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状曲折而不规则,裂纹表面 呈氧化色,无金属光泽;裂口 沿晶粒边界通过。 一般分布在铸件易产生应力集
外形呈连续直线状(没有分叉)
或圆滑曲线,裂纹表面干净,具 有金属光泽,有时呈轻微氧化色;
穿过晶粒。
常出现在铸件表面


中的部位或铸件最后凝固部位 的内部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防止措施 ⑴设计上:合理设计铸件结构,以减少铸造内应力 ⑵工艺上 a.降低磷、硫含量 b.改善型(芯)砂的退让性 c.控制打箱时间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充型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高温出炉,低温浇注”的原则。
◆ 浇注系统的结构
浇注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流动的阻力就越大,流动性就越差。
故在设计浇注系统时,要合理布置内浇口在铸件上的位置,选择
恰当的浇注系统结构和各部分的断面积。 ⑶充填条件 铸型中凡能增加金属流动阻力、降低流速和增加冷却速度的 因素,均会降低合金的充型能力。诸如:型腔过窄、型砂含水分 或透气性不足、铸型排气不畅和铸型材料导热性过大等,均能降 低充型能力,使铸件易于产生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P S
尺寸变化
固态
K
Q 产生应力、变形、裂 产生缩孔、缩松 0 0.02 0.77 2.11 4.3 纹的基本原因 ω c ,% 的基本原因
6.69

上一页 下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退出
2、影响因素 ①化学成分
凡是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增加,收缩减少,否则收缩增大
②浇注温度 T浇↑→过热度↑→液 态收缩↑→总收缩↑ ③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A
等固相法
内切圆法 特 征: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可以看到发达的树 枝晶末梢 2、缩松的形成 形成过程:
产生原因:液态收缩+凝固收 缩>固态收缩
产生条件:宽结晶温度范围的 合金 出现部位:铸件中心轴线处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防止措施
顺序凝固原则
同时凝固 原则
内冷铁:铸件 的一部分
冷铁
外冷铁:铸型 的一部分
气孔:铸件内表面或近表面处有大小不等的、光滑的孔洞。
夹渣:浇注时熔渣随液体金属进入型腔。形状不规则,表面 粗糙,呈不同颜色。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二、合金的收缩
㈠ 基本概念
1、定义 A 铸件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其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叫做收 液固两相区 D 缩。铸造合金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收缩过程包括液态收缩、 温 液态 度 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C ( F E ℃ 总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 + 固态收缩 ) G 体积变化
温 度 ( )
T2 T1 E S C
D F

G P K
Q
0 0.02 0.77 2.11 4.3 6.69
ωc,%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㈡ 缩孔、缩松的形成与防止
集中缩孔 缩孔 分散缩孔——缩松 1、缩孔的形成
缩孔
宏观缩松 缩松
微观缩松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产生原因: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产生条件:纯金属或窄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 出现部位:最后凝固区 确定缩孔位置的方法
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离共晶成分越远,流动性越差。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⑵浇注条件
◆ 浇注温度:T浇↑→充型能力↑
a. T浇↑→液态金属所含的热量↑→t液↑→充型能力↑ b. T浇↑→传给铸型的热量↑→铸型的温度↑→金属的冷却速度 ↓→t液↑→充型能力↑ c. T浇↑→液体金属的粘度↓→充型能力↑ 但浇注温度过高,会使金属的吸气量和总收缩量增大,氧化 严重,并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和裂纹等缺陷。因此,在保证 ◆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所受的压力愈大,充型能力愈好。如增 加直浇道高度,利用人工加压方法像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等。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一、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1、概念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 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2、影响因素
⑴合金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能力,称为流 动性。 流动性↑→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合金的流动性通常用螺旋形试样来
测定。试样长度↑→合金的流动性↑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影响合金流动性因素很多,但以化学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㈢ 铸造内应力的形成与防止
1、分类 ⑴机械应力:铸件收缩时受到铸型或型芯的阻碍而产生的应 力。
⑵热应力:由于铸件壁厚不均匀,冷却速度不同,在同一时 间内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样而引起的。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热应力形成过程如下:
t0-t1
t1-t2
t2-t3
结论:铸件厚大部分(或心部)受拉应力,薄的部分(或外 部)受压应力。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2、防止措施 ⑴设计上:合理设计铸件结构,以减少铸造内应力;使铸 件形状对称,抵消变形 ⑵工艺上 a.反变形法 b.设置拉筋(热处理后去除) c.控制打箱时间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㈤ 裂纹及其防止
1、裂纹的形成 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产生裂纹。

形成区域 外观形状 (特征) 高

2、减少和消除铸造内应力的方法
⑴设计上:力求壁厚均匀 ⑵工艺上: ①尽量减少铸件在冷却过程中各部分温差 ②改善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 ③时效处理:包括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二种
㈣ 变形及其防止
1、变形方向的判断
结论:厚的部分向内凹,薄的部分向外凸。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请注意:二次变形方向的判断与上述不同。
以上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液态 金属的充型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退出
3、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充型能力好:
◆ 可获得外形完整、尺寸准确、轮廓清晰的铸件 ◆ 有利于排气和排渣
◆ 有利于补缩
充型能力不好,铸件易产生以下缺陷: 浇不足:液态金属未充满铸型而产生缺肉的现象。 冷隔:两股金属流汇合时因表层氧化而未能融合而产生凹坑 或缝隙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