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最新090203动物学

最新090203动物学

090203动物学《动物学》课程(090203)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课程代码:090203学分与学时:6.5学分 13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技术及应用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动物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和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重点与难点:双名法及命名原则;物种的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第二节动物学及其分科第三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第五节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法(二)比较法(三)实验法第六节动物分类的知识(一)分类依据(二)分类等级(三)物种的概念(四)动物的命名(五)动物的分门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结构及细胞的分裂;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了解器官与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细胞(一)细胞的一般特征(二)细胞的化学组成(三)细胞的结构(四)细胞周期(五)细胞分裂第二节组织与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二)器官和系统第三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唯一的单细胞动物类群,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纲的主要特征;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⑴单细胞动物,以各种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⑵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光合营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等;⑶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等;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出芽生列、裂体生殖等;⑷形态、大小及分布;⑸分类概况。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

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

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Chapter1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教学重点: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分类知识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1.1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动物学的定义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1.3 动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1.4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Chapter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要求:1、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课时,讲授1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

【重、难点提示】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动物的命名。

第一节动物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分科第二节动物学与其他学科和人类的关系第三节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一、生物的分类及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二、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三、种的概念和分类阶梯四、物种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组织的类型、基本结构与机能;动物的器官和系统。

【重、难点提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点及其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动物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及其机能。

第一节动物的细胞一、动物细胞的一般特征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机能三、动物细胞的增殖第二节动物的组织一、组织的概念二、上皮组织三、结缔组织四、肌肉组织五、神经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系统一、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二、动物十大器官系统概述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2课时,讲授2课时)【知识点提示】繁殖的概念及动物繁殖的方式;动物个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动物繁殖的方式;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

第一节繁殖的概念与动物繁殖的方式一、繁殖的概念二、动物繁殖的方式第二节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胚胎发育二、胚后发育第三节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一、受精及受精卵二、卵裂三、囊胚的形成四、原肠胚的形成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第四节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第四章原生动物门(3课时,讲授3课时)【知识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特征;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与人类的关系。

【重、难点提示】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动物学(下)》教学大纲

《动物学(下)》教学大纲

型;肢口纲、蛛形纲、甲壳纲、昆虫纲主要类群形态结构比较观察;利用检索表鉴别昆虫并编制检索表。

3、实验仪器:显微镜、实体解剖镜、解剖盘、解剖剪、解剖刀、镊子、大头针、放大镜。

45、实验项目类型:基础,综合。

七、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基础课,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个部分组成。

过程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由期中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构成,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60%,实验成绩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40%;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考核形式为笔试。

八、授课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 赵红雪,杨贵军.动物学实验指导.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宋憬愚.简明动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 陈小麟.动物生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7]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 黄诗笺.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张润生,任淑仙.无脊椎动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0] 龚兆铎,袁兴中.动物学实验教程.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动物学(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动物学(下)》课程面向生物科学(教师教育方向)专业学生,5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20学时,2.5个学分,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直观,并适当补充介绍本学科在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最新实验技术,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备胜任中学生物学(动物学部分)的教学工作,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和工作能力。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总学时:_____实验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动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相结合,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动物的解剖、标本制作、观察和记录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5、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听从教师的指导,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

4、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分析合理。

5、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实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项目设置(一)基础性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和动物细胞的观察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普通动物学大纲

普通动物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Zoology课程代码:05112002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 4.5 学时: 7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3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适用专业:生物科学4.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6.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刘凌云、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参考书:(1)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杨安峰:脊椎动物学(修订本)。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两大部分,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类群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和生命活动规律等,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地位及分布,动物与人类及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动物在工、农、医及环保等方面的实际意义等。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应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学会各类代表动物的解剖、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

教学手段主要是标本、模型和多媒体等相结合,同时结合近郊和野外实习,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三、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含课内实验)1.课程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基本要求(含课内实验)绪论(1)内容要点:动物学的定义;主要分支学科及相关关系;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国内外动物学发展概况;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

重点:掌握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学的目的,物种的概念及命名法则。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学时)内容要点: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四大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机能;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动物学实验》experiments of zoology二、课程编码:1221295008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动物学实验能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实验教学大纲的撰写是动物学这门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代表动物和动物分类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动物解剖技术和动物分类方法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方法,掌握基本的动物学绘画方法与技能,了解动物分类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使动物学知识形成系统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总学时:42 学时(共14次实验,野外实习5天)[理论:学时;实验:42 学时]五、课程总学分: 1.5 学分六、适用专业和年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二年级学生注:根据具体情况选做实验八、十、十三、十五、十六中任意一个(6学时)或两个(3学时)实验。

八、大纲内容:实验一淡水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与观察[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使学生了解原生动物采集与培养的方法。

2、通过示范原生动物的代表,比较它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动物机体构造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理解。

3、通过草履虫的观察,了解纤毛虫纲的主要特点。

4、通过变形虫的观察,了解肉足虫纲的主要特点。

[实验内容]1、眼虫(Euglena sp.)的采集、培养与观察采集:选择在不流动、腐殖质较多的沟渠与池塘。

培养:采集的置于三角烧瓶中不被阳光直射的窗口,培养10天,一般可以得到大量的眼虫。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一门阐述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演化等方面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

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解剖、观察、分类等。

2、通过实验,加深对动物结构、生理、生态等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教学包含以下内容,共计32学时:1、动物解剖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如青蛙、鸡、猪、鱼等。

2、动物分类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形、毛皮颜色、牙齿形状等,进行动物分类。

3、动物生理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

内容: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4、动物生态实验(4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等。

5、综合性实验(4学时)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设计并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某种动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应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学生应在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整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生物学、生态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历程,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动物相关领域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

3、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动物体的基本机能,如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

(三)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原生动物的分类及代表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过程。

(五)多孔动物门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2、多孔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海绵。

(六)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海葵等。

3、腔肠动物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七)扁形动物门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3、扁形动物的寄生生活和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动物学090102修改

动物学090102修改

《动物学》课程(090102)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动物学课程代码:090102学分与学时:6.5学分13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授课对象:生物教育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动物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和特点;基本掌握门、纲、目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三、学时安排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明确动物学的概念,掌握动物学学习的目的、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重点与难点:双名法及命名原则;物种的概念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第二节动物学及其分科第三节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第四节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第五节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描述法(二)比较法(三)实验法第六节动物分类的知识(一)分类依据(二)分类等级(三)物种的概念(四)动物的命名(五)动物的分门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结构及细胞的分裂;了解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了解器官与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与难点: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特征与机能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细胞(一)细胞的一般特征(二)细胞的化学组成(三)细胞的结构(四)细胞周期(五)细胞分裂第二节组织与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二)器官和系统第三章原生动物门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明确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唯一的单细胞动物类群,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类群;基本掌握原生动物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和各纲的主要特征;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⑴单细胞动物,以各种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⑵具有多种营养方式:光合营养、吞噬营养、渗透营养等;⑶生殖:有性生殖包括配子生殖和接合生殖等;无性生殖包括二分裂、出芽生列、裂体生殖等;⑷形态、大小及分布;⑸分类概况。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大纲主讲教师:张敬敬《动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220300课程名称:动物学(Zoology )学分:4.0学分总学时:86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要求:适应专业:生物技术教材:1•《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参考教材:2•《脊椎动物学》,丁汉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 3•《基础动物学》,顾宏达主编,复旦出版社,1992年;4•《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等编著,高教出版社,2000年。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以动物界的系统分门体系、比较分类方法,运用进化的、历史的动态观点,掌握动物机体的基本体制结构、形态机能、生活习性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并加深对以动物的代谢和适应为中心,发育为主干及动物界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掌握动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基本的实验动手技能,为后续专业课和今后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科学类一年级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讲授动物学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动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反映现代动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及学科间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趋势。

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不仅较好地获得动物学系统知识,而且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均有较大提高,学习目的明确,以较好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习兴趣,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

课堂讲授力求层次分明、表达准确、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有趣、启发思维。

并注重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和生物学原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调整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活动,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关注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注重课程资源开发,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2)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动物学发展简史;动物学的研究方法;(3)动物分类知识:分类依据,分类等级,物种的概念,动物的命名;(4)动物界各门类。

2.重、难点提示(1)动物学的概念和分类知识;(2)物种的概念和动物的命名。

第二章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学时)1.教学内容(1)细胞的一般特征;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2)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3)器官与系统。

2.重、难点提示了解生命有机体的构成,掌握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重要概念。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3学时)1.教学内容(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鞭毛纲代表动物——眼虫;(2)肉足纲代表动物——大变形虫;孢子纲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纤毛纲代表动物——大草履虫;(3)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1)原生动物的特征,代表动物绿眼虫、大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生殖及生活史。

(2)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殖机理以及生活史。

第四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2学时)1.教学内容(1)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2)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物发生律;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重、难点提示(1)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2)中胚层发生的方式。

第五章海绵动物门(2学时)1.教学内容(1)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2)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

2.重、难点提示(1)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

(2)海绵动物的胚胎发生。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2学时)1.教学内容(1)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代表动物——水螅;(2)腔肠动物门的分纲;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1)腔肠动物门的特征。

(2)世代交替现象。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4学时)1.教学内容(1)扁形动物门(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2)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及防治原则。

2.重、难点提示(1)两侧对称及三胚层的出现,消化系统的出现的意义;吸虫纲与绦虫纲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寄生虫的生活史与人类的关系。

(2)寄生虫的适应寄生生活的结构、寄生方式及生活史;原肾管。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2学时)1.教学内容(1)假体腔动物(线虫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的主要特征;(2)假体腔动物的系统发生。

2.重、难点提示(1)假体腔动物的主要特征;蛔虫的基本结构及其生活史。

(2)假体腔、原肾管。

第九章环节动物门(2学时)1.教学内容(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2)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1)环节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环毛蚓的基本结构;(2)分节现象;次生体腔;循环系系统;后肾管。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4学时)1.教学内容(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分类;(2)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动物的基本结构。

(2)软体动物的体制;软体动物的体腔及血液循环;软体动物的排泄系统;腹足纲的不对称的起源。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门(6学时)1.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分类;(2)节肢动物与人类;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

2.重、难点提示(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分纲;昆虫纲和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中华稻蝗的基本结构。

(2)节肢动物的体壁、体腔和血液循环系统;异律分节现象及附肢的演化;节肢动物的呼吸和排泄;昆虫纲的口器的形成和演化。

第十三章棘皮动物门(2学时)1.教学内容(1)棘皮动物门的特征;代表动物——海盘车;棘皮动物的分类;(2)棘皮动物的系统发展;(3)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1)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棘皮动物的分纲。

(2)棘皮动物的体腔;棘皮动物特有的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棘皮动物的内骨骼;棘皮动物成体及幼虫的体制。

第十四章半索动物门(1学时)1.教学内容(1) 半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其他半索动物——羽鳃纲;(2) 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位置。

2.重、难点提示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2学时)1.教学内容(1) 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 脊索动物分类概述。

2.重、难点提示(1) 教学重点是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及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 尾索动物的变态。

第十六章圆口纲(2学时)1.教学内容(1)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2) 圆口纲分类概述。

2.重、难点提示(1)圆口纲的主要特征;(2)圆口纲的原始性特征。

第十七章鱼纲(6学时)1.教学内容(1) 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的分类;鱼类的洄游;(2) 鱼类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1)鱼类的主要特征;(2)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

第十八章两栖纲(4学时)1.教学内容(1)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分类;(2)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

2.重、难点提示(1)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2) 从水生到陆生两栖类所遇到的矛盾及其解决情况。

第十九章爬行纲(4学时)1.教学内容(1) 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爬行纲的躯体结构;爬行纲分类;(2)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1) 爬行类适应陆地生活的躯体结构特点。

(2) 羊膜卵结构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第二十章鸟纲(5学时)1.教学内容(1) 鸟纲的主要特征;(2) 鸟纲分类;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重、难点提示(1) 恒温及其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躯体结构及其生理功能。

(2) 双重呼吸;双重调节。

第二十一章哺乳纲(5学时)1.教学内容(1)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2) 哺乳纲躯体结构;哺乳纲分类;(3) 哺乳类的保护、可持续利用。

2.重、难点提示(1) 哺乳类的主要特征;(2) 胎生、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中的意义。

第二十二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1学时)1.教学内容(1) 原索动物的起源进化;(2) 圆口纲的起源和演化;鱼类的起源和演化;(3) 两栖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4) 爬行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5) 鸟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6) 哺乳类的起源和适应辐射;(7)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重、难点提示理清各类动物的起源和演化途径。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1学时)1.教学内容(1)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动物进货的例证;进化原因的探讨;(2) 动物进化型式与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

2.重、难点提示教学重点是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物种与物种形成。

第二十四章动物生态(1学时)1.教学内容(1) 生物圈;动物的分布;(2) 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分。

2.重、难点提示教学重点是基本熟悉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了解生物圈的基本组成;掌握动物的分布规律。

七、实验教学内容无八、学时分配九、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过程化考核;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过程化考核+笔试成绩=综合成绩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普通动物学》(第三版),刘凌云、郑光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2]《昆虫学通论》(第一版),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78年;[3]《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历史中的生命》(第一版),郝守刚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4]《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第一版),蒋志刚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5]《无脊椎动物学》(第一版),任淑仙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6]《动物生物学》(第二版),许崇任,程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