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
关于中国消费的几个问题
展 的 基本 立 足 点 与 出发 点 ,消费 影 响 着
一
大 大低 于 世 界 平 均水 平 ,消 赞 问题 已成 为推 进 经 济 体 制 改革 和 发 展 方 式转 变 的
一
个 国家 国 民经济 运行 的 模 式 、发 展 方
式 、发展 速 度 与 经济 结 构 ,是一 个 重 大
战略 问题 。
同 消费活 动 。
济 的 拉 动 力 ,反 映 国 民 收 入 初 次 分 配
的 状 况 。 根 据 世 界 银 行 统 计 ,2 0年 00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条 件 下 ,消 费 从认 识
到 实践 应该 有一个 新的 突破 。
一
至 2 0 年 ,低 收 入 国 家 居 民 消 费 率 平 0 7
个 重要 瓶 颈 。具体 讲 主 要 有 以下 六 个
方面 :
3 .居 民微 观消 费与 社会 宏观 消费 。
与 居 民微 观 消 费 项对 应 的 有 一个 社 会 宏 观 消 费 ,所 谓 社 会 宏观 消 费 指 的是 社 会
第 一 , 消 费 率 特 别 是 居 民 消 费 率 偏 低 。消 费 率 高 低并 不反 映 这 个 国家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而 只 是 反 映 消 费 对 经
中 第一 部 类 的产 品用 于 生产 的 消 费 ,第
二 部类 产 品 用于 个 人 消 费 社会 总 产 品 的
放 以 来 , 居 民的 收 入 没 有 与 GDP 步 同 增 长 。 1 7 年 至 2 0 年GDP 均增 长 9 9 08 年 98 . %,而 城 镇 居 民增 长 为 72 . %,农 村 居 民家庭 人 均 纯 收入 年 均增 长 为7 1 .%。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诊断与对策自1997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就日渐显现,特别在经历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中央政府采用各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有效需求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产品供过于求,出现所谓“买方市场”。
关于中国是否已达到“买方市场”,人们观点不一,看法也不尽相同。
虽然对是否达到“买方市场”意见不一,但人们对有效需求不足的关注和寻求对策的努力却始终没有停止。
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剖析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构成。
净出口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持续增长,虽然近年来出口增长速度有下降趋势,但总的来看,其对总需求的影响还是比较稳定的,下面着重就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来分析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消费需求不足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特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人们拒绝消费是没有道理的,那为什么会存在消费不足的问题呢?这主要和人们的消费能力有关,即消费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预期支出的状况,也就是说,消费取决于人们过去的收入和将来的预期收入。
就目前来看,造成消费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居民收入增长趋缓。
从1997年以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速度很低,增长率不足3%,农村居民的实际年收入增长更低,现金收入增长只有1%多一点。
而在经济高涨的1992年和1993年,城镇居民的实际年收入增长将近10%,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增长也达到8%。
所以,从1997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减缓是造成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从1997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减收的比例不断扩大,如1997年为39%,2000年达到44%。
而且,在减收比例居民中,大部分是中低收入家庭,中高家庭则大都增加了收入。
从各地居民收入的比较来看,沿海与内地居民的收入差距、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扩大。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据调查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倾向。
而消费对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努力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居民消费的形成和变动主要是消费者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自主选择的结果。
本文在分析边际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对策。
【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收入水平一、我国现阶段边际消费倾向的现状(一)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在递减一般地,消费与收入是同方向变动的,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的增加。
关于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的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虽然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突飞猛进,近年来,国民收入不断升高,人们手中可支配的货币量也不断增加。
收入增加自然引发消费数量不断增加,可连续几年的消费增速脱离收入的增速,边际消费比率处于下降的趋势,没有与收入实现同水平的增长。
有数据显示,中国边际消费倾向从0.595下降到0.356。
消费需求作为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却持续处于低迷的状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二)不同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存在差异凯恩斯消费函数,函数形式为:C=A+BY,其中C代表消费,A是自发消费,B是边际消费倾向,Y是可支配收入。
从函数中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然而社会中各主体的收入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存在不同的边际消费倾向。
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高。
一是通过对城镇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和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进行了回归,结果表明:城镇高收入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成为引起城镇总体消费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是对城镇与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将当期增加收入的更大比例用于消费支出。
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
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
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农业发展呈现出较好的态势。
但同时,农村人口流失、城乡差距等问题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也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旨在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市场平衡。
二、农产品市场的基本供求情况1. 供给情况中国农产品主要集中在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领域。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政策的配套支持,中国农业生产总体趋于平稳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达到7.15万亿元,同比增长3.1%。
但是也要注意到,一些农产品供应的不足问题。
比如在猪肉问题上,2019年猪瘟疫情导致猪只供应不足,导致猪肉价格飙升而且供应短缺。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依靠签订国外进口猪肉等举措缓解了这个问题。
2. 需求情况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情况与现代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有关,随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此外,农民实际收入增加等因素也会使得其购买力得到提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市场逐渐兴起。
不少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于绿色、健康、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更高的需求。
三、问题及对策1. 地域供求不平衡问题我国农产品供给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例如粮食、水稻等农产品主产区多集中在东北、华北和东部沿海地区,而中部农业生产区的生产力仍需提升。
对于地域供求不平衡问题,可以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同步促进不同地域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
2. 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农业废弃物、土壤污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和管理,严格对农业企业的排放限制,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卫生与安全。
分析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我国汽车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汽车市场自20世纪末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2009年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过去几年中,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市场需求和供给都发生了变化。
一、需求变化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危机及人民币升值汇率等因素导致汽车市场需求受压。
2.消费结构变化:购车消费者群体已经从以前的城市高收入人群向中低收入人群转变。
3.政策调整:近年来,政府加强城市拥堵管制和限购措施,导致汽车需求减缓。
4.智能化趋势:科技进步和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不断提升,对汽车市场需求产生了影响。
二、供给变化影响因素
1.政府调控:政府在行业垂直整合、外资进入、品牌竞争、技术进步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引导汽车产业更加合理有序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汽车市场供给侧。
2.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兴起,汽车整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转移重心,正在从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和智能化汽车等高科技领域转移,也改变了汽车市场供给结构。
3.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推动汽车产业新旧动力时代的更迭,新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供给结构变得多样化,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汽车市场的供需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调整,需要整个行业参与,从中国汽车工业链各领域着手,协同配合,制定可持续性发展计划,从而实现质量、效益和效率等多维度均衡发展。
浅析目前中国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
到位 , 人们对于大量即期消费还普遍存在顾虑 , 因此 多数居民选择把现 期收入中的一部分储 存在银行里用于长远安排。据结论 : 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 的提 高和消费量 增长 . 但增长 非常缓慢 , 特别 是农村居 民收入水 平较低 , 样不仅 造成 这 的增长 , 以往旧的需求结构也必然随之发 生变化。因此 , 社会生产结构 居 民收入预期的降低 , 更是间接 抑制 了消 费的增长 : 一方 面, 居民有消 (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 都必须 随之发生相 应的调整 和变化 , 才能 够 费欲望的商品( 主导 消费的 ) 的价格从 几千元 上升到 万元以上 甚至更 保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相适应 。 多; 另一方面 , 居民的收入却没有得到相应 的提 高。于是居民只好精打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居 民消费现状来 看 , 国部分城 镇居 民已 细算 , 我 将保证基本生活之后的剩余收入存入银行 , 而造成了我国现阶 从
一
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作用 , 法从根本 上解决这 一难题 。而要从根 无 本上长期使我 国居民的消费 需求有所提升 , 并且将之维 持在 一个较高 的水平上 , 就要着重提高在我 国居 民中占大多 数比例 的中低 收入水平 的居民的消费需求 , 从而建立起一种 提高中低 收入水平居 民的 消费需
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的原 因主要是 以下几点 : 一是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不协调 ; 二是我 国制度变迁等各项 因素 降低 了居民的收入预 期; 三是我 国居 民收入 普遍偏低 , 并且人 民收入 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商品价格的增 长速度 ; 四是我 国农村 巨大的消 费市场 需求不旺; 五是我国 市 场消费热点不足。因此, 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 国内, 扩大 内需以拉 动经济的政策是一个战略性 的措施 , 必须 坚定不移地执行 下去 。 【 关键词】 消费需求 ; 因 成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经济前景分析报告一、经济增长现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前景进行分析。
1.1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过去几年,中国的GDP增速持续放缓,这引发了一些担忧,但需要注意的是,增速仍然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当前,中国政府正在推行一系列结构性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赖出口和投资驱动转向更注重内需的模式。
1.2 消费市场的潜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不论是消费品还是服务业,都将获得稳定增长。
1.3 产业结构调整中国正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投入,并力求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转型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二、内外部风险与挑战尽管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但仍面临一些内外部的风险与挑战。
2.1 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以减少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2 金融系统风险金融风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隐患。
不良贷款、金融市场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推动金融市场改革,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环境与人力资本3.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政府已经将环境保护置于发展议程的重要位置。
加强环境保护将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环境健康风险,并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3.2 人力资本与教育投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因此加大对教育投入成为迫切需要。
中国应该在基础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以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4.1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来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商业研究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园及对策分析王风娥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摘要】”十一五”规划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主要途径和对策.[关键词】国内消费需求原因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消费和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据最新统计目前国内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再创148万亿元的新高消费率持续走低难以适应启动消费推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要求.本文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入手着重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总水平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扩大国内需求,是目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不考虑外需的条件下,国内总需求(Dt)=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需求(G),即DL=C+I+G.从1997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紧缩,使我国经济出现了近十年持续高速增长摆脱了通货紧缩.当时在消费需求(C)不足的情况下,央行在稳定货币发行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扩大原始存款的货币扩张倍数,适当增加流通中的信贷量使居民存款更多地转化为投资资金通过扩大政府的公共工程投资,增发国债.减少税收等:举措.扩大政府投资需求刺激民间投资,鼓励私人和外商投资通过增发国债将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暂时闲置的分散资金集中在国家手中便于进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上述政策主要是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等主导产业的投资来推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但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按照5年投资周期从2005年开始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时间总供给大幅增长.加剧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由此可见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个动力是投资拉动的.属于投资拉动型.如果没有有效的消费增长的支持:肾带来生产相对过剩.会引起经济的停滞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动力是外贸出13,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出口扩大.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05年翻了三倍突破1000亿美元.但出口增速开始减缓2005年一季度.中国的出口增速为35%.第四季度则为25%;同时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进口增加了12%而四季度已增至22%其中12月的进口额甚至超过了出日,主要原因是世界贸易组织效应”的减退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家路易斯?奎杰斯表示和2004年相比2005 年总体利用外资总量实际上略有下降.他还预计,中国2006年的出口增幅不会超过20%.此外人民币小幅升值,限制了纺织品等低利润行业的出口中国政府放松了2004年推行的一些宏观紧缩措施使部分企业在国内市场萎缩情况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为宏观调控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取消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增值税退税政策钢铁和铝等产品的出口因此受到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中旬:FtJ)总第482期在投资和出13两大增长动力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要保持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和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就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 二,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国居民储蓄余额2006年1月达到1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70%而国内市场消费率逐年下滑,比世界年均消费率约低20%.200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611%2003年为554%,2004年为536%目前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依靠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最终消费率走低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依靠投资需求推动的格局并没有完全改变.从建国初期,为构建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实施了以重工业为战略重点,高积累,低消费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虽然可以取得短时期的快速增长,但会造成增长方式更加粗放对投资的需求依赖进一步加强,最终消费率过低,总供给与总需求矛盾加深加大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破坏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2大众居民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是国内消费乏力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就消费需求(C)而言,它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Y)和价格水平(P),即C=f(Y,P).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物价水平与消费成反向变化而收入水平与消费成正向变化,随着收入水平提高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收入是决定消费水平的最主要因素消费者收入扣除税金称为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扣除生存资料需求之后才是可自由支配收入.可自由支配收入可以选择用于储蓄或消费. 因此对最终消费率产生影响的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可自由支配收入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全体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较慢,不足以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供给快速增长相适应的消费需求水平.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显性和隐性规则开始全面发挥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日渐显现导致社会成员收入的多元化和收入差距拉大.社会的少数阶层拥用了绝大比重的社会财富.而社会多数阶层只占有较少部分的社会财富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基尼系数已接近甚至突破警戒线.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仅表现在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扩大同时也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通常情况下低收入阶层的财富主要功能是满足低收入者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成为推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高收入阶层在生存和享受需要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其拥有的财富会更多地倾向于生产性投资,成为潜在的(储蓄)和现实的生产投资.3大众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信心不足以储蓄作为主要的预防和保障措施是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商业研究(1)大众居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稳定和增长不乐观.目前.我国通过就业获取收入.是绝大多数居民获取收入的最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顺利转移.直接抑制了广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2)大众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呈现出不稳定和不安全心理.只能选择储蓄作为未来的保障.为此.相当比重的居民选择为孩子的教育进行储蓄而放弃目前的消费.更有一些家庭将收入的大部分收入到海外的教育机构.出现了留学低龄化的现象.导致一部分居民收入流向海外.不能在国内形成有效需求.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居民住房由福利分房逐步过渡到了商品房阶级.购房消费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大宗消费.由于消费信贷不发达.消费观念较为保守.加之收入不够稳定.很多居民选择了储蓄购房.不仅要给自己购房.而且要给孩子购房.很多家庭为了这些预期的支出.不得不增加储蓄.而减少现实的消费.当前的医疗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也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原因.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普遍性问题.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使公众对未来信心不足.被迫增加预防性储蓄.挤压平时的正常消费.1990年代中期以来.利率的持续调低.股市的低迷.更加剧了公众以储蓄作为后备和保障手段的心理.综上所述.大众居民对未来预期缺乏信心.终究没有将手中货币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中动.从而导致内需疲弱.此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缓慢导致有效消费供给不足.缺乏促进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良好制度环境.也是导致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三,扩大国内消费的主要途径和对策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型是启动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根据”十一五”规划的相关要求.扭转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控制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进一步完善投资体制改革.更加重视投资的质量,有效平衡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不断提升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改善投资质量与控制投资幅度,有效促进消费.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型在”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已初见端倪.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说.从移动电话和平板电视到住宅和汽车.中国消费者2006年的采购单上应有尽有.调查3O 多个城市.6000多个家庭所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已从由生产带动的中央管制型经济迅速转向消费阶层带动型经济.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驻上海办事处的凯-莱恩指出:”我们在中国所看到的是. 一个世界历史上发展最快和最大的消费阶层正在形成.”2006年1 月以来,全国各地的消费市场都趋向于活跃.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分析说:”进入十一五开局第一年,经济增长速度不是什么亮点问题,最大的亮点是结构上的优化,粗放的增长方式会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会凸显出来.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调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中国经济在经历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后,2006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 中国开始走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轨道上.2提高大众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激发,刺激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提升消费,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1)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O%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消费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提高城镇中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由于高收入者不能有效化为消费力量来拉动内需增长.拉动消费增长应依靠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实现.通过提高中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心理预期.提高其购买力.才能有效提高消费水平.中国政府已开始致力于提高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从2006年1月起.将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起征点从800元提升至1600元.使得城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有利于中低收入者消费水平的提高.(3)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数.培养新生消费主力军.制定更全面的就业优惠政策.使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为扩大消费提供更大的动力.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排除后顾之忧.使大众居民放心消费.是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和持续增长的关键(1)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只有15%.市场化医疗体系的改革.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构建公共医疗制度.确保广大居民能看得起病.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使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能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并通过再就业培训和相关的职业培训.增强其再就业能力,最终从根本上提高收入水平.(2)增加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消费的比重.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消费增长速度滞后于经济增长.致使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比重下降.形成多方面缺位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为大众居民消费提供条件和解除后顾之忧.①要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如提高农村水电邮路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②增加公共教育方面的支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从1991年到2002年徘徊在3%左右.低于49%的世界平均水平;③增加社会保障支出.构建社会保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④增加公共卫生投资支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和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状况.综上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型,稳步提高大众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人群体的收入水平.构建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险体系,增强大众居民未来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信心.是提高最终消费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参考文献:[1】金德环:投资经济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2】欧阳明袁志刚: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5】刘社建李振明:大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文汇报,2006《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月(中旬刊)总第482期。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一直备受瞩目。
随着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值得深入剖析。
一、消费升级助力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人均收入提高,中国消费升级正在持续带动经济增长。
传统消费市场已经饱和,而新型消费需求也在逐步崛起。
近年来,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科技消费品开始成为消费热点。
同时,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高端消费需求逐渐增加。
奢侈品市场、私人定制市场等都在不断扩大。
此外,随着外出旅游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旅游、休闲、文化等领域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中国正在经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
随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和互联网+战略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高端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崛起。
近年来,共享经济、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创新业态受到热捧,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今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实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规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工业强基工程、数字经济、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业等。
而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扶持,促进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供给侧改革正在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然而,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动荡不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低迷阶段加长等因素,中国经济增速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然而,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持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取得稳中有进的成绩。
中国经济正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方向转型升级,积极适应国际环境变化,争取更多发展机遇。
总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转型升级,未来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力求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和技术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经济、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以及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牛肉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2020年第03期作者简介:王楚婷(1995-),女,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方向:现代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20年2月21日。
1引言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人们对于牛肉营养价值的不断认识以及西式餐饮文化的传播,随之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和饮食观念的变化则激发了牛肉消费热情。
此外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牛肉作为猪肉的替代品之一,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国内牛肉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随着消费需求空间的扩大,也带动了国内一系列牛肉产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内也逐渐产生了一批大型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如科尔沁、伊赛牛肉及秦宝牧业等。
然而,受饲养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发展方式落后等因素影响,国内牛肉产量远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所以我国长期依靠大量进口来弥补国内牛肉产需缺口。
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我国牛肉消费需求市场和包括国内生产及国际进口的牛肉供给市场的更加系统的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牛肉市场的供需现状以确保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满足牛肉市场快速扩张的需要。
2我国牛肉市场的消费需求分析2.1牛肉消费量由图1可知,2009年至2018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以较为平稳的增速不断上升,由2009年的574.9万吨上升至2018年的853.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4.5%。
2010年我国牛肉消费总量超650.0万吨,随后2013年超700.0万吨,直至2017年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已超800.0万吨。
依此趋势发展,未来我国牛肉消费量将持续上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预测,我国牛肉总需求量将在2030年达到1646万吨[1]。
图12009-2018年我国牛肉消费量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USDA )2.2牛肉价格随着我国居民牛肉消费需求量的增加和养殖成本的不断上涨,牛肉价格也在不断提高。
由图2可知,2009至2018年来,牛肉的年平均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的牛肉年平均价格为33.1元/公斤,而2018年的牛肉年平均价格已达到65.1元/公斤,约为2009年牛肉年平均价格的两倍,价格年平均增长率为7.8%。
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
配置的措施。
国外要素市场的经验借鉴与发展建议
发达国家要素市场
借鉴发达国家要素市场的经验,如美国、日本等,总结 其发展规律和特点。
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
关注发展中国家要素市场的发展,如印度、巴西等,总 结其发展经验和不足。
对中国要素市场发展的建议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借鉴国外经验、促进中国要素 市场发展的建议。
劳动力市场政策
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能影响 劳动力需求,例如最低工资法、 就业保护法等可能影响雇主对劳 动力的需求。
02
要素市场供给分析
要素生产者的供给分析
要素生产者的生产能力
不同的要素生产者拥有不同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可以提供的要素数量和质量。
要素生产者的利润水平
要素生产者的利润水平是他们提供要素的内在动力,利润越高,要素生产者越愿意提供更多的要素。
寡头市场
寡头市场是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了市场供给, 它们之间既存在竞争又存在合作,市场价格通常 由寡头企业之间的博弈决定。
垄断市场
在垄断市场中,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控制了市场 供给,它们能够影响市场价格,并通过控制产量 来获取最大利润。
竞争性垄断市场
这种市场形态同时具有垄断和竞争的特点,其中 一些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小型企 业也在不断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
要素流动性
评估不同国家或地区要素市场的流动性,包括资本、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的跨地区流动。
中国要素市场的特殊问题与对策
01
劳动力市场
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如人口结构、就业压力等,提出相应的
对策建议。
02
资本市场
评估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如融资结构、市场监管等,提出优
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分析和策略
中国能源供给与需求状况的分析和策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能源供求矛盾已成为困扰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加大节能和环保力度,但供求矛盾仍然严重,对能源需求的依赖过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能源需求的现状中国的能源需求量远远高于产能,主要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扩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能源需求量不断攀升。
举例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油气的大量需求,煤炭、电力等也不断增加。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需要更多能源供应,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和交通领域,能源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第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导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总之,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不断扩大,投资增长与能源供应不平衡,导致能源需求量高企而供应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中国能源供给的现状目前,中国的能源供给依赖程度较高,外部供给风险明显,自给率偏低。
一方面,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虽然近年来中国官方网站一直强调加强节能减排等政策和实施绿色发展,但仍离全面节能减排的目标比较远。
同时,中国基础设施配套落后不完善,采矿业生产环境恶劣,导致能源成本高昂,生产过程对环境影响大。
另一方面,中国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外部供给风险明显。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采购能源的价格高企,国内市场的燃料价格也不断上涨,使得经济增长的不断加速,导致国家对外依存度在增加。
总之,中国的能源供给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原因造成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矛盾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经济仿佛已经无限制地增长,远远超过了能源产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导致供给不足。
其次,传统的能源产业结构依然存在,化石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再次,能源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全面领先的阶段,在探采、加工、利用等方面存在诸多安全、环保等问题。
消费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成因与对策
消费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的成因与对策一、消费品市场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1. 技术和生产方式不完善2. 市场准入难度大3. 市场垄断现象严重4. 政治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5. 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二、消费品市场供给不足的对策1. 加强技术研究和生产方式改善2. 推行市场化改革,降低准入门槛3. 鼓励市场竞争,打破垄断局面4. 稳定政治和经济环境5. 加强市场预测和调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三、案例分析1. 蔬菜价格波动近年来,蔬菜价格的突然波动已经成为了市场供应不足的一个突出案例。
此现象除了因为一些环境原因导致天气不好,也可能源于供应链的不足。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一些农产品的需求也变得不那么稳定。
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资源去支持这些地区,从而确保这些人的经济稳定。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压垄断企业,降低进入门槛,并保证价格的稳定性。
2. 非洲快递的延迟和质量问题非洲的邮政和快递市场一直以来都是供应不足的现象。
由此导致很多物品无法准时到达,并且这些物品的价格往往也会更高。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并鼓励当地社区来支持发展这些企业。
同时,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以保证市场价格的公正性和供应的充足性。
3. 人才短缺在很多行业中,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了消费品市场不足的一个明显瓶颈。
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来解决。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来鼓励人们从事相关行业,加强培训,并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4. 电子产品发热量和质量问题快速增长的消费电子市场引发了一些关于产品质量和供应链压力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缺乏更可靠的供应商和费用增加而引起的。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政府可以鼓励更多的公司进入这个市场,以增加竞争和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以清除低质量的产品,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扩大国内需求 , 是目前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不考虑外需的条件下 , 国内总需 求( t=消费需 求( ) D) C +投 完全 改变。从 建 国初期 ,为构 建社会 主义工 业体系 ,实施 了 以
资需 求 () 府 购 买 需 求 ( , 即 D = +IG。 I+政 G) C + L
从 19 年开始 . 7 9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宏观 经济政策来抑制
方式 ,虽然可 以取得 短 时期 的快速 增长 ,但会造 成增长 方式 更
通货 紧缩 ,使我国经济出现了近十年持续高速增长 摆脱 了通货 加粗放 对投 资 的需 求依 赖进一 步加强 ,最终 消费 率过低 ,总
紧缩 。当时在消费需求 ( 不足的情 况下 ,央行在稳 定货 币发行 供 给 与总需 求矛盾加 深 加大 经济增长 的不稳定性 破坏 经济 增 C)
要》指 出 :要立足 扩大国内需 求推动发展 ,把扩 大国内需求特别 经济社会全面和持续增长 的主要动力 就是启动消费 扩大内需 。 “
二 、 目前 国内消费 需求不足 的主要原 因 据 统计 全 国居民储 蓄余额 2 0 0 6年 1 月达 到 1 4 8万亿元
变“ 。据最新统计 目前 国内居 民储蓄居高不下 再创 1 4 8万亿 创历史新 高 占居 民金融 资产 总额的 7 % 而 国内市场 消费率 0
动 力。 本 文 重 点 分析 了 目前 我 国 国内 消 费 需 求 不足 的原 因 ,并 提 பைடு நூலகம் 了扩 大 国 内消 费 需求 的 主 要 途 径和 对 策 。
[ 关键词】国内消费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 国 《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 立足 点,促使经济增长 由主 要依靠投 资和出口拉动转 向消费和投 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
中国经济转型有三大方向:供给、需求和财富流向——把握新经济和软价值的创造规律
荐读:中国经济转型有三大方向:供给、需求和财富流向——把握新经济和软价值的创造规律世界经济:乱纪元开启?首先我们看一下全球经济形势。
大家都在关注中美贸易争端,但每一次要接近达成协议的时候,最后又很失望。
为什么中美贸易争端距离达成协议总是差一步?一方面是因为,这两个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形成了非常广泛深厚的共同经济利益,所以不得不谈,没那么容易说分手就分手。
其次,在一些各自认为的原则性问题上又存在着明显的、不愿妥协的分歧。
所以双方都有谈的愿望,但谈到最后又会分手。
但是在这样长期性、反复性、一轮一轮的谈判和争端过程中,实际上合作的内容在减少,争执或单方面增加关税(或类似措施)在增加。
不但如此,贸易争端还有向科技战甚至金融战,政治施压、军事施压等方面扩大的倾向。
很多人说新冷战时代来临,我始终不愿意用这个词。
但毫无疑问,合作的内容或因素在减少,不合作甚至制造分歧,破坏国际产业链分工的行动在逐渐增加。
我们不得不怀着良好的愿望,但是对这些不好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
当中美贸易争端艰难前行的时候,其他国家也有类似的倾向。
比如说英国和欧盟。
原本在大部分人看来,英国本着最理性的抉择就不该脱欧,但不理性的事情反而发生了。
目前来看,即便脱欧,应该是慢慢谈,达成协议,在各方面都做出妥善安排再脱欧,对双方尤其对英国是最有利的。
但现实告诉我们,硬脱欧,没有任何协议的脱欧很可能会发生。
同时,在日韩之间也爆发了小型贸易战。
日本效仿了特朗普,对韩国一些关键产品实施了产业链断供。
那么,所有这些决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到了这么一个时代?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不论是英美还是日本,一国的领导人按说应该对这个国家,对全球负起责任,做出最理性,对所有国民,对全球利益最大化的最冷静的决策。
但是现在某些国家的领导人仿佛更愿意代表一些群体,做出不理性情绪的发泄。
在过去二三十年,或者那个稳定的时代,做出这样的发泄性决策肯定会被淘汰,会被赶下台,但现在却获得很多喝彩,甚至支持。
新消费与新消费城市:现状、特征和趋势——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新消费发展的调查研究
2024年4月第40卷第2期消费经济CONSUMER ECONOMICSApr.2024Vol.40No.2一、问题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提高居民消费占比,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23)。
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构建经济循环畅通的新发展格局,本质上要求投资需求所形成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够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
投资反映中间需求,消费反映最终需求,没有消费响应,投资生产就无法发展(刘长庚,2018)。
因此,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核心在于着力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地,美好生活消费需要为消费发展提供“需求侧”的内在消费欲望,而高质量供给可以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扩大内需战略研究课题组,2023),新时代“新消费”的兴起为消费发展提供了“供给侧”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
新消费是现阶段中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
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新消费”,全面部署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加新供给,满足创造新消费,形成新消费与新消费城市:现状、特征和趋势———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新消费发展的调查研究张磊1,2(1.湘潭大学商学院;2.湘潭大学消费经济研究院)摘要:中央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新消费是指顺应消费品质体验升级趋势,以数字技术和新媒介为支撑,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内容、消费场景及满足方式,注重消费者的互动反馈,精准匹配消费者物理需求与情绪价值的消费。
中国市场环境特点分析
2023-11-09contents •中国市场概况•中国市场环境因素•中国市场竞争状况•中国市场消费需求•中国市场发展前景•中国市场策略建议目录01中国市场概况定义中国市场通常指的是中国大陆的消费市场,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和*特别行政区。
范围中国市场的范围广阔,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拥有多样化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需求。
市场定义与范围1市场发展历程23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逐渐开放,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促进了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
2000年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中国市场进入数字化时代,线上消费和数字化服务迅速发展。
2010年代至今市场结构特点消费需求与消费习惯差异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和消费习惯存在差异,市场需要根据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众多品牌和企业在市场中争夺份额。
人口规模与消费群体多样性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多样化的消费群体,包括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域和民族等。
02中国市场环境因素03法律法规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公平竞争。
政策环境01政策稳定性中国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方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这为市场提供了可预测的环境。
02政府干预中国政府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对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消费升级中国拥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等领域,这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选择。
投资机会社会环境人口红利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劳动力素质,这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
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消费需求和供给状况对于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
宏观层面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需求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迅速扩大,他们对高品质生活和个性化消费有着较强的需求。
此外,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旅游和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也上升迅速。
总的来说,中国消费者对日常生活品质、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要求逐渐提高。
供给方面,中国的制造业实力雄厚,生产出大量的消费品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有了明显的提升。
国内外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消费渠道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供给侧结构性的推进,也为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
微观层面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需求方面,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个性化消费,注重产品的个性和品位。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和安全性较高的产品有着更高的需求。
此外,消费者对于信息透明度和产品质量的关注度也在提高,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容忍度降低。
供给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有所提升。
一些原本只能依靠进口的高品质产品在国内也开始生产,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线上线下的融合更加紧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线上购物、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总结起来,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状况正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内容提要】经济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虽然有的流派没有直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阐述,但其思想的背后却隐含着对供给和需求关系的某种确定。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模式和中国经济究范式的转型,以供求原理分析国内地价与房价的因果关系,解释农业发展的需求和供给现象。
通过实例分析经济中的问题,展望宏观调控下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经济学供求关系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不断开阔,方法不断创新,比较成功的实现了传统经济学研究范式向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越来越走向规范化。
结合经济理论和经验数据,从消费者、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等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式进行分析,调查研究中国经济供求关系的变化,并根据近年来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工资利润等相关经济情况,评论中国长期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一、经济学中的供求关系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同一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给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从几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该交点被称为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别被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可见供求理论在经济学体系中就如人体的大动脉和大静脉一样,它们俩之间不但有相互辅佐和制约的关系,并且如大动脉和大静脉对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意义一样。
它是经济学本身的根,是经济学发展与否的关键。
通常,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都是短暂的,一旦供给量增加,价格很快下跌,引起需求量增加,产生新的供求平衡;一旦供给量减少,价格很快上涨,引起需求量减少,也能产生新的供求关系。
不过,这两种新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的价格时所说的供求平衡。
例如,当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社会平均的资本利润率时,各种产品的供求平衡才是经济学研究价格时所说的供求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消费需求的变化、供给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竞争的
情况来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首先,消费需求的变化是影响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生活必需品消费逐渐向高端消费产品转移,人们对生活品质和
个性化需求的重视度逐渐提高。
例如,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类消费需
求不断增长,高端消费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对于线上购物和在线娱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
消
费需求的变化为中国的消费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其次,供给结构的调整也是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变化之一、中国的供
给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主要依靠低端产品和劳
动密集型产业的供给结构逐渐向高端产品和服务业转型。
国内品牌的崛起
和优质进口商品的流入,使得中国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同时,国内
企业也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品质和服务的
要求。
供给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的消费市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机遇,也是
对于中国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动力。
第三,市场竞争的情况也决定了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中
国的消费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争夺消费者的购买力。
其中,国内企业面临着海外品牌的竞争以及同行业内的竞争。
国内外
品牌的竞争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更多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也提高了产品和
服务的质量水平。
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降低价格以及改善售
后服务等方式来争夺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竞争对于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消费需求的变化、供给结构的调整以及市场竞争的情况都对中国消费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消费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的分析有助于企业了解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合适的市场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