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版必修2)
语文赤壁赋全部知识点
语文赤壁赋全部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赤壁赋全部知识点赤壁赋知识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5)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b歌曰 (名词歌词)c倚歌而和之 (名词曲调)(6)长 a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四、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介词结构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5.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6.谓语前置渺渺兮予怀7.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五、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必修二 课文文言文篇目过关清单之《赤壁赋》
2.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 凌: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子: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无尽藏,出于佛家语的“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4.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5.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6.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
有悟好句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舞幽壑之潜蛟 舞:使动,使起舞
3.泣孤舟之嫠(lí)妇 泣:使动,使哭泣
4.正襟危坐 正:使动,整理,端正
5.乌雀南飞西望夏口 南、西: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江陵 下:名作动,攻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樵:名作动,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
(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以及省略句)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4.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课:哆飞有话说制备日期:交流人1:交流人2:
通假字
1.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一、文化常识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宋朝文赋,突破声律对仗,杂入大量散句。
二、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山川相繆(通"缭",盘绕)举酒属客( 通"嘱",劝人饮酒)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或失意的样子。
3、美人古义: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2、下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3、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怨如慕(副词,像)4、歌扣舷而歌之( 动词,唱)歌曰(名词歌词)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5、长抱明月而长终( 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6、方望美人兮天一方(名词,地方)方其破荆州(副词,当)7、然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8、而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顺承)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9、之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10、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11、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五、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9)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3、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4、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所有知识点归纳
1.背景知识:赤壁大战发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三国时代。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南方,玄德刘备和荆州刺史孙权联合抵抗。
赤壁战役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在孙刘联军的英勇抵抗下,曹操遭到重创并溃退。
2.赤壁之战描写:诗中描绘了赤壁之战的战场景象,包括曹军的强大舰队和孙刘联军的各种抵抗手段。
诗中通过对火烧连营、铁锁连环等战术的描述,展现了孙刘联军智勇双全的形象。
5.修辞技巧:赤壁赋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借代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人物的英勇事迹和传奇成就。
6.典故引用:赤壁赋中引用诸多典故,如“滔滔江水”、“二虎竞食”、“乱臣贼子”的典故用以象征曹操的野心和孙刘联军的骨气。
这些典故与现实情境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
通过对《赤壁赋》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反映了曹操与孙刘等英雄人物之间的战斗,更多地传递了对自然景物和人类命运的思考与热爱。
它以生动的描写和动人的抒情,向读者展示了信仰、勇气和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自由、正义和和平的追求。
赤壁赋高中语文知识点
赤壁赋高中语文知识点《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赤壁赋高中语文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赤壁赋高中语文知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内心所思慕的人。
今:美貌的人)(5)况吾与子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儿子)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①歌窈窕之章(唱歌)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③下江陵(攻占) ④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4、一词多义①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②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如诉如泣(副词,像)(3)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4)白白露横江(白色的)不知东方之既白(发白,即天亮了)(5)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介词)二、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2.之(1) 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4) 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3.于(1) 介词,在: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 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3) 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 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2) 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3) 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三、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6)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4.倒装句①状语后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③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④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赤壁赋》读后感这篇文章虽短却写得精彩无比。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篇文言文,也是诗人曹操与诸葛亮的著名对联作品。
以下是《赤壁赋》文言文的知识点梳理:
1. 文言文的叙事技巧:《赤壁赋》采用了纪实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描写历史事件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感受,并以此呈现其诗意。
2. 修辞手法的应用:《赤壁赋》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描写自然景物:《赤壁赋》以赤壁山水环境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具有浓厚的江南山水意境。
4. 展现人物形象:《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胆略、智谋和情感,塑造出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周瑜等。
5. 展示社会风貌:《赤壁赋》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疾苦,通过描写江南渔民的生活和抗击外敌的壮烈事迹,表达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的情感。
6. 思想情感的表达:《赤壁赋》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总的来说,《赤壁赋》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文言文,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丰富的文学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它既是一篇叙事文学作品,又是一篇颇具诗意的抒情散文。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梳理
一、创作背景与历史事件:
1.赤壁之战:主要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占领荆州,但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联军击败,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场战役。
二、题材与主旨:
1.描述赤壁大战:《赤壁赋》以赤壁大战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战争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英勇表现。
3.自然美的赞美:以描写赤壁风景为主线,赞美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美景。
三、艺术手法与形象描写:
1.借古喻今:通过描写昔日的战争场面,来映射当时的社会动荡与战乱,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的忧虑和希冀。
3.形象描写:通过刻画刘备、孙权、周瑜以及许多其他历史人物的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品德和才华,塑造了一批英勇无畏、志存高远的英雄形象。
四、辞章结构与文学价值:
1.辞章结构:《赤壁赋》共分为七个部分,以描写赤壁大战、美景和友谊为主线,通过不同场景的展现,形成一幅生动而壮丽的图画。
2.文学价值:《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辞、生动的形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而脍炙人口。
它表达了对战乱的痛惜和对友谊、和平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赤壁赋》的知识点梳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展现出对战争的痛惜、对友谊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向往,充分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情感世界。
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感受到深刻的思考。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赤壁赋》文言知识复习清单
《赤壁赋》文言知识复习清单一、文化常识1.纪年法①公元纪年法。
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
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
我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采用公元纪年的。
②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大约始于东汉,也称农历纪年法,即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纪年,共得60个单位。
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法,1997年是农历丁丑年。
③年号纪年法。
从汉武帝起,我国古代的皇帝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纪年。
如教材中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④王公年次纪年。
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2.特殊日期“望”,阴历十五日,“既望”,阴历十六日“朔日”,阴历每月的初一;“晦日”,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3.文体—赋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①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
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③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④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和;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写景,借景抒情。
⑤赋的作用: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二、文言词句释义壬(rén)戌(年号,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之秋,七月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后)。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先生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酒属(zhǔ)(同“嘱”,劝请)客(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诵明月之诗,歌(名作动,歌唱)窈窕之章(指《诗经·陈风·月出》及其诗句)。
(我)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月出》中“窈窕”这一章。
关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
关于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有哪些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⑶ 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⑷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 徘徊于斗牛之间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 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 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3.一词多义(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2) 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歌曰:“……”(歌词,名词)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4.词类活用(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3)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4) 连词,表并列。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赤壁赋的背景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辞赋之一,由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操所作。
曹操曾经在草庐驻守,辞赋以赞美草庐的风景和感叹人生的短暂。
这篇赋文创作于三国时期,描绘了当时吴国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历史大事,以及周瑜率船队火攻曹军的情景。
二、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1.辞赋的叙事性:赤壁赋以赞美草庐、描绘战争场面为主线叙事,展
现了曹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追求。
2.运用夸张与比喻:赤壁赋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夸
张和比喻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艺术感。
三、赤壁赋的文学价值
1.展现历史风貌:赤壁赋通过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展现了那个
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2.彰显英雄气概:赋中描写了周瑜的智谋和英勇,体现了中国传统英
雄形象的价值观。
四、赤壁赋对后世的影响
赤壁赋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
许多后代文人学习赤壁赋中的文学技巧,受到了启示和影响。
五、赤壁赋的意义与启示
1.弘扬传统文化:赤壁赋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了中国古
代文人的时代精神和文学风格。
2.启发人们对历史的反思:赤壁赋中展示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引
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六、结语
赤壁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和文人雅士的心灵。
通过阅读赤壁赋,可以感受到曹操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体会到文学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的一篇骈文。
下面是赤壁赋的知识点归纳整理笔记:
1. 赤壁赋的写作背景: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曹操
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但被东吴联军在赤壁击败。
曹操战败后,大军溃败,损失惨重。
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就是这场战役。
2. 赤壁赋的结构:赤壁赋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主要描写战争
前的景色和曹操的豪情壮志;中篇描写战争的激烈场面和曹操的失败;下篇则是对战争胜利后的景象和东吴名士的风采等进行描写。
3. 赤壁赋的意境和艺术特点:赤壁赋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主线,通
过描绘江水、山岳、风景等,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同时,也通过战争的描写,展现出英雄壮志和忠诚精神。
4. 赤壁赋的语言特点:赤壁赋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文章的语言流畅,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艺术享受。
5. 赤壁赋的影响:赤壁赋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后
世文人墨客推崇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文化等领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它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战争场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的英雄壮志,展示了曹操战败和东吴胜利后的景象。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语文人教版赤壁赋文言知识点
古今异义
•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指明月停留。 今义:多指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 2、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内心所思慕的人,常用来作 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女子。
词类活用
•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位名词“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作状语)
• 舞幽壑之潜蛟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状语后置 ) 2、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3、渺渺兮予怀( 倒装句 )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 5、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 )
• 6、正襟危坐( 使动用法
)
•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使动用法 )
• 8、方其破荆州( 使动用法 )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特殊句式
• 何为其然也 •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句
特殊句式
• 2、被动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3、介词结构后置句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4、主谓倒装句 • 渺渺兮予怀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 9、夫水,智者乐也。( 判断句 ) • 10、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 被动句 )
1、之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可译为
“的”,也可不译。) • 倚歌而和之 • (代词,他,它)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取消句子独立性。)
2、而
• 而不知其所止 • (连词,表转折关系。)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连词,表转折关系。) •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连词,表转折关系。)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一、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二、实词的含义。
(1)七月既望:...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举酒属.客:劝人饮酒(3)纵.一苇..之所如:..纵,任。
如,往(4)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茫然,旷远的样子(5)击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
溯,逆流而上(6)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7)倚.歌而和.之:循,依。
唱和(8)不绝如缕:..细丝(9)苏子愀然:...容色转变的样子(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11)方.其破荆州:当(12)横槊.赋.诗:朗诵。
(13)固.一也之雄也:原来(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15)逝者如斯:..此,指水(1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消减和增长(1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竟(18)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三、重点虚词(1)于.月出于.东山之上:从徘徊于.斗牛之间: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动(2)之.纵一苇之.所知:助词,主谓间,无实义目遇之.而成色:它们,代清风、明月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无实义惟江上之.清风:助词,的(3)倚歌而.和之:表修饰关系,不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但,表转折关系耳得之而.为声:就,表顺承关系(4)其.其.声呜呜然:那方其.破荆州:他,代曹操何为其.然也:语气词(5) 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样子,形容词词尾而又何羡乎:..呢,表疑问语气词(6)挟飞仙以.游览: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假如(8)而今安.在哉:哪里(9)纵一苇之所.如:的地方五、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舞。
“泣”,使……泣。
动词的使动用法。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向西。
东,向东。
名词作状语。
(3)下江陵,顺流而东:下,攻下,名词作动词。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
(4)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知识积累2021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知识积累202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知识积累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知识积累2021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属:通“嘱”,劝人喝酒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冯:通“凭”,乘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盘绕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通“藉”。
狼籍:凌乱2、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①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①古义:明月停留。
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②今义:美貌的女子。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②今义:儿子)3、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4、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向南,名词作状语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均为名词作状语③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④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名词意动用法。
友:以……为友,名词意动用法⑤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⑥歌窈窕之章歌:名词作动词,歌咏⑦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⑧渺沧海之一粟渺: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⑨羽化而登仙羽: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古人称成仙为羽化⑩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舞:使动,使……起舞;泣:使动,使……哭泣⑾正襟危坐正:使动,整理,端正5、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①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横:这里为“笼罩”②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遗:遗弃③寄蜉蝣于天地蜉蝣:朝生暮死的小虫④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逆流而上⑤倚歌而和之倚:循,依⑥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⑦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缭,盘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赤壁赋》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⑵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⑶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⑷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A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B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2)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6)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7)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2)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4)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5)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
郁乎苍苍/知不可乎骤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2)其声呜呜然(指示代词,那)
(3)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4)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万顷之茫然/苏子愀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3)其声呜呜然(语气词,相当于“焉”,表陈述语气,可不译)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四、成语
羽化飞天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横槊赋诗
逝者如斯杯盘狼藉如泣如诉遗世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