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潮热的定义和分类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3)“病”与“证”: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发展变化规律所作的概括;证实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结论。

4)望神:神,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

望神,是指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健康状态、了解病情的方法。

5)望神的重点:两目、面色、神情、体态。

6)神的表现: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

7)假神:指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已极度耗竭,突然出现神奇暂时“好转;’的假象。

8)望色:包括皮肤的颜色和光泽,重点是望面色。

9)常色:人体健康时面部皮肤的色泽。

正常人常色(分为主色和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10)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显示的色泽又分为善色(又称气至)和恶色(又称气不至)。

11)五色主病: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12)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13)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戴阳证。

14)黄色主脾虚、湿证。

15)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16)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17)体质:是指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殊性。

分为阴脏人,阳脏人、平脏人。

18)角弓反张:患者颈项强直,脊背后弯,反折如弓。

为肝风内动,筋脉拘急之象,可见于破伤风、热极生风、马钱子中毒等。

19)囟填:囟门突起。

多属实证,多因热邪炽盛,颅内水液停聚,或脑髓病所致。

小儿哭泣时囟门暂时突起为正常。

20)囟陷:囟门凹陷。

多属虚证,多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

六月以内婴儿囟门微陷多属正常。

21)解颅:囟门迟闭。

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多见于佝偻病患儿。

常兼有五软五迟等症状表现。

22)口眼斜:口木歪斜而不能闭合,又称“面瘫”“闭”。

多为肝阳化风、风痰阻闭经络所致。

潮热,中医辨证分4型

潮热,中医辨证分4型

46传统医学传统潮热,中医辨证分4型□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曹元成潮热是指发病按时而至,如潮水按时来潮一样。

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在更年期有潮热现象,这种突然发热的感觉会从躯干传递到脸部,可能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令人不适。

潮热来临时,人的体温并没有变化,真正升温的是皮肤,一般来说会升高0.6~1℃,有的更年期女性皮肤温度甚至会升高2℃。

通常,潮热感会持续30秒至5分钟。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于潮热也需分清证型——心脏潮热 中老年人心脏不好或长期失眠容易产生心脏潮热,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干、大便干结或口舌生疮,宜清心泻火、凉血滋阴。

可选清心汤:黄连、栀子、黄芩各12克,莲子心、远志、元参、竹叶、丹皮各15克,连翘、生地、石膏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脏潮热 肝经潮热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热邪内犯等引起。

主要有头痛、眩晕、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两肋胀痛、耳鸣耳聋等,宜清肝泻火。

可选清肝泻火汤:柴胡、白芍、郁金、元参、佛手、川楝子、黄芩各15克,生地20克,丹皮、龙胆草、元胡、香附、黄柏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脾脏潮热 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肉,酿湿生热所致。

表现为腹部痞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吐、肢体困重,宜健脾除湿。

可选健脾汤:党参、法半夏、神曲、莱菔子、茯苓各15克,白术、陈皮、香附、柴胡、砂仁、苍术各12克,苏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肺脏潮热 多因温热之邪从口鼻而入,或风寒入里化热,内壅于肺所致。

表现为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促,甚至胸痛,宜清肃肺气、化痰止咳。

可选清肺汤:前胡、川贝母、法半夏、杏仁、黄芩各12克,苏子、桔梗各15克,蒲公英、莱菔子、连翘各20克,鱼腥草、金银花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方辨证治带状疱疹□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主任医师 王 豪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皮肤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病变局部簇集水疱、剧烈疼痛,皮损常为一侧神经支配区,呈带状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潮热与出汗症状的护理处理

潮热与出汗症状的护理处理
水分和电解质。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摄 入,以降低潮热和出汗的发作频率 和严重程度。
增加营养摄入
建议患者增加富含维生素B、C、E 等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 果、蔬菜、全谷类等,以改善潮热 和出汗症状。
03
皮肤护理措施
清洁皮肤并保持干燥
每日洗澡
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 免过度清洁和刺激皮肤。
1 2
自我监测
教育患者如何自我监测潮热和出汗症状,记录症 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
健康生活方式
强调健康生活方式对缓解症状的重要性,包括保 持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等。
3
心理调适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症 状带来的不适和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THANKS
原因
潮热与出汗症状可能由多种因素 引起,如更年期、内分泌失调、 药物副作用、感染等。
临床表现及分类
临床表现
面部潮红、发热、出汗增多,可伴有 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潮热与 出汗症状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 发性三类。
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感染风险降低策略
保持皮肤清洁
01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避免刺激皮肤。特别注意清
洗潮热和出汗多的区域。
穿着适当
02
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避免穿着紧身或合成材料的衣物,
以减少汗液滞留和细菌滋生。
保持环境通风
03
确保居住环境通风良好,有助于降低湿度和温度,减少出汗和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绪论一、简答题1、何谓中医诊断学?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第一章问诊一、名词解释: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何谓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9、简述阴虚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18、何谓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19、何谓耳鸣、耳聋、重听?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22、何谓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何谓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28、何谓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29、简述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

30、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1、怎样根据痛经的特点辨别其性质?32、黄带、赤白带各有何临床意义?33、伤食泄泻症状特点是什么?肝脾不和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4、寒湿泄泻证大便特点是什么?35、脾胃虚弱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6、肾阳亏虚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7、下焦湿热可见哪些小便的改变?38、肾气亏虚,肾阳不足可见哪些小便改变?三、论述题1、何谓潮热?潮热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如何?2、试述中医对疼痛产生机理的认识。

日晡潮热辨

日晡潮热辨

日晡潮热辨【关键词】日晡潮热;阳明腑实证;结胸证;风湿痹阻证;营卫不和证;真阴亏虚证潮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按现行《中医诊断学》[1]的说法:“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

”指出了日晡潮热多见于阳明腑实证,但翻阅前人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多种不同类型的日晡潮热,并非仅限于阳明潮热这一证型,若不明其理,简单地认为日晡潮热即阳明潮热或阳明腑实证,以致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型,则其流弊大矣,故实有阐明必要。

兹就笔者所及,简要概述如下。

1 阳明腑实证即外邪内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的里热实证,此证型具体可分两类:一为大承气汤证,即若出现日晡潮热,常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等症。

此证已兼具“痞满燥实坚”的特征,故用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二为小承气汤证,即若有日晡潮热,常表现为谵语,便秘,胸腹痞满,舌苔深黄,脉滑而疾,此与大承气汤证的鉴别,就是无手足濈然汗出,脉沉实有力等相伴见,尚未达到大承气汤证“燥坚”的程度,故用小承气汤轻下热结。

此亦即现行学院教材中所言类型。

考教材此说大概是肇始于金·成无己的论述:“阳明王于申酉戌,日晡所发潮热者,阳明热甚也”;其后清代尤在泾等人遂遵此说,进一步提出:“申酉戌时,日晡时也。

阳明潮热,发于日晡,阳明病解,亦于日晡;则申酉戌为阳明之时,其病者邪气于是发,其解者正气于是复也”《伤寒贯珠集·阳明上篇》。

但观前贤所论及今之临床报道[2~5],并非日晡潮热即对等于阳明腑实证,还可能有以下数种类型。

2 结胸证即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所论水热互结于胸胁之证。

虽有时也可表现为日晡所小有潮热,但与大承气汤的身大热不同,常见有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便秘,或短气躁烦,舌上燥而渴,脉沉紧而有力。

中医诊断学习题

中医诊断学习题
14、简述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及特点。
新病暴泻:泻下清稀如水,肠鸣腹痛,或伴有恶寒发热者,属寒湿泄泻。
泄泻腹痛: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兼见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者,属湿热泄泻。
脘闷纳呆,腹痛泄泻,泻下臭秽,泻后痛减,或大便中伴有不消化食物,属伤食。
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真寒假热之戴阳证。
黄色:主脾虚、湿证。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疼痛。
5、瘿瘤的病机是什么?
肝郁气结,痰凝血瘀,或因水土失调,痰气凝结。
15、便秘可分为哪些类型?其症状表现如何?
若患者便秘,腹胀痛拒按,口渴喜饮,舌苔黄燥者,为热结便秘。因邪热结聚于胃肠,大肠津液受伤,肠失濡润所致。
若大便秘结,排出困难,数日一行,兼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者,属阴虚。
大便秘结,难以排出,兼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头晕目眩者,为气血亏虚,因气血虚衰,或阴寒内盛,阻滞大肠气机所致。
(4)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便出不爽、肛门重坠。
17、肝脾不调、脾胃虚弱、肾阳亏虚大便可有哪些改变?
P95-97
肝脾不调:溏结不调。
脾胃虚弱:远血;
肾阳亏虚:五更泻(脾肾阳虚)
18、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主色:个人生来所有、一生基本不变的肤色称为主色,属个体肤色特征。多由于种族、禀赋等原因影响,导致个体肤色出现偏青、赤、黄、白、黑的差异。
客色:因季节、气候、昼夜等外界因素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肤色,称为客色。如春季可面色稍青,夏季可面色稍赤,长夏可面色稍黄,秋季可面色稍白,冬季可面色稍黑。
善色:凡五色光明润泽者为善色,亦称“气至”。说明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多见于新病、轻病,其病易治,预后较好。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复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学习精要绪论【学习要点】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的含义及应用。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含义及应用。

4、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5、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明确中医诊断学发展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医家的论著及对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贡献。

【复习思考题】1、何谓诊断何谓中医诊断学2、简述病、证、症三者的含义以及关系。

3、简述症状、体征和证候的含义以及关系。

4、简述中医诊断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的内容。

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各是哪几部作者是谁第一章问诊【学习要点】一、问寒热1、明确寒热产生的类型有四类: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

2、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4、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潮热三种类型(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的特点及临床意义;阴虚发热的机理。

5、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二、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盗汗与自汗机理及临床意义的辨别。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五、问耳目耳鸣、耳聋、目眩、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六、问睡眠失眠、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渴不多饮的形成机理及临床意义。

2、食饮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临床意义。

中医各种潮热的鉴别

中医各种潮热的鉴别
潮热,是指发热有一定的规律性,盛衰起伏如潮水涨落,一日一次,按时而发,按时而止。若一日数发则为发热,不属潮热范围。潮热热势有高有低,病证有实有虚,多见于外感热病之中后期及某些内伤病等。
午后潮热多因湿热、胃肠实热、阴虚热,多为午后至夜有微热,兼有五心烦热、盗汗、苔少舌质红瘦等表现。 2.阳明腑实:潮热日晡加剧,手足濈濈然汗出,腹部硬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甚则烦躁不安,谵语,舌苔黄燥,脉沉实。《伤寒论》阳明腑证称此谓日晡潮热.3.有些内伤病出现潮热多是阴虚,因此称为阴虚潮热。4.凡久热不退,气血不荣,形体消瘦,其热似骨髓蒸发而出者,称为骨蒸潮热。 【常见证候】 湿温邪留气分:午后潮热,身热不扬,午后增重,胸脘痞闷,头身困重,腹胀便溏,口渴不欲饮,呕恶不欲食,舌苔厚腻或淡黄,脉濡数或濡缓。 肺肾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发热,兼有盗汗,颧红,干咳少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久热不退,兼有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四肢乏力,形体消瘦,咳嗽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舌光红少津,脉细数。 瘀血内停:午后潮热,午后或夜间发热,咽燥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身有痛处或腹中有症块,甚则肌肤甲错,两目暗黑,舌有瘀斑或青紫,脉细涩。

中医诊断学重点

中医诊断学重点

中医诊断学重点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诊断学》复习提纲绪论1.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审查内外、辩证求因、四诊合参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内容:司外揣内、见微知着、知常达变的概念3.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第一部舌诊专着《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脉诊专着《脉经》第二章四诊第一节望诊1.望神的主要内容:目光(重点)、神志、面色、形态等2.得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面色:面色润泽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饮食:正常或稍减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3.失神的临床表现及意义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面色:晦暗暴露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4.假神的概念、临床表现及意义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阴不敛阳,虚阳外越5.常色的概念和特点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6.病色的概念、特点及五色的主病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恶色-枯槁、晦暗、暴露,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青如草兹、赤如pei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炲五色主病①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②赤色主热证,戴阳证③黄色主虚证、湿证④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⑤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瘀血7.五官与脏腑病机的主要关系望目五轮学说:心──内外眦的血络──血轮肝──黑睛──风轮肺──白睛──气轮脾──眼胞──肉轮肾──瞳仁──水轮8.瘿瘤、瘰疬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瘿瘤──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逐渐长大,可随吞咽移动。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2身热不扬:形容受湿邪阻遏的一种热象,其特点是体表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则觉灼手。

3.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病理现象,可以推测内在的病理变化,认识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象。

4.见微知著:是指机体的某些局部,常包含着整体的生理,病理信息,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

5.以常衡变:通过从正常中发现异常,从对比中找出差别,进而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6.辨证:在望闻问切四诊所得基础上进行诊断的辩证思维。

7.假神:久病、重病患者,精气本以极度衰竭,而突然出现某些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

8.善色:指患者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9.主色:指人生来就有,终生基本不变的面色,属个体素质,往往与种族和遗传有关。

10.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寒湿郁阻11.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湿热熏蒸12.解颅:囟门迟闭。

13.囟填:囟门高突。

14.诊断:从医学角度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

15.诊病: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

16.掣痛:指疼痛伴有掣牵引之感。

17.白蓓:皮肤出现白色小疱疹,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多因外感湿热郁于肌表,汗出不彻而发,多见于湿温病。

18.滑苔:舌苔湿润而滑,伸舌欲滴者。

19.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舌边苔薄,舌中苔厚,刮之难去,如油腻覆盖舌面。

20.腐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皆厚,刮之易去,如豆腐渣堆积舌面。

21.剥苔: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

22.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情危重。

23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热扰神明(实证)24.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虚证)25.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盛衰等方面的病理概括,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潮热的症状

潮热的症状

潮热的症状*导读:潮热又名潮红是一种燥热的症状,潮红部位为脸部,在中医看来,其病机为阴虚、胃肠实热。

潮红多见于更年期妇女,潮红发作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发作时面部、胸部以及全身都会潮红,且一周内会反复出现。

潮红的症状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潮热又名潮红是一种燥热的症状,潮红部位为脸部,在中医看来,其病机为阴虚、胃肠实热。

潮红多见于更年期妇女,潮红发作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发作时面部、胸部以及全身都会潮红,且一周内会反复出现。

潮红的症状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潮热的症状肾阴不足、素体阴虚、虚阳上越会引起潮热;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邪阻遏也会引起潮热;热邪伤于阳明,下结于肠也会引起潮热。

潮热出现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

阴虚型患者潮热的症状为头痛头晕、四肢酸痛、目赤耳鸣、月经紊乱、月经量或多或少,舌红少苔等;湿热型患者潮热的症状为纳呆、月经量显著增多,周期紊乱,脉濡,舌苔白腻;肠胃实热型患者潮热的症状为腹胀、口干、心烦、气躁、苔黄厚。

潮热为更年期妇女常见的症状,通常患者出汗、心悸的情况会显著增多,每次出汗、心悸时间为20-30分钟,出汗部位为面部和胸部,此症状一般在绝经期前数年出现。

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晕厥症状,晕厥的主要原因是出汗过多导致水分流失过多。

在更年期时,妇女会经常出现潮红现象。

有的更年期妇女潮热症状较轻微,不会经常发作,有的更年期妇女经常潮热,每天反复发作数十次。

潮热虽然不是大病,但会影响睡眠、情绪及心理健康,若患者在白天发作,还会影响工作。

*潮热的治疗一旦出现潮红的症状,患者若因阴虚而出现此症,可以用知柏地黄丸和甘麦大枣汤治疗,这两种药具有补肾养阴,交通心肾的功效;患者若因湿热而出现此症,可以用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此方药具有健脾利湿退热的功效;患者若因实热而出现此症,可以用大小承气汤进行治疗,此方药具有清热通腑退热的功效。

潮热的症状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知道。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以及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告知患者答案。

湖北省2017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潮热定义及分型2016-05-04考试试卷

湖北省2017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潮热定义及分型2016-05-04考试试卷

湖北省2017年中西医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潮热定义及分型2016-05-04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1、治疗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闷痛,脉弦者,应选用A.干姜B.花椒C.吴茱萸D.高良姜E.小茴香2、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包括A.大量蛋白尿B.低蛋白血症C.高胆固醇血症D.水肿E.脓尿3、患儿,女,10岁。

因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半月就诊。

现症见: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红肿,灼热,发热不退,头重身困,心悸气短,疲乏无力,心界扩大,心脏杂音,纳呆泛恶,舌苔腻,脉濡滑。

其首选方剂是A.桂枝芍药知母汤B.炙甘草汤C.大秦艽汤D.补阳还五汤E.蠲痹汤4、具有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功用的方剂是A.大承气汤B.济川煎C.大黄牡丹汤D.麻子仁丸E.十枣汤5、患者,女,60岁。

肺心病史,咳喘加重1周,神志恍惚,谵语,烦躁不安,嗜睡,颜面发绀,舌紫暗,舌苔白腻,脉滑数。

动脉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55mmHg。

其诊断是A.Ⅰ型呼吸衰竭痰蒙神窍证B.Ⅱ型呼吸衰竭痰蒙神窍证C.Ⅰ型呼吸衰竭脾肾阳虚证D.Ⅱ型呼吸衰竭脾肾阳虚证E.Ⅱ型呼吸衰竭痰浊阻肺证6、关于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部检查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膈肌下降且变平B.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C.无特殊异常征象D.两肺野透亮度增加E.两肺纹理增粗紊乱7、患者,男,56岁。

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近日来咳嗽加重,咽痒,咯稀薄白色痰,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应首选A.青霉素加麻杏石甘汤B.青霉素加参苏饮C.麦迪霉素加泻白散D.复方新诺明加二陈汤E.庆大霉素加清金化痰汤8、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病年龄是A.主要见于3岁以下B.主要见于3~4岁C.主要见于4~5岁D.主要见于5~6岁E.青春期9、某男,72岁。

症见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无力。

其病机为哪两脏功能失调A.肺与脾B.肺与肝C.肺与肾D.脾与肾E.肝与肾10、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阴两虚证的治法是A.疏肝理气,化痰软坚B.清肝泻火,消瘿散结C.滋阴清热,软坚散结D.益气养阴,消瘿散结E.清肝泻火,化痰散结11、下列各项,不属急性重型肝炎典型表现的是A.黄疸迅速加深B.出血倾向明显C.肝大D.出现烦躁、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E.急性肾功能不全12、抽搐不伴有意识障碍者,最常见于A.局限性癫痫B.手足搐搦症C.破伤风D.狂犬病E.癔症性抽搐13、患儿,4岁。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题01.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科。

02.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03.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0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05.气虚发热——长期低热,烦劳则甚,兼见少气自汗,倦怠乏力,因脾虚气陷,郁而发热。

06.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07.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08.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09.战汗——病势沉重时,先见全身战栗抖动,而后汗出者,是邪正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10.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11.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12.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3.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统称癃闭。

14.崩漏——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者。

15.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6.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7. 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8.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9.戴阳——久病重病,面色苍白,但时泛红如妆者,是阴盛格阳之假热证候。

20.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21.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22.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23.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中医诊断总结(合集5篇)

中医诊断总结(合集5篇)

中医诊断总结(合集5篇)第一篇:中医诊断总结中医诊断★多食易饥胃强脾弱。

★善饥多食胃火盛。

★饥不欲食胃阴虚。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阳明潮热(日晡潮热):在日晡(下午3-5点)热势较高,属胃肠燥热内结,★阴虚潮热:在午后和夜间低热。

由于阴虚阳亢而生热。

★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为湿热内盛。

★身热夜甚:温病热入营血。

★战汗为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

★阳明经头痛:前额连眉棱骨疼痛;★少阳经头痛:两侧头痛;★太阳经头痛:后头痛连项背;★厥阴经头痛:巅顶痛;★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太阴经头痛:头痛而重。

★除中:危重病人,本来不能食,突然能食,食不知饱。

是胃气败绝所致(除即消除,中即中气)。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表示脾胃健旺;胖而食少形盛气虚,表示脾虚痰湿。

★患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可见于疳积病。

★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口形六态”:口张、口噤、口撮、口、口振、口动。

▶口张:即口开,属虚证。

若口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为肺肾之气将绝。

▶口噤:即口闭,牙关紧闭,属实证。

因肝风内动,筋脉拘急所致。

▶口撮:即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见于新生儿脐风,破伤风病人。

▶口僻:即口角一侧歪斜。

多风痰阻络。

▶口振:即战栗鼓颌,口唇摇振。

多为阳衰寒盛或邪正剧争所致。

可见于伤寒欲作战汗或疟疾发作。

▶口动:口频繁开合,不能自禁,是胃气虚弱之象;若口角掣动不止,则为热极生风或脾虚生风之象。

★寒痰色白清稀。

★热痰色黄质稠。

★风痰清稀有泡沫。

★湿痰色白量多。

★燥痰量少而粘。

★小儿指纹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紫红为热证。

★口中泛酸属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属伤食,口苦属热证。

★“金实不鸣”:新病,多属实证。

常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阻肺而致。

★“金破不鸣”:久病,多属虚证。

阴虚火旺,肺肾精伤。

中医诊断学复习

中医诊断学复习

1、名词解释: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淋证。

日晡潮热:热势较高,日晡热甚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短赤而急迫——淋证(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2、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机特点如何?临床上分为哪几个证型?①特点:恶寒发热同时出现。

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

②病机要点外邪袭表卫阳被郁肌腠失于温煦恶寒多见于外感病郁而化热发热初期恶寒发热正气奋起抗邪发热同时并见③临床意义3、但寒不热在临床上分为哪几个证型?各自的症状特点和病机要点是什么?②病机要点:外因-感受寒邪,阳气被遏内因-阳虚,机体失去温煦③临床意义6、如何根据头痛部位辨识病在何经?①根据头痛部位确定病在何经头后枕痛连项背—太阳经头颞或一侧头痛—少阳经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巅顶痛者—厥阴经头痛连齿—少阴经头痛昏沉,腹痛自汗—太阴经8、气滞、血淤、寒证、虚证疼痛性质有何表现?虚证喜按,按之不痛,胀满时减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寒证头身脘腹肢节冷痛,筋脉拘挛作痛,屈伸不利,冷厥不仁,脉紧或迟,舌青气滞胀闷,疼痛血淤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9、头晕的各种证型和症状特点如何?实10、口不渴、口渴饮水、渴不多饮的主病如何?1、口不渴-津液未伤-寒证、湿证、无明显燥热病证2、口渴多饮:燥证、热证、消渴病3、渴不多饮:阴虚-潮热、盗汗、颧红湿热-伴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脘闷,苔黄腻痰饮-渴喜热饮,饮亦不多或饮入即吐瘀血-口干、漱水不欲咽14、失眠与嗜睡的常见临床类型有哪些?症状特点如何?(一)失眠(二)嗜睡16、大肠湿热可见哪些大便改变,其病机特点是什么?便次增多,便质稀薄,如水样17、伤食泄泻症状特点是什么?肝脾不和大便可有哪些改变?20、脾胃虚弱大便可有哪些改变?22、下焦湿热可见哪些小便的改变?短赤而急迫——淋证(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23、肾气亏虚,肾阳不足可见哪些小便改变?短赤而急迫——淋证(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病因:病因:病因病因:病因:病因:病因:病因:病因:病因:7.肝火炽盛和肝阳上亢证的鉴别。

中医诊断学38733[新版]

中医诊断学38733[新版]

中医诊断学38733Ⅰ、望神的分类及判断:1.得神:又称“有神”,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晰,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

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变现为两目晦滞,目光乏神,面色少华,暗淡不荣,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肌肉松软,动作迟缓。

3.失神:又称“无神”,变现为两目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灰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形体赢瘦,反应迟钝。

(精亏神衰而失神)邪盛神乱而失神:表现为壮热烦躁、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埋线或猝倒神昏、两手握空、牙关紧闭。

4.假神:虽目似有光,但浮光暴露,虽面似有华但泛红如妆,虽神识似清但烦躁不安,虽思欲活动但不能自转。

Ⅱ、望色,五色主病:1. 赤色:又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可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临床病证: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颧红如妆戴阳证。

2.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夺气证。

病人面色发白,气虚血少,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络所致。

临床病证: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血虚;晄白属阳虚内寒;苍白属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

3. 黄色:主脾虚、湿证。

病人面色发黄、脾虚机体失养,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临床病证: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面色苍黄属肝郁脾虚;(黄疸)阳黄:鲜如橘色,湿热蕴蒸;阴黄:晦暗如烟熏,寒湿内阻。

4. 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淤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

临床病证:面青伴唇甲青紫、心痛属心阳虚、心血瘀阻;小儿面青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5.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病人面色发黑多因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

临床病证:黑而暗淡属肾阳虚、内分泌失调;黑而干焦属肾阴虚、湿病后期;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属血瘀日久;眼眶周围色黑属肾虚水饮、寒温带下。

Ⅲ、望色十法:浮沉----表里;清浊----阴阳;微甚----虚实;散抟----新久;泽夭----轻重。

潮热中医名词解释

潮热中医名词解释

潮热中医名词解释
“潮热”是中医中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人体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种较为频繁的发热状况,通常表现为身体发热、出汗、口干等症状,但并没有严重的疾病症状。

中医认为,潮热是由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所导致的,通常与体内湿气过重、营养不良、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肺结核等疾病,以及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过度运动等生活习惯不良。

在治疗潮热时,中医通常采用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方法。

中药中常用的方剂包括《千金要方》中的“当归四逆汤”等,针灸则可以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也是缓解潮热的重要方法。

潮热是中医中一个常见的名词,中医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需要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女性更年期潮热和阴虚潮热的区别

女性更年期潮热和阴虚潮热的区别

第一篇:《女人更年期潮热怎么办》由于更年期的潮热不是疾病,所以真的是有没有“治愈”良好办法。

但是,确是有些方法,减轻甚至消除问题。

40-50女人更年期潮热怎么办?许多妇女(和他们的病人显着等!)想知道如何治愈潮热。

什么是更年期潮热引起闭经,潮热为主。

其他激素的条件下也能引起潮热。

为潮热的确切原因仍是未知数,但有许多理论。

一个是在月经期间,你的身体排出毒素。

当你的月经周期减慢或停止,你的身体就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摆脱毒素。

汗水和潮热帮助身体做到这一点。

你知道吗,你的饮食中可以有很多诱发潮热的食物。

事实上,中国或韩国的女性很少遇到潮热的不适。

这是因为他们的饮食,事实上,你知不知道有没有日语单词“潮热”?他们吃更多的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少。

此外,他们的饮食是低脂肪和高大豆。

更年期潮热吃什么好在你的饮食,多吃含钙的、维生素E的食物,喝更多的新鲜蔬菜汁,如坚果,绿叶蔬菜和粗粮。

此外,海洋蔬菜(如海藻)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能帮助减轻潮热。

此外,喝大量的水,因为水会取代你失去所有的流体通过出汗。

另外,看看你的生活习惯。

如果你吸烟,停止将不仅有助于潮热,还可恢复您的整体健康。

蒸气浴会导致您出汗,摆脱你的身体中的毒素,这将有助于减少潮热。

重要的是要保持定期气流流通,在您的家里或办公室。

蜂蜜和鼠尾草叶补救对于潮热鼠尾草叶被认为是优秀的控制潮热。

许多妇女被拒绝激素替代疗法,并寻求自然缓解潮热。

蜂蜜也很出色,因为通常在夜间潮热,潮热防止一个良好的夜间睡眠。

每天睡前服用2-3勺积安堂洋槐花蜂蜜,有镇静剂的影响,它有助于整体健康。

蜂蜜鼠尾草茶主料:2茶匙积安堂洋槐花蜂蜜2茶匙柠檬汁8新鲜的鼠尾草叶或约1茶匙干燥圣人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1-2个小时服用,对40-50女性更年期潮热有很好的帮助。

如果你没有上边的材料,可以用牛奶加蜂蜜也是很好的方法,尝试一下吧。

40-50女人更年期潮热怎么办_更年期潮热吃什么好第二篇:《更年期潮热怎么办》更年期潮热怎么办{女性更年期潮热和阴虚潮热的区别}.如何缓解更年期潮热,潮红更年潮热,潮红是由于肝肾阴虚导致的,选择阿胶黄精丸滋阴补肾养肝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