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

中国悠久的相机发展历史相机,那肯定是个好东西,自从有了相机,我们的快乐、悲伤就能随时随地地定格在张张小纸片上,甚至在电脑上,在网络上。

我国的照相机有过一段灿烂的历史。

传统照相机工业在我国的发展,至今已经有60年的历史。

让我们回到那一段历史中去,一起感受我国相机60年的足迹。

一、诞生:1955年-1960年关键词:大跃进严格来说,我国的照相机技术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宋代或者更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因为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中,还详细叙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中华民国时期虽然曾有“仙乐”的昙花一现,可是真正的起步却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

产品搜索一:仙乐(SELO)牌照相机说到仙乐,不能不提中国照相机工业第一人——郑崇兰先生,同时还有他的一句话“我开照相馆以后,发觉所用器材都是从外国进口,我想这些东西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何必要买外国货。

”正是他的人,他的话,为我国照相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信念上的基础——国货当自强(郑崇兰和仙乐)(至今国内仅存的一台“仙乐”,正面视图)(“仙乐”俯视图)产品搜索二:大来(也有称“大莱”)牌照相机“大来”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二台由照相机生产企业生产的相机,据说效果不错,在当年惹来了《工人曰报》与《北京曰报》的长篇报道。

(当年《工人曰报》对“大来”生产的报道)(“大来”的“后代”——“天坛”)产品搜索三:七一牌照相机(幸福I型)“七一”牌照相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于1956年7月1曰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

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七一”的后身——“幸福I型”)产品搜索四:上海58-I型照相机、上海58-II型相机(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上海58-I”)“上海58-I型”采用了伸缩镜头,口径为1:3.5,焦距50毫米,镜座介面为M39×1,独立快/慢门调节盘,快门调速范围1/30-1/1000秒,有分立式调焦装置和外接取景器插座,莱卡结构的拨起式回卷手轮(上海58-II全家福)(上海58-II型的“尸解图”)“上海58-II”采用50毫米焦距、通光孔径为1:3.5三片三组式正光镜组,可拆卸镜头,快门速度范围1-1/1000、T门、B门,十级调速。

相机的过去和现在

相机的过去和现在

相机的发展史最早的照相机——一个不透光的盒子1839年8月19日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这便是传说中的照相机——“成像暗箱”。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退出历史舞台的胶片机1888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软、可卷绕的“胶卷”。

这是感光材料的一个飞跃。

同年,柯达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装胶卷的可携式方箱照相机。

1913年,德国人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机。

1934年诞生了第一款使用135胶卷的相机,诞生后的5年时间销售近30万部。

胶片相机曾一度到达销售的顶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数码技术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加速传统胶卷时代的结束。

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开始了“电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于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

该相机使用了10 mm×12 mm 的CCD薄片,首次将光信号改为电子信号传输。

数码卡片机的进化发展从1998年开始,数码相机不仅在功能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采用光学变焦镜头,USB接口,光学取景和手动设定参数等等。

在体积和外观上也更为时尚和轻便,大屏幕的液晶屏也能让人对画面有比较好的掌控。

单反数码相机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这是单反相机天生的优点,是普通数码相机不能比拟的。

长焦相机的应运而生为了弥补数码相机无法远距离拍摄的缺憾,就有了长焦相机的诞生。

它虽然不能像数码单反相机一样更换镜头,但已经能通过内部镜片的移动来改变焦距,达到拍摄远处景物的目的。

此外,还能在镜头前使用增倍镜,进一步扩大变焦范围。

单反相机发展史:第一台单反相机与标准镜头的演变过程

单反相机发展史:第一台单反相机与标准镜头的演变过程

单反相机发展史:第一台单反相机与标准镜头的演变过程全画幅相机的标准镜头都是50mm吗?如果放在以前,那还真不是。

在数码相机之前的胶片相机时代,传统的35mm胶片单反相机是主流摄影器材,其中就日本的品牌数量最多,可以说称霸了相机界,坐实了相机王国的称号。

也许有些人认为单反相机是在日本诞生的,但事实上,最早的一台单反相机是在欧洲被研发出来,只不过是日本各大厂商抓住了这个机会,让日本摇身一变成为相机王国,在日后的相机行业中“横行霸道”。

史上最早的一台单反相机是什么样的?单反相机的概念并不是近些年才出现,而是在银版相机更新迭代后的几年内,就开始浮现出带有反光镜设计的相机。

早期的反光镜想要加入在120相机中,就需要缩小反光镜的体积,但想要用在35mm相机中,单单靠缩小反光镜的体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改进相机的内外工艺、规格和改进技术。

在1935年,前苏联GOMZ相机品牌制造商率先公布了在35mm 胶片相机上采用了反光镜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概念图,在1937年上市发售。

虽然这是当时世界上首台35mm胶片的单反相机,但这台这相机最大的价值,也只有收藏的价值而已。

这也算是“相机革命”,他带着各大厂商跨出了革命的第一步,后来改名为Leningrad,之后就变为我们都听说过的“LOMO”。

随后,就在同一时间,德国的依哈哥也发售了使用35mm电影胶片的单反相机。

这台相机被命名为“Kine-Exakta”。

前苏联的概念机与德国这台“Kine-Exakta”电影胶片机相比,后者吸取经验和改进,自然就占据了上风。

Kine-Exakta相机不仅有有腰平取景器,还可以更换附件等等。

sport与Kine -Exakta相比,后者无论从功能上,还是操控上,都显得要比前苏联产的相机更为实用和有销路。

前苏联的单反相机可以说是史上第一台单反相机,而德国产的Kine -Exakta相机,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台能用的、好用的、有意义的单反相机。

佳能单反相机发展史

佳能单反相机发展史
功能:高速45点对 焦系统、最高1/8000 秒快门速度、最高 1/250秒闪光同步速 度、高达150000次 快门寿命、10fps连 拍、20项自定义功 能和31种使用习惯 设定、最近100卷拍
EOS - 1V
EDS 1V
2000年-2002年
材料:整个机身由一整块镁合金铸 造而成
功能:使用佳能自己研发的CMOS 传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达到了1100 的超高像素
在像素大幅提升的同
时还支持了5张/秒的高 EOS -1Ds Canon DIGIC II 影像处理器升级为Dual
DIGIC III
工艺: 像素更高
2007年-2008年
EOS -1Ds Mark Ⅲ
功能:支持脸部识 别,实时取景
结构:Dual DIGIC III 影像处理器升级为
EF-S接环镜头
EOS
300D
结构:约630万有效像素
的图像感应器
形态:改变了原来一成 不变的造型
工艺:单反平民化
2003年-2005年
形态:液晶屏尺寸
EOS 300D
由1.8寸变大到3.0寸
EOS 5D
工艺: 光学取景器
代替单反取景
2005年-2007年
EOS 5D
功能:支持视频拍摄
佳能(Canon)单反相机发展史
——————123007010919
目录
产品的发展历程表 产品的发展变化分析 产品的总结与展示
产品的发展历程表
80年代
1987 年
1989年
1992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8 年
2000 年
2002年
2003 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1.起源与发展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相机,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最初的原型是1913年由德国的莱茨公司推出的徕卡相机,它使用的是固定式半透镜,通过反射式拍摄方式实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逐渐成为摄影领域的主流。

在单反相机的发展历程中,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推动着单反相机的进步。

例如,1959年,佳能推出了第一台可换镜头的单反相机——Canonflex,标志着单反相机正式进入可换镜头时代。

2.光学原理革新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是基于半透镜的反射式成像。

在拍摄时,光线通过镜头射向半透镜,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到取景器中,另一部分光线透过半透镜射向传感器。

这一光学原理决定了单反相机具有较大的视野率、真实的视觉效果和优秀的成像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单反相机的光学原理也不断得到改进。

例如,现代的单反相机采用新型的防抖技术、高清晰度传感器和先进的镜头镀膜技术等,使得拍摄效果更加出色。

3.自动化与电子化随着自动化和电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自动化和电子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早期的单反相机需要手动调节光圈、快门速度等参数,而现代的单反相机则具备自动曝光、自动对焦等功能。

此外,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电子取景器、可调节的液晶显示屏等电子化功能。

4.数码时代的来临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也逐渐进入了数码时代。

最初的数码单反相机是采用传统的胶片感光元件,后来逐渐被电子传感器所取代。

数码单反相机不仅具备拍摄高质量图片的能力,还可以录制视频、进行高速连拍等功能。

此外,数码单反相机的存储介质也由传统的胶片转变为SD卡等电子存储介质。

5.智能与互联随着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相机的智能化和互联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现代的单反相机通常具备Wi-Fi、蓝牙等无线连接功能,可以方便地将照片传输到智能手机或电脑上。

此外,一些单反相机还具备智能拍摄模式,如人脸识别、运动检测等智能化的功能。

漫谈数码相机发展史:有些事实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漫谈数码相机发展史:有些事实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漫谈数码相机发展史:有些事实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几天前,在小胖跟好友出门拍摄时,朋友无意间问了一句:是谁那么聪明,发明了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呢?这无疑引发了小胖思绪的洪流,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数码单反基本就与日系品牌画上了约等号,而当年的胶片巨头柯达总是给人“因为从胶片到数码转向太慢才死翘翘”的印象,不过,事实上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其实是柯达制造的,而且年份绝对比你想的要早很多——1975年。

原始时代:1969~1991,索尼佳能尼康独立于胶片机的摸索美国AT&T贝尔实验室(如雷贯耳吧)的两位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E.史密斯在1969年发明了数码相机中广泛使用的CCD感光组件(这两位大神因此在2009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1年,贝尔实验室科学家首次用CCD记录了黑白影像,而在关键的1975年,柯达工程师史蒂文.赛尚造出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分辨率仅为100 X 100,且只能拍摄黑白,使用卡带储存影像,但卡带的速度相当慢,从拍摄到完成写入需要23秒,而且整个系统重3.6公斤(如下图)。

而接紧接着,柯达公司的布莱斯.拜耳在1976年取得记录彩色影像的专利(RGGB拜耳阵列发明者),而目前大数码相机感光元件设计都是基于该技术而来。

而自从CCD发明后的10来年,主要都是在天文、太空、国防、科研以及电视等领域使用,真正开始尝试进入民用级市场的你猜猜是谁?不是佳能不是尼康,而是索尼Mavica,但该项目并未正式量产,而1984年佳能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发表了一台数码原型机,拍摄的照片可以直接通过电话线传回日本,由读卖新闻印刷刊登,而这才真正打开了民用数码相机的开端。

而在3年后的1987年佳能正式推出了RC-701型数码相机,从外形来看其实倒很像现在的M系列无反,但它有反光镜系统,用的是2/3英寸CCD(8.8mm X 6.6mm,等效转换系数3.93)、分辨率320 X 300(如此低的分辨率是因为从电视摄影机引入的CCD技术,这是90年代之前索尼佳能尼康的主要发展方向),影像储存于2英寸软盘中,有三个可更换镜头:11-66mm F1.2(等效43-260mm)、50-150mm F2.8(等效195-585mm)、和6mm F1.8(等效24mm)。

世界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Electro Optic Camera

世界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Electro Optic Camera

世界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Electro Optic CameraElectro Optic Camera摄影界普遍认为柯达在1991年推出DSC-100是世界上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该相机经尼康F3改装得来,搭载了一颗尺寸为14×9.3mm的130万像素CCD传感器,拍摄时需要拖带一个容量大概为200MB的DSU数据业务单元存储RAW格式照片。

在柯达DSC-100身上可以看到Electro Optic Camera的影子James McGarvey而柯达工程师的个人简历表明,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化的数码单反相机可能在1988年就已经诞生了,James McGarvey正是该项目的负责人。

众所周知,柯达在1986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块分辨率达到100万像素的CCD传感器,之后伊士曼柯达公司受当时的美国政府委托,围绕这枚传感器芯片秘密开展了CCD传感器相机的研制工作。

除James本人,另外一位重量级人物是来自柯达微电子技术部的首席工程师Tom McCarthy。

按照政府合同上要求,这台相机主要用于战术情报搜集,因此对相机的体积提出了很严苛的要求。

他们当时选择了结实耐用又好拆卸的佳能F-1作为测试机型。

受限于当时的技术,该相机的CCD传感器模块仍使用模拟电路,主要的电子元器件有高精度时钟驱动器、双采样高保真放大器。

而所有的数模转换工作都交由附带的DSU数据业务单元完成。

安百特磁带驱动器与8mm磁带DSU数据业务单元的体积差不多有两本《高阶牛津英汉词典》大,内置一块3. 5" 100MB容量的硬盘。

使用12V铅酸蓄电池供电,为了保证使用的隐蔽性,D SU数据业务单元需要放到双肩背包里。

拍摄完成后,DSU数据业务单元里的数据还需要通过一台安百特磁带驱动器将照片转存到8mm磁带上,这样才能通过电脑读出来。

下面介绍这台相机的成像模块。

成像模块在F1机身后背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增加了一个铝合金外壳。

为了让CCD长时间工作,James将CCD固定在了一个纯铜散热器上,散热器背后则是一块在当时来说还十分先进的半导体降温模块,大大降低了散热结构的体积,这也是使用铝合金材料作外壳的主要原因。

数码相机与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发展史

数码相机与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发展史

数码相机与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发展史数码相机是一种在数字电子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兴起的新型摄影设备。

相比于胶片相机,数码相机具有高画质、方便存储、易于后期处理和共享等诸多优势,因此逐渐成为了大众摄影的主流设备。

而数码单反相机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摄影质量和灵活性,成为了专业摄影领域的主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数码相机和数码单反相机的技术发展史,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背后的技术原理和演进趋势。

一、数码相机技术发展史1. 数码相机的诞生数码相机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较低。

早期的数码相机虽然已经可以实现数字化图像的采集和存储,但是由于传感器的分辨率不高、存储介质的容量有限等问题,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数码相机在市场上并没有立即得到广泛认可。

2. CMOS与CCD在数码相机的技术发展中,CMOS和CCD两种图像传感器成为了重要的竞争对手。

CCD是一种专门用来拍照的电子元件,它可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形成数字化图像。

早期的数码相机往往采用的就是CCD传感器。

CCD具有高灵敏度、低噪声、动态范围大等优点,所以在高端数码相机中仍然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CMOS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传感器技术,其制作工艺更加先进,价格更低廉。

在成本方面有明显优势,此外,CMOS还可以在同一个芯片上集成多个功能单元,因此可以在相机上实现更多的功能。

由于一些技术性的问题,CMOS长期以来并没有在高端数码相机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它在低端数码相机和手机摄像头中已成为主流。

3. 液晶显示器自从数码相机可以将照片保存下来之后,使用者就需要一种更加方便的方式来进行预览和浏览。

这也是液晶显示器成为数码相机标配的原因之一。

由于液晶显示器可以通过数字化电路方式进行控制,使其可以在相机上同步显示即将拍摄的照片,这大大方便了用户的拍摄和调整。

二、数码单反相机技术发展史1. 数码单反相机的诞生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高质量的画面和灵敏的控制是摄影的核心要素。

单反照相机的发展史

单反照相机的发展史

单反照相机的发展历
03

20世纪的发展
1900年代
单反照相机的雏形出现,当时主 要用于科学研究,如天文学和生
物学等领域。
1950年代
随着光学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 步,单反照相机开始进入民用市场, 但价格昂贵,操作复杂。
1970年代
随着自动对焦技术的出现,单反照 相机的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出 现了自动曝光和自动对焦等功能。
结合光学和电子防抖技术,提供更全 面的防抖效果,适用于各种拍摄场景。
电子防抖
通过软件算法和传感器运动补偿,减 少图像的模糊和抖动。
单反照相机的未来展
பைடு நூலகம்
05

人工智能与单反照相机
人工智能在单反照相机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功能被应用到单反照相机中, 如自动识别场景、自动调整参数等,使得拍摄更加便捷和高效。
1933年,德国的莱卡公司推出了徕卡I型单反相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使 用35mm电影胶片的单反相机。
早期单反照相机的特点
01
体积较大,笨重,不便 携带。
02
使用胶片拍摄,需要手 动冲洗和印放照片。
03
拍摄效果受胶片质量和 摄影师技术水平影响较 大。
04
价格昂贵,只有专业摄 影师和富裕的业余爱好 者才能购买。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单反照相机将更加紧密地与手机 、电脑等设备连接,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后期处理和分享 。
结论
06
单反照相机的影响与意义
技术革新
单反照相机的发展推动了摄影技 术的进步,它具备高清晰度、高 敏感度和快速反应的特点,为摄
影师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普及摄影

DSLR大众普及年 漫谈数码单反发展简史

DSLR大众普及年 漫谈数码单反发展简史

DSLR大众普及年漫谈数码单反发展简史第一批数码单镜头反光相机(DSLR)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面市,但直到2000年这种相机才开始广泛地普及开来。

只是短短的几年工夫,数码单反的使用者已由相对少数的新闻及公关摄影师发展到了大多数职业摄影师和业余摄影爱好者。

这种巨大的飞跃一方面得益于传感器设计和数字存储方面的显著进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主要相机生产厂家之间竞争激烈,使得相机规格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

直到前不久,想从胶片转向数码的摄影人还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何时购机投资最小收益最大?科技进步一日千里,前一周昂贵的高端顶级相机在下一周就变得过时,无人问津。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多少有所缓和;技术的进步呈现出渐进性,而不是革命性,降价的幅度也放缓了。

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各种形式的数码摄影——尤其是数码单反摄影——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开始广为人们接受和喜爱。

数码时代的曙光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了最早的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以及能够承担这些工作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摄影的数码时代开始了。

当时,照片仍是使用胶片拍摄的,然后通过扫描仪做数字化处理。

当时的电脑设备极其昂贵(以今天的标准看还很低级),因而初期使用这套设备的几乎都是世界顶级的报社。

新闻出版商一方面在永无休止地相互竞争,力图抢在对手前面在头版上登出轰动性的消息,同时也千方百计使已被淘汰的制作系统达到现代化水平。

其实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在写稿和版面设计上使用电脑,所以不管成本有多高,他们迟早都要用电脑把摄影这个环节武装起来。

几乎与此同时,数字化抓取影像——也就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起初这种拍摄方式非常笨拙。

早期的数码相机不能处理图像,所以不得不一直连在电脑上。

要想获得彩色图像,需要对同一画面分别进行三次曝光——对红色、绿色和蓝色各曝光一次。

这样一来,拍摄运动对象便成了非分之想,同时也意味着拍照时必须将相机牢牢地固定住,以保证两次曝光之间不能有丝毫移动。

佳能单反相机发展史

佳能单反相机发展史

EOS 3
EOS 3
1998年-2000年
材料:塑料材质变成镁合金机身
功能:高速45点对焦系统、最高 1/8000秒快门速度、最高1/250 秒闪光同步速度、高达150000 次快门寿命、10fps连拍、20项 自定义功能和31种使用习惯设定、 最近100卷拍摄数据记录
工艺: 高强度防尘防水
佳能单反相机发展史
目录
产品的发展历程表 产品的发展变化分析 产品的总结与展示
产品的发展历程表
80年代
1987 年
1989年
1992 年
1994 年
1995 年
1998 年
2000 年
2002年
2003 年
2005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EOS - 1V
EDS 1V
2000年-2002年
材料:整个机身由一整块镁合金铸 造而成
功能:使用佳能自己研发的CMOS传 感器的数码单反相机达到了1100的 超高像素
结构:每个舱门,终端接口以及按钮 都可以达到环境级的防尘与防水。
工艺:佳能第一款全画幅的数码单 反相机 。EOS-1Ds的竖拍手柄与机 身做为一体,可以容纳高容量的电 池以及方便在人像摄影的时候竖拍 构图
EOS -1Ds Mark Ⅲ
功能:支持脸部识别,实时取景
结构:Dual DIGIC III影像处理器升 级为Dual DIGIC 4
EOS 50D
2008年-2009年
EOS 50D
功能:1800万有效像素的高画 质下,高达约8张/秒的连拍速 度
结构:搭载了高速智能的自动对 焦系统

单反相机发展史话:各项技术的历史沿革

单反相机发展史话:各项技术的历史沿革

单反相机发展史话:各项技术的历史沿革一、单反技术的历史沿革单镜头反光式成像技术早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就已存在。

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人类技术史上是先拥有照相机的经验,尔后,随着感光化学的出现才确立了摄影术的兴起。

图1 19世纪初利用单镜头反光式暗箱写生的画家早在1685年,德国一所修道院里一名叫约翰·图恩的修道士就公开发表了他设计的各种各样暗箱,其中有一款便是单镜头反光式暗箱,且可以携带。

18世纪中叶,构造简单、操作便捷的单镜头反光式暗箱就已被画家们作为写生工具而广为使用了(图1)。

比起目测,反光式暗箱更容易获得正确的远近距离感,从而准确地描绘物体。

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描绘时手臂的疲劳。

图2 凸透镜成像现象观察过凸透镜成像(图2)的人都能理解,由于影像与实物是相反的,观察时会感觉很吃力。

然而,通过反光镜将影像折反90度后投放到成像面时,虽然影像左右方向仍然相反,但上下方向却是我们习惯的正像。

这样可以大大地消除视觉疲劳和紧张,所以画家们都如获至宝。

暗箱成像原理后来成为照相机的基础。

二、最早的单反相机最早的单反相机是由英国人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设计发明的。

他采用被称之为水珠镜头的透镜设计(一种球面突出的广角镜头)来获得拍摄宽视角的全景照片,这就是著名的“萨顿全景相机”,1861年8月10日获得英国专利。

当时正值湿板照相时期,摄影还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劳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最后按下快门一瞬间之前,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准备工作要做。

萨顿发明的是用于摄影室的照相机,其出发点可能就是想观察到拍摄瞬间之前被摄对象的活动过程。

从技术上看,萨顿全景相机的反光镜由手动提升,聚焦玻璃须从较高位置观察,操作者身体会处于不稳定姿态。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对萨顿的设计感兴趣,很久都没有人购买他的专利,直到后来也仅有极少数的产品问世,甚至连实物照片也不曾留下。

很显然,最早的单反相机生不逢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它在无声无息中结束了使命。

【汇总】数码单反编年史系列文章

【汇总】数码单反编年史系列文章

【汇总】数码单反编年史系列文章
我们的连载文章系列,数码单反编年史已经告一段落了。

我相信很多人从第一篇文章一路看到了最后一篇文章。

不过我们还是做一个文章整理,让大家能够非常清晰直观的来查阅每一篇文章。

《数码单反编年史——沿革之路》
用几个时间节点,为大家梳理数码单反相机的历史沿革之路。

《数码单反编年史——启蒙时代》
数码单反相机,从改装胶片单反开始。

尼康系列文章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年代——尼康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年代——尼康篇(上)》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年代——尼康篇(下)》
佳能系列文章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年代——佳能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年代——佳能篇(上)》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年代——佳能篇(下)》
《数码单反编年史:时代变革——佳能篇(上)》
《数码单反编年史:时代变革——佳能篇(下)》
美能达/索尼系列文章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时代——美能达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时代——索尼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时代变革——索尼篇》
宾得系列文章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年代——宾得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年代——宾得篇》
单篇故事系列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年代——富士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时代——奥林巴斯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时代——松下/徕卡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白银时代——适马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时代的序幕——柯达/康泰时篇》。

单反照相机的发展史

单反照相机的发展史

佳能于1990年9月又推出了 EOS家族中最小的成员EOS 1000(美国型号为REBEL,叛逆 者)和带内置闪光灯的EOS 1000F。
1991年,美能达仍未推出人们所期望的i系列专业型AF单 反机,反而在6月推出了其第三代AF单反机Dynax 7xi。 “xi”表示“专家智能化”的意思。Dynax 7xi同所有美能 达以“7”开头的机型一样,同样带有一系列崭新的功能 和代表着一种新的技术,这次的代表技术是采用模糊逻辑 推理系统,揭开了第五代智能化单反机争夺战的序幕。 Dynax 7xi首次采用四组测距组件,使其AF区域比以往的 任何一架AF单反机的都要大,用户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 组来进行测距,也可以由照相机自动地选择。
尼康公司于1986年4月推出了该公司的第一架 机身一体化AF单反机F-501。尼康曾经生产过 F3AF,对自动聚焦系统也做过大量的研究工 作,所以在α7000面世后不久就推出了F-501 是理所当然的。从外形看F-501与其手动聚焦 相机F-301没有什么区别,可见尼康是仓促应 战的,给人的印象是仅在F-301上增加了AF功 能。
1988年5月中旬,美能达推出了其第二代AF单反机Dynax 7000i。Dynax 7000i是一架完全不同于α7000的照相机, “i”代表智能化的意思。它具有美能达首创的焦点预测 AF方式和“艺术创作软件卡系统”。AF检测装置首次采用 了三组共255个CCD的组件,三组中有两组纵向排列,另一 组则横向排列,使AF系统的适应范围更广,而且AF区域是 普通AF相机的12倍,聚焦时被摄体不一定要处于画面的中 央;AF速度也高于佳能的EOS 650而成为当时最快的。
1999年6月,尼康终于推出了该公司首部自行研制的数码单反-D1, 凭借远低于柯达DCS系列相机的售价开创了数码单反民用化的新时代。 这款数码单反所采用的机身是在传统相机F5基础上经过改装完成的, 依然保持了极具魅力的专业气质。它内置274万像素CCD,ISO感光 度200-1600,采用CF卡/IBM微硬盘作为存储介质,支持的文件格式 包括JPEG、TIFF、RAW 三种,售价5580美元,在今天来看仍然显 得昂贵。

数码单反编年史——启蒙时代

数码单反编年史——启蒙时代

数码单反编年史——启蒙时代正如同生物演化一样,数码单反的诞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那么数码单反相机是如何诞生的呢?作为数码单反编年史的第一期文章,我们就来好好的聊一聊数码单反的诞生全过程,我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启蒙时代。

时代先行者——柯达如果说1981年索尼推出的MAVICA相机给整个数码相机行业打了一个样的话,那么1990年可以算是开启了单反相机数码化的一年。

1990年柯达在尼康F3机身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推出了DSC 100电子相机。

这台相机在使用方式上和尼康F3几乎一样,搭载了一块面积为20.5 x 16.4mm的130万像素CCD传感器进行成像,所以摄影师在使用上并没有门槛。

不过柯达DSC100需要连接一个巨大的机柜式主机,进行供电、预览/回放才可以工作,非常的不成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柯达迅速迭代产品,继续在尼康胶片单反相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推出了诸如DSC 420/460、DSC 520/560、DSC 620/660等产品。

这些相机的售价在现在看来非常的惊人,几十万的售价完全不是正常人能够消费得起的。

既然都是改装,尼康和佳能为何不自己上呢?显然尼康和佳能都想到了这一点。

启蒙时代的尼康1995年尼康推出了数码单反相机E2,它是由尼康和富士共同开发完成的,采用的是一块2/3英寸CCD传感器。

不过有趣的是,在传感器正前方尼康使用了类似减焦增光镜的结构,把2/3英寸的传感器“放大”到了全画幅尺寸,所以在安装尼康镜头拍摄时焦距并不需要进行换算。

别看传感器不大,但这台单反相机可一点都不小,体积可以参考一下宾得645Z的体积和重量。

这一系列机型先后生产6个型号,分别是E2、E2s、E2N、E2Ns、E3、E3s。

这6台机型都采用了同一款传感器,所以也就是小幅度升级而已。

这些机型为尼康和富士积累了宝贵的生产设计经验,也为后来两家持续多年的合作开发奠定了基础。

1999年尼康率先推出数码单反旗舰D1,第一个结束了数码单反的启蒙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前面』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其主要特点是拥有一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

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经历150余年的发展后,单反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本文当前处于初稿状态,如有问题请回复告知,多谢各位支持!)『17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早在单反相机出现之前,单镜头反光成像结构就已经用于得到应用了。

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就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结构暗箱。

这种暗箱主要用于画家写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距离感。

早期单反结构暗箱『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是英国的摄影师、作者和发明家,曾在《摄影笔记》(Photographic Notes)杂志社做编辑。

1859年,萨顿并制造了『萨顿全景相机』。

这款相机以一枚充满水的玻璃球作为镜头,视角达到了120度。

1861年,萨顿设计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并取得专利。

所以,萨顿全景相机并不是单反相机,这一点在很多中文资料中都出现了错误。

转发至微博萨顿全景相机『1884年: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1884年,由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单反结构暗箱非常相似。

3卡滨·雷·史密斯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19世纪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生产出大画幅单反相机。

这些产品都采用腰平取景方式,并且需要手动控制反光板的起落。

其中,1896年,德国人伊比斯·谢夫马哈制造的单反相机采用了胶卷和焦平面快门,这标志着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36年: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Ur-Leica』(画幅为36×24mm)。

到了1936年,德国公司Ihagee推出了第一台35mm量产型单反相机Kine Exakta。

4Ihagee Kine Exakta单反相机事实上,前苏联公司Gomz也在1934年展示了名为『Sport』的35mm单反相机原型,但这款产品直到1937年才投入生产。

Gomz后来更名为Leningrad,再后来的名字则是『Lomo』。

5Gomz Sport单反相机『1939年:实现反光镜自动复位』我们知道单反相机的反光镜有两种状态:落下时用于取景,抬起时用于成像。

早期单反相机并不具备反光镜自动复位功能,在每次快门释放后,都需要使用者手动落下反光镜才能继续拍摄。

这种状况直到1939年,德国公司KW推出Praktiflex后才得到改变。

KW在二战后更名为Praktica,(音译为『百佳』),后来成为了蔡司(Zeiss)的子公司。

KW Praktiflex单反相机6旭光学(Asahi Optical)在1952年推出了日本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Asahiflex,而后,又在1954年推出的Asahiflex IIb上加入了『快速自动复位反光镜』。

Asahiflex IIb的设计比Praktiflex更加成熟可靠,因此得到了此后相机厂商的广泛应用。

旭光学又被称作『朝日光学』,是宾得(Pentax)的前身。

旭光学Asahiflex IIb单反相机7『1949年:加入五棱镜取景器』早期单反相机大多只能以腰平方式进行取景,同时取景画面是上下方向正确但左右方向颠倒的。

为了能够实现眼平、正像取景,蔡司从1937年开始着手设计采用无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

该项目由于二战爆发而一度中断,直到战后东德蔡司工厂恢复生产才被重新提上议程。

最终产品Contax S直到1949年的德国莱比锡春季博览会上才得以与世人见面。

在今天,除了一些入门级单反相机会采用相对廉价的五面镜取景器外,绝大部分单反相机都沿用了五棱镜取景器。

蔡司Contax S单反相机81957年,旭光学推出了日本首台采用五棱镜取景器的单反相机Pentax。

这款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从而使旭光学更名为宾得。

『1963年:第一台35mm半格单反』在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照相机的价格普遍超过2万日元,是一名中级员工月薪的三倍以上。

为了能让更多人尝试拍照,奥林巴斯的米谷美久在1959年设计出一款成本在6000日元左右的35mm半格相机PEN(画幅为18×24mm)。

得益于小巧的体积、优秀的画质和低廉的价格,PEN系列相机很快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奥林巴斯PEN半格相机。

91963年,PEN系列已经拥有多达17款产品,而奥林巴斯也顺势推出了第一台35mm半格单反相机PEN F。

PEN F系统拥有多达17款镜头和丰富的拍摄附件,并能通过转接环使用包括徕卡、尼康在内的其它品牌镜头。

奥林巴斯PEN F半格单反相机10由于机身紧凑但又能更换镜头,PEN F得到了不少专业摄影师的青睐。

马格南图片社的著名摄影师尤金·史密斯就曾使用PEN F拍摄了《水俣》纪实摄影专题。

『20世纪60年代,TTL测光的出现与发展』早期的单反相机是没有测光功能的,专业摄影师通常会使用手持测光表辅助拍摄。

以蔡司Contaflex II为代表的35mm单反相机虽然整合了测光表,但它们测量的是外部环境光线而不是通过镜头的光线,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1963年到1964年,东京光学(Kogaku)Topcon RE-Super和旭光学Pentax Spotmatic成为首批采用TTL(Through the lens,通过镜头)方式进行测光的35mm单反相机。

其中,Topcon RE-Super实现了全开光圈测光,而Pentax Spotmatic则与现代单反相机一样将测光部件放置在五棱镜顶部。

旭光学Pentax Spotmatic单反相机111966年,美能达(Minolta)推出了首款分区测光35mm单反相机SRT-101。

这款产品通过2个位置不同的硫化镉(Cds)测光元件实现2分区评价测光,可以在高反差情况下进行自动补偿,从而有效提高测光精度。

SRT-101的设计理念一直沿用至今,同时现代单反相机也具备了更多的测光分割区域。

美能达SRT-101单反相机12『1965年,第一台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单反相机的反光镜让取景和成像可以共享同一条光路,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取景和构图。

但反光板的起落动作不仅会产生机震和噪音,同时也限制了连拍速度的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佳能(Canon)在1965年推出了第一台固定式反光镜单反相机Pellix。

佳能Pellix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13在Pellix内部,佳能用一块只有0.02mm的固定式半透明薄膜代替了普通单反相机的反光镜。

从镜头射入的光线有30%会在半透明薄膜上发生发射并进入取景器,另外70%则会到达焦平面用于成像。

尽管这种设计存在通光量损失和取景器昏暗的问题,但对于需要高速连拍的体育摄影,以及需要尽量避免机震的显微摄影、天文摄影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

尼康F2 High Speed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14除了Pellix和它的改进机型Pellix QL外,在胶片时代的固定反光镜单反相机还有佳能EOS RT和EOS-1N RS,以及尼康(Nikon)的F2 High Speed和F3 High Speed。

『20世纪70年代,自动曝光的出现』上面介绍的几款产品都没能实现测光与曝光的联动,我们在使用时只能根据曝光表给出的提示,手动调整曝光参数。

1962年,蔡司推出的Contaflex Super B成为首台使用非TTL测光表实现自动曝光功能的35mm单反相机。

蔡司Contaflex Super B单反相机151971年,宾得Pentax ES和佳能FTb先后上市,它们是首批支持TTL自动曝光35mm单反相机。

两者的区别在于:宾得Pentax基于光圈优先模式,而佳能FTb 则基于快门优先模式。

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日系相机厂商分化成为两个阵营,以佳能、柯尼卡(Konica)、理光(Ricoh)为代表的厂商选择支持快门优先;而以宾得、富士(Fuji)、美能达为代表的厂商选择支持光圈优先模式。

这种互不兼容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了1977年,这一年美能达发布了XD(又称为XD-7或XD-11)单反相机,首次将两种曝光模式基于一身。

美能达XD-7单反相机16『程序自动曝光与程序化自动曝光』1978年,佳能发布了A-1单反相机。

除了手动曝光、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三种拍摄模式外,A-1还首次实现了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A-1内部的高速微型处理可以同时控制光圈和快门两项曝光参数。

不仅如此,在搭配原厂指定型号闪光灯时,A-1还能实现闪光自动曝光。

佳能A-1单反相机17尽管加入程序自动曝光功能后,使用单反相机拍摄已经变得非常简单,但单反相机仍然向着易用化、智能化的方向继续发展着。

1988年,美能达推出了第二代自动对焦单反相机α7000i。

这款产品可以通过搭配不同的『艺术创作软件卡』获得对应人像、体育、微距等不同题材的拍摄模式,又或者实现多重曝光、包围曝光等功能——这就是最早的程序化自动曝光模式。

美能达α7000i的艺术创作软件卡18『20世纪80年代初,自动对焦的出现』在单反相机实现自动测光和自动曝光功能后,下一个最令人期待的功能就是自动对焦了。

为此,各大厂商都在进行积极地尝试。

结果有些出人意料,第一个拿出成品的是美国公司宝丽来(Polaroid)。

没错,就是那个以生产拍立得相机闻名的宝丽来。

它从1972年开始生产SX-70系列单反式拍立得相机,并于1976年,成功推出可以声纳测距方式实现自动对焦的SX-70 Sonar。

宝丽来SX-70 Sonar单反式拍立得相机19在1980年至1982年间,日本公司启能(Chinon)和佳能都推出了不依赖于机身就能完成自动对焦的特殊镜头。

这种镜头整合有测距器、驱动马达和电源,因此体积非常硕大。

在这类镜头的帮助下,发布时间较早的启能CE-4s成为『第一台可换镜头自动对焦单反相机』。

当然,这个头衔多少有些水分,因为CE-4s的机身其实并没有参与自动对焦的操作。

启能CE-4s单反相机201981年,宾得发布了ME-F单反相机。

这款产品将对比度检测对焦模块整合到了机身内部,从而成为『第一台TTL方式自动对焦单反相机』。

同一时期的佳能AL-1 QF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思路,只不过上市时间比ME-F稍晚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款产品仍然需要搭配专用镜头才能实现自动对焦,而在配合原有手动镜头时只能给出合焦提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