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第1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课《春夜喜雨》,它是首五言律诗。

对于它们的学习,关键在于学习诗歌方法的掌握,到达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春夜喜雨》这首诗抓住春雨的特点展开。

本诗写于公元761年春,杜甫这时在成都定居两年,从上年的冬天到本年的二月间,成都发生旱灾,经历了旱灾的人,最懂春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欧歌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1、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2、品读诗文,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作者内心的情感美,深入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3、学习本诗的写法美
全诗教学的重难点就是感受是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课时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体裁上的特点,让学生对这种体裁类别有整体印象,初步认识古诗的分类,培养学生对祖国古诗的喜爱。

课前还可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介绍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扩大阅读量,养成自主积累的好习惯。

我采用预案导学法进行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然后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再指导,再总结。

在学法上采取预
习法、感悟法,先让学生有关介绍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风格。

在学的过程中多读,在读中感悟沐浴在春雨中的意境。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结合xx版语文新课标,对本诗文的具体教学实施,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从谈春雨,导入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3、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4、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从谈春雨,导入课文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

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淘气动听的音符。

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天吧!学生谈春雨
设计意图:先把学生带入对春雨的遐想,进入春雨的意境。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资料,预习课文情况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一正确朗读这首诗,二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的大概意思,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一纠正字音例如 fu甫 nai乃 ju俱,二说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
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以下一些字词的意思: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也指花儿开得繁盛。

“重”读zhong
3、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1)根据题目确定朗读基调后,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注意,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2)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体会意境。

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

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学生交流答复,(拟人。

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
地滋润万物。

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春雨使花草树
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设计意图: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润物细无声”,
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绩而张扬喧闹、大造声势。

你难道不觉
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
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呢?根据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诗人看到了什么?
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联想;诗人看到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
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

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

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始踏青赏花了———
4、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受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把握朗读节奏,找出韵脚,明确押什么韵,然后朗读背诵,体会古诗和谐的韵律美。

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发挥你的丰富合理的想象
力,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写一幅画面。

此环节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春夜喜雨五言律诗
杜甫
我的板书设计较简洁,通过“好”“喜”等字眼,来表现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与赞美,进一步说明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第2篇】
【材料准备】
1、杜甫诗《春夜喜雨》
2、唐朝李约诗《观祈雨》;宋朝苏轼诗《望楼湖醉书》
3、杜甫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
4、唐朝历史:安史之乱
5、“春雨”挂图
【探索内容】
1、律诗艺术形式。

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本单元共收唐诗绝句四首,律诗三首,古风三首。

其中律诗是唐诗的最高表现形式,其精巧整饬的结构、洗炼的语言、抑扬悦耳的节奏韵律和优美丰富的意境,历来脍炙人口。

2、诗歌语言艺术及优美意境
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巨星,他的诗内容博大、思想深邃,艺术风格
苍凉遒劲、沉郁顿挫,语言千锤百炼,深得古典诗歌之精髓。

《春夜喜雨》虽为写景咏物诗,思想内容不及《三吏》《三别》博大精深,但它平中见奇、以小见大,体现了诗人深切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诗歌行涓涓细流而致雄浑壮阔境界之风格可窥其一斑。

3、创新情境及拓展运用。

“论诗及人”,“春夜”观“雨”仅是诗人关于春雨心理历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与之相关的其它部分怎样,如“春旱盼雨”、“雨后生机”的情境,应为学生探索的内容;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同是写春雨,其情境、思想、艺术手法又是怎样的,也应让学生去探讨。

借此大力度地激活探索欲望,使学生养成自主赏析诗歌的能力,进而有效地开启心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探索目的】
1、培养学生对诗歌形式特征、语言运用等方面质疑研讨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操作过程】
一、拉开心理距离,引发探索动力。

引入语:“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而当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之际,自然万物等待渴望的是什么?当然是春雨。

出示研读材料一,彩色“春雨图”,通过投影展示画面:青山、小河、黄柳、绿草、野径、行人、斜风、细雨和飞燕。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研究,抓特征对景物作口头描述,谈感想论体会,教师作适当点评,导入新
课。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已有生活体验衔接起教材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初步打开思维的通道;前置表达缺陷,拉开心理距离,因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热情和动力。

二、整体感知,学生树立探究目标。

在“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概括诗意”的基础上,由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看法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你是否喜欢它,喜欢它哪些方面等。

学生领悟到以下内容:这首诗语言锤炼精工;拟人、对比修辞手法的表现力强;创造的意境美;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然后学生归纳并树立起探索研究的重点:
a、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

b、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说明:树立探究目标,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在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教师只作一些引导,且以研讨者的身分参加意见,不越俎代庖。

三、对照比较,探寻律诗形式特征。

研读材料二:望楼湖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引导学生拿这首诗与《春夜喜雨》作比较阅读,主要研究在形式特征方面的异同。

在学生自读领悟的基础上,交流研究结果,从而归
纳出了律诗的特征:八句,有五言、七言律诗,偶句押韵,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等。

关于律诗与截句的关系、律诗平仄、对仗等知识,教师可作引导、点拨和补充。

四、质疑问难,探究语言和意境。

在学生充分诵读、自学、领会的基础上,分组分项讨论,一组同学主要研讨诗歌语言运用及意境创造,二组同学主要研讨杜甫生平思想、诗歌构思、诗歌抒发的情感。

然后由各小组三至四名代表发言。

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教师及时将这些问题板示出来:
1、“潜”能否改为“洒”或“落”?“润”、“细”有什么表达效果?
2、“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诗人扣住春雨的什么特征加以描绘?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纯写景文字吗?如果不是,那又有什么用意?
5、诗人为什么不写雨中的房屋、水雾、黄柳和青草?
6、诗人写景的角度有无变化?“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眼见实景吗?
7、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一场普普通通的春雨为什么能使诗人倾情如注、用墨如泼?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在板示的同时,将这些问题归纳为四类:第一类:遣词用语造句。

包括1、2两个问题
第二类:突出特征,塑造形象。

包括3、4、5三个问题。

第三类:构思流程。

包括第6个问题。

第四类:情感灵魂。

包括第7个问题。

然后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精读、讨论、解答,分类别逐步解决,并着重处理了几个关键问题,学生研讨情况如下:
第一,作者抓住“春”雨“夜”雨去写,突出了雨有意润物、无意声张讨好的特点,是和风细雨,而非疾风暴雨。

第二,全诗抓住春雨的特质,以“好”字统摄全篇:运用拟人,说雨通人意,解万物之渴;将“野径云”的“俱黑”与“江船火”的“独明”进行对比,既色彩鲜明、富有画意,又说明天阴雨长,满足自然万物的需求;而“花重锦官城”的瑰丽景观,更是“好”雨恩泽的赏赐。

第三,诗人是按先“倾耳听雨”、再“举首望雨”、后“闭目想象”的过程和角度去表现春夜“好”雨的,抒发了诗人对雨泽万物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第四,诗人之所以对一场普通春雨有着如此深厚的喜爱之情,是由诗人生活经历、思想品格决定的。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遭遇坎坷,历经磨难,特别是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那个动荡的时期,他写出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即使落泊在野,生活困顿,也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

当秋风破屋秋雨漏床之际,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疾苦,而是考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且倘能如此“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场恩泽万物的春雨紧连着千家万户的命运,他能不欣喜、能不如陶如痴吗!可以说诗人杜甫就是春雨精神的化身!
说明: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提出问题时,教师集中精力,灵活地将问题进行科学分类,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条理清楚;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既对探索过程进行及时调控,还适时点拨,推波助澜,不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使探究过程更加热烈、丰富、深入。

例如:
a、体悟“潜”“细”等字眼的表达作用时,让学生联想朱自清散文《春》中描绘的春雨的情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比较与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用“砸”“扫”“倒”表现的夏天“雨点”,“雨道”、“雨瀑”的情景的不同。

b、体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假如你是一棵小树苗,请你对春雨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一缕春雨,谈谈你的愿望和想法。

有的同学对春雨说,那风刀霜剑的冬天,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你是历史涅槃的圣火你是绿色生命的天使;有的同学对春雨说,我不会辜负你甘霖的哺育,几年后我会长成一片绿云,长出永恒的你。

有的说假如我是一缕春雨,我会亲吻那焦渴的土地,让真诚和爱长出和平与富足……
c、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富有生活哲理的语句,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人、物、事?有的同学说想到了边防战士、人民警察,清洁工人、邮递员、人民教师,想到了同学友谊、亲人关爱、文化哺育等。

五、内容整合,进行形象体认。

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好雨知春”、“和风细雨”、“黑夜明火”、“繁花满城”四幅画面整合为一,将诗歌内容从整体到局部、由近及远、由眼前景到想象景的表现过程,按照以下层次进行形象再创和口头描述:
1>粗线勾勒:春雨、田野、小径、茅屋、江船、渔火。

2>上彩着墨、变静为动:灰色的云,黑褐的天,亮亮的渔火,细细的斜斜的春雨轻盈地飘进江水、田野、村落,水流潺潺、轻枝摇曳、细雨沙沙。

3>换景特写:天亮了,太阳笑眯眯的,一夜间大地披了盛装,青青的草色,鹅黄的叶芽。

最惹人眼的是亭台楼阁边那片片彩云般的树木,花儿五色缤纷,打着朵儿的,绽开笑容的,还挂起晶莹的耳坠,闪闪发亮……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闭目、凝神、运思、微笑、激动……融入了意境,经受再创诗意的熏陶感染。

实施这一环节时,教师启发学生探究诗歌运行思路,整合形象内容,充分展开想象;同时给学生留下了较充分的时间作准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说明:形象体认的目的是要学生在头脑中自主形成关于诗歌语言、意境探索的有效途径和基本规律,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由初步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意境体认。

这样做既融合了诗情画意,综合起探索结果,又实现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的接合,从而为下一步迁移创造打下基础。

六、拓展深化,进行思维创新。

教师创设情境:好雨当春发生之际,诗人是那样喜悦、兴奋、赞叹,那么,杜甫在春雨到来以前,站在破败的茅屋前观望,那会有怎样的景象?诗人会有怎样的向往和感情?假如你就是诗人杜甫,请以“无雨的春天”为表现内容构思一段话,然后开展口头作文比赛。

学生的`口头作文,思路相当开阔,有的说无雨的春天,风尘滚滚,禾苗枯死,杜甫心忧如焚,长声叹息;有的说,无雨的春天人们无以为食,人们刮树皮,吃草根,不少的人背井离乡,沿街乞讨,杜甫看到“路有饿殍”老泪纵横;有的说,无雨的春天,疫病流行那是“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可怕景象。

说明:《春夜喜雨》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从倾耳听雨到举目观雨,再到闭目遐思,令人处处感受到诗人的存在,感受到诗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和炽热的情感。

进行新情境下的想象表达,既进一步拉近与诗人的距离,更利于学生在把握原诗思想灵魂和艺术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创新。

学生在原诗灵魂和技巧的观照下,展开联想,驰骋想象,或模仿、或翻新,或拓展,或创造,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促成了学生语言素养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七、再创探索情境,实现能力迁移。

研读唐朝李约诗《观祈雨》的语言运用、意境创造、情感观点,并与本篇课文《春夜喜雨》进行比较。

附诗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春旱无雨,桑条无叶,禾苗被毁,百姓不得不强颜欢笑,在龙王庙前吹箫奏乐,乞求龙神降下救命雨。

而朱门里的豪家之人也出来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他们并非惟恐老天不雨,而是“犹恐春阴”,担心丝竹受潮,演奏声音哑咽。

说明:设计这一训练,是为了实现诗歌赏析能力的迁移李约也是唐代诗人,与杜甫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名气不大,但这首诗无论在语言锤炼、意境创造,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与《春夜喜雨》有相通之处,甚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利于能力迁移和赏析能力提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春夜喜雨说课稿第3篇】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
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

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

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

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