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3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1
一、高血压的概念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到达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称为高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使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称为低压。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
二、高血压标准值
分期收缩压
60岁的病人,收缩压和危险呈正相关,舒张压和危险呈负相关。
在某一特定收缩压值,舒张压越低,心血管病危险越大。
舒张压与心血管病危险之所以呈负相关,是由于在年龄增长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学发生相应改变。
从中年开始,大动脉逐渐变僵硬,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下降。
而收缩压和舒张压平行增高,可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
预防是处理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
总的说来,血压大于正常高限一旦患了高血压病那么要积极、有效地加以治疗,要知道治疗高血压本身就是对心脑肾等并发症的最有力的预防
走出不愿服药的误区
调查发现:有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无病症,仅在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长期不服药,使血压一直处于高水平。
其主要原因是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性认识缺乏,加之无明显病症而不服药。
事实上,患有高血压病的病人一般可以没有特殊病症,即使有病症,大约1/3是心理压力所致,1/3是与服用降压药物的副反响有关,只有1/3与血压升高真正有关,且病症与血压水平未必一致。
有的人那么认为自己血压只是偏高,血压处于边缘状态,不值得治疗,也未引起重视。
事实说明,这种轻度高血压同样对人体会发生危害。
还有的病人因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下降至一定水平反而不适应,那么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病症,随后那么不再用药。
岂不知,持续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不但要用药治疗,而且要坚持长期用药治疗。
走出不能坚持治疗的误区
这局部病人最多。
一些病人虽然服药,但频繁地自己换药,使血压上下波动不能稳定;还有一些病人,服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血压正常就停药,血压升高又服药;其中有人是怕高血压会降得过低或长期服药会产生药物副反响。
其实一些新的降压药,特别是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的药,使用说明书非常全面、详细,即使发生非常低的不良反响亦被详尽列出。
某些药品说明书很简单,但剧作用也未必比它少。
更多的人以为不适病症已消失,甚至于还有的认为高血压已被治愈了,随时测血压又嫌麻烦,便掉以轻心地停止服药,殊不知这种短期行为实际上是有害的,也是错误的,它是导致血压不能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服药一停药一服药,结果导致血压升高一降低一升高,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诱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出血等症,悔之已晚。
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长期控制血压
大量的临床资料已证实,降压治疗的益处来自长期控制血压。
美国曾经做过这样的观察,500名高血压病人进行了为期5年的正规有效降压治疗,停药后发现其中1/2的病人在8个月后高血压又恢复原状,这足以证明长期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血压持续升高时,除非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脑中风等严重并发症,一般不会自动恢复。
所以,原那么上应长期或终身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轻度高血压病人经治疗正常达半年以上,可试行停药观察,而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可停用其中的一种药或减少药物的剂量,但仍应坚持非药物治疗,定期随访。
如果血压上升或升得更高时,那么应恢复原用药剂量或调整为其他药物,并坚持长久用药。
因此,对于高血压病病人应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或推迟重要脏器受到损害。
走出服不服药无多大差异的误区
要知道,高血压病人中除5%左右(病症性高血压)可通过手术等方法得到根治外,其余90%以上的病人都是高血压病,这些病人是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或终身服药。
有些人虽然已经发现高血压,但不在乎,甚至认为治疗不治疗均无所谓。
甚至还有的朋友说:血压高点有什么了不起,不误吃,不误睡,什么也不影响,甚至会对苦口婆心劝他的医生产生一种虚张声势的感觉,仍然我行我素。
持这种态度的人,是自己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极端错误的,一定要予以防止。
医学家认为,其服药与不服药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坚持长期用药者由于使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可以减少和推迟器官的损害,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而长期不服药者那么由于血压长期处于高水平,其本身可促进或加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引起致残或死亡。
因此,要认清降压治疗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长期地控制血压至正常或理想水平。
走出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那么地服药就准好,其实不然。
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
高血压病病人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除了血压升高外,尚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医学上称为危险因素,
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血糖升高、血脂异常、缺乏运动和体育锻炼、性格暴躁等。
所以,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否那
么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故治疗高血压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特别还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一般地说,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
非药物治疗有:一般治疗(合理休息、适当镇静)、饮食治疗、运动等。
早期、轻度高血压病人,应在用降压药物前可先试用非药物治疗。
3-6个月后复查血压,如屡次测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可继续非药物治疗,并定期测血压;如病症明显,那么应同时应用降压药物。
对于中、重度高血压病病人在采取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走出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
血压的上下与病症的多少、轻重并无平行关系。
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
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
还有相当一局部高血压病病人没有任何病症,甚至血压很高也如此,但当血压下降后反感不适,此时只要使降压速度减慢些,坚持一段时间其不适感会逐渐消失。
所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假设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而此种现象对病人的健康却潜在着严重的威胁,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此,高血压病人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如1周至2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能凭着感觉走。
当然,最好是自己有个血压计,并学会自测血压,这样既方便又能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走出不按病情科学治疗的误区
有少数病人,把别人降压效果好的药物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这是既不客观又不现实的。
因为,同样是高血压的病人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却是大不相同的。
如某人用某药降压效果非常明显,那么另外一人却效果不显,甚至无效。
再如服用短效硝苯地平时,有一小局部人会即刻发生心悸、脸红等不适病症,而多数人那么感觉良好。
因此应当根据病情,因人而异,合理选用药物,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还有极少局部人那么相信那些所谓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什么保治保好什么可以铲除等等骗局,或者轻信某些虚假广告和偏方。
因为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这些都对坚持治疗有弊无利,以致失去合理的治疗时机,是不可取的。
要知道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这是肯定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欲走捷径绝对是不可能的,甚至酿成不良后果。
面对多种降压途径无所适从。
当前社会上降压方法甚多,诸如降压鞋、降压帽、降压仪等,而国内外专家目前认定,只有降压药是可靠的降压途径,其他方法均处于试用阶段,目前只能作为辅助或精神抚慰治疗。
走出不求医、自行治疗的误区
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各有其适应证和一定的副作用,不仅药物种类繁多,制剂复杂,降压机制等各不相同。
其中有些已经过大规模临床应用其疗效予以肯定,而有些药物,尤其是新药的疗效那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证实。
况且高血压的合理治疗,需要根据全身情况选择最正确药物,这些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盲目性、片面性,也有一定的不平安的因素存在。
所以,应先经医生诊断,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及对心、脑、肾等功能的测定,然后进行治疗。
千万不要凭想象,或认为只要是降压药难能用,更不能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或认为价格越是贵的药越是好药。
走出只顾服药、不顾效果的误区
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标是不仅要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于
130/85毫米汞柱),而且要长期稳定,进而到达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的目的。
由于种种原因(如怕麻烦、出差),不定期测量血压,一味坚持服药,此为盲目治疗,会使得血压忽高忽低,或者出现不适感,并且易产生耐药性或副反响。
初服药者,可三天测一次;血压稳定后可每1-2周测一次。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服药次数,将血压降至较理想的水平。
还有更多的人,不仅不复查血压,更不去检查血、尿等化验,不讲究实效。
全然不顾血压是否控制理想?靶器官有否损害?应该说,这种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是徒劳的,很可能导致前功尽弃的结局,即当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方感到懊悔莫及。
因此,必须予以纠正。
走出长期服用一类药、每日一次的误区
有的病人盲目长期服用一类降压药,服药只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产生药物副作用。
同时,有不少病人的血压往往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其血压。
另外,不同的病人应根据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损害的有无以及程度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加以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是不可取的。
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病情需要及时选择和调整药物。
有的人出于省事,或嫌麻烦,不管是短效降压药还是长效降压药都采取每日1次的服药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因为短效降压药服药数小时后,随着药物在血液中浓度的下降,降压效果也随之降低或消失。
如不能定时服药,血压也随之升高,不能有效地控制24小时血压。
而只有长效降压药或缓释、控释制剂才能
维持12或24小时平稳降压。
故每日一次的服用法不是适合于所有的降压药,而是仅限于长效、缓释或控释片。
走出贵药就是顶药的误区
有些高血压病人把一些价格比拟贵的降压药称为顶药或厉害的药,认为只有病情很严重时才需用。
其实,这些药多为钙拮抗剂或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的缓释、控释片,或长效的制剂。
这些药的降压作用有时不如硝苯地平、复方降压片等常用价廉药物的作用强和快,但正是因为目前更强调24小时缓慢、平稳地降压,以及早期保护心脑血管免受持续血压升高的损害。
所以,医生有时会根据病情开出上述的顶药。
走出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到达正常水平,甚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
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不但会使病人出现头晕、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的不适病症,也称脑贫血,
还极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甚至诱发脑出血,这种情况尤其在老年人为甚。
因为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此时偏高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的血液供给,如果一味要求降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
因此,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那么。
走出能降压的都是好药的误区
眼下降压药物种类繁多,真可谓琳琅满目。
有西药、有中药、有中西药复合制剂;有单一制剂的、有复方制剂的;有国产的、有进口的、也有中外合资企业生产的等。
为此,有不少高血压病病人以为只要能降低血压的都是好药。
应该指出,不少降压药服用后确可使血压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但有些(如短效降压药)不能使血压保持稳定;有些那么副作用较多,甚至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如不加选择盲目地应用这些降压药,很可能不仅不能稳定降低血压,还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后果。
而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是: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连续用药而不产生耐药性;副作用少;能降低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降压效果持久;服用方便;药价适宜。
走出睡前服降压药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一天的降压药放在睡前或仅在临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危险的。
因为当人入睡后,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可使血压自然下降10%-20%,称为血压昼夜节律。
而且以睡后2小时最为明显。
倘假设病人临睡前服了降压药,两小时也正是药物的高浓度期,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缺乏,而使病人发生意外。
这种情况在老年人高血压病者表现尤甚,必须加以防止。
因此,高血压病病人降压药物应在晨起时服用,目的在于控制上午血压增高的峰值,以及预防与血压骤升有关的心脑血管意外事故的发生。
对于长效降压药物也应选择晨起一次服用为宜。
高血压防治知识讲座篇3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高血压疾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
我院公卫科工作人员3月28日来到了程源村为老年人进行了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讲座。
1. 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用血压计在肱动脉上测得的数值来表示,以kPa(千帕斯卡)或mmHg(毫米汞柱)为单位。
平时说的血压包含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
2. 哪些人容易患高血压?
(1)高血压病有家族病倾向,如果父亲或母亲有高血压,其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较大。
(2)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压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
(3)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升高,而低盐饮食可使血压降低。
不少高血压病人是盐敏感型的,也就是说,任何超过机体对盐的最小需求量,对这些病人来说都太多了,可以导致血压升高。
(4)长期生活在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状况下的人或长期在环境噪音、视觉刺激下的人容易患高血压。
(5)肥胖者、糖尿病病人、吸烟者、长期过量饮酒,钾、镁及钙摄入缺乏,以及缺少体力活动的人也容易患高血压。
3.高血压有什么危险性?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1)左心室肥厚由于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加重心脏负担,再加上其他体液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早期发生代偿性左心室肥厚,随着病情开展心脏继续扩张,最后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
(2)动脉粥样硬化长期血压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开展,尤其是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开展。
(3)脑血管意外长期的血压升高,使硬化的小动脉易于破裂出血,或痉挛导致脑血栓的形成。
(4)肾脏损害高血压使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痉挛、硬化、退变,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实质纤维化,高血压晚期多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5)严重高血压可形成主动脉夹层并破裂,常可致命。
知识讲座之后,我院公卫科医生在为村民测量血压等。
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