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Micros

合集下载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的生平简介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苏轼的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苏轼的生平简介篇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东坡

苏东坡

作品评述

他一向被推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 有极高的成就。他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文 评看来,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 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后面一句说“豪放”要耐人寻味, 并非发酒疯似的胡闹乱嚷。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 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俞矩”; 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 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这正是苏 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 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候很谨严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 不可不止”。李白以后,古代大约没有人赶得上苏轼这种 “豪放”。
谢谢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任宗嘉祐二年中进士, 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 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 地作地方官。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 出狱,贬为黄州(今 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 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 出任杭州、颖州 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 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 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 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 挥洒自如, 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由《东坡全集》。


作品评述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坡简介资料

苏东坡简介资料苏东波,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东坡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苏东坡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东坡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

苏轼的祖父是苏序,表字仲先,祖母史氏。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

好交友,好美食,创造许多饮食精品,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VIP专享]苏轼生平

[VIP专享]苏轼生平

苏轼选自百度百科苏轼版画像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中文名:苏轼外文名:Su shi别名:苏子瞻、苏东坡国籍:中国北宋民族:汉出生地:四川眉山出生日期:1037年1月8日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职业:官员、文学家、画家、书法家主要成就:诗、词、赋、散文、书法、绘画代表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饮湖上初晴后雨》《念奴娇·赤壁怀古》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基本信息 姓名:苏轼 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 家乡:四川眉山清代画家胡锡珪1881年所作《东坡小照》 父:苏洵 弟:苏辙 妻: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侍妾) 民族:汉 所处朝代:北宋 诗歌类型:宋词、宋诗 代表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编辑本段生平事略宋四家苏轼 公元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苏轼生于眉州眉山。

苏轼简介,生平年表

苏轼简介,生平年表

苏轼简介,生平年表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着名的美食家。

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

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

1057年(嘉佑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

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生平年表:1036年景佑三年十一月十九苏轼降生1054年娶王弗1057年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1059年举家前往京都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任凤翔府判官;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1064年任职史馆1065年妻丧1066年父丧;服孝(1066.4~1068.7);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1068年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1069年返京;任职史馆1071年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1074年38岁任密州太守1076年40岁任徐州太守1079年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1080年谪居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1084年往常州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1086年以翰林学士知制诰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1091年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1092年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1093年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1094年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1097年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1101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4岁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生平简介苏轼生平简介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生平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

生平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

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

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宋 元祐6年 109 56 知穎州 哲 1 宗 元祐7年 109 57 知揚州,兵部尚書,禮 2 部尚書。 元祐8年 109 58 哲宗親政,章惇為相。 3 出知定州。
繼室王 潤之病 逝。
紹聖元年 109 59 謫英州,在貶惠州安置。 4 紹聖2年 109 60 5 紹聖3年 109 61 6
朝雲卒
八月歐 陽修卒。
宋 神 宗
熙寧9年
1076 41 十二月離密,徙徐, 任徐州知州。
作《超 然台記》
熙寧10年 1077 42 與弟轍相會,約同 赴徐州。 元豐元年 1078 43 元豐2年 元豐3年 元豐4年 1079 44 烏臺詩案。在獄中 四個多月,貶黃州 團練副使。 1080 45 赴黃州 1081 46 闢東坡,為躬耕自 給之計。 自號「東坡居士」
蘇 軾 簡 介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石雕像
成都三蘇祠
蘇軾紀念館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
蘇東坡像
(宋‧黃庭堅) 黃庭堅)
江城子
蘇東坡像(元‧趙孟頫) 他在書寫了〈赤壁賦〉後, 興有未盡,揮毫而作此像,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把書法的用筆帶進圖 畫的領域中,後代稱畫蘭畫 竹畫像為「寫」,由此而濫 觴,成了人物畫的另一高標 。
「歷代聖 賢半身像 」第四十 七幅
台北故宮博 物院藏
蘇東坡像 (清‧陳洪綬)
蘇 軾 生 卒 年 表
帝 號 宋 仁 宗 年 號 西元 年紀 1036 1039 1045 1047 1051 1 4 紀 事 備 註 景祐3年 寶元2年 慶曆5年 慶曆7年 皇祐3年 出生於眉州眉山縣 蘇轍出生
10 父遊學四方,母程 氏教讀經史。 12 祖父蘇序過世 16 博通經史

苏轼生平个人简历

苏轼生平个人简历

苏轼⽣平个⼈简历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词⼈,你了解他的⽣平简介吗?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苏轼⽣平个⼈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更多名⼈简历请关注店铺! 苏轼⽣平个⼈简历 苏轼(1037~1101),字⼦瞻,号东坡居⼠,眉州眉⼭(今属四川)⼈。

他的家庭富有⽂学传统,祖⽗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亲苏洵是古⽂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指导。

母亲程⽒有知识且深明⼤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的事迹勉励⼉⼦砥砺名节。

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

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

既⽽读《庄⼦》,喟然叹息⽈:‘吾昔有见于中,⼝未能⾔。

今见《庄⼦》,得吾⼼矣!’ ……后读释⽒书,深悟实相,参之孔、⽼,博辩⽆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亡兄⼦瞻端明墓志铭》)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

他曾说“庄⼦盖助孔⼦者”,庄⼦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阴助之”(《庄⼦祠堂记》)。

他⼜认为“儒释不谋⽽同”、“相反⽽相为⽤”(《南华长⽼题名记》)。

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的思想是苏轼⼈⽣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26岁⼜中制科优⼊三等(宋代的最⾼等),⼊仕后奋厉有⽤世之志。

他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朝政且勇于进⾔。

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厉⾏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为地⽅上多做实事。

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

甚⾄在贬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座。

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有所作为。

然⽽苏轼⼀⽣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

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

晚年更被⼀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芋饮⽔,与黎族⼈民⼀起过着艰苦的⽣活。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和书法家。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

苏轼在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才华,尤其以诗词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秉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情感真挚且富有个性,语言优美流畅。

他的词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传颂。

苏轼在政治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他担任过几次官职,但由于他强烈的个性和直率的性格,常常与官场上的权贵发生冲突。

最终被流放到岭南地区,但即使在流放期间,他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并且与当地士人交流,对岭南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苏轼还擅长绘画和书法,他的书法作品潇洒自然,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誉为“苏轼体”。

他的绘画作品也以山水画为主,注重描绘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意境。

总的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文学才华、政治才能和艺术成就都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代表了北宋时期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风貌。

他的影响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全才苏轼和轶事

全才苏轼和轶事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 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 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 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 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 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 笑风生。
•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 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 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 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 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的才能炉火纯青, 苏轼的诗文才气贯天, 苏轼的思想博大精深, 苏轼的人格光芒万丈。
中文名:苏轼
外文名:Su shi
别名:字子瞻 又字和仲 苏东坡 东坡居士
国籍:中国北宋
民族:汉
Hale Waihona Puke 出生地:四川眉山 出生日期:1037年1月
逝世日期:1101年8月24日
职业:文学家
代表作品:《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石钟山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苏轼的人生历程:
年份
事件
嘉佑二年(1057) 应举,获第二名“榜眼”(22岁)
熙宁二年 (1069)还朝
正值新法推行,三年任职期满回朝,却 与王安石等新法派对立,自请外调。皇 帝委派到杭州。
从熙宁四年 1071年起
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等知州。八年在 地方上工作,政绩显著。但是底层生活, 使他诗文内容多有对政治的讽刺。

苏轼简介

苏轼简介

《 书 晁 竹 三 首 》 补 之 所 藏 与 可 画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10 10
王 昕
常 学 婷王 亚 东朱 贵 新乔 石 明
作 物 班
格 , 与 黄 庭 坚 并 称 苏 黄 ; 词 开 豪 放 一 派 , 对 后 代 很 有 影 响 ,
之 一 ; 诗 清 新 豪 健 , 善 用 夸 张 比 喻 , 在 艺 术 表 现 方 面 独 具 风
文 汪 洋 恣 肆 , 明 白 畅 达 , 与 欧 阳 修 并 称 欧 苏 , 为 唐 宋 八 大 家
二 、 慨 豪 迈 的 形 象
慷 中 , 写 人 状
词 。 他
格 豪 以 放 充 风 沛 格 、 明 : 激 末 这 昂 陈 是 甚 洪 苏 至 绶 轼 略 绘 刻 带 《 意 悲 东 追 凉 坡 求 的 图 的 感 》 理 情 物 融 想 以 入 风
一 、
苏 轼 词 风
和 达 阔 是 了 大 最 诗 雄 能 人 壮 代 希 的 表 望 场 苏 隐 面 轼 居 取 思 、 胜 想 开 和 乱 性 世 、 。 在 量 数 的 词
父 苏 洵 , 弟 苏 辙 合 称 三 苏 。 他 在 文 学 艺 术 方 面 堪 称 全 才 。 其
字 和 仲 , 号 东 坡 居 士 。 汉
苏 轼 ( 1037 1101 1037 1101 - ) , 北 宋 文 学 家 、 书 画 家 。 字 子 瞻 , 又
族 , 眉 州 眉 山 ( 今 属 四 川 ) 人 。 与
• •
• •
• •
继 承 和 发 展 。 高 远 , 也 康 健 调 格 ,
婉 数 中
总 婉 占 约 有 风 绝 格 对 : 多 苏 的 轼 比 婉 是 例 约 对 传 统 婉 约 词 的 一 种 深 正 的 纯 词 情 其 感 词 些 这 ,

作文素材苏东坡

作文素材苏东坡

作文素材苏东坡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进士及第。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地,官至礼部尚书。

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神宗去世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遭贬谪。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召还朝,任翰林学士、左司谏等职。

宋钦宗即位后,授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哲宗驾崩后,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因与高太后政见不合而被贬谪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州)等地。

靖康元年(1126)金兵入侵北宋北京时被召回朝。

宋钦宗即位后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雷州(今广东湛江)等地,后又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儋县)等地,晚年自定居儋州(今海南儋县),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 1 —1 —。

苏苏轼的诗词

苏苏轼的诗词

苏苏轼的诗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科学家、医学家、教育家、园林家。

是宋代文坛上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以豪放派文学成就闻名于世,与同時的黄庭堅、文天祥和陆游并称宋四家。

在诗歌创作上,苏轼擅长豪放派,他的诗风自由奔放、情感表达奔放真挚、艺术效果奔放引人入胜。

他的诗作涉及广泛,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甚至还有对时事政治的关注。

苏轼对于诗歌的创作技巧非常熟稔,他能够驾驭各种不同的韵律和对仗方式,使得他的诗歌在音韵上更加优美。

例如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诗,通过对战争、时光和爱情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命的热爱。

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饱含深情和哲理,使人读后心潮澎湃、回味无穷。

苏轼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以散文创作而闻名。

他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他不拘泥于形式,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将它们转化为文字的魔力。

例如他的《东坡乐府》一文,以调侃的口吻描述了一个奢侈骄纵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呼吁人们追求简朴和自由。

苏轼同样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他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文论作品中,对于诗歌韵律、意象、修辞和主题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他的理论观点对于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艺术技巧、形式结构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他的作品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他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在后世文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并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

他在书画、政治、军事、理学、科学、医学、教育和园林等领域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成就。

苏轼简介(2)

苏轼简介(2)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苏轼简介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苏轼简介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苏轼简介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著名诗人苏轼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苏轼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苏轼生平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苏辙之兄,父子三人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轼的愿意是车前的扶手,虽然默默无名但是扶危救难,不可或缺,苏轼之名便是取的这个意思。

苏轼为人豁达率真,喜欢广结好友,喜欢美食与品茗,也喜欢出游山水之间。

二十一岁时与弟弟苏辙随父入京赶考,二人均及第,深得欧阳修的赞赏,在京城名噪一时。

苏轼起初仕途还算平顺,但苏洵病逝,兄弟二人回乡守孝,归来之时,王安石开始变法,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此仕途开始不顺,屡次遭贬谪,流放多地。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

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工于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作品传于世,可以说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公元1101年,苏轼在常州过世,享年六十五岁,其子苏过尊其遗愿,将他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将苏轼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在当时也是相当有名的人物,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

父子三人在都是全才,不仅在文学上的贡献突出,在政治、、史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下面依次来看一下父子三人的主要介绍。

苏洵,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的大人物,到五十岁左右他的作品才被许多人所熟知,年轻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喜欢游览祖国的山水。

快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读书,但考试都落榜了,到了三十七岁考试还是落榜,于是他决心不再进行科举考试。

苏洵的可贵之处在于没有继续去参加那些不合理的科举考试,而是自己自学成才,想读什么就读什么,最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

等到他四十八岁那年,得到欧阳修的极力推荐他的文章才慢慢有了名气。

苏轼和苏辙的经历却跟他们的父亲完全相反,年轻的时候就被金榜题名但他们的一生却是十分坎坷。

苏轼一生在各个地方当官,地方成绩显著,在朝廷中也当上了礼部尚书的职位,参考科举考试对当世的变故直言不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苏轼
一、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1、苏轼的生平: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山。

家庭教育良好。

2、苏轼的思想与著述
1、儒释道三家思想兼融贯通。

3、道艺并重、追求“传神”、“自然”的文学思想。

《与侄书》
二、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1、苏轼的议论文
(一)早期议论文的特点《留侯论》P68。

针对现实,表现识度;内容丰富,有的放矢;见解独特,立论颖异;纵横恣肆,气势磅礴。

(二)杂说、书札、序跋的艺术成就
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与可画篔筜谷偃竹记》《与参廖子书》。

2、苏轼叙事记游散文。

写景记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情景交融,议论透辟。

《石钟山记》
4、苏轼的辞赋和四六。

《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的艺术成就。

谢枋得在《文章轨范》卷七中评:“此赋潇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


(1)骈散兼用的语言形式
(2)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
总体上讲,《前赤壁赋》所表现的对自然美审美体验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审美初感阶段,神与物游的会心阶段,畅神与超越阶段。

5、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

其二,由重在传道到重在抒写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

苏文集中体现了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了一代艺术散文的最高成就。

三、苏轼的词
(一)苏轼对于词的题材的开拓
在他的笔下,词可以用来唱和、寄赠、留别、送别,可以记事、记梦、咏物、怀古,可以描绘田园山水自然风光,也可以抒写人生遭际世态炎凉。

(三)苏轼对于传统词风的变革
1、对婉约风格的发扬
表现在:体物的细腻、手法的含蓄、语词的柔美。

〔水龙吟〕
2、开创了豪放词风
所谓豪放,大致是指劲拔雄健、磊落恢弘、放笔挥洒、不受拘检的一种创作个性。

〔江城子〕、〔念奴娇〕
3、清旷的主导风格
所谓清旷,体现在其词的清雅超旷,即融澄澈清幽的自然美、高洁超俗的人格美、清风浩气的神韵美、超旷空
基于诗词同质的认识,苏轼赞成把诗的题材诗的境界引入词中,即以诗为词,使词从“艳科”的藩篱解放出来,从“应歌”的功用摆脱出来,扩大其题材与抒情功能,提高其格调与美学品位,使之具有更为宽广的疆域和清新高雅阔大的境界。

可以具有诗人之风神韵致,更可以有“天风海雨”的阔大境界。

四、苏轼的诗歌--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一)苏轼诗歌的多样化题材
存诗2700余首,内容丰富。

1、对社会的干预:《荔支叹》。

2、对人生的思考:《和子由渑池怀旧》“雪泥鸿爪”
本诗以怀旧为题材,抒写人生无常的慨叹,并以昔日的坎坷艰难与弟共勉。

本诗不作抽象的思辨与推理,而借生动的形象,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感受,这种手法正是宋代哲理诗的特色。

颔联“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采“单行入律”,对仗未工整,然意境自然灵动,正是东坡诗的本色。

“雪泥鸿爪”是苏轼著名的譬喻之一,在宋代就有人称道(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七、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三引《陵阳室中语》),后来变为成语。

3、写景抒怀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4、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 (二)苏轼诗的艺术特色:
1、抒怀写景、体情咏物,均能意到笔随,巨细必达。

2、想像飞驰,比喻新颖巧妙,层出不穷。

《百步洪》
3、苏轼精熟典籍语汇浩博,典实宏富,故称心挥洒自成创格。

4、苏轼娴熟古今各体,大致精于古体,尤以七古为优。

七律虽逊于七古,风调多洒脱流丽,以气格胜。

《六月二
5、苏诗新而能变,机趣洋溢。

《琴诗

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思考题
1、苏轼对于词史的贡献。

2、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3、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4、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参考书目
1、王水照著 《苏轼》,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孔凡礼编著《苏轼年谱》, 中华书局出版
3、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编 《苏轼研究资料汇编》(增补) ,中华书局出版
4、曾枣庄《苏轼研究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水照 《苏轼论稿》,万卷楼图书公司 1994
6、颜其中《苏东坡轶事汇编》,岳麓书社198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