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3会考要求

合集下载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从夏朝、商朝、周朝到秦朝、汉朝、唐朝,中国的古代史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代表性人物,以及朝代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文化传播、意识形态变迁等方面的内容。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的范围相对于中国古代史更加广泛,包括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古代各大文明的兴衰、文化特点、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内容。

二、近代史1.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之后,逐步发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等。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内容。

2.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的范围包括了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等。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各大国家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三、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史的范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等内容。

2.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在高中会考中,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大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内容。

同时,还需要了解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事务等内容。

历史知识的总结离不开历史人物的事迹,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文化家等。

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仅是文字记载,更多的是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因此,在备考历史知识时,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和史实,更需要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影响。

除了个别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外,在备考历史知识时,学生还需要掌握历史的整体脉络和发展规律。

广州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则

广州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规则

1 考试科目和对象科目:合格性考试科目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艺术(或音乐、美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非必考。

对象:从2018 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学生按修完某科目的规定学时,方可取得该科目的考试资格。

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

2.考试时间: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将于高一下学期考试(7 月初)物理、政治将于高二上学期考试(1 月)语文、数学、英语(报考春季高考学生)在每年一月3.考试时长语文合格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20 分钟,数学、英语2 门合格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长各为90 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 门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时长各为60 分钟。

4 题型:以2023 年七月份考试为例,考试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双选、不定项选择等。

不定项选择题是一种在题目给出的几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正确,至多不限的选择题。

题目分数为三分,考生部分选对得一分,全部选对得三分,错选不得分。

此题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

5 成绩等级比例:合格性考试科目的成绩: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9 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比例不超过当次当科考生总数的2%,其他考生成绩均认定为合格。

合格性考试等级成绩,位次由高到低分A、B、C、D、E 五个等级。

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 等级15%,B 等级30%,C 等级30%,D、E 等级共25%。

E 等级为不合格。

艺术(或音乐、美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等科目“合格/不合格”或各等级的比例由各地市自行确定。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课知识点

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课知识点一、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有汉族以外的众多民族群体。

这些民族在中国国土上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1.1 汉族及其他主要民族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群体,占据了中国大多数地区。

除了汉族外,还有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朝鲜族等其他主要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特点。

1.2 民族融合与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着各民族和谐共处、相互融合的理念。

通过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交往,不同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

各民族相互扶持、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中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和遗址。

保护和利用这些遗产,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1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是指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城市。

这些城市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建筑,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古城墙等。

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

2.2 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历史遗址是指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文化现象留下的遗迹。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址,如长城、兵马俑等。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遗址,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修缮、保护、开放等,以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历史。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遗产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化,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3.1 传统文化的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戏曲等方面,是中国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中国政府设立了文物保护单位,加强文物的收藏、保护和研究工作。

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

3.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承是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但传承并不等于僵化。

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考试范围

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考试范围

高中历史教资科目三考试范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历史教育科目三考试范围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知识等内容。

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及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对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巩固的检测和验证。

以下将对高中历史教育科目三考试范围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中国古代史是历史教育科目三考试范围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掌握从远古时代至清朝时期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此外,还需了解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如孔子、老子、孟子、孙子等著名人物及他们的思想。

其次,世界古代史也是考试范围之一。

考生需掌握古代各大文明的兴衰、交流和互动,包括但不限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波斯文明等。

另外,还需了解古代重要的军事和文化传播,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希腊罗马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等。

第三,中国近现代史是考试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掌握自清朝末年至20世纪初期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规律,包括晚清时期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同时,还需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如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

最后,世界近现代史也是考试范围的一部分。

考生需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包括但不限于世界大战、冷战、经济全球化、民主化运动等。

此外,还需了解西方文明、拉丁美洲、非洲及亚洲等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外,历史文化知识也是考试范围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互动,包括各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影响,以及历史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总的来说,历史教育科目三考试范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考生需要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内涵,努力提高历史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必修三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3课程标准〔人教版〕细化方案泾川一中高二历史组仙碎林曹宝红赵应岐2015年1月6日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开展演变的脉络。

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

概要如下:〔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开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展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展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场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开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一大流派。

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

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

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一、概述高中历史会考是指高中学生参加的历史考试,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

历史会考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能否顺利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历史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地区文化的形成与融合•炎黄子孙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社会的初级形态-原始公社•奴隶社会的产生与发展2. 秦汉之际的历史转折•秦朝的统一和灭亡•汉朝的统治和繁荣•西汉和东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变革3. 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之际的历史变革•三国时期的鼎立局面•宋、齐、梁、陈南朝的政治、文化、社会的演变•隋炀帝与隋唐之际的历史过程4. 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元朝的平定和统治,对中国的影响•明朝的统治和文化繁荣•清朝的建立与统治,对中国的影响5. 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鸦片战争及其后果•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世界现代史1. 欧洲的现代化进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与瓦解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前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二战前的世界局势和冷战的远因3.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二战的起因和过程•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失败•二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机构的建立4. 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冷战的起因和特点•西方世界的资本主义和东方世界的社会主义•冷战时期的局势演变和冷战结束的原因5. 当代世界的发展与挑战•全球化的进程和影响•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地区冲突和军备竞赛的影响以上内容是高中历史会考中的必考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如果掌握了这些知识,不仅可以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的发展脉络,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精选3篇)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1)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5、宋朝的“二府”:中书门下是行政机构;枢密院是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加强皇权有新发展中书省——行政机构枢密院——军事机关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7、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元朝时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郡县制(秦朝)——郡国并行制与州郡县三级制(汉)——州县两级制(隋——宋)——行省制度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2)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中央。

人教版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篇2)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矛盾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弱-----军队战斗力弱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原因:冗兵,冗官,冗费3.庆历新政中心:整顿吏治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会考练习】2019-2020高二历史会考必修3专题一二练习及答案

【会考练习】2019-2020高二历史会考必修3专题一二练习及答案

2019-2020高二历史会考必修3专题一测试1.有学者认为:“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

A.《韩非子》B.《道德经》C.《论语》D.《墨子》2.“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这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写的一副对联,高度练达,既提出做人的要求,又道出人生的境界。

那时读书主要是学习( )。

A.老庄之学B.孔孟之道C.墨家学说D.耕作技术3.“知足常乐”源于古代“无为而治”思想,提出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设计台词。

下列台词中最合适的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5.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

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D.善用权力,建立权威6.儒学在中国古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这开始于( )。

A.周朝 B.秦朝C.汉朝 D.宋朝7.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根基。

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8.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仁者爱人”来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学派是( )。

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9.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其中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

A.文化革命运动 B.社会革命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学术交流活动11.“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最有可能是( )。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1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
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近代史:主要包括清朝末年的改革运动、辛亥革命、民主革命、北洋政府与军
阀混战、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历史事件。

3. 世界现代史:主要包括西方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
国家的近代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等历史事件。

4. 思想文化史:主要包括古代中国的儒、道、佛等思想流派,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思想理论。

5. 中国地理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地理环境的演变和地域文化的形成,以及各地区的特
色文化、历史事件等。

在备考历史时,除了要了解以上的知识点,还需要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历史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此外,阅读
历史文献、参观文物遗迹等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是中国历史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思潮革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主要知识点,分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发展。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近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与变局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

在政治方面,清朝统治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地方势力兴起,社会秩序日益动荡不安。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体制的固化使得中国无法适应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国家财政困难,农民生活困苦。

社会方面,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积累,人民群众对封建社会的不满逐渐升温。

二、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出路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与虚弱,使得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了自我觉醒和探索,探索中国乃至亚洲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出路。

三、近代中国的西化与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吸收。

这一过程被称为中国的西化运动,包括洋务运动和“自强求富”运动。

中国的西化运动为民主革命创造了条件,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旨在消灭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腐朽,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

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觉醒与斗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如洋务派、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不同的阶级和社会群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表达他们的利益要求和诉求。

这些觉醒与斗争的过程,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积累了力量。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高中历史是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

历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了解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研究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学科。

历史会考是高中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学生必须要面对的考试之一、下面是高中历史会考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周易》和《尚书》是本国最早的两部文献。

它们被后世奉为中国古代文献的典范。

2.春秋时期是战国时期之前的一段时间。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分封制社会的缓和时期。

3.春秋时代的五霸是指晋,秦,楚,吴和齐。

其中晋国是最强大的。

4.春秋时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业和手工业,农业经济主要生产粮食,手工业主要生产铁器,陶器和织品。

5.春秋时期,封建割据的危机日益严重,统一国家的声音越来越大,成为战国统一的历史背景。

6.春秋时代学派的发展主要有儒,墨,道,名和法家。

其中,儒家一直是主流学派。

7.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8.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国家。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武术文化。

9.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事件之一、它标志着古代思想家与统治者之间长期矛盾的产生,意味着新朝的衰落。

10.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

11.汉武帝的统治是汉朝的最高峰。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汉朝达到了繁荣和稳定。

12.汉朝时期,经济繁荣,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艺术和科学的进步,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3.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蜀国,魏国和吴国是三个最强大的国家。

14.唐朝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巅峰,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封建王朝之一15.唐朝的开放政策,在对外交往、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6.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五个不同的统治阶级交替执政,它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灭亡。

高中历史会考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2篇)

高中历史会考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2篇)

高中历史会考教学工作计划高中历史会考教学工作计划(通用22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

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会考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历史会考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教学内容:高一历史必修(1)是政治文明历程。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指导思想: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索。

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历史必修(1)的8个学习专题,共27课。

主要是了解人类历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共5个班,每个班将近50个学生,生源质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学当中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

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进行一定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

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五、教学方法: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

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知识梳理历史学科作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2024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必备考点进行知识梳理。

一、古代史考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等。

2.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兴衰沿革。

3.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发展与衰落。

4. 古代社会制度:奴隶制、封建制、中央集权制、城邦制、部落制等。

二、近代史考点1. 近代欧洲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2. 近代中国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五一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3.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战争结果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 近代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法西斯主义制度、冷战等。

三、现代史考点1.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2.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苏联社会主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4. 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的周边外交、对外开放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等。

四、思想文化史考点1.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各种思想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2. 近现代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3. 世界文化交流与冲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等。

4. 科学技术与文化:科技发展对文化的影响、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等。

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

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

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高中历史会考是历史学科的一项重要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必考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高中历史会考的必考内容有哪些。

首先,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

在中国古代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文化。

在近现代史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清朝末期的政治改革和民主革命、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在世界史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

其次,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还包括历史地理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对历史事件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图变化和地理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

再次,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还包括历史思想和文化。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流派,以及近现代的科学思想、民主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以及近现代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最后,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还包括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价值观。

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资料的查找、史料的分析和历史事件的评价。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和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理解。

总之,高中历史会考必考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和世界史三个部分,以及历史地理知识、历史思想和文化,以及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价值观。

掌握这些必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

北京高中会考历史一、考试概述北京高中会考历史是北京市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

在高三学年结束时进行,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考试内容1. 中国历史中国历史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重要事件和时期。

•中国历史人物:孔子、屈原、刘邦、武则天、毛泽东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影响。

2. 世界历史世界历史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古代文明: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近代史: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宣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欧盟的形成等重要的国际关系事件。

三、考试形式北京高中会考历史的考试形式通常分为两个部分:选择题和主观题。

1. 选择题选择题占据了考试分数的一大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学生需要从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2. 主观题主观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回答一些开放性问题,展示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见解。

四、备考要点为了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以下是一些备考要点供参考:1.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学生需要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有充分的理解和记忆。

2.多做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试题,可以了解考点和考试形式,并提前适应考试的时间限制和答题方式。

3.总结归纳历史知识:学生可以将历史知识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关注时事和国际关系: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时事和国际关系,了解与历史相关的热点事件和国际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2024年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_1

2024年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_1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高二历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1、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布的《级高二第一学期级部工作计划》历史教学基本要求,将“巩固内涵、全面发展”的教育主题具体落实到历史教学细节中。

设定教学目标,高效完成历史必修3的教学工作。

2、围绕教学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一切都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的。

3、在教学方法上,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先学后教、学教结合、课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交流中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认知、感知和收获的基础上,高二学生在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逐渐成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内在需求。

因此,除了基础和兴趣的培养,上学期的高二历史教学应进一步努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实现向满足高考要求的过渡。

当然,因为高二要选课,要走课,所以一定要区别对待选择人文(理科)的学生。

对于选择理科的学生,教师仍然坚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而不增加学业负担。

三、关键任务和具体措施:重点工作:(1)明确教学任务,特别注重教学套路,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认真备课,把每节课都当成优质课,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4)在不同层次、不同学历学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避免教学标准和培训任务“一刀切”,努力使个人的教学设计与自己所教班级的设计相适应。

具体措施:1、认真备课(1)根据系里的安排,继续加强学科周的教研活动和日常讨论机制教学组长提前思考每周集中教研活动的题目和内容,即根据教学进度,下周要上的课必须提前一周准备好,不同的题目要分配给个别老师,演讲提纲要提前准备好(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每个课时的作业设计)。

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知识点高二历史必修三本书是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世界史》、《中国史》和《中华文化史》三本教材。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三本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世界史》《世界史》是一本系统地介绍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教材。

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1. 古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介绍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不同阶段的人类社会发展情况,包括人类繁衍、定居、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进步。

2. 古代东方文明的崛起:重点介绍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地的文明,包括它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农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

3.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详细介绍了希腊城邦制度、奥运会、雅典民主制度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衰等重要事件和文化成果。

4.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讲解了封建制度的特点、世袭原则、农奴制度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等。

5. 印刷术和大航海时代:解释了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思想传播的影响,介绍了哥伦布的航海以及欧洲人探索、征服新大陆的历史事件。

二、《中国史》《中国史》是一本介绍中国历史发展的教材。

以下是其中的重要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国的封建社会: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皇帝的统治、儒家思想的影响、科举制度以及社会等级的形成。

3. 中国的文化传统:介绍了儒家、道家、佛教等重要思想的发展与影响,讲述了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重要人物的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4. 中国的外交关系:侧重介绍了中国的丝绸之路、使者、使节制度以及涉及中国的重要外交事件。

5. 近代中国的变革: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中华文化史》《中华文化史》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1. 中国的文化起源:重点介绍了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诗经、礼记、周礼、五经等。

博罗中学会考要求

博罗中学会考要求

博罗中学会考要求
以下是博罗中学会考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根据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有所不同。

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联系,了解更具体的会考要求:
1. 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各科目的考试。

要求学生在选修课程中至少包括一门外语、一门文科课程和一门理科课程。

2. 考试要求:学校举行期末考试,学生需要在各科目的考试中取得合格分数才能晋级或毕业。

考试内容涵盖学习过的课程知识和技能。

3. 出勤要求:学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出勤记录,不能超过规定的缺勤次数或时间。

4. 完成作业要求:学生需要按时完成各科目的作业和项目。

作业完成质量将计入考核成绩。

5. 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尊重师长和同学,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6. 其他要求:学生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社团或俱乐部,并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3会考要求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1.1 诸子百家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A(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及相互阐发自己观点,辨驳的局面;(2)道家:春秋:老子,创始人,《道德经》;战国: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学说;(3)儒家:春秋:孔子,创始人,《论语》;战国:孟子、荀子;(4)法家:战国:商鞅、韩非子3.1.2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 B(1)社会大变革: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续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各诸侯国力图富国强兵,招揽人才。

(2)私学出现,造就一批文化人,为学术繁荣提供了条件(3)意义①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化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②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1.3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B(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圣人”①政治思想:仁、礼;仁: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反对苛政任意刑杀,主张以德治民;礼:克己复礼。

每个人的行为要符合周礼;②教育贡献: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孟子战国时期,“亚圣”①政治方面,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②伦理观:性本善(3)荀子战国晚期①政治方面:主张以德服人,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②伦理观:性本恶用礼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3.1.4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B(1)西汉初期: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2)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3)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4)特点: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儒学;3.1.5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对儒学的发展 A(1)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颐、程颢;南宋朱熹;主要观点:主张先有理,后有物;“存天理,灭人欲”,通过“格物致知”获得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日本、朝鲜、欧洲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朱子学”(2)陆王心学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成为心学集大成者;主要观点:提出心就是理,穷理需要反省内心;明朝中期以后,得到广泛传播3.1.6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B (1)李贽:明朝后期,否认孔孟儒家学说、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的要求;(2)黄宗羲:明清之际,反对君主专制,对反专制斗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3)顾炎武:明清之际,主张经世致用,开朴实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关注国计民生问题;(4)王夫之:明清之际,唯物思想,开启近代人们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意义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2.1 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B (1)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战国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2)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①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②火药传入欧洲,成为西欧资产阶级摧毁封建制度,开拓殖民地的有力武器③指南针促进远洋航海,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条件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2.2 古代中国天文、数学、医学和农学等科技成就 A (1)天文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石氏星表》:战国时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郭守敬,元朝,创制天文观测仪器:简仪;《授时历》古代最精确的历法(2)数学《九章算术》:东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计数法,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3)医学《黄帝内经》:西汉,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医圣”,提出“辨证施治”,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总结了16世纪前的药物学成就(4)农学《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情况,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农书》:元朝,王祯;《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3.2.3 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A (1)汉字甲骨文,商周时期,形成完整体系;小篆,秦统一;隶书,在小篆基础上发展;楷书,魏晋,成为艺术,唐朝步入盛世;汉字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画《人物龙凤图》战国时期;魏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朝,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市井生活特征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3.2.4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A(B)(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500多首,风(民歌)、雅(宫廷歌词)、颂(祭祀歌词)三部分(2)楚辞屈原,战国,以南方民歌为基础,楚国方言,新诗歌题材,代表作《离骚》,表现爱国情怀(3)汉赋汉朝,辞藻华丽,表现大一统文化气度(4)唐诗原因:科举考试,经济繁盛,社会开放,统治者提倡,诗歌繁荣;代表人物:李白:诗仙,体现盛唐时代精神;杜甫,“诗史”“诗圣”,诗歌反映社会变化;白居易,作品平实浅显,同情民间疾苦(5)宋词商业繁荣,城市繁荣,市民增加,词为宋代文学的主流;代表人物:李清照、苏轼、辛弃疾(6)元曲散曲和元杂剧的合称,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7)明清小说专制中央集权强化,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3.2.5 京剧的产生和发展 A(1)产生清朝乾隆年间,徽戏进京,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唱腔,形成新剧种──京剧(2)发展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成就突出;嗣后全国流行,民国以来,走向世界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3.1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 A(1)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第一部系统世界地理志;《各国律例》;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翻译、介绍西方的地理、法律等知识,开始学习西方的第一步(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挽救清政府,办近代企业;大规模运用和实践西学,开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3)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孔子传播维新思想;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主张从制度上学习西方,要求变法,通过著述、翻译、办报等活动解放人们思想3.3.2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B思想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3.3.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B(1)兴起陈独秀,1915年,上海《青年杂志》;发展:1917年,陈独秀,北京,《新青年》,北京大学主要活动基地;(2)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3)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尤其青年思想得到空前解放;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3.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B (1)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人物: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2)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4)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3.4.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C (1)三民主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民权主义:“创建民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解决土地问题(2)实践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作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新三民主义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民族主义:反帝反民族压迫;民权主义:反帝反军阀;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5)实践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在全国开展(6)作用新三民主义内容仍然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3.4.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B(C) (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2)秋收起义后,创建中国第一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新方向,创举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5)新中国成立后,三大改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中共八大,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了马克思主义3.4.3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B (1)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国两制”;和平与发展,即邓小平理论(2)依据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邓小平南巡,明确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5)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为中共指导思想3.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及意义 B(1)江泽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南;(3)中共十六大,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为中共指导思想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3.5.1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B(1)两弹一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和平利用核能,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2)载人航天2003年,宇航员杨利伟上天,并成功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给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经济效益,推动高科技发展(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人,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3.5.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制定 A(B) (1)提出:1956年,毛泽东,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3.5.3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A (1)教育发展建国初期:扫盲教育;向苏联学习;文革:教育遭到极大破坏;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2)科教兴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法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3.6.1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A(B)(1)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强调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是衡量一切的尺度(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即美德”;他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精神觉醒的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3)人文精神: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尊重人性3.6.2 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B(1)薄伽丘意大利《十日谈》揭露教会腐化与贪婪,宣传人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2)马丁·路德德国人,《九十五条纲领》列举兜售赎罪券的荒唐,主张教徒阅读理解《圣经》,不是盲目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开启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3.6.3 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1)孟德斯鸠法国人,《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础;(2)伏尔泰:法国人,发对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制度,倡导君主立宪,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卢梭法国人,《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4)康德德国人,《纯粹理性批判》,强调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批判,人的自由平等(5)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丰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把反封建、反神学,推向了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3.7.1 牛顿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 A经典力学:牛顿,英国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人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海王星;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3.7.2 达尔文建立生物进化论 A达尔文,英国人,《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其被誉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3.7.3 蒸汽机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 (1)瓦特英国人,制成新式蒸汽机,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取代工场;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轮船;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火车;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体(2)电气技术19世纪后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获得了比蒸汽机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极大地推动了工业生产发展;资本主义确立在全球的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各种新发明纷纷涌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多彩3.7.4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A相对论:爱因斯坦,德国人,物理学领域一次重大革命;解决了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危机,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3.7.5 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2)互联网:1969年,美国(3)全球信息网:20世纪90年代,人类进入信息时代(4)影响在空间上突破限制,世界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更加丰富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3.8.1 19世纪以来的文学主要成就 A(1)浪漫主义文学:政治上反封建;创作风格: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代表:英国,雪莱,《西风颂》;(2)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现实,再现社会风貌,反映了西方现代人心灵的迷茫和痛苦;代表: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3)现代荒诞派:20世纪,法国,贝克特著有《等待戈多》3.8.2 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A(1)印象派扑捉光和色下万物的“瞬间印象”代表:法国:莫奈《日出·印象》;荷兰:凡高《向日葵》(2)现代派:毕加索,西班牙,《格尔尼卡》3.8.3 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A(1)欧洲古典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桥梁──德国:贝多芬,交响曲《命运交响曲》(2)现代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流行乐等3.8.4 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历程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A(1)电影诞生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2)有声电影1927年,美国,电影明星,卓别林,美国(3)电视20世纪20年代,英国,二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下,电视普及(4)影响影视是科技进步成果,丰富了人们生活,扩大人们视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