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3 走向世界大战课件

合集下载

【政策】高中历史第3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节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政策】高中历史第3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节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学案北师大版选修3

【关键字】政策第二节战前的局部战争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遭受沉重的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

2.概况(1)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

(2)1936年5月,吞并埃塞俄比亚。

3.英、法的政策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虽对意大利进行了经济制裁,但并未对意大利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1.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2.中国抗战(1)在中共倡议下,中国人民结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国抗日战争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构成,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1.背景(1)西班牙于1931年建立共和国。

(2)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上台执政,组建联合政府。

2.爆发1936年,西班牙殖民军将领佛朗哥发动叛乱,内战爆发。

3.各种力量的反应(1)德、意:提供装备,直接参战。

(2)共产国际:组成“国际纵队”,支援西班牙。

(3)英、法:“不干涉”政策。

4.结果1939年3月,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5.性质是西班牙内战,同时具有西班牙人民反对外国法西斯侵略的民族战争性质。

1(1)起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期间,初露端倪。

(2)发展①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②对德国吞并奥地利,英、法、美三国正式予以承认。

(3)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2.《慕尼黑协定》(1)时间:1938年9月。

(2)人物: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

(3)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3.影响(1)使苏联失去了对英、法的信任,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936年,德、意签订秘密协定,德、日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

(2)1937年,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过程(1)1938年3月,德国入侵奥地利,使其成了德国统治下的一个省。

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盟军的反攻1.瓜岛战役●时间: 1942.8●双方: 美国和日本●结果: 美国从此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2.北非战场●1942.11 - 1943.5, 美英对战德意军队,德意投降●1943.7 盟军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意大利政变,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退出战争3.苏德战争●1943.7 德国大规模进攻苏联,坦克会战,德国战败●1944.1 苏联连续10次大规模反攻,收复全部国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退出战争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开罗会议●时间: 1943年11月●国家: 美国,英国,中国●成果: 《开罗宣言》,宣告日归还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2.德黑兰会议●国家: 美国,英国,苏联●决定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问题3.诺曼底登陆●时间: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 指挥艾森豪威尔,地点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结果:1944年8月,巴黎光复●影响: 从此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中三.德国法西斯的覆灭1. 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2. 1945年4月30日,苏联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投降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1. 1945年4月,美国占领硫磺岛和冲绳岛,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2. 1945年7月, 苏美英《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3.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4. 1945年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打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5.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02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含解析)讲解

2016年中考历史专题02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含解析)讲解

专题02 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解读考点国民党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侵略欲望日益膨胀,也极☞2年中考[2015年题组]1.【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河北卷)】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占和牵制了日本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分析题文材料““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可以看出日本军对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因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2.【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里的“二十八年”是指()A.1842——1870年 B.1911——1939年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梅州卷)】“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平津战役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37年9月,在太原会战中,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

高中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3.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

特点
派系单一,法西斯专政建 派系斗争,法西斯专政建立
立时间短
时间长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1.20世纪2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有(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
业生产高涨上 ③市场上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
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20世纪20年代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世界,②③
④均是引发大危机的原因,①表述错误,故选D项。
答案:D
问题导学 当堂检测 1 2 3 4 5
2.德国法西斯势力攫取政权的顺序是( ) 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借“国会纵火案”取缔异党 ③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④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D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二三四
四、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日本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军部 法西斯势力图谋发动政变,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1931年日本发动 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2)建立: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3)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对外扩张 (1)面对军部内部“北进派”和“南进派”的争论,广田内阁实行“确 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基本国策。 (2)1937年,近卫文麿组阁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目标导航 预习引导
一二三四
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危机带来的影响 (1)社会的各种矛盾激化,各国普遍出现了群众运动。 (2)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 (3)列强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临近崩溃。 (4)列强为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经济战。 2.各国的选择 (1)美国: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2)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扩张。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第三单元第3课 走向世界大战

[史料印证] 材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主要战胜国, 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 材料一说明英法因为 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 这种状 国家实力受到 第一次 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 世界大战 的 严 重 削 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 弱,所以不敢同法西 的斗争, 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 斯的侵略进行斗争, 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 ——《国际关系史》 故采取绥靖政策。
[对点巩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 强化了邪恶的刻毒。”这句话揭示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 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负有重大责任 C. 《凡尔赛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由于英、法、美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
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 小国无论抱有多大同 情, 但总不能仅仅为了 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 个不列颠帝国卷入一 场战争。 如果我们不得 不进行战斗的话, 那也 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 要的问题。 ——张伯伦(英国首相)
思考:材料三中“强大邻邦”和“小 国”分别指的是谁?你怎样评价张伯 伦的言论? 提示: “ 强大邻邦 ” 指德国; “ 小 国”指捷克斯洛伐克。 评价:为了自 身的利益与安全, 不惜牺牲弱小国家 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主义色彩; 满 足了德国法西斯的要求, 助长了其侵 略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没有使 英国避免战争,英国最终自食其果, 遭到德国法西斯的侵略。
B. 《慕尼黑协定》 D. 《反共产国际协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从“如果他们走到一起,那是绝对不可取的”来 看,丘吉尔担心德国与苏联在将来会走到一起。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印证 了丘吉尔的预言。 答案: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②有利的自然环境。
(2)德国方面:
①德军对形势估计不足;
斯大林发出了“消灭德 国占领者”的伟大号召,特
②缺乏冬季作战装备; 别是在强兵压境的情况下,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
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 兵式。受阅部队从红场直接
斯科进攻的时间。
开赴前线。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一)莫斯科战役:(台风行动)
3.意义: (1)是德国陆军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 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 闪电战”的破产;但德军 仍掌握战场主动权; (2)鼓舞世界人民反法 西斯的决心。
苏联的宣传海报中表明 “我们将保卫莫斯科!”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战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苏德战场的转折: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战役)
1.概况: (1)时间: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德军的目的(原因):
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面进攻,1942年重点进攻高加索; ②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方最重要的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 ③政治意义。(领袖名字命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三.北非战场的转折——阿拉曼战役:(1942.10) (一)时间:
1942年10月
(二)结果:
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三)意义:
北非战场出现重大转折。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战无不败; 阿拉曼战役之后,大英帝国战无不胜。”
—————丘吉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2.为什么是二战的转折点: (1)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转折;(德军被迫从战略
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形象。
深化探究
材料
图一 德装甲部队
图二
波兰骑兵
图三
德法边境的 静坐战
思考
(1)德国首先进攻波兰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2)图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答案 德军进攻波兰后,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联军在西线坐视波兰的
灭亡。
(3)结合图片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
答案
①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采取突然袭击的战术——闪电战,使波兰
(2)英国首相 丘吉尔 拒绝了德国的劝降。 2.经过 (1)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 海狮计划 ”。 (2)英国军民粉碎了德国的“ 空中闪电战 ”计划。 (3)为扭转战局,英国夜袭柏林。 3.影响 (1)德国被迫不定期推迟“海狮计划”。 (2)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答案
教材互补
“敦刻尔克大撤退”后,整个法国北部已经敞开,难以阻挡德军的强大 攻势。(人民版) 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在丘 吉尔的坚强领导下,英国军民取得了空战的胜利,迫使希特勒取消了登 陆入侵计划。(人民版)
重点精讲
不列颠之战以前,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能够屡次得逞的因素有哪些? 在当时,法西斯国家侵略屡次得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法国的迅速沦陷是自食绥靖政策的苦果。
(2)请分析出现图二中事件的原因。 答案 原因:长期以来法国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是主要原因;德军
战术先进,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法军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忽视 航空兵和装甲部队的作用;意军的趁火打劫。
答案
三、不列颠之战
1.背景
(1)德军的西线进攻,宣告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破产。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高中历史目录

高中历史目录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3古代商业的发展4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8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16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8罗斯福新政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选修1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探究活动课三改革成败的机遇与条件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们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选修3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旷日持久的战争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3华盛顿会议4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3走向世界大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两极格局的形成2冷战的开始3美苏争霸4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2越南战争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4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5南亚次大陆的冲突6两伊战争7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1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3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选修5第一单元历史和历史的“重现”第1课历史是什么第2课历史学是什么第3课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第4课历史学有什么社会功能探究活动课一我们身边的历史学第二单元人类起源之谜第1课人从哪里来第2课人类进化的历程第3课寻找人类的祖先第4课人类起源在何方第三单元米诺斯宫殿遗址与克里特文明第1课克里特岛的美丽传说第2课伊文思的惊人发现第3课克里特文明的“重现”第4课克里特文明的未解之谜第四单元二里头文化的探索第1课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第2课二里头遗址的文化遗存第3课二里头文化与认识夏史第4课二里头文化中的疑难问题第五单元三星堆遗址──古蜀文明之谜第1课“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第2课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第3课三星堆文化和古蜀文明第4课三星堆文化的未解之谜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1课玛雅文明的发现第2课玛雅文明的历史第3课玛雅人的智慧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第七单元大津巴布韦遗址与非洲文明探秘第1课穆塔帕王国与“黄金国”的传说第2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掘第3课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建筑与文物第4课谁创造了大津巴布韦文明探究活动课二走进历史博物馆选修6 第一单元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1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2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第二单元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1雄伟的金字塔群2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1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2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第四单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1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2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3突显皇权的明孝陵4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第七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1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2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探究活动课本居住地区人文自然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建议第八单元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1古雅的昆曲2昆曲的拯救和保护第九单元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1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2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后练习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后练习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分)
【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答案】:无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争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
两人主张的实质一样吗?为什么?
【答案】:无
【解析】:
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A、大国领袖分割了未来的世界
B、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D、大国争霸的企图显现
【答案】: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专题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二)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B.经济大危机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 B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

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导致了世界各地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的怀疑,故B 项正确。

2.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为此采取的行动是( ) A.吞并奥地利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进攻波兰答案 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慕尼黑协定》的扩大”。

由此可判断这个计划是慕尼黑阴谋实现后的下一行动目标。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目标是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3.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A.绥靖政策B.抵抗政策C.中立政策D.“冷战”政策答案 B解析从丘吉尔发表演讲的时间,可以判断出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观察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

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C.英国屈服德国的原因D.大国外交政策的后果答案 D解析从漫画看,波兰、比利时、法国等只剩下了帽子,这说明希特勒已经将上述各国解决,下一步正准备进攻英国。

漫画的意思主要是说由于英法等大国实行绥靖政策导致了西欧各国的沦陷,故选D。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3
4.论述题:请分析不列颠之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答案: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战役之一。英国在丘吉尔的领导下坚持抵抗,成功地抵挡了德国的空袭。这场战役不仅巩固了英国的抵抗意志,也向世界展示了英国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不列颠之战也为盟军后来的反攻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5.论述题:请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德国的闪电战策略及其对欧洲战局的影响,以及英国在丘吉尔领导下坚持抵抗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时,可能难以把握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与战争之间的复杂联系。
-对于不同国家的军事策略和战争行动的理解,尤其是对英、法、苏等国的不同立场和行动背后的战略考虑。
-分析战争初期的战役对于整个战争走向的重要性和影响,如法国的快速沦陷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理解的难点。
-课程平台: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在线历史资料库、战争历史图片库。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史料分析、时间线制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学习管理系统,发布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资料和预习问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德国闪击波兰、法国战役等关键知识点。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国家的战争策略。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对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体验历史事件的分析过程。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要源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以及国际联盟的失效。经济大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引发了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和矛盾。极端民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而国际联盟的失效,使得国际社会失去了维护和平的有效机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第7课二战的结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第7课二战的结束

评价: 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
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尔
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 会议奠定了基础。(美苏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势均力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 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的蘑菇云。
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广岛夷为平地
二战胜利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 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同盟国之间的密切配合,对 迅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政 治上相互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军事上互相配合。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 量。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事件与意义: 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北 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②1943年5月突尼斯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③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墨索 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投降。意大利率先退出战争,法西 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迟迟不开辟原因: ①开辟战场的条件和实力暂时还不具备; ②企图在战争中消耗苏联,谋求战后霸权; 2.1944年开辟原因: 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1943 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 ②限制苏联影响,取得战后有利地位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召开:
开 罗 会 议
雅尔塔 会议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的事件()①德国吞并奥地利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①德意支持佛朗哥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①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2.下图是“二战”期间的著名漫画《美国人虔诚地希望》。

它说明美国希望()A.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B.结束北非战场的战事C.尽快打败法西斯德国D.扭转太平洋战场局势3.下列对于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遭受意大利侵略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埃军曾一度控制全国战局B.埃军虽英勇抵抗但未能粉碎意军速战企图C.埃塞俄比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力弱D.埃塞俄比亚得到了国际力量的大力支持4.1940年8月,美国政府决定对日本实行冻结财产和禁运钢铁、石油等措施,其直接原因是() A.日本与德、意结成三国轴心B.日军趁机开始向东南亚扩张C.法国宣布向德国法西斯投降D.日军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5.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6.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历史事件是()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起法西斯专政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C.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D.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7.“由于港口的一半已被毁坏,只剩下几里长的空旷海滩,撤退的前景似乎令人绝望。

人们希望也许能使45 000人得救;事实上,有336 000人乘船渡过了海峡。

”材料所描述的“撤退”()A.削弱了盟军的军事力量B.为盟军的日后反击保存了有生力量C.使德军占领了整个欧洲大陆D.使盟军失去了反击德军的最佳阵地8.莫斯科战役最深远的影响是()A.鼓舞了苏联军民的斗志B.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C.打破了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D.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9.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错误:“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3、情感态度价值观: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

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

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

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

高考复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考复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3)影响: ①对法西斯国家——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增强了其实力。 ②对弱小国家和民族——导致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③对英法等国家——不利于团结,集体安全落空。 ④对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4)历史教训 ①各国应同心协力,共同维护和平。②大国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c) (1)时间:1939年8月。 (2)主要内容:①双方互不使用武力。②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 国敌对行动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③缔约任 何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 (3)后果 ①苏联:赢得备战时间。②英法:“祸水东引”破产。 ③德国:避免两线作战。④战争进程:加速二战爆发。
(1)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2)1933年希特勒成为总理建立法西斯专 政,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经 (3)希特勒上台后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 过 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制;1936年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莱茵河 东岸)
(1)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 占中国东三省 (2)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初步 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内 专制,对外扩张,亚洲战争策源 地形成 (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 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c) (1)概念
时间 对象 20世纪30年代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做法 目的 实质
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 避免卷入战争,祸水东引 纵容法西斯侵略
(2)主要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只确认侵略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某些制裁 ③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不干涉” ④纵容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⑤制造慕尼黑阴谋。——公开勾结出卖、达到顶峰 ①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 ②德军西线进攻,绥靖政策宣告破产。(丘吉尔上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3教学课件:第2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2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3专题3教学课件:第2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共25张PPT)
德国方面:空军处于优势,但在他国领土作战,且作战目 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不列颠之战的作用和影响
1.致使在以后的战争中德军一直处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盟军的反攻提供了根据地; 3.打击了德国等法西斯国家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各地的 反法西斯斗争。
“1939年的军事问题可以综合为为两句话。在东面一支 毫无希望的陆军被一支小型坦克部队所迅速的打垮了,这 支坦克部队又和一支优秀空军合作,并且把一种新奇的技 术付诸实践。同时,西面,一支行动缓慢的陆军始终未能 发挥任何有效的压力,直至实践已经太迟为止”
——英国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波兰灭亡的原因.
古德里安 “闪电战”创始人
迎击德军的波兰军队 实行“闪电战”的德国空军和坦克
9、要学生 做的事 ,教职 员躬亲 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1 12021/ 8/11We dnesda y, Aug ust 11 , 2021

巴 黎
当 斯特拉 斯堡
1940年6月17日 战线




根据停战条


款德国占领

区域
1940年6月马14赛日,德军进入巴黎。
15日凌晨7点半左右,我(丘吉尔)被唤醒,说是雷诺先生 打来的……他用英语讲,显得非常沉重:“我们被打败了。” 我说:“不会败的得这样快吧?”可是他回答说“在色当附 近战线被突破了;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大批地涌了进来。” 这位法国总理再次重复他开头那句话:”我们被打败了;我们 这一仗打输了。”
奇怪的战争 德国在西线只有25个师防守,而英法拥有100余个师,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①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埃塞俄比亚亡国了,西班牙共和 国政权被颠覆了,中国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②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 斯的实力;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③使许多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如苏联对英、法等国心存芥 蒂,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④最后英、法等国不得不首先吞下这枚自己种的苦果
含义: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 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求的政策。 ①1931年日本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英 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 ③1936年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 “中立”政策; ④30年代对德国扩张听之任之。 1935年德撕毁《凡尔赛和约》,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整个 捷克斯洛伐克; ⑤1938年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最顶峰(为何这样说:英 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⑥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进行奇怪战争
胜利 原因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转 折
①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 ②苏联从东部大量增援部队 ③天气严寒,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①斯大林格勒是位于伏尔加河下游交通枢纽,也是 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和石油中转站 ②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 希特勒决定集中力量重点进攻南线,攻占领斯大林 格勒,以便南下高加索,北上莫斯科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战 的 扩 大
国际 反法 西斯 联盟 的形 成
过程
性质: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意义:大大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后战胜法西斯轴心 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走向世界大战(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走向世界大战(全国一等奖)

《走向世界大战》教学设计浙江省瑞安中学林琦一、前期分析(一)文本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第三单元第3课。

从宏观上看,本课讲述了二战爆发前的30年代的国际关系,主要论述了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采取中立政策,苏联寻求集体安全。

随着德国侵略的加剧,英法转向与苏联合作,但由于三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加上德国谋求与苏联合作,集体安全最终失败,二战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德国击破,二战一触即发。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此课有助于理解二战爆发的起源。

同时,许多学者就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二战起源等展开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有泰勒、齐世荣、李巨廉等人。

从史料来看,关于30年代的外交也有丰富的原始文件,这些都为本课的开展提供了思路。

从微观上看,本课分为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集体安全的落空三个子目,主要涉及3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英法苏对此的态度,知识点非常丰富,需要教师根据课标与考纲进行妥善的选择与处理。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从认知水平上看,高一学生经过初中与高中前面的学习,对二战的基本史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绥靖政策在二战进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准确把握的。

如何准确地把握二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这需要教师的引导。

从心理特征上看,高一学生对二战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涉及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与事件。

同时,高一学生相较于初中生而言,理性思维活跃,处于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选择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梳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和西方民主国家应对的史实年表,认识世界大战局势的演变与走向。

2以典型史事为例证,认识绥靖政策的内涵以及慕尼黑会议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3在史料探究的基础上,分析慕尼黑会议的影响,理解二战爆发前集体安全落空的原因,并对此作多角度的历史解释。

4分析30年代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尝试用唯物史观解释绥靖政策影响,增强对如何维护和平的理解,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 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二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 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 C.凡尔赛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的正是由于英 法美等国的“善良的软弱”而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的“邪恶的刻 毒”,从而没有阻止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符合题意的为B。 【答案】 B
跟踪练习2 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英法绥靖政策 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B.都具有中立自保的性质 C.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D.都具有对外扩张的特点
【解析】 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作为大国不采取措施制止, 却采取中立自保的利己措施,结果是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损害 了遭受侵略的弱小民族的利益,加速了战争的爆发,A、B、C三项 都正确。 【答案】 D
【答案】 (1)相同点:都主张在国联范围内建立欧洲集体安全 体系,防御的主要对象是德国。 原因: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面临德国侵略的威胁。 (2)互相承担抵制德国侵略的责任,形成对德国的包围;在德国 进攻苏联时,有一个东方的屏障。 (3)推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扶植德国,抑制法国。 (4)英、法、苏等大国矛盾重重,英、法有欧洲霸权之争,英国 不希望法国过于强大;英、法与苏联在意识形态上的矛盾,互不信 任。德国采取灵活的外交,分化瓦解欧洲大国。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主题一 英法绥靖政策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他为本 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 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 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 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
助力通关 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 1.原因: (1)英、法的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受到极大削 弱,导致其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2)1929 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3)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兴起的和平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 (4)法西斯巧妙利用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打出“反共产国际” 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5)英、法资产阶级企图牺牲苏联和小国利益避战自保。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负罪感。 (7)英法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者,不愿破坏现状。
3.(2015· 宁波高二检测)德国法西斯头子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 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 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材 料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和“慕尼黑协定的扩大”。由此可判断 这个计划是慕尼黑阴谋实现后的下一个行动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一目标是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 C
3.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下的国联虽然无法制止战争,但却 是伸张正义的讲坛。( × )
【解析】 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国撕毁 《凡尔赛和约》,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及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等行 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实质上是纵容侵略者的绥靖政策。
4.1939年8月,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 地遏制了法西斯德国对东线的扩张。( × )
2.实质 为了保全自己,竭力避免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冲突,不惜牺牲一些 局部的或小国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地将祸 水东引,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是英、 法,美国的“中立”政策也是一种绥靖政策。
跟踪练习1 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 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 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 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材料三 1935年6月,英、德两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英国 同意德国提出的要求,即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舰艇总 吨位的比例为35:100;德潜艇总吨位同英联邦成员国潜艇总吨位的 比例为45:100。这与《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国海军实力限额相 比大幅度增加。
请分析: (1)据材料一、二,概括苏、法两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建议 的相同点。苏、法两国为什么都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为什么要求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 (3)材料三中,英国为什么要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 (4)为什么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没有建立起 来?
新知预习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不惜 牺牲受害国的利益以满足其要求。 2.表现 (1)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调查,既确认 日本侵占中国领土,但又未制定出具体的制裁措施。 (2)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过程中,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为 “侵略者”,进行了某些制裁,但英法却听任意大利运送部队和物资 的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 “中立”政策。但英美的公司通过间接方式向法西斯提供石油和武 器。
判断说理 1.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诱使法西斯东侵苏联。 ( ×)
【解析】 任何一个外交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其国家利 益。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 利益。
2.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发表了调查报告,确认日本侵占 了中国领土。( √ )
【解析】 国联调查团虽然确认日本侵占了中国领土,但对日本 没有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 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A项叙述错误; 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主题二 集体安全的落空 材料一 1933年12月,苏联拟定了一项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 系的建议: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联;不反对在国联范围内缔 结反对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同意让比、法、捷、波兰、 立陶宛、爱沙尼亚和芬兰其中某几个国家参加这个协定,但法国和波 兰必须参加;一旦遭到侵略国的军事进攻,各参加国应相互提供外 交、道义和可能的物质援助。 材料二 1934年2月,法国也提出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的建议:对德国毁约扩军行动采取强硬立场,不承认其合法性,坚持 维护国联,维护欧洲现存的国际秩序和领土边界;加强法国的欧洲同 盟体系,创建一个由若干区域性防御条约和互助公约构成的欧洲集体 安全体系。
【解析】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中立自保政策的产物, 它使德国得以放心大胆地发动战争;但并没有有效地遏制法西斯对东 线的扩张,一个月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思维导图
【图示解读】走向世界大战 (1)政策: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绥靖政策和苏联避 战自保。 (2)表现:慕尼黑阴谋使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苏联为寻求避战自保的重要体现。 (3)结果:英法苏构筑集体安全落空,德意日法西斯气焰嚣张, 走向世界大战。
4 新思维· 随堂自测 1.(2015· 金华高二检测)1936年8月法国政府声明:“法兰西共和 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政的一切干 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 A.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解析】 依据材料所给信息“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 内政的一切干涉”,结合所学知识法国政府的声明是推行纵容侵略的 政策,因此D符合题意。A、B、C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符。 【答案】 D
预习交流 美国的“中立”政策与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的本质是否一致?
提示: “中立”政策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压力下的产物,它与英法的 “不干涉”政策形式不同而本质一致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英法仍实行绥靖政策。 (2)希特勒要求割占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遭到拒绝。 (3)英法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屈从于德国的要求以换取和平。 2.慕尼黑协定 (1)签署: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举行会 议,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 (2)影响: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939年德国吞并了整 个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意大利侵吞了阿尔巴尼亚。
助力通关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1.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 “祸水东引”的阴谋;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 西斯划分势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 义的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区别。 2.对德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苏德签订条约 使祸水西指,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对英法: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英、法面临 更加不利的局面,希特勒首先在西线发动进攻,英、法的安全无以保 障。
作为一位富于政治经验的老练的政治家,张伯伦何以会推行如此 短视的政策呢?
提示: 惧怕战争,希望维持苟安局面;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
2 新知识· 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 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学习目标 (1)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知道其具体表现。 (2)简述慕尼黑会议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3)分析集体安全的落空与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 (4)比较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绥靖政策的异同。
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过程中,张伯伦的活动被后人视为笑柄。为 了同希特勒达成妥协,时年69岁高龄、从未乘坐过飞机的张伯伦在半 个月内三次飞往德国同希特勒会晤,在希特勒的威逼利诱下,轻信了 后者“苏台德区是我在欧洲最后一次领土要求”的许诺,同希特勒共 同炮制了慕尼黑协定,又强加给捷克斯洛伐克。回国后,他洋洋得意 地宣称:“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但在第二年春,纳粹德国 就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并于9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张伯 伦所谓“时代的和平”只维持了不到一年就可悲地化为泡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