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论文】基础医学教学及临床实际的结合

合集下载

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相互作用

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相互作用

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相互作用医学研究可以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

基础医学是对生理、生化、微生物学、形态学等生命科学的研究,而临床研究则是应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究和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两种研究方向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相互作用进行探究。

一、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是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研究的必备条件之一。

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不仅涉及到基本科学发现,更重要的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随着基础医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例如,白细胞介素-2和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直接来自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而不是临床试验。

此外,如肿瘤标志物和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是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二、临床研究对基础医学的推动作用临床研究是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研究往往通过临床试验,验证一种新治疗方法是否可行,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在临床试验中,医生可以在现实临床环境下系统、科学地观察和记录治疗手段的疗效,从而进一步引导基础医学的研究,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和探究新的治疗机制和药物作用方式。

这种反向推动的方式,使得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循环变得更加紧密,促使医学知识体系的完善。

例如,临床医生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时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打开了研究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胃炎和消化道溃疡的新途径。

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需要临床医生配合基础医学科学家,共同推动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的创新。

因此,医学科研领域需要一大批结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人才不仅要熟悉和掌握基础医学领域的常规知识和技能,更要了解临床科学和医学技术的前沿发展,适应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因此,医学领域的人才培养也需要紧密结合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一批复合型具有跨学科背景、拥有各自领域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

生物医学中的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生物医学中的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生物医学中的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生物医学是研究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生化、生理、生态、环境影响、遗传和行为因素的总称。

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们涉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保存。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本文将阐述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相互关联,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1. 基础医学研究基础医学是研究生命机理的基础,如人类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病毒和细菌的生命周期、基因表达以及分子医学等。

基础医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加了解人类的生理和病理,在生物科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基因治疗,防止传承性疾病的发生。

基础医学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决策和创新的思路。

不久之前,基础研究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治疗上作出了突破性贡献。

研究发现,HIV可以安全植入T细胞,使得T细胞具有针对病毒的免疫力。

这一成果最终变成了一种新型疗法,为患有HIV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曙光。

2. 临床医学应用临床医学是应用基础医学知识来治疗病人的学科。

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研究。

当疾病的根源和病理学更加清晰时,治疗的选择和效果就有了更多的信息。

各种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究,都离不开基础医学的支持。

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基础医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HIV疗法,可以通过基础医学的研究得出,该疗法的基本知识是从实验平台到人类治疗的实质。

此外,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波技术,为临床医学提供了诊断疾病的精确性和效率。

相关医疗设备的应用也需要基础医学的支持。

3. 未来发展随着人类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医学领域的需求也在增长。

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如乳腺癌、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都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基础医学的研究水平,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的衔接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的衔接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的衔接作为医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应用一直是紧密联系的。

基础医学研究通常探讨人体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的基本机理,而临床医学则着重于应用这些机理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如何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临床治疗应用,是一个不断探讨和完善的议题。

一、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的现状近年来,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例如各种新药物、基因编辑技术等,但在临床使用时,却面临着挑战和风险。

因此,基础医学研究必须与临床医学应用相结合,共同推进。

目前,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还存在许多限制和问题。

首先,基础医学研究通常是以模型体外实验室中进行的,缺乏对人体的直接研究。

其次,对于某些疾病,目前的基础医学研究并不能完全揭示其发病机理,因此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也有限。

此外,由于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存在那些因素影响转化成功的环节,比如临床研究的复杂度以及获得新药品的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医学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二、促进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的途径为了促进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合理的研究框架。

在基础医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基本病理变化纳入考虑。

同样,临床科研人员也要思考基础研究成果是否有助于临床应用,有哪些鉴别水平更高的方法,如何分配时间,预算与人力资源的投入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即可以让科学研究实现更高效的成果转化,也可以在过程中节省成本与时间。

2. 骨干结构的构建。

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需要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这些队伍应该包括各种新科技的研发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生、研究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等。

单纯具备尖端研究技术的科学家,若不能与临床医师进行深度合作进行交流,相互探讨,无法理解疾病发病机理,结构与危害等问题。

所以需要加强双方间的沟通来协调研究和实践领域之间的发展。

3. 在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

如果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没有充分的沟通和合作,那么大量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将极难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

浅谈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医学教育领域,基础医学专业课程一直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医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研究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教师主导教学过程,课堂内容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教学中。

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新技术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开始探索新的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教学、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

这些实践不仅enrich 了教学方法,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对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提升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基础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研究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学理念的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深入探讨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提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提升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2. 正文2.1 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概述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学生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对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浅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浅谈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作者:吴琳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基础医学是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基础,是学好临床知识的桥梁。

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与临床实际案例相结合。

本文探讨了目前基础医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基础医学教师不仅要讲解书本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临床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和培养,建立与学生角色互换、双向的教学机制,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出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的几点措施,以期为学生后续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双向教学;教学方法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浙江特殊教育学院为例,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十多门的专业课程,很多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的时候,很难理解其中比较抽象的内容。

基础医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能为以后的临床诊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教学中凸显的问题是许多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导致这些知识显得枯燥乏味,与临床案例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这让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际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随着对高校改革的深化,医学方面的课时在减少,而教学内容是只增不减,教师没能很好地将难点讲明白,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明显下滑的趋势。

二是由于许多现实的原因,使得学校的基础医学师资大多来源于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因为从来没有从事临床工作,缺乏临床经验,导致在教学中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无法很好地相结合。

三是医学院校所聘请的部分基础医学授课教师毕业于生物医学专业,更多的是讲解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而缺乏临床医学知识。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及教师需要反思如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加入临床实例,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第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实践的能力。

许多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临床医生或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临床技能型人才。

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科建设中招聘“双师型”人才,要求其不仅要懂医学知识,还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床医学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临床医学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临床医学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研究是指通过对疾病的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提高临床实践的水平和质量。

而临床实践是指医生通过观察、诊断和治疗病人,以及研究与预防疾病的实践活动。

基础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科学依据。

通过对疾病的相关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基础研究还可以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对某种疾病的基因突变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药物对某些基因突变患者的疗效更好,以个体化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基础研究的成果可以被应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评估等方面。

借助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分子生物学、基因检测、生物标记物等,临床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同时,基础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临床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疗效评估,基础研究的进展可以为评估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支持。

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还可以促进医学的创新和进步。

基础研究的进展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药物。

而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也可以激发基础研究的研究方向,推动科学家深入探索疾病的本质和机制。

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相互影响和推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医学的进步。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并不总是顺利进行。

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环节。

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并不充分。

这导致了基础研究成果的应用滞后和临床实践的不够精准。

因此,加强医学教育中的基础研究内容,培养具备临床和科研双重能力的医生和科研人员,是推动临床医学中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有效途径。

另外,政府和医疗机构也应加大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结合的支持力度。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研究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研究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研究人类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研究。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和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的学科,主要针对人体的正常状态进行研究;而临床医学则是研究和应用医学知识、技术和方法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学科,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两者的交叉研究正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在现代医学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互相依赖、相互促进。

基础医学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理论基础。

只有深入了解人体的生理、生化、分子机制等基本特征,医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基础医学的发展为临床医学提供了大量的医学科学和技术的支持,例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的进展,为临床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距离也仍然存在。

基础医学研究的结果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和临床试验,才能最终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研究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这需要医院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和相互支持。

此外,临床医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只有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医学的跨越式发展。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交叉研究不仅涉及人体的健康,还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

例如,基础医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个体差异。

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进而预测患者的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基础医学的研究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种子病毒的研究可以提前发现某些疾病的潜在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同时,临床医学的发展也为基础医学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临床实践的实际问题可以推动基础医学的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例如,面对新的病毒传染病,临床医生需要观察和分析疾病的发展规律,指导病人的治疗和防控措施。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

03
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机制建立
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
01
通过组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方式,促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度交流。
加强合作项目开展
02
鼓励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项目,共同
攻克医学难题。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03
构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文
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及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医学教育体系
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 背景的医学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和 创新思维的培养。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针对在职医务人员开展跨学科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 能力。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 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已形成了一些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学研究中心和跨 学科研究团队。
发展趋势
未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发 展将更加紧密,学科交叉将更加深入 ,医学科技创新将更加活跃,为人类 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概述
基础医学定义与研究领域
THANKS
感谢观看
行业组织推动和标准化建设进展
医学行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专家制定 相关标准和规范,推动行业自律和高质量发展。
开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发展的学术交流活 动,促进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建立行业评价体系,对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融合 发展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推广。
企业参与和社会认可度提升途径
01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融合发展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产品研发。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结合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医学研究一直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条件的不断进步,医学研究也呈现出不断更新和转变的趋势。

如今,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

这两个领域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但它们之间的结合却能够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基础医学研究基础医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基础环节,它主要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基本规律,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基础医学研究包括生理学、生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学科,它们通过实验室进行研究,发现了很多重要的人体生理和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依据。

以生物医学科研为例,位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教授George M. Church曾表示,基础医学研究是医学研究的核心。

只有了解人体生物系统的基本规律,才能更好地控制和修复人体这套系统,在疾病防治和治疗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基础医学研究在疫苗、抗生素、药物等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正是由于基础医学研究的突破,才有了许多重大的药物创新,如完全人源抗体、免疫调节剂、抗肿瘤药物等。

这些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发挥出了很好的效果,使顽疾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和治疗。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基础医学研究的应用环节,它主要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临床医学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罕见或需要复杂手术的病例的处理。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

临床医学的研究方法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包括系统检查、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分析等。

它们在发现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并不是孤立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在当今的医学研究中,二者之间的互动已经不可或缺。

一方面,基础医学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在催生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同时,基础医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人类对身体疾病和生理机能的认识。

基础医学与临床论文模板

基础医学与临床论文模板

基础医学与临床论文模板标题:基础医学与临床的互动关系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础医学与临床之间的互动关系。

基础医学作为医学的基础,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临床则通过实践检验基础医学的理论,促进其发展和进步。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引言基础医学和临床是医学教育和研究的两大支柱,在医学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医学研究人体的解剖、生理、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临床则通过实践检验基础医学的理论,验证其可行性并指导医学实践。

2.基础医学与临床的互动2.1基础医学对临床的影响基础医学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临床医生通过对疾病的分析和诊断,可以验证基础医学的理论是否正确,并从中获取治疗指导。

同时,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促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2.2临床对基础医学的反馈临床实践不仅能够验证基础医学的理论,还能够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临床医生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以为基础医学的研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其进一步完善理论和方法。

3.基础医学与临床的相互依存关系基础医学和临床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

基础医学为临床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

临床通过实践,对基础医学的理论进行验证和检验,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提供动力。

4.基础医学与临床的发展趋势基础医学和临床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将越来越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将更加紧密地协同工作,为医学的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力量。

5.结论基础医学和临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密切合作,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基础医学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而临床实践则能为基础医学提供反馈和改进的方向。

两者将在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推动医学的进步。

医学科研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

医学科研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

医学科研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医学科研对于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科研的目标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临床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医学科研与基础研究的结合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基础研究是医学科研的基石,它涉及到生物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旨在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药物的作用原理。

通过基础研究的深入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其在分子层面上的变化,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奠定基础。

然而,基础研究的成果并不总能够迅速地转化为临床应用。

这就需要医学科研的角色发挥作用。

医学科研负责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进行应用,研究如何将基础研究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术手段。

例如,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医学科研人员可以评估新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医学科研的重要性正体现在如何将基础研究的成果付诸实际应用,创造出更好的医疗健康效果。

这需要医学科研人员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技术储备。

他们不仅需要熟悉基础研究的方法和原理,同时也需要了解临床医学的现状和需求。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将基础研究中的发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

一个成功的医学科研案例是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前沿的治疗手段,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技术的开发需要基础研究和医学科研的密切合作。

基础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索了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而医学科研人员则负责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进行治疗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除了基因治疗,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医学科研案例也验证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的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病毒的侵染机制,科研人员开发了基于病毒的疫苗,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再比如,通过研究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如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为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态提供理论支持。
疾病发生机制探究
通过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生理学分析 ,医生能够深入了解疾病的发展过 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治疗手段选择
根据患者生理功能的异常表现,医 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如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恢复患者 生理功能。
病理学知识
疾病本质认识
0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科学,通过学习病理学
鼓励医生持续学习和更新基础医学知识
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
通过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为医生提供持续学习和更 新基础医学知识的机会。
推广在线学习资源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基础医学课程和 学习资源,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鼓励医生参与科研活动
鼓励医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实践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对基础 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02
药物研发
药理学知识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药物作用靶点的
研究,可以开发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03
药物评价
药理学知识有助于医生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
依据。
基础医学知识与临
05
床实践结合的重要

提高医生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强化医生基础知识
通过学习和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医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生机制,从而更准 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个性化治疗
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预后评估
病理学知识有助于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如预测肿瘤的复发和 转移风险等。
案例四
01
合理用药
药理学知识有助于医生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等,从而

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

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

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作者:付小兵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科学研究的目的总的来讲是发现自然现象、阐明科学规律以及通过理论向应用的转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医学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既服从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其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对象和最终的应用目标是人体。

因此,强调医学研究中基础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在于从源头抓起,通过创新的研究,最终解决临床的难题和服务于病人。

如何搞好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涉及到认识和方法学的问题,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处理好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从临床的实践中发现需要基础研究解决的难题强调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的密切结合,其首要因素是发现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过去许多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人往往把自己与临床隔离开来,仅仅局限在实验室搞科研.完全不了解临床的需求。

与此同时,有些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在面对治疗中出现的一些涉及需要利用基础手段来解决的难题时,往往又十分茫然,感到难度很大。

这种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隔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脱节。

实际上从科学研究的流程来看,没有临床需求的研究往往是空想的研究,而没有基础研究的深人和对临床的支撑,便很难有临床治疗的创新和进一步发展。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只有从临床发现问题来进行基础研究,才能找到科研的出路,才能在获得理论创新的同时又能够显著促进临床治疗进步。

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国际上有关生长因子的研究猛然兴起。

而与此同时,创烧伤创面治疗仍然停留在以传统的手术治疗为主的阶段,有些创面通过手术往往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

在这个时候我们敏锐地注意到,如果把生长因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与它的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可能正是我们通过基础研究解决临床问题的途径和必由之路。

因此,我们抓住了这一机会,一方面把我们有关生长因子基础研究的成果与国内基因制药的高新生物技术企业结合起来,解决了他们在研发用于创伤治疗的生长因子基因工程药物中遇到的关键科学问题。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一体化教学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一体化教学

探索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等教学方法在跨学 科教学中的应用。
引入多学科协作的教学模 式,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 合能力。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引入典型案例,结合临床实际 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临床实践,将理 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病例中。
开展以病例为引导的小组讨论 和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参 与度和学习效果。
0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03
借鉴国际先进医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02
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
基础医学知识体系梳理
系统性梳理基础医学知识体系,包括解剖学、生 01 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强调基础医学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加强理 02 论与实际的联系。
教学资源整合不足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资源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针对性解决方案探讨
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融合,构建一体化 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实训等 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断发展,一体 化教学模式将不断创新,更加注 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技术手段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为一体化教 学提供更多可能性,如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将广泛应用于 医学教育领域。
专兼职教师选拔条件设定
01
设定严格的选拔标准
注重学术背景、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综合评估 ,确保教师质量。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及其应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及其应用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及其应用医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包含着广泛而复杂的知识体系。

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作为医学的两个分支,是医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医学的教学和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互为补充。

基础医学是关于机体结构、功能和病理生理规律的研究,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

它研究机体的正常状态以及患病时机体发生了哪些改变,从而探究疾病的发病机理。

而临床医学则是针对患者的具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需要将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医疗实践中。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构成了医学的知识系统。

在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基础医学知识是决定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基础。

基础医学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生需要在病人就诊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依据基础医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

同时,临床医学的经验和问题,也会反过来推动基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

比如临床医生在治疗某种疾病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他们会积极寻求基础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进行合作,共同研究问题,探寻更好的治疗手段和方案。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充分体现在教育领域。

对于医学教育而言,教学内容的体系应该包含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部分,以便从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开始,一步一步地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基础医学课程是构建医学生知识框架的主干,而临床医学则是培养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重要环节。

此外,基础医学也是评价医学院校教育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

教育部规定,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考试内容应以基础医学为基础,医学生需要对其掌握的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应用和实践。

此外,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基础医学的发展非常迅速,不断涌现新的医学理论和技术,强有力地推动着临床医学的发展。

比如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让研究者们对肿瘤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在临床上更精准地诊断和治疗肿瘤疾病。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教学模式新探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教学模式新探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教学模式新探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注重对医学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培养医学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临床医学教学则是着重培养医学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然而,在现实医学教育中,基础与临床往往被分隔开来,学生在基础医学阶段学完基础知识后,很难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

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不足,缺乏对病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等。

因此,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模式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临床医学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引入一些基础医学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疾病的基本机制和发病过程,提高他们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例如,在讲解一个具体疾病的过程中,可以加入相关的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治疗原理。

此外,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在临床实习中积累实践经验,通过参与真实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学习到更多的临床技能。

同时,可以设置模拟病例,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进行诊断和治疗实践,帮助他们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适应医学实践的要求。

这种模式的推广和实施需要教育学界、医学院校和临床医疗机构的
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不断完善医学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

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

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们对于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疾病的诊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在这一背景下,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开始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础医学是医学科学的基础,主要研究人体生命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生理、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知识。

它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保证临床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而临床医学是应用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和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都是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的融合对于医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对于一些未知的疾病,基础医学的研究和探索也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其次,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基础医学的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基础医学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防等研究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

通过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掘医学背后的科学规律和本质,推动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全面发展,从而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和环境。

最后,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的融合可以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医学教育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领域,其质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强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融合,可以使得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实践技能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地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更加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利于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

浅谈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浅谈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是医学教育的核心部分,涵盖了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领域。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基础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现代医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研究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医学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入,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医学专业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至关重要,而教学模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改进。

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医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教学模式的现状、问题与优化策略,能够为基础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医学教育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深入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旨在找到优化现有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不同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及效果,为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础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医学论文】基础医学教学及临床实际的结合摘要:随着现今社会对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常规病症的实际诊断能力、对严重和手术操作能力越来越看中,为增强基础医学的临床医疗服务性能,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临床实际。

针对目前基础教学存在过多的理论教学和缺乏实际临床实践的现象,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增加时间经验,成立双向教学体系,来实现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来掌握基础技能。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双向教学基础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我国在临床医学类专业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为前苏联的结构式课堂教学,在校期间,学生要学习40多门专业课程,且各个课程之间缺乏关联,且教学内容繁重和存在重复,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不关联性和枯燥性,实际往往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

临床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为基础医学教学,它是进行临床诊断和操作的根本依据。

然而,目前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缺乏临床实践,对于学生及以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隐患。

一、基础医学教学的现状(一)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实际脱节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课程中,同学们作为新生步入课堂,在学校学习的五个至六个学期的时间,大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性的内容学习,大部分的时间也仅仅被局限在黑板之上,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解剖学中接触到的人体标本外(而这类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实际上课次数也是相当少的),对于此外的病情等并没有具体的接触,更无从谈起与其他病人的接触,同学们唯一可获得的,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和病因等,大都仅仅是凭借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描述或参考教科书的形式来产生模糊的印象[2]。

因此,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的脱节现象,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的做法,愈发突出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诸多疑虑,无法将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便可能是遇到较为简单的病情等无法有效的运用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可想而知,当遇到稍微发杂的病情,对于学生来说更无从着手,这无论对于病人还是医护人员,都是非常不希望遇到的情况。

(二)基础医学的教学课时少在调查的几家医类学校中,我们发现目前大都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课程数量较少,这也直接的导致了理论无法和临床进行适时恰当的的相关实践结合。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医学课程和课时随着高校改革的进行而进行了缩减,然而我们知道,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本的知识内容点等,却没有因为课改的缩减而缩减,个别情况反而越来越多[3]。

新课改的目的虽好,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现实却背道而驰。

一方面,缩短课时不减课程内容的做法,对于学生无疑意味着,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内容,另外一方面,原本一节课的时间并不多,老师现在需要利用更短的时间,讲解与之前一般的内容,有些甚至需要讲解更多的内容,这对于老师也是一种教学负担,且效果我们可想而知,往往是,作为老师不得不牺牲一些知识要点,对于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也不会那么的充分和全面,对于课程要点等原本需要着重精讲的内容,有些甚至不得不精简一笔带过,这对于老师他们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学生,某些知识要点的遗漏等,对于日后同学们技术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影响,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

(三)师资问题导致基础与临床脱节以往的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师一般都来自一线,他们大都是在临床实际医学中等都有丰富的经验,遇到的问题等都比较多且复杂,正因为如此,诸如此类医生,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往往能够很好的将学生们日常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操作等进行很好的总结,并且将这一总结经验很好的传达给同学们,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不能得到多次的时间操作的机会,但是通过聆听诸如此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医护人员的现场教授和分享,同样可以达到直观有效的基础医学教学,对简单或复杂病情的处理和应急处理有很好的概念和了解[4]。

而现今的医学院校所选用的基础医学教师大多数来自临床医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往往接受更多的是理论知识上的教育,而实际真正给他们的临床亲自操刀的机会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这样势必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理论知识教导,缺乏与临床结合而形成了脱节现象。

除此之外,导致基础医学教学中基础和临床脱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目前的基础医学师资所具备的知识构架并不完善。

基础医学师资所掌握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都来源于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积累,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不断更新,过于老旧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已无法适应当代人的需求,再加上教师过多的投入到基础科学的研究,对于现代化先进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新发现等知识的积累并不足,所掌握的的技能,也只是过多的徘徊在医疗基础上,不够超前的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这一系列现象的存在都导致了基础医学教学中基础和临床的严重脱节[5]。

在基础医学教学的师资中更是存在跟医学专业无关的生物类专业的教师,他们教育的侧重面更多的是与自己所学内容有关的,偏生物方向,可想而知,对于医疗医学等内容,他们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更不用说临床经验,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严重缺乏,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引入临床医学进行教学。

二、完善基础医学教学的措施(一)调整现有课程设置,增设临床课程通过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在基础医学教学课程学习的同时适当的增加临床见习课程能起到以下三种作用:1.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和患者接触,及早了解患者的感受,可邀请临床医生来讲解基础医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同时也可通过观看临床医生的操作流程来增强学生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2.在基础理论、解剖和生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临床见习,来有效的加强医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增设的临床课程能增加学习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解剖学课程中的门静脉对应有三条侧枝循环,当发生肝硬化时,这三条侧枝循环的静脉会出现曲张现象,假若学生能通过临床实际接触到肝硬化患者的脐周静脉曲线,则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二)调整师资配置,提倡基础临床教师交叉上课在医学院校中进行教学的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都存有弊端。

基础教师的长期理论教学中缺乏实际临床案例,而临床教师由于长期临床工作而对基础理论意识浅薄[6]。

医学课程来自临床实践,医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服务临床,是后续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

因此,为加强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应加强基础医学教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创建基础和临床教师的双向教学模式。

基础教师定期从事临床工作,以具备治疗和处理医疗事物的基本技能,掌握新的临床技术。

通过自我临床经验的丰富,将亲身经历增加到基础课程教学中,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基础教学质量。

而对于临床教师则应定期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基础教学培训或科研,以加深和巩固自我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将临床医学知识与基础医学知识充分结合。

如哈佛医学院中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职位中就设立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职位,保证了临床医生来进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基础知识和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教学课程,能最大程度上的加速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掌握,同时也能促使教师的科研选题范围拓宽,针对临床需求进行研究方向的选择,提高科研成功的实用性。

(三)强化教材的基础与临床练习,增加综合性实验和案例分析现今的大部分医学类专业的教材的编写重点大都是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缺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教学。

因此,在基础课程教材中应增加与临床关联、病例分析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案例式教学,可增设《生理病理学与临床》、《病原生物学与临床》、《免疫学与临床》及《生物化学与临床》等课程,在传统基础医学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将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和渗透。

除此之外,在教学课程中应增设含多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并进行思考。

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将从动物实验所得的实验指标与人对应的病状、体征和检验指标进行比对,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处,从中得到启发。

三、结束语事实证明,为了更好地进行基础医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较强的工作能力,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医学人才,应将基础医学教学与临床实际相结合,通过在基础教学中增设临床课程、加强基础医学教师临床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及强化教材的基础与临床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临床问题以有效的开展基础医学教学,大力提倡和鼓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学长和学姐,每年返校,与师弟师妹分享临床经验,增进彼此感情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新一代的医护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与现代先进的医疗医学技术的脱节上,学校可以加强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和联系,经常性的聘请在医学方面,具有一定建树的先锋人物,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分享和技术经验总结。

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医学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1]陈志武,郭岩,沈玉先,等.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54-1056.[2]刘军,郑碧英,赵祖国,等.基于实际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64-466.[3]李萍,姚晓爱,姜涛.思维导图在内分泌临床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72-474.[4]宫丽平,刘玉婷,杨慧,等.病理学病例讨论库建设及教学应用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4):269-271.[5]陈洁,邱慧颖,徐茂锦.在教学中融入转化医学理念和思维[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22-23.[6]丑赛,赵峻,潘慧.教学反馈的发展与特点及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特点[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6,36(4):574-576.作者:廖黔霖单位: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