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A.消灭了经济危机的根源B.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C.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D.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2.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提到的军事行动是()A.敦刻尔克撤退B.中途岛海战C.诺曼底登陆D.日德兰海战3.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
”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 A.德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4.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英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B.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5.1944年,“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材料所说的军事行动的意义是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C.使德国法西斯灭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到处是残砖断瓦,人们流离失所。
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A.历史背景B.主要过程C.主要战场D.重要影响7.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1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附解析)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
”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
”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种,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材料四: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在世界史上的地位》(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哪三个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你认同哪一阶层的评价?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你的理由。
(4)结合材料回答,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答案】(1)新政的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或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罗斯福的人性魅力。
(3)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保守派)、左派社会主义政党及其他激进组织(激进的左派\左派)、中下层民众。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2)不同意。
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
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 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2)同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 年,26 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从此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反抗法西斯,在加上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之,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或:团结协作有利于应对人类共同危机)【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材料中的“摧毁法西斯”“联盟”可知,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宣言签署后,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都体现了“宣言”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
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罗斯福新政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
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不正确。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解析】【详解】(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可知,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战争不会迅速结束,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达标试题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达标试题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
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的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胜出。
……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上台后是怎样应对的?(2)针对材料二中“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中的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4)这次改革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罗斯福经济大危机采取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2)“以工代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或者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3)加强国家干预(4)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可知,1929年到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新政”改革。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可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政策;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开始稳定下来。
(3)根据所学可知,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式。
(4)根据所学可知,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美)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根据材料,指出“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
(2)小历认为,罗斯福政府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金融。
(2)判断:同意。
理由:为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斯福新政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两次新政,第一次新政的主要立法,是在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期间完成的,时间为99天,因此被称为百日新政。
这一阶段的新政侧重于当务之急,即遏制经济衰退,挽救业已奔溃的金融危机和濒临奔溃的农业危机,复兴工业,消除失业和饥饿。
第二次新政的时间为1935—1939年。
这一阶段的新政注重具有长远影响的立法。
——乔继堂《罗斯福炉边谈话》(1)罗斯福总统在位期间的经济困难跟哪一事件有直接关系?罗斯福总统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经济困难?(2)小历同学说“罗斯福为遏制经济衰退,以调整工业为核心,使美国彻底渡过了经济危机。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达标试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美)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根据材料,指出“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
(2)小历认为,罗斯福政府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金融。
(2)判断:同意。
理由:为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
”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
”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材料三: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人教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单元试卷
人教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试卷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9—1932年英、德、法、美四国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表(以1913年为100)(1)材料所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不断下降。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详解】(1)材料所示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或者出现严重的衰退。
(2)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爆发,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持续4年之久,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经济危机还引发了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动荡。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
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演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A段失业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从A到B时段发生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面对失业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这样的任务,美国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A段变化情况:逐渐上升(由低到高);B段变化情况:逐渐下降(由高到低)。
(2)A段失业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大危机;从A到B时段发生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3)首要任务: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措施:以工代赈,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增加就业。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图A:美国的失业人数在1929到1933年逐渐上升;图B:美国的失业人数在1933—1937年逐渐减少。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
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 达标试题(含解析)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达标试题(含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美)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根据材料,指出“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
(2)小历认为,罗斯福政府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金融。
(2)判断:同意。
理由:为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2)有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四可知,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军事上、经济上、外交决策上做出了贡献。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消灭纳粹德国作为首要任务……”可知,美国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是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可知,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这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2)材料二中美国“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美国参与签订的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什么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奠定了什么胜利的基础?
(4)材料四美国总统罗斯福参加了雅尔塔会议,据材料回答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 ”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 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
(1)根据材料指出,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小历认为,图中B段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美国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结果。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2)判断:不同意。
理由:①图中B段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1933年3月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②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21年春列宁从苏俄国情出发实施的。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图片数据可知,A段时间是1929-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遭遇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因此失业率急剧上升。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历ID观点是错的,因此,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图中B段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1933年3月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21年春列宁从苏俄国情出发实施的。
2.罗斯福新政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威廉·洛克腾堡《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的叙述: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答案】(1)原始史料:A.非原始史料:B.C.(2)同意。
“剧变”: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
【历史】部编版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罗斯福新政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威廉·洛克腾堡《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的叙述: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答案】(1)原始史料:A.非原始史料:B.C.(2)同意。
“剧变”: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
不变: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解析】【分析】【详解】(1)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非原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原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田纳西水坝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应为原始史料。
“大富翁”游戏和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是非原始史料。
(2)根据材料“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一方面罗斯福新政带来“巨变”,但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属于“巨变”,但罗斯福新政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人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答案)
材料一 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联系二战的相关知识。
6.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不容忘却)
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将永远存在。某同学整理的关于这两次战争的学习笔记如下:
(3)革命(战争)改革两种方式
(4)罗斯福新政;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处死查理一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事件;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事件。
(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的美国、俄国、日本出现的社会危机,面对社会危机,美国通过南北战争摆脱危机;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来摆脱危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摆脱了危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
【答案】(1)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2)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3)教训:①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②防止绥靖政策;③给弱小国家以援助;④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附答案)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附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他挽救了市场经济。
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2)有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罗斯福(2)不同意理由: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并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他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实施的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经济进行的政策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要发展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所以不同意美国人说他的“新政”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这个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的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胜出。
……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上台后是怎样应对的?(2)针对材料二中“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中的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4)这次改革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罗斯福经济大危机采取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2)“以工代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或者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3)加强国家干预(4)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1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1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摘编自(美)劳赫威《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根据材料,指出“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
(2)小历认为,罗斯福政府发行国债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金融。
(2)判断:同意。
理由:为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2.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两张图片中的场景分别出现在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中?(2)材料二中,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的美国、俄国、日本出现的社会危机。
请根据图片的历史信息,分别指出面对社会危机,美国、俄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摆脱了危机。
(3)依据上述材料,归纳欧美主要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有哪些。
(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陷入一片困顿和恐慌之中。
为度过这一困难局面,美国实施了哪一措施?日本和德国又是如何应对这一困难局面的?【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3)革命(战争)改革两种方式(4)罗斯福新政;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处死查理一世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事件;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是法国大革命中的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测试题(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2)同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抗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从此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反抗法西斯,在加上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总之,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或:团结协作有利于应对人类共同危机)【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材料中的“摧毁法西斯”“联盟”可知,指的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依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面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宣言签署后,诺曼底登陆战役、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在欧战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都体现了“宣言”所倡导的团结合作精神。
因此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罗斯福新政要探究“罗斯福新政”,首先需要收集、辨析史料。
(1)就研究“罗斯福新政”而言,以上三则材料哪些是原始史料,哪些是非原始史料?(填写字母)。
阅读威廉·洛克腾堡《罗斯福与新政》一书中的叙述: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2)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3)从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政”的看法。
【答案】(1)原始史料:A.非原始史料:B.C.(2)同意。
“剧变”: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
不变: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解析】【分析】【详解】(1)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非原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原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田纳西水坝是罗斯福新政时期修建的,应为原始史料。
“大富翁”游戏和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是非原始史料。
(2)根据材料“1933至1938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但即使是那些最打破前例的‘新政’计划,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
”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一方面罗斯福新政带来“巨变”,但另一方面“反映了资本主义思想”,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通过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走上国家调控,属于“巨变”,但罗斯福新政通过上述措施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社会矛盾,保障资本主义制度。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美国通过新政改革的方式缓解危机,也为通过和平方式度过经济危机提供借鉴;新政为后来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积蓄了力量,其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对西方国家产生较大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新的经济模式后来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重大调整,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材料一表明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它“新”在哪里?“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何作用?材料二1933—1937年,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答案】(1)“新”:国家政权干预经济。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这就是罗斯福新政“新”的方面;通过“新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成功的范例。
(2)从材料“罗斯福政府拨款120亿美元,用于筑路、造林、水利等工程,解决了数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和“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
它的内容包含: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可知,“新政”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秩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材料二:二战图片(1)指出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谁?雅尔塔会议产生了哪些作用?(2)指出B图和C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上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标志性意义是什么?(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答案】(1)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2)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3)教训:①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②防止绥靖政策;③给弱小国家以援助;④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解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图中三巨头分别是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雅尔塔会议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同时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两极格局奠定了基础。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图是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C图是1945年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如应当将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绥靖政策,给弱小国家以援助,各国应联合反对法西斯等。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图片,联系二战的相关知识。
5.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至今还令爱好和平的人们悲痛和愤恨。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问题。
(历史不容忘却)战争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它所留下的记忆将永远存在。
某同学整理的关于这两次战争的学习笔记如下:笔记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提纲历史背景:德、奥、意同盟国和英、美、俄协约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起止时间:1914—1918年导火线:笔记二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诺曼底登陆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④斯大林格勒战役⑤德国投降(1)笔记一复习提纲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请帮助李军同学补齐提纲内容。
(2)笔记二描述的是哪次战争中的主要事件?哪一事件是这次战争的转折点?(历史给人智慧)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3)当今世界格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破坏和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为了国际关系的和谐,你认为世界各国应遵循怎样的原则面对未来?【答案】(1)英、美、俄改成英、法、俄。
萨拉热窝事件。
(2)第二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3)和平共处;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受到威胁,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俄国首先倡导建立联盟,两国逐渐接近,并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形成,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20世纪初,英德矛盾激化,英国协调了与法俄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条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
因此,协约国中没有美国,所以英、美、俄协约国改成英、法、俄协约国。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死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借此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诺曼底登陆发生在1944年6月6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发生在1939年9月1日;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1943年2月;德国投降发生在1945年5月;所以笔记二描述的战役均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发动的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因此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3)依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人类仍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如战争问题、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核武器扩散、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等。
所以各国应该联合起来,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相互尊重别国利益;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致力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