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安全地生活”解读

秦娥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一条。从四个方面来解读“健康、安全地生活”这一主题板块:一是“健康、安全地生活”内容的变化;二是“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内容总介绍;三是“健康、安全地生活”课程内容解读;四是综合案例与评价。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内容变化

新标准将原来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直观性更强,更有利于教师的理解和把握。

从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课程内容,使惭进性的线条更加清晰,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课程特性更加突出。“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内容主要做了以下修订:

二、“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课程内容总介绍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有四个领域,它们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贯通。“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其中的第一个主题。这一主题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学生自我健康、安全地成长设计的,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征和发展特点,主要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认知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共呈现了12项具体内容。

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与教材单元主题的顺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的课时顺序也无需与教材顺序一致。内容之间具有相互渗透、整体呈现、循序渐进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把握。

内容综合、渗透的特点:如第9条“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的综合。其中,“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是“知识”目标;

“避免意外伤害”是“能力”目标;“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再如第11条中“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的内容,与“愉快、积极地生活”板块中的“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的内容以及“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板块中的“喜欢集体生活,爱护班级荣誉”的内容,是各个生活领域的交叉,这里就出现了3个领域的交叉与相互渗透。

循序渐进的特点:如第2条的“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在学生懂得并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基础上,二年级下学期就安排了第4条的“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等学习内容。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还包括“教学活动建议”,这是达成教学内容的活动提示。既然是建议,就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采纳与否,不必机械地照搬到教学中。

三、“健康、安全地生活”的课程内容具体解读

第一条:

(一)解读

有规律地生活是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按时作息说起来非常简单,但坚持下来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贵在坚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是通过观察、体验等生活实践,形成习惯。通过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懂得“有规律地生活”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儿童惜时、守时、求上进的生活态度,学会安排一日事务,并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活动建议

“按时作息、生活有规律”是要对新入学的儿童进行最基本的纪律教育,根据一年级年龄特征,建议本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表演、实践体验”等活动来开展教学。

(三)教学案例与评析

主题:上学不迟到(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是大不一样的,对于刚刚进入学校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生活环境,一切都感到新奇而兴奋,他们会有许

多的不适应,对学校生活的一日常规还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以,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本主题从“上学不迟到”这个最基本的纪律开始,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逐步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体验到有序生活的益处。

活动目标:

态度:培养儿童惜时、守时、做事认真、求上进的生活态度。

能力:学会安排一日事务,学会料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简单事情。

知识:知道上学不迟到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初步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学会安排一日的事务。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上学去》歌曲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彩色笔,访问了解上学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去》,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小鸟说,早早早,问你早上几点起床?”,接着提问:你每天早晨起床后是怎样安排的呢?(学生答略)

师过渡:兰兰也和大家一样,成为小学生了,这不,她也要上学了。

通过歌曲和教师表演,激发学生上学的兴趣;接着的师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知,应该学会做好上学的准备工作。

2、故事启迪——《起床后的兰兰》

播放故事——《起床后的兰兰》,全班交流:兰兰起床做了些什么?

通过故事中兰兰的行动,学生了解相关要点:起床后,快穿衣,忙刷牙,上学不迟到。

3、情境表演——“起床啦!”

学生表演:闹钟响起——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用餐——背书包——出门等情节,进一步熟悉早晨起床后应该做的事情。

4、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幅画,学生看看画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共同分析他们迟到的原因。

5、反思交流

学生向伙伴们交流自己的情况:你迟到过吗?为什么迟到?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6、实践体验

填填“七色花”:怎样才能按时上学呢(花瓣上的事做到了就填上颜色)?

教师小结,通过填填“七色花”的活动,大家明白了要想上学不迟到,还得做到每天按时睡觉、起床,睡觉前要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

7、评一评:

自我评价——你觉得自己在按时上学方面做得怎样(做得好就画个笑脸,做得不好就画个苦脸)

相互评价——四人小组互相评一评(谁做得好就画一颗红星,做得不好的就画一颗黄星)

作业:制作一份家里作息时间表。

活动拓展:开展班级竞赛,看谁在按时上学方面做得好,夺的红旗多。

评析:

1、“新巧”导入,激发兴趣

如果说教学是一种唤起,那么“新巧”的导入便是这唤起中的第一声号角。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歌曲《上学去》营造一种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本话题的兴趣,从而快乐地进入活动主题,水到渠成,既“新巧”又“实用”。

2、活动丰富,强化感悟

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开教学,如听歌曲、讲故事、情境表演、自我反思、填七色花、自评与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活动中和对生活的实践体验中感悟到了上学的快乐,知道了上学不迟到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学会了安排一日事务。

3、关注评价,赏识学生

教师边唱边跳进入课堂,把激情也带进了课堂,在进入主题活动时,教师多用“真好”、“OK”等激励性语言及大拇指、握手、拥抱、集体鼓掌等肢体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