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惩戒”之我见
“教育惩戒”之我见
1995年学⽣付蓓敏赠送的圣诞贺卡留⾔)
报载:“《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引发热议,挥动‘戒尺’尚需考量情与法”云云。
笔者深有同感,亦聊表⼰见,以求教⽅家。
何谓“惩戒”?“惩罚使之警戒”之谓也。
孩⼦们究竟犯了什么不可轻饶的错误须要“惩戒”?是上课不听,作业不做,考试不及格,还是打架⽃殴,破坏公物,须要“罚站、罚抄、罚运动、甚或罚家长陪读”?抑或我等是“三味书屋”的塾师,须对学⽣挥动“戒尺”以维护⾃⼰的所谓“师道尊严”乎?——笔者颇为不解!
笔者从教三⼗余年,“尊重孩⼦的⼈格尊严”是笔者恪守的师教信条,故素来以“三不‘惩戒’”⾃律——不把孩⼦叫到办公室批评,不向家长告状孩⼦的不是,不罚抄、罚站。
在笔者看来:训斥与惩戒是师教之⼤忌;理解与宽容乃师⼼之美丽!
⼆⼗多年前,⼀位学⼦在她送我的圣诞贺卡上留⾔:“初中的三年⽣活,始终觉得它难以割舍,成为了我⽣命的⼀部分。
”
殊不知如此留恋⾃⼰初中学习⽣活的她,却曾是⼀位时常与我“作对”的学⽣——或上课不听,⾃顾做别科作业;或上交半成品作业。
我宽容了她的“作对”,欣赏着她的个性,理解了她的学习态度——听有⽤的,弃⽆⽤的!
其实遥忆当年,我⼜何尝不是这样⼀个上课也很少听讲,却好偷看“闲书”的另类学⽣!
在贺卡中她戏称我是“江湖奇侠”。
亦师亦侠?倒亦准确形象。
⽽⼀句“即使所有的青藤树倒了,你也得站着;即使全世界都沉睡了,你也得醒着”的赠⾔,则让我深为感动,铭记⾄今。
师恩难忘,“学恩”同样难忘。
师⽣是“朋友”。
是“朋友”,便是⼀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便是彼此的信任、宽容与欣赏。
教育是门“艺术”。
⼼有“⼤爱”,何须“惩戒”;教有“艺术”,孩⼦便迷途知返!
⽹传:陶⾏知先⽣当校长时,看到学⽣王友⽤泥块砸同学,当即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
陶⾏知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等在门⼝准备挨训了。
没想到陶⾏知却给了他⼀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瞪⼤了眼睛。
陶⾏知⼜掏出第⼆颗糖对王友说:“这第⼆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时,你⽴即就停⽌了。
”接着陶⾏知⼜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的那些男⽣,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
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做⽃争的勇⽓,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哭着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是⾃⼰的同学······”陶⾏知这时笑了,马上掏出第四颗糖:“因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励你⼀颗糖。
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
“师道”之是否尊严,“戒尺”之是否要得,恐怕不在“规定”的执⾏,⽽在“诚信”之有⽆了。
书载:当年弘⼀法师(李叔同先⽣)与夏丏尊先⽣同在浙江⼀师任教。
⼀次学⽣宿舍⾥有⼈丢失东西,⼤家猜测是某个学⽣偷的。
夏先⽣⾝为舍监兼修⾝课教师,便去向李先⽣请教。
未料李先⽣竟教夏先⽣“⾃杀”!他说:“你肯⾃杀吗?你若肯⾃杀,就出⼀张布告,说‘做贼的⼈速来⾃⾸。
如三⽇内⽆⼈⾃⾸,⾜见舍监诚信未孚,誓⼀死以殉教育!’果能这样,⼀定可以感动⼈,⼀定会有⼈来⾃⾸。
”
所谓“精诚所⾄,⾦⽯为开”,在弘⼀法师看来,世间的⼀切都是向善的,是可以转化、变好的。
所
说“劝⼈⾃杀”,并⾮是故作危⾔,⽽是希冀着以⾃⼰的敬业精神去感化⼈、教育⼈,以⾃⼰⼈格的伟⼒促使犯错的学⽣迷途知返。
是的,你可以对犯错的学⽣严格管理,严厉批评,但绝对要出⾃爱⼼、诚信,切莫轻易挥动“戒尺”!
“野蛮产⽣野蛮,仁爱产⽣仁爱,这就是真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这句教育名⾔,我想应该铭刻在“⼈类灵魂⼯程师”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