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382de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e.png)
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
历经清朝晚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京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重庆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1简答题1、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性质:《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纲领性文件。
同时也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评价(1)《天朝田亩制度》比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纲领和要求相比水平更高,有更完备的内容和更触及封建社会矛盾核心的深度。
(2)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它所追求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是一种小自耕农心目中的没有商品流通、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所以,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对封建制度有否定意义,但无建设性意义。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具体原因(根本原因的外在表现)●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在对外问题上,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3)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6340d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7.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割地:①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多;体现清政府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①洪秀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②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③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①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③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93ef7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7.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清朝灭亡 1. 封建制度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农民剥削、官僚专制、重农轻商、宗法混乱、租金上涨、军阀割据等方面。
2. 外部冲击:从1840年开始,英法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各种协定的签订、对华战争的发生,使中国受到了极大的灾难性打击,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损失,恶化了封建社会的病症,加速了清朝灭亡的时间。
3. 民族解放战争:由辛亥革命派、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
二、20世纪发展 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发起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思想的进步。
2. 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3. 北伐战争: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对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最终在1949年10月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建立了新中国。
4.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718a14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3.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37ec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3.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 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 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4a7b5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8.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抗争与变革的历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巨额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等。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后期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同时也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洋务运动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了新式海军。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且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注定无法成功。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 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 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08d177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c.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变革与觉醒的历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鸦片的泛滥不仅损害了中国人的身体,还导致大量白银外流,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林则徐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国人民坚决抵制鸦片的决心,但英国却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后,西方列强纷纷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这一时期,沙俄也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
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建立了新式海军,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他们主张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来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1911 年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各地纷纷响应,成立了中华民国。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794170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a.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笔记一、晚清时期1. 外国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导致战争的爆发(如中法战争、中英战争等)。
2. 军阀混战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出现维新派、戊戌变法。
3. 中国各地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辛亥革命1. 清朝的衰落和西方列强强大的压力使得晚清社会内部弱点尤其显现,革命气氛日益高涨。
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随着各地的响应,革命蔓延至全国。
3.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三、北洋政府时期1. 正式宣告成立于1912年,国父孙中山为致力于建立新中国而努力。
2. 胡耀邦改革开放的积极的政策,被誉为"北洋新政"。
3.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它在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主要力量。
四、国共合作1. 1927年国共两党因政治因素产生矛盾,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2. 共产党与红军由此逐渐发展壮大,1927年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3.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进行援助,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五、抗日战争1.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略军向全国发动进攻,抗战爆发。
2. 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战争作为崇高的民族大义来看待。
3. 1945年8月日本正式宣布投降,抗战获得完全胜利。
六、国共内战1. 1946年重开战争,1949年共产党取得全国性胜利。
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国共内战。
3. 国共内战结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32e881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9.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这一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而百姓则无法参与政治。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使得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时进行军事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多次军事侵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
5.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6.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7.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8.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
9.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放火烧毁圆明园,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0.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11.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意识。
12.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打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13.19世纪70至80年代,中国陷入严重的“边疆危机”,德国将山东划入势力范围,福建成为日本势力范围,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1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中国内部而言主要是社会制度腐败及经济技术落后,这限制了中国的发展。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ccb02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1.png)
03708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1. 清朝末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和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
2. 甲午战争以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
3. 辛亥革命后的历史事件:建立民国、北洋政府、国共合作、地方割据、抗日战争等;
4.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思潮,如戊戌变法派、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乡土文学等;
5. 中国共产的创建和发展历程,著名领导人如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
6. 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主要包括近代工商业的兴起、传统农村社会的改造、城市化进程、人口问题等;
7. 中华民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与中国近代史的关系;
8. 台湾的历史演变和两岸关系的发展。
9.中国的对外关系,如甲午战争后的列强控制、民国时期的五四外交、1949年以后的中美关系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a1a70bcc7931b765ce15f7.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孙中山在兴中会成立时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df3c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f.png)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系统总结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教材。
下面是我整理的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1.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和专制制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第二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的历史变革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中国被迫开放的大门。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满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思潮1.新文化运动: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提倡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呼吁变革封建文化。
2.运动的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和政治领袖。
第四章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潮流1.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主和科学,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城乡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巩固民众革命力量的探索与坚持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联俄联共的政权。
2.在土地革命和江西苏区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革命道路。
第六章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斗争的历程1.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2.国共内战: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内战,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第七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如土地和工商业。
2.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章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开放: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如土地承包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1be1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1b.png)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一、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原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民主革命的发展与挫折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2. 北伐战争的发展与结果3. 国共内战的原因与过程4. 中共建政与国共合作的分裂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意义2.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贡献3.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与成果2.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与后果3.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4.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途径2. 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的宣示3. 新时代中国的内外政策与发展战略4. 新时代中国的挑战与展望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1. 历史经验对国家发展的启示2. 历史教训对社会进步的反思3. 中国近现代史对个人责任的思考4.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意义与价值七、中国近现代史的热点问题与争议1.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解读2. 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与评判3.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4. 历史教育与社会认知的争议八、中国近现代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1. 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特性与普遍性2. 中国近现代史的地区影响与国际影响3.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4. 中国近现代史的价值与启示以上是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要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这段历史不仅是国家的记忆,也是人民的奋斗史,每一个时期都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和普通百姓为之奋斗和付出。
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慨,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d91d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0.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波澜壮阔的篇章,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动荡。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节点来梳理这一段历史,试图揭示其中的复杂性与重要性。
一、鸦片战争与民族觉醒1.1 鸦片的引入与危害19世纪初,鸦片作为英国商人的“致富工具”,通过各种手段进入中国。
这种毒品不仅腐蚀了无数人的身体,更是撕裂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无数家庭因鸦片而破碎,社会的道德底线在逐渐崩塌。
面对这样可怕的现象,清相关部门虽有意识地试图制止,但由于无能,始终难以奏效。
1.2 战争的爆发与屈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面对强大的英国舰队,清朝的抵抗显得无力。
战争结束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不仅割地赔款,还被迫开放通商口岸。
这一系列屈辱的条约,唤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许多人开始思考,为什么一个盛世的国家会沦落到如此地步?这也为后来的民族解放运动埋下了种子。
二、自强运动与思想启蒙2.1 自强运动的探索鸦片战争后,许多知识分子意识到,国家的落后与自身的弱小密切相关。
自强运动的提出,试图通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
虽说这股力量在当时并未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但它推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先河。
2.2 维新运动的兴起随后,维新运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识之士倡导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主张“变法图强”。
然而,守旧派的抵制与清相关部门的妥协,使得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它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变革的渴望,思想的启蒙已在悄然发生。
2.3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一革命不仅是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更是对中国未来的探索。
尽管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未完全稳定,但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催生了无数新的思想与运动。
许多人开始意识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团结起来,追求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https://img.taocdn.com/s3/m/a74913d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2.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f500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6.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主要推动力量包括党、多数民主革命派、黄兴、孙中山等。
革命的胜利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但确立了中国近代化的基础。
2.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912-1928年):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革命派成立了北洋政府,但由于政权缺乏统一和中央集权,以及国内各地军阀的割据,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动荡。
军阀混战不仅打击了国家的稳定和统一,还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
3.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此次运动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抗议巴黎和约中对中国的背叛。
五四运动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渴望,还培养了许多后来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
4.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时代的开始。
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果,结束了国共内战,使中国成为一个单一政权的国家。
5. 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采取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
在这个时期,政府通过五年计划的方式来组织国民经济的发展。
尽管在初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计划经济模式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包括资源浪费、低效率等。
6.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运动。
该运动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清除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然而,文化大革命很快演变成一场广泛的社会动乱,导致了政治和社会的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7. 开放与改革(1978年至今):乌鲁木齐会议标志着中国的国家政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中国逐渐开放了对外贸易和外资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
这一时期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e980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5.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一、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中国在军事技术、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上与西方列强存在巨大差距。
2.《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赔偿巨额赔款,并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太平天国运动和清朝1.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迅速崛起并发展成帝国。
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中最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
2.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文化。
但这些未能持续,清朝逐渐变得腐败,国力逐渐衰退。
三、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1.戊戌变法是清政府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尝试。
变法以学习西方国家的制度和文化为主要目标,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失败。
2.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激烈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运动。
尽管义和团起源于农民阶级,但后来得到清政府和大部分人民的支持。
四、辛亥革命和建立民主共和国1.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这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第一次民主共和国,孙中山成为临时大总统。
但由于内部分裂和外部压力,民主共和国持续时间很短。
五、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北洋政府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法制政府,袁世凯成为首任大总统。
但政府内部腐败严重,民主体制未能建立。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步。
共产党通过国共合作,与国民党联盟以推翻北洋政府和推进民主革命。
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中国军民经历了八年艰苦的战斗,并以牺牲巨大代价最终取得了抗日胜利。
七、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解放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包括土地、合作化运动、三反五反和大跃进等。
八、文化大革命和开放九、中国的现代化进程1.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面发展和国家实力的提升。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c160a3fd0a79563c1e721e.png)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e2c50f50e2524de4187ed4.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第一节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第二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自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外国列强的争斗和间接统治之中,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节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第二章第一节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二节1.洋务派部分成员: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恭亲王奕訢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
2.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
3.洋务事业:一是兴办近代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随着考研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报考研究生,而中国近代史纲要是所有历史学专业考研的必修科目之一。
掌握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不仅是历史学专业考生的必修内容,也是提高我们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以帮助考研历史学专业的同学更好地备考。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1.鸦片战争和中国对外关系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改变了中国的对外关系。
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明显不及外国军队,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化的境地。
2.洋务运动与自强思潮
洋务运动是指自甲午战争后,光绪皇帝发动的,旨在学习西方技术、开展工业和加强国防的一系列活动。
自强思潮是因应洋务运动而产生的,其主要思想是要摆脱外来势力的控制,加强国家的自主能力。
3.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是1898年庚子事件后光绪帝为奋发图强而开展的一次大规模综合改革。
百日维新则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清
政府实行的一次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
然而,这两次变法均未得到成功,反而引起了当时传统势力的强烈反弹。
二、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1.晚清政治体制
晚清政治体制的特点是皇权霸道。
清政府通过设置官僚、分科设置、民众管理、海防重兵,保障皇权和封建领主阶级的利益。
2.辛亥革命和建立共和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数千年封建帝制的束缚。
1912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3.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中国人民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了极高的代价,但最终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在战争胜利后展开的一场广泛的社会主义革命,其目标是实现经济独立和政治民主,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共和国。
三、近代中国的文化变迁
1.五四运动和思想解放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西方思想所取代。
2.文化大革命和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其目的是用革命的方式彻底改变中国的旧文化和旧思想,实现全民的思想解放。
3.改革开放和思想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型,其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改革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中国的多元化和自由主义思潮也得以得到发展。
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掌握是考研历史学专业的必修内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成果。
希望本文能对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