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练习2(含解析) 冀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论语》六则练习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1课《论语》六则练习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阅读训练栏目:《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同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二、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4.就.有道而正焉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

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一、1.已矣了 2.女汝你 3.知智智慧二、1.曾经 2.教导 3.谨慎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心里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和智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

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

生活中的“君子”,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的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求统一。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

《〈论语〉》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1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7-11题。

(10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给下面加点的词注音。

(2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9.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参考答案:7.wǎngdài8.(2分)愉快学过(旧)的知识9.B(2分)10.(2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11.(2分)(正确默写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 《〈论语〉十则》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文言文阅读答案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十则2

论语十则2

(三)成语溯源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你能用这些 成语造句吗?
(四)写作特色
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
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你能举 例说明 吗?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 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 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móu) 谋而不忠
孔子的学生,名参 (shēn),字子舆。
研读课文
检查。 诚实。
(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诚心诚意。 自己。 而不 谋划,商量办法。 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交往。
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 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 吗?”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意思是“子贡请教 怎样才能做一个君 子。” 意思是“对于你要说 的话,先实行了,再 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 “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 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 反义词“先”“后”,来强调 “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 “而”,表明“行”与“言” 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 位。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 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即《韶乐》,虞舜时的
乐曲名。 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 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 这里指欣赏。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 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 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 乐之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 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则不 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着很高的 鉴赏能力,也主张人应该有多 方面的爱好和才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冀教版

第五单元21 《论语》十则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诲.((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5)逝者如斯夫,不舍.((6)终夜不寝.()。

解析:答案:(1)yuè(2)wǎnɡdài (3)huì4)wéi(5)shě(6)qǐn2.找出下列(1(2(3(4)默而识之解析:答案:(1(2(3(43.择善而从:诲人不倦:温故知新:答案:诲人不倦:4.(1)《论语》是记录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属语录体的散文集,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共20篇,492章。

一章记一事或几句话,内容上章与章之间并无一定的联系。

形式上或为问答或为独白。

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之说,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的家、家、家,儒家的创始人。

答案:(1)孔子儒家孔子(2)春秋末期思想政治教育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1)《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 、 、学习方法的十条,是(2),,,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1)个人修养 学习态度(2)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而时习之( 而 ⎪⎪⎩⎪⎪⎨⎧ )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愠( 知 解析:“而”作连词时有两种用法:承接和转折。

“知”在本课有四种解释:了解知道,明白“知”通“智”,读“zh 答案:⎩⎨⎧释为“但是”学则殆 表转折,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接,解释为“并且”学而时习之 表承而 ⎪⎪⎩⎪⎪⎨⎧意思是“聪明、智慧””智”,读“是知也 “知”通“词,明白知之为知之 形容,知道温故而知新 动词,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知,i `zh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耻下问 解析:答案:4.与其他三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以谓之“文”也B.C.可以为师矣D.何有于我哉解析:C项是省略句,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1课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21课 《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卷一、积累与运用1.(3分)《论语》是经典之一,主要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的纪录。

孔子,名,字,春秋末期家、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2.(3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人不知而不愠.(2)学而不思则罔.(3)思而不学则殆.(4)学而不厌.。

3.(3分)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故.而知新(3)诲人不倦.(4)择其善者..而从之。

4.(3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

(3)敏而好学。

(4)不耻下问。

5.(3分)按要求默写原文。

(1)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是,。

(2)要谦虚好学的句子是。

(3)学习要不断进取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课文里有些词语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它们是、。

(2)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六则》中孔子的话:,。

(3)文中总结了哪些学习方法?你还有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试写下来。

(4)《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子曰:“不愤②不启,不悱③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由!诲女④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①凋:凋零。

②愤: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

③悱: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表达。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及答案同学们觉得论语十则这节课学起来有难度吗?觉得自己已经对知识点足够了解的情况下,大家可以进来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堂检测练练手,看看自己哪些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一、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敏而好学( )(3)学而不思则罔( )(4)吾日三省吾身( )(5)人不知而愠(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__________ 愠: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___________(3)诲女知之乎?女:_____________(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填空题。

《论语》是记录_______的一部书,共_____篇,是我国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字_______,春秋时期____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子说了哪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把整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曾子是谁?为什么把他的话收录在《论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从这句话中,可以提炼出两个成语,它们是:①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曾子认为读书人(“士”)应该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什么? (先用原文作答,再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冀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导学案(含答案)

21《论语十则》学案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指点迷津授之以渔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涉及考点形成络学习方法:①修身②做人③④一未雨绸缪1、了解作者: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注重“学”“思”结合等教育思想。

2、走进《论语》《论语》属散文,是记录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五经:、、、、。

3、读准字音:论.语自省.传.不习乎其恕.乎弘.毅人之所恶.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1、一词多义而: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人不知而不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是知也()之:知之为知之()学而时习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见藐小之物()为:为(wei)人谋而不忠乎()知之为知之()仁以为已任()以: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仁以为已任()故:温故而知新()故时有物外之趣()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恕乎?()2、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平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假借。

由于语言的演变有些借用字和本字之间现在已不同音了。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古今异义词君子:古:今:是:古:今:可以:古:今:已:古:今:识:古:今:三:古:今:4、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焉:不耻下问:吾日三省吾身:5、句式:判断句:是知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2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同步练习2 人教新课标版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1 《论语》十则》PPT课件 (2)

冀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1 《论语》十则》PPT课件 (2)
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译 方法总结
有关“学习态 翻
度”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译 方法总结
有关“学习 翻
态度”的句 子
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译 方法总结
谦虚,不炫耀 实事求是
勤奋好学,谦 虚好问 不满足,积极 帮助别人 虚心学习
有关“学习态 翻
度”的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译 方法总结
乐学,好学
作业
课后习题 课外书
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自主探究

找出文中有关“学习方
法” 的句子,你会有更
大的发现与收获。
学习探究
有关“学习方 翻
法”的句子
译 方法总结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学习方法句子 翻 译
学而时习之
学习并按一定的 时间去复习
有朋自远方来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远方来
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以简 约的语言点出学习之道,让我 们或蒙昧地,或欢欣地去 实 践——让我们记住孔子。
经典的意义在于让我们了 解、认识并自省——让我们记 住《论语》。
作业:
有关“学习方 翻 法”的句子
译 学习方法总结
有关“学习态 翻
度”的句子
译 方法总结
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
不亦乐乎 学而不厌
示例:
谈“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乐于交友)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2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课件2 冀教版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 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高兴的吗?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第七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善:优点,长处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 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对于他 们的缺点和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第八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 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六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字词解释: 贤:德才兼备的人 齐:相同,一样。
思:希望。 焉:语气词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 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 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见 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欲:想要的
施:施加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 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论语》十则 同步练习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5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家经典着作之一。

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8分)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三省:)⑶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⑷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⑹不知①为不知②,是知③也(知③:)⑺见贤思齐焉(齐:)⑻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4.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⑵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⑶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⑷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所选10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⑶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

请分别就三个方面各举一则。

(5分)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6.试将本文中的成语举出三例,并加以解释。

(3分)7.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5分)8.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

(4分)第二部分: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学而》)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21课《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冀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一、注音。

论语〔〕亦〔〕罔〔〕焉〔〕二、为以下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1.愠〔〕________ 温〔〕________2.诲〔〕________ 悔〔〕________3.殆〔〕________ 冶〔〕________4.罔〔〕________ 惘〔〕________三、讲明加粗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讲乎:2.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3.三省吾身:择其善者:四、讲明以下语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温故而知新:五、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要紧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言行。

2.孔子,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3.«〈论语〉十那么»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下面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七、阅读。

〔一〕子贡咨询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咨询,是以谓之‘文’也。

〞1.把这那么语录译为现代汉语。

2.讲明以下词语。

何以:是以:下咨询:3.孔子从哪两方面讲明了子贡提出的咨询题?如此讲明的目的是什么?〔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讲明第一那么中的加粗词语。

〔1〕惑:〔2〕忧:〔3〕惧:2.试着将第二那么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这一那么是论述的学习态度依旧学习方法?3.从第三那么语录中,你能得到如何样的启发?参考答案一、lún yì wǎng yān二、1.愠:yùn ,愠色;温:wēn ,温顺; 2.诲:huì,教诲;悔:huǐ,后悔;3.殆:dài ,百战不殆;冶:yě,陶冶; 4.罔:wǎng ,置假设罔闻;惘:wǎng ,迷惘。

七年级语文10 论语十则学案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10 论语十则学案及练习题

10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运用格言、警句。

3.联系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预习交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弘.()毅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为.()师矣罔.()殆.()诲女.()是知.()也不亦重.()乎2.解释下面每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为人谋.而不忠乎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其.恕乎!3.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的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字_______;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家、家。

③《》《》《》《》合称为“四书”。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

(2)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____________。

(3)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对外国运动员说;“;?北京欢迎你。

”(4)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6)提倡多向别人学习的句子:________ ; _______ 。

;。

(7)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8)《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二、研讨交流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本文中的成语三例;并加以解释。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怎样理解这句话?三、巩固拓展[基础训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词语。

七年级语文10 论语十则学案及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10 论语十则学案及练习题

10 《论语》十则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运用格言、警句。

3.联系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一、预习交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弘.()毅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为.()师矣罔.()殆.()诲女.()是知.()也不亦重.()乎2.解释下面每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为人谋.而不忠乎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其.恕乎!3.填空。

①《论语》主要是记录的书: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____:字_______: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家、家。

③《》《》《》《》合称为“四书”。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

(2)唐太宗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____________。

(3)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对外国运动员说:“:?北京欢迎你。

”(4)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是::。

(5)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6)提倡多向别人学习的句子:________ : _______ 。

:。

(7)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8)《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9)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二、研讨交流1.“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2.第八则中“重”和“远”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本文中的成语三例:并加以解释。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怎样理解这句话?三、巩固拓展[基础训练]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词语。

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论语》六则同步练习(语文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1)«论语»节选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延伸训练:一、找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讲明:1.可谓好学也已同意思是:2.诲女知之乎同意思是: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意思是:二、讲明以下句中的加点字。

1.吾尝.终日不食2.诲.女知之乎?3.敏于事而慎.于言4.就.有道而正焉5.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不愤.不启三、翻译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四、用上文原句填空。

1.孔子探讨学习与摸索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3.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

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体会的句子是。

五、〝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

并依照自己的生活体会,试明白得现实生活中〝君子〞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一、1.已矣了 2.女汝你 3.知智聪慧二、1.曾经 2.教诲 3.慎重 4.趋向、接近 5.检查 6.内心想弄明白而又没有弄明白。

三、1.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明白确实是明白,不明白确实是不明白,这确实是聪慧和聪慧。

四、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五、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

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练习2(含解析)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论语十则》练习2(含解析) 冀教版

《论语十则》我夯基我达标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论.语》十则 A.lún B.lùn(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è B.yuè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根据语境确定读音。

答案:(1)A (2)A2.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1)学而时.习之()A.及时B.时常C.按一定的时间(2)有朋自.远方来()A.从B.自己C.主动(3)学而不思则罔.()A.蒙蔽B.无C.迷惑(4)思而不学则殆.()A.几乎B.危险C.疑惑解析: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固定翻译判断。

答案:(1)C (2)A (3)C (4)C3.选出“择其善者而从之”翻译最准确的一项()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学习)。

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

C.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D.选择并学习他们善良的品德。

解析:要直译,做到词词对应。

如“择”意为“选择”,“其”意为“他们”等。

答案:C4.文中涉及到教育的很多方面,如对教师必备的优良品德,孔子指出要____。

解析:掌握成语的意思。

答案:诲人不倦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一、二、三、七则,完成5~10题。

5.把空缺的句子补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殆.()7.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亦说乎()A.说话B.高兴,愉快C.话语(2)人不知而不愠()A.恼怒B.烦恼C.熟识(3)温故而知新()A.原因B.旧的,学过的C.事故8.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思而不学则殆。

10.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解析:准确背诵并默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
我夯基我达标
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论.语》十则 A.lún B.lùn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è B.yuè
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根据语境确定读音。

答案:(1)A (2)A
2.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1)学而时.习之()
A.及时
B.时常
C.按一定的时间
(2)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3)学而不思则罔.()
A.蒙蔽
B.无
C.迷惑
(4)思而不学则殆.()
A.几乎
B.危险
C.疑惑
解析: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固定翻译判断。

答案:(1)C (2)A (3)C (4)C
3.选出“择其善者而从之”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学习)。

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

C.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D.选择并学习他们善良的品德。

解析:要直译,做到词词对应。

如“择”意为“选择”,“其”意为“他们”等。

答案:C
4.文中涉及到教育的很多方面,如对教师必备的优良品德,孔子指出要____。

解析:掌握成语的意思。

答案:诲人不倦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一、二、三、七则,完成5~10题。

5.把空缺的句子补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殆.()
7.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亦说乎()
A.说话
B.高兴,愉快
C.话语
(2)人不知而不愠()
A.恼怒
B.烦恼
C.熟识
(3)温故而知新()
A.原因
B.旧的,学过的
C.事故
8.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朗读下面几句话,看用哪种语气才恰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思而不学则殆。

10.根据提示填空。

(1)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5.解析:准确背诵并默写。

此句易误的是在开头多出一个“择”字。

答案:其不善者而改之
6.解析:熟读课文,把握读音。

区分“温”和“愠”、“殆”“迨”和“胎”的读音和字形。

“说”通“悦”,因而读“yuè”。

答案:yùn yuèdài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识记。

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另外也应有意识地识记实词的意义。

答案:(1)B (2)A (3)B
8.解析:要直译,做到词词落实,难点是“罔”和 “殆” 。

答案:(略)
9.解析:根据句末标点判断语气的种类。

答案:(1)反问语气
(2)陈述语气
10.解析:这种考查背诵的方式较难,要牢记课文内容。

答案:(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子路见孔子。

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之此问也。

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11.解释加点的字。

(1)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

(2)南山有竹,不柔.自直。

(3)岂可及乎
..。

(4)括.而羽之,镞而砺.之。

12.解释下列句子。

(1)子曰:“汝何好乐?”
(2)吾非之此问也。

(3)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3.本文讲的是_____。

主要运用了_____的方法。

14.孔子用“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亦深乎”各比喻什么?
答案:
11.解析:联系上下文并通过翻译句子解释词义。

答案:(1)只是(2)通“煣”,用火烤使之变形(3)赶得上(4)括,通“刮”;砺,通“磨”
12.解析:最好是直译,做到词词落实。

答案:(1)孔子说:“你有什么爱好?”
(2)我问的不是这个。

(3)刮过了,并给它安上尾羽,装上箭头并把它磨锋利了,它射进得不是更深吗?
13.解析:读懂大意,并进行总结。

“南山有竹”句和“括而羽之”句是比喻的喻体。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比喻
14.解析:把比喻的本体找出即可。

答案:学习,学习的作用。

二、语言运用
15.《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语》中成语的识记。

我们除了记忆这些成语,还可以通过猜测做题。

成语以四个字为主,比如“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其中“德之弃也”不可能是成语,“道听而途说”中如果去掉“而”,“道听途说”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短语,因此可以推知这是一个成语。

答案:(1)见贤思齐(2)举一反三(3)道听 途说 (4)诲人不倦
三、拓展延伸
16.有些老师知道世上许多事情,讲起来娓娓动听,这样的老师能说是好老师吗?不能。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

”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课文中哪句话是这个意思呢?你心中的优秀老师是怎样的呢?相信你想学孔子,做一个好老师,当一个优秀的教育家。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