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问题。针对这些困惑和问题,本人进行了一些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希望能对遇到同样困惑和问题的同仁有所帮助。
问题一:“预习”时间和效果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
“预习环节”无疑是使用“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否养成,自学能力可否提高,还直接影响课堂展示是否能广泛深入地进行,直接制约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学生预习时不充分、预习方式不落实,那么课堂展示就将流于形式。或上成学生的对答案课,或上成老师的展示课。很多学校迫于追求教学质量,全天时间安排的细致到位,学生根本无自由支配的时间
用于预习。
解决策略
1.创设预习时间是培养预习习惯的主要保证。课前预习与课内预习相结合,开辟专门自习时间用于预习,确保每天预习正常有序。
2.预习任务的布置要具体化,精心设计预习题,要有可操作性。既有细化的预习内容,又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方法指导,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避免探究问题时学生束手无策。
3.课前浅层次的预习,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生独立将所有问题解决好,课内应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在课内交流与反思过程中,进行旧知的巩固、新知的解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顺利解决自己的疑惑,并生成新的疑惑,促使“变教为学,以学导教”,让学
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问题二:“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在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目前我们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在使用导学案时,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如何落实,怎样才能两头兼顾,既发展了
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
解决策略
1.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
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检测。
2.课堂学习教师要善于调控,使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辅导时要善于发现
有问题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跟得上。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方设法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倡合作化学习。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采用帮扶结对制度
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三:“导学案”的反馈很难及时到位
“导学案”中有反馈部分,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展示,是导学案教学实施的核心,需要任课教师最后收集起来,去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上课情况得不到及时反馈。若每次都要在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完成批改后再发现教学中
的不足,然后再实施调整教学策略,则失去了应有的时效性。
解决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的“即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从而能够达到对课堂的有效控制。即时反馈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设计恰当的反馈练
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
在,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反馈形式进行反馈。
1.整体反馈。包括齐声回答、对投影幕上的标准题答案的选择,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
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针对某一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也意味着班中的多
数学生已会。
3.分散反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让后进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帮一的反馈,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在课堂反馈中,应把学生作为主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
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反馈才真正有效。
问题四:怎样才能避免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
“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多课往往设计环节较多,特别在分组合作时,不能合理调控,造成时间非常紧,甚至完不成任务。教师被学案牵着鼻子走,限制了老师和学生的自由发挥。
解决策略
1.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成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我们要在学案中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多的预设,即在学案中体现“备学生”。我们在使用学案时,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肯定、引导、矫正等等,还可以增加预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