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的重要青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作者以异常开阔的艺术视野,在文艺界普遍歌颂抗日热潮中独树一帜,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深厚土壤,使用纯熟的汉民族语言,从现实中发现美与丑,体验喜与悲。

在《华威先生》中,作者不用具有中心意味的事件,不用大的矛盾冲突和十分连贯的情节,而是以叙事者“我”作为外视点,用漫画的方式,通过对华威先生三次参加会议的忙碌、衣着以及像“变色龙”一样的市侩形象,重复的陈词滥调以及可笑的行为动作的描写,以简单的“写意”手法,几笔就勾画出虚伪狂妄、庸俗浅薄的文化官僚的形象.仅仅写了华威先生的几个生活片段,就让人读起来放不下;人物鲜明深刻,栩栩如生,这一切都应归功于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

小说高超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鲜明的对比,达到绝妙的讽刺效果。

1.优雅的风度与发火失态的对比。

华威先生是具有十足的绅士风度的。他左手无名指上还带着结婚戒指”,他抽雪茄烟,“拿着雪茄烟的时候就叫无名指微微地弯着,而小指翘得高高的,构成一朵兰花的图样”。多么注重仪表和形象。但是,当他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时,他“猛地跳起来”,“瞪着眼”又开始恐吓威胁,最后,撕下文明的面纱,出口谩骂“混蛋”“妈的”。原来,他优雅的仪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装出来唬人的,一旦有一点点威胁到他所谓的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他就会丑态毕露、歇斯底里,甚至丧失起码的人格和尊严。

2.自身言行的对比。

小说开头写“我”与华威先生是亲戚,“我”尊敬地称他为“华威先生”,他立刻就显出一幅谦虚的样子,心甘情愿地屈尊降为“威弟”或“阿威”。但谦虚仅此而已,随即开始自我吹嘘:刘主任“硬叫”他修改县长公余工作方案,“三点钟又还有一个集会”,“王委员又打了三个电报来”“硬要”他到汉口去一趟等等。开口一个“硬叫”,闭口一个“硬要”,不外乎想借此表明与他交往的人物都是上层重要人物和他的重要性,一切都要他来领导。他这种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的面具,经作者通过对比描写的轻轻一点,立刻掉在了地上。

他在“难民救济会”上的可笑表演,更具讽刺意味。

他迟到了,这已成为惯例。但他却“态度很庄严,用种从容的步子走进去”,与先前的“匆忙”和“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对这个会议,他自称是“不能当主席”,却凌驾于主席之上。主席报告时,他在那里刮洋火点烟,然后大声插话让主席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看着表,俩分后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讲话,然后未经允许,自己发表起意见来。他就讲了两点:一是你们要努力工作,二是青年工作人员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一个领导中心”就重复了三次。作者在这里使用重复的

方法,意在揭露华威先生极其险恶的用心的同时,也讽刺了他讲话罗索、没有实际内容和演讲水平。

作者有意通过人物言行的巨大反差,来揭示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与内心世界,对人物不加一点评议,而是把强烈的情绪、鲜明的讽刺蕴含在文字深处,从而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淋漓境界。

3.不同场合不同态度与表现的对比。

“难民救济会”只是个普通的群众组织,所以华威先生在进入会场时表现得很庄严,态度很高傲。而到了“文化界抗敌总会”,他立刻换了另一种态度,另一副嘴脸:脸上堆满了笑容,对每个人点头,一再表示“对不住得很”。他不再“摆摆手”粗暴地打断别人的发言,而是“拿出一张纸条,写几个字递给了主席”,征得主席的同意后,才“点点头站起来”。说话时先尊称“主席”、“各位先生”,再谦称自己是“兄弟”,并且“腰板微微地一弯”。完全是不同的态度与表现。因为他十分清楚,这个“文化界抗敌总会”,到会人员都是上层人物,他不敢造次与轻狂。傲气收敛,足见其欺下媚上的本质。

作者就是通过不同场合中人物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的鲜明对比,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描写中,体现出实际上的巧妙构思,达到讽刺与揭露的效果。

二、通过细节描写,进行漫画式的夸张,达到讽刺效果。

文章开头,关于华威先生的描写,就是一段生动活泼的细节描写。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漫画式的简笔勾勒,适度的夸张,使人物虚伪做作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公文包“永远夹着”,既显示了他上层人物的身份,也表示了他是个包不离手的“忙”人;年纪不大却带着手杖,既写出了人物官气十足,又有一种装出来的威严,让人发笑;戴结婚戒指,吸雪茄烟,说明他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种描写,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且寓意深刻:当时正是抗战的危急时刻,总是叫喊没有时间,终日奔忙的他,却有如此闲情逸致,故作高雅,岂不发人深省?

典型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比如写华威先生的包车:是全城跑得最快的,脚踏铃不停地响着,黄包车立刻往左边躲开,小推车马上打斜,担子很快地让到路边,行人赶快躲避到两旁的店铺里。就是这漫画式的夸张,凸显出这位国民党官僚真是八面威风,与他后来到会时的从容形成对比,对他所谓的“忙”,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揭露。他微笑时:“脸上的肌肉耸动了一下”等等,无一不是一幅幅精彩的讽刺漫画,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细节描写是漫画似地勾勒加上适度的夸张,讽刺辛辣又不动声色,平静的描写蕴含深刻的褒贬。让人感到自然天成,天衣无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