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地理
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第一部分共60小题,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 图中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 总星系
B. 地月系
C. 银河系
D. 太阳系【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根据天体系统的等级层次特点判断,A表示地月系,B表示太阳系,C表示银河系,D表示总星系。

故选C。

2.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下列叙述与地球生命形成无关的是()
A. 液态水的存在
B. 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
C. 温度条件适宜
D. 有一颗卫星围之绕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地球有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有三个:适宜的气温、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

ABC正确,卫星绕转不是有生命的条件,D错误。

故选D。

【点睛】
3. “2020年6月17日:在过去24小时中,太阳活动很低。

日面上无可视黑子,无耀斑发生”,以上信息来自中国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情况预报中心。

太阳活动预报的目的是对剧烈的太阳活动提前预警,帮助相关部门有效应对。

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A. 冲击电网
B. 产生磁暴现象
C. 扰乱卫星导航信号
D. 诱发地震和海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太阳活动会冲击电网,太阳活动有可能引起磁暴现象,太阳活动有可能影响卫星导航信号,A、B、C项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板块的运动是诱发构造地震的主要因素,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海上地震会引发海啸,因此诱发地震和海啸不属于太阳活动的影响。

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

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太阳黑子与降水具有相关性。

下图为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
A. 分布呈东多西少
B. 哈尔滨比济南多
C. 上海大于1200kW·h/m2
D. 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
5. 造成拉萨和重庆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纬度差异②云量多少③海拔高度④海陆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4. C 5. B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图例,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整体上呈东少西多,A错误;图中太阳年辐射总量哈尔滨比济南少,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太阳年辐射总量大于1200kW·h/m2,小于1500kw·h/m2,C正确;一般平原比高原地区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少,D错误。

故选C。

【5题详解】
重庆与拉萨纬度相近,均位于内陆,海陆差异没有影响,排除①④。

重庆多阴雨天气,海拔较低。

与之相比拉萨晴天更多,云量少;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②③正确。

故选B 。

【点睛】第一小题宜结合图例采用直选法,第二小题宜采用排除法。

2020年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山体“身高”进行新的测量。

完成下面小题。

6. 约35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碰撞区域地表缓缓抬升,形成了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形成于()
A. 前寒武纪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
7. 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咽喉齿化石()
A. 通过该化石可确定青藏高原海拔高度
B. 保存该化石的岩层会有被子植物化石
C. 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证据
D. 可根据该化石确定青藏高原地层厚度
8.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登顶队员在峰顶与在大本营、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等6个点的测量队员同步开展测量。

本次测量珠峰高度,采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虚拟现实技术
9. 1975年我国测得的珠峰峰顶雪面高度为8848.13米,2005年测得的珠峰峰顶岩石面高度为8844.43米。

珠峰“身高缩水”的主要原因是()
A. 板块持续运动,导致山体下沉
B. 全球变暖加剧,冰川大量融化
C. 侵蚀作用增强,导致高度下降
D. 测量技术发展,排除冰雪厚度
10. 珠峰自然保护区观测资料显示:近年来该地区湖泊的数量不断增加,图中示意该地区
1951—2018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变化。

珠峰自然保护区内近年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降水持续增加,水源增多
B. 大气温度升高,冰川融化加速
C. 植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
D. 地下水的补给量持续不断增多
【答案】6. D 7. C 8. B 9. D 10. B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在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现在地球上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故选D。

【7题详解】
岩层中的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地理环境特征,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鱼咽喉齿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当时为海洋,后来板块碰撞抬升,形成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因此该化石可作为青藏高原隆起重要证据。

故选C。

【8题详解】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精确测定地表物体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因此测量珠峰高度需要采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故选B。

【9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1975年我国测得的数据为珠峰峰顶雪面的海拔高度,2005年测得的数据为珠峰
峰顶岩石面的海拔高度,由此可知,2005年测得的数据排除了峰顶冰雪厚度,另外测量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测量的精度,D正确;板块持续碰撞运动,导致山体缓慢抬升,A错误;珠峰海拔高,终年气温极低,峰顶冰川受全球变暖影响小,B错误;侵蚀作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1951—2018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的趋势,A错误;大气温度波动升高,冰川融化加速,补给水量增多,冰湖数量增加,B正确;由图中信息无法判断植被覆盖率增加和地下水补给量增多,C、D错误。

故选B。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对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种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进行识别、清查、监测、评估)灾害监测(如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进行监测,有助于防灾减灾)、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其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探险旅游、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和领域。

(3)地理信息系统(GIS),GIS能解决包括地物空间分布及地理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问题。

现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测绘、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管理、市场分析、宏观决策等许多方面。

其中城市管理是应用信息系统最早的领域之一。

11. 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可以用来探测()
A. 地球内部结构
B. 大气物质组成
C.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
D. 底层地质年龄
【答案】A
【解析】
【详解】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并向外释放能量,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人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A正确;大气的物质组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底层地质年龄都无法通过地震波进行探测,B、C、D错误。

故选A。

12.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喜羊羊想去地球另外一侧看看,它从家中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到了地球另一侧。

它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过的是()
A.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 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 地幔-莫霍面-地核-古登堡面-地壳
D. 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内部圈层分为: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13. 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水圈是连续而且规则的圈层
B. 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
C. 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A错误;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其他各个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B错误;大气圈自地表往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大气的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C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D正确。

故选D。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2015年12月美国成功发射和回收猎鹰9号火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火箭发射到太空之后还能返回地球。

“如果火箭可以像飞机一样重复使用,那么进入太空的成本可以降低百倍。

”据图分析,火箭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过程为()
A. 减—增
B. 增—减
C. 减—增—减—增
D. 增—减—增—减
15.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层的大气厚度在赤道地区最薄
B. ②层中复杂的天气状况不利于航空飞行
C. ③④层中存在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D. ①层的热量直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答案】14. C 15. C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读图我看着,地球大气层分从地面到高空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上升;而高层大气,温度是先下降后上升。

人造天体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依次穿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因此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减—增—减—增。

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分析,①层为对流层,其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变薄,赤道地区气温最高,对流最旺盛,对流层最厚,A错误;②层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透明度高,有利于高空飞行,B错误;③④层属于高层大气,部分区域大气分子被太阳辐射电离成电子和离子处于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C正确;①层为对流层,其热量的直接来源
为地面辐射,平流层的热量来源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D错误。

故选C。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 ①—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C. 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
D.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7. 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答案】16. C 17. D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读图分析,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A错误;
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错误;③表示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正确;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D错误。

故选C。

【17题详解】
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大量砍伐森林对①不会产生影响,A错误;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量砍伐森林对②不会产生明显影响,B错误;③表示地面辐射,大量砍伐森林对③不会产生明显影响,C错误;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量砍伐森林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进而导致④增强,D增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结合示意图准确理解并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各个环节。

18. 2020年的夏天会比往年更热吗?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对气温和降水均有重大影响。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以后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洋表层热含量快速增长。

由此推测,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区近期大气垂直运动的方向主要是()
A. 自西向东
B. 自南向北
C. 上升
D. 下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于赤道中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温度升高,海洋表层热含量快速增长,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相反,大洋的西岸,气温下沉,形成厄尔尼诺现象,C正确。

故选C。

【点睛】
19. 下图为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

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表示四个点所在地的风向,正确的是③,C对。

①、②、④都是由低压吹向高压区,A、B、D错。

故选C。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①环节的是()
A. 台风登陆
B. 海水倒灌
C. 长江东流
D. 海上降雨
21. 直接影响环节③的行为是()
A. 植树种草
B. 跨流域调水
C. 修建水库
D. 设立河长制
【答案】20. A 21. A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从图中可知④环节从海洋、湖泊上升,是蒸发;①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所以是水汽通过风等作用的水汽输送;②从上空指向下,是降水;⑥从陆地表面到海洋,是地表径流;③从地表到地下,是下渗;长江东流、海水倒灌属于地表径流,海上降雨属于降水,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A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下渗,影响下渗的主要行为有植树种草,植树种草可以截留雨水,增加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A正确。

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影响地表径流,设立河长制主要是管理河流的作用,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22. 下图为全球海洋盐度与降水蒸发关系示意图,关于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海区气温高,蒸发强,盐度最高
B. 乙海区降水多,蒸发强,盐度低于甲海区
C. 丙海区降水少,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
D. 丁海区降水多,蒸发弱,盐度最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①表示盐度,甲海区气温高,蒸发强,但由于降水多,所以盐度并不是最高,A错;乙海区地处副热带,结合图中③曲线可知,该海区降水少,B错;③表示降水量,丙海区降水量少,②表示蒸发量,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正确;③表示降水量,丁海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弱,但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相对较低,但并不是丁海区降水多,D错。

故选C。

【点睛】
23. 读“海平面至大洋底部海底地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是海洋生物聚集地
B. ②处为海水密度“断崖”
C. ③处海水温度高于①处
D. ④处海水密度小于②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处是大陆架,水深较浅,阳光充足,营养物质丰富,是海洋生物的聚集地,A正确;②处为大陆坡,坡度变化大,但不一定是海水密度的“断崖”(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突然变小,称为“海水断崖”),B错;③处为海沟,深度大,海水温度小于①处,C错;④处深度较②处更深,海水密度较②处更大,D错。

故选A。

【点睛】
24. 读下图“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有关该海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暖流
B. 南半球、寒流
C. 南半球、暖流
D. 北半球、寒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根据等温线,图示位于南半球,A、D错。

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是寒流,C错,B对。

【点睛】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温度高,距赤道近。

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是寒流。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关于图中“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B. 乙: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 丙:广泛分布在西南地区
D. 丁:在华北平原比较常见
26. 形成溶蚀“桥”地貌景观的主要条件是
A. 炎热多雨的气候
B. 温和干燥的气候
C. 岩浆岩分布广泛
D. 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
【答案】25. C 26. A
【解析】
【25题详解】
甲黄土桥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A 错。

海蚀桥为海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B错。

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桥,属于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属于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C对。

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D错。

故选C。

【26题详解】
溶蚀“桥”地貌景观,分布于石灰岩广布地区,C错。

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需要炎热多雨的气候,A对B错。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D错。

故选A。

27. 亚马孙平原的雨林被大量砍伐后(下图),雨林中自然土壤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 有机质积累加速
B. 腐殖质层增厚
C. 营养元素迅速流失
D. 犁底层变疏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图中左侧大量的雨林遭到采伐,结果降水直接到达失去保护的地表,会使淋溶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迅速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A错误,C正确。

没有了森林,枯枝落叶逐渐减少,土壤中的腐殖质层减少,加上流水的淋溶作用增加,使得表层土壤流失,导致犁底层变板结,D错误,B错误,故选C。

28.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的百分比),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草原
B. 荒漠
C. 常绿林
D. 落叶林【答案】A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其中气候高寒的西藏分布面积最广,其次是气候较为干旱的内蒙古,由此可判断该植被类型为草原,A正确;荒漠在新疆分布最广,B错误;这些省份没有大面积的森林分布,C、D错误。

故选A。

29. 能正确反映某一区域内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
A. 常住人口
B. 户籍人口
C. 人口密度
D. 人口增长
【解析】
【分析】
【详解】反映某一区域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是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人口数量,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越稠密。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30. 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其形成的基础是()
A. 气候和地形
B. 地形和经济
C. 气候和科技
D. 地形和科技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黑河-腾冲线东南侧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水热搭配条件好,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更适合人类定居;西北侧气候干旱,地形以高原为主,不适合人类定居,所以该界线多年年基本保持不变,A正确;经济、科技对人口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这种人口分布现象形成的“基础”,“基础”应是自然因素,BCD错,故选A。

【点睛】
31. 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与陆地最近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千米。

该岛公元600年时开始出现人类活动。

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

据图可知()
A. 在自然状态下,复活节岛的自然资源大约可以养活6000人
B. 与t2时期相比,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更繁荣安定
C. t4时期的生态环境与t1时期完全相同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该岛屿的最大环境承载力下人口规模约为6000人,当实际人口超过该数量时,实际人口数量会趋于下降,人口数量的变化受制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复活节岛的自然资源大约可以养活6000人,A正确,D错;与t2时期相比,t3时期整个岛屿实际人口数量大于环境承载力,人地关系紧张,社会矛盾更加突出,B错;从t1到t4,该地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强,t4时期的生态环境不可能与t1时期完全相同,C错。

故选A。

【点睛】
32. 由于春节期间,返乡火车票一票难求,机票价格昂贵,近年来选择“反向春运”的人群大幅增加。

“反向春运”是指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将在老家生活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老人和孩子节后返乡。

下列关于“反向春运”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主要受气候的影响
B. 流动的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C. 加剧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用工荒”的问题
D. 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分析,“反向春运”是指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将在老家生活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老人和孩子节后返乡,由此判断,“反向春运”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D正确;“反向春运”人口流动与气候无关,A错误;流动的人口以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为主,B错误;“反向春运”使得部分年轻人可以留在工作城市,坚守工作岗位,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用工荒”的问题,C错误。

故选D。

33. 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现象。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目前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城市定居,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迁入给迁入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①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步伐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③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分析】
【详解】随着未成年人和老人的迁入,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增加了迁入地的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同时,人口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③④正确;“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步伐”不属于对迁入地的影响,且贫困地区随着劳动力的迁出,迁出地的脱贫步伐不一定加快,①错;未成年人和老人属于非劳动人口,其迁入对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大,②错。

故选B。

【点睛】
34. 近30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的姓氏构成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姓氏组成变化最大的可能是()
A. 广东省
B. 河南省
C. 黑龙江省
D. 甘肃省【答案】A
【解析】
【详解】姓氏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一般而言,一个地区迁入人口越多,姓氏的组成就越复杂;四个省区中,广东省经济最发达,对外联系密切,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入,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姓氏组成变化最大。

故选A。

35. 有关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很大
B. 西北地区经济落后,资金是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最关键的因素
C. 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水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D. 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地形是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西北地区虽然面积广大,但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所以环境承载力很小,A错误。

在各种因素中,水资源的缺乏在西部尤其严重,成为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正确,B、D错误。

故选C。

【点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失去原有的承载能力。

人们通常用环境人口容量来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

例如,资源丰富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