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形态位置及结构

合集下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右颈总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腋动脉
降主动脉
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
髂总动脉
3 体循环的动脉1
3 体循环的动脉2
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添加标题
心脏的动脉
添加标题
头颈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锁骨下动脉
添加标题
上肢的动脉
添加标题
胸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腹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髂总动脉及盆部的动脉
添加标题
髂外动脉及下肢的动脉
髂总静脉
髂外静脉
髂内静脉
下肢
盆部
下肢的静脉
深静脉:和同名动脉伴行 浅静脉: 髂外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股静脉 腘静脉
盆部的静脉
肛静脉
髂内静脉 和同名的动脉伴行
直肠下静脉
阴部内静脉
腹壁的静脉:
腹腔脏器的静脉:
成对
肾上腺静脉
肾静脉
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不成对
肝静脉 入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入肝
腹部的静脉
6 心包
纤维心包
01
浆膜心包
02
壁层
03
脏层
04
心包腔
05
7 心脏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
心尖的体表投影:
左侧第五肋间隙,左锁骨中线内侧1—2cm。
血管
肺循环的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n
肺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
1 肺循环的动脉
2 肺循环的静脉
主 动 脉
升主动脉
冠状动脉
主动脉弓
头臂动脉
左颈总动脉
非自律性细胞
是正常情况下不具上述自动去极特性的细胞,即心脏收缩肌细胞。 这些细胞在病变时,可表现出自律性而引起心律失常。

第6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第6章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心交感神经: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β-受体结合,可导致正 性变时作用、正性传导作用、正性变力作用。
(2)心迷走神经:抑制
心迷走神经:递质为乙酰胆碱,M-受体结合,导致负性变 时作用、负性传导作用、负性变力作用。
(三)血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血壁的侧压力。
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
1.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血管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物质基础) ②心脏射血(条件)1/3 动能、2/3 势能 ③外周阻力 动力>阻力 ④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2.动脉血压及正常值(以肱动脉血压为准) 正常值:收缩压 :100 - 120 mmHg (13.3-16.0kPa) 舒张压:60 - 80 mmHg(8.0-10.6kPa)
前负荷、后负荷 、 心缩能力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1.前负荷对博出量影响-异长自身调节
异长自身调节: 这种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参与,只是通过心肌细
胞本身初长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变化过程。
特点:调节范围小 生理意义: 能精细调节每搏输出量。
剩余血量:心缩力↓→剩余量↑ 前负荷 V血回流速:大V压>房压→回流速、量↑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毛细血管压 ↑ ↑
血浆胶体

渗透压 ↓
回流量

例症
炎症、充血性心功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营养不良、肾炎等
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淋巴回 流受阻


丝虫病、癌症等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毛细血管
(二)心腔 1.右心房 2.右心室:三尖瓣 3.左心房 4.左心室:二尖瓣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一底 :心底 一尖 :心尖
二面 :胸肋面、膈面
三缘 :下缘、右缘、左缘 三沟 :冠状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前室间支/沟 胸肋面
心尖:左心室 心底:左、右心房 心尖切迹 胸肋面:右心房、右心室 膈面:左、右心室 心尖 左缘:左心室 右缘:右心房 下缘:右心室、心尖 冠状沟:心房、心室分界 房室交点 线 后室间支/沟 前室间沟、后室间沟
肺动脉口 肉柱
三尖瓣复合体 三尖瓣环、三尖瓣、腱索 和乳头肌在功能上密切相 连,因此,将四者合称三 间瓣复合体。
隔缘肉柱 (节制索)
3、左心房
前部:左心耳
左肺上、下静脉开口 后部:五个开口 右肺上、下静脉开口 左房室口
左心耳
右 肺 上 、 下 静 脉 开 口
左房室口
4、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
12
隔下静脉 肝静脉
肾上腺静脉
腰静脉 腰升静脉
肾静脉 睾丸静脉
4、肝门静脉
收集食管下段、胃、小肠、大 肠、胆囊、胰、和胰等腹腔不 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两端均与毛细血管相连, 特点: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且缺少功能性的静脉瓣, 肝门静脉压力过高时,血 液易发生倒流。
( 1 ) 肝 门 静 脉 的 主 要 属 支
功能 : 造血、滤血、清除衰老 血细胞、参与免役反应 脾门
第9肋 脾 切 迹
(三)胸腺 位置: 胸骨柄后方,心包上方,大 血管的前面。 形态 : 分成左右两叶,每叶呈 扁条状,新生儿和幼儿 的胸腺较大,性成熟时 最大,成人胸腺被结缔 组织代替。
二、淋巴管道
(一)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管 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两种 ,管壁内有瓣膜,防止淋巴逆流 。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
酸碱平衡
血液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对维持生 命活动至关重要。
05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定义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
神经调节的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神经的作用来实现。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 放去甲肾上腺素等递质,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 乙酰胆碱等递质,使心跳减慢、血管舒张,血压降低。
心肌收缩机制
心脏的神经调节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 通过神经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搏动频率 和强度。
心肌细胞通过横桥连接和钙离子触发 的方式实现收缩,将血液泵出心脏。
0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的分类和解剖结构
血管的分类
根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以 将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三种类型。
动脉的解剖结构
体液调节的意义
体液调节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功能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失血、休克等情况下, 体液调节机制会迅速启动,通过分泌激素等化学物质来调节循环系统的功能,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 行。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的定义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或组 织通过自身的生理特性来调节其功能 。
自身调节的机制
原微生物的入侵。
维持内环境稳态
通过渗透压、酸碱平衡等机制 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凝固与止血
血小板参与血液凝固,在损伤 时止血。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量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渗透压
指血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与血浆蛋 白含量有关。
粘滞性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阻力,与红细胞数量 和变形能力有关。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系统辅助循环作用
淋巴液回流
淋巴系统通过淋巴管道收集组织间隙中的淋巴液,将其回流至静脉系统。淋巴液中含有从组织中渗出的水分、蛋白质 、脂肪等物质,以及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病原体和异物等。
免疫功能
淋巴系统中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同时,淋巴结还能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和异物,防止它们进入血液循环。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 能
汇报人:XX
2024-01-11
目录
• 循环系统概述 • 心脏结构与功能 • 血管结构与功能 • 血液成分与循环过程 • 循环系统调节机制 • 常见循环系统疾病与防治策略
01
循环系统概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的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
组成
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 成。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 细血管和静脉;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 、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
高血压作用。
醛固酮
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远 曲小管和集合管,增加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泄
,从而调节水盐平衡和血压。
心房钠尿肽
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一种多肽类物质,具有利钠、 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自身调节机制及意义
01 02 03
心肌的自身调节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能够在没有外来神经和体液因 素作用下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此外,心肌细胞还具有 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基本生理特性,保证了心脏的 正常泵血功能。
肺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在肺部,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 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并吸收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心内膜 内膜 包括内皮、内皮 包括内皮、内 下层和内膜下层 皮下层和内弹 (疏松结缔组织) 性膜
心肌膜 包括心肌和结缔 组织支架
心外膜 属浆膜
中膜 由平滑肌构成 外膜 由疏松结缔组 织构成
大动脉的结构图
4.毛细血管:一层内皮细胞,细胞下面附于基膜上 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 5.淋巴管:与静脉相似,但(1)在行程过程中有淋巴 结介入;(2)腔大壁薄、瓣膜多。 6.毛细淋巴管: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内皮细胞间隙 大,基膜薄或不存在。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 之间,与第9~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 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 方是没有淋巴窦。发挥滤 血、免疫、造血和贮血作 用。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 生理特性
Bio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yocardium
(2)生理因素:
1)AP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正相关):
如快反应C比慢反应C的传导速度快;
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正相关).
3.心脏各部兴奋传播的速度: (快慢不一)
心房肌细胞: 0.3m/s
心房内由心房肌组成的
“优势传导通路”(结间束) : 1m/s 房室结(房室交界): 浦肯野系统: 心室肌细胞: 0.02 0.05m/s(最慢) 1.5 4m/s (最快) 0.5m/s
全身共汇集成9条淋巴干: 头颈部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颈干。 上肢及部分胸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锁骨下 干。 胸腔器官及部分胸腹壁的淋巴管汇合成左、右 支气管纵隔干。 腹腔不成对器官的淋巴管汇合成1条肠干。 下肢、盆部和腹腔成对器官及部分腹壁的淋巴 管汇合成左、右腰干。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右淋巴导管
右上身的淋巴
二、淋巴循环的功能
1.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 2.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 菌、异物
1、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 组织间隙。比cap略粗2、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
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
巴管.管径细、壁薄、
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3、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第四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动力和管道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物质运输,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
养物质和肺吸进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和
细胞,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保证新陈代谢
的运行。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 血管
淋巴系统: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终支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在颈部的分支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2)颈内动脉
营养脑和视器
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 头臂干,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
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主要分
支有:
椎动脉:分布于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前壁
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
肱 动 脉
桡 动 脉、 尺 动 脉
掌浅弓=尺动脉末端+桡动脉掌浅支 掌深弓=尺动脉掌深支+桡动脉末端
5、胸部的动脉
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壁 (2)脏支:分布于胸腔内 的脏器
6、腹部的动脉
主干是腹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后 壁和膈等处 (2)脏支:分布于腹腔 内的脏器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贵要静脉
上肢浅部
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
胸背等部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下腔静脉系
肠系膜上静脉 脾静脉
门静脉
腰部
左右肾静脉
左右精索内(卵巢)静脉
盆部
左右髂内静脉
直肠下静脉
肝 肝静脉
脉下 房右 腔心 静
左右髂总静脉
下肢深部 左右月国静脉 左右股静脉 左右髂外静脉
下肢浅部
小肠静脉 大肠静脉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体表可扪及的动脉(脉搏)
• 颈动脉:喉结两边,手轻按压可 感觉到。常作为急救时判断是否 还有心跳的标志。
• 肱动脉:测量血压。 • 桡动脉:摸脉搏最常用的部位。 • 颞动脉:头面部出血压迫止血点 • 面动脉:头面部出血压迫止血点 • 股动脉:医疗操作时经常用到。 • 腘动脉: • 胫后动脉: • 足背动脉:下肢血管病人、糖尿
房室瓣、动脉瓣和传导系统等。
右心房 右缘 冠状沟 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房
胸肋面
前室间沟 左缘 左心室
心尖
左心室 心尖
膈面
右心房
冠状沟 后室间沟 右心室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上腔静脉 主动脉瓣听诊区
三尖瓣 三尖瓣听诊区
主动脉 肺动脉瓣听诊区 肺动脉干 肺动脉瓣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二尖瓣听诊区
心尖搏动:左侧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循环系统解剖结构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 房交界的心外膜下。起搏点 •结间束: •房室结:传导速度慢。房室延 搁,保证房室先后有序地收缩。 •房室束: 传导速度较快。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大部分分布于心 内膜下层,传导速度最快。保证 心室肌同步收缩。

第 九 章 循环系统

第 九 章   循环系统

1.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及其生理意义

P波:两心房去极化 QRS波:心室去极化综合波 T波:心室复极化波
2.心电图与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关系
第 四 节
一、血流与血压
血管生理
1.血流量(blood flow)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 亦称容积速度,单位:ml/min或L/min
2.血流速度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 (1)心脏收缩 (2)外周阻力
(3)大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力
第三节
心脏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
- 90mV
形成机理: K+的向外扩散
2.动作电位
去极化过程(0期) Ap上升支( -90mv~+30mv) 复极过过程
1期---快速复极初期(+30mv~0mv)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 0mv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

心外膜
3. 心传导系
心传导系构成:
窦房结 房室交界
房结区 结区 结希区
结间束 浦肯野纤维
房室束及分支
二、血 管
(一)血管结构及其机能特点
内膜 中膜 外膜 1.动脉 弹性贮器血管,管比较厚,弹性大,具 有较大的可扩展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2. 毛细血管
3. 静脉
管腔大、管壁薄、弹性小 数量多
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
心 音 第一 心音 产 生 时 间 产生的主 要原因
房室瓣关闭 心室壁振动 动脉壁振动 动脉瓣关闭 心室壁振动

七年级生物循环系统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循环系统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循环系统知识点生物是一门探究生命的科学,而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循环系统。

在人类身体中,循环系统负责维持体内环境稳定,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出废物等任务。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循环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那么,以下就是七年级生物循环系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循环系统的概念循环系统是生物体内一组相互关联的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清除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维持内环境稳定,参与机体防御和调节功能。

二、循环系统的组成1. 心脏: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室。

2. 血管: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是从心脏输送血液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输送至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则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

3. 血液: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无细胞成分的部分,包括水、电解质、营养物质、激素等。

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携带氧气,白细胞参与机体防御,血小板有止血作用。

三、循环系统的功能1. 运输氧气与营养物质:血液通过心脏和血管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至各个组织细胞。

2. 运输代谢产物:循环系统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通过血液输送至肾脏和肺部排出体外。

3. 维持内环境稳定:循环系统通过维持血液体积、血压和血液渗透压等方面的平衡,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参与机体防御和调节功能: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和激素调节,同时还可以通过缩血管和扩张血管的调节,控制血压和血流量。

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 心脏的结构:心脏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

2. 心脏的功能:心脏主要的功能是向全身输送氧气和养分,清除废物。

它每分钟约跳动70-80次,每次跳动将氧合血液泵送至全身所有器官细胞。

五、血管的种类和结构1. 血管的种类: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 血管的结构:动脉比静脉壁厚,因为动脉内部需要承受血液的高压;静脉内部的阀门可以防止血液倒流;毛细血管由内皮细胞组成,它是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主要交换场所。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循环系统结构与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养物质、氧气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02
心脏结构与功能
心脏位置及形态
01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约2/3位于身体正中线左侧,1/3位于 右侧。
02
心脏呈倒置圆锥形,前后略扁,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朝向
左前下方。
心脏表面有三条沟,分别为冠状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是
03
心脏表面分界的标志。
心腔结构特点
01
03
血管结构与功能
血管分类及分布
01
02
03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 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 大。
静脉
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 回心脏,管壁较薄,弹性 小。
毛细血管
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细小血 管,管壁极薄,通透性良 好。
血管壁结构特点
内皮细胞
单层扁平上皮,具有抗 凝、抗炎、调节血管张
力等作用。
基膜
自身调节机制
心肌收缩力调节
血管平滑肌张力调节
局部代谢性调节
心肌细胞具有自动节律性,其收缩力 可随前后负荷的变化而自动调整。当 动脉血压升高时,心肌收缩力减弱; 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心肌收缩 力增强。这种自身调节机制有助于维 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血管平滑肌细胞可根据血管壁受到的 机械牵张刺激或局部代谢产物的变化 而自动调整其张力。当血管壁受到牵 张刺激时,血管平滑肌张力减弱;当 局部代谢产物积累时,血管平滑肌张 力增强。这种自身调节机制有助于维 持局部血流量的相对稳定。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适应症,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合并症治疗
针对高血压合并的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进行相应的治 疗和管理。

第三章 循环系统

第三章  循环系统
4.V吻合支丰富。 5. d:>2mm的V有V辨,防血液逆流。 的 有 辨 防血液逆流。
(4)分布、命名、功能 )分布、命名、 1、体循环静脉系 、 上腔静脉系:收集上肢、 上腔静脉系:收集上肢、头部静脉血 下腔静脉系:收集胸、腹腔、 下腔静脉系:收集胸、腹腔、下肢静脉血 心静脉系(冠状窦): ):收集心脏本身的静脉血 心静脉系(冠状窦):收集心脏本身的静脉血 2、肺循环静脉系 、 肺静脉及其分支: 肺静脉及其分支:收集肺泡已进行气体交换的动脉血回流 到左心房 3.浅静脉: 浅静脉: 浅静脉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 )、贵要静脉 贵要静脉( 上肢浅静脉:头静脉(外)、贵要静脉(内)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小隐静脉( 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前)、小隐静脉(后)
心内腔
(三)心壁的组织结构:见P102 心壁的组织结构:
〔1〕心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心内膜下层 〕心内膜: 〔2〕心肌膜:心肌:三层:内纵、中环、外斜。 〕心肌膜: 〔3〕心外膜:浆膜(心包的脏层):间皮 〕心外膜:
三层结构都含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三层结构都含丰富的神经和血管。
心房肌肌肉薄,心室肌厚,尤其左心室。 心房肌肌肉薄,心室肌厚,尤其左心室。
外形分区:心底、 外形分区:心底、心尖 心尖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平左第5肋间锁骨 心尖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平左第 肋间锁骨 中线内侧1-2cm处。(心脏第一听诊区) 心脏第一听诊区) 中线内侧 处。(心脏第一听诊区
心底
心尖
心尖部:平左第 肋间锁骨中线内 心尖部:平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 侧1-2cm处(心脏第一听诊区) 处 心脏第一听诊区)
组成: 为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组成: 为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 淋巴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 由心脏 静脉组成。 静脉组成。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 由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淋巴管和 淋巴导管组成 。

第八章 循环系统

第八章  循环系统

(四心的传导 系统 由特殊分化 的心肌纤维 组成,包括 窦房结、房 室结、房室 束、左右束 支及薄肯野 氏纤维。
(五)心脏的血管:营养心壁的是左、右冠状动 脉
(六)心包:为包裹心及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的锥形囊, 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
三.全身血管的分布
第二节 心脏生理 一.心肌的电活动
(一)心肌电活动的离子基础(心室肌) 1.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化):Na+内流 阈电位:-70mV ★快反应细胞:Na+通道的激活、开放、失 活 速度均较快,如心室肌,浦肯 野细胞等。 ★慢反应细胞:无快Na+通道,如窦房结的P 细胞。
2.复极化过程 1期复极化(快速复极化初期): 从+30mV~0mV,持续10ms,钠通道失活,K+ 外流。
4期复极化(静息期或舒张期) Na+-K+泵活动和Na+-Ca2+交换,恢复细胞 内外离子分布。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 1)心脏的自律细胞和自律组织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舒张期自动去极化:自律细胞复极化达 到最大舒张电位时,出现自动、缓慢地去极 化。 ★根据自律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的不同,分 为快反应自律细胞和慢反应自律细胞。 ☆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复极 过程中出现Na+内向电流。 ☆窦房结P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复极化 后期K+通透性减弱,Ca2+和Na+内流。
(三) 心音的产生
1. 心音:用听诊器在胸壁听到心脏瓣膜关闭 和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 音。 2.类型: 第一心音(多见) 第二心音(多见) 第三心音(少见) 第四心音(少见)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比较
心 音

人体解剖实训报告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实训报告循环系统

通过本次实训,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和特点,为后续医学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组成。

(1)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位于胸腔中部,左右两侧对称。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分为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

(2)血管: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静脉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管道。

(3)血液:血液是循环系统中的介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负责运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气体,血细胞负责防御、凝血和运输氧气。

2. 循环途径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毛细血管网,进行物质交换后,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2)肺循环:血液从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网,与肺泡中的气体进行交换,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3. 循环特点(1)连续性:血液循环是连续不断的,心脏和血管之间的连接保证了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2)封闭性: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管道内流动,不与外界直接接触。

(3)压力性:心脏通过收缩产生压力,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4)双向性: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既有向心脏回流的过程,也有从心脏流向全身各部位的过程。

1. 观察心脏结构(1)心脏位置:位于胸腔中部,左右两侧对称。

(2)心脏外形:心脏呈圆锥形,分为四个腔室。

(3)心脏壁:心脏壁由心肌构成,分为三层:外膜、心肌层和内膜。

(4)心脏瓣膜:心脏瓣膜有四个,分别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2. 观察血管结构(1)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好,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2)静脉:静脉管壁薄,弹性差,负责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输送回心脏。

(3)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径细,管壁薄,负责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循环过程分析

循环系统的组成与循环过程分析

06
现代医学在循环系统领域的应用
心脏起搏器技术进展
1 2 3
起搏器设计与功能优化
现代心脏起搏器设计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全面, 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设置。
无线遥控与监测技术
起搏器可通过无线遥控技术进行远程调整参数, 同时实时监测患者心率、心律等指标,提高治疗 效果。
长寿命与兼容性
随着技术进步,起搏器使用寿命延长,且兼容性 更好,减少了患者更换起搏器的频率和手术风险 。
04
循环系统生理功能
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
动脉血携带氧气
心脏通过收缩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送至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营养物质输送
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血液运输至全身,供细胞生长和代谢 所需。
红细胞作用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实现氧气的有效运输。
排泄代谢废物
静脉血携带代谢废物
全身各组织和器官产生的代谢废物随 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 碳。
白细胞
负责免疫防御的细胞,能够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
参与血液凝固过程,促进止血和伤口愈合。
03
循环过程分析
体循环途径与特点
体循环途径
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过主动脉及其 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后,再经各级静脉, 最后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
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循环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为全身各 组织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保证其正常生理功 能。
调节机体功能
循环系统通过调节血流量、血压和血液成分等,参与体温 调节、水盐平衡、免疫防御等生理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形态、位置及结构
一、概述
1.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也称血液循环系统,山心脏、血管(包括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在神经体液调节下,进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内进行周而复始的环流。

动脉起始于心脏,输送血液到肺和全身各部,沿途反复分支,管径越分越细,管壁越来越薄,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接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互相吻合成网,遍布全身。

其管壁很薄,具有一定的通透性,以利于血液和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

静脉收集血液回心脏,从毛细血管起始逐渐汇集成小、中、大静脉,最后通入心脏。

2.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从心脏流出经动脉到毛细血管,然后再沿静脉返回心脏,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根据循环途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乂称大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汇注入前、后腔静脉,返回右心房的流动过程。

肺循环乂称小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至肺泡壁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间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了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返回左心房的过程。

二、心脏
1.心脏的形态位置
心脏为中空的圆锥形肌质器官,上部宽大称为心基,有进出心脏的大血管。

下部为心尖。

心脏前缘凸,后缘短而直。

心基部有环绕心脏的冠状沟,它是心房和心室的外表分界。

沟的上部为心房,下部为心室。

心脏的左侧面有一锥旁室间沟(左
纵沟),右侧面有一窦下室间沟(右纵沟),纵沟均起自冠状沟,向心尖部延伸,其右纵沟达心尖部,左纵沟大约与心脏后缘平行,不达心尖。

左、右纵沟是心室的外表分界,两沟右前方为右心室,左后方为左心室。

牛心脏的后面还有一条副纵沟。

在冠状沟和左、右纵沟内有营养心脏的血管和脂肪填充。

心脏外面包有心包,位于胸腔纵隔内,相当于第3〜6肋骨之间,夹于左、右两肺之间,略偏于左侧。

2. 心腔的构造
心腔内有纵走的房间隔和室间隔,把心腔分为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借房室口相通。

(1) 右心房:构成心基的右前部,位于右心室背侧,III右心耳和静脉窦构成。

右心耳为圆锥形盲囊,尖端突向左侧,内侧壁有许多梳状肌。

静脉窦是前、后腔静脉和奇静脉的入口部。

在后腔静脉口的腹侧有冠状窦。

(2) 右心室:构成心室的右前部,上方有两个口:前口为肺干口,是右心室的出口,有三片半月形瓣膜,称肺干瓣。

瓣膜凹面朝着动脉方向;后口为右房室口,是右心室的入口,有三片三角形的瓣膜,称三尖瓣或右房室瓣。

瓣膜游离缘借腱索连于心室侧壁和室间隔的乳头肌上。

心室里面,在室中隔上有横过室腔走向室侧壁的隔缘肉柱,当心室舒张时,它有防止心室过度扩张的作用。

(3) 左心房:构成心基的左后部,在左心室背侧。

向左前方有突出的圆锥状盲囊为左心耳,其内壁也有梳状肌。

左心房背侧壁后部有6〜7条肺静脉的入口。

(4) 左心室:构成心室的左后部,向下形成心尖,心室上方有两个口:前口较小为主动脉口,有三片半月状瓣膜,称主动脉瓣:后口较大为左房室口,有两片强大的瓣膜,称二尖瓣或左房室瓣。

左心室也有乳头肌和隔缘肉柱。

3. 心壁的构造
心壁分为三层:外层为心外膜,中层为心肌,内层为心内膜。

(1) 心外膜:贴于心肌表面,为浆膜构成,光滑而湿润。

(2) 心肌膜:为心壁最厚的一层,主要111心肌纤维构成。

因功能的不同各腔壁肌层厚薄也不一样。

心房肌薄,心室肌厚,尤以左心室最厚,相当于右心室的三倍。

(3)心内膜:薄而光滑,紧贴于心肌内表面,与血管内膜相延续。

心内膜深面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心传导纤维等。

4.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是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窦房结位于前腔静腔和右心耳之间的界沟内心外膜下。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房侧的心内膜下,冠状窦口的前下方。

房室束是房室结向下的直接延续,在室间隔上部,分为较细的右束支(右脚)和较粗的左束支(左脚),两束支分别沿室间隔的两侧心内膜向下伸延,分出小分支至室间隔,还分出一些分支通过隔缘肉柱到左、右心室的侧壁。

上述小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散成浦肯野纤维,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

5. 心脏的血管
心脏的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和心静脉。

(1)冠状动脉:有左、右两条,分别由主动脉根部发出,行于冠状沟和左、右室间沟内,分支分布于心房和心室。

(2)心静脉:有心大、心中和心小静脉,心大静脉和心中静脉分别与左、右冠状动脉伴行,最后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

心小静脉有数支,在冠状沟附近直接开口于右心房。

6. 心包
心包是包于心脏外的锥形囊,囊壁III浆膜和纤维膜构成。

浆膜分壁层和脏层。

壁层贴于纤维膜内面,在心基部折转移行为脏层。

脏层紧贴于心肌外表面,构成心外膜。

壁层和脏层之间的空隙为心包腔,内有少量的浆液为心包液,起润滑作用。

纤维膜为坚韧的结缔组织膜,在心基部与进出心脏的大血管的外膜相连;在心
尖部与心包胸膜共同形成心包胸骨韧带,将心包固定于胸骨的背面。

心包位于纵隔内,被覆于心包外的纵隔胸膜,称为心包胸膜。

心包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心脏位置和减少与相邻器官间的摩擦,并可作为一个屏障使周用感染不致蔓延到心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