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及课件要点

合集下载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PPT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PPT
郑板桥题(tí)联赠渔民
字词精讲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会写


书写指导
“是”的平捺长伸,托 住“页”。
sōu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舟”书写 宜窄;“叟”的竖下面 出头。
zhòu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马”窄长, 横变提,右部紧凑。
(3)拟人
(3)比喻
(4)对偶
(4)夸张
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人被抛在水中。(扩句)
无助的人被抛在冰冷的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把郑板桥和船家救到船上。(改为“被”字句) 郑板桥和船家被渔民救到船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刻碑留纪念。概括地写
了郑板桥和渔民朋友告别时题联赠渔民以及渔民刻碑 留作纪念的经过。
介绍“对联”。 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 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 为横批,也称横额。
本文通过描写郑板桥触景生情创作对联赠 给渔民的事,反映了渔民热情纯朴的品质以及 他们丰衣足食、幸福快乐的生活景象。
(1)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2)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 (3)狂风骤起,平静的湖面开始跳起舞蹈。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A.(1)比喻 B.(1)对偶 (2)对偶 (2)比喻 (3)夸张 (3)拟人 (4)拟人 (4)夸张
C.(1)夸张
D.(1)对偶
(2)比喻

一单元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2

一单元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时:第2课时总课时:第4课时日期: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hú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hú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二、指名读文,回顾课文内容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郑板桥题联的内容是什么?画出来,自由读对联,读出韵律,试着说说上下联中哪些词语相对?半湾——一粒活水——沉沙千江月——万斛珠2、找一找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

(郑板桥到兴化北乡的途中观赏湖光山色时,看到渔船上炊烟袅袅,听到阵阵渔歌,新月如钩,倒映在流水里,满江都是月影,触景生情写下了上联。

可是天气骤变,不慎落水,被渔民搭救,听到渔民对家乡富足祥和生活的描绘,创作了下联。

)3、这样优美的情景描写应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

从第二自然段开始,环境突变,狂风骤起,语速要稍快。

渔民介绍湖中物产时语速要慢,读出自豪感叹的语气。

可见郑板桥爱民如子。

四、积累拓展:形式多样的对联: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数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

顶针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五、谈谈学习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六、作业布置1、复习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

2、搜集对联。

板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如诗如画的美景触景生情才思敏捷富足祥和的宝地有感而发爱民如子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一单元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1

一单元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1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时:第1课时总课时:第3课时日期: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通顺、流利,力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教学难点正确、通顺、流利,力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板题示标1、导语:昨天我们学习了对子,也就是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

在生活当中,对联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

(板书课题)。

简介郑板桥(小资料)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两项学习任务(示标)。

1.我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hú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三、出示自学指导并相机检测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可以向同桌请教。

(3分钟后检测同学们的读文情况)检测:1、认读词语一艘船轻烟袅袅石碑骤然暴风骤雨菱角菱藕万斛莲藕蔬菜湖水生澜触景生情河蚌2、理解词语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

触景生情:受到当前的情景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改为以五斗为斛。

3、认读生字艘袅碑骤菱藕斛蔬蚌4、认读词语一艘船轻烟袅袅石碑骤然暴风骤雨菱角菱藕万斛莲藕蔬菜湖水生澜触景生情河蚌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怎样才能读出文中对联的韵律。

五、质疑问难、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艘(一艘船)碑(石碑)蚌(河蚌)骤(暴风骤雨)菱(菱角)藕(菱藕)袅(轻烟袅袅)斛(万斛)蔬(蔬菜)作业设计:朗读课文,复习字词、完成练习册。

教学反思:。

五下《郑板桥题联赠渔民》ppt课件完美版

五下《郑板桥题联赠渔民》ppt课件完美版

饭。渔民们告诉郑板桥:这里湖 中出鱼虾菱藕,岸上产稻麦果蔬,
的和善和好客。
湖中还产一种大蚌,蚌中还有绿
豆大的珍珠呢。郑板桥沉浸在渔 通过渔民的口,
家的欢乐之中,是啊,这里一滴 水、一粒沙都是宝呢,真是“一
郑板桥感受到
粒沉沙万斛珠”啊!
渔民的美好生
写郑板桥在渔家欢乐之 中,吟出对联的下联。
பைடு நூலகம்活。
此对联有什
bēi 刻着文字或图画,竖立起来作为 纪念物的石头。 碑 碑文 纪念碑 里程碑 形近字 牌 (名牌)
思考与交流: (1)读课文,思考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 情境中产生的。
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的途中 观赏湖光山色时,触景生情创作 上联;
狂风骤起,郑板桥不慎落水, 被渔民救起,听到渔民对家乡富 足祥和生活的描述,创作了下联。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始终相信,开始在内心生活得更严肃 的人,也会在外表上开始生活得更朴素。在一个奢华浪费的年代,我希望能向世界表明,人类真正需要的的东西是非常之微少的。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 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 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时光只顾催人老,不解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朦胧,好 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 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记忆是无花的蔷薇,永远不会败落。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备课教案.doc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备课教案.doc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备课教案《郑板桥题联赠渔民》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乘船途中看到美景和渔民生活他不禁脱口而出 "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渔民为了留做纪念把此联刻在了石碑上。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对联,就是写对子,它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的独特表达形式。

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对联的故事。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

1.带着你对对联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我们不仅欣赏到了这么优美的对联,还认识了郑板桥这位有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让我们最后读一读这意味深长的对联。

五、作业:搜集生活中的对联,大家交流一下。

相关资料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

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几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郑板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他的爱国情怀和诗文才华。

2.学习古文诗歌的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郑板桥的爱国情怀,学习古文诗歌的表达技巧。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文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课件。

2.多媒体设备。

3.教学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自由谈论:请学生自由讨论和回答以下问题:a.你在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b.你最喜欢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谁?为什么?2.回答问题: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他们的想法和回答。

Step 2.引入1.展示图片:显示郑板桥的画像和生平简介。

2.宣读:朗读郑板桥的《题联赠渔民》。

Step 3.分析1.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古文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意义。

2.字词解释:解释古文中生僻字和词语的意义,帮助学生顺利理解诗歌内容。

3.句式解析:分析并讨论诗歌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特点。

Step 4.体验1.诗歌解读:让学生自由感悟和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意义。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创作一首古文诗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Step 5.总结1.讨论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诗歌创作和感悟体会。

2.评价反思: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3.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总结古文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郑板桥的古文诗歌《题联赠渔民》进行教学。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古文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学习到郑板桥的爱国情怀和文学才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准确性和逻辑严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长春版第十册语文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长春版第十册语文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长春版第十册语文
长春版语文 5 年级第 10 册第 1 板块《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教学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 联所描绘的情境;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 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Hale Waihona Puke 相关资料 1.一副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右侧的称为上联,左侧的称为下 联,上方的称为横批,也称横额。 2.对联的上联和下联没有一定的字数限制,少的只有二言、三言,多的几 十、几百言的长联,由几个分句组成,不管怎样,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字数必 须相等。横批的意思要与上下联相配合,起画龙点睛作用,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典故,让学生了解郑板桥的才华与为人,以及他与渔民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美德。

1.2 教学目标了解郑板桥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其文学价值。

理解对联的意义和特点,学会欣赏对联。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内容《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讲述了郑板桥为渔民题写对联,表达了对渔民的关爱和祝福,也展现了郑板桥的文学才华和为民请命的精神。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对联的结构、对仗和意境,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章:对联知识讲解3.1 对联的定义和起源3.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下联:上联开头一个字平声,下联开头一个字仄声。

对仗: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语要在词性、语法和意义上相匹配。

横批:概括上下联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四章:对联欣赏与创作4.1 对联欣赏欣赏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典故中所用的对联,分析其对仗、意境和文学价值。

4.2 对联创作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典故、对联的定义、结构和创作方法。

5.2 情感升华通过学习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典故,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章:对联在生活中的应用6.1 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了解对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如节日庆典、喜庆事宜等。

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联,增添喜庆气氛,传承文化。

6.2 对联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对联创作,要求结合生活实际,如节日、喜庆事宜等。

创作完成后,全班交流欣赏,评选出最佳对联。

第七章:对联比赛7.1 对联比赛规则了解对联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联创作。

7.2 对联比赛实践举行班级对联比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对联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比赛结束后,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2)了解郑板桥的生平事迹,理解他题联赠渔民的背景和意义;(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师重教、诚实守信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正确朗读和理解;2. 郑板桥的生平事迹和题联赠渔民的背景意义;3.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欣赏;2. 课文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文本;2. 郑板桥的生平事迹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郑板桥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这位清代著名画家、诗人;(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自主学习生字词;(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背景和意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2)教师强调课文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3)教师举例说明生字词的用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故事;(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表现;(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将课文中所学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巩固所学。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讲解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郑板桥的才华与仁爱之心,以及渔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故事背景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美德。

1.3 教学方法讲故事、讨论、小组合作等。

1.4 教学准备相关故事资料、黑板、粉笔。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新课讲述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文化内涵。

1.5.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故事,强调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1.5.3 讨论故事意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故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传统美德。

1.5.4 总结故事教师总结故事中的文化内涵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习郑板桥的仁爱之心。

第二章:郑板桥的才华与仁爱之心2.1 课程背景通过分析郑板桥的才华与仁爱之心,让学生了解文化人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仁爱之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郑板桥的才华与仁爱之心,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

2.4 教学准备郑板桥的相关资料、黑板、粉笔。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郑板桥的才华与仁爱之心。

2.5.2 讲解郑板桥的才华分析郑板桥的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才华,展示其作品,让学生感受郑板桥的艺术魅力。

2.5.3 讨论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郑板桥的仁爱之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向郑板桥学习。

2.5.4 总结仁爱之心教师总结郑板桥的仁爱之心,强调其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郑板桥的品质。

第三章:渔民的渴望与尊重3.1 课程背景通过分析渔民的渴望与尊重,让学生了解尊重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尊重他人、虚心学习的品质。

3.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渔民的渴望与尊重,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虚心学习的品质。

3.3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郑板桥的背景和题联赠渔民的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短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进行背诵练习。

2.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理解和运用。

3. 课文内容分析: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分析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郑板桥的背景和题联赠渔民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朗读与背诵: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进行背诵练习。

3.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课文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对课文朗读和背诵的掌握程度。

3. 生词和短语运用: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郑板桥的生平和作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对联,并分享给同学们一起欣赏和评价。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古代书法和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课文原文。

2. 生词和短语列表:包含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及其解释。

3. 郑板桥相关资料:关于郑板桥的生平介绍和作品展示。

4. 对联创作指南:提供对联创作的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七、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通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案:通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了解《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掌握阅读理解技能,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这篇文学作品;3. 运用文学知识,能够就此文学作品进行创作和写作。

二、教学重点1.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 阅读理解技能的掌握;3. 文学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和文化。

2.阅读让学生针对这篇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3.分析让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并就其中的比喻、修辞等技巧进行分析和讨论。

4.写作让学生基于所学的文学知识,创作自己的文学作品,并针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并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其中以阅读和写作为核心环节。

五、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文学作品,教案和相关数字资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语言特点;2. 学生能够自主创作文学作品,并针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图书或资料,对本文学作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2. 在阅读和写作的环节,教师需多加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

3. 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效果正常情况下,本节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能够比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分享郑板桥是清朝嘉庆年间的著名书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赠渔民的字画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更隐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将这幅作品引入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学素养。

本文主要介绍小学五年级语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分享,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课程。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1.教学内容的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赠渔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课文全文及其背景知识、绘画欣赏与创作等多个方面。

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文化内涵、掌握课文知识、提高绘画欣赏水平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关作品的创作。

2.教学设计(1)导入环节:导入课堂气氛,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赠渔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学习郑板桥的《赠渔民》一幅字画,让学生了解赠送的意义、祝福的内容和方式,同时介绍其中含有的关于诗和画的知识。

(3)课文全文及其背景知识:介绍课文全文及其内容,让学生理解主旨,了解作者背景及创作目的,干活测验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4)绘画欣赏:通过郑板桥的绘画作品,介绍绘画的构图、线条、色彩等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5)创作环节:结合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对所学知识进行体会、巩固和拓展。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映出所学知识,达到巩固和拓宽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渐渐进入紧张愉悦的学习状态。

比如,老师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氛围。

2.赠渔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演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赠送的意义、祝福的内容,同时结合课文讲解相关的文化知识,建立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文化内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解读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解读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案解读教案解读:《郑板桥题联赠渔民》1.题材解析《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清代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武进区)琴阁镇人郑板桥所题写的一副联珠。

其内容以“题联”形式呈现,共四句,每句各四字。

其中,第一句“八月湖水平”,第二句“涵虚混太清”,第三句“气蒸云梦泽”,第四句“波撼岳阳城”。

这幅联珠的题材涉及湖泊、空气、山脉等自然景物,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色彩。

其所表达的情感与细节,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文化底蕴。

2.历史背景《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在当时,尤以康熙、雍正两朝,才子佳人风气盛行。

郑板桥便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文艺大家,他既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画家,又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背景的诗人。

在他创作这幅联珠的时候,正值八月的湖水平稳,空气太清,蒸汽如雾。

而与此同时,湖中波浪高涨,岳阳城也在悠闲地等待着人们来享受它独特的美景。

3.内涵解读《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每句话都有着独特的意义与内涵。

以下是一些解读:①八月湖水平这句话是在形容八月份时江南地区湖泊的状态,意思是湖水平稳如镜面,没有一丝风浪。

这也表达了创作者的警惕性和对自然风光的敬畏。

②涵虚混太清这句话是在描述八月份的空气,意思是融合虚空之意,混合太虚之气,显示空气变得十分清澈透明。

这句话包含了一种文化精神,即对天地间宇宙运行的大道,以及对天命玄理的崇尚。

③气蒸云梦泽这句话是在描绘湖中雾气的状态,意思是细雾笼罩湖面,如同人们所知道的“云梦泽”一样。

这句话同样含有文化学重课,且高超的修辞表现,又极富阳刚之气。

④波撼岳阳城这句话表述的就是湖泊波浪的状态,意思是湖面波浪翻滚,直到岸边的岳阳城都要颤抖。

这句话所表达的情感,更是凝聚了创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爱与崇敬。

4.总结《郑板桥题联赠渔民》作为一副传世佳作,既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也有着浓厚的艺术性。

其推陈出新、运用淋漓,也为历代文化艺术界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深入挖掘《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的历史背景及内在蕴意,这样才能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也能深切领悟到这幅璀璨的文化契作之魅力。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及课件要点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及课件要点

小学语文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板块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在途中看到美景和渔民生活的富足快乐,他不禁脱口而出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渔民为了留做纪念把此联刻在了石碑上。

二、学情分析我校为村小,我所教的五年级学生对于对联可以说并不熟悉。

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已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他们课堂上思维活跃,并且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有创造性的理解,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聪明好学,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

在教学中我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进行教学。

从而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过程与方法:1.继续练习默读、浏览课文。

2.进行对联的朗读练习与背诵积累。

3.培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读中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对联的意境。

2.品味了解对联、欣赏对联表达的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郑板桥“触景生情”的对联所包含的情感五、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六、教学过程(2)师:同学读得很准确。

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哪个字的字音?袅:它念“ ni do ”而不念“mi由”文中词是“轻烟袅袅”,袅是什么意思呢?“骤”的第十二笔很重要是什么?(撇)这笔撇不能丢。

长春版语文五下《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五下《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

长春版语文五下《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郑板桥在乘船到兴化北乡去的这一过程中触景生情而题联的故事。

【教学设想】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6个字,注意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深刻感悟,体会出“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

4、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

2、欣赏、了解对联,体会对联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我所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对文章的分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资源准备】1、搜集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对联“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所描绘的情境。

2、了解、欣赏对联,体会对联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关于郑板桥,你了解多少?学生介绍郑板桥,教师补充。

2、你知道什么是对联吗?学生汇报,教师补充讲解。

3、入情入境师:当你置身于美丽的湖光山色之中时,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生1:会陶醉于其中。

生2: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生3:如果是我,会唱歌;如果是古人,也许会吟诗......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了!是啊,美好的景色会令人陶醉。

如果是我,也许还会突发奇想,而写出一首小诗呢。

然而,当年郑板桥乘船行于湖中,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触景生情,还写出了流传于世的对联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郑板桥的对联故事。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郑板桥的生平背景及其艺术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郑板桥的生平背景及其艺术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的理解。

2. 郑板桥的艺术成就的阐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讲述郑板桥的生平背景及其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文化内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郑板桥的写作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语,阐述郑板桥的艺术成就。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讲述郑板桥的生平背景及其艺术成就。

2. 让学生背诵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提高文学素养。

3. 选取一篇与郑板桥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2)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学生能够了解郑板桥的生平背景及其艺术成就,并对相关文学作品进行赏析。

2. 评价方法:(1)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背诵和作业完成情况。

(3)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郑板桥题的对联是什么。
自由读课文,围绕自学提示与组员进行学习。
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答案交流后进行汇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我设计了自学合作学习的这样一个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都参与到学习当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袅:它念“niǎo”而不念“miǎo”文中词是 “轻烟袅袅”,袅是什么意思呢
“骤”的第十二笔很重要是什么(撇)这笔撇不能丢。指导书写“骤”。
堡:它是个多音字。本课读bǔ,其它两个音为pù,bǎo。(板书)
3.现在我们已经扫除了朗读上的所有障碍,现在就请大家放声朗读,思考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出示对联
1.师:那么这幅对联就是: (幻灯出示)同时板书对联。“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2. 指导朗读上下联哪些词语相
我们该怎样停顿怎样来读呢
对我们该怎样停顿怎样来读呢
艘:它是平舌音,是个量词,专门指什么(船只)比如说“一艘轮船”它有半部分的笔顺也值得注意。学生书空。
回答“袅”意思。
骤:骤是翘舌音,狂风骤起谁来解释一下 “骤“是什么意思呢(急突然)天气骤冷,骤然,暴风骤雨。”
生:知道这里盛产鱼虾菱藕,稻麦果蔬……
读“一粒沉沙万斛珠。”
思考
谈谈渔民的热情会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能够围绕对联的上下句找到相对应的语句,感受对联的妙处
四、写文章要联系生活
五、再次欣赏对联,了解对联知识
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就写了:“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后来,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念。
“郑板桥端坐船头……细浪如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边读边想象这是怎样的画面(此时让我们又怎样的感觉这里真是景色优美板书)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师: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心情(触景生情)
师过渡:是啊,眼前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夜色朦胧,新月如钩,水面如银,微波荡漾,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郑板桥随即脱口吟道(生齐读):“半湾活水千江月……”师:这些语句的描写就是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所对应的语句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我觉得还不够美,声音再柔美一些。声音再拉长一些(指名读)大家齐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对联的意境。
2.品味了解对联、欣赏对联表达的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感悟郑板桥“触景生情”的对联所包含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作者(郑板桥)的相关资料;
(2)它的第二个意思是写上或签字(题名 题诗 题字 题词 题签 题辞 题壁 题额)
师:同学们,学贵有疑,我们在预习生字时,不仅要弄清字义,还要弄清词义,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做一个好学好问的孩子。
4.过渡语: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呢渔民们看到对联会怎样呢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设计及课件要点
小学语文教案
课题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五年级
课时
2课时
学校
爱国小学
教者
张颖
一、教材内容分析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这一板块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在途中看到美景和渔民生活的富足快乐,他不禁脱口而出 “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渔民为了留做纪念把此联刻在了石碑上。
书写“骤”
齐读屏幕上所有词语
本文讲述了郑板桥一次乘船到兴化北乡途中观赏湖光山色触景生情吟一上联后到渔民家中做客,与渔民交谈后又想出一个绝妙下联的故事。……
找出上下联相对的词语,练习朗读
学习使用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养成玉溪的好习惯。
初步了解对联的上下联对仗特点,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一、复习导入
半湾活水指千江月指的
(4)师:这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4.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过渡:是啊正当郑板桥陶醉其中,沉思下联之时,又发生了什么意外的状况呢 (出示第二段)
生自由回答。
(1)师:正是因为这样的际遇,才使得他有机会和渔民走得很近,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快乐。他了解到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是的,正是观赏如此美景才有感而发,脱口而出齐读。半湾活水指的就是中堡湖。千江月指的就是傍晚时分的一弯新月。
(4)师:这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表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
“夕阳西下” “湖光山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 “映照湖面”“细浪如银”“ 触景生情”“ 脱口吟道”
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老师范读课文。
师: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进郑板桥的故事。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
2.生字词(幻灯)
一艘傍晚袅袅中堡湖 狂风骤起稻麦果蔬菱藕 斛
(1)指名读
(2)师:同学读得很准确。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哪个字的字音
齐读课题
思考“题”字的两种含义并组词扩词。
(1)它的第一个意思是写作或演讲的名目。 师:比如说哪个词(标题 主题 例题 正题 专题 题目 题材 问题)
2.师:此时此刻,你们理解对联的意思了吗出示含义。
(2)它的第二个意思是写上或签字(题名 题诗 题字 题词 题签 题辞 题壁 题额)
认真听老师范读课文
看屏幕,试读词语
学贵有疑,要求在预习生字时,不仅要弄清字义,还要弄清词义,不懂就问,不懂就查,做一个好学好问的孩子。
检验自学和预习情况
三、出示对联,练习朗读
(2)师:同学读得很准确。在这些生字中,我们要注意哪个字的字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过程与方法:
1.继续练习默读、浏览课文。
2.进行对联的朗读练习与背诵积累。
3.培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读中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4)师:这里盛产珍珠,每一粒沙子都有可能变成绿豆大的珍珠。作者在这里要赞美的仅仅是珍珠吗
生:作者是以珍珠为例,赞美这里丰富的水产资源。(板书物产丰富)
师:是啊,渔民的热情更让郑板桥觉得这里真是人间仙境。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就写了:“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后来,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做纪念。
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学习第一自然段)
的情景,细细品味对联的特点。
1.师: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相信同学们早已画出来了,谁来说一说
(出示第一自然段)
短短的几行文字中竟有如此多的四字词语,真是佩服作者的文采,把这些成语放回文中,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吧!
二、以读为主,读中合作探究
三、咬文嚼字的读文,体会对联特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一课。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郑板桥题的对联是 (幻灯出示对联)
二、以读为主,读中合作探究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要求组长负责,带着问题朗读课文与组员合作完成。
(1)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2)这幅对联是在怎样的情境中产生的读一读,画一画,与组员讨论哪些语句与上联相对应哪些语句与下联相对应
(3)想象对联的意境,品味欣赏对联。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以组为单位汇报。
三、咬文嚼字的读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细细品味对联的特点。
1.师: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相信同学们早已画出来了,谁来说一说
感受他们的快乐。他了解到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大家画出相关的语句。
(2)师:郑板桥从渔民的口中知道了什么
(3)师:在这特有的情境里,郑板桥完全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于是又脱口吟道:“一粒沉沙万斛珠。”真是有才啊。
师:那“一粒尘沙万斛珠”你怎么理解(指这里盛产珍珠)正好与文中的哪些语句的描写相对应。
这些都属于对联。可以说,在生活中,对联随处可见,关于对联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穿越时空,去清代认识一位伟大的人物——郑板桥。
简介郑板桥
1.师:相信同学们课前一定搜集了许多关于郑板桥的资料,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2.老师这里也搜到了一点资料(课件显示)
原名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独具风格。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着有《板桥全集》等。)
(2)师:郑板桥从渔民的口中知道了什么
生:知道这里盛产鱼虾菱藕,稻麦果蔬……
(3)师:在这特有的情境里,郑板桥完全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于是又脱口吟道:“一粒沉沙万斛珠。”真是有才啊。
生齐读“半湾活水千江月……”
半湾活水指的就是中堡湖。千江月指的就是傍晚时分的一弯新月。
能够围绕对联的上下句找到相对应的语句,感受对联的妙处
2.搜集对联和关于对联特点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修改
一、导入
(作者介绍)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迎来了新年,你们的家里都贴春联了吗师:谈到春联,谁注意了你家门上新换的春联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