阳衰惫, 脾 气化 不行 , 湿浊毒邪 内蕴 , 蕴结于血分 ,瘀阻 肾络 ,而瘀 阻肾络 是本病发展 的关键 。汤 】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与进展
t ame t f h o i r n l alr i tn adz da piain T M r l rp r t nc ne e t ey e u eteue i o e ( U ) r t n rnc e a f i evaSa d r i p l t . C f mua e a a o a f ci l r d c r a t g n B N , e oc u e c o o p i f v h nr c e t i e C ) o tn n r v e a bo d s p l , r tc a d rs r lm r l s f n t n B m rvn eb d m nt , r ai n ( r c n e t d i o e rn l lo — u py p o t n e t ego e uu ’ u ci . y i p o i gt o yi mu i n a mp e o o h y
Tr d t o a a i i n lChi s e i i o ne e M d c ne f rChr ni na iu e o c Re l Fa l r
KANg pr n, ini ot si lTa j 0 4 6 C ia e hooyDeat tTaj P rHopt , ini 3 0 5 , hn me n a n
2 1 年 9 第 4 卷 第 2 期 01 月 9 5
・
综 述 ・
中 药治 性肾 衰 应用与 医 疗慢 功能 竭的 进展
康乃新 ( 天津港 口医院肾内科 , 天津 3 0 5 ) 0 4 6
【 要 】通过 对近年来 国内文献进行 分析 、 摘 归纳 , 总结 中医药在 慢性 肾功 能衰竭非替代疗法 中具 有明显 的临床应 用价值 , 而在慢性 肾功能 衰竭不 同的临床分期 阶段 , 中药方剂 的应用有不 同 的选择 , 目前 以大黄 、 黄芪 、 丹参为 主的中药组方制 剂
慢性肾衰竭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探析
多用 生地 、 麦冬 、 桑寄生 、 玉竹 、 杞子 等 ; 枸 补血 药多 用 当归 、 丹参 、 鸡血 藤 、 田七 等 ; 血 药 多用 槐 花 、 兰 、 母 草 、 活 泽 益 桃 红花 等 ; 利水药 多用 猪苓 、 泻 、 前子 等 ; 毒 药 多用 泽 车 祛 肾为藏 精泄浊 之 总 汇 , 为运 化 水谷 之 总 司 。慢 性 肾 仁 、 脾 衰竭的形成 , 往是因水肿 、 证 、 往 淋 腰痛 、 闭 、 渴 、 癃 消 眩晕 等 大黄 、 蒲公 英 、 月雪 、 六 土茯 苓 、 紫苏 、 雪草 、 积 黄蜀葵 等 。值 病 证 , 因失治误 治 ; 因反 复感 邪 , 延 缠绵 , 治 未愈 , 或 或 迁 久 得指 出 的是 , 慢性 肾衰竭患者 常表现 出一 派 阳虚 的证候 , 医 导致 脾肾严 重受损 , 使肾失气 化开 合之 职 , 失 通调 水道 之 者动 辙投 以大剂量 的 附 、 、 脾 桂 鹿茸 等 悍 烈 温补 之剂 , 殊不 知 能, 以致 当升不升 , 当降 不 降 , 当泄不 泄 , 当藏 不 藏 , 湿 内 “ 水 气不足便 似寒 ”悍烈 温补之 品 , , 固然可使 阳虚症状 在 短期 蕴体 内 , 日久 化浊 , 浊腐 成 毒 , 滞 成瘀 , 湿 、 、 、 相 内得 以改善 , 毒 而 浊 毒 瘀 但进 一步 的结 果 却是 肾功 能 的减退 、 化 , 恶 甚 互交结 , 壅结 于 内 , 会 进 一 步 加 重 脏 腑 的 损 害 , 性 肾 衰 则逼促命 期 。因为峻温 肾阳的药物 在使得 某些 症状 得 到改 又 慢
实之 别 , 以大黄投之 , 径 每致泻 下无 度 , 患 者脾 气受 戕 , 使 胃
谢 和 气 化 过 程 中 又 发 挥 重 要 的 作 用 , 以 慢 性 肾 衰 竭 临 床 气益衰 , 所 最终 导致 清浊逆 乱而效 劣。故 大黄用 量 , 从小 剂 宜 上 诸 多 症 状 的 出现 , 皆源 于 脾 肾 二 脏 功 能 之 衰 败 , 而 损 及 量开 始 , 次递 增 , 进 渐 以大 便质 稀 , 日 2 每 ~3次 为度 , 能 获 始 肺 、 、 诸 脏 , 使 水 湿 、 毒 、 滞 鸱 张 , 现 三焦 壅 塞 、 肝 心 致 浊 瘀 出 阴阳乖乱 、 血 耗 伤 等 诸 多病 理 变 化。正 如 《 气 内经 》 言 : 所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0例
竭 的 患者 治 疗 ,随 机 分 组 , 实验 组 有 4 0例 采 用 中 医 药 治 疗 ,对 照 组 3 7例 患 者 采 用 西 药 治 疗 ,对 两 组 患 者 的 治 疗 效 果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
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 2 . 5 %,对照组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7 5 . 7 %,差异较大 ,有统计学意 义 ( P<( ) . 0 5 ) 。结论 对慢性 肾功 能 衰竭的 患者采 用中医药的治疗 ,药物安全性 高,治疗有效率更为显著 。
1 资 料与 方 法
得 到小于 7 0 %大于等于 3 0 %的治疗有效。
2 结 果
实验组 4 ( ) 例患者 ,3 ( ) 例 治疗显效 ,7例治疗 有效 , 3例治 疗无 效 ,治 疗有 效率 为 9 2 . 5 %;对 照组 3 7例 患 者 ,2 1 例 治疗显 效 ,7例治疗 有效 ,9例 治疗无 效 ,治 疗有效率为 7 5 . 7 %。两组患者 的治 疗有效 率差异大 ,有 统计学意义 ( P<( ) . O 5 ) 。 N A
第 2 0 1 I 2 4 卷 年 第 3 6 月 期 ・ 总 下 第 半 1 8 月 2 期 刊
中医药治 疗慢性 肾功能衰竭 4 0例
( 四川省眉 山市仁寿县 中医医院门诊 内科 ,眉 山 6 2 0 5 0 0 )
摘 要 : 目的 探 究慢 性 肾功 能 衰 竭 惠 者 采 用 中 医药 治 疗 的 效 果 。方 法 选取 2 0 1 1年 1 ( )月 至 2 0 1 3年 9 月收 治 的 7 7例 慢 性 肾 功 能 衰
早饭 和 晚饭 后 服 用 J 。
慢性肾功能衰竭这种疾病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 害 ,目前在治疗上主要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 ,使其保持较 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阻止该疾病 的发展 。中医药 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脾。 肾 虚损 ,诱 因是劳累过度 ,患者在诱 因下会使病情得到快速 的加重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 中一定要使患者保证充分 的休 息1 6 l 。在治疗 中药选择 健脾益 肾和活血化瘀 的治疗原 则, 在本次治疗 中选择活血泻浊 的治疗方法,选择的主要药材 有黄芪 、何首乌、茯苓 、怀牛膝 等,将这 些药物煎煮 后 , 能够显著提高药效 ,同时对于合并有尿酸高、血压高、呕 吐、水肿严重的患者还要进行药材的加减 ,从而使 患者得 到更好的对症治疗 ,提升治疗效果。西医治疗 ,一般就是 对酸碱失衡 ,水 电解质的紊乱情况给予药物 的治疗。通过 相应的治疗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9 2 . 5 %,对 照组 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7 5 . 7 %,由此说明中医药治疗效果更 为显著。 综上所述 ,对慢性 。 肾功 能衰竭 的患者给予 中医药 的 治疗 ,能够较大程度 的缓解身体症状 ,阻止病情 的发 展 , 使患者 的生活质 量得到提 高,疗效 显著 ,为 良好 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肾风”一词,首先见于内经。《素问·奇病 论》上云:“有病庞然如水状,切其脉大紧, 不能食,病生在肾,名为肾风,心气萎者 死”。所谓“庞然如水状”,形容地叙述了肾 衰的望诊,“心气萎者死”的论述,明确地提 出了肾衰患者出现“心包积液”的危险预后。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慢性肾衰的望诊,我们提出了“望诊四要”, 即“一望面色二看舌,三望舌下四甲错”,所 谓“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面部望诊为“望诊四要”之首,面部的色泽荣 润或枯槁,真实的反映了体内脏腑,尤其 是肾中精气的盛衰。就慢性肾衰而言,我 们将面色分为较正常、萎黄、白光白与黧黑 等四种。即开始时面色较为正常,而后出 现萎黄、白光白,至最后出现面色黧黑,病 情由轻至重。我们曾统计过500例血肌酐在 451μmol/L以上患者,面色黧黑者占91.85%。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慢性肾衰多因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原 发性肾脏疾病与继发性肾脏疾病)反复不 愈,迁延日久所致。一般讲,感受先天不 足、感受外邪、劳倦内伤、饮食不节、久 病正虚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或影响本 病。从病机上讲,脾肾阳虚、肝肾阴虚、 湿毒内停、肝风内动、气滞血瘀、邪陷心 包等,都为临床常见。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在诸多的病因病机中,要紧紧抓住三个主要 病机,即肾虚、血瘀与湿毒,是慢性肾衰病 机发展的重要过程。也就是说,“虚、瘀、毒” 的逐渐加重,是慢性肾衰从轻到重的根本病 因病机。
肾虚从肾气不足到肾阳虚损,至肾元衰败; 血瘀从血瘀气滞到瘀血内积,至瘀毒互结; 湿毒从湿毒内蕴到湿毒上逆,至湿毒四泛。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衰所导致的脏器受损、 内环境的紊乱等,不是“关、格”两个症状所 能概括的,它反应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诸多方 面,出现一系列病症,所以根据“关、格”二 症,而定其为“关格”一病,似欠妥当。
• 更需要指出的是,在大量的慢性肾衰患者中, 真正以“关、格”为主症的并不多见
• 我们认为:当今医家“关于内难所论关格, 与后世所言无关”的说法,也不尽完善。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关格作为病名的提出
– 张仲景《伤寒论》: “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 明·李中梓在《病机沙篆·关格》中说:“关者阴盛
之极,故闭关而溲不得通也。格则阳盛之极,故 格拒而食不得入也”, – 清·怀抱奇《医彻·杂证·关格》亦认为“关格一症, 上则格而不入,下则闭而不得,乃阴阳偏胜之候, 亦阴阳离绝之证也”。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我们认为,根据慢性肾衰的主要临床表现、 病机及其病理改变过程,应归属于中医学 “肾劳”、“肾风”、“溺毒”、“癃闭”,当然也 包括“关格”等范畴。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肾劳:“肾劳也,肾气不足,阳气内攻,劳 热相合,故恶风而振寒”。
一是“劳”,劳者虚劳也,又称虚损,即气血阴阳亏虚;损 者,即五脏六腑损伤,本病以两脏或多脏劳伤,气血阴阳 中两种或多种因素损伤为主要病机,以慢性虚弱性证候为 主要表现的病证。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迁绵难愈”。 这里从根本上反应了慢性肾衰的病理学基础和临床表现, 而其中肾虚为其主要病机,所以定义为“肾劳”是比较合理 的。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 研究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关于中医病名的认识 • 病因病机与辨证 • 治法与用药 • 其它有关问题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慢性肾功能衰竭= “关格”病
中医内科学著作 中医肾病学专著 中医院校教材
• “元虚衰,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脏腑, 耗伤气血,引起气机升降失司,临床以小便不利与恶 心呕吐并见为典型表现的病症。西医学的慢性肾功能 衰竭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新世纪全国高等
• 恶心呕吐一症: • 皮肤瘙痒一症: • 小便清长无味: • 出血可表现为齿衄、鼻衄、肌衄、咯血、
呕血、便血等: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此外要提到的是,按中医本来的观点来看, 腰痛应是肾虚的重要的、特异性症状,但 是我们做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后发现,在全 过程的慢性肾衰中,腰痛发生不足35%,故 不应把腰痛作为重要主症处理。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至于“癃闭”、“关格”病名,已为学者所公认, 在此不做赘述。由此,我们认为,慢性肾 功能衰竭应属于“肾劳”、“肾风”、“溺毒”及 “癃闭”、“关格”等范畴,单单定义为关格显 然是不恰当的。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关于中医病名的认识 • 病因病机与辨证 • 治法与用药 • 其它有关问题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溺毒”一病,在清末何廉臣《重订广温热 论·验方妙用》中曾详细的描述了尿毒症晚 期的病机与症状:“溺毒入血,血毒上脑之 候,头痛而晕,视力朦胧,恶心呕吐,呼吸 带有溺臭,间或猝发癫痫状,甚则神错惊厥, 不省人事”。这里所讲的“溺毒入血,血毒上 脑”的病机,和“恶心呕吐,呼吸带有溺 臭……神错惊厥,不省人事”的症状,可以 说是古人对尿毒症的临床表现以最为形象的 论述。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在主症的问诊上:
– 慢性肾衰早期患者重点抓水肿、尿少、眩晕及 一般肾虚症状,很少有特异性症状。
– 中期以后重点抓夜尿的增多和畏寒肢冷两个症 状。
– 到晚期患者,重点抓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小 便清长无味,各种出血倾向等,最后则出现气 短不能卧、神昏谵语、昏迷至死。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 全国各级中医医院医生书写病历时,均将慢性肾功能 衰竭中医病名定为“关格”。
中医药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
• 《内经》
《素问·六节脏象论》: 《灵枢·脉度》:
• 《难经·三十七难》:“邪在六腑,则阳脉不
和… …”。这里所指的关格,主要指其脉证
而言,这是当前医学所公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