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2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汇总
2012版培养方案-20140303最终印刷定稿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和工程使用、系统分析设计和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和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使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和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和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和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和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1.政治品质。
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2.思想品质。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道德品质。
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1.协作意识。
具备和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2.创新竞争意识。
2012版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401学科门类:工学主干学科:生物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道德水平,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完成科学研究训练、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新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1.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四个方面。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生物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和食品工艺、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分析与检验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能力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个方面。
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准确计算的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较高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锐性。
(3)素质结构要求素质结构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专业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专业基本素质,其中科学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专业基本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分析素养、价值效益意识、革新精神;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教务[2012]25号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各院(系):为做好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本次修订对通识教育模块部分做了较大调整除,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由各专业根据《意见》要求进行调整。
2.今年,我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首次招生,这两个专业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成果体现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4.同一开课单位的课程,若教学内容相近、学时相差不到8学时的课程归并为同一门课程,即学时和课程名称均相同。
5.各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意见》中关于总学时、总学分的要求,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教育课安排模板请见附件2。
6.时间安排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专业负责人登陆教研科主页网上填报。
请各院(系)于4月29日以前完成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联系人:祝慧、郑德康电话:22861518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附件1: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2: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
教务[2012]25号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各院(系):为做好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1.本次修订对通识教育模块部分做了较大调整除,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由各专业根据《意见》要求进行调整。
2.今年,我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首次招生,这两个专业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成果体现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综合培养计划42651K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专业代码:080605学制:4年Speciality Code: 080605Schooling Years: 4 years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研究能力或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目标1:(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分析、建模和计算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为将所学基础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实践中去做好准备。
目标2:(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基本原理解决实践和工业需求遇到的问题。
目标3:(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进而能够具备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领导能力。
目标4:(工程系统认知能力)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相关知识,能在计算机软硬件研究、开发与应用等领域(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行等方面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并使之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世界。
目标5:(专业的社会影响评价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信息化对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工商业的经济结构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影响。
目标6:(全球意识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里保持清晰意识,有竞争力地、负责任地行使自己的职责。
目标7:(终身学习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到工业企业、研究部门、计算机软、硬件产业和开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承担计算机研究或工程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Educational Objectives:Objective 1:[Solid Fundamental Knowledge] Students should have solid fundamental specialized knowledge, such as basic principles, methods and skill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urthermore make good preparation for applying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to the research and industry by making use of advanced techniques, like system analysis, modeling and computing. Objective 2:[ Problem-solving Capability] Students should creatively apply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e or in the industry. Objective 3:[Teamwork/Leadership] Students should have capabilities of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team work, and possess the leadership ability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Objective 4:[ Engineering System Cognitive Ability] Student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of computers,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should be a professional who is able to study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science,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design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area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realistic senses of engineering and benefits, have the abilities of cognition and practice, master the bottom-up and top-dow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contribute to the society and the world.Objective 5:[Societal Impact Evaluation Capability] Students should correctly recognize societal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alize potential effect of the desig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s for the daily life of people, the structure of business and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s.Objective 6:[Global Awareness Capability] Students should maintain clear thinking in the globalization environment, and carry out their duties responsibly and competitivelyObjective 7:[Lifelong Learning Capability] The graduates from the specialit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apable of a variety of career experiences and have the capability of lifelong learning.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核心技术,了解计算机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新兴技术,成为具有研究能力和工程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2012级学术型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课程须知
2012级学术型研究生制定培养方案课程须知(一)课程设置和学分1、课程设置的原则各学科应依据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水平大学的经验,科学制定适合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并遵循以下原则设置课程:(1)设置课程应进行优化整合,课程结构要科学合理,并与培养目标相吻合。
(2)对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在一级学科范围内设置若干门学科通开课,即面向同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再根据二级学科的特点和研究方向设置必要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对硕士、博士研究生,须开设面向本专业研究生的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及学术道德规范课程。
(4)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考虑增设实验课及案例课。
2. 课程体系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
1)、学位课(12—16学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基础理论课。
①思想政治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学时2学分②第一外国语:180学时,5学分。
③基础理论课:包括学科门类基础课和一级学科基础课。
4-8学分2)、必修课(10-14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重要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要保持同一学科的统一性。
必修:《自然辩证法概论》(理工农科类):16学时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文科类):16学时1学分。
多元统计分析(理农管经济学类)、《工程数学》(工科类):72学时3学分。
3)、选修课(12-14学分)4)、补修课程跨学科考入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学科的3-4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列入研究生培养计划,但不计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选修课。
1)、学位课(8-10学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外国语和学科基础课。
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2学时,2学分②第一外国语:90学时,4学分③学科基础课:2-6学分2)、选修课(8-12学分)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6学时1学分②拓宽专业基础需要的基础理论课和实验课 2-4学分③适应学科交叉,学习有关跨学科的课程 2-4学分④进入学科前沿的课程 2-4学分(二)必修环节博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博士生综合考试、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关于修(制)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制)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教务处2012.7关于修(制)订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为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院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品牌,国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以及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办法》、《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学方针,坚持以人才市场需求,就业需求为导向,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应用性和高技能性等特点,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服务。
二、基本要求1、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必须依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以产业需求为方向,以高端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为途径,坚持系统化、科学化的原则进行。
2、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要注重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符合区域、行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4、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明确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形成教学工作与现场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直接获得现场或近似现场工作的实际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必须是考试课。
5、本着加强教学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自主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人才培养过程按学分制进行管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中务必对于学分标准进行详细表达。
6、人才培养方案的修(制)订必须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参加,他们与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等共同完成该项工作。
呼伦贝尔学院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完
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组织与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学制: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取得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技能达标证、职业资格证书、实习过关证、论文答辩合格、毕业证书等七证换取相关的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达到《呼伦贝尔学院学士学位评定工作细则》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4.素质、能力和知识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习惯;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创新意识、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具有一定的综合审美能力,学会鉴赏美和创造美,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4)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软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熟悉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系统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检测、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与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独立学习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的能力。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一门涉及光电子学、光通信、光学信息存储与处理等领域的学科。
下面是一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培养方案:
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路基础、电磁学、光学基础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光电子学、光通信、光学信息存储与处理、光纤传输技术、实验光学等。
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实践实习:学生需要进行实验室实践、课程设计和科研实习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4. 选修课程: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学生可以选择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光子晶体、光学成像技术、光学传感器等。
5. 实践项目: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或工程实践项目,锻炼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学位论文:学生在毕业前需要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此外,对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校可以组织科技创新竞赛、学
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修订版
系统,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责任担当、贡献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相关的地域文化、
商务保证和法律法规;
(5)具有一定的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
3.素质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责任
心和社会责任感,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专 业 必 修 课
专 专业 业共 选选 修课 课电
子 政 务
计算机导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NET 应用开发 数字逻辑 Java 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 Java Web 开发 软件工程 工作流管理与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基础编程能力实训 面向对象技术实训 .NET 开发实训 技术综合应用实训 项目综合应用实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1180301 3 54 45 9
3
二 考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1180204 2 36 30 6
2
一 考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1180101 3 54 54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11180201 3 63 54 9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
3
四 考试 D
3
五 考试 D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
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工程实践创新能力,能在 IT 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系
统研发、管理和维护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
(1)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与工程学知识;
(2)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数学、物理与工程学的知识;
2012培养方案新模板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文件,是学院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结合学院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途径,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制度体系建设为保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秦皇岛地区、河北沿海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及结构优化升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评价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展全面、系统的专业调研及职业岗位分析,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职业岗位开发课程体系。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发展和完善“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基于职业素质养成的‘三个课堂联动’的教学过程体系”的高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途径,进一步深化“订单式”、“分段式”、“工学交替”、“工作室”、“顶岗实习”、“教学做合一”等工学结合培养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0776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代码: 0830 )二级学科名称:环境科学(代码: 083001 )二级学科名称:环境工程(代码: 083002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也是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
学科带头人陈永亨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广州市优秀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大学副校长。
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与分析。
参加撰写专著5部, 主编教材2部,发表研究论文190余篇。
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5项。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下四个学科方向: 1、环境化学与分析;2、环境地球化学;3、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4、环境生物学。
学科拥有一支严谨治学、研究成果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者7人,23人具有博士学位。
近5年来学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50余项;其他市、厅、局级及横向课题70多项,总科研经费2200多万元。
获得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环保科技二等奖、广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近500篇,其中SCI、EI、ISTP近100篇;获得专利近10项。
学科拥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省部共建实验室和广州市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技术重点培育实验室,科研条件齐全,实验室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先进,总值达1500多万元,具备了承担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的能力和培养研究生等高级专门人才的硬件条件。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环境科学与技术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与技术的进展与动态,掌握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环境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一、背景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具备良好工程素养和创造力的工程师,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工程技术创新的需要。
通过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现代工程技术领域对工程专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更加科学、系统地制定工程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以培养更多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实验技能;2. 创新与应用: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了解现代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软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领导管理等软技能,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4. 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促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程师。
三、主要任务1. 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
其中,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拓展选修课程包括工程管理、创新创业、外语等。
2. 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课、实习实训、科技竞赛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通过科研训练、学术交流等形式,锻炼他们的独立分析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4. 选拔培养加强对优秀学生和具有创新潜质学生的选拔和培养,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拓展其学术视野和专业技能,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版理工学部人才培养计划终1
7.工程管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省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2)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3)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5)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6)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统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合同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设项目财务经济评价、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结构、工程力学、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等。
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范围为3-6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课程设置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设有必修课103学分;公共选修课176.5学分,学生必选15学分;专业选修课25学分,必选15学分;实践环节31学分;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6学分。
学生毕业额定学分为170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评价分析:本专业额定学分为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学分36.5分,占21.5%;专业基础课学分53分,占31.2 %;专业主干课学分13.5分,占7.94%;专业选修课学分15分,占8.82%;实践教学环节31分,占18.24%;公共选修课15分,占8.82%;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教育学分6学分,占3.53%。
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的,具备较好的科学与人文素质,较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机电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工艺操作及专业软件运用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能够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培养核心素质1. 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具备工程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3.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4.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各种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合作;5. 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础学科课程,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2)专业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3)实践课程:工程实践、工程设计、科研实践等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环节(1)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工程公司或者工程项目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2)毕业设计: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要求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完成一项真实的工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综合能力培养(1)科研创新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要求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或者发表科研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2)团队协作训练:通过小组实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培养方案实施1. 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性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2. 合理安排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工程项目参与和指导;3. 积极组织科研项目和团队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定期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培养方案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科技培养方案
科技培养方案
一、前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人才培养,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技能和国际视野的科技人才。以下为详细方案。
二、目标定位
1.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3.跟踪反馈:建立科技人才信息库,对培养对象进行长期跟踪,收集反馈意见,持续优化培养方案。
4.激励机制:设立奖学金、荣誉称号等,对表现优异的科技人才给予奖励,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七、总结
本科技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助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通过严谨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全面的评估体系,确保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使科技人才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五、培养方式
1.线上教育: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线课程:MOOC、SPOC等。
-线上讲座:国内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2.线下培训:组织面授课程、实验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增强学习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5.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培训:开展团队协作训练,培养科技人才的领导力和沟通能力。
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人才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五、培养方式
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课程、讲座、研讨会等,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面授课程、实验实践、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科技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科技培养方案
2012级全日制学术硕士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化学学院
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0830)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求,具备坚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特别是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环境生物技术及环境与能源材料等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管理的综合素养。
3.与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等学科交叉融合,围绕航空航天领域重大需求,培养本学科领域具备较高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论修养水平,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交叉学科研究能力,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三、培养方向1.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2.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3.环境生物技术4.环境与能源材料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学术硕士研究生主要按一级学科培养,鼓励开展国际联合培养,为保证培养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采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硕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8个月。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本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管理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
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管理工作及业务开发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管理科学
主要研究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
2.项目管理与投融资管理
以项目为对象,综合系统工程与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索工程项目规划中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投融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及投融资。
3.系统优化与决策
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研究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和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研究物流系统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作业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战略与组织管理、区域物流与国际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
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供应链管理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关系、供应链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整合与效率问题。
5.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
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
6.资产管理
研究从资产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能针对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为企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与管理水平。
三、学习年限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其中课程学习1.5年。
优秀的学术型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应修满42学分的课程(不含非本专业研究生的补修课),其中,课程学分总数30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一级学科共同必修课通开课8学分;研究方向必修课6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0-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位论文10学分。
研究生可以选择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也可以选修相关专业的通开课和专业课,但选修的本专业专业选修课应在3门课6学分(含)以上。
跨专业入学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须补修2门本科生必修课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该成绩不计入学分。
补修课不及格不能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计划表。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要求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实际,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应资料详实、论证有据、逻辑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2、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系统地查阅有关文献,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论文选题,并提交开题报告。
参加论文开题报告的老师应不应少于三名(包括导师)。
经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后,方可正式进行搜集资料、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3、论文撰写: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后,导师应不定期检查论文进展情况;学位论文完成并经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在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提交给2位论文评阅人评阅。
评阅人须是具备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
评阅意见在合格以上者,方可进入论文答辩环节。
4、答辩资格: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完成课程的学习并修满学分。
在学习期间应完成实习实践环节并参与至少一项课题研究,要求至少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听学术报告、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并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1篇。
申请提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成绩优秀,创新能力强,且须在本学科指定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且署名单位以武汉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
指定的学术期刊范围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期刊(以入校时和发表年份的版本为准)和SSCI、SCI和EI收录的期刊(以入校时和发表年份的版本为准)。
提交论文答辩时学术论文以在指定的学术期刊正式发表(已见刊或在期刊网站上online)为准。
5、论文答辩:在每年5月底或ll月底前完成。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
经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论文方为通过。
六、其他必修环节
1、实践环节
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可在学院已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实践,也可以结合科研项目到用户单位实践,总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研究生须在第一学期期末确定论文导师后,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专业实践一般应安排在第2、3学期期间,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每个专业实践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该环节的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践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践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实践总结报告。
参加实习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需详细填写在《武汉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习实践考核表》和《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上,并提交实习实践总结报告。
经学院审核合格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审批备案后方可计2学分,并进入答辩环节。
2、中期考核
硕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在第三学期由考核小组主持进行一次包括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全面衡量的水平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中期考核实行淘汰制,根据研究生学习及科研情况,结合专业成绩,确认其具体流向,大致包括硕博连读、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退学三种情况。
七、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学科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重视科研能力和方法的训练,除本专业开设系统的学位课程外,还建立与相邻专业方向的交叉联系,因材施教,强调自学和讨论式的教学,发挥导师和研究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导师(或研究生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后1个月内制订出合理的个人培养计划,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120100)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课程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