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论文(5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论文(5篇)
中医基础论文(5篇)
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1篇
围绕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培育目标,结合护理工作岗位需求,注意于前期及后续课程的联系,遵循职业力量培育的基本规律,以器官系统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

依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力量及分析、解决问题力量。

二、中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连接的实施
1.制订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标准老师深化医院护理一线进行护理实际工作需求的考察,组织相关行业专家召开课程标准研讨会,分析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与关键技术,从而确定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制定能为后续课程供应基础理论支撑的课程标准。

并将与护理实际操作亲密联系的相关基础理论学问融入到课程内容之中去。

2.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教材建设(1)中高职教材连接,实现教学内容连接依据护理专业教育的特点,组织专家和学者依据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学问结构,科学地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再将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成学历层级,明确哪些是高职必修或选修单元,哪些是中职必修或选修单元,然后向不同省市中高职院校进行推广。

同时,鼓舞老师根据区域医院不同的特点自编校本教材,协作教学方案完成。

(2)运用信息技术,乐观开发电子化教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电子教材具有多种优势。

比如可以借助网络准时更新功能,快速把握基础医学讨论的最新进展,加强中职和高职在
教育教学上的信息沟通;可以利用网络搜寻功能,缩短中职和高职同学猎取间接阅历的时间,以便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发觉和解决问题上;多媒体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真实感,将打破时空界限,实现课程的远程教育及在线答疑上。

因此,制定一些网络教材或电子教材,可实现教材建设的多元化和立体化,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也可以使得我们培育出来的同学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3.改进教学方法,体现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特色(1)增加基础医学学问的连贯性,体现正常人体活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培育高素养有用性人才必需从基础抓起。

对于从中职升到高职的同学来说,空洞的理论与抽象的讲解,并不能达到抱负的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可用启发式教学法、对比讲解式教学法及争论式教学法,将正常人体形态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与正常人体功能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相关学问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有机体”为学习的讨论对象,探讨人生生命活动的神秘,把握其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影响因素等。

(2)结合临床学问,体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学问的连贯性加强基础医学理论与操作学问学习的基础上,紧扣临床学问的学习,可收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采纳PBL教学法,依据课程内容,老师细心设计问题,并提前告知同学,由同学分组去查找答案,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针对同学的回答状况进行点评和讲解。

在讲解Ⅰ型超敏反应时可提出,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前需做皮试?注射后多长时间观看结果?为什么在注射青霉素后再在医院内观看15~20分钟才能离开等?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PBL 教学方法,不仅能将同学的留意力、学习爱好吸引到学习上,而且同学对
学问点理解快,记得牢,深受同学喜爱。

(3)加强试验教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基础医学的很多学问来自试验观看,通过试验观看、收集数据、分析结果,从而使同学熟悉生命活动的规律。

所以搞好基础医学试验教学,不经可以了解理论学问的来源,而且可以证明理论学问的真实性,从而全面正确地把握基础理论学问。

对于大多数同学在中职学习期间,许多院校开设的基础医学试验项目及学时较少,有些院校甚至不开设相应基础医学试验,为此我们在正常开展常规试验的同时,新开设自主设计试验。

同学分成若干爱好小组、查找资料、自行设计试验、完成试验,最终争论打分。

这样既熬炼了同学的思维表达力量,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4.实行学分制,课程考核全面沟通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是课程体系连接的必要条件。

我国大多数中高职院校教育实施的是学年制管理,中职院校的同学学习的部分学问在高职中重复消失,但不能合理地免修,造成同学学习乐观性下降,教学质量不高。

采纳学分转换制度,使中职院校同学在高职中重复消失的部分学问经过学分转换,成为有效学分,相关课程内容可以免修。

因此,采纳学分制为通道,可做到中职与高职的课程沟通。

中高职院校制定统一各学科的学分标准,不同教学单元及学历层次的学分标准不同,让学科学分在中高职院校中成为相互认可的“护照”,也可作为中职同学进入高职院校的通道。

但中职院校对同学学科学分评价要按要求规范操作,做到公正、公正。

在学分掌握方面,一般高中生源的同学文化基础较中职生好,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较中职生差,所以一般高中生源的文化课程学分比重应少于中职生源,而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应大
于中职生源。

在学分管理方面,文化基础达标,专业学问扎实的同学,其学程相对要短,而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同学,其学程相对要长。

通过学分制管理,能够使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不同起点的中、高职同学,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培育目标,提高中、高职课程连接的效率。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老师自身素养(1)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完善师资管理制度老师作为立校之本,实行一系列人性化制度,增加老师认同感。

完善老师培训、进修制度,提高师资队伍学问力量和学历结构。

鼓舞青年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个人学历层次,乐观参加硕士或博士讨论生层次学习,并赐予相应补贴。

每年轮番选派老师参与国家、省教育厅、卫生厅及护理学会举办的培训班,接受新信息,拓宽学问面,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老师建设,建立相应的职称评、聘、考核及收入安排机制。

(2)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老师专业技能中高职同学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学问,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把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工作中消失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院要建设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而现在许多老师本身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尤其是从事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老师,缺乏实战阅历,不了解医院相关技术的进展。

职业院校可把老师送到医院对口科室进行短、中期的挂职熬炼,让我们的医学基础专业课老师把握专业技能,并通过考取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逐步成为“双师型”老师。

同时,还可以直接到医院引进一线专业人才,扩充到“双师型”骨干老师队伍中。

三、结语
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2篇
1.1、科学与非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本意是“学问、学问”。

对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含义,有以下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科学就是寻根究底,科学就是接近真实。

只有科学才能使我们面对真实,进而真正地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真实的东西就是科学,不真实的东西就是非科学;有的人认为,科学就是探究自然,探究真理。

无论是牛顿的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是简洁的库仑定律,都是人类探究自然的结果,而这些经过历史检验,沉淀下来的理论——真理,尊称为“科学”,而对那些凭空捏造、经不起检验的东西成为非科学;有的人认为,科学就是“敬重规律推理”,即:1)首先设定基本假设,作为不行证明的公理。

2)一切结论都需要通过比较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许多与基本假设相差许多的结论。

不符合规律推理的就是非科学。

有的人认为,科学就是“敬重事实”,与事实相符,否则就是非科学。

还有的人认为,科学能猜测未观看到的现象。

量子力学预言了约瑟夫森效应,量子光学预言了量子拍形成等等。

对于上述观点,我认为有合理的成分,但不完整。

我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学问体系。

或者说,科学是以范畴、定理和定律形式反映世界本质和运动规律的学问体系。

1.2、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主要有四个不同标准:一是可证明性原则,可证明性是指能够想象出一个命题的证明方法来确定它的意义,至于这种方法能否被实际采纳则是另外一回事。

也就是说,可证明性是原则上可能被证明,而不是技术上的可证明。

二是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标准,认为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它的可证伪性。

三是库恩的范式论划界标准。

库恩的范式提倡的是一种科学家共
同协商的标准,认为科学理论由科学家内部的共同信念所打算,从而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从客观方面引向了主观方面。

四是“怎么都行”标准,也就是费耶阿本德的消退分界论。

费耶阿本德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学之间没有一条肯定的界线。

明显地,以上四种标准都不能较好地解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

我认为,合理的划分标准应当从科学的含义动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符合事物进展的规律,具有有用性。

二是经得起实证检验。

1.3、辩证看待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科学与非科学是一对冲突,既对立又统一,在肯定条件下,二者还可相互转化。

非科学甚至伪科学有助于科学的进展并可在肯定条件下向科学转化,反之亦然。

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很基本的科学问题又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哲学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将会有不同的内容和标准。

所以,我们应当在肯定的条件下,客观、全面、辩证地推断科学与非科学。

2、中医方法的一般特征
中医方法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

一是辨证论治。

2.1、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器、组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保持协调平衡。

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靠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生理平衡。

人体各个部分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表里相连,上下沟通,协调共济、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

因此,中医认为,人体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

诊断时,可以通过外在的
变化,推断内脏的病变。

治疗时,对于局部的病变,也从整体动身,确定治疗方法。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

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因此,人要主动地适应环境。

在治疗上,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也就成为重要原则。

2.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熟悉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别的讨论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证,是机体在疾病进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推断为某种证。

论治,就是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病首先着眼于证,而不是病的异同。

因此,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候,治疗方法就不同;而不同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便可以用同一方法治疗,这就是“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这种针对疾病进展过程中不同质的冲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就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3、中医是科学
根据上述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依据中医治病的原理、方法和效果,我认为中医是合乎科学的,理由如下:
3.1、中医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中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有科学的治病原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

3.2、中医具有不行或缺的现实作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科学价值已经为千百年来的历史所检验和证明。

在现代医学快速进展的今日,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检测,没有实质性病变的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各种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妇幼疾病、中医药仍旧显示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不孕不育、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水肿病、肝腹水、胃痛、脱发、慢性腹泻、骨伤、形寒肢冷、免疫功能低下等领域,中医药更显其独特功效。

可见,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日,中医仍旧发挥着不行代替的作用。

中医基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整个中医学体系的基础性学科至关重要,根置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概念抽象、模糊难懂,枯燥难记,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才能在今后学习与临床实践中,做到融会贯穿。

1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不同于现代医学,其特点以下:
1.1具抽象性中医基础理论不象现代医学建立在解剖和试验等科学的基础之上,详细阐述人体脏腑的解剖结构,所讲病因易被理解和熟悉。

而是建立在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总牢固践规律,来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所讲主要内容阴阳五行、人体脏腑、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比如说: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等,都带有哲学思辨,偏向于抽象性,理解非常困难。

1.2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中医基础理论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认
为人体与生存环境、心身的和谐是统一整体。

在探诊病因时,经常与宇宙自然结合整体性处理。

而且所叙述的是人们从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和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必需依靠于临床。

不同现代医学有详细的组织结构和试验等作为基础,即使脱离临床也能理解。

因此,在基础理论学习中,必需联系临床实践,才能够娴熟把握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熟悉以及发病缘由和致病机理,系统性的对患者消失症状做出分析。

2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同学产生畏难心情,适应度慢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叙述性,都是些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对刚进入中医高校的同学来讲,单靠仔细死记书上讲的内容,脑海中没能准时跟进哲学思辨,去接受抽象的基础理论确定消化不了,很多同学学习爱好不高,产生畏难心情。

即使靠机械记住的,也不能在临床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甚至好多的同学是差不多学完了整个中医学科的学问之后,才对中医基础理论学问有所了解。

2.2教学理论与实践分割独立,前后不全都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临床实习只作为课堂教学的延长和补充,检验前期教学的效果,被割裂为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因此,在内容、目标上与理论教学难以保持前后全都,导致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严峻脱节,同学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用于临床实际问题运用效果不佳,科研力量明显不足。

2.3 教学模式枯燥,成效不明显中医基础理论文字古奥,内容博大精深,同学真正透彻领悟抽象的术语、概念、学说并不简单。

课堂上老师讲、同学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过程中简单消失枯燥、单调和生硬,同学主动学习性差,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丢失学习爱好,从而影响对中医学学问
的理解。

3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创新方式
仅靠“老师教,同学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必需要在实际教学任务中,针对现象找到良好的教学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结合临床病例,基础理论学问倒置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对同学不能够理解的概念术语如何连贯运用,可结合临床病例倒置教学。

如讲授“肺主行水”名词术语,可先拿出临床病例:某女,咳嗽咽痛发热4天,热退后消失一身悉肿。

并提出问题,咳嗽为什么会产生水肿。

同学主动思索分析后,得出结论:咳嗽乃肺气失宣所致,而肺气的宣发肃降与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亲密相关。

继之紧扣名词术语的定义,强调正是由于肺气宣发失常影响到水液代谢,水液停留于肌肤,发为水肿。

如此这般的,同学便能深刻理解到抽象学问的理解,易于把握。

3.2循循善诱同学开动脑筋,活学活用基础理论学问教学课堂中,留下少许时间,给出接合本次课堂内容的一些病案,让同学亲自参加其中进行现场模拟诊断治疗,分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内容,给出药方,然后再进行课堂争论,总结复习巩固。

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熬炼临床辩证分析力量,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培育同学学习人文学问,充分利用学问迁移鼓舞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与中医有关的哲学、人文等书籍,充分利用学问迁移,将所学的多种学科学问运用到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思索理解中,来把握中医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性,熟悉并接受抽象思维的中医学习方式,确保同学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举一反三,融会贯穿。

3.4 敏捷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乐观敏捷运用启发教学、争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开拓同学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有效结合多媒体,通过课件、光盘、动画等多重视听效果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如脏腑经络,可通过动画片播放各经络循经走向,给同学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加深印象。

3.5借助现代医学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利用中、西医学的统一性,通过比来学习,来讨论对于相同的生理及病理现象,中、西医学则会发觉共同点及不同点, 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熟悉中医理论的特别性。

4结束语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规”,中医基础理论是构筑中医药学的基石,仔细讨论每种教学创新方法特点及内容,并融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保证中医基础理论学问能较好的传授给同学,为后期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