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着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
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
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
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未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要不断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强化金融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求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些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不少成果,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中国经济正处于逆周期,正在推进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二是国际形势也愈发严峻,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的风险敞口变大;三是金融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弊端凸显,不成熟的融资体系使得风险积聚加速;因此,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
强调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与经济杠
杆率升高并存,银行体系资产的快速增长,实体企业、居民和政府等非金融部门债务不断增加,同期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三者出现叠加;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把
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放在重要位置,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
力;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显着下降,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导致缺乏投资资金;如图1所示,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从2011年到2015年ROE分别下降了和个百分点;实体企业不佳的财务状况,导致资本纷纷进入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市场进行投机套利;
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到位;小微企业客户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且金融服务的价格受到严格监管,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金融C构的准入门槛很高,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导致基层金融服务竞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机构的行为,影响了金融服务在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加剧;金融业本身的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日常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混乱;同时,缺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金融产品刚性兑付较为普遍,金融市场不能辨别部分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从而价格的扭曲增加了市场上的套利机会;
金融业存在无序竞争,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协调不够,存在跨行业、跨系统漏洞,导致不同的标准和监管真空;“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暴露出跨行业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互联网金融平台、交叉金融产品以及各类组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等都存在无序竞争,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策分析
树立大局意识,做好顶层设计;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韧性好,有足够的潜力和调整空间;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仍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赤字率
处在一个安全的水平;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前预测社会发展的风险,就可以在风险发生前有效控制,赢得主动处置财务风险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规范好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引导金融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源头,才能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着眼于经济工作主线,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对一补充”支持,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积极实施行业产能过剩信贷政策,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困难企业,坚决使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商业银行要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审批管理,加强资金来源以及首付证明,加强收入和审计的真实性,遏制住房价格上涨太快,控制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有效支持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深刻理解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共生关系,促进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转变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优化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的发展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二是金融机构要优化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促进“互联网+各个行业”融合的进程,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推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融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协调发展,拓宽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依托银行间市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减少行政控制,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创新债券品种,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流动性;深化IPO体系改革,完善退市机制;完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利率报价,信用产品定价指导;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利率工具引导作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督促银行清理不合理费用,清理不必要的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改善,促进企
业融资成本下降;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在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央行利率政策体系,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控制步骤和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双向浮动汇率弹性,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调整完善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是相辅相成的;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金融
体系的运行;控制总量金额以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和金融环境;适应货币供应的新变化,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保持货币稳定的流动性;
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注意和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控
制优化信贷结构,通过再融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监管法律法规的协调,促进金融维持稳定协调,预防和解决区域金融体系风险,加强跨金
融产品协调,跨市场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协调;深化重
点金融企业改革,优化国有金融企业所有制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政策性
金融机构改革,强化政策职能导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实体经
济中的金融服务制度壁垒;一方面要优化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防止金融产品价格扭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竞争性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商业金融、发展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的合理
分工,形成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包容性金融和多种小型和微型金融组织;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预警系统,加强对事件的
监测和控制,以及灾后救济机制;全面监督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协调重要金
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全面抓好金融部门综合统计,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减少监管
套利,保持金融市场竞争秩序;通过法治措施促进市场债务与股权互换、增加股权融资等方式,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将公司杠杆作为优先降低的选项;压缩金融
机构渠道业务,缩短融资链;
注重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目标,从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一是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对接促进双向力量,明确政策传递机制,确保政策落实效果;二是积极盘活信贷资金存量,优化投资组合,提高财政资源效率;三是发挥金融服务的综合优势,开展信用和非信用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加强金融服务方式方法的持续改进;五是深刻认识风险状况和结构调整,牢牢掌握金融底线风险;
加强信贷政策引导,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坚持保持稳定的基本工作指导原则,在金融服务实体经
济的基本要求上,采取措施落实服务目标;
一是支持补缺“短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精准扶贫,支持民生等国家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金融资本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新经济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项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纳入三大战略规划和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主业;继续规范同业业务发展,商业银
行将业务列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破资本投机市场和非法交易资金活动,开展网上银行专项整顿,形成监管合力;
强化风险管控和授信管理,杜绝资金空转套利;紧密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国家能源消耗标准、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标准,关闭僵尸企业;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合理控制长期信贷,有效防止过度信贷,促进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政策机遇,加大对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和小微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民生工程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
深刻理解和及时掌握经济新常态的风险分析和市场改革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提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水电煤炭等关键领域的产能过剩风险,全面调查和管理外部风险对银行体系的传导;增加资本工具的创新和分配,提高吸收资本和损失的能力;积极推进健全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参与流程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学习,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确保金融机构在市场风浪中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