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
小学教育的政策法规有哪些,关于小学教育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小学入学的教育政策有哪些相关的流程,教育政策有哪些可以关注的地方。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希望你们喜欢!
2017年小学教育政策法规
2017年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将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通知要求,2017年春季学期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
“两免一补”是指“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之前城市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只对低保家庭学生,调整后,统一为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
将原来农村学生享受“两免一补”,城市学生只免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调整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2017年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覆盖所有国贫县
教育部于12月27日在京举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省部签字仪式。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并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代表教育部分别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海南等10个省(区)签署协议,标志着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由重点突破进入了全面覆盖的新阶段。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下一步计划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实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覆盖,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民办教育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管理
2017年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正式施行。
民办教育学校将分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进行分类
管理。
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选择设立非营利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
但是,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2016年11月7日《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公布前设立的民办学校,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根据依照本决定修改后的学校章程继续办学;选择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应当进行财务清算,依法明确财产权属,并缴纳相关税费,重新登记,继续办学。
中考改革“两考合一”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2016年9月19日,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综合改革试点从2017年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意见》提出五大改革任务: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改革招生录取办法,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进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给有条件的高中阶段学校一定数量的自主招生名额,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根据区域内学校布局、适宜的学校规模和班额以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
2017高考大纲修订重视文化常识考查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修订。
设置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对语文、物理、数学、历史等各个科目的必考和选考内容都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和设置。
数学、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
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育人导向。
语文科目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
阅读设为必考内容,加大考阅读速度和阅读量。
全国卷考试科目之一“汉语文”将正式更改为“汉语”,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
物理科目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将模块3-5皆设为必考内容,以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数学科目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
2017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解读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办好每一所学校,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切实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二)坚持加强统筹指导。
根据“十三五”期间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常住人口变化,统筹指导区(县)域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招生计划和相关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三)坚持区县为主实施。
由区县教育局统一组织实施,按照《义务教育法》免试入学要求,统筹落实好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
同时,妥善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
公办学校招生入学实施办法
(一)坚持按学区划分范围招生。
公办学校(政府办学校、事业办学校)学区划分工作,以单校划片为主,探索多校划片,由各区县教育局具体落实。
根据辖区适龄学生人数、校舍布点、所在社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走读半径等因素,按照确保公平和就近入学原则,依街道、路段、门牌号、村组等因素为每一所中小学科学合理划定学区,做到学区服务范围全覆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整体上相对就近入学。
学区划分实行“适应发展的动态管理机制”即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实际,及时适当调整学区服务范围,以服务发展需要、服务民生需要为基本工作要求,学区划分范围要向社会公布,让所有学生、家长周知,接受社会监督。
学区调整时要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和办法,主动邀请相关单位家长代表充分参与,增强学区划分工作的认可度和公信力,新旧学区变化要设置合理的过渡期限。
划分学区要按照部颁班额标准(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
人)控制学校容量,确定生源覆盖范围。
有效消除大班额,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二)新生入学工作
凡符合以下新生入学规定的学生,按规定报名入学;凡不符合以下新生入学规定的学生,应返回其户籍所在地办理登记入学。
1.义务教育学段小学、初中入学工作坚持“按照学区、学校登记、区县审查、派位到生、全部入学、公示公告”的基本规定实施。
(1)本区县户籍新生入学。
小学:凡年满6周岁(2011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依据户口簿和儿童《预防接种证》登记入学。
初中:依据户口簿、《学生学籍档案》和《毕业生登记表》登记入学;未在我市小学就读且具有我市户籍,需回我市就读初中的小学毕业生,持户口簿、《毕业生登记表》和小学毕业相关资料,到户籍所在地学区对应初中登记。
(2)非本区县户籍新生入学。
凡符合我市义务教育学段政策规定准入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学生家长或其法定监护人,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到居住地区县教育局办理入学事宜。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坚持“以流入地为主相对就近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免试入学”的原则,实施以居住证为主的“四证审核”制度,由各区县教育局协调派位。
(1)随迁子女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下同)持“四证”到区县教育局指定单位登记,由区县教育局组织审核后统筹安排。
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和沣东新城户籍的交叉务工人员,其子女在原户籍所在地按学区登记入学。
(2)进城务工人员是指:非我市户籍并在我市合法稳定居住务工的人员;周至县、蓝田县、户县户籍到主城区务工的人员。
(3)“四证”具体内容:
居住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西安市居住证或在我市合法稳定
居住的证明。
其中,非我市户籍务工人员提供西安市居住证及相关材料;周至县、蓝田县、户县户籍进城务工人员提供由社区办理的我市居住证明及相关材料。
户籍证明:随迁子女与父母同一户籍的原籍户籍证明及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
务工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合法真实有效的劳动务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
流出证明:户籍所在地政府街道办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学生流出证明。
(4)随迁子女入学的办理时间、条件、程序和办法由各区县教育局确定。
公办学校资源不足的区县教育局,可统筹安排进入接受政府委托的民办学校就读。
3.解决好下列情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是依法保障辖区内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二是现役军人子女,在学区划分时将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列入学区选择范围,妥善安排辖区内现役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三是切实保障孤儿入学,关心其生活和学习;四是重视留守儿童就学,乡镇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留守儿童住宿。
4.开发区落户业主子女,按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划定的学区登记入学。
5.高校和其它国有事业单位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在保证职工子女入学的基础上,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严格执行教育部门规定要求,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完成好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任务。
6.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西安市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代管户主子女入学,由居住地区县教育局统筹安排。
7.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适龄子女,按照市教育局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相关规定执行。
8.西咸新区户籍学生,经报请省教育厅同意,仍按2016年属地管理原则,由西安和咸阳两市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
9.非中国国籍学生,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按照省教育厅相关规
定程序和要求办理。
(三)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的规定要求实施管理,宏观把握计划落实和正向流动,确保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
(四)规范收费行为。
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
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严禁跨学期收费。
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名目收取政策规定项目和标准以外的费用。
(五)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
2017年,全市试运行小学段“西安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行为,方便群众了解掌握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全力提供便利服务。
民办学校招生入学
2017年义务教育民办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政策精神,由区县教育局组织实施;民办初中招生入学工作,另文下发。
2018年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按照教育部关于“免试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和义务教育的性质所确立的基本入学制度。
”“免试入学是法律赋予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
”“对于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民办学校,可以引导学校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招生,不得采用统一笔试或者任何变相形式的统一知识性考试方式选拔生源”的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各区县教育局要加强对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和规范,引导其合理确定招生范围和方式。
工作要求
(一)加强招生入学工作组织实施。
各区县教育局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机制。
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本区域适龄儿童、
少年入学工作的实施细则方案,行政区与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作,坚决杜绝因配合协调不力或处置解决不当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同时要建立健全划片决策制度、入学监督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要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好区域教育秩序。
(二)加强招生入学工作监督检查。
各区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招生行为的管理和督查,重点纠正违规考试招生、随意接收择校生及乱收费等行为,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规的学校,要给予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纪律处分,对出现严重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处理。
(三)加强招生入学政策宣传引导。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是一项法规性严、政策性强、管理要求高的重大民生工作,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各区县、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所辖学校要通过公告、宣传单、讲座、媒体、网络等多种方式加强对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解读和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家长和学生。
大力宣传“家门口的好学校”,引导家长和学生就近入学。
要不断增强招生入学工作的透明度,彰显招生改革的公信度,充分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