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原理——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原理期末整理
一、艺术的起源
1、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
"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模仿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创作和制作了原始艺术,这些原始艺术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画上的动物轮廓)却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成为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正因为史前造型艺术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动物。
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
而其它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2、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
"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人是高等动物,它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
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
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
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3、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
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
"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
这样,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
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地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
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
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情感都能表达情感,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
4、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
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
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涉猎的成功。
还有些动物身上画有或刻有被长矛或棍棒刺中和打击过的痕迹,按照巫术说的观点,这是因为原始部落有一种交感巫术的存在,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涉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
原始东西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
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
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
5、劳动说
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就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
希尔恩在《艺术的起源》中就曾经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
二、代表作:梵高《吃土豆的人》、《纺织工》、《向日葵》、毕加索《哥尔尼卡》、《拿烟
斗的男孩》、《亚威农少女》高更《塔希提少女》、塞尚《甜烈酒》、《那不勒斯的午后》、罗丹《思想者》、《吻》《沉思》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契柯夫《变色龙》、《套中人》、《小职员之死》、高尔基《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
三、关于踢踏舞的常识
踢踏舞的英文名称是“TAPDANCE”,TAP是拍打扣击的意思,它的正式形成是在20年代的美国。
在这之前,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这块移民大陆上,这些民间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
踢踏舞来源自美国百老汇,一种民间风俗的舞蹈。
踢踏舞的英文名称是“TAP DANCE”,TAP是拍打扣击的意思,它的正式形成是在20年代的美国。
在这之前,爱尔兰移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这块移民大陆上,这些民间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
踢踏舞是一种被用来听的舞蹈样式,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位伟大的踢踏舞舞蹈家更是一位音乐家。
在早期的踢踏舞比赛中,评委甚至坐在木制的舞台下面,根本不看舞蹈演员,而是听他们打击节奏的轻重缓急,对于踢踏舞来说,最重要的是节奏是否清晰。
一个好的踢踏舞者,不管是多快的节奏,多复杂的舞步,多轻的声音,都能做到清清楚楚。
踢踏舞历经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最主要的两大分支,就是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和美国风格的踢踏舞。
历史最悠久的踢踏舞要算发源于美国本土的,被称为HOOFING 的流派。
HOOFING本身就有踢踏、跳舞的意思,因此当时跳踢踏舞的人也被叫做HOOFER,HOOFER这个词还有黑人的意思,这说明了当时的踢踏舞者多为黑人,同时也说明了踢踏舞与黑人舞蹈的渊源。
踢踏舞起源于美国的下层民众,主要是爱尔兰民间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的结合。
这种流派的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很多的程式化限制。
舞者不注重身体的舞姿,而是炫耀脚下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他们常常聚在街头互相竞技。
其整体舞风比较朴实、散漫。
后来在长期的发展中,这种流派不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美国西部牛仔的影响,比如说黑人传统吉鼓节奏的影响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可能算是爵士乐的影响,踢踏舞吸收了爵士乐音乐节奏、即兴表演等元素,更具自娱性,也更加开放而具有挑战性。
这样就逐渐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舞蹈形式,并且成为代表美国的、“黑人味”浓厚的踢踏舞流派。
四、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家和作品
席里柯(1781~1824)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1798~1863)是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画家,他的重要作品是《但丁和维吉尔》《希阿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等。
五、代表作:惠特曼《草叶集》、波德莱尔《恶之花》。
、泰戈尔《菁歌》、《晨歌》、《吉檀迦
利》、《飞鸟集》、雪莱《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六、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1952)、《美好的日子》(1961),阿达莫夫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1953)、《塔拉纳教授》(1953),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
(1950)、《椅子》(1952),热内的《女仆》(1947)、《阳台》(1956)、《黑人》(1958)等。
七、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
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1857),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兰(1844-1896)《三年以后》(1866)、《白色的月》、《狱中》等等。
斯蒂凡·马拉美(1842-1898)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牧神的午后》。
保尔·瓦雷里(1871-1945)《年轻的司命女神》
:(1) 保尔·魏尔伦(Paul Verlaine ,1844-1896),法国著名的象征派诗人。
60年代开始写诗,深受帕尔纳斯派影响,第一部诗集《感伤集》(1866),便显示了他以暗示手法表达复杂感情的才华。
1871年,他结识诗人韩波,次年一起前往伦敦、布鲁塞尔等地,其间创作的《无言的罗曼斯》(1874)是他最成熟之作,音乐性、暗示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另有诗集多种。
他的诗作,情绪忧郁,韵律讲究,于朴实流畅的诗句学面,隐含着人生的苦痛和悲凉。
(2) 阿尔多尔·韩波(Arthur, Rimbaud,1854-1891),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期只有五年(从16岁到20岁),留下的作品只有140电首诗歌和两部散文诗,•但他的地位不可动摇。
他认为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是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
他的《元音》、《文学的炼金术》等诗,形象地发展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
(3) 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1842-1898),象征派的泰斗。
他潜心研究诗论,写有《音乐与文学》等论著。
他是“纯诗”论者,诗歌形式极为严谨,强调音乐性,认为诗人的任务在于以奇异的手法去揭示平凡事物背后的“绝对世界”。
他的诗作不多,但构思精巧、思想深邃,而又晦涩难解、充满梦幻色彩。
著名的有《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一掷绝不会破坏偶然》(1897)。
马拉美被公认为象征派领袖,还因为他在巴黎罗马街五号的寓所,持续十年举行“周二聚会”,座上客有纪德、瓦雷里、克洛代尔,以及英国的王尔德、比利时的维尔哈伦、德国的奥格尔格等。
90年代,这一聚会解体,标志着象征主义运动的衰亡。
八、存在主义代表作
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
...
九、表现主义代表作
表现主义先驱: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鸣曲》(1907)把梦魇,鬼魂搬上舞台,让死尸、幻影、亡魂、活人同时登场。
被称为表现主义文学源头。
表现主义小说代表: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
他是个生前无闻身后成名的人,善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来揭示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困惑”。
作品情节荒诞不经却蕴涵深意。
代表作:《变形记》(Die Verwandl ung)
表现主义戏剧代表: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主要代表作:《毛猿》(1917)、《琼斯室》(1920)
曾经先后四次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36年,以“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是美国当代戏剧的奠基者。
表现主义绘画代表:挪威的蒙克代表作《呐喊》,俄国康定斯基代表作组画《秋》、《冬》、《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
格罗斯代表作:《夜》,《壕沟战》,《启程》。
表现主义音乐代表:阿诺尔德·勋伯格(Am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美籍奥地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此外还有几首弦乐四重奏和许多钢琴、声乐作品等。
十、大仲马塑造的代表人物
基督山伯爵
十一、巴尔扎克塑造的代表人物
高老头;拉斯蒂涅
十二、雨果塑造的代表人物
吉卜赛安灼拉
十三、果戈里塑造的代表人物
乞乞科夫泼留希金赫列斯塔柯夫
十四、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其中达芬奇代表作,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拉斐尔代表作达芬奇《自画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这些都是他耳熟能详的代表作。
此外他还创
作有《圣母子与圣安娜》《抱貂女郎》《岩间圣母》《母与子》等。
米开朗琪罗《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大卫》。
《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雅典学院》
十五、老舍代表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
十六、鲁迅代表作
散文集---朝花夕拾
小说集--故事新编彷徨呐喊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集
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附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
十七、萧红代表作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十八、巴金代表作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憩园》
十九、中国文学史上新月派代表作
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
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
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
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
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
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的发展。
二十、山药蛋派代表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
比如赵树理的《传家宝》、《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马蜂的《金宝娘》、《饲养员赵大叔》、《韩梅梅》;西戎的《喜事》、《盖马棚》;束为的《租佃之间》、《老婆嘴退租》
二十一、鸳鸯蝴蝶代表作
包天笑为这一派的主持者,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徐枕亚、张恨水、吴双热、吴若梅、程小青、孙玉声、李涵秋、许啸天、秦瘦欧、冯玉奇等。
徐枕亚的《玉梨魂》著名作家张恨水的《嘀笑因缘》包天笑的《沧州道中》
二十二、创造社代表作
【创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
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
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
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
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二十三、张择端代表《清明上河图》
二十四、吴道籽代表作
公认的吴画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萨》、《鬼
伯》等。
现存壁画真迹有《云行雨施》、《维摩诘像》、《万国咸宁》等。
现在台湾的《宝积宾伽罗佛像》、《关公像》、《百子图》等。
还有一些真迹摹制品,如《吴道子贝叶如来画》(七幅)、《少林观音》、《大雄真圣像》等。
海外存迹有流入德国的《道子墨宝》50幅,流入日本的《溪谷图》等6幅
二十五、赵佶代表作
《诗帖》《柳鸭图》《池塘晚秋图》《竹禽图》《四禽图》等,而《芙蓉锦鸡图》
《腊梅山禽图》是御题画。
另外,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
二十六、范宽代表作
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等。
二十七、亚里士多德代表作
《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
二十八、柏拉图代表作
I《伊壁鸠鲁篇》《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篇》《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飨宴篇》《斐德罗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高尔吉亚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国》
《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曼尼得斯篇》《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伪作也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以下著作被认为是后世伪托的作品:
《米诺斯》(Minos)《欧律克西亚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
里托芬》(Cleitophon)《爱人》(Lovers)
二十九、毕达哥拉斯代表作
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对数论作了许多研究,将自然数区分为奇
数、偶数、素数、完全数、平方数、三角数和五角数等。
三十、五四时期王国维、胡适、蔡元培、鲁迅主要观点
鲁迅的态度。
一方面就是,他要反对中国的传统专制。
他大胆地吸取了西方的科学民主、启蒙主义,但同时他又看到了西方的科学民主、启蒙主义所可能带来的问题。
所以他又提出了质疑,也就是鲁迅式的非常独特的、既坚持又质疑的态度。
胡适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
蔡元培以美玉代宗教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王国维人本思想
三十一、什么叫艺术接受
艺术接受即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活动。
三十二、艺术接受的种类
三十三、艺术接受的过程
三十四、巴黎蓬皮杜属于什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