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环境的《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期

合集下载

【精】《中国的民族》教案

【精】《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和民族政策,初步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来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等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要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教学难点】民族风情的各自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析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用音乐和画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歌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新课学习(一)五十六个民族连连看活动:将下列图片与其对应的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16页内容师提问: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2. 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哪一个?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回答问题。

师总结:1.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名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仅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约1700万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约2300人。

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中国的民族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师提出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3.在汉族集中的地区有没有少数民族居住?有没有完全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省区?4.我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分布上有何关系?这反映出我国民族的分布有何特点?这种特点有何好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参考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举例说出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通过布置长周期作业,培养学生查询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树立团结协作能力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悼念和展示我国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了解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资料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法、探究学习等综合学习法。

板书设计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56个民族1.民族的构成汉族92%少数民族(55个)8%2.各民族的文化差异(1)民族的语言和文字(2)民族的风俗和宗教等二、民族的分布(1)汉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环节一:创设情景明确任务[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刘三姐》录音剪辑,然后提问,你知道该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个民族的故事吗?知道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一地区吗?学生听讲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关注民族的习俗欲望。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估时一、民族构成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扇形统计图)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类型的统计图?(扇形)通过扇形统计图,你看到,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我国的民族构成为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因为人口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2.展示课件(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柱状图),指导学生辨认。

教师提问: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②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数最多?二、民族分布承转:那么,各少数民族兄弟在我国是如何分布呢?1.展示课件(我国民族分布图),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认真辨认教师提问:①汉族人口的分布图例如何表示?分布情况如何?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颜色以及复杂程度,颜色越复杂,表示民族种类越丰富,分布越集中,以此确定问题答案: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③如何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各少数民族分布全国各地,同时又集中分布在某一集中地区,以此来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④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如何体现?(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哪一省级行政区颜色最复杂,以此确定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小结:汉族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特点。

中国的民族 教案

中国的民族 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标题:中国的民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民族概念和多元文化背景;2. 探索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特色;3.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的尊重和包容心态;4.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传统;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特色。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民族的多元性;2.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展示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2. 中国地图,用于标注各民族的分布区域;3. 学生参考资料,包括有关中国各民族的介绍和传统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多样性的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民族概念,并与自己所属的民族进行对比。

探索中国的民族:1. 呈现中国地图,标注各民族的分布区域,并简要介绍各民族的人口和特点;2. 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族进行研究,包括该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和特色;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所研究的民族的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比较。

理解中国民族的多元性:1. 引导学生回顾各民族的特点,并讨论中国民族多元性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的少数民族代表或专家进行讲座或座谈会,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们交流和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民族的信息;2. 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项目,例如交换学生或与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线上交流。

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包括中国的民族多样性和文化传统;2. 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的内容和交流表现;2. 学生对中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传统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态度和行为。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民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制作展板;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多民族文化展览,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服饰、乐器、美食等。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1、明白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其有56个民族。
2、能够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3、能够理解我国民族之间的政策。
1、训练学生的材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能力。2、在了解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同时,学会民族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保护各民族的习俗、宗教自由等。
时间
课堂教学各阶段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看《中国民族分布图》回答问题:(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3)哪个省份少数种类民族最多?
各个民族的传统民俗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都是受环境影响的。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下列民俗:
“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傣族人住的是竹楼,盛大节日是每年4月间的泼水节”。
2、用IRS检测课前预学情况。5道选择题,学生用摇控器选答案,老师根据数据诊断学情,采取不同的策略。正确率达80%以上,不作点评,个别错误,个别解决;正确率达79%—60%之间,挑选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正确率在59%-40%之间,由小组讨论,重新投票选择;正确率达39%以下,则由老师评讲。
3、通过检测,老师第一时间了解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哪些知识是薄弱的,哪些知识是完全没有理解掌握的,以此由学生的问题来引领课堂。
2、“中国的民族分布”部分,为了结合课标要求,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归纳、分析等形式,突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分布”。通过对《民族的分布图》的学习和阅读,掌握该类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培养具备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同时在学习本图的过程中,要掌握相关的知识:(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3)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教学策略与方法

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

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中国教育系统开设了民族教育课程。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民族教育课程。

中国的民族教育课程是一门包括民族文化、历史、语言、艺术和传统技艺的综合性课程。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比如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他们将了解这些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将学习各民族的语言和方言,以及他们的文字和音乐艺术。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各民族传统的节日和仪式,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他们将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学生还将学习各民族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

他们将有机会学习和表演这些艺术形式,以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在民族教育课程中,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交流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与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文化和了解他人的文化。

通过交流和互动,学生将培养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共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民族教育课程不仅仅在学校中进行。

社会各个层面也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教育活动。

比如,在各地举办民族文化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民歌民舞表演等。

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和体验平台,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总之,中国的民族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尊重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这门课程在学校和社会中广泛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机会。

通过民族教育,我们可以加强中国人民的民族团结,共同推进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节,主要介绍了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民族分布、少数民族特点、民族政策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民族这一主题,可能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关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方面较为感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及民族政策,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及民族政策。

2.教学难点:民族分布示意图的阅读和分析,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民族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民族分布示意图、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相关的学习任务单、讨论题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

中国的民族教案教案标题:中国的民族教案一、教案背景: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资源和文化传统。

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包括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音乐、舞蹈、美食等;2. 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3. 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4. 强化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培养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1. 开展民族文化展览:a.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中国民族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民族服饰、民族音乐、舞蹈等。

b. 学生使用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等形式,设计一个展览版面,展示他们所研究的民族文化。

c.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览,互相了解和交流,全班同学参观并提出问题。

2. 民族音乐和舞蹈表演:a. 邀请学校音乐团队或有特长的学生表演中国不同民族的音乐和舞蹈。

b. 学生观看表演,然后分组自行选择一个民族的音乐或舞蹈进行学习和表演。

c. 学生在小组内熟悉并排练音乐或舞蹈,最终在学校舞台上进行表演。

3. 美食文化体验:a. 学生分组设计一个中国民族美食推广活动。

他们需要了解该民族的传统菜肴、烹饪方法和食材特点。

b. 学生可以组织烹饪比赛、制作菜谱小册子、进行食材展示等方式,向全校师生推广该民族的美食文化。

c. 学生还可以邀请该民族的厨师或家长来学校进行现场烹饪展示,并提供品尝机会。

四、评估方式:1. 学生民族文化展览展示和展讲的评估;2. 学生音乐和舞蹈表演的评估;3. 学生美食文化推广活动的评估;4. 提供学生自我评估和互评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文字、实物展示版面;2. 教师指导材料和相关学习资源;3. 音乐和舞蹈表演的音乐设备和道具;4. 烹饪比赛、菜谱小册子、食材展示的相关准备工作。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民族》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此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趣味性,可以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民族问题较为复杂,各民族之间的分布、文化等特点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可能对此部分内容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2.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及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课堂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对各民族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呈现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民族的分布特点,设计案例分析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

中国的民族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3. 养成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政策。

2. 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难点:1. 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2. 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1. 挂图:中国民族分布图。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人口特点与分布是什么?2. 提问: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哪些民族?3. 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学习中国的民族。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让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使学生确认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但各民族不论人数多少,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律平等的。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2. 讲解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 讲解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四、课堂讨论1. 让学生谈谈对我国民族政策的理解。

2. 让学生谈谈对少数民族分布特点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绘制一张中国民族分布图。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小论文。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

2. 强调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掌握了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民族分布图的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学与教目标:1、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了解主要的少数民族。

2、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3、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4、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正确的民族观。

5、学会搜集、归纳、分析民族信息资料的方法。

学与教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的少数民族风情。

学与教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学与教方法: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参观游戏、合作探究法。

学与教过程: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开启参观之门播放《爱我中华》视频音乐(可让学生随音乐一起歌唱)。

这首歌激昂欢快,催人奋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讴歌了我们平等、和谐的民族大家庭……。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民族》,去领略各民族的独特魅力与异样风采吧!本节课,我们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地理参观的形式,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风情民俗,探讨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历史渊源和重大意义。

现在让我们走进“民族大展馆”(如下图,多媒体呈现),参观民族园地,体验民族风情,感受民族情谊,揭开民族奥秘。

环节二:走进民族展馆,领略民族风情一、第一展馆:民族知识馆阅读下列文字图片材料,了解民族知识。

多媒体呈现下列信息资料:1、民族小知识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

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0.6%;其他民族人口仅占9.4%,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1600万;最少是珞巴族,仅有2300多人。

2、民族分布图(见右图)请同学们看图得出汉族的分布特点。

面对这个问题,大家先不着急作答,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这种专题地图步骤和方法。

归纳起来主要是四步:1.读图名:弄清这张地图展示的是哪一方面的专题内容,是否与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应。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材分析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

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四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9个。

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

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中国的民族》教案设计仙桃市郑场初中杨彩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2.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名称3.知道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4.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情感目标: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请大家欣赏宋祖英演唱的歌曲“爱我中华”。

从这首歌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的民族》,一起去看看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占的比例,一起去欣赏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

二、我国的民族构成〔读图〕:请大家观察“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构成比例图”,回答: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别占多少?(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观看图片〕除汉族外,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授课人:张鹏旭时间:2014.10.13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民族的基本构成,掌握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初步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号召学生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难点: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竞赛抢答、讲练结合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及自制小教具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学生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亲身体会到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新课讲授(一)、图文结合自主学习------- “五十六个民族”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学生自主阅读教材16页,认真查看“中国民族分布图”抢答屏幕上的题目设计问题: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多少个民族?2.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占全国人口的多少?3.少数民族共有多少个,其中最多的是哪个?4.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哪些?5.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教师总结:民族五十六,汉人居多数;壮满回苗维,紧跟在其后。

云南民最多,独有十五个。

全国一家人,平等又和睦。

学生齐读,理解识记(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国的民族分布”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1.组织讨论如下问题:①.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③.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④.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基于Moodle环境的《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基于Moodle环境的《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基于Moodle环境的《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作者:毕玉红黎萍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10期《中国的民族》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四节的内容。

教学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基本理解,教学中需要适当地补充文字资料(如我国民族政策)来丰富课本的内容,补充一些视频(如民族歌舞、服饰展示等)将文本具体化,以求把我国丰富的民族风情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要求,在课堂设计之初收集各类相应资源,在Moodle环境下进行整合,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能听、能看、能想、能练,耳、眼、脑、手并用的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高效地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班学生民族成份的调查结果分析,获得少数民族定义;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政策;结合我国部分民族的分布图,归纳民族分布特点;通过视频欣赏、作业讨论,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充分了解并尊重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风俗风情,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学生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请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视频欣赏条目:《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提出问题:请欣赏视频,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你都能准确读出来吗?你最熟悉的是哪些民族?比较陌生的是哪些民族?从没听说过的又是哪些民族呢?学生活动:在Moodle平台中自行下载并观看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欣赏民族服饰并读出民族名称。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视频中含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和图片,学生能说出我国民族的数目,但不一定清楚每个民族的名称,让大家对我国民族有个初步认识。

1.4中国的民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1.4中国的民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湘教版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层含义: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体现,如自治州、自治县等行政单位的设置。
- 图表分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等图表信息,分析民族分布与文化特色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系统讲解民族分布、文化特色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核心知识。
3.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国家意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
4. 综合思维与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分布与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民族分布特点:强调“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概念,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民族分布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政策等话题展开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演示:利用PPT、视频等展示各民族的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直观感受。
2. 地图教学: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在地图上观察、分析民族分布特点,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

学校:佛科院附属学校5分钟用IRS检测课前预学情况2、导入新课:播放《56个民族56 朵花》歌曲引入新课《中国的民族》。

2、用IRS检测课前预学情况。

5 道选择题,学生用摇控器选答案,老师根据数据诊断学情,采取不同的策略。

正确率达80%以上,不作点评,个别错误,个别解决:正确率达79%—60% 之间,挑选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正确率在59%-40% 之间, 由小组讨论,重新投票选择:正确率达39%以下,则由老师评讲。

3、通过检测,老师第一时间了解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哪些知识是薄弱的,哪些知识是完全没有理解掌握的,以此由学生的问题来引领课堂。

1、用IRS检测课前预学习题。

2、全班正确率达80%以上的,老师不作点评,个别同学出现的错误,在小组内请求帮助解决;正确率达79% —60%之间,挑选学生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果;正确率在59%-40% 之间,由小组讨论,重新投票选择;正确率达39%以下,学生课后带着问题重新自学。

1、规左时间完成,提髙做题速度。

2、全班同学必须听从指挥,根据自己所做的答案按选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分钟用平板电脑飞送作品,分享和交流学习成果检查学生思维导图1、用IRS选出精品区内投票率最高的思维导图作品。

2、飞送最好作品,大家分享和交流。

1、2、3、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画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得到锻炼。

15分小组讨论,对展示成果进2、让全班学生用1、小组讨论,对1、训练学生与钟行评价,提出质疑,共同IRS对投票最好展示成果进行评他人合作交探究的成果进行评价。

流,分享结价、质疑、探究。

2、提出质疑,大果,吸纳他2、老师对学生的家探究。

人意见的合错、漏问题进行3.推送完善后的作学习能补充、纠正、完作品。

力。

善。

2、培养学生对3、引导学生看图别人的看法分析、总结的汉提出质疑。

族、少数民族分3、学生的看布的特点、民族图、分析图分布的特点,进表能力进一一步诱导学生分步得到加析民族的这种分强。

《中国的民族》教案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
、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我国民族的分布及其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
、民族问题对世界局势有何影响?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这种分布特点有哪些有利的方面?
四、教学过程
课前搜索:
、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有关各民族的风土民情习俗、传统节日、图片资料、物品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通过收集、分析民族资料与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我国是个由个民族组成的团结和睦的、统一的大家庭。本节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很好素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认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差异、主要少数民族特征以及各民族独特的风土人情等知识。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体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提供中国民族分布图和填表活动,以图析文,图文结合,对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就可得出各民族分布特征是大杂居、小聚居等。教材通过大量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和睦统一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中国的民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
、运用民族分布图和表格分析归纳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中国的民族构成扇形图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和读图分析能力

《中国的民族》教学活动的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活动的设计

《中国的民族》教学活动的设计西华实验中学缑淑梅教学目标:、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情况、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民族的风情教学重点、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风亲风情的特色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

可以上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

•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

设计思路: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次综合性活动一定要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课前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并做好记录课后进行整理。

进而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学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放歌曲,学生细心听)宋祖英《爱我中华》自主学习:(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完成)1、我国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

2、我国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3、我国的民族政策是。

4、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

其中,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和。

合作探究:互动:充分利用地图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突出本节的重点。

并完成下表师:下列人物分别属于哪个民族?阿凡提宋祖英刘三姐韩庚生:分析汇报。

师:评价与纠正。

互动:你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哪些少数民族?请举例说明。

生明确: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间的交错分布促进了民族交往和合作,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

互动:()、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是。

()、这种民族关系的前提是。

生:分析汇报。

师:评价与纠正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山东省省级优课)

1.4 中国的民族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感觉较容易,但是本节内容中“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一部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生疏的。

为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和侗族风雨桥,展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使呆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的民族分布”、“独特的民族风情”三部分内容,渗透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来建构新知识,教材选择一组少数民族歌舞图片设计了相关活动,采用读图填表、举例说明等形式,设计了一组相关活动。

这组活动侧重于读图归纳能力的训练,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和日常交往都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必备的知识,也是学习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独特的民族风情是各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教材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傣族泼水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和侗族风雨桥,展现出我国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为训练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交流表达的能力,教材设计了“多彩民族风”活动。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从地图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读图、看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知道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及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民族风情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玉红黎萍
《中国的民族》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四节的内容。

教学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就能基本理解,教学中需要适当地补充文字资料(如我国民族政策)来丰富课本的内容,补充一些视频(如民族歌舞、服饰展示等)将文本具体化,以求把我国丰富的民族风情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根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要求,在课堂设计之初收集各类相应资源,在Moodle 环境下进行整合,努力构建一个让学生能听、能看、能想、能练,耳、眼、脑、手并用的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高效地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班学生民族成份的调查结果分析,获得少数民族定义;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政策;结合我国部分民族的分布图,归纳民族分布特点;通过视频欣赏、作业讨论,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充分了解并尊重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风俗风情,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学生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视频欣赏条目:《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提出问题:请欣赏视频,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你都能准确读出来吗?你最熟悉的是哪些民族?比较陌生的是哪些民族?从没听说过的又是哪些民族呢?
学生活动:在Moodle平台中自行下载并观看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欣赏民族服饰并读出民族名称。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视频中含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和图片,学生能说出我国民族的数目,但不一定清楚每个民族的名称,让大家对我国民族有个初步认识。

课前阅读
请学生阅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勾画重点句子,思考:课文主要选取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国的民族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句子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新课预习的环节,让学生能大致了解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师能大致了解学生的疑难点。

我国是一个和谐的多民族国家。

班级小调查: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调查活动条目:选择民族成份。

根据活动结果,解释五十六个民族的数目差异,知道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以外的五十五个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资料阅读条目:我国的民族政策。

心得报告: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心得报告条目,写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活动:点击网络平台中的知识条目,阅读我国主要的民族政策内容,互相交流,并提交心得报告。

设计意图:Moodle平台能及时呈现调查结果及学生的心得报告,了解全班学生的民族成份,为后面开展教学活动做准备,同时让学生很容易看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看图写民族主要的分布区:请每位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民族分布图条目,看部分民族的主要分布图,完成课本活动题第一题:看图写出壮族等八个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

问题:一位学生看了大家在表格中壮族一栏填的是广西,他得出了壮族就分布在广西的结论,你认为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真正体会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看图,按要求写出每个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看图做题,回忆省区的位置和名称,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让学生从练习和讨论中,解决预习的疑难点。

丰富的民族风情
测验:服饰猜民族。

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看服饰猜民族”条目:回忆新课引入视频中的民族服饰,看着图片,你能说出民族成份吗?选择十张民族图片,每张图片有四个选项,时间限制两分钟。

过渡:课本里介绍了一些民族乐器和富有特色的民族节日,我们广西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最近广西就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民歌大赛,请大家欣赏几段视频,然后在讨论区发表你的感言。

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在三段民族歌舞视频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想。

结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就是一首歌,今天我们大家只看到了其中的一点点,大家平时多留意,就会看到更多民族的消息,体会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自由点击欣赏视频:《民族歌舞》、《广西民歌大赛》、《侗族歌曲》,进入讨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Moodle平台中的测验功能有测试时间、结束后反馈答案和对学生评价。

教师能随时知道每位学生的答案并向全班展示;在讨论区,教师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发言情况,并把学生的帖子呈现给其他同学。

教学反思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基本能做到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地理课堂,但一般只是单纯的PPT 课件。

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Moodle平台,它具有模块化的特性,主要由课程管理、作业、聊天、投票讨论区、测验、资源、问卷调查等模块构成。

各个模块都展现了网络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

《中国的民族》是在Moodle平台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完成的一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Moodle环境下的课堂里特别注重信息环境的营造,将信息技术全面贯穿到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容量明显提高。

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安排了四段共十五分钟的视频观看和五次练习,并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上交调查、测验、发表感言等各项作业,教师能及时检查和向全班展示学生作业,这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几乎是做不到的。

二是良好的网络互动环境便于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Moodle平台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协作环境,它的网络交互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环境。

如“民族成份调查”环节的投票技术,实时展现学生的选择结果;“写民族自治区名称”的心得报告、“欣赏民族歌舞发表感言”的讨论区等,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作业可以实时展示,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方位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是有效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

网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多种媒体及信息传输技术实现的。

在本节课中,教学的各模块已通过平台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反复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丰富的探究学习手段,使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信息呈现顺序和方式,让学习者可以不必一味地依赖教师和教材,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四是全面提高了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本节课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形成完整的网络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供信息资源,创设学习环境;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测验和心得报告等功能对学生进行在线的考核和评分,使得评价与教学过程始终平行,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随时调整教学,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度。

五是Mo o d l e 环境下的教学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信息素养要求。

教师要合理进行教学资源的挑选和有机整合,注意课堂流程的调控和学习气氛的调节,而且要能够适当、准确地使用功能键,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Moodle环境下的教学容量较大,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项目也很丰富。

所以,对学生来说,除了专注课堂外还应该具备较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在这个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师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垄断者和发布者,学生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容器。

所以,教师应该把教学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给予学生需要的学习氛围,交给学生一把可以终身受用的“金钥匙”,这需要每个教师认真地思考和摸索。

把Moodle平台适当运用在教学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尝试,让学生学会运用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