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要切实将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育人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规则意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设计教师要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灵活使用教材,全面、深刻把握不同学段学习主题的设计意图,积极开发与利用多种资源,理解和把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
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行为的归宿。

教师要准确把握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表现,结合教学内容,对应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教学目标关系着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

教师应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到指引性、规定性的作用。

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时,要政治立场鲜明,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要求;价值导向清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要求明确,科学制定具体、适切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时,要认真研究学业质量的内涵,研究学生学习成效的典型特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要着眼于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实际三个方面,以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来设计每单元、每课、每课时的教学目标。

潜心了解学情,认真研究学生个体已有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情感基础、生活经验、发展需要、个性特征等,并研究地域、学校和班级文化以及家庭背景等对学生的影响,将目标设计从“基本目标”转为基于本班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的“精准目标”。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要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框架,将授课课题放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体系的坐标中去,充分理解该主题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分别是什么;理清教学栏目的内在逻辑,体悟关键词背后的编写意图,深入探寻解读绘本式教材的精要。

把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和教学参考书整合起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构建生动发展的课堂生态。

积极拓展教材之外的有效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更丰富、更适切。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于教学目标,聚焦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科实践,及时跟进社会发展进程。

教学活动设计时重在启蒙道德情感,预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教学活动设计时应坚持素养导向和大单元视角,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系列的、进阶的、关联的问题链,恰当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

教学活动设计时应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要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主题式、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教学活
动设计时要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生产劳动、研学实践等方式走向社会,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学以致用。

教学活动设计时应根据现代教学理论,依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实施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要有逻辑性,遵循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

过程设计中要突出学生道德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并将评价有机融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做到意图明确、环节清晰、结构合理、层次清楚。

(三)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坚持素养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为根本目的,把评价与学习一体化设计,通过评价诊断、激励和改善教学行为,检验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应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力求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充分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

.课堂学习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是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提问、交流、记录,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以及实践反思等过程中的学习进程、行为表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态度、学习体验、学习效果等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法、谈话法、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随堂检测的形式来完成,不断反馈学生学习的得与失,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发展的信息。

课堂学习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行为实践评价行为实践评价内容应着重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治观念,以及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水平。

实施多主体评价。

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从各个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全面观察和收集学生在各种场景中的日常品行表现,充分沟通交流,形成育人合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学业质量评价学业质量评价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以预先设定的课程目标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评价。

学业质量评价应该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家长评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学业水平检测、作品成果展示、汇报演出、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

二、教学实施
(一)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订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意政治立场鲜明、价值导向清晰、知行要求明确。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整体课程目标,提取单元和课时的核心大概念,使教学内容结构化。

处理好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关系,全课目标和环节目标的关系,以目标引领学生的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整体设计教学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以大概念、大单元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突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内容,整体设计促成学生建构学科大概念。

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单元整体概貌,对单元学习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促进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的提升,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学生生活,体现课程学习的意义。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和
理论。

教师既要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也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加以领悟和理解。

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中对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加以规范和引导。

要正视学生的困惑与疑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以理服人,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

(四)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评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教师应借助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场景模拟、游戏体验、实地探访等形式,实施体验式、议题式、小组合作式教学。

有效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形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围绕教学目标,一体化实施新样态,促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己多维互动真实发生,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五)合理拓展教学时空,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基于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特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加强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机结合,课内课外的有效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

合理拓展教学时空,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设计跨学科学习内容,开展项目化实践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有效资源,不断扩展学生的实践经验,深化学生的真实体验,在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六)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及时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积极进行全面深入的反省和思考,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总结教学规律,有效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优化教学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反思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三、教学评估与改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改进是促进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及效果的重要途径。

实施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共同体评价,坚持单元整体评估与改进。

创新评价方式方法,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全面收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回答覆盖面、教师提问类型等观察量表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

关注学生真实表现,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引导、激励和改进功能,以增进教师课堂教学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

(一)教学方案评估依据课程标准,坚持素养导向,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理念,围绕教学方案落实课程目标情况,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强调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注重评估教学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实施过程评估通过评估分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操作与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促进教师反思并改进教学行为,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索适合的方法,以“问题反思改进实践”的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依据道德与法治学业质量标准,评估学生在本学段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状况,兼顾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应用水平;着重评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学习表现中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法治观念,以及在真实情境与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核心素养发展综合水平。

重视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展示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质性分析。

多主体、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教学特色评估教师与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教学就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共同的成长。

关注教师的教育思想,评估教师的个性特点、教育技巧,从教学的艺术性、创造性、实效性以及教师心理品质的稳定性等方面分析教学习惯及教学效果,客观全面地总结评定教师的教学风格。

(五)提出课堂教学改进建议依据课堂教学整体评估情况,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获取证据,分析筛选和评估改进,围绕教学方案的完善、教学实施的改进、
学习效果的提高等目标,提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提升的长期、短期的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