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名称
日光摄影法
达盖尔摄影法
卡罗式摄影法
发明人 时间
法国 尼普斯 1826年
法国 达盖尔 1837年
英国, H·F·塔尔博青,涂在铅锡合金板上,放入暗箱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达盖尔
“巴黎” 1838年.曝光时间约15分钟, 移动中的车子及人物都没有 拍摄下来.
卡罗式摄影法
英国 福克斯.塔尔博特 (FOX TALBOT) 继续负像的研究 最早的“负片” 出版《自然的画笔》画册
卡罗式像纸负片(左)和用它 印制的卡罗式像片(右), 1840年.照片中的人物,是塔 尔博特的猎场看守人.用 8.5×6.5英寸摄影机拍摄, 照片四角不太清楚.
影像没有银版摄影术那么清晰。照片也比较容易退色,曝光时间和制作时间也比较长。
摄影法的发展
摄影术的发展
1851年,火棉胶的发明宣告湿版摄影时代的到来。 英国雕塑家 阿切尔 火棉胶的使用,效果虽然很好,但使用不方便,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专业摄影室里,要将那又稠又粘的火棉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玻璃表面上,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接着,还要将玻璃板进行光敏化,进行曝光和冲洗.所有这些,都必须在10-20分钟内火棉胶未干燥前,全部完成. 掀起了肖像拍摄的热潮。 19世纪70年代,摄影干版时代的到来 英国医生 马多克思 1871年 明胶的发明,使干版代替了湿版。 到了1879年,摄影者已经不必自己再动手配制和涂布乳剂,而可以在 商店中买到制好的、装在盒子里随时可用的干板了。
摄影的发展历史精编版

摄影的发展历史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
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
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
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
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
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
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
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
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
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
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
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
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街》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
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照相术发展史

照相术发展史照相术是现代摄影的前身,它的发展历程长达一百多年,其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性事件。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照相术的发展史。
1839年,法国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照相术。
这一年被认为是现代照相术的开始,因为在这一年里达盖尔发明了固定影像的方法,从而使照片真正成为了一种可以保存和展示的媒介。
达盖尔用银版上的光敏材料来记录影像,这就是最早的干板照片。
1841年,艾德兰发明了湿板照相术,这一技术比干板更加灵活,因为它能够用来制作多个复制品。
湿板照相术扩展了照相术的应用范围,因为它可以用来捕捉复杂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物。
1851年,镭光照相术问世,它利用了自然界中的放射性物质来捕捉影像,并被用来检测各种天体的反射和发射。
这一技术对物理学和天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核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1871年,卡尔·韦尔特发明了干板底片,这是一种更加方便和可靠的照相底片。
它比湿板和湿版更加方便,因为它可以在暗房内制作。
这一技术的发明使照相术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坦布尔发明了柔光灯泡,这一创新使得照相师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柔和的光线来拍摄照片,而不会让被摄物过度暴露或受到剧烈的反光。
1900年,彩色照片首次问世,自此以后,人们就可以用彩色镜头来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1913年,罗兰·巴尔哈特发明了35mm胶片,这是影响了整个摄影行业的重要改革。
由于这种胶片尺寸更小,相机体积更轻,因此它是一种非常方便的照相媒介,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摄影和旅游摄影等领域。
1925年,莱卡相机问世,这是第一款小型、便携、高速而又精准的相机。
它的快门速度、镜头的质量和可装卡式胶卷的设计都创新了摄影领域。
1935年,立体照相技术问世。
这一技术可以用来捕捉立体影像,以便在后来进行视觉效果的呈现。
1948年,尼康公司推出了名为尼克斯的相机,这可以说是摄影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因为它采用了首次可替换镜头和可调焦距的设计,这使得摄影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拍摄方式。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历程1839年8月19日,路易·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标志着摄影术的正式诞生。
1842年5月5日,德国的汉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赶赴现场拍摄照片,后仅存一幅,这次拍摄被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和第一张新闻摄影照片。
至此,世界新闻摄影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新闻摄影则晚了半个多世纪,总体来看,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解放前和建国后两个阶段.一、解放前阶段1。
摄影术的传入: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开设照相馆,摄影术传入,标志着中国摄影术的产生。
1860年,意大利人F。
A.比托作为英法联军的随军摄影师, 最早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津、北京的照片。
到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陆续拍摄了修复后的天津大沽炮台和在洋务运动中兴建的一些军工企业及其产品的照片。
这是中国人拍摄的最早的新闻照片.1884年中法战争中,提督刘永福大败法军,广州《述报》曾于同年3月27日将“用西国映相法拍得刘提督小像”印成单张随报赠送.2. 新闻摄影术的早期阶段:1900年照相铜板制版技术传入中国,铜板照片影像逼真,是报刊图片宣传的的一大革新。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出版《民报》,刊登革命先驱孙中山、邹容、秋瑾的肖像和时事照片。
1906年中法“南昌教案”交涉过程中,北京《京话日报》曾在 3月29日发表南昌知县江召棠被法国传教士杀害后的遗体铜版照片,揭穿了法方推卸罪责的谎言。
3. 新闻摄影中期阶段:辛亥革命成功后,以新闻为主要手段的画报、摄影周刊开始出现。
1911年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李白贞出入战地拍摄照片,从战争开始到停战议和,没有中断。
所拍《革命军占领蛇山轰击衙署时之写真》、《瑞督逃匿之兵舰》等照片,具有较强的新闻性,被当时许多报刊转载。
起义后,武汉、上海、广州等地报纸纷纷发表起义照片,宣传革命。
仅同盟会在上海出版的《警报》,在不到4天时间内,就刊出有关革命军在武昌与清军作战的新闻照片10多幅.1912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为国内最早出现的画报。
纪实摄影发展历史

纪实摄影发展历史纪实摄影是一种记录真实事物和事件的摄影形式,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纪实摄影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1. 初期实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摄影技术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摄影师开始尝试将摄影用于记录真实的事物和事件。
他们使用大型相机和玻璃底片,记录下当时的社会、人物和风景。
2. 新闻纪实摄影(1920年代至194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新闻摄影开始兴起。
摄影师们开始使用小型相机和快速胶片,能够更加灵活地记录真实的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
这一时期的纪实摄影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展示了社会问题和人们的生活。
3. 美国纪实摄影运动(1930年代至1940年代):美国纪实摄影运动由一群摄影师组成,他们致力于通过摄影来记录和展示美国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生活。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沃克·埃文斯、多洛雷斯·朗格和沃克·埃文斯等。
他们的作品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批判。
4. 社会纪实摄影(1950年代至1970年代):在这一时期,社会纪实摄影成为主流。
摄影师们开始使用35毫米相机和便携式录音设备,记录下社会上的不平等、贫困和社会运动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包括罗伯特·弗兰克、达尼·利维托和玛丽·艾伯特等。
5. 当代纪实摄影(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纪实摄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摄影师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记录和传播真实的事物和事件。
同时,纪实摄影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格。
总的来说,纪实摄影的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摄影师对真实世界的关注与记录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摄影发展历史

主讲人:
路百乐
我要学摄影
谁都当不了你的老师, 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老
师。 --静水深流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26年,法国人尼普斯发明“日光蚀刻 法”。
窗 外 的 风 光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1837年 法国人达盖尔(Daguerre)发明了 “银版法摄影术”。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 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0年东芝公司生产出40万像素mc200数 码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97年东芝公司生产出世界第一台33万像 素CMOS图像传感器数码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尤瑟夫•卡什摄于1941年12 月。拍摄过程中,丘吉尔 总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 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 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 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 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 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 快门。就这样,一幅世界 名作诞生了。这张照片发 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 人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 成为英国人的精神象征。 照片本身也成了世界摄影 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影像。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29年禄莱生产出双镜反光120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五棱镜单镜头反 光135相机“康太克斯S型”。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48年瑞典生产出第一台可换镜头和片盒 的120单镜反光相机“哈斯勃徕德”。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959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自动曝光照 相机。
优秀摄影作品欣赏
• 挟尸要价---金镜头奖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88年美国人伊斯曼制造出第一部“柯达” 照相机。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
• 1891年,柯达生产出可装卸胶卷。 • 1936年,柯达生产出彩色胶卷。 • 1947年,美国波拉公司生产出一
中国摄影术的历史和当代发展趋势

中国摄影术的历史和当代发展趋势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记录生活的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在中国,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当时,摄影技术刚刚在欧洲流行,也开始传入中国。
最早的摄影师多来自文化名城杭州等地,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摸索,逐渐掌握了摄影技艺。
自20世纪初期,中国摄影逐渐开始成为一种具有较强自我风格和艺术性的表现方式。
早期的摄影创作,大都是围绕人物和风光展开。
其中,以人物题材为主的摄影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心理状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感情性。
比如,著名的摄影家赵文胜,在1950年代创作的《神仙树》、《三毛流浪记》等作品中,传达了对劳动者和贫苦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而以风光为主的摄影作品,则通过视觉表现手法,呈现了中国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传递了深邃的哲学意蕴。
比如,著名的摄影家丁善德在1960年代创作的《黄山云雾》、《天山雪景》等作品中,凭借对光影和色彩的掌握,令人赞叹其神秘、梦幻的视觉表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摄影艺术逐渐开始多元化和全球化。
中国的摄影师不仅开始吸收欧美等国际先进的艺术思潮和技术手段,也开始开展自己的实验和创新。
同时,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摄影展览、出版物和网络平台,逐步将自己的作品和观念传递到更广阔的视野中。
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不仅继承了人文、风光、纪实等传统题材,也开始尝试新的背景和视角,如社会现实、自我表达等。
比如,著名摄影师王树义在2001年创作的《秦皇岛天路》系列作品中,通过对建筑环境和人物形态的掌握,展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混杂的状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国的摄影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
由于数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自由和多元,这也为中国的摄影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同时,摄影作品的传播和推广逐渐实现了多渠道和多模式化,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摄影作品的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应该说,这是一个多样化和开放性的时代,中国摄影也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更为精彩和多元的风貌。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一)早期(1825—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摄影的曙光•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第二节新的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第三节摄影术的改进•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一·《墨经》光学八条•1、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针孔成像的道理•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二·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1、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淮南万毕术》——用冰造透镜的记载;2、汉武帝时,人们懂得用白光琉璃折射阳光使暗室变白昼;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小孔成像和凹面反光镜作分析和解释;4、元代、明代数位科学家进行了小孔成像光学实验。
•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三·色散现象的发现和感光化学应用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
•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实验•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Niepce拍摄的《窗外的风景》,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 •以沥青为感光材料,这幅特长时间曝光的作品产生相当特殊的影像,由于曝光时阳光角度产生了改变,所以光线就产生了趣味的变化。
摄影发展史——精选推荐

摄影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时代背景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
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
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
影像发展历史

影像发展历史一、概述影像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影像的发展历史也愈发丰富多样。
本文将从早期的绘画、摄影发展到电影、电视和数字影像的时代,详细探讨影像发展的历程。
二、绘画时代早期的影像创作主要通过绘画来实现。
在史前时代,人类利用壁画、岩画等方式记录生活和表达思想。
在古代,绘画成为宗教和政治的重要表达形式,如古埃及的壁画和古希腊的陶瓷绘画。
随着绘画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油画和水彩等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
三、摄影时代19世纪初,摄影术的发明改变了影像的创作方式。
法国人尼埃普斯·尼埃普斯于1826年首次成功拍摄出一张照片,开创了摄影时代。
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影像创作更加便捷和精确,人们可以通过相机捕捉真实的影像,并将其永久保存。
摄影的出现使影像艺术成为一种更加广泛传播的媒体。
四、电影时代20世纪初,电影的发明使影像创作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电影是通过在屏幕上连续播放静止影像的方式来创造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首部商业电影是由美国人爱德华·默里奇于1894年制作的《小火车进站》。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人们娱乐和艺术欣赏的主要方式。
电影不仅具有故事性和娱乐性,还成为表达社会问题和思想的重要工具。
五、电视时代20世纪中叶,电视的发明进一步推动了影像的发展。
电视是通过电子技术传输和显示影像的媒体,它使得影像可以直接进入家庭,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
电视节目的种类多样,包括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电视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数字影像时代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影像成为了影像创作的主流方式。
数字影像是通过数码相机、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创作和处理的影像作品,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数字影像技术的普及使得影像创作更加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或相机拍摄和编辑影像。
摄影的发展史

摄影的发展史关于摄影的发展史一、摄影术的诞生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古代的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翟(前468-前376)就发现了小孔成像的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的直线传播。
直到16世纪的后半页,欧洲人在墙壁上打孔并装上凸透镜,从另一侧的墙壁上观看室外的彩色图像。
称为“暗室”。
17世纪初,装有凸透镜的小型“暗箱”开始出现,用来作为绘画的工具。
但300多年来始终没有办法把画面固定下来。
19世纪初,英国人韦奇五德用皮子作画“阳光画”最终失败了。
世界摄影史上的第一张照片是1826年由法国人尼普斯拍摄的《鸽子棚》。
现代公认的摄影术的诞生是在1839年。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
二、摄影术的发展1.卡罗式摄影术;2.玻璃的使用;3.火棉胶的发明;4.从湿板到干板;5.从干板到胶卷;6.柯达公司的诞生。
三、从黑白到彩色黑白胶卷:1981年:ISO20°;20世纪20年代:ISO30°;20世纪40年代:ISO100°; 20世纪50年代:ISO400°;20世纪60年代:ISO3200°;1936年,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反转片胶卷(Kodakchrome); 1937年,爱克发公司柯达公司推出了第一卷彩色负片胶卷(Agfacolor)。
四、四大胶片公司柯达公司:美国,1888年;爱克发公司:德国,1873年;依尔福公司:英国,1879年;富士公司:日本,20世纪初。
五、照相机的发展19世纪初,装有45°反光镜的“暗箱”;1839年以后,去掉反光镜的“暗箱”成为照相机;1860年,带有皮箱的照相机出现(黑布蒙头);1905年,柯达公司生产出使用胶卷的照相机;1923年,徕卡公司生产出第一台使用135胶卷的小型平视取景照相机;1940年以后,单镜头反光相机开始出现;1870年,“傻瓜”照相机开始出现;1990年以后,数码相机出现。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

•世界摄影史的发展脉络(一)早期(1825—1917):摄影术的探索和实验时期;(二)现代(1918——1960年代):摄影艺术现代主义思潮处于主流的时期,摄影艺术多元发展,相互辉映;(三)后现代(1970年代——今):摄影艺术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
•摄影的曙光•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第二节新的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第三节摄影术的改进•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一·《墨经》光学八条•1、光的直线传播•2、影子的成因及变化规律•3、针孔成像的道理•4、针孔暗箱成像时,物、像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5、类似放大率的概念•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二·光学折射现象的发现1、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主编《淮南万毕术》——用冰造透镜的记载;2、汉武帝时,人们懂得用白光琉璃折射阳光使暗室变白昼;3、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对小孔成像和凹面反光镜作分析和解释;4、元代、明代数位科学家进行了小孔成像光学实验。
•第一节古代中国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三·色散现象的发现和感光化学应用1、北宋药学家寇宗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石英类晶体折射并发散色光的记载;2、公元三、四世纪的中国炼丹术记载金属的化学反应;苏轼《物类相感志》记载“盐卤写纸上,烘之字黑”;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陶瓷制造也应用了感光化学的方法。
•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三·达盖尔式摄影法(Daguerreotype)银版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四·塔尔博特(W.H.F.Talbot)与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一·托马斯·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英)•第一位在暗箱内用感光材料录下影像以达到记录目的的人——数次不成功的实验•暗箱(Camera Obscura)——一个黑暗的房间•第二节新视觉媒介--摄影术的诞生•二·尼埃普斯(Niépce Joesph Nicéphore)(法)“阳光摄影术”(Heliography)•Niepce拍摄的《窗外的风景》,Paysage a Saint-Loupe de Varennes(法文) •以沥青为感光材料,这幅特长时间曝光的作品产生相当特殊的影像,由于曝光时阳光角度产生了改变,所以光线就产生了趣味的变化。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

世界摄影史大事年表(1881年—2004年)1881年在美国,弗雷德里克• E.艾夫斯发明了网版照相制版工艺,让照片和其他影像的复制操作变得同印刷文字一样。
1883—1890年使用干版或胶卷的小型相机问世(特别是乔治•伊斯曼的柯达相机),曝光与胶片冲印的商业流程分离,从而使得人们对摄影的兴趣增加。
1888—1890年查尔斯•德里费尔德和斐迪南•胡尔特确立了测定影像亮度、曝光度和感光乳剂敏感度的方法,并于189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感光测定的文章。
雅各布•里斯出版了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图片集《另一半是怎样生活的》。
1889年英国摄影家彼得•亨利•爱默生出版了《自然主义摄影》(Naturalistic-Photography)一书。
普罗塔F7.5镜头——第一款去像散透镜镜头发明。
乔治•伊斯曼为透明胶卷申请专利。
1890年照片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流行的期刊上,并逐渐取代手绘插图。
越来越多的女性涉足摄影,有的作为专业,有的仅仅作为业余爱好,尤其是在美国。
1890—1910年摄影艺术运动在欧洲和美国盛行:连环会、巴黎摄影俱乐部、摄影分离派和其他的画意摄影组织兴起。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展示了一种照相投影仪,可以每秒显示16帧画面。
1897年采用埃夫斯和斯蒂芬•霍根发明的网版技术,网版图片第一次通过电动印刷机在报纸上印刷出来。
1898年美国摄影家吉米•赫尔在古巴拍摄美西战争。
尤金•阿杰在巴黎开始摄影生涯,并持续到1927年。
1900年定焦伊斯曼•布朗尼相机问世。
1903年艺术摄影杂志《相机作品》在美国发行。
1904年刘易斯•海因在纽约开始了作为社会摄影师的职业生涯。
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里昂发明了制作全彩照片的奥托克罗姆工艺,并于1907年投入商业使用。
1905年阿尔弗雷德•施蒂格里茨在纽约第五大道291号开办了摄影分离派的小画廊。
1906年第一批全色干版在英国问世。
1907年美国摄影家爱德华•S.柯蒂斯开始刊出《北美的印第安人》。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引言:医学影像是一种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医学领域。
中国医学影像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初的简单X光摄影到如今的高级影像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回顾中国医学影像发展史,探讨其重要里程碑和发展趋势。
一、起步阶段:20世纪初,X射线技术刚刚问世,成为医学影像的奠基之一。
那时的医学影像主要用于骨折和肺部疾病的诊断。
中国的医学影像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引入X射线技术。
在这个阶段,医学影像技术还十分简单,只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基本结构。
二、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了自己的医学影像学科,逐渐形成了一支专业的医学影像师队伍。
同时,我国开始引进和自主研发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如CT、MRI和超声等。
这些技术的引入和使用,使医学影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学科发展:中国的医学影像学科发展迅速,形成了一系列的专业学科和研究领域。
医学影像学被纳入医学教育体系,并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医学影像学科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也逐渐得到了认可,医生们开始重视医学影像的结果,将其作为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四、技术创新:中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我国的医学影像专家在CT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进,提高了CT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此外,我国在超声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发出了多种应用于不同部位的超声设备。
这些技术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医学影像的发展。
五、数字化医学影像: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逐渐成为医学影像的主流。
数字化医学影像具有存储、传输和处理方便的特点,使医生们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
中国也积极推进数字化医学影像的应用,建立了一系列数字化医学影像数据库和远程诊断平台,使医学影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史
摄影是一门影像记录技术,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
从最早的相机雏形到今天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飞速发展。
本文将概述摄影技术的主要发展历程。
1.早期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
早期的摄影技术主要是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在18世纪末,法国物理学家尼埃普斯·尼埃佩斯研究了光线对银盐的影响,并于1826年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是摄影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随后,法国人路易·达盖尔设计了第一台可移动的相机,称为达盖尔式相机,其原理是将光线通过镜头聚焦到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然而,早期的摄影技术非常复杂和昂贵,只有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够使用。
2.彩色摄影(19世纪末)
19世纪末,彩色摄影技术开始出现。
法国发明家盖布里埃尔·卡尔曼设计了一种三色分离装置,通过不同颜色的滤镜将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光谱,然后使用三个不同的感光材料进行记录。
这种技术成为后来彩色摄影的基础,但由于复杂性和使用成本高昂,直到20世纪才得到广泛应用。
3.照相机的小型化(20世纪初)
20世纪初,照相机开始变得更加小型化和便携。
德国莱茵河畔的庆堂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莱卡”的便携照相机,它使用了35毫米胶卷,这是当时最小的胶卷规格。
莱卡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相机之一,它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电子相机的出现(20世纪中叶)
到了20世纪中叶,电子技术开始在摄影领域发挥作用。
1951年,美国工程师哈罗德·尤根设计了第一台数字影像传感器,实现了数字图像的采集和存储。
然而,早期的电子相机非常笨重和昂贵,直到数十年后才开始普及。
5.数码相机的普及(21世纪初)
21世纪初,数位相机开始成为主流。
数码相机不再依赖于胶卷,而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图像。
摄影师可以通过显示屏即时查看拍摄图像,并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后期处理。
数码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同时,数码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更高像素和更好的图像质量。
6.高端数码摄影技术(21世纪)
随着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端数码相机也逐渐成为摄影师的首选。
相机传感器不断增大,分辨率不断提高,并具备更多高级功能,如高速连拍、4K视频拍摄等。
同时,镜头技术也不断进步,使得摄影师可以拍摄出更为细腻和精确的图像。
总结起来,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从早期的化学感光材料到现代的高端数码相机,摄影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摄影技术在图像质量、设备便携性和功能多样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可能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摄影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