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意义是深远的,“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而其中,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桥梁。同时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践,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社团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等学校中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指导,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形成为目的,由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自发组成的志愿型群众性业余团体。

而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文化主要有校园精神、校园环境和校园活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一、学生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满足了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在多姿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中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过社团活动帮助校园文化在这一组织的影响下更好的融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校园文化的缔造者。近几年,随着高校对于社团的不断重视,以及社团自主管理模式的成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加入这一组织中,而大学生社团呈更是现出参与人数多、活动形式多样化、影响效果大等特点,建设好学生社团,不仅仅能发挥其第二课堂的功能,更是学生锻炼成才、拓宽知识面、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

(2)社团活动是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桥梁。

学生社团,具有活动类型层次多样,活动健康积极的特点。社团活动,具有群众基础广泛、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结构松散、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影响力较强等特点,它是当代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通过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在感受校园文化的同时又在不断创造校园文化,学生社团是一个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高校校园文化的平台,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建设校园文化的最实效的平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在于一种轻松、宽裕、平等的环境中,而且拥有自由选择权时,个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因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在创建校园精神文明,繁荣和深化高尚的校园文化,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3)社团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分制的施行,班级这一概念在高校越来越模糊,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出现新的变化,社团组织日益成为学校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在社团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当下,社团成为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形成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川大为例,每年由全校社团所举办的活动已涉及公益,体育,文艺等八个大类,参与人次达到了学校总人数的60%,这深深影响了川大学子们的学习生活,学生通过自助式的管理,以及自我创新在不断完善社团的同时,弘扬了川大文化,发扬了川大人的精神,而这些社团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朝着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成长,同时在通过自身的活动不断建设和繁荣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4)社团活动是“以人为本”教育观的实践。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张扬人的个性,让人有自由的发展空间。“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让人学会相互交往、互相学习、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而社团是以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群体。它既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表现才能和施展个性的场所,更为学生提供交往、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而生活在其中的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从而更好的学习生活。

(5)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在以拓宽和加深必修课基础的各科学习中,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伸学习领域,是社团活动的重要阵地,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伸学习领域,是社团活动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展现才能;另一方面,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年龄、班级,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在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不同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交叉促使每个社团的不同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交叉促使每个社团的不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受益。学生社团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最高目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呈蓬勃发展的势头,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学生社团在构建校园文化过程中作用的发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制不顺畅。

从管理体制来看,目前高校院系层面对社团重视不够。有的高校认为学生社团就是单纯的学生课外活动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在学生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有的高校认为社团既然是自发性组织,就没有必要进行任何干预,在组织、场地和经费等方面也重视不够,这也导致了学生社团活动趋于小型,简单化等特点。

(2)社团组织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

从社团组织类型来看,形式单一。体育娱乐型协会较多,实践型、理论研讨型及学术科研型协会较少;开展的活动大多都集中在文艺、体育等方面,较少结

合专业进行研究和探讨活动。这种单一类型结构和活动结构制约了学校校囝文化的发展,影响社团成员的思想、品质锤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从社团发展水平来看,当前社团发展状况良莠不齐,有的学生的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较完善,但有些社团带有一定随意性和功利性,成立之初轰轰烈烈,活动搞完后便处于停滞状态,逐渐失去吸引力和号召力,发展空间日益萎缩,面临退出社团舞台的尴尬局面。

(3)社团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建设欠规范。

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教育部和团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目前在许多高校对学生社团建设仍不够重视。社团成立注销、会费收取、财务管理、赞助管理、活动审批、评价激励等问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致使一些事宜没有明确规定,一些问题得不到明确解释,管理上存在着“放任自流”的倾向。从社团自身建设来看,许多社团没有规范的章程或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不健全、内部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无计划、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社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等,这直接导致社团管理松散,凝聚力不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4)社团活动创新不够,形式单一。

目前学生社团活动异常繁荣,既有学术性,也有娱乐性,学生的参加与积极性也很高,但总体上呈现出创新不够、活动品位偏低,缺少趣味性和教育性,活动形式过于简单,缺乏特色。社团活动缺乏整体策划和专业教师指导,在低水平上重复,久而久之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5)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活动场所阵地较少。

很多高校无论是社团活动经费还是活动场所、办公室条件均严重不足,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社团活动的需求。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社团活动经费预算,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社团成员交纳的会费和少量的社会赞助。作为学生群众性组织,所收取会员费的额度和筹措社会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社团发展的要求。在活动阵地方面,除小部分社团有同定场地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固定场所,不少社团举办活动都是以“游击队”的形式进行,至于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无从谈起。这些物质条件不足,影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活动的质量,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社团的深度发展。

三、社团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针对当前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校必须站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到顺管理机制、强化制度建设、推进社团团建、突出活动指导、实行品牌战略、培育精品社团,进而推动学生社团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1)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对于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规范社团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依据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制定具体的《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起从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开展、赞助、财务、考核、奖励到社团注销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并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工作制度,对大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的培养,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把大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干部培训体系,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