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①书有弗记者乎?
(3)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或方法。

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
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二十年夏①,日侵朝,绝海道。

世昌乘致远②,最猛鸷③,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④,世昌誓死敌。

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

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

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

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邓世昌列传》注:①二十年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

②致远:致远号巡洋舰。

③鸷:凶猛。


罄:用尽。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吾妻之美我者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________
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了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同“捍”,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天祥泫然出涕
④与俱入崖山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康肃笑而遣之
B. 其末有云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C. 舍生而取义者也弘范笑而置之
D. 所恶有甚于死者生于忧患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善用比喻,作者根据生活常理设喻,取义浅近,易为人接受,富于文学趣味。

B. 【甲】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要做到“舍生取义”。

C. 张弘范让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张弘范还要强迫他,文天祥就写诗以表心态,民族气节不辱。

D. 【乙】文中“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的气节。

5.文言文阅读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
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
B. 朕当去奢省费去国还乡
C. 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
D. 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君之患前人之述备矣
B. 犹割肉以充腹能以径寸之木
C. 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
D. 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 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朕)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B.不以千里称也
C.不以臣卑鄙
D.自康乐以来
(2)下列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受益匪浅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从致书以观
D.主人日再食一食或尽栗一石
(3)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
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扁鹊治之,既同愈。

谓公扈齐婴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药石之所已。

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愿先闻其验。

”扁鹊谓公扈曰:“汝志强而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

齐婴志弱而气强,故少于虑而伤于专。

若换汝之心,则均于善矣。

”扁鹊遂饮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

二人辞归。

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识。

齐婴亦反公扈之室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识。

二室因相与讼,求辨于扁鹊。

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节选自《列子·汤问》)(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谓公扈齐婴曰________
②故足于谋而寡________
③易而置之________
④于是公扈反齐婴之室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扁鹊辨其所由,讼乃已。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3处)
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4)下面是两位读者读完此文后的感受。

请结合文章内容,为他们的观点提供论据。

①扁鹊的医术真高明。

②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来本性是有办法改变的。

9.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秭、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①日:“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悉: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晓: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

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 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祥举荐郭攸之、费神、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 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

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

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

”咸通末卒。

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谥曰玄英先生。

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

”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注】①蓄:保存。

②比喻科举及第。

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

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⑤指平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一见干器之
②辄造主人
③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④不汲汲于富贵
(2)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

②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4)结合文章分析,方干是个怎样的人?
1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必以信
③公问其故
(2)翻译句子。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 肉食者谋之
B. 大小之狱
C. 故克之
D. 公与之乘(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关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问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①。

公孙闬②谓邹忌日:“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③;战而不死,曲桡④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⑥,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田忌遂走。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①说:通“悦”,感情和睦。

②闬:读hàn。

③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④曲桡(náo):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白银为一金。

⑥大事:这里指造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人恒过,然后能改
C.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虽欲言,无可进者是进亦忧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结合甲文的内容,分析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甲、乙两文中齐王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请根据具体内容分别加以说明。

(5)邹忌劝齐王与公孙阐鼓动邹忌的劝说方式有何不同?
13.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惠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