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的资料 冼星海生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冼星海
冼星海简介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生平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
曾用名黄训、孔宇。
祖籍广东番禺。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冼星海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
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
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广泛。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
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历史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之后,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颂》是抗日战争时期, 著名交响乐《黄河大合唱》中一首独唱歌曲的歌辞, 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 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虽然其创作年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 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强烈的情感, 至今读起来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唤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
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
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
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
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势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
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在冼星海的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特定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或倾诉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或抒发投入斗争的热切情感。
如:《夜半歌声》《莫提起》,充满激情和幻想,唱出了横遭封建势力迫害和国土沦丧后的痛切感情与战斗呼号;《热血》和《黄河之恋》都是慷慨悲歌,表达了为自由而战的坚强意志和胜利信心;《做棉衣》《江南三月》和《战时催眠曲》等,则以优美亲切、纯朴清新的民间音调,抒发了抗战妇女的爱国深情。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
其中有将抒情性与战斗性两者不同的表现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如《在太行山上》《三八妇女节歌》;有颂扬性的歌曲《赞美新中国》;还有将民间说唱音
乐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音调相结合的叙事性歌曲,如《梁红玉》和《打倒汪精卫》等。
他很善于发掘歌词语言的韵律美,在表现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予以音乐性的发挥。
他也很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歌曲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领唱、合唱和有说有唱等,特别是在群众歌曲中广泛运用轮唱和二部合唱的形式,在当时的抗战歌咏中具有创新的意义,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此外,他在去苏联期间,主要采用中国古典诗词谱写的艺术歌曲,在探索新的体裁和民族风格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
所作4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
作于1939年3月的《生产大合唱》,以载歌载舞和戏剧表演相结合的
形式,通过“春耕”、“播种与参战”、“秋收突击”和“丰收”4个场面,表现解放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抗战生活,音乐具有民间风味,合唱粗犷质朴,其中的《二月里来》和《酸枣刺》两个段落,常被作为独唱和童声合唱曲目,流传至今。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周年而作的《九一八大合唱》,是一部叙事性的大合唱,采用交响性和回旋曲的形式结构,全曲以具有舞蹈特点的音乐主题和悠长深沉的副主题对比贯串和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许多不同性格的段落,表现人民群众在欢庆胜利时回顾抗战历程,激发起抗战到底的决心;其中的女声独唱与合唱段落《九一八子夜歌》,运用了戏曲、说唱音乐中的板式变化手法,具有戏剧性效果。
《九一八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的乐队伴奏,在对民族打击乐器和中国音乐风格的节奏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作于1940年3月的《牺盟大合唱》,是为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抗日决死队写作的一部群众歌曲联唱形式的大合唱,包
括齐唱、独唱、轮唱、合唱等6个段落,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黄河大合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突出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勤劳朴实、酷爱自由、胸怀宽广的崇高品德,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黄河两岸人民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日寇的侵略、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
整个作品自始至终都以扣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鼓舞人们为真理和正义而战斗,对未来和胜利充满着信心。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为求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而斗争的优秀作品,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和独创性。
《黄河大合唱》演出后,轰动了整
个延安。
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校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毛泽东观看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演出,连声称赞。
同年7月,周恩来也观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并亲笔给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郭沫若在《黄河大合唱》的序中写道:“《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
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
”
《黄河大合唱》的问世,对抗日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最后的生活
1940年12月,冼星海来到苏联,这是他生活的最后五年。
在此期间,他得以有较集中的精力对几部大型作品进一步修饰并最终完成。
1941年6月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苏德战争”。
连年的兵火战乱,颠沛流离,生活无着,再加上缺医少药,使本来体弱多病的冼星海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到了生命垂危的地步。
1945
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
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
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同年11月14日,延安隆重举行了“冼星海追悼会”,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冼星海年简
冼星海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1918年
考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
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半工半读时,就参加乐队并担任小提琴、单簧管演奏员,还担任指挥。
1926年
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选修小提琴。
1928年
1929年
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后赴巴黎勤工俭学,师从丹第学提琴,从师杜卡斯学
作曲理论与作曲。
1931年
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
留学期间,创作有《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中国古诗》等十余件作品。
1935年
毕业回国,积极投入抗战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及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
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并赴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
1935年到1938年
创作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莫提起》、《黄河之恋》、《热血》、《夜半歌声》、《拉犁歌》、《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各种题材、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
任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子大学兼课。
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时,为光未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写下了这部名垂青史的音乐名作。
并创作有《生产大合唱》等著名作品。
1940年
赴苏联留学;次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
无法回国,因生活艰苦,疾病缠身。
1945年10月30日
病逝于莫斯科克林姆林宫医院。
在莫斯科病逝,年仅40岁。
冼星海部门代表作品目录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数百首音乐作品和大量的音乐论文,主要作品有:交响乐《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作品。
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两部歌剧音乐、两部交响乐、四部交响组曲、两百余首歌曲、十余首器乐
曲等。
先后发表有《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三十余首音乐论文。
《拓荒歌》《牺盟大合唱》《小孤女》《心头恨》《杨柳枝词》《夜半歌声》《赞美新中国》《在太行山上》《战时催眠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做棉衣》、《热血》《青年进行曲》《怒吼吧黄河》《牧歌》《民族解放》《茫茫的西伯利亚》《路是我们开》《梁红玉》《九一八大合唱》《江南三月》《黄河之恋》《黄河》《妇女进行曲》《反攻》《到敌人后方去》《打倒汪精卫》《别情》《保卫黄河》《“三八”妇女节》《“满洲”囚徒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墩》《拉犁歌》《二月里来》《救国军歌》《莫提起》《赞美新中国》《谁来跟我玩》《游击军》《生产大合唱》《追悼歌》《顶硬上》。
冼星海的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
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
同名电视剧
片长:二十集
主创人员:
出品人:张惠建、李海元
总策划:朱小丹、何敬修
总顾问:逢先知、金冲及
总制片:胡国华、王克曼
总监制:方健宏、白玲、何日丹
导演:段果平、程生生
编剧:王朝柱
主要演员:
马晓伟--饰冼星海唐国强--饰毛泽东
刘劲--饰周恩来玛丽咏--饰露易丝
刘琳--饰钱韵玲弗朗索瓦--饰杜卡斯
牟云--饰黄苏英宋晓英--饰钱母
故事梗概:
1929年,胸怀音乐救国大志的冼星海告别了故乡和亲人,踏上了巴黎求学之旅。
在异国他乡,他饱尝了屈辱与磨难;也享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甜蜜;更收获了音乐的硕果。
当日寇的铁蹄踏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时,冼星海毅然离别了热恋中的巴黎女友。
回到了祖国,他用满腔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激昂的音乐去唤醒民众,鼓舞人民的斗志。
在延安,冼星海谱写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
冼星海逝世之后,毛泽东同志于悲痛之中亲笔写下挽词:“向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分集剧情:
第一集
1928年,苦难的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京、津、沪等大城市掀起了闹学潮之风。
年青的冼星海从上海回到了故乡广东番禺,受聘于岭南中学。
星海的母亲和乡亲们都为星海的归来感到高兴,深为星海母亲喜欢的儿时女伴三妹内心也激动不已。
不曾想将振兴祖国音乐为已任的星海回乡不久,就向三妹抒发了自己的志向,告诉她自己决定远赴巴黎求学深造。
请求三妹帮忙照顾自己的母亲。
星海说服了自己的母亲,踏上了去巴黎的航程。
因为囊中羞涩,他不得不在船上做起了司炉工。
在漫长的海上旅途中,他结识了充满正义之心的法国船员古久里,古久里得知了星海的情况,内心对这个热血青年充满了好感。
同船的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柳莺和德烈对贫穷的星海不屑一顾,柳莺还怀疑自己所丢的项链为星海所窃,在船上的外国巡警抓捕星海之时,古久里站出来为星海解了围。
终于来到了艾菲尔铁塔下的洗星海内心充满了壮志豪情,可是巴黎并不是他所想象的人间天堂。
租房碰壁的星海在向往已久的巴黎音乐学院门口又遇到了门卫的阻拦,著名的音乐教授杜卡斯又因星海被迫卖掉小提琴而不愿继续与他谈音乐之事。
星海在雨中怅然离开了音乐学院大门……
星海提着皮箱继续寻求租房,但屡求不成,只得夜宿塞纳河边。
第二集
冻饿交加的冼星海突然间听到了街上传来的“国际歌”声,只见一大帮巡警正在追打游行的义士,巴黎街头一片混乱。
船上结识的法国友人古久里也在被追赶的人群中。
星海瞒过了法国巡警,使古久里免遭毒手。
古久里领着星海来到一家餐厅,找到老朋友——中国厨师老王,让老王帮星海找份活干,老王说服餐厅老板娘留下了星海在餐厅打工。
星海在这些好心
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一个狭小的阁楼里落下了脚。
星海一边在小餐馆里辛勤的打工,一边勤奋地写曲吹箫,厨师老王对这个忠厚的年青人十分关心照顾,在圣诞到来之际,要把餐厅老板娘送给自己的皮鞋转送给星海,这使喜欢王厨师的老板娘十分不快,从此对星海加大了工作量。
阁楼中星海思乡的箫声打动了不远处住着的法国女孩路易丝。
她常常望着那扇阁楼的窗户,久久凝思。
有一天,星海兴奋地告诉老王哥,自己买了一把小提琴。
餐厅的法人——一个善良的法国老兵取笑他自不量力,星海也笑言:你们等着看吧!在巴黎餐厅打工的日子里,星海依然沉浸在自己的音乐创作激情之中。
因此,经常受到餐厅老板娘的呼喝责骂。
第三集
一天,星海的旧时同学夏童领着一位小老乡来到了餐厅,经介绍,星海方知这位比自己更年青的海丰老乡便是久
已闻名的巴黎音乐学院第一位学小提琴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星海更加刻苦练琴,马思聪给予了他极大的关心和帮助。
星海因过度劳累摔倒在餐厅楼梯口,被老板娘怒骂,星海不堪忍受法国老板娘对他人格的侮辱,离开了这家餐厅。
马思聪将星海引荐给了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星海在奥别多菲尔教授面前拉了一曲广东音乐《饿马摇铃》,教授十分赏识星海的才气,认为他更适合于考作曲专业,但又告诉他不练习钢琴还是不行的,星海也认为教授所言极是。
在巴黎街头星海看到了一则招聘家教的启事,遂按地址找到了那家主人,他做上了家教。
在那里他一边教法国小男孩拉小提琴,一边借用主人家的大三角钢琴苦练。
业余时间,他还到一家家酒吧为客人们拉小提琴赚取房租费,优美的琴声把那些开始瞧不起他的洋人们给震住了。
可是,千辛万苦赚来的银俩
也只够填肚子交房租,依然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
夜里,星海点起蜡烛,用小刀在床上方的木板上刻下了“音乐,我的生命”几个大字,他心中那希望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
路易丝一直关注地倾听着星海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琴音。
第四集
和星海同船来到巴黎的柳莺和德烈因父辈与中国驻法国的文化参赞是故交,顺利的到中国驻法国使馆领取了丰厚的助学经费。
而同时前往使馆申请助学金的星海却被势利小人参赞大肆揶揄嘲讽,星海愤然离开使馆。
航海归来的古久里却原来便是路易丝的哥哥,热情的古久里要请星海来家里做客,路易丝听了十分开心。
一家咖啡馆里,星海为客人们演奏着《饿马摇铃》的小提琴曲,柳莺和德烈也在客人们中间,柳莺被星海的琴声折倒,赞不绝口,一旁的德烈十分不快,恶意贬低星海,且出拳重击星海,星海
爬起身跌跌撞撞走出咖啡厅,不一会就晕倒在街头,幸好被上街购物的路易丝母女相救,将他扶回自己家中疗养。
古久里、路易丝兄妹热情地接待了星海,古久里还让妹妹帮星海实现音乐理想。
路易丝帮助星海安排了与杜卡斯教授的相见,但杜卡斯对星海的钢琴演奏十分地不满意。
星海解释自己很久没摸过钢琴了,今后会加倍努力,但杜卡斯并不以为然。
回到小阁楼的星海躺在床上苦思冥想,正在这时,厨师老王痛哭着来找星海,告诉他东北三省被小日本侵占了,并给他捎来了一封家书,老王泣不成声地离去了。
星海也陷入了无边的沉痛……
在昏暗的阁楼里,星海奋笔写下了抒发爱国情怀的交响曲《风》。
第五集
冼星海内心悲愤万分,他拿起小提琴站在窗台上拉了起来。
从黑夜拉到清晨,他的琴声让路易丝和在街头漫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