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轼的美文
来生嫁给苏轼美文摘抄
来生嫁给苏轼美文摘抄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画家,他的美文流传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以下是一些关于苏轼美文的摘抄:
1. 《东坡梦》: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追逐真理和美好才能留下真正的痕迹。
2. 《赤壁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苏轼以草船借箭之事,展现了智慧和机智,将文化和表达融为一体。
3. 《满江红·怒发冲冠》:怒发冲冠,凭谁问,塞上长城空自许。
《满江红》是苏轼激昂抗争的一篇词作,通过对抗金朝的壮烈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和国家命运的挚爱和担忧。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
轼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疑问,展现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5. 《江城子·密州出猎》:带上猎猎寒旗去,登山涉水人不知。
苏轼以丰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和人的行动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自由与追求的渴望。
苏轼的美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艺术的表达方式,一直影响着后世的文人墨客。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社会和国家的热爱和思考,他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有关苏轼的美文
有关苏轼的美文1、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走进苏轼作文(精选10篇)
The lamp of life is ignited by enthusiasm, and the boat of life moves forward because of hard work.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走进苏轼作文(精选10篇)走进苏轼作文1苏轼虽然早已逝,不朽诗篇流万世。
——题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话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诗词量仅次于李白。
他曾经在京城做过三品的礼部尚书。
后因修改宰相王安石的著作,被调到西湖去当太守,他修建了苏堤,无意中还发明了“东坡肉”,且治民有方,所以整个西湖的百姓都很爱戴他。
他天性风流,常放下太守的架子去钓鱼;坐船去欣赏风景;去游览各地名胜;品尝杭州自己独有的各色美食……颇有一股要踏遍杭州西湖的气势,他还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他生性嗜酒,颇有一股豪放之气,常常在酒楼里大醉而归。
许多著名的作品就是他酒后挥毫洒墨,应运而生的。
我认为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小小的遗憾,因为他生在宋朝,如果他生在唐玄宗时期,肯定不会比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逊色。
我从以上资料看出他不但人长得帅,心灵也很美。
可潘贵他也很得帅,但他见风使舵,金钱至上,完全与托德和衣店的老板有得一拼。
据说他坐马车经过大街时许多妇女都把水果糕点往他手里塞。
他还巴结权贵,拼命往前挤,当个知府还不满足。
最后还是落了个人头落地的下场。
为他的贪婪无耻、势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走近苏轼,让我领略拥有一颗美心,才能拥有流芳百世的美文。
走进苏轼作文2在古代的众多诗人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
因为他他的天才,他的灵动,他的超逸,他的多情,他的别致,浑身散发着诗香。
大起大落,沉浮莫测的人生,曲折多难的儿女情长。
走近苏轼,揭开他心灵深处的神秘面纱,去感受他的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的跌宕起伏,狂风暴雨,他一笑泯千仇,淡然漠视,在烟雨迷蒙的人生中探求新的道路。
宋词: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按理说,面对着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应该心情振奋、逸兴遄飞了,但紧接着一句却是“沈郎多病不胜衣”。
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约,腰围带减,瘦损不堪,值兹阳和气清之际,更加弱不禁风了。
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构成连动句式,振动起整个画面。
次句把时、空交互在一起写:季节是春天(由燕争泥可推知),天气是初晴,地点在池馆内外。
这两句色彩明快。
第三句点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画面顿时从明快变为阴郁;这一喜、一忧、一扬、一抑,产生了跌宕的审美效果,更增加了词的动态美。
诗意到此出现了巨大转折,为过渡到下片做好了准备。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鸿雁传书,用《汉书·苏武传》中典故,诗词里常用这个典故。
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
“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作者谪居黄州期间所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与此词类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笔底生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遗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著名散文,供大家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苏轼著名散文:范增论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高中语文情感美文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宋词写意(之五)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乌台诗案了结了。
你的政敌为你在黄州画定了一方的窄窄的水土,判你一个“监视居住”,然后窃笑。
看你不羁的灵魂如何沉默,看你傲岸的头颅如何低垂。
中国诗人的心弦的确如风中的芦苇,脆弱、敏感,更何况是你这位被贬谪的流放诗人呢!
不是吗?三月的一天,你与朋友走在通往黄州郊外三十里沙湖的半路上.一场不期而遇的雨突然袭来,没有挡风的蓑,没有遮雨的笠,更没有避雨的茅店,满耳只有风吹山林、雨打竹叶的声音。
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同行的朋友一个个叫苦不迭,你却依然且行且
歌,一双草鞋一竿竹杖跋涉在泥泞中。
为什么你能如此从容,因为你刚刚遭遇过一场政治上的不测的风雨,你也不正是在气定神闲中一路走过来了吗?
不过,毕竟那些日子还是如梦魇般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
春天来了,但温暖不是属于你的,料峭的风还是把你从酒神赐与你的微醺中唤醒了,于是你的触觉神经告诉了你两个字—-“微冷"。
戏剧性的一幕怎么发生得这么快,风雨悄然消逝,一轮斜阳正在我前行路上的山头向我含笑。
回首刚刚跋涉的风雨路,你仿佛顿悟了一个道理:政治上永远没有无风无雨的日子,政坛就像一张赌台,要想摆脱无常的大悲大喜,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离开。
既然如此,何不高歌一曲陶渊明的《归去来》,江海湖山中寄托自己的一生呢?。
问渠—鲍鹏山:苏轼,飘渺孤鸿
苏轼:缥缈孤鸿鲍鹏山我们大多都知道苏轼的这样一句名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东坡先生果然平等而爱人。
我想,“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一种极高境界,表明他已超越了动辄从道德角度对人下判断的中国知识传统,他对人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多的宽容与同情。
但我们还要知道东坡先生的另一面:好骂。
这被他的同代人作为他文章的缺点提出来的特点,则正是东坡先生脾气的活写真。
他说他眼中无一个不好人,但并不表明他没有是非观念,更不表明在他眼里这世界一切都是可爱的。
不,不可爱的人与不可爱的事到处都有。
我等俗人碰到了,往往隐忍不发,甚至一些人还把这鼓吹为修养。
大家视东坡先生的修养如何?但他一遇到这类事便会骂,他生性不耐烦,我觉得“不耐烦”是人性纯洁的标志之一。
他说他碰到不喜欢的人与事,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反过来想,能把蝇自吞下肚去的,大概不是修养高,而正可能是人恶心。
我有一个自以为是的观点:伟大的作家一定具备看似矛盾的两点:一是他须具有慈悲心肠,有广博的怜悯与推己及人的宽容;二是他又须具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无畏精神。
庄周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孟轲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鲁迅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东坡先生也具有这类品质。
当然,这后一点往往给作家带来很多的麻烦。
但人生在世,以一己个幸存在于广大的世间,岂能没有麻烦?岂能没有与他人及社会的冲突?恰恰相反,人格越伟大,这种冲突越激烈,麻烦也就越大。
当东坡先生一再写诗,对他所见所闻的王安石新法流弊进行批评时,御史台的小官僚们便有了莫大的“道德义愤”-作为臣子,怎么能谤讪圣上?舒亶在上给皇帝的表状中诘问道:“轼之所为忍出于此,其能知有君臣之义乎?”所以他“不胜忠愤恳切之至”地要求神宗“付轼有司,论如大不恭,以戒天下之为人臣子者”(南宋•朋九万《乌台诗案》)。
于是,皇帝派人赶往湖州,革去刚刚到湖州上任的苏轼的官职,押回京师审问。
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的代称)。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我眼中的苏轼作文800字10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词人。
小度写范文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模板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诗词原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诗词赏析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中国文学史上,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从悼亡诗出现一直到北宋的苏轼这期间,悼亡诗写得最有名的有西晋的潘岳和中唐的元稹。
晚唐的李商隐亦曾有悼亡之作。
他们的作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而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苏轼的这首悼亡之作与前人相比,它的表现艺术却另具特色。
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
但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写得真挚朴素,沉痛感人。
题记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
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
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
在黄州遇见苏轼作文
在黄州遇见苏轼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黄州遇见苏轼,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难忘经历。
苏轼作文400字(精选24篇)
苏轼作文400字苏轼作文400字(精选24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作文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作文400字篇1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手持铁板,太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愤愤不平。
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海南时所作的诗。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种何等豁达的心境,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思念家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风雨的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的心灵。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苏轼作文400字篇2读书与古人连接,听书了解古人。
星期四下午,语文课堂上谢老师带领同学们听了宋朝诗人苏东坡的故事。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知道苏轼是在小学课本上学的三首诗,《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我对苏轼的了解也仅局限于他是宋朝的一位诗人。
今天听后,知道了他还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文言文:苏轼《喜雨亭记》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喜雨亭记》原文译文赏析《喜雨亭记》宋代: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
太守不有,归之天子。
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
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
吾以名吾亭。
”【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描写古人的美文美段
描写古人的美文美段1. 那李白啊,简直就是诗坛的一颗璀璨巨星!他举杯邀明月的潇洒姿态,不正像我们在失意时仍倔强仰头的模样吗?就说他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谁能不佩服呢?例子:咱平时遇到困难可能就垂头丧气了,可李白呢,多牛啊!2. 杜甫,这位心怀天下的伟人!他在战乱中写下的那些诗篇,犹如沉重的钟声,敲击着人们的心灵。
他关心百姓疾苦的那份深情,不就和现在那些善良有爱的人一样吗?比如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例子:杜甫要是活在现在,肯定也是个大英雄!3. 苏轼,那可是个超级豁达的人啊!他不管经历多少磨难,都能一笑而过,这像不像打不倒的小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股子洒脱劲儿太迷人了!例子:我们遇到点挫折就哭天抢地,学学苏轼好不好!4. 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她代父从军的勇敢,就像黑夜中的火炬,照亮了无数人的路。
她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难道不比那些胆小的男人厉害多了?例子:女孩子都应该向花木兰学习,多牛气!5.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教诲如同春雨,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他倡导的仁爱,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多亲切啊!例子:要是人人都像孔子说的那样做,世界得多美好啊!6. 诸葛亮,那智慧简直逆天了!他摇着羽扇就能想出绝妙计策,这和我们绞尽脑汁解题的样子形成鲜明对比啊。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厉害吧!例子:我们要是有诸葛亮一半聪明就好了!7. 杨贵妃,那倾国倾城的容貌,真的是让人惊叹!她的一颦一笑,仿佛都能让整个世界为之沉醉。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女神吗?例子:现在的那些美女明星和杨贵妃比,又怎样呢?8. 王阳明,他的心学理念多深刻啊!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寻找内心的光明。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多有力量!例子:我们总是迷茫,学学王阳明的智慧呀!9. 陶渊明,他归隐田园的那份宁静与自在,让多少人羡慕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诗宋词美文欣赏
唐诗宋词美文欣赏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欣赏几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和美文,并探讨它们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一、唐诗欣赏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诗中的明月和霜,以及思故乡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豪情激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追求的豪情。
诗中的山河和楼阁,以及诗人的追求和豪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激情。
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二、宋词欣赏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词人对元宵节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的花、星、宝马、凤箫等形象,以及鱼龙舞动的场景,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愉悦的感受。
这首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中国古代词曲的经典之作。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清新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
词中的明月和宫阙,以及词人的追求和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悟。
《古诗词三首》美文欣赏——渔歌子
《古诗词三首》美文欣赏——渔歌子《渔歌子》其五张志和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赏析:第五首写青草湖赏月之乐。
时逢月半,月儿正圆,诗人泛舟于青草湖中,天上的圆月与湖中的月影相映成趣。
在江流中来往,在风波中出没的诗人,置身其间,感到其乐无穷,飘然如仙,无怪乎他要自号“烟波钓徒”了。
由于有“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唏,传说诗人“一旦忽乘云鹤而去”(《唐才子传》卷三),坐实其乘鹤仙去。
其实这样并没有真正领会其诗句的真意所在。
诗的第二句“巴陵渔父棹歌连”,谓此时此景,正与屈原《渔父》篇中渔父所唱之棹歌仿佛。
屈原流放湖湘之间,行吟泽畔,有渔父劝其不如归隐,曾唱渔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在“青草湖中月正圆”的时刻,诗人不由想起这位巴陵(今湖南岳阳)渔父所唱之歌,体味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岂是挣扎于尘嚣之中人所能想象的,故诗人乐所其乐,吟出“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句。
综上所述,这些小词的形式与七言给予句比,只差一字,第三句七言化为两个三字句,然而其节奏与音韵已显得不同,读来颇有参差错落之致。
可知初期的小词与绝句关系密切,只是更具音乐性,句式长短错落,已与诗明显有别。
诗人能够写出这些具有远韵远神的小词,得力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志和善画山水,酒甘兴起之际,以击鼓吹笛助兴,挥毫作画,倾刻而就,无不曲尽天真,令人赞叹。
这五首小词撰成后,诗人即据以作画,意兴高远。
当是到而抱憾知,即百计求访,为不能得到而抱憾。
可见这些词既是诗,又是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千百万来脍炙人口。
苏轼即将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和《浣溪纱》两首词中。
当然,比较下来,苏轼不免生硬之赚,“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刘熙载语)。
不过于中也可知苏轼倾倒之意。
这些词撰成后,一时和者甚众,颜真卿、柳宗元等均有和作,可惜皆已不传。
张词不仅风靡国内而已,甚至于蜚声海外,赢得无数的海外读者,与唐穆宗时代的日本嵯峨天皇就有五首仿作问世,流传至今昔。
宋词: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原文译文赏析《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宋代:苏轼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译文】长江、汉江从西方奔流直下,在黄鹤楼望去,浩淼的江水如葡萄般碧绿澄澈。
江水相通,好像都带着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这便是锦江的春色。
你是在陕州留有爱民美誉的通判,我却是思乡未归的浪子。
面对这里的景色怎能没有感情,我将会殷切的述说。
你千万不要读《江表传》,祢衡真是令人同情,深感痛惜。
只能空对鹦鹉洲,苇花依旧萧瑟。
书生何苦与这种人纠缠,权势人物如曹操与黄祖也都已一闪过去。
希望使君能像李白一样潜心作诗,赶追崔颢的名作《黄鹤楼》诗。
【注释】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
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
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
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
声情激越,宜抒豪壮情感和恢张襟抱。
亦可酌增衬字。
南宋姜夔改作平韵,附着于后,则情调俱变,但用者不多。
朱使君:朱寿昌,安康叔,时为鄂州(冶所今湖北武汉武昌)知州。
使君,汉时对州郡长官之称,后世如唐宋时就相当于太守或刺史。
江汉:长江和汉水。
高楼:指武昌黄鹤楼。
蒲萄:喻水色,或代指江河。
语出李白《襄阳歌》有“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岷峨句:岷山和峨嵋山融化的雪水浪花。
锦江:在四川成都南,一称濯锦江,相传其水濯锦,特别鲜丽,故称。
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朱寿昌曾任陕州通判,故称。
遗爱:指有惠爱之政引起人们怀念。
《左传·昭公二十年》载孔子闻郑子产卒时“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剑外:四川剑门山以南。
苏轼家乡四川眉山,故自称剑外来客。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苏轼就是一杯茶
苏轼就是一杯茶放一小撮瘦细的茶叶在白瓷杯中,一股滚烫的开水冲下去,茶叶在滚水中上下翻腾、盘旋,然后慢慢绽开细嫩的叶片,水也渐渐的有了微微的绿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仿佛嗅到山野的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苏轼就是杯中被滚水反复冲泡的茶叶。
如果苏轼没有人生上遭受的一次次打击,哪来“坡仙”的名号?哪来后人的景仰?他如同杯中的茶叶,一次次贬谪如同沸水不断的冲泡。
第一次“冲泡”被贬黄州。
他在黄州开荒、种地、酿酒、会友、夜游、赏月,当然也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办事。
他把生活上苦日子过成了精神上的甜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日子。
他能在雨中从容漫步得到乐趣;他能在月下泛舟长江飘飘欲仙;他能在东坡耕耘土地愿做农夫。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写就。
“茶”散发“清香”,让世人沉醉。
第二次“冲泡”被贬惠州。
此时苏轼已经60岁。
惠州属于岭南,属于边远荒蛮之地,被贬之人九死一生。
他的侍妾朝云就是在此逝去的。
惠州以慈爱的胸怀接纳了中原的这位才子,而苏轼也没有辜负惠州父老的热情相待,积极为当地百姓办学堂,开展文化普及活动,使得荒蛮之地有了文化的氤氲。
当年柳宗元被贬柳州,柳宗元总是感到压抑,感到委屈,他的愁思如海天茫茫,心如九曲回肠。
从他的诗作可以看出: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而苏轼的心胸比柳宗元开阔的多,苏轼可以说随遇而安,而且还能笑出声来,请看苏轼的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四时春”表现出苏轼的欣喜之情,这可是在中原感受不到的;卢橘、杨梅南方水果让苏轼享了口福,但他最喜欢吃的是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呀。
“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让苏轼有了家乡的感觉,没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
“茶”仍然散发着“清香”,品味无穷。
主题式群文阅读——《赤壁赋》-苏轼
主题式群文阅读——《赤壁赋》-苏轼《赤壁赋》主题式群文阅读·苏轼【精彩语段】1风飘飘,水潺潺,掸掸一路的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残阳如血,沧海如画。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苦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挂。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点,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赤壁记载了苏轼的崛起,沉淀了苏轼的不屈,诉说着他的豪迈与不朽诗情。
赤壁,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2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为人正直率真。
明知政见与当权者相左,仍保持独立见解,不阿附权贵,不投机取巧,“一肚子不合时宜”。
当风雨袭来的时候,苏轼没有见风使舵,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
“乌台诗案”使苏轼受尽凌辱和折磨,尝尽世态炎凉,身心受到重大打击。
从监狱出来后,他被贬到黄州,在这最落魄的日子里,“回首向来萧瑟处”,在他看来却已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晚年他被放逐到更为荒远的岭南,由于山荒路远,生活条件艰苦,许多人把岭南当作是不归之路,然而苏轼来到了惠州却“为报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悠然自得地酣然入梦。
后来他又被迫渡海,离别亲人,白首投荒来到海南。
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他依然满不在乎:“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
”(适用话题:正直乐观心境气节直面苦难)3身处逆境,豁达洒脱谪居黄州期间,凄风苦雨中的苏轼泛舟赤壁,在清风、明月之中,超越了失意和悲伤,参悟了水与月的辩证法,捕捉到“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本真,最终彻底顿悟了生命的真谛。
跳出心灵炼狱的苏轼开始尽情享受“清风”“明月”......苏轼不因遭受政治迫害而委靡消沉,而是寄豪情于山水,荡胸臆于自然。
身处逆境而豁达洒脱,随缘自适,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面对生活中的坎坷,我们也要乐观驱散阴霾,用旷达解读挫折,永远保持理智与乐观。
总结苏轼一生的一句话
总结苏轼一生的一句话总结苏轼一生的一句话::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一、苏轼苏轼,眉州眉山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二、人物经历进京应试嘉祐元年,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嘉祐二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
二人正锐意于诗文革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名动京师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
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
嘉祐六年(1061年),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自请出京熙宁四年(1071年),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
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被贬黄州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
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
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东山再起元丰七年(1084年),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
,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
元丰八年,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
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
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苏轼的美文1、风雨任平生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
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
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
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
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
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
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
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
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
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
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2、苏轼的赤壁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
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
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
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
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
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
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
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因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3、豪者、侠者——苏轼每当我吟诵起苏轼的诗、词、文,心中便会激荡着一股豪放激荡之气。
眼前往往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高山之巅,山脚下江水滔滔不绝,微风使他的衣袂飘飘,并吹拂着他的头发,他敞开心胸,向那山、那水抒发他永远坦荡的情怀,与那永远豁达的心境。
谁能不说他是一位豪者?!从他那豪放派疏荡的笔风,与他那为人处世洒脱的性格,豪者一词便舍他其谁。
他的豪放,不全是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事,可怜白发生”的悲壮自嘲;不全是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狂傲不羁;不全是曹操“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雄壮志向;也不全是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的萧瑟凄凉。
他便是他,他的豪放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黯然神伤;他的豪放是官场失意后仍傲视群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清高孤傲;他的豪放是历经坎坷后仍豁达处世“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不计俗事;他的豪放是丧妻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痛苦悲凉。
正所谓,成亦豪,败愈豪;喜亦豪,哀愈豪。
真正的豪者,不会因外物而熄灭心中的浩然之气,更不会因外物而改变笔尖流露出的豪气。
我说苏轼是一位侠者。
读他的作品便会从心底感受到一种像读武侠小说般的爽感。
他的笔墨、他的经历、他的作为,无一不透着两个字——传奇。
他的一生便如一部小说,读下去滋味难解。
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武侠,而是具有一颗仁侠之心的文人墨客。
他的侠义,不全是萧峰“痛饮一场,放手大杀”的无所畏惧;不全是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精忠报国;不全是杨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痴情骇俗。
他便是他,他也会喝酒,却不似萧峰那契丹大汉来得那么激烈,而是“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闲适从容;他也爱国,却不似郭靖那鲁钝之人来得那么执着,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英气;他也痴情,却不似杨过那倔强不屈之人来得那么极端,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追忆思念。
正所谓,乐亦侠,苦愈侠;胜亦侠,溃愈侠。
真正的侠者,不在于有没有一身傲视天下的武艺,也不在于有没有真正为为国为民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
只要心中装着仁义,装着天下苍生,即使无法施展“拳脚”,退而隐居,一样是一位侠之大者。
苏轼,这个集豪、侠于一身的人。
也许他的一生是个悲剧,但他依然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他的豪放,他的侠义,必当感动一批又一批的后生。
4、与苏轼相遇假如有时间隧道,让我与苏轼相遇,我愿意选择——在秋天。
——题记日落西山,暮色苍茫,秋风卷来丝丝凉意,在空气中肆意蔓延。
我站在他必经的城门外,看城楼的轮廓一点点稀释在秋色寒霜中。
遥望远处,古道西头,一个身影在踽踽独行,蹒跚的脚步踏过一地的落叶。
在他身后,每一片叶子都记叙着他的人生坎坷和精彩篇章。
他走近了,面庞逐渐清晰,神情疲惫而目光炯炯,飘拂在秋风中的是那花白凌乱的胡须。
我镇静的等待,等待他的发问。
“你为何选择在秋天与我相遇?”“四季轮回,秋天是个最为特别的季节,越过了夏的繁华,面对冬的临近而不由的彷徨,所以秋天是再好不过的沉思季节,总结过往的点滴,树立超越冬天的信心。
好比短暂人生前依青年,后傍老年,人于是不惑而知天命,许多意外的收获才会呈现在眼前……”“说得好!”苏轼微捋胡须,含笑点头眉宇间却凝聚一股散之不去的哀愁,“这么说,我应该高兴我步入了人生之秋了,然而我一向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却总是居无定所,瓢泊四方,命运究竟给了我一个怎样的位置?”我笑了,作为古人,哪能比拟今人的思想,放眼现代,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文采飞扬,早就是名作家了,何必担忧仕途不顺?“一旦被牵入政坛,卷入这浑浊的洪流中,有思想的人便难以立足。
隐退避世固然是一妙法,在文人身上屡见不鲜,难得你空怀一身抱负,却仕途不顺,佩服的是在这辗转漂泊中,你仍葆有一颗清澈豪迈的心,在中秋之夜诵‘明月几时有’,赤壁之畔‘遥想公瑾当年’,密州之林‘老夫聊发少年狂’。
用现代眼光看,你的生活是充实而深刻。
更佩服你超然物外,不计得失,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山间明月和江上清风,这又是怎样的心境。
看来,你并没有缺憾,词人和散文家的行列中,不是有你显著的位置吗?”天边隐有晚归的孤雁,落叶依旧一片片地飘卷在空中,做最后飞翔的美丽,寂静夜幕中的一切拨动了我的心。
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纵使不够完美。
我又该如何做到深沉地面对人生,面对苏轼的困惑呢?而苏轼则不停地捋着胡须,微锁眉头,半晌,只见他仰起头,眉头舒展了许多:“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抬头,夜色渐浓,头顶是广阔的苍穹,那般深邃,高不可测。
天幕上,星河浩瀚,偶有流星闪电般划过。
我豁然开朗,面对无垠宇宙,人又是怎样的渺小!何必困惑人生的坎坷失意,天空会告诉你一切。
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与苏轼对视。
从他的双眸中,我又读出了一份悠远的自信。
这就是心灵的沟通,超越时空,纵横千古,今人与古人之约,原是如此简单而不凡。
我们不约而同地仰天大笑,笑声穿破夜空,惊起夜鸟无数。
5我读苏轼幼时的我,读苏轼的《题西林壁》,熟读成诵,其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信手拈来,但对个中精深的哲理却并不深谙,只是读出了庐山的奇异,庐山的多姿。
童年的我,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了解了原来诗竟可以神奇地将画这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仅精要地再现了惠崇这位宋初著名僧人的画作之形象,而且还不为原画所囿,表现了画笔难以表达的感觉和事物,使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温暖气息和蓬勃生机,将画意与诗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少年的我,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读明白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绝色佳人喻绝佳胜景的绝妙之笔,反复吟哦,暗自佩服叫好。
后来的我,读《江城子》,读苏轼与妻子伉俪情深;读《水调歌头》,读苏轼对弟弟深挚的同胞情谊,以及超然达观的襟怀;读《念奴娇》,读苏轼豪放词的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境界雄阔。
直到现在,我开始读懂苏轼了,读懂了他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物与我皆无尽”的旷达的人生态度;读懂了他戏谑自己的学生秦观“小人繁须也”的诙谐幽默……这就是苏轼———北宋文坛上的领袖人物,一位才华横溢、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人所钦佩的一代文豪。
他的名、他的作品、他的精神境界一定会被人们所铭记,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6苏轼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生曲折,旷达传千秋;亘古辉耀,文章成四家。
”当东坡的生命携着明丽的色彩,浩浩荡荡地穿空而过;当几纸金墨伴着喧嚣散落,我思索,是一种怎样的神奇而强烈的力量,用旷达塑造英雄;又是怎样一种气概,用豪情冲破了逆流?风光霁月枝柯涌流日月精华,花萼孕育出一朵尘世绝唱,他是文人的奇迹,他太出色了。
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便能镌刻山河,撼动寰宇;多才多艺,超然的风范更能倾倒众生,俯仰万世———那是琥珀般的思绪飞扬,那是旭日喷薄般的才情流转,那是中华文化长卷中瑰丽的色彩一抹。
他的诗是一种雄浑的蕴藏,可以令人思接千载,让时空飞腾;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风雅,清新畅达,洗尽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