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1)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1)

一、选择题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1.可逆反应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v正(N2)=v正(H2)B.v正(N2)=v逆(NH3)C.2v正(H2)=3v逆(NH3)D.v正(N2)=3v逆(H2)2.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2O2+I- →H2O+IO- 慢 H2O2+IO- → H2O+O2+I-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v (H2O2)=v (H2O)=v (O2) B.IO-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C.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1D.反应速率由IO-浓度决定3.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4.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在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2分钟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 mol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A.①②B.③C.①D.②④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2Fe+I作反应的催化剂AlCl3A.A B.B C.C D.D6.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

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B2CB.在t1~(t1+10)s时,v(A)=v(B)=0C.t1 s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60%D.0~t1内A应的反应速率为v(A)=0.4mol/(L*s)7.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8 mol/L、0. 4 mol/L、0.8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 1.6 mol/L,O2为0.8 mol/L B.SO2为 1.0mol/LC.SO3为1.6 mol/L D.SO2、SO3一定均为0.6 mol/L8.利用反应6NO2+8NH3 == 7N2+12H2O构成原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有效碰撞理论(1)有效碰撞:使分子间发生反应的碰撞.(2)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3)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那部分能量E1--正反应活化能;E2--逆反应活化能;2、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3、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焓变:焓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符号用H表示,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吸热还是放热由生成物和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的,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单位一般采用kJ/mol4、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的概念: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或部分物质的溶解过程:大部分分解反应,NH4Cl固体与Ba(OH)2•8H2O固体的反应,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炭与水蒸气的反应,一些物质的溶解(如硝酸铵的溶解),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等.(2)放热反应的概念: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化学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化;④金属与水或酸反应;⑤部分化合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如图所示: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5、热化学反应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 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②必须注明△H的“+”与“-”③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④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热化学方程式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也不同.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⑥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是后面标明其名称.如C(s,石墨)⑦可逆反应的反应热指的是反应物完全反应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不是达到平衡时的.6、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1)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2)计算方法:(强酸和强碱反应)Q=mC△t(3)注意事项①大小烧杯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②温度计上的酸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③酸、碱混合时,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④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不是1:1,而是NaOH过量知识点小结1、熟记反应热ΔH 的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之和-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和2、规避两个易失分点: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是同时进行的,缺少任何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带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力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的表层采用高温时自动烧蚀的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带走热量从而保证内部温度不致过高C.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是正极,石墨棒是负极材料D.常见的充电电池有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锌锰干电池等答案:B解析:A.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条件无关,则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为吸热或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为吸热或放热反应,如铝热反应应在高温下进行,但为放热反应,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在常温下就可进行,但为吸热反应,A错误;B.飞船返回舱表层采用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抗氧化的特点,为保证内部温度的相对稳定,高温时能自动烧蚀,以带走热量,B正确;C.锌锰干电池中,锌外壳作负极,石墨棒作正极,C错误;D.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D错误;故选B。

2、已知:2A(s)+3B(g)⇌2C(g)+z D(g),向2L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 A与2mol B,2s后,A剩余1mol,测得v(D)=0 .25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z=1B.v(A)=0 .25mol⋅L−1⋅s−1C.B的转化率为75%D.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8∶7答案:C解析:A.2s后,Δn(A)=1mol,Δn(D)= 0 .25mol∙L-1∙s-12L2s=1mol,则z=2,A错误;B .体系中,A 为固态,无法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B 错误;C .2s 后,Δn (B)=32Δn (A)=321mol=1 .5mol ,则B 的转化率为1 .5mol 2mol×100%=75%,C 正确;D .反应前,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mol ;2s 后,容器内的气体为0 .5mol B 、1mol C 和1mol D ,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 .5mol ;反应前后,容器内压强之比等于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即容器内压强之比为2mol:2 .5mol=4:5,D 错误; 故选C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备考单元复习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高中新教材高一化学期末备考单元复习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清单考点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前提条件:必须是化学反应(1)物质的溶解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①放热过程:浓硫酸、NaOH固体溶于水②吸热过程:NH4NO3固体溶于水(2)状态变化:发生物理变化①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等②吸热过程:升华、汽化、熔化等(3)化学键的变化①放热过程: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如2H→H2,Na++Cl-=NaCl②吸热过程:化学键的断裂过程,如H2→2H,NaCl=Na++Cl-2.本质判据(1)能量角度①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②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生成物的能量总和(2)键能角度①放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②吸热反应: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3.条件判据(1)需要持续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般是吸热反应(2)反应开始需要加热,停热后仍能继续进行,一般是放热反应4.现象判据(1)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①体系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②体系的温度降低:吸热反应(2)密闭体系的压强变化①体系的压强增大:放热反应②体系的压强减小:吸热反应(3)液体的挥发程度①液体的挥发程度增大:放热反应②液体的挥发程度减小:吸热反应(4)催化剂的红热程度①停热后催化剂继续红热:放热反应②停热后催化剂不再红热:吸热反应4.经验判据(1)放热反应①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与酸或水的反应②可燃物的燃烧反应及缓慢氧化③酸和碱的中和反应④铝热反应,如2Al+Fe2O32Fe+Al2O3⑤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如2NO2N2O4(2)吸热反应①大多数的分解的反应(2H2O22H2O+O2↑除外)②铵盐和碱反应,如Ba(OH)2•8H2O+2NH4Cl=BaCl2+2NH3•H2O+8H2O③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④两个特殊反应:C+CO22CO、C+H2O(g)CO+H25.注意事项(1)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关系①在高温下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②在常温下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③使用催化剂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2)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是化合还是分解无必然关系①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②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6.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1)断键:E吸=反应物的键能和(2)成键:E放=生成物的键能和(3)Q吸=E吸-E放=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4)Q放=E放-E吸=生成物的键能和-反应物的键能和二、反应过程中热量大小的比较1.燃烧过程中热量大小的比较(1)物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2)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在空气中的少(光能多)(3)物质完全燃烧生成固态产物时放出的热量最多(4)气态的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最多2.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与能量的关系(1)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吸收的能量越少(2)非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得电子,释放的能量越多(3)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时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放出的能量越多3.根据稳定性判断能量高低(1)微粒稳定性的判断①能量角度:微粒所含的能量越低越稳定②键能角度:微粒所含的化学键键能越大越稳定(2)生成稳定性强的物质,放热多三、能源的开发利用1.常规能源(1)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2)亟待解决问题①短期内不可再生,储量有限②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粉尘、SO2、NO x、CO等大气污染物(3)解决方法:节能和寻找新能源①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炉灰②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构,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2.新能源(1)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对环境无污染(2)类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考点2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一、火力发电1.火力发电的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梳理)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梳理)

第1节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转化的实验探究 (1)镁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指示温度升高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 +2H +===Mg 2++H 2↑,该反应放出热量(2)Ba(OH)2·8H 2O 与NH 4Cl 晶体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b .用手摸烧杯底部有冰凉感觉 c .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黏结到烧杯的底部d .烧杯内反应物成糊状化学方程式为:Ba(OH)2·8H 2O+2NH 4Cl=BaCl 2+2NH 3↑+10H 2O ,该反应吸收热量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宏观解释——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

宏观解释放热反应示意图吸热反应示意图(2)微观角度——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成键释放的能量不同。

微观解释反应物、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变化关系 能量变化 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 放出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 >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吸收能量3、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五放四吸)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①酸碱中和反应①金属和水或酸的反应①大多数化合反应①铝热反应(2)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①铵盐与碱的反应①CO2或水蒸气与碳的反应①H2或CO还原CuO的反应二、能源1. 能源的分类2.能源的利用(1)当前我国使用最多的能源: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

(2)化石燃料需亟待解决的问题:(3)解决燃料燃烧存在问题的研究方向①研究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和减少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损耗的技术,研究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措施;②防止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③通过化学方法把石油、煤等化石燃料转化为清洁燃料;④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核能、等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典型例题】1.过渡态理论认为:不管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经过渡态变为生成物,都必须要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好比从一个谷地到另一个谷地必须爬山一样。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一、选择题1.在密闭的锥形瓶里发生下列变化:①浓硫酸溶于水②酸碱溶液混合③铝粉加入稀硫酸溶液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生石灰溶于水,其中能使U形管(如图所示)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左低右高,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①③⑤答案:C【分析】U形管(如图所示)内的滴有红墨水的水面左低右高,则表明锥形瓶内温度升高,气体的体积发生了膨胀。

【详解】①浓硫酸溶于水时释放热量,使锥形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但未发生化学反应;②酸碱溶液混合,发生中和反应,且放出热量;③铝粉加入稀硫酸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且放出热量;④固体NaOH溶于水,虽然放出热量,但未发生化学反应;⑤生石灰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合反应,且反应放出热量;综合以上分析,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C。

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1mol/(L·s)答案:B【分析】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转化为同一种物质。

为便于比较,我们将各物质表示的速率都转化为C物质表示的速率。

【详解】A.v(A)=0.5mol/(L·s),v(C)=0.75mol/(L·s);B.v(B)=0.3mol/(L·s),v(C)=0.9mol/(L·s);C.v(C)=0.8mol/(L·s);D.v(D)=1mol/(L·s),v(C)=0.75mol/(L·s);比较以上数据可以看出,v(C)=0.9mol/(L·s)时反应速率最快,故选B。

3.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答案:B【详解】A.用锌粉代替锌粒,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B. 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增大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学反应速率,故B符合题意;C. 给硫酸溶液加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D. 滴加几滴2 mol·L-1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铜与锌在稀硫酸溶液中构成锌铜原电池,原电池反应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 反应热与焓变。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焓变(ΔH):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吸热反应:ΔH > 0。

- 放热反应:ΔH < 0。

3. 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以 C、CO、H₂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等。

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1. 定义。

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 书写注意事项。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l、s)。

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在 25℃、101kPa 条件下进行,可不注明)。

要注明ΔH 的正负号、数值和单位。

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 燃烧热。

定义: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kJ/mol。

注意:燃烧热是以 1mol 可燃物为标准进行测量的。

2. 中和热。

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 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单位:kJ/mol。

注意: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若有弱酸或弱碱参与,中和热数值偏小。

四、盖斯定律。

1. 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 应用。

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加减运算,得到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

五、能源。

1. 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如电能、氢能等。

2. 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高中化学知识点-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规律总结1.原电池形成的条件(1)活泼性不同的两种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金属氧化物等)。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理论上,只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均可构成原电池。

实际应用中,有些氧化还原反应很缓慢,产生的电流极其微弱(如两电极分别是Fe和C,电解质溶液为NaCl溶液的原电池)。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因为形成原电池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使溶液中的粒子运动时相互间的干扰减小,使反应速率增大。

(2)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例如:有两金属a、b,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H2SO4溶液中,能溶解的金属活动性较强,表面出现较多气泡的金属活动性较弱。

(3)制造新的化学电源例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新型燃料电池。

(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例如:用活泼金属保护较活泼金属,减慢腐蚀速度。

3.电子得、失守恒(电量守恒)原电池工作时,负极流出的电子总量等于正极流入的电子总量;还原剂在负极失电子总数等于氧化剂在正极得电子总数。

此规律在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根据构成原电池的必要条件之一:活泼金属作负极;②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确定:电子流出的一极或电流流入的一极作负极;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确立: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的一极作负极。

5.原电池的概念、原理(1)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它的原理是将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过导线传给氧化剂,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上进行。

(2)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及其反应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通常是不活泼金属或石墨材料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通常是活泼金属一极,发生氧化反应。

6.常见的各类化学电源(1)干电池(锌锰电池)(2)充电池(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7.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由正负电极和适当的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用导线连接原电池的正负电极时,原电池便开始工作。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复习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复习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不变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达到平衡的标志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答案:D【详解】A.镁与稀盐酸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钾溶液,盐酸的浓度变稀,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变小,故A错误;B.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C(g)+D(g),保持恒温恒容,充入气体He增大压强,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B错误;C.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始终保持不变,达到平衡的标志不可以是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故C错误;D.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相对保持不变,外界条件不变,平衡不移动,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生成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产率,故D正确;故选D。

2.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1mol/(L·s)答案:B【分析】对于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快慢时,应转化为同一种物质。

为便于比较,我们将各物质表示的速率都转化为C物质表示的速率。

【详解】A.v(A)=0.5mol/(L·s),v(C)=0.75mol/(L·s);B.v(B)=0.3mol/(L·s),v(C)=0.9mol/(L·s);C.v(C)=0.8mol/(L·s);D.v(D)=1mol/(L·s),v(C)=0.75mol/(L·s);比较以上数据可以看出,v(C)=0.9mol/(L·s)时反应速率最快,故选B。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第六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1)

第2课时 化学反应与电能[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设计实验认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理解原电池的概念及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一、火力发电——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1.我国目前电能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其次来自水力发电。

2.火力发电的原理首先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3.能量转换过程化学能―――→燃料燃烧热能―――→蒸汽轮机机械能――→发电机电能 其中能量转换的关键环节是燃烧。

燃煤发电是目前我国主要的火力发电形式,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燃烧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

(3)碳燃烧过程中化学能主要转变为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4)试从资源、能效、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阐述火力发电的弊端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碳氧气(3)热光(4)①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用化石燃料发电会造成资源的浪费;②火力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经过多次转化,利用率低,能量损失大;③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如SO2、CO、NO2、粉尘等),污染环境二、原电池——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1.实验探究2.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分析下图并填空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2)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总结

两式加 验总式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9·海南,双选)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 源,其电极分别是Ag/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 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 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D正确;根据图示 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该 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C正确。
依题意可得:a-2x+(b-x)=x
x=2a+ 5 b mol
2a+b
Y 的转化率为
5 b
×100%=2a5+b b×100%,选 B。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典练·素养提升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素养解读 能量是现代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许多能量变化 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如热能、电能、速率与平衡等。通过本章内 容的学习,能帮助我们逐步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 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 养。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 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氢氧(碱性)燃 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和题总结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和题总结

第六章考点一: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①所有燃烧 ①铵盐与强碱反应②中和反应 ②C 与H 2O 、CO 2的反应 ③活泼金属与酸、水反应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H 2、CO 、C 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⑤缓慢氧化考点二:化学反应过程热量变化(1)微观角度(键能):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E1<释放的能量E2 吸热反应:吸收的能量E1>释放的能量E2 (2)宏观角度(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注意: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②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总反应: Zn + 2H + = Zn 2+ + H 2↑e -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能量 反应进程 吸收能量 能量释放能量反应进程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收能量释放能量稀硫酸负极:Zn 正极:Cu 现象:不断溶解 反应:氧化反应 电极方程式:Zn -2e - = Zn 2+ 现象: 有气泡产生 反应:还原反应 电极方程式:2H + + 2e - = H 2↑外电路: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碳棒)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3.氢氧燃料电池:(1)酸性燃料电池:负极:2H2-4e-= 4H+ 正极:O2 +4e- + 4H+= 2H2O(2)碱性燃料电池: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总反应:2H2 + O2 =2H2O4.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负极:CH4+10OH--8e-=CO32-+7H2O 正极:2O2+4H2O+8e-=8OH-总反应:CH4+2O2+2KOH=K2CO3+3H2O练习: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s)放出的热量相同B.2Na+2H2O===2NaOH+H2,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有化学键断裂的是吸热过程,并且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B.NaOH和HCl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CaCO3受热分解为CaO和CO2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NaOH固体溶于水②炸药爆炸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④铝热反应⑤酸碱中和反应⑥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⑦盐酸溶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A.②③④⑤⑦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⑦4.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 、946kJ;形成1mol N–H键,会放出能量391kJ,在反应N2 + 3H22NH3中,每生成2mol NH3,()A.放出92 kJ热量B.吸收92 kJ热量C.放出209kJ热量D.吸收209kJ热量5.反应M+Z→Q(ΔH>0)分两步进行:①M+Z→X(ΔH<0),②X→Q(ΔH>0)。

(人教版)南京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南京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1.将过量的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向a 中加少量CuSO4溶液,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NH3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的速率减慢D.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SO2的催化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不变3.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用坩埚钳夹持一片未打磨的薄铝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铝熔点高,没能熔化B将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口上方有白烟生成H2、Cl2化合生成HClC 取两支试管,分别放入一小片打磨过的铝片,再分别加入3mL20%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有气体产生前者生成氢气,后者生成氧气D 相同温度条件下,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质量分数为3%和6%的H2O2溶液,再分别加入等6%的H2O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相同条件浓度大H2O2分解量二氧化锰粉末,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的速率较快速率快A.A B.B C.C D.D5.实验室用锌和2 mol·L-1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措施不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用锌粉代替锌粒B.用浓硫酸代替2 mol·L-1硫酸C.给硫酸溶液加热D.滴加几滴2 mol·L-1CuSO4溶液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制备CuSO4用稀硫酸、过氧化氢和铜粉反应B 加快酸性KMnO4与H2C2O4溶液的反应速率加入一粒黄豆大的MnSO4固体C 除去NaC1固体表面的少量KC1杂质用饱和NaC1溶液洗涤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盛有同体积、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NaC1O溶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7.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而能量是推动化学反应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习化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与化学反应和能量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变化并转化成产物,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反应热、吸热和放热等。

1. 反应热(ΔH)反应热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化学反应中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如果反应过程中吸热,即吸收能量,则反应热为正数;而如果反应过程中放热,即释放能量,则反应热为负数。

2. 反应焓变(ΔH)反应焓变也是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反应焓变可通过实验测量或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到。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反应焓变等于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焓的差值(ΔH=H(产物) - H(反应物))。

二、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决定着反应进行的快慢。

能量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密切的关系。

1. 活化能(Ea)活化能是指反应物形成转化为产物所需要克服的最小能量。

反应物中的分子在碰撞时必须具备一定能量,才能克服活化能的阻力,使化学反应发生。

2.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化学动力学理论,反应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间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也增加,从而增加了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使反应速率加快。

三、能量与化学平衡的关系化学反应在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反应速率相互平衡。

能量与化学平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1. 平衡常数与反应热的关系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向反应与逆向反应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化(ΔG)和反应热(ΔH)的关系,当ΔG<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当ΔG>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

2. 化学平衡与温度的关系根据利奥特里兹原理,当提高系统温度时,平衡系统会偏向于吸热方向,以吸收多余的热量;当降低系统温度时,平衡系统会偏向于放热方向,以释放多余的热量。

化学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含解析)

化学讲义:第六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含解析)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中频)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书写。

(高频)4。

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了解ΔH=H(生成物)-H(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是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定义式ΔH=H(生成物)-H(反应物)。

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放出的热量;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收的热量。

(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能够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如2H2(g)+O2(g)===2H2O(l)ΔH=-571。

6 kJ·mol-1:表示在25 ℃、101 kPa条件下,2_mol_H2(g)和1_mol_O2(g)生成2_mol_H2O(l)时放出571。

6_kJ的热量.3.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物质的量,化学计量数增大1倍则反应热也增大1倍.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伴随着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化学能和热能间的相互转化( )(3)C(石墨,s)===C(金刚石,s) ΔH>0,说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4)2H2O(l)===2H2(g)+O2(g)的焓变ΔH>0()(5)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6)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一定不能发生反应( )(7)H2(g)+错误!O2(g)===H2O(l)ΔH1和2H2(g)+O2(g)===2H2O(l)ΔH2中的ΔH1=ΔH2()(8)H2(g)+错误!O2(g)===H2O(g)ΔH1和H2O(g)===H2(g)+错误!O2(g)ΔH2中的ΔH1=ΔH2()【答案】(1)×(2)×(3)√(4)√(5)×(6)×(7)×(8)×2.(1)1 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3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能量都属于反应热,又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解释: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吸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放热: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3.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ΔH<0;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 ΔH>0。

【学习反思】⑴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a 燃烧反应b 酸碱中和反应c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d大多数化合反应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混合发生反应b CO2+C = 2COc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⑵△H<0时反应放热;△H> 0时反应吸热。

【概括总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

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中总键能-生成物分子中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反应热的本质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E1:E(H—H)+E(Cl—Cl);E2:2E(H—Cl);ΔH=E1-E2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1)

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1)

一、选择题1.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深埋入地下B.丢弃C.回收利用D.烧掉【答案】C【详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后,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则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故答案为C。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其原因是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答案】B【分析】【详解】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之是吸热反应,答案选B。

3.对于可逆反应 4NH3+5O2⇌4NO+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B.达到平衡状态后,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4:6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反应速率增大D.若单位时间生成 xmolNO 的同时,消耗 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A【详解】A.达到平衡时,4v(O2)正=5v(NO)逆,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选项A正确;B.到达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关系与起始投入量及转化率有关,达到化学平衡时, NH3、O2、NO、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4∶5∶4∶6,选项B错误;C.达到平衡状态时,若增加容器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则反应速率减小,选项C错误;D.若单位时间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都是指正反应速率,无法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 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木炭与CO 2反应产生CO ,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符合题意;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课时基本概念一课过知识点一焓变、热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2.焓变、反应热(1)焓(H)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kJ·mol-1。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ΔH=Q p。

(5)反应热、活化能图示①在无催化剂的情况下,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

②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3)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还有发光、放电等。

②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关系,而是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③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放热,与反应开始时是否需要加热无关。

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C +O 2=====点燃CO 2为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4.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步骤知识点二燃烧热、中和热、能源1.燃烧热2.中和热(1)中和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中和热的测定①装置②计算公式(以50 mL 0.5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 NaOH 溶液反应为例)ΔH =-0.418(t 2-t 1)0.025 kJ·mol -1t 1——起始温度,t 2——终止温度。

(3)注意事项①泡沫塑料板和碎泡沫塑料(或纸条)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②为保证酸完全中和,采取的措施是使碱稍过量。

[提醒] ①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时,生成H 2O 的物质的量必须是1 mol ,当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时,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 mol 。

②由于中和反应与燃烧反应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与燃烧热时可不带“-”号,但用ΔH 表示时,必须带“-”号,如某物质的燃烧热为Q kJ·mol-1或ΔH =-Q kJ·mol -1。

3.能源知识点三 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定义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都一样,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应用(1)热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如 ①C(s)+O 2(g)===CO 2(g) ΔH 1 ②C(s)+12O 2(g)===CO(g) ΔH 2由①-②可得CO(g)+12O 2(g)===CO 2(g) ΔH =ΔH 1-ΔH 2(2)合理设计反应途径,如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变化反应热代数和相等,即ΔH=ΔH1+ΔH2。

(3)盖斯定律的理解第2课时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题型一反应热(ΔH)的计算考法一利用键能计算ΔH(1)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2)计算关键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就是要算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清楚中学阶段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

考法二利用盖斯定律计算ΔH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备考方略]盖斯定律应用三步流程题型二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对不同的反应热(ΔH)进行大小比较,是高考考查的又一种形式。

对于可求得准确数值的反应热(ΔH),直接比较反应热(ΔH)即可得出大小关系,而对于无法求得准确数值的反应热:①可通过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来判定,吸热反应的反应热(ΔH>0)一定大于放热反应的反应热(ΔH<0);②可利用盖斯定律来判定,如由盖斯定律可得出ΔH1-ΔH2=ΔH3,又因ΔH3>0可求出ΔH1>ΔH2;③同一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反应热也不同,比较时要考虑物质的状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特别说明的是放热反应的反应热(ΔH)为负数,放热越多,ΔH的值反而越小,如H2(g)与O2(g)反应生成液态水(还可生成气态水)时放热较多,反应热(ΔH)小。

[重难点拨]1.总体原则(1)比较ΔH的大小时,必须把反应热的“+”“-”与反应热的数值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比较。

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

(2)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则ΔH不同。

(3)同一物质,状态不同,反应热也不同。

如A(g)放热吸热A(l)放热吸热A(s)。

2.比较类型(1)直接比较法①物质燃烧时,可燃物物质的量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②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

③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和强碱或弱碱和强酸或弱酸和弱碱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④对于可逆反应,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相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数值。

例如:2SO2(g)+O2(g)2SO3(g)ΔH=-197 kJ·mol-1,表示2 mol SO2(g)和1 mol O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SO3(g)时,放出的热量为197 kJ,实际上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g)和1 mol O2(g),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要小于197 kJ。

(2)盖斯定律比较法①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如A(g)+B(g)===C(g)ΔH1<0A(g)+B(g)===C(l)ΔH2<0C(g)===C(l)ΔH3<0ΔH1+ΔH3=ΔH2,ΔH1<0,ΔH2<0,ΔH3<0,所以ΔH2<ΔH1。

②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如S(g)+O2(g)===SO2(g)ΔH1<0S(s)+O2(g)===SO2(g)ΔH2<0S(g)===S(s)ΔH3<0ΔH2+ΔH3=ΔH1,ΔH1<0,ΔH2<0,ΔH3<0,所以ΔH1<ΔH2。

第3课时原电池、化学电源知识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3.工作原理(如锌­铜原电池可用简图表示)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1)电极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②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①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②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故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正好相反。

(3)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如SO2-4),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如Zn2+和H+,溶液中H+在正极上得电子形成氢气在铜片上冒出)。

[提醒]①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与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

②无论在原电池中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提醒]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既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又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不要形成活泼电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5.单液原电池(无盐桥)和双液原电池(有盐桥)对比正、负极电极反应,总反应式,电极现象率。

6.原电池原理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置换出的Cu能与Zn形成原电池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将A和B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溶解,而B上有气体放出,则说明A作负极,B作正极,即可以断定金属活动性:A>B。

(3)设计制作化学电源实例:根据Cu+2Ag+===Cu2++2Ag设计电池:知识点二化学电源1.一次电池(1)碱性锌锰干电池正极反应:2MnO2+2H2O+2e-===2MnOOH+2OH-;负极反应:Zn+2OH--2e-===Zn(OH)2;总反应:Zn+2MnO2+2H2O===2MnOOH+Zn(OH)2。

(2)锌银电池负极反应:Zn+2OH--2e-===Zn(OH)2;正极反应:Ag2O+H2O+2e-===2Ag+2OH-;总反应:Zn+Ag2O+H2O===Zn(OH)2+2Ag。

2.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负极材料是Pb,正极材料是PbO2。

(1)放电时的反应①负极:Pb(s)+SO2-4(aq)-2e-===PbSO4(s)(氧化反应)。

②正极:PbO2(s)+4H+(aq)+SO2-4(aq)+2e-===PbSO4(s)+2H2O(l)(还原反应)。

③总反应: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

(2)充电时的反应①阴极:PbSO4(s)+2e-===Pb(s)+SO2-4(aq)(还原反应)。

②阳极:PbSO4(s)+2H2O(l)-2e-===PbO2(s)+4H+(aq)+SO2-4(aq)(氧化反应)。

③总反应:2PbSO4(s)+2H2O(l)===Pb(s)+PbO2(s)+2H2SO4(aq)。

3.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可分成酸性和碱性两种。

2②书写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时,要注意溶液的酸碱性,介质的酸碱性对电极反应和总反应都会产生影响。

第4课时新型化学电源题型一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甲烷、甲醇、硼氢化物等为燃料与氧气或空气进行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类原电池。

其特点一是有两个相同的多孔电极,同时两个电极不参与电极反应;二是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存在电池内;三是能量的转化率高,燃料电池具有高能环保、电压稳定、经久耐用等优点。

因此,这类电池正成为科学研究、高考命题的重点。

其主要命题角度有燃料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池反应式的书写,电子、离子的移动及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变化情况分析等。

[重难点拨]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出燃料电池反应的总反应式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与燃料的燃烧反应一致,若产物能和电解质反应则总反应为加和后的反应。

如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NaOH溶液)的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①CO2+2NaOH===Na2CO3+H2O②①式+②式得燃料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2NaOH===Na2CO3+3H2O。

第二步:写出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根据燃料电池的特点,一般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O2,随着电解质溶液的不同,其电极反应式有所不同,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1)酸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2+4H++4e-===2H2O;(2)碱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3)固体电解质(高温下能传导O2-)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2+4e-===2O2-;(4)熔融碳酸盐(如熔融K2CO3)环境下电极反应式:O2+2CO2+4e-===2CO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