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伦理学课课程总结
11交流生李兆旭118619070379
作为一个非医学专业出身的人,从前我对医学的认知仅仅是给病人治病的手段,医生则是“人体维修工”,只要存治病救人之心,不遗余力挽救病人的生命,便可当得起悬壶济世之名。

然而生命伦理学课让我不得不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医学对人类的意义。

人类是否有权用技术干预生命的诞生?是否应允许病人放弃生的机会来保存死的尊严?不计代价将病人从死亡线上一次次往回拽真的是医学全部的使命所在吗?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应该用经济杠杆来解决吗?在当事人的医疗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取舍?这一个个问题早已不是单纯靠医学技术发展所能回答得了的,因为它们无一例外直面社会科学的终极问题:生与死;生命与尊严;效率与公平;存在价值的比较。

正如诺基亚那句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只有将“人”作为科技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科技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长久以来,人文学科得不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们的探讨内容似乎只局限在纸面上,与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目相比好像很“没用”;伦理学更给人们空谈义理的印象,似乎只是想得太多太繁的道学先生们的专利。

但生命伦理学课上探讨的一个个案例却让我真切地感觉到,看似虚无飘渺,与现实生活毫无关系的伦理学其实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们身边。

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它就像吃饭喝水一样随着习惯自然融入我们的生活,但一旦几方看似都很“自然”的行为发生冲突时,如何做出伦理上的正确抉择就成了一个重大的难题;尤其是在涉及生命问题的情况之下,这种伦理上的冲突就更让人左右为难,甚至为难得心痛。

上周为了写论文看完了《姐姐的守护者》,这部小说把医学伦理的各种难题体现到了极致。

一边是急需肾移植的姐姐,一边是尚未成年的“完美配型”妹妹,妹妹作为“完美配型”来到世界上,本来就不断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拒绝给姐姐捐肾并为此将自己的亲身父母告上法庭,更让她承受了太多内心的不安与父母的失望。

虽然庭审的结果是妹妹赢得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身体支配权,但估计作者也觉得这样的选择对于姐姐和父母过于残忍,于是最后只能以妹妹车祸身亡给姐姐捐肾的惨烈结局来给这个医学伦理难题解套。

作者不断变换故事的叙述者,从各自的立场进行陈述,于是每一方的想法和选择都显得那么合理,但当同一件事的叙述者变换后,前一位叙述者的立场又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在为论文列提纲时我写出了七八条可以探讨的伦理问题,最后选择了“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成为活体器官的捐赠者”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虽然当今医学伦理界对这一问题没有多大争议,但小说里各种伦理矛盾的交织中这个基本问题偏偏就被忽略了——妹妹是未成年人,因此不管她的身体监护权属于谁,都应该先确定未成年人可不可以成为活体器官捐赠者;如果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接下来的一切争论都没有必要没有意义了。

写这篇论文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所涉及的问题并非自己了解的领域,从立论到举证都需要严密清晰的思考;而且伦理学依据毕竟不像数学公式一样明晰,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有模糊性和主观性。

虽然不容易,但我认为这才是这门课的最大价值所在:迫使我们主动进行深入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既成的观点与做法。

听课与论文实践的过程对于我这个文科生来说也是一个提升科学素养的过程。

我高中选的就是文科,大学学的又是英语专业,虽然我也认为科学素养非常重要,但平时自己的主要兴趣和经历还是在社科方面,科学方面的了解仅仅是一些常识。

至于理科课程,我总是因为怕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而望而却步。


命伦理学课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把我所了解和擅长的社会科学与我希望了解的自然科学结合起来,难度不高,也容易入门,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很多闻所未闻的医学知识,对医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生命伦理学的课程就此告一段落,两位老师认真、生动的教授使我通过这门课程收获了很多。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学习这类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