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
常见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及特点
常见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及特点 有的遗传病在出⽣时就表现出来,也有的出⽣时表现正常,⽽在出⽣数⽇、数⽉,甚⾄数年、数⼗年后才逐渐表现出来。
常见遗传性疾病有哪些呢?下⾯是店铺推荐给⼤家的常见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及特点,供⼤家参考。
常见遗传性疾病的种类及特点 1、⾼⾎压以及⾼⾎脂 ⾼⾎压以及⾼⾎脂会遗传给孩⼦。
如果⽗母双⽅中有⼀个⼈患有⾼⾎脂或者⾼⾎压,那么⽣出的孩⼦患病的⼏率⼤约为50%;⽽如果⽗母双⽅都是⾼⾎脂或者⾼⾎压患者,那么孩⼦患病的⼏率将会达到75%。
除此之外,如果爷爷奶奶中有⼈患⼼脏病,孩⼦得病的⼏率也⾮常⾼。
建议:如果⽗母中有患⾼⾎脂以及⾼⾎压的,最好定期给孩⼦做体检,并且做好孩⼦脂肪以及甜⾷的控制。
2、肥胖症 如果⽗母中有⼀⽅是重度肥胖者,那么孩⼦孩⼦超重的可能性是40%;⽽如果⽗母都是肥胖者,那么孩⼦肥胖的可能性⾼达70%。
有专家提醒,孩⼦超重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它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脏病、哮喘等疾病。
建议:严重控制孩⼦的饮⾷,注意营养均衡,多让孩⼦做运动,增强体质。
3、过敏或者哮喘 ⽗母中有⼀⼈患有哮喘或者过敏,孩⼦患上相同疾病的⼏率在40%左右,⽽如果⽗母双⽅都患有疾病,那么孩⼦患病的⼏率会达到80%。
建议: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尽量不要在家中养殖花草以及宠物,孩⼦外出的时候最好带上⼝罩等防御措施。
4、近视眼 近视基因是隐性的,所以只要⽗母是近视眼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孩⼦就有可能患上近视眼。
建议:对于有近视眼病史的家族,最好给孩⼦提前做检查。
孩⼦在3岁之前是治疗近视最佳的时期。
另外,少让孩⼦吃甜⾷,这是因为甜⾷会导致孩⼦更容易患上近视。
⽬前常见的应对单基因遗传病的措施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常规产筛⽆法发现隐匿的单基因遗传病携带者。
结果是⾝体健康的⽗母毫⽆征兆⽣出先天缺陷⼉。
如:FMR1基因(导致先天智⼒低下)、SMA基因(导致先天神经系统异常)的携带者和正常⼈⽆异,但这些携带者有孕育出先天缺陷患⼉的风险。
WNK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研究进展
心肺血管病杂志 2 1 0 1年 1 1月第 3 0卷第 6期
Ju a o adoacl or l f ri sua n C v r&P l nr i ae , oe br 0 1 V 13 。 06 umoayDs ssN vm e 2 1 . 0.0 N . e
5 51
7 1例 , 7 正常对照1 4 例 , 7 结果发现 WN 4基 因第 1 0 K 4内含子 上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 点 C 4 1T与 日本 的男 性高血 压发 17 7 病密切相关 ( = .3 P=00 3 。在调整 了年龄 、 质量 75 , .2 ) 体 指数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 、 吸烟 、 饮酒及降压药物等 因素后 , 基 因型为 ( T+I’的男 性患者 其收缩 压水平 较基 因型为 C C r) ’ I C 的患者 平 均 高 3 1 m H P =00 2) 1 m g=0 13 . m g( . 4 ( m H .3
全基 因组关联研究 已成为未来研究的趋势。
C :.2~ .3 P= . 1 ) u等 同样发 现在维吾尔族 /1 1 2 3 , 0 0 0 。L 人群 中, C I’基因型患者 与 C ( T+r ) T I C型相 比发生高血压 的风 险要提高 5 %( R=15 , 5 C :.6~22 ) 且正 常对 5 O .6 9 % /10 .8 ,
此 可能 存 在 假 阳性 结 果 。
原发性高 血压 ( setl ye es n H) 遗传 因素 Esni p r ni ,E 是 ah t o
和环境 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 , 家族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3 % 0
一
5 %的 E 0 H患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目前对 E H的分子
环境 因素 的影响 , 流行病 学资料 充分匹配 , 使 但不 同研究对 于流行病学治疗的控制 标准并不 相 同; 5 由于 E () H是多基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
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高血压,又被称为高血压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虽然高血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治疗来控制,但遗传因素和家族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是否患有高血压。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对该疾病的影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健康问题。
### 遗传因素与高血压1. **基因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在很大程度上是多基因性疾病,这意味着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对其发病有影响。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这些基因可能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系统功能的异常,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2. **家族研究**家族研究已经证明了高血压的遗传倾向。
如果一个人的家庭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他们患病的风险可能会明显增加。
这与共享的遗传因素以及家庭中相似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
3. **单基因高血压症**尽管多数高血压是多基因性的,但也存在一些单基因高血压症,如肾上腺性高血压。
这些疾病是由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遗传风险更高。
### 家族史与高血压1. **家庭中的高血压病史**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高血压风险因素。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祖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高血压患者,那么他们患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这与家庭成员之间的遗传联系有关。
2. **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家庭成员通常有相似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普遍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那么其他家庭成员也可能受到相同的不健康影响,从而增加了高血压的风险。
3. **早期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在儿童时期对高血压风险的影响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生活在一个高压力、高紧张度的家庭中,可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 预防和管理高血压了解高血压的遗传因素和家族史对于预防和管理该疾病至关重要。
1. **遗传咨询**如果家庭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可以考虑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
这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干预。
高中生物课本中常见的遗传病
高中生物课本中常见的遗传病所谓遗传病,就是指由于遗传基础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或缺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课本中常见的遗传病,请认真复习!一、什么是遗传病,有哪些种类所谓遗传病,就是指由于遗传基础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疾病或缺陷,其种类包括以下三种。
(一)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呈典型的孟德尔式遗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病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而形成,如家族性高胆醇血症、多指(趾)症、并指(趾)症、先天性舞蹈症、萎缩性肌强直、周期性偏头痛、多发性家族结肠息肉症、软骨发育不全症等等。
其特点是:受显性基因控制,致基因在杂合状态时即可发病,无性别限制。
在系谱中,往往世代相传,致病基因常以50%或100%的机会传给子代。
当然,并非所有的显性遗传病都是出生后就立即表现出来的,例如先天性舞蹈症,往往因成年后受控于显性单基因的脑部某些中心区部分发生了衰退而引起面部、身体和四肢不由自主地颤抖等病状。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此病是由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而形成,如先天性聋哑、半乳糖血症、胃溃疡、黑尿病、苯丙酮尿症、类脂质沉积症、先天性白痴、高度近视、白化病等等。
其遗传特点是:只有在致病基因为纯合子状态时才发病,杂合子状态为正常。
因此,在系谱中,这种病一般不连续发病,是散发性的,往往是隔代遗传。
人群中携带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较大的,一般征个人体内都带有数种隐性致病基因,随机婚配时,由于夫妇双方携带同种致病基因的机率很小,故其后代发病率很低。
如果近亲婚配,夫妇带有同种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极大,纯合的机率很高,其后代遗传病的发生率也明显提高。
这也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主要科学依据。
3、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此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病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
患者常常表现为X型(或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症状。
高血压病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概况与评价
高血压病是世界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遥据统计袁2010 年全球有 31.1%的成年人渊约 13.9 亿冤 患有高血压病[1]遥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 显示袁2015要2016 年成年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 29.0%[2]遥 2012要2015 年中国大陆约 45 万名年龄逸18 岁居民 为样本的全国代表性大型调查显示袁23.2%的中国人 患有高血压病[3]遥 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内外高血压病动 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应用情况袁为高血压病的发病机 制以及治疗方面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遥 1 基因相关的高血压病动物模型 1.1 遗传性高血压病模型 1.1.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渊spontaneously hyper鄄 tensive rat袁SHR冤模型
此类模型是长期喂养特定饲料袁常用的饮食诱 导有高糖尧高脂以及高盐袁亦有复合饮酒诱导高血压 病[30-32]袁此种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现临床常见饮食不 健康的年轻人有很大意义袁对于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 发病机制尧治疗及预后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遥 但建模 时间较长袁血压升高不甚理想袁停止特殊饮食后袁血压 不能维持遥 2.1.3 慢性间歇低氧诱发大鼠高血压病模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渊2021冤06渊b冤-0036-04
2024精准医疗下的高血压管理
2024精准医疗下的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造成全球疾病负担的一个主要因素,影响全球10多亿成年人。
尽管各种降压药物不断发展,但未受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
对复杂药物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差以及相关的副作用是高血压治疗的常见的问题。
此外,目前的药物治疗未能考虑到高血压人群的多样性。
通过考虑患者独特因素的精准医疗方法,高血压可能才会真正得到控制。
近期,Hypertension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讨论了高血压精准医疗的相关进展,重点介绍了数据科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AI)、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在高血压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精准医疗概述高血压精准医疗是“考虑每个高血压患者独特的基因和环境因素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方法”。
该方法认识到,由于遗传变异、环境因素或其他个人特征,高血压患者对相同治疗的反应可能不同。
高血压精准医疗将利用基因组学、其他组学、分子分型、健康信息、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大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有关个体健康的大量信息,旨在提供更准确的诊断,预测疾病结局,并开发更有效、副作用更少的靶向治疗方法。
高血压精准医疗有可能通过提供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来控制甚至治愈高血压,可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成本。
1.基因方法A基因组学是精准医疗的核心支柱。
现在普遍认为,在人类高血压中,虽然有几种罕见的情况是单基因的,但大多数是多基因的。
,在单基因模型中,单个基因的突变以孟德尔方式遗传并介导高血压。
单基因高血压可以通过确定遗传基础和使用基因疗法或基因编辑来治愈。
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多种影响较小的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利用基因干预治疗多基因高血压会更加复杂。
A研究复杂疾病基因组学的一种流行方法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该研究旨在识别与疾病相关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o精准医疗的理想是识别每个个体独特的SNP指纹,从而为该个体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原发性高血压的GWAS尚未产生任何重大发现。
>GWAS已经鉴定出约1500个对血压有微弱影响的SNP o这些发现表明,大多数人类高血压是基于多基因的。
浅谈高血压形成原因
浅谈高血压形成原因发表时间:2011-11-15T15:59:04.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李红梅于环宇[导读] 以上这些坏习惯相信很多人都有,而这些习惯都很可能引发高血压,希望大家及时改正这些缺点,远离高血压。
李红梅于环宇(吉林省东丰县医院 136300)【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130-02高血压的病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遗传是高血压的病因所在,经过调查,有高血压的家族起后代发生高血压的几率是很大的,这应该是与他们自身的基因有关的。
造成高血压病因的还有后天的因数,如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心理压力大,药物等因素使高血压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为了更有效的预防高血压病的发生,笔者就高血压形成的原因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1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随着生理学、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建立,许多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
目前,各种学说中以Page的镶嵌学说比较全面,认为高血压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由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多种因素造成。
1.1 遗传因素.约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遗传素质,同一家族中高血压患者常集中出现。
据信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
高血压患者及有高血压家族史而血压正常者有跨膜电解质转运紊乱,其血清中有一种激素样物质,可抑制Na+/K+-ATP酶活性,以致钠钾泵功能降低,导致细胞内Na+、Ca2+浓度增加,动脉壁SMC收缩加强,肾上腺素能受体密度增加,血管反应性加强。
这些都有助于动脉血压升高。
近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GT)基因可能有15种缺陷,正常血压的人偶见缺陷,而高血压患者在AGT基因上的3个特定部位均有相同的变异。
患高血压的兄弟或姐妹可获得父母的AGT基因的同一拷贝。
高血压精准管理
分因诊断 分级诊断 分层诊断 分型诊断 分期诊断
治疗目标
药物治疗
高血压精准治疗—“五对治疗”
非药干预
治疗时机 治疗原则
对因治疗 对级治疗 对层治疗 对期治疗 对型治疗
治疗目标
非药干预 治疗模式 药物治疗
近年来,对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遗传研究取得很大进步, 为高血压的精准医疗在分子水平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 果筛查出致病基因,多数患者不仅可以给予针对性治疗,获 得较好疗效,还能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致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即遗传阻断。 目前已明确的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约有17种,其中包含 40余种亚型,大部分致病基因与血压调节相关激素的合成、 代谢以及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结构有关。 Liddle’s 综合征是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典型代表,编码 上皮钠通道蛋白β亚基的致病基因突变,导致编码蛋白突变, 由于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非常相似,因此 临床极易误诊、误治。 螺内酯、依普利酮治疗类盐皮质激素增多征(AME); 噻嗪利尿剂治疗Gordon综合征;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妊 娠加重型高血压。
本病服用螺内酯无效,对氨苯蝶啶或限盐治疗有效,如 给予肾小管储钾利尿药氨苯蝶啶及补充氯化钾可使血压恢 复正常。
Liddle综合征的治疗
1.补充氯化钾
临床常主张口服或注射补充门冬酰氨钾镁,在补钾的同时需 注意预防低血镁。 2.保钾利尿 口服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氨氯吡咪),该病应终身服用氨 苯蝶啶或阿米洛利(氨氯吡咪)方能维持健康状态。在用药 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钾、钠、氯和CO2CP,及时调整剂量, 以免发生高血钾、低血钠和高血氯性酸中毒。 3.低钠饮食 在应用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时,必须十分强调应同时给予低 钠饮食的重要性。采取低钠饮食的方法,也可以扭转电解质
高血压发病原因和机制
• 交感神经广泛分布于心血管系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释放 的儿茶酚胺主要作用于心脏,可导致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 加强和心排血量增加;儿茶酚胺作用于血管壁的a.肾上腺 素能受体可使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和血压上升。作为 交感神经主要递质之一的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强烈缩血管和升 压作用,表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具有一 定作用。目前认为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主要参与原发性高血压 早期的始动机制,对高血压状态的长期维持作用不大。
• (二)膳食因素
• 高钠可增加血容量,又可增加动脉壁的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素等收缩血管物质的敏感,从而升高血压, 同时钾(促 进排钠)、钙(泵离子竞争)、镁都有可能是致病的重要因素.高 蛋白膳食可减轻高盐对血压的不利影响;高血压也可能和饮酒 过多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镉)的摄入增加有关 .
1.原发型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 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4)遗传因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原发型高血压病因及发病机制
• (一)心理,社会因素.
• 恶劣的社会,生活环境,紧张的职业,过大的工作压力和应激,不良 的生活事件等刺激,不能有效调适的人,会引起持续强烈和反复 的过度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恐怖等心理变化,使大脑皮质的兴奋 与抑制失调.皮质下血管收缩中枢的收缩占优势,通过交感神经 缩血管节后纤维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细小动脉平滑肌的& 受体,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的收缩使血压升高;久之,引起细.小动 脉硬化,进而发生居高不下,相对恒定的高血压.
• 通过细胞膜两侧钠离子与钾离子浓度及梯度的研究,已经证 实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着内向的钠钾协同运转功能低下和 钠泵抑制,使细胞内钠离子增加。后者不仅促进动脉管壁对 血中某些收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同时增加血管平滑肌 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多,加强了血 管平滑肌兴奋.收缩偶联,使血管收缩和(或)痉挛,导致外 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压升高 对高血压患者可推荐低钠、高钾 饮食,而不推荐高钙饮食,因目前尚无简单的方法确定高钙 对哪些高血压患者有效,而高钙饮食可能导致泌尿系结石。
单基因高血压
原醛
9例 2.9%
肾实质高血压
5例 1.6%
Liddle 综合征
3例 1.0%
其他原因
3例 1.0%
未分类
3例 1.0%
其他原因:1例白大衣高血压,1例柯兴氏,1例肾素瘤
吴燕,惠汝太等,未发表资料,2010
高血压危害
•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27% of the adult population) and the high attribut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
3a/b/c/d: Bartter 氏综合佂I,II.II.IV 型; ★降压药作用点
TALLH: Henle 氏襻厚升支; DCT:远端集合管; CT:集合管(MR受体); ROMK2:肾外髓钾通道; NKCC2:钠钾氯交换通道; CLC-KB:氯通道复合因子-肾B; NCCT:钠氯共转运体。
汪一波……惠汝太等 Clin Endocrinol 2007
MR,6%妊娠高血 压,螺内酯加重高 血压,终止妊娠
WNK1、WNK4 噻嗪类利尿剂非常 有效
常染色体阴 性
CYP11B1 CYP17
病因治疗:Liddle 氏综合征
汪一波, ……惠汝太等 Clinical Endocrinology 2007
患者22岁,男性,13岁查体发现高血压,2006年来阜外医院就 诊, 血压: 160/120mmHg,四个降压药无效。 化验: 血钾:3.05mEq/L,
低肾素性高血 压
先天性肾上腺 儿童或青春期 ↓ 皮质增生
↑
↓
↓
↓
↓
↓
↓
↓
↓/-
高血压发病原因和机制专业
• 7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本系统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的酶所组成,它在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容量、血管张力和血 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肾素、血 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三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相 互反馈和制约,当血管紧张素增多时可引起肾 血管收缩,增加近端肾小管中钠离子的重吸收, 从而抑制肾素分泌。肾素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而醛固酮过多反过来可使肾素活性降低。在病 理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调 节失衡可成为高血压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
• (三)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 由一系列激素及相应的酶所组成,它在调节水、电解质平 衡、血容量、血管张力和血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情 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三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相互反馈和制约,当血管紧张素增多时可引起肾血管收缩, 增加近端肾小管中钠离子的重吸收,从而抑制肾素分泌。 肾素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而醛固酮过多反过来可使肾素 活性降低。可导致血压升高. • (四)遗传. • ① 高血压有家族聚集现象,近亲比远亲更明显;②单卵 孪生子比双卵孪生子间的血压水平更相近;③养子之间与 养父母之间血压无明显关系;④人群中20% ~40% 的血 压变异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 8 高胰岛素血症 • 人们早已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和冠状动咏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 心病)的发病率较高,高血压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索血症引起 高血压的机制可能包括:①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肾小管重吸收钠增加, 使体内总钠增多,导致细胞外液容量增多,机体为维持钠平衡,通过 提高肾小球灌注压,促进尿液排泄,从而使血压升高;② 胰岛索增强 交感神经活性,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可增加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提高 心排血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血压上升;③ 胰岛素刺激氢离子一钠 离子交换活性,该过程与钙离子交换有关,使细胞内钠离子、钙离子 增加,由此增强血管平滑肌对血管加压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 张素Ⅱ和血容量扩张的敏感性,引起血压升高;④胰岛素可刺激血管 壁增生肥厚,使血管腔变窄,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血压上升。 • 此外,血管扩张物质的减少、某些受体的差异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 乱可诱发高血压。
高血压和遗传学的关联
高血压和遗传学的关联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综述高血压与遗传学的关联,包括家族史、基因组关联研究以及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疾病等方面。
首先,众所周知,高血压在一定程度上有家族聚集的趋势。
家族史是遗传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的重要证据之一。
许多研究发现,具有一位或多位亲属患有高血压的个体,其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较普通人群要高。
家族聚集表明了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学研究也提供了直观的证据来支持高血压与遗传的联系。
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发现与疾病发生相关的遗传变异。
近年来,许多GWAS的研究发现了与高血压相关的遗传变异。
其中最著名和最常见的是位于第12号染色体的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的I/D (插入/缺失)多态性,已被广泛研究并发现与高血压风险有关。
此外,其他基因如AGT、ADD1、NPPA等也被发现与高血压有关。
这些GWAS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为遗传因素预测高血压疾病风险的基础,进一步推动了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发展。
除了GWAS,一些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疾病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疾病,累及肾上腺的醛固酮产生和转运通路,被认为是因单基因突变导致的。
研究表明,在PA患者中,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和KCNJ5基因中的突变较为常见。
这些突变导致了醛固酮合成和肾上腺细胞的异常激活,进而引发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家族性高血压疾病中的其他单基因突变,如Liddle's syndrome、Gordon's syndrome等也被发现与高血压发病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遗传因素只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方面,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河南内科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65)
河南内科模拟题2021年(128)(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不属于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病的是A. Liddle综合征B. VHLS综合征C. 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D.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E. 多发性大动脉炎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是A. 肾动脉病变B. 脑动脉病变C.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 细小动脉硬化E. 主动脉的粥样硬化3. 女性,65岁,高血压病史5年,多次测血压170~190/90~110mmHg,眼底Ⅲ级,该患者诊断为A. 高血压病2级,中危B. 高血压病2级,高危C.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D. 高血压病3级,高危E.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4. 女性,35岁,2年前有反复发热史,左上肢血压110/70mmHg,右上肢血压170/110mmHg,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最可能的诊断为A. 主动脉缩窄B. 高血压3级,高危C. 多发性大动脉炎D. 肾血管性高血压E. 肾性高血压5. 嗜铬细胞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 持续性高血压B. 阵发性高血压C. 持续性低血压D. 阵发性低血压E. 高血压与低血压交替出现6. 高血压合并下列哪种疾病时,最适合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A. 心动过缓B. 支气管哮喘C. 急性左心衰竭D.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E.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7.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A. 精神紧张B. 高盐高脂饮食C. 肾脏疾病D. 遗传E. 病因不明,是一种多因素疾病8. 女性,76岁,血压160/95mmHg确诊心肌梗死,诊断为A. 高血压病1级,高危B. 高血压病1级,极高危C.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D. 高血压病2级,高危E. 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9. 女性,35岁,2年前有反复发热史,左上肢血压110/70mmHg,右上肢血压170/110mmHg,肾区可闻及血管杂音以下检查应作为首选的是A. 肾脏B超B. 肾功及尿常规检查C. 肾上腺CTD. 动脉造影E. 心电图10. 嗜铬细胞瘤患者骤发高血压危象时。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
邹玉宝;孙筱璐;王继征;惠汝太;宋雷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6(8)5
【摘要】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造成,且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高血压。
认识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这一概念需将其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进行区分,后者是指与人体血压相关的某个基因发生改变,从而间接地引起血压异常,它们之间仅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不直接导致高血压;而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是单一基因突变直接引发的高血压。
【总页数】7页(P16-22)
【作者】邹玉宝;孙筱璐;王继征;惠汝太;宋雷
【作者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宁夏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研究 [J], 史延丽;刘炜;李文强;沙蓉;杨向军;杨生龙
2.重庆市稻瘟病菌致病型单基因鉴别寄主筛选 [J], 韩海波;张致力;邸仕忠;勾治琴
3.基于中国鉴别品种及单基因品系的湖北省稻瘟病菌的致病型分布 [J], 杨小林;张
舒;吕亮;常向前;喻大昭
4.单基因高血压相关基因变异与子痫前期关联性研究 [J], 马火兰;王欢;林靓;林晶;陈慧
5.应用外显子测序技术芯片对妊娠期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研究 [J], 孙成娟;刘晓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血压
高血压[单项选择题]1、女性,40岁。
发现血压增高1个月,查体心率70次,化验血钾3.0mmol/L,最可能的诊断为()A.肾动脉狭窄B.慢性肾炎C.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D.甲亢E.高血压病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2、下列不属于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病的是()A.Liddle综合征B.VHLS综合征C.假性低醛固酮血症Ⅱ型D.多发性内分泌肿瘤E.多发性大动脉炎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3、在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急性期首选()A.抗生素治疗B.激素治疗C.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扩血管药物治疗E.介入治疗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4、患者女性,38岁,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所致继发性高血压,拟手术治疗,术前降压首选()A.α受体阻滞剂B.卡托普利C.钙拮抗剂D.β受体阻滞剂E.硝普钠参考答案:A[单项选择题]5、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左心室肥大B.颗粒性固缩肾C.脑软化D.脑出血E.视网膜出血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是()A.60%B.40%C.50%D.20%E.30%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7、以下β受体阻滞剂中,哪一个是高水溶性的。
而且主要通过肾排泄,不通过血脑屏障,其有效剂量容易控制()A.以上都不是B.阿替洛尔C.美托洛尔D.吲哚洛尔E.普萘洛尔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8、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期内血压重度升高,并伴有心、脑、肾及眼底的严重功能障碍,其舒张压和(或)收缩压为()A.>130mmHg;不变B.≥100mmHg;≥180mmHgC.>130mmHg;>200mmHgD.不变;>200mmHgE.以上均不准确参考答案:C[多项选择题]9、由于大动脉弹性减退,脉搏传导速度增快,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出现收缩期延迟压力波峰。
试分析可导致什么变化()A.舒张压升高B.脉压增大C.舒张压降低D.收缩压升高E.脉压不变参考答案:B,C,D[多项选择题]10、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以下各项中属于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的是()A.补钙B.科学饮食C.气功D.运动E.减肥参考答案:A,B,C,D,E[多项选择题]11、可以干扰降压药作用的药物有()A.三环类抗抑郁剂(如多虑乎)B.口服避孕药C.拟交感胺类药物(如芬氟拉明)D.糖皮质激素E.非甾体类抗炎药(如乙酰水杨酸)参考答案:A,B,C,D,E[单项选择题]12、培哚普利()A.血管扩张剂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C.β受体激动剂D.醛固酮拮抗剂E.β受体阻滞剂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3、患者女性,40岁,高血压2年,最高达200/120mmHg,伴头痛、头晕。
Liddle综合征研究进展
Liddle综合征研究进展蒋晖【摘要】Liddle 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由于编码远端肾小管上皮钠通道的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钠重吸收增加,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同时伴有低血钾、低肾素、低醛固酮水平.临床常表现为早发高血压,易误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基因检测可以确诊,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Liddle syndrome is a form of monogenic hypertension.It is caused by a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the SCNN1B or SCNN1G genes which code for the 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of distal renal tubule,which leads to increased sodium and water reabsorption causing hypertension,hypokalemia,and suppression of renin and aldosterone.It typically manifests as early onset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which is frequently misrecognized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Genetic testing can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Early diagnosis and precise treatment ar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4页(P263-266)【关键词】Liddle综合征;上皮钠通道;基因突变【作者】蒋晖【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近年,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引起越来越多心血管领域临床医生的关注。
分子生物学论文
分子生物学论文高血压张亚梅,2021级口腔专业2班,学号 12021051702022摘要: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的分类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类,以及高血压基因sNPs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EH)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复杂疾病,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同卵双生子发病一致性等研究结果,揭示了(EH)的多基因遗传性质。
本文主要介绍(EH)易感基因研究策略和已发现的基因变异;与传统治疗高血压药物相比,基因治疗不但具有作用特异性强、效果稳定、持续时间长、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还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高血压发生,从而降低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
本文综述了目前基因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况,讨论了基因治疗前景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高血压;EH;Liddl e 综合征;高血压基因sNPs研究;基因治疗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其血压升高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仍不清楚。
当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累积到一定程度,最终导致基因表达异常及病理性血压升高。
多数情况下,多个基因表达异常共同导致血压升高。
本论文就人类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分类Ⅰ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1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有关的基因 a.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b. 11β羟化酶基因c.17α羟化酶基因d.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OHSD)基因 2上皮细胞钠通道(ENaC)基因 3高血压伴短指畸形Ⅱ原发性高血压1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 3肾素基因4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2R1)基因 5 β 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 6 α-adducin基因7 G蛋白β 3亚单位人G蛋白β3亚单位(G-proteinβ3-subunit ,GNB3)基因举例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以上皮细胞那通道(ENaC)基因有关的Liddl e 综合征为例:Liddl e 综合征于1963年首列被报道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本文作者:邹玉宝,孙筱璐,王继征,惠汝太,宋雷(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100037)在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造成,且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高血压。
认识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这一概念需将其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进行区分,后者是指与人体血压相关的某个基因发生改变,从而间接地引起血压异常,它们之间仅有一定的关联性,并不直接导致高血压;而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是单一基因突变直接引发的高血压。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特点1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常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服用3~4种降压药物而血压仍不能达标,并且靶器官损害严重,该类患者通常发病年龄早于35岁,年轻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为77%、心力衰竭发生率为67%、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0%、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6%,且与2/3的继发残疾有关。
因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根本病因为分子水平病变,故传统诊断方法难以确诊,但随着检测技术尤其是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关于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诊断已不再处于瓶颈。
由于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具有明确的致病原因,针对性的特异治疗效果较好,并且能够通过筛查直系亲属,发现携带突变的家庭成员,达到早期诊断、早期针对性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致病机制和遗传基础2肾上腺皮质产生的盐皮质激素通过促进肾脏钠、氯和水的重吸收,在血容量和血压的稳态中发挥主要作用。
醛固酮几乎占由肾上腺产生的类固醇类的盐皮质激素活性的90%,其他有助于盐皮质激素活性的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包括皮质醇、皮质酮和去氧皮质酮。
在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疾病中,单基因突变即可导致远端肾单位钠和氯的重吸收率增加,也可强化盐皮质激素活性的作用。
高血压是由于钠、氯和水的重吸收增加,以及随后的血容量增多导致的结果。
血容量增多导致的低血浆肾素活性是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
随着医学研究和诊断检测技术的进展,我们对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明确的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有17种,其中包含40余种亚型,也包含了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内分泌瘤。
根据受影响基因的功能,可将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分为两类:第一类突变直接影响远端肾小管的远曲小管和(或)集合管细胞的钠转运系统,增加水钠吸收,包括Liddle's综合征、拟盐皮质类固醇过多症(apparent mineralocorticoid excess,AME)、Gordon综合征和妊娠加重型高血压;第二类突变导致肾上腺类固醇合成异常,进而造成远端肾单位的盐皮质激素受体异常激活,远端肾小管钠转运失调,包括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F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家族性糖皮质激素抵抗综合征等。
常见的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33.1 FH根据遗传基础可将FH分为FH-Ⅰ、FH-Ⅱ和FH-Ⅲ3种类型,其共同表现为醛固酮合成增加。
醛固酮水平升高导致醛固酮受体过度激活,从而使钠氯协同转运蛋白(NCC)和上皮钠通道蛋白(ENaC)活性升高。
3.1.1 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糖皮质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glucocorti-coidremediablealdosteronism,GR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亦称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Ⅰ型(FH-Ⅰ),是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中相对常见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合成酶受血管紧张素Ⅱ调控作用合成醛固酮;在束状带,11β羟化酶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调控合成糖皮质激素。
而GRA是由于在减数分裂期间,两条8号染色单体联会时配对不精确和不等交叉,造成8号染色体在醛固酮合成酶基因(CYP11B2)和11β羟化酶基因(CYP11B1)间相互嵌合,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即由CYP11B1的启动子区(调控区)和CYP11B2的编码区嵌合而成,该嵌合基因不受血管紧张素Ⅱ和血钾调控,而受ACTH调控,在束状带合成具有醛固酮作用的蛋白而致病。
该病临床特征为早发(患者确诊年龄多<20岁)家族性、盐敏感性中、重度高血压,血浆醛固酮水平可明显升高或正常,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临床上常被疑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当有临床征象而CT等影像学检查并未发现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时应怀疑为GRA。
GRA的另一特征为早发脑血管意外,多为颅内血管瘤破裂的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较高。
依据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阳性以及24小时尿18-羟皮质醇>正常值上限的2倍,或>10 nmol/L可考虑为GRA。
Southern印迹法或长距离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YP11B1/CYP11B2的嵌合基因可明确诊断。
在治疗方面,可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控制血压。
因此,在确诊时年龄<20岁、家族性、年龄<40岁合并脑血管意外者建议筛查CYP11B1/CYP11B2嵌合基因。
3.1.2 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Ⅱ型FH-Ⅱ的致病基因已被定位于染色体7p22,但其致病基因尚未被发现。
其激素及生化改变与FH-Ⅰ十分相似,但血压不能被地塞米松抑制,肾上腺切除可治愈或显著缓解高血压。
多数患者出现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瘤。
除FH-Ⅱ具有家族史外,目前尚无方法将其与非遗传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进行区分。
研究发现,编码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3.4的基因KCNJ5突变可导致类似FH-Ⅱ的表现,但该基因已被证明是FH-Ⅲ的致病基因。
因此,FH-Ⅱ有可能是FH-Ⅲ的另一种类型。
3.1.3 家族性高醛固酮血症Ⅲ型该病是2011年被发现的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类型,由编码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Kir3.4的基因(KCNJ5)突变所致。
该基因突变导致Kir3.4的选择性丧失,钠电导增加,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去极化,电压激活Ca2+通道激活,Ca2+内流增加,细胞内Ca2+信号通路过度激活,导致醛固酮持续高合成以及肾上腺增生。
该基因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与FH-Ⅱ相似,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3.2 Liddle's综合征1963年由Liddle等首次描述,该病以严重高血压、低血钾和代谢性碱中毒为主要表现。
因其醛固酮水平不高、甚至低下,因此又被称为假性醛固酮增多症(pseudohyp-eraldos-teronism)。
Liddle'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研究发现,编码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ENaC基因是该病的致病基因,ENaC由α、β、γ 3个亚基组成,正常情况下ENaC在细胞膜上通过循环表达-降解维持数目和活性的平衡,从而调整肾单位远端钠水重吸收,一旦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即可能造成ENaC降解障碍或活性改变。
目前为止,已发现编码β(SCNN1B)、γ(SCNN1G)亚基的基因突变可导致Liddle's综合征,尚未发现编码α亚基的基因突变导致Liddle's综合征。
我国学者Gao等、Wang等分别首次在家系患者中发现了SCNN1B、SCNN1G突变能够导致Liddle's综合征。
当编码ENaC的基因发生突变(错义、无义突或移码等)后,造成PY基序(ENaC亚单位氨基酸序列有共同保守区域,该区域的氨基酸残基富含脯氨酸)的序列改变或缺失,从而不能与泛素连接酶蛋白结合而降解ENaC,导致ENaC在细胞膜表面持续表达、数目增多,表现为钠通道过度激活,导致水钠重吸收增加,容量扩张,血压升高,而钾的外流与钠间接耦联,钠的过度吸收也造成钾丢失,从而伴随低血钾。
钠过度重吸收后抑制肾素分泌,并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正向调节,因此该病患者醛固酮水平不高甚至降低。
Liddle's综合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早发中、重度高血压、低血钾(少部分血钾正常)、代谢性碱中毒、低肾素活性,未治疗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常见,青少年患者常出现脑血管意外(多为脑出血)。
ENaC阻断剂,如氨苯蝶啶(100~300 mg,每日1次)、阿米洛利(5~10 mg,每日1次)可有效控制血压和纠正低血钾,而螺内酯治疗无效。
Liddle's综合征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难以鉴别,醛固酮水平不高甚至降低是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鉴别点,而明确诊断主要依赖于基因筛查。
3.3 AME AME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16号染色体编码11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Ⅱ)的基因HSD11B2突变所致。
11β-HSDⅡ广泛分布于盐皮质类固醇激素靶组织,如肾皮质尤其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唾液腺和汗腺,在胎盘、肾上腺亦存在。
正常情况下,体内循环中皮质醇水平较醛固酮高1000倍,但几乎全部被11β-HSDⅡ转化为皮质酮,后者与盐皮质类固醇受体无亲和力,不能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体内盐皮质激素受体几乎全部由醛固酮占据。
而突变导致11β-HSDⅡ活性显著降低或稳定性降低,皮质醇不能有效转化为皮质酮,人体内盐皮质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同源性达94%,糖皮质激素(皮质醇)和醛固酮对盐皮质激素受体具有同样的亲和性,因而大量蓄积的皮质醇占据远端肾小管的盐皮质激素受体,激活转录因子及血清糖皮质类固醇激酶,导致ENaC灭活受阻,活性升高,钠重吸收增加,出现类似醛固酮水平升高的临床表现。
1977年由Ulic等首次报道AME,以低肾素型高血压、低醛固酮血症、代谢性碱中毒、高钠血症、低钾血症为临床特征。
迄今发现30多种HSD11B2基因突变,其对11β-HSDⅡ酶活性的影响程度与临床表现轻重程度密切相关。
多数HSD11B2基因纯合突变导致先天性11β-HSDⅡ酶无活性,儿童时期即表现为重度盐敏感性高血压、烦渴多尿、低血钾性碱中毒和肌无力,此类称为AMEⅠ型(儿童型),出生时可表现为体重低、发育迟缓,严重患者在幼年或青春期即死亡。
当HSD11B2基因突变导致11β-HSDⅡ酶活性降低时,多于青年晚期或成年期发病,表现为轻、中度高血压,血钾多正常,此类称为AMEⅡ型(成人型)。
低钾性肾病可导致肾钙质沉积、多囊肾、肾源性糖尿病,该类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并不少见。
严重的高血压可导致心室肥厚、视网膜病变。
由于发生卒中、脑出血等死亡的患者超过10%。
AME患者无类库欣综合征表现,诊断主要依据血浆及尿中氢化可的松的代谢,确诊主要依据HSD11B2基因诊断。
应注意鉴别获得性AME和异位ACTH综合征,甘草酸和水果中的类黄酮均可抑制11β-HSDⅡ酶的活性,导致皮质醇蓄积,出现类似醛固酮增高的临床表现,但尿中无皮质醇代谢产物,通过询问病史可明确诊断。
患小细胞肺癌等疾病时,异位ACTH持续分泌过多造成皮质醇生成过多,超出11β-HSDⅡ酶的转化能力,皮质醇水平升高,出现类似AME症状,但无皮质醇增多体征,可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体征,地塞米松不能抑制ACTH和皮质醇高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