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浙江社区治理新实践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合集下载

2023年新教材高考政治微专题专练17含解析

2023年新教材高考政治微专题专练17含解析

专练17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湖南卷]某区聚焦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提案,推动“社区参与有序化、社区议题合理化、社区协商规范化、社区共识最大化、社区服务精准化”。

该区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做法能够( )①保障居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②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③增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实际本领④创新自治组织形式,维护居民合法权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2·山东省高三检测]2021年8月,某地社区按照党建引领、党员组织、居民报名、大众评选的流程,成立了社区居民议事会、志愿服务协会、禁赌毒协会、老年协会,健全了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机制。

此举有利于( )①创新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形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②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③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共同化解基层矛盾④明确居民参与民主协商的义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2022·山东卷,5]老龄化社会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养老助餐服务状况,某中学生调研小组收集的资料如下:该小组拟向相关部门提交调研报告,报告的主题可以归纳为( )①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共治共享格局②聚焦民生切口,释放多元主体能量③赋能基层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④发挥协商优势,提升群众的幸福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2·湖南省高三适应性考试]近年来,某市以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村级议事协商,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在全市82个乡镇建立了农村社区协商示范点。

依托村民议事会、决策听证会、民主评议会、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各类协商活动促进村级自治组织进一步规范运行。

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村级议事协商充分调动了村民的参与感②通过民主评议会可以规范村民行为方式③有利于我国基层政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④提升了村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实际效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22·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高三诊断]我国某村村民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审批流程如下: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村委会初审→召开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张榜公示5天以上→县民政部门将花名册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打卡发放低保金。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发布时间:2022-06-13T07:04:32.04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2月4期作者:贾慧[导读]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贾慧巴彦淖尔市委党校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摘要: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重心在城乡社区、关键是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重点在群众的广泛参与、难点在组织引领和动员。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担负着基层党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这与基层社会治理就是做好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高度契合。

用好这一创新载体,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把各项任务深度融合起来,将会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良性发展,从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面向基层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主流价值、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的战略举措。

一、深刻理解把握党中央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战略部署(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思想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次重要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三级设置,即在县(区)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乡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行政村设实践站。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不同于普通志愿服务,需要具有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价值引领的使命,倡导思想引领和志愿服务相结合。

申论范文:加强基层治理 打通“最后一公里”

申论范文:加强基层治理 打通“最后一公里”

申论范文:加强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申论范文:加强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加强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已成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现代化治理体系,必须加强对基层治理的关注,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为实现党和人民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将从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加强社区自治和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

首先,要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组织和领导核心。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注重党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和执行力。

要加强党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成为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

同时,要完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提升党组织履职能力和凝聚力。

其次,要加强社区自治。

社区是人们居住的最基本单位,是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

要依托社区组织,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可以设立居民委员会,由居民选举产生代表,代表居民的利益,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要加强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解决日常问题等。

同时,要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问题回应机制和投诉举报渠道,及时解决居民的诉求和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三,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打造智慧社区,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诉求,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可以建设智能化的社区服务中心,集成社区资源,提供便民、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服务。

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设立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巡逻、环境整治等活动,提高社区的治理能力和道德素质。

加强基层治理,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

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社区自治、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和优化治理能力的目标。

作为申论者,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基层治理的实践,积极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讨发言: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研讨发言: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研讨发言: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要不断深化对党建规律的认识,在党建引领下,深刻把握基层治理的发展脉络、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和价值目标,切实发挥高质量党建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一、发挥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加强社会治理,要着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核心引领作用。

其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基层治理的核心理念,要综合运用治理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应坚持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要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完善党建引领,特别是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和技术引领。

政治引领,要求基层党组织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位,确保基层治理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思想引领,要求将思想建设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紧密结合,凝聚思想共识,形成奋进力量,促进基层治理朝着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不断迈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组织引领,就是通过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基层党组织与基层治理的高效结合;制度引领,主要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基层治理,引导带动党员干部严格履行职责,让基层党组织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技术引领,就是及时把先进技术应用于基层治理中,推动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

二、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党建引领能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引领能力建设是根本。

没有强有力的党建引领能力,基层治理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要增强党建引领能力,突出理念、组织、机制、技术等方面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治理难题,不断推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关于实施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工程”实施方案

社区关于实施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工程”实施方案

社区关于实施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工程”实施方案为巩固和扩大社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深化新一轮“三增”主题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激发基层工作活力,打造“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全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现就实施联系服务群众“六项工程”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社区集体经济“升档进位”工程1、强化社区发展目标管理。

科学制定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目标,分类实施发展措施,确保稳步增收。

确保2018年社区稳定性收入达到220万元以上。

2、利用开发区建设长征路的契机,盘活原长征涂料厂约3亩左右的土地,原来承包的租金只有1万元左右,盘活后可增加5-8万元收入。

3、对原有到期的租赁合同、协议进行重新修订。

二、社区干部队伍“源头活水”工程1、实施社区干部“三制”规范化管理。

加强社区干部年初目标承诺、年中检查初评、年底考核评议“三制”管理。

年初,通过责任状、协议书等形式,量化细化任期和年度目标,并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年中,社区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村干部承诺执行情况初评,年底,召开居民代表和党员会议对社区干部进行测评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使用、报酬待遇的主要依据。

2、加强社区后备干部培养。

斤年下半年,我社区针对村干部年龄结构偏高,后继乏人等问题,利用开发区人事管理运行平台,我们招聘了两名村干部,选拔实行个人推荐、社区党委审议、区党工委把关的程序,在招聘期间社区共有10人,包括大学生、退伍士兵竞相报名应聘,社区把这落选的人员纳入社区人才管理信息库,目前我社区确定了5名后备干部。

对刚招聘的人员社区指定专人做好“传、帮、带”,结合实际工作给他们分任务、压担子、教方法、指路子,通过言传声教。

使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三、政社互动“减负提效”工程1、建立“三社联动”服务机制。

实施“一个社区3名社工、10个社会组织、50人以上常态服务居民志愿者”“1315”计划,推行“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动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精细化程度。

突出问题导向打通“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

突出问题导向打通“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

突出问题导向打通“最后一公里”末梢堵塞作者:刘成鸣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第07期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

“最后一公里”如何通?内心如何通?情感如何通?工作如何通?作风如何通?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蹲点调研找到了答案。

面对面让社情民意“不失真”要想听到真实声音,取得“真经”,必须“一竿子插到底”,和群众面对面。

不与群众面对面,我们就无法获取真实细节和切身体会,听取的意见就会变味失真,甚至先入为主。

今年初,我接待了一位信访户,从2008年起,他多次向信访部门反映自家征地拆迁补偿不到位问题,相关部门为此开展调查,得出了补偿足额发放的结论。

但该信访户对结果不认同,依然坚持上访,他也因此成为少数基层干部眼中的“刁民”。

在与他面对面的交流后,我要求信访部门和西区对这起积案进行再调查,而结果却是该信访户的部分诉求合理。

为何两次调查结论出现差异,甚至相悖呢?原因就在于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第一次调查仅听取了部分村社干部的意见,就带着主观臆断草下结论,导致该信访户的部分正当诉求迟迟不能得到解决。

第二次调查则面对面走访了他的邻居和相关工程人员,从而得到了更趋于事实的真相。

通过这件典型事例,暴露出我们少数干部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工作时不深不细不实,服务群众始终“停在嘴上”、工作落实始终“浮在面上”等问题。

在下基层征求意见中,我甚至听到了“你们党”“你们政府”这样的称谓,让我内心深深震撼。

“最后一公里”问题,表面是距离,实质是隔阂。

要消除这个隔阂,就必须进一步畅通与群众沟通的路径,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把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常态化,让干部经常性到群众中去,在与群众促膝交谈中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群众需求、了解群众期盼、增进群众感情;坚持开门听意见,多与拆迁户、信访户、低保户、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困难群体以及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等交流,欢迎他们“挑刺”“找茬”,努力把声音听全、听准、听深;坚持诚心纳谏,着力营造“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氛围,让群众放开顾虑、畅所欲言,使征求到的意见没有过滤、原汁原味。

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顶层设计亮点有哪些

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顶层设计亮点有哪些

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顶层设计亮点有哪些在新时代的发展进程中,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其中的顶层设计更是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为构建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顶层设计究竟有哪些亮点呢?其一,强调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

以往的社会治理往往是政府单方面主导,而在新时代,顶层设计注重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在发挥作用,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都被视为社会治理的主体。

这种理念的转变,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

例如,在一些社区治理中,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环境整治、治安巡逻等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的治理效能。

其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治理创新。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打造智能化的治理平台。

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从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理策略。

比如,在交通管理方面,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信号灯设置,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其三,注重源头治理。

顶层设计不再仅仅是针对问题出现后的应对和解决,而是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问题的产生。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社会环境等措施,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

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其四,强化法治保障。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新时代的顶层设计高度重视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执法,确保社会治理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同时,加强对公民的法治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这使得社会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顶层设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政府和公共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越来越重视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然而,由于信息孤岛、低效的信息交互等问题,政务服务仍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即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服务传递的瓶颈。

本文旨在探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

一、整合政务服务平台为了提高政务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我们应该致力于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体系。

通过整合,不仅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还可以减少民众在不同平台上重复提交信息、重复办理手续的现象。

此外,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有针对性的支持。

二、构建政务服务综合门户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综合门户网站,为民众提供一个统一入口,方便他们查询和办理各项政务事项。

该门户网站应该具备信息分类明确、检索便捷、界面友好等特点,使得民众能够轻松地找到所需的政务服务。

此外,门户网站还应该提供在线预约、在线办理、在线支付等功能,方便民众随时随地完成政务服务。

三、推广移动政务服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政务服务成为了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力度,推广移动政务服务应用,为民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体验。

通过移动应用软件,民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政务信息、办理业务、提交申请等,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的便利性。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比如二维码扫描和人脸识别等技术,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四、优化政务服务体验政府应该将民众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优化政务服务的各个环节。

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应该建立服务评价机制,接受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和改进。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政务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透明度,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五、加强数字安全保障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时,数字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上虞区379家社会组织为例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上虞区379家社会组织为例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上虞区379家社会组织为例赫林;徐金刚【摘要】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发挥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为主题,通过对上虞379家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现状、典型案例的剖析,查找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从社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政府要加强扶持力度、政府与社会组织要实现良性互动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理论观察》【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社会组织;基层社会治理;上虞区【作者】赫林;徐金刚【作者单位】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浙江绍兴 312300;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浙江绍兴 31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916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

近些年,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日益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量规模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000多个发展到今天的70多万个。

① 数据来源于2017年8月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在部分全国性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以及作用发挥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仍没有很好地找到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最佳平衡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治理方式的推进。

浅谈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以浙江省为例

浅谈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以浙江省为例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2期浅谈社区治理改革与创新——以浙江省为例姚汉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杭州 311121)摘要:城市社区治理是我国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

聚焦浙江省,总结浙江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四种做法经验,提炼出浙江以服务为中心理念引导下的基层治理创新,以期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创新提供启发。

关键词:浙江省;城市;社区治理0 引言城市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城市治理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重点所在,城市治理水平则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治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浙江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近年来围绕着四大都市区建设和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已经进入城市化的中后期。

伴随着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伴生的城市问题与城市风险日益突出,昭示着城市化进程迫切面临着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的转变,城市的有效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定点。

而城市基层社区,作为与家庭、单位等紧密镶嵌,和人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的微型组织和行动空间,承载着城市基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亦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重点领域。

1 浙江省城市社区发展概况2018年,浙江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68.9%,与2017年相比,上升0.9个百分点。

其中,杭州、宁波、温州城镇化率越过70%,超全省平均水平(数据来源:2018年浙江省人口数据公报)。

浙江全省的政府组织和相应的行政资源,分布于11个地级市,89个县级行政区,1 378个乡镇(街道)。

而基层的27 458个村民委员会、3 581个社区居委会在党委政府指导下依法自治(《透过浙江看中国的社会治理》,第7页)。

浙江的各个社区居委会将提升管理与优化服务融为一体,始终围绕民生的保障与改善,建立健全城市治理的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机制,坚持以民主促民主,不断完善开放式决策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数字技术为工具,广泛的民主参与和有效的协同治理为手段,共同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和提升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路径。

贯通组织体系“最后一公里” 筑强基层战斗堡垒

贯通组织体系“最后一公里” 筑强基层战斗堡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明确提出“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基础和重心,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是挑战频仍、矛盾集中,越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越要确保组织体系“最后一公里”畅通到底,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凝聚强大合力。

聚焦“强根铸魂”,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思想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组织体系越到最末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越要抓得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后一公里”不走岔路、不绕弯路,不出现“断头路”。

要加强党的领导。

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推动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组织书记兼任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等措施,着力构建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按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确保组织体系经脉通畅、充满活力。

要加强政治引领。

依托党建工作拢人心、聚人气、干事业,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进一步规范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为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引导各类组织自觉拥护党的领导、贯彻党的主张、落实党的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最大限度地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万众一心、合力攻坚的生动局面。

要加强思想教育。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长期战略工程,注重发挥党支部、党小组主体作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干部实际开展分众化、差异化理论学习,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厚植基层、深入人心。

聚焦固本强基,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整改方案

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整改方案

持续整改
5
持续整改
6
未规划停车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 1、按规划合理布置停车场、停车位; 重,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派出所、工商所、整治办、城建所联合执法,必须规范街道停车点。
马上整改
XX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及整改方案
序号 查找的问题 整改措施 整改时效 责任人
7
1、规划建设垃圾池2个(中心街社区居委会1个,三面峰村和机械厂结合处一 场镇垃圾池一是设置数量少,二是设置 个),合理布局垃圾箱; 不科学不规范,造成乱扔乱倒垃圾的现 2、对居民开展文明社区宣传,张贴文明社区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区民文明社区 象严重,严重影响了场镇的环境卫生。 意识,做到门前“三包”。 工地建设管理秩序混乱,“沙石车”“ 1、规范工地建设秩序,与政府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 土石方车”,出入工地拖泥带水,留下 2、实施源头治理,有具体举措,一是出入冲洗车辆,二是硬化出入要道。 满街泥土痕迹,造成尘土飞扬,街道一 3、逗硬责任追究制和完善处罚措施。 片狼藉。 1、联系质量检测部门对还房工程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正常,加强现场监理 土地挂钩项目,芝麻沟还房工程一是速 和管理; 度进展缓慢,二是建设业主有偷工减料 2、督促业主倒排工期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时间。 的现象。
2014年底
XX
2 3
2014年底
XX
2015年
4
1、改变过去的“决定-宣布-争论”模式为“参与-协商-共识”模式;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项目的实施出 2、坚持工作透明; 现“一闹就停”的现象 3、坚持宣传和发动群众; 4、对无理取闹、强揽工程依法打击。 1、坚持“进村入户,问情联心”活动,认真执行党委政府制定的“下基层”制 近年来的镇干部较往年的镇干部,下基 度; 层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少,没有过去 2、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工作,必须“沾泥带土”着眼真情的走基层,住农家屋 干群关系融洽 、吃农家饭、说农家话; 3、完善制度,逗硬制度奖惩。

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

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

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将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协同推进城市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一个备受关注的难题,即“最后一公里”难题,即如何打通城市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城市社区治理真正落地。

“最后一公里”难题,指的是城市社区治理在具体执行层面上所面临的挑战。

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政府部门可能会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但往往落实到具体的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中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导致政策难以真正得到执行。

这就需要解决如何打通这个“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让城市社区治理真正取得实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要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意识。

社区居民是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只有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才能使城市社区治理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务实。

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参与,鼓励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去,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其次是要建立健全的社区治理体系。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体制机制来支撑,否则就会导致社区治理的混乱和不可持续。

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和权利,形成有效的社区治理机制,以保障城市社区治理的顺利进行。

还需要注重建立起多元化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

城市社区治理不应该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政府、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事情。

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让他们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也要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自治组织,让他们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可以使城市社区治理更加高效、便捷、精准。

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

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

Public Management公共管打通城市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张旭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单元细胞和稳定根基,立足社区自治实际,创新工作方法,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基于6个月亲身参与知音苑小区居委会工作的体会与感悟,阐述遇到的“堵点”,剖析原因,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社区自治;城市治理;思考建议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1城市基层工作的特点、做法和成效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创新发展排头兵,社区治理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打造出“上海模式”,近年来上海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有五个方面:工作合力基本形成、基层治理改革有序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持续加大、社区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群体化矛盾风险基本可控。

但是,上海城市社区治理依然面临着难题,要着力破题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以绣花般的精神疏通治理“堵点”,回应百姓关切问题,体现人本理念、善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大数据技术支撑,解决治理顽症、打通城市管理“最后一公里”。

1.1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的根本属性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而且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长寿路街道知音苑更处于普陀区开放的最前沿,地处于静安、普陀、长宁三区交界处,社区目前呈现出社会治理的复杂化,服务需求多样化,参与群体多元化,管理对象多态化,社会发展法制化等一系列新特点,所以作为基层社区管理者、工作者,时刻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1.2社会治理工作的整体困境当前,社区治理还普遍停留在政府主导阶段,社区自治的水平发展不均衡。

老旧小区邻里之间都很熟悉,社区工作的开展和部署,往往以打“亲情牌”为主新式小区的邻里之间较为陌生,外来流动人口和租赁住房人的比例高,社区人员组成结构复杂,住户多为上班族早出晚归,各项社区治理工作开展起来难度较高。

1.3社区治理工作的实际问题纷繁复杂长期以来,居委会在街道的领导下,承担了居民区大量的行政工作,组织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共治,成为联系政府和居民的良好纽带。

吹响服务群众“集结哨”

吹响服务群众“集结哨”

吹响服务群众“集结哨”作者:卢益飞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20年第02期社区,是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基层无小事,治理是难题。

如何办好社区群众家门口的事,关系着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为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聚焦群众诉求,全面整合基层管理服务资源,着力解决社会治理力量难以下沉、治理资源碎片化等问题,推进基层治理不断创新,探索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光明样本”。

共建共治,为民调解解民忧在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楼村社区,记者不时能看到一排排待拆迁的楼房。

随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开展建设,楼村社区成为光明中心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据了解,楼村社区涉及项目范围达291万平方米。

楼村社区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万千农村社区的一个缩影。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张,农村社区相对封闭、单一、同质性的社会结构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以及异质性的现代社区。

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但同时也造成了社区内邻里矛盾、劳资纠纷等冲突频繁发生。

如何化解社区在快速的社会变迁中出现的各类复杂矛盾?在楼村社区,有五位老人以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治理智慧在进行着探索。

2019年5月21日,楼村社区五位老党员和退休干部自发成立了“五老调解室”,承担着协调处理社区矛盾纠纷的职责。

在楼村社区,大部分本地居民都知晓“五老”的名字。

早在几十年前,五位老人就奋战在楼村,用自己的汗水建设着这片土地。

如今,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五位老人依旧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虽然年事已高,但扎实的调解功底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在处理楼村社区的矛盾纠纷时,拥有着天然优势。

“五老”中的陈植林,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工作时,积极主动承担起迁坟业主的思想工作,使这项棘手的工作提前完成。

此外,他还以高度的责任感制止了有人想造假墓骗取国家赔偿事件的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讲帮乐树行的具体内容

讲帮乐树行的具体内容

讲帮乐树行的具体内容
持续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与网格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相融合,进一步盘活用好社区各类资源,着力打通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擦亮阵地“新名片”,有温度聚人气。

紧扣“讲帮乐树行”5个方面,把群众需要的服务作为“主打产品”,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主阵地,拓展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结合文定天下小区的精神文化需求较大、老年人及未成年人较多的特点,发挥文定支部作用,凝聚人员及能人力量,打造“小院讲堂”、组建“手挽手”队伍、拓展“欢乐集日”活动、选树“小院榜样”、打通“文定视窗”平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20余次,让文明的种子在小区落地生根。

汇聚联动“新合力”,有深度入人心
依托群活动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平台,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共建单位接单机制,与“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相结合,由网格员、志愿者、团员及在职组建“青年先锋队”“邻里管家”“突击小分队”“小喇叭”4个小分队,招募志愿者85名,开展庭院课堂、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XX宣传员等行动22次,着重解决小区环境卫生、树木遮挡、邻里矛盾等疑难问题,形成社区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申论范文: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

申论范文: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

申论范文:让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要服务好群众,还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产生矛盾纠纷,如果不加以重视,就可能由小矛盾演变成大冲突。

因此,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对于提升群众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最初一公里”,而重心则在“最后一公里”。

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关乎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关乎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无论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还是其他各项“硬任务”的完成,都有赖于织密基层社会治理网,从而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安全感。

进一步打磨“绣花针”,用好精细管理“穿针法”,找准人民需求“落针点”,下足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继续绣出更多、更好、更美的画卷。

“畅”发展渠道,激发人才活力。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当前,基层对人才的需求度“水涨船高”,激发基层人才活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要想打破基层对人才吸引力低、发展空间有限的困局,就必须在提高保障水平、畅通发展渠道、激发队伍活力上做文章。

基层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网格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

为破题基层力量薄弱,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推动力量下沉到基层、服务延伸到网格,打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入格后,围绕“四大任务”和“四项工作”,发挥职能和专业优势,当好网格“四员”,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减”基层负担,提升服务能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基层是各项政策部署的“第一落实者”,要让基层工作者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干实事、出实绩上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为基层减负就是必要之义。

要轻装上阵,走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就要防止各级简单向基层转嫁工作责任。

从下放审批执法服务权限,到细化基层通用权责清单;从轻“痕迹”、重“实绩”,到注重工作能力培养、提升服务水平,只有将各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抓长、抓常、抓细,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浙江社区治理新实践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者:
来源:《大社会》2018年第05期
近年来,各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源实施一系列的民生工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明确当年要解决若干件民生实事,但市民的民生诉求依然不断,诉求内容多为老调重弹,如:小广场、小公园、小井盖、小台阶等久拖未决,甚至无人理会。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错位”的感觉?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选定民生项目时“重大轻小”的惯性思维。

“重大轻小”,往往忽略了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普遍关注的身边小事,从而造成了以往覆盖面有限的民生工程虽然钱没少花,但却没有解决好老百姓的普遍关切。

如何满足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真正实现“惠民实事,居民做主”,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惠民政策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在这种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多种形式的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基层社区居民最迫切的需求,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中,广东深圳、浙江致力社区治理新实践,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政府由过去的“配菜”,转变为现在的百姓“点菜”,提升了政府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度;“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识在居民中得到了强化,提升了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社会组织参与实施,改变了过去社区的事情由居委会一家包打天下的局面,民生实事从项目征集、精准实施、组织评估等流程作业,保证了项目的科学性和收益最大化。

无论是深圳市连续4年推动的“民生微实事”,还是浙江省每年认真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的举措,都有效地解决了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烦心事,使社区治理的效果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进一步夯实了社区治理的基础。

深圳、浙江两地社区治理的新实践,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内涵,代表了以民为本的社区治理大方向,为我们树立了政府重视、社会组织实施、群众满意的社区治理新样板。

深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深圳民生微实事体现了政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社区治理新思路。

“从大处着眼”,就是立足社区治理创新,夯實社区治理基础;“从小处着手”,就是瞄准社区居民身边事,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推动落实社区群众关注度高、热切希望解决的惠民小项目,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烦心事,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热情,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

从2015年至今,经过近4年的运作,“民生微实事”项目已由探索期转向成熟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据统计,自2015年下半年开始到2017年底,深圳市实施各类民生微实事共有2.75万个,使用经费约35亿元,受益居民群众达到百万人以上。

民生微实事做什么?
深圳民生微实事,主要包括完善社区安全防护、增强居民安全保障的消除安全隐患项目,提升社区绿化品质、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的社区环境整治项目,健全社区文体设施、丰富居民生活的文化体育娱乐项目,增强居民自助互助、提升居民综合素养的居民生活关爱项目等4大类。

民生微实事由于涵盖广泛,被喻为“社区民生大盆菜”。

民生微实事就是由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共同来做好“大盆菜”。

通过政策引导、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短、平、快”解决社区居民身边事,把以人为本、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民生微实事落到实处。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精准指向民生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社区治理的“硬件”;通过服务项目有机串接,推动社区治理重要主体之一的社会组织的成长,提升社区治理的“软件”。

早在2014年,福田区围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发展基层社区民主”,创新推出“民生微实事”改革项目。

2015年10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全面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指导意见》,在全市铺开实施“民生微实事”。

市、区两级财政按每个社区200万元/年的经费支持,为社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建设机遇。

除了有资金,还要有好项目。

从2015年8月起,深圳建立了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由深圳市民政局主办建设,深圳市社区建设促进会协办。

迄今已经征集了四批项目,项目覆盖养老、科技、医疗、体育、公共安全、环境卫生等多个维度,为全市社区开展民生微实事提供了一份官方菜单。

为了做好项目库的建设,市民政局专门印发了《深圳市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入库、项目使用、项目出库等流程和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同时也加强了相关配套建设,建立了市级“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专家库”,已累计邀请专家50人次参与评审。

“动态”,是项目库的一个典型特点。

库里被点选上百次的明星项目,在社区里叫好又叫座,既鼓励了社会力量承办民生项目,也为全市社区提供了更多便民利民的选择。

而对执行效果差、居民点选少、社区反响差的项目,直接剔除出项目库。

在全市各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街道、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民生微实事项目在鹏城落地开花,比比皆是,各区民生微实事实施成效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